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苏武传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苏武传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苏武传课时跟踪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苏武传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 D.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解析:选B B项,“当”,判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选B 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衿,与武决去解析:选B A项,“旃”同“毡”。C项,“去”同“?l”。D项,“?”同“沾”;“衿”同“襟”;“决”同“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因此时降武 A.空以身膏草野B.反欲斗两主 C.单于壮其节 D.杖汉节牧羊解析:选B B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肥沃”;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D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执、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解析:选D D项,均为连词,即使。A项,第一个“以”,介词,意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意为“把”;B项,第一个“乃”,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乃”,副词,意为“才”;C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第二个“之”,代词,“他们”。 6.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汝为见 B.信义安所见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解析:选C C项为定语后置,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 (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译文: (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参考答案:(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不主持正义,反而想挑拨天子和单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 (3)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

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旧:形容词作名词,交情 (2)法其形貌法:动词,仿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因平恩侯自白因:介词,通过 (2)上许焉焉:代词,他 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数为燕王所讼。句式:被动句译文: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主功之事)。 (2)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文:就(令

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 [仿真考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寝:睡觉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闵:通“悯”,同情,怜惜解析:选B B项,??:搁置不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数为燕王所讼复为右曹典属国

解析:选C A项,以:连词,因为/介词,在……的时候;B项,乃: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因:介词,经由,通过;D项,为:介词,被/动词,做。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

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

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解析:选B 解答本题,先根据断句的基本着眼点,作初步判断,“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分析,运用排除法,察看“予燕王令”错,先排除A、C,再分析“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中的“功劳”后要断开,排除D,故B为正确答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

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解析:选C C项,“文中指祭祀”错,应该是“对苏武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解析:选A A项,文中只说“廷尉奏请逮捕武”,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译文:(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译文: (3)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译文:参考答案:(1)(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2)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 (3)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参考译文: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燕王也曾就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向皇帝申诉过,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食邑。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

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容、尊宠他。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左右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死。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三、语言表达专练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__①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__②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__③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5.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请说明其构图特点和寓意。要求语言简明、流畅。答:参考答案:左边是表示重阳节期间的“双九”图案,其中间有一朵盛开的菊花;右边是繁体字“重阳节”三字及汉字注音。寓意:体现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文化习俗,表达了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16.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

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答:参考答案:①“汉书”应用

书名号。②缺宾语,在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去掉引号里面“威武不能屈”后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9·惠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 1,△ABC 的面积为 3 2 ,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 D. 3 3.(2019·“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 b ,则C =( ) A .30° B .45° C .45°或135° D .60° 4.(2019·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 =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 A.3 2 B. 22 C.12 D .-1 2 5.(2019·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如今,许多外国人非常 ..①热衷于.②学习中文,有些还要学习使用筷子。他们把筷子 称之.③为东方饮食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对于筷子来说 ..④是.⑤再熟悉不过了,但其背后的文 化却未必人人清楚。筷子的历史起码 ..⑥有三千多年,其名称源自于.⑦江南水乡,筷子最早的名称为“箸”,但古代水乡船家忌讳言“住”,希望快快行船,故改“箸”为“筷”,并沿用至今。 (二)筷子有诸多美好寓意。民间吉祥话,说“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送恋人,寓意“”;筷子送朋友,意味着“平等友爱,和睦同心”。使用筷子也有一些禁忌。如“执箸巡城”(满桌巡视,随意翻拣),“”(吮嘬筷子,品咂有声),“泪箸遗珠”(夹菜带汤,沿途淋漓),等等。 (1)文段(一)中有些加点的词语必须删去,请将其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2)在文段(二)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内容相关、句式一致。(4分) 答: 答案:(1)①③④⑦(2)成双成对,永不分离品箸留声 2.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把序号填在横线处)(4分) 深圳南方公司,①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②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以聚集人才,③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④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⑤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将很难发展。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可简略为。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介绍深圳南方公司用人的新理念,①是介绍时代背景,与选拔人才没有必然关系,应删去;④说的是“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这与本公司用人的新理念没有关系,所以是多余的。②句冗长难以理解,应予以删减压缩。 答案:(1)①④(2)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 3.为使下面的语段简明顺畅,请指出必须改动和删掉的词语。(只填写应删词语的序号)(4分) 2018~2019年度,我校将扩大招生规模 ①,由原来的22个教学班级 ② 增加到28个。由于 我校教室本已十分 ③严重 ④ 不足,因此亟须新建教室。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 ⑤ 筹措,但经

2020版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选择题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 题。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 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 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解析:1.C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线路M长度距离最短,为622 km,但大于两地的直线距离,且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运费高;沿线站点最少;速度较快,

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终点距乙城距离从图中读不出来,高铁线路长度不可能等于两城市站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需要运输的重量更大,故运费更贵;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现今它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正将更多的“枝叶”伸向广袤的雪域大地。其中,川藏铁路于2014年动工修建,计划在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下图是青藏铁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图。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可以反映出( ) A.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均保持逐年增长 B.旅客周转量2014年增长最快 C.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 D.旅客周转总量超过货物周转总量 5.修建川藏铁路的意义为( ) ①重构了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 ②打造了西藏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便捷通道 ③使西藏成为连接东亚和南亚的“枢纽” ④与青藏铁路相比成本更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设的铁路”,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高寒 B.冻土 C.成本 D.缺氧 解析:4.C 5.A 6.C 第4题,结合图示可明显看出,旅客和货物周转并非逐年增长;旅客周转量2007年增长最快。货物周转增长幅度超过旅客周转增长幅度。旅客周转总量与货物周转总量不具有可比性。第5题,成本不属于交通运输的意义。第6题,因为“青藏铁路已成功运营十多年”,意味着其当年所面临的高寒、缺氧、冻土等问题均已得到成功解决。由题中“预估算投资超过2 000亿元”可知,目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成本。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语句补写!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语句补写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__①__;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__②__。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__③__。 答:① ② ③ 解析:第一空由前文的“有效……还能有效……”可得出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第二空由上文“还是……又为人类……”可知,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空由前文可知,此处应从保护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改善环境污染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①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②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③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答:① ② ③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前后文内容作答。第一处结合后文内容:“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读厚”对“读薄”,“宽度”对“深度”。第二处结合前文内容:“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薄”对“读厚”,开掘、“蒸馏”对拓展、杂糅。第三处结合前后文内容,“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应是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答案: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③由“薄”而“厚”,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电场能的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电场能的性质 [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动能一定增加 C.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一定降低 D.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解析:选D只有电场是匀强电场时,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A 错误;如果电场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小,B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减小,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2.(2020·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点电荷P、Q连线中点 处有一电子,在外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让电荷Q沿连线向右 移动一小段距离,此过程中电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B.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C.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D.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外力F向右,则电场力向左,可知P带正电,Q带负电;当电荷Q沿连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电子所在的位置场强减小,电势升高,则电子受的电场力减小,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降低,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3.(2019·浙江东阳中学模拟)如图所示,MN是由一个正点电荷Q产生的 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q飞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沿一条曲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a点电势φa小于b点电势φb C.粒子在a点的动能E k a小于在b点的动能E k b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 p a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E p b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粒子受力应向左方,因粒子带正电,故电场线的方向应向左,故正点电荷Q应在N一侧,故a处的场强大于b处的场强,故粒子在a处的电场力大于b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种群的特征与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 B.社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C.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转变为衰退型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5.(2014·青岛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7.右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 率。则()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 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 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 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9.(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10.(2014·深圳模拟)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空间几何体及表面积与体积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空间几何体及表面积与体积 [A 级 保分题——准做快做达标] 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B .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 C .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 D .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 解析:选B 根据棱锥的结构特征知,棱锥的侧棱长不一定都相等. 2.一个球的表面积为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A. 16 3 π B.323 π C .16π D .24π 解析:选B 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4πR 2 =16π,解得R =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323 π. 3.如图所示,等腰△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那么△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解析:选B 由题图知A ′C ′∥y ′轴,A ′B ′∥x ′轴,由斜二测画法知,在△ABC 中, AC ∥y 轴,AB ∥x 轴,∴AC ⊥AB .又因为A ′C ′=A ′B ′,∴AC =2AB ≠AB ,∴△ABC 是直角 三角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 B .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C .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该棱锥可能是六棱锥 D .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 解析:选D 当一个几何体由具有相同的底面且顶点在底面两侧的两个三棱锥构成时,尽管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故A 错误;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在直线,所得几何体就不是圆锥,故B 错误;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都

《苏武传》公开课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 高一必修五)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 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计算: -x 3=( ) A .x -x B .-x x C .-x -x D .x x 解析:选C 由已知,得-x 3≥0,所以x ≤0,所以-x 3= (-x )·x 2= -x ·x 2= -x ·|x |=-x -x ,选C. 2.设2a =5b =m ,且1a +1 b =2,则m 等于(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选A ∵2a =m,5b =m ,∴2=m 1a ,5=m 1b ,∵2×5=m 1a ·m 1b =m 1a +1b ,∴m 2=10,∴m =10.故选A. 3.已知a >0,将 a 2a ·3 a 2 表示成分数指数幂,其结果是( ) A .a 12 B .a 56 C .a 7 6 D .a 3 2 解析:选C a 2 a ·3 a 2 =a 2÷23·a a ?? ???1 2=a 526 -=a 76,故选C. 4.计算(2n +1)2·??? ?122n +14n ·8 -2 (n ∈N *)的结果为( ) A.1 6 4 B .22n + 5 C .2n 2-2n +6 D .????122n - 7 解析:选D 原式=22n +2·2-2n -1(22)n ·(23)-2=21 22n -6=27-2n =????122n -7. 5.(多选)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27a 3) 1 3 ÷0.3a - 1=10a 2

B.2233a b ?? ???-÷1133a b ?? ??? +=a 13 -b 1 3 C.[]()22+32(22-3)2 1 2 =-1 D.4 a 3 a 2a =24 a 11 解析:选ABD 对于 A ,原式=3a ÷0.3a -1= 3a 2 0.3 =10a 2,A 正确;对于B ,原式=1111 3333113 3 a b a b a b ???? ???????-++=a 13-b 13,B 正确;对于C ,原式=[(3+22)2(3-22)2] 12=(3+ 22)(3-22)=1.这里注意3>22,a 12 (a ≥0)是正数,C 错误;对于D ,原式= = a 1124 = 24 a 11,D 正确. 6.使等式 (x -2)(x 2-4)=(x -2)x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若要等式成立.需满足x ≥2. 答案:[2,+∞) 7.计算:(0.008 1) 14 --????3×????560×130.2527818? ????? ????? ?? --+1 2 - -10×(0.027) 13 = ________. 解析:原式=103-3×????13+231 2--3=-83. 答案:-8 3 8.若a =2,b >0,则 12 2 12 a b a a b ++(a 12 -b 13 - )(a +a 12 b 13 - +b 23 -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原式=a 3 2 +b -1+12a ?? ???3-13b ?? ??? -3=a 32+b -1+a 32-b -1=2a 32=2×232=4 2. 答案:4 2 9.计算下列各式: (1)(-x 13 y 13 -)(3x 12 - y 23)(-2x 16y 23 );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物理第18章原子结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人教版选修3_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选A 若金箔的厚度过大,α粒子穿过金箔时必然受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若改用铝箔,铝核的质量仍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能发生,C错;若放置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对α粒子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故D错。只有A对。 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D 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即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能正确反映该实验结果的是选项D。 3.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 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 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 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解析:选A 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斥力,故原子核不会在④区域;若原子核在②、③区域,α粒子会向①区域偏;若原子核在①区域,可能会出现题图所示的轨迹,故应选A。 4.(福建高考)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sin 780°的值为( ) A .- 3 2 B . 32 C .-12 D .12 解析:选B sin 780°=sin(2×360°+60°)=sin 60°= 32 . 2.若45°角的终边上有一点(4-a ,a +1),则a =( ) A .3 B .-32 C .1 D .32 解析:选D ∵tan 45°=a +14-a =1,∴a =32.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5,m )(m ≠0),且sin α=2 5m ,则cos α的值为( ) A .-55 B .- 510 C .-25 5 D .±255 解析:选C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5,m )(m ≠0),且sin α=2 5m = m 5+m 2 ,∴m 2 =54 , ∴cos α= -5 5+5 4 =-255. 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解析:选A 由cos α≤0,sin α>0可知,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内或y 轴的正半轴

上,所以有? ???? 3a -9≤0, a +2>0, 即-2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讲课讲稿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 1.(2014·苏州模拟)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 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B(g) +C(g) 2.(2014·怀远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NO3固体或Na2SO4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 B.等质量的锌片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反应,反应速率不相等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加入反应物,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 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 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0~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4·福州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催化剂 △ 2SO3(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第3课百日维新(含解析)新 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选C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项。 2.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解析:选D “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体现的是保国思想,D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 解析:选B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正确。 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解析:选B 光绪帝是大清的皇帝,其支持推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权和富国强兵,用西学器物来为大清所用是其本意。 5.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 性质一新人教A 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函数y =??? ??? sin x 2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π 2 B .π C .2π D .4π 解析:选C ∵y =sin x 2的周期为4π,∴y =??? ? ?? sin x 2的周期为2π,故选C. 2.函数:①y =x 2 sin x ;②y =sin x ,x ∈[0,2π];③y =sin x ,x ∈[-π,π];④y =x cos x 中,奇函数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选C ①③④是奇函数,故选C. 3.函数f (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π B .π 2 C .2π D .3π2 解析:选B 作出函数f (x )=|cos 2x |的图象(图略)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 . 4.函数f (x )=7sin ? ????23 x +15π2是( ) A .周期为3π的偶函数 B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周期为3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4π 3 的偶函数 解析:选A ∵f (x )=7sin ? ????23x +15π2=7sin ? ????2x 3+7π+π2=-7sin ? ?? ??2x 3+π2=-7cos 2 3x .

∴函数f (x )的周期为2π 23=3π. 又∵f (-x )=-7cos 2 3x =f (x ). ∴函数f (x )是周期为3π的偶函数. 5.函数y =cos ? ????k 4 x +π3(k >0)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k 的最小值应是( ) A .10 B .11 C .12 D .13 解析:选D 由题意知2π k 4 ≤2,得k ≥4π.又∵k 为整数,∴k 的最小值为13. 6.函数f (x )=sin ? ????ωx +π4(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4,则ω=________. 解析:因为π4=2π ω,所以ω=8. 答案:8 7.设函数f (x )=3sin ? ????ωx +π6,ω>0,x ∈R ,且以π2为最小正周期.若f ? ????α4+π12=9 5, 则sin α的值为______. 解析:因为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ω>0, 所以ω=2π π2=4. 所以f (x )=3sin ? ????4x +π6. 因为f ? ????α4+π12=3sin ? ?? ??α+π3+π6=3cos α=95, 所以cos α=3 5 . 所以sin α=±1-cos 2 α=±45. 答案:±4 5 8.已知f (x )=2cos π 6 x ,则f (0)+f (1)+f (2)+…+f (2 019)=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 A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2019·衡水高一月考)函数f(x)=ln(x2-x)的定义域为( ) A.(0,1) B.[0,1] C.(-∞,0)∪(1,+∞)D.(-∞,0]∪[1,+∞) 解析:选C 由x2-x>0,解得x<0或x>1,则定义域为(-∞,0)∪(1,+∞),故选C. 2.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16,4),则此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log4x B.y=log 4 1 x C.y=log 1 2 x D.y=log2x 解析:选D 设该函数为y=log a x,由于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16,4),所以4=log a16,得a=2.所以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y=log2x,故选D. 3.函数y=log a(x-2)(a>0且a≠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是( ) A.(1,0) B.(2,0) C.(3,0) D.(4,0) 解析:选C 令x-2=1,得x=3.当x=3时,y=0,故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3,0).4.函数y=lg(x+1)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选C 由底数大于1可排除A、B,y=lg(x+1)可看作是y=lg 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或令x=0得y=0,而且函数为增函数) 5.若函数y=f(x)是函数y=a x(a>0,且a≠1)的反函数且f(2)=1,则f(x)=( ) 1

2 A .log 2x B .12x C . log 12x D .2x -2 解析:选A 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反函数是f (x )=log a x , 又f (2)=1,即log a 2=1,所以a =2.故f (x )=log 2x . 6.若f (x )=log a x +(a 2-4a -5)是对数函数,则a =________. 解析: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 ?????a 2 -4a -5=0,a >0, a ≠1,解得a =5. 答案:5 7.已知函数f (x )=3log 13 x 的定义域为[3,9],则函数f (x )的值域是________. 解析:∵y =log 13 x 在(0,+∞)上是减函数, ∴当3≤x ≤9时,log 139≤log 13x ≤log 13 3, 即-2≤log 13 x ≤-1, ∴-6≤3log 13 x ≤-3, ∴函数f (x )的值域是[-6,-3]. 答案:[-6,-3] 8.已知m ,n ∈R ,函数f (x )=m +log n x 的图象如图,则m ,n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 ①m >0,0<n <1 ②m <0,0<n <1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随机抽样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八) 随 机 抽 样 1.(2013·广州模拟)在100个零件中,有一级品20个,二级品30个,三级品50个,从中抽取20个作为样本:①采用随机抽样法,将零件编号为00,01,02,…,99,从中抽出20个;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所有零件分成20组,每组5个,然后每组中随机抽取1个;③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从一级品中抽取4个,二级品中抽取6个,三级品中抽取10个.则( ) A .不论采取哪种抽样方法,这100个零件中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都是15 B .①②两种抽样方法,这100个零件中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都是1 5,③并非如此 C .①③两种抽样方法,这100个零件中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都是1 5,②并非如此 D .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这100个零件中每个零件被抽到的概率各不相同 2.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解该年级学生的健康情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25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2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法 B .抽签法 C .随机数法 D .分层抽样法 3.(2012·忻州一中月考)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编号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3个营区,从001到300住在第1营区,从301到495住在第2营区,从496到600住在第3营区,则3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 A .26,16,8 B .25,16,9 C .25,17,8 D .24,17,9 4.(2013·潍坊模拟)为调查参加运动会的1 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000名运动员是总体 B .每个运动员是个体 C .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样本 D .样本容量是100 5.(2012·中山调研)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的样本,应该在这三校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 ) A .30,30,30 B .30,45,15 C .20,30,10 D .30,50,10 6.某学校在校学生2 000人,为了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学校举行了跑步和登山比赛,

《苏武传》 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苏武传》公开课教 案

苏武传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讲解“自杀”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