最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2)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6)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8)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8)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 13 试验报告 (9) 14 废弃物处置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示意图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LC50 (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 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 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 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八、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目录 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 二、环境保护目标 三、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五、施工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重点考虑,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劳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本工程地处即有居民小区,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时制定专项环境保护措施,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切实作足作好环境保护,为工程修建一条绿色环保通道。 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 在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我们在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预防为主,加强宣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业主的要求得到有效识别和贯彻执行。 环境方针: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预防和报告;强化教育,持续改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满意度。 三、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项目全面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成员:质检员、施工员、各班组组长 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实现环保目标。环境保护管理逻辑框图见图 2.;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见图 3.;环境保护体系框图见表 4.。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 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节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所赋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都规定了实施环境标准的条款,使环境标准成为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订、审批、发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审批、发布;这就使我国环境标准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国家环境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及企事业单位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规定了监测分析方法以及违反要求所应承担的经济后果等,同时我国环境标准从制(修)订到发布实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使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特征。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兼顾了我国环保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体现了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淘劣奖优的产业政策、鼓励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等,其中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着重体现了我国行业环境政策。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规划的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的。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就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因而环境质量标准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将规划措施,根据我国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以及行业生产特征,按污染控制项目进行分解和定量化,它是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控制措施指标。 环境规划通俗地讲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施环境标准。通过环境标准提供了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为环境保护计划切实纳入国家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环境标准为其他行业部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具体指标,有利于其他行业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计划时协调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标准提供了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尺度,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于人民群众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也有积极意义。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多年来逐步形成的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制度化的体现。但是,这些制度只有在各自进行技术规范化之后,才能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科学有效地发挥。

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重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标准样品)、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都继续继承并强化了这一思想,超标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罚款及按日计罚),甚至刑事处罚。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 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1.功能区分类: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标准分级:二级 一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 二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二级浓度限值

环境保护体系和措施

环境保护体系和措施 搞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清场各个阶段,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条例》和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等。我们将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结果。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1、施工现场环保目标及指标 在施工期间,对噪音、振动、废水、固体废物、扬尘等污染物进行全面控制,减少这些污染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保护市政设施和城市绿化。满足杨凌示范区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的要求,美化施工环境。 2、环境保护方针: 我们的环境保护方针是: 生产目的:优化城市环境; 施工组织:重视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 竣工交付:满足环境要求。 第二节环境保护体系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施工领导小组,环保小组自觉接受杨凌示范区环保局和杨凌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下属各施工队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班组长指定为环境保护负责人,每队设专职环保员对施工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配备必要的机具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维护。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详见图2-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 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本承包人将与当地政府联合协调,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粉尘、空气及噪音污染,严格控制各项环保指标。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系详见图2-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图》。 3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1.总论 2.环境现状评价 3.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4.环境量控制方案 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总论 1.规划目的与原则 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中的部 分,意在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使得园区二、三区的土地在被开发时,在总体规划上区域功能明确,土地利 用布局合理,以保障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和改善苏州工业园区的环 境。 规划的原则 (a)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b)完善功能区划,明确环境质量目标。 (c)工业用地的划分;应注重土地使用的并存性,根据工业项目性质不同, 建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缓冲区。 (d)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现代工业为主体,开发建设 园区。 (e)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力求规划的可行性。 2.规划的范围与依据 规划的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一、二区范围东起青秋浦;南至吴淞江,西邻金鸡湖,北接娄江、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 规划的依据 (a)苏州工业园区70平方公用规划概念 ()我国环境规划规范。 (C)省、市对娄江的保护条例。 (d)苏州工业园区结构规划(二、三区)。 3. 环境保护目标 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安全、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业环境,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根据此规划概念,确定以下环境保护口标:

大气环境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冲的二级标准,最终与 古城苏州同步。 水环境 主要河道、水域(包括金鸡湖、娄江、青秋浦、吴湘江等)水环境质量中远 期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类水质标准;最 终与古城苏州同步 声环境 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放射污染 没有放射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 二环境现状评价 1水环境现状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周围水环境主要有二、三区的边界河流(娄江、青秋浦、 斜塘河、吴湘江)及二、三区内的金鸡湖、沙湖、白荡等湖泊及娄斜线河等河道。 根据近期(94年11月一95年3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公式进行计算。以此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水质监测资料及有关计算公式与计算结 果见表10-3) 从计算结果可见: 娄江的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BOD、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 了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基本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青秋浦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三项指标超过了III类标准,其 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标准限值。 斜塘河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了III 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吴淞江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总磷等三项指标超过III类水标准。COD己 超过或接近超过III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金鸡湖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BOD、COD、总磷等五项水质指标超过 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从总体上来分析,娄江、金鸡湖水质较差,斜塘河、吴松江、青秋涌水质稍 好。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述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参量为二氧化硫(SO2)及总悬浮颗粒物(TSP)。因此采用

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方案.doc

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方案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作为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评价范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评价重点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评价对象是省级和省辖市。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指导江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立足于江苏发展的环境实际,着眼于解决江苏现阶段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十分突出等问题,理清环保思路、创新环保制度、破解环保难题。 (一)指导思想 我省建立基本现代化环保考核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按照“环保优先”方针,围绕从根本

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总体要求,体现当前环境保护的阶段特征,突出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套导向明确、指标科学、分类指导、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各地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在制定指标体系过程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全面体现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要求,推进生态建设,也要紧密结合江苏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突出重点,着眼于解决我省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组织考核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统一规范的考核程序和科学有效的组织方式,体现政府执政意图和发展导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切身感受,把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2国家环保部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2]11号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 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 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努力消除公众主观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二、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我国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确保各地有仪器、有人员、有资金,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确保按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提出如下要求:

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版)

河源市第一中学高中部PPP项目工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河源市第一中学 高中部PPP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为了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总要求,本项目部根据《环境保护法》和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合同段施工实际,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施工环境管理目标及组织机构 (一)、环境管理目标 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附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环境保护小组负责对本合同段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施工行为,进行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有效监控施工行为,确保环境保护方针的贯彻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环境保护小组成员: 组长:孙桂红 副组长:聂晓峰黄健 组员:娄闪王宁刘晓峰徐超陈伟张春梅及各部门成员。 (三)、环境保护责任制 项目经理环境保护责任制 1、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是项目环境保护与卫

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2、按照上级机构制订的项目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目标,进行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责任目标分解,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3、贯彻落实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制定本项目工程各项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 4、支持、指导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 5、健全和完善用工管理手续,认真组织、督促有关人员做好自有职工和外包队人员的上岗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教育,保证他们的健康与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 6、组织施工现场每周一次的定期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检查,发现施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隐患,组织制定措施,及时整改;对上级提出的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予以解决。 项目副经理环境保护责任制 1、项目经理助理作为项目施工管理的实际负责人,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原则,对项目的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工作负实际领导责任。 2、具体组织实施项目经理职责中1~6的工作职责。 办公室环境保护责任制 1、办公室作为项目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监督保证责任人,对项目的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 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邹骥,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兼职教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解。今天我们讲这样几个问题,围绕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讲八个问题: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特点。 四、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 五、《“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重点工程投资方面的考虑。 六、强化各级政府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体责任。 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八、《“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三个部分 我们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在2016年11月份由国务院正式下达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来予以实施。这个规划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首先来判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以及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规划里面的实质的内容,分七个方面: 1.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主要的内容。 2.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这里面讲的三大行动计划,主要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3.实施专项的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这个专项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涉及到水污染的专项、大气污染的专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等,有很多具体内容,一会儿我还会谈到。他谈的很细很专门,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气,大气污染治理他专门谈到了细颗粒物质的治理。谈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谈到了挥发性有机物,还谈到了氨、氮等等,谈的很专门。对每一种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影响的这种污染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专门的安排。那么在水里面,也谈到了比如我们常说的化学吸氧量COD,常说的总氮、总磷。而且他还分区域,分流域专门谈到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的问题。这是关于专项治理。 4.实施全程的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这里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比较高的风险,比如重金属,比如一些有机污染物,还有像危险的化学品、核、核安全这些具有比较高的环境风险专题,也做了专门的部署。 5.加大保护的力度,强化生态修复。这里面主要是针对生态系统和一些重要的生态单元的保护和修复来作出安排。 6.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主要是针对治理体系,针对制度的创新,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的改革创新做了具体的部署。 7.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列了一些来支撑实现这个规划目标必须要做得重大工程。这就是整个规划的第二部分,也是规划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里面又分两方面的内容: 1.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

水环境国家标准大全

水环境标准 类别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02-6-1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1998-7-1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1994-10-1 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992-10-1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1990-3-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7-1-1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10-1 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1-1 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1-1 GB 19430-2004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4-4-1 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4-4-1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2003-7-1 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2003-7-1 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2003-7-1 GB 14470.3-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2003-7-1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2-1-1 GB 3544-2001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2-1-1 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2002-1-1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3-1-1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8-1-1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6-7-1 GB 15581-19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6-7-1 GB 14374-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3-12-1 GB 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2-7-1 GB 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2-7-1 GB 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992-7-1 GB 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1985-8-1 GB 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985-3-1 GB 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10-1 HJ/T 338-2007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2007-2-1 HJ/T 341-2007 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 342-2007 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 343-2007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 344-2007 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 345-2007 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 346-2007 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 347-2007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 行) 2007-5-1 HJ/T 191-2005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 195-200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的论文 (赵颖慧,制药101,2010013036)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源治理途径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数据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10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而这五个城市还不是全国最差的。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得知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有多恶劣。而何为大气污染呢?大气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层之后,空气除了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致使大气在成分、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大气状况。1930年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都属于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计其数,只算已对人类产生危害,或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致就有百余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已对人类形成威胁的有粉尘、飘尘、SO2、CO、NO2、碳氢化合物(HC)、H2S、NH3等,所以这些污染物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总计达10.7亿多吨,其中粉尘、SO2、CO所占比重较大。试想一下,每人每日将多少污染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了肺中。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而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