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其临床特点不同,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果治疗与护理不正确,退热不及时,会对儿童身体造成极大伤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儿童发热的处理及用药进行了综合研究。

常规处理

对于发热患儿,首先应供给足够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负氮平衡和酸中毒。能进食者,可给容易消化的事物;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可给与鼻饲或静脉补充,除按生理需要量补充热量(每日55kcal/kg或230kJ/kg)及液体量(每日60~80ml/kg)外,体温每升高1℃,补液量应增加每小时0.5ml/kg,对有呼吸增快、活动增加、惊厥、腹泻等情况者,应适当增加补液量。

另外,有些患儿持续高热而病因不明时,更应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或者有无新的症状体征现。在观察过程中,除高热有可能导致危险时(如抽搐),一般不用退热剂,尤其反对将肾上腺皮质激素作常规退热剂使用,以免掩盖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若诊断已明确则应加强病因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对症处理。

物理降温:降低环境温度。可将患儿置于室温21~22℃的环境中,尽量少穿衣服,使患儿的皮肤通过与外界接触,借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简易实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或酒精擦浴:目前多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因易导致皮肤过敏已较少使用。注意事项:①操作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擦浴,应采取相

应措施;②擦拭浅表大血管时宜稍停留,如腋下、腹股沟、窝等;③禁止擦拭胸前区、腹及后颈部,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④操作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⑤对于一般情况差、衰弱的患儿不宜用此法。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同时还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该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我国推荐的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方案中规定: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布洛芬: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常规剂量使时,不良反应发生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是另一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国内外研究表明,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但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据统计,应用该药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到l%。1%~3%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用药应根据不同剂型采用不同剂量的原则:口服给药,分散片、混悬液推荐剂量每日20mg/kg,分3次服用;缓释混悬液每日20mg/kg,分2次服用;混悬滴剂每次5~10mg/kg,需要时6~8小时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直肠给药1~3岁患儿每次50mg,塞肛门内,

如症状无缓解,每6~8小时重复给药1次,24小时不超过200mg,3岁以上患儿每次100mg。布洛芬的推荐剂量为5~10mg/kg,6~8小时1次。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几乎没有抗炎作用。用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患儿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通常与高剂量长期用药、过量用药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有关。阿司匹林过敏者对该药通常不发生过敏,但小于5%的阿司匹林过敏患儿服用该药后可能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慎用。儿童常规剂量:口服给药,每次10~15mg/kg,或每日1.5g/m2,每4~6小时1次。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直肠给药,每次150~300mg,每天1次。2岁以下须遵医嘱。

安乃近:安乃近其解热镇痛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但可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过敏反应、致死性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安乃近口服给药已很少使用。一般采用10%~20%溶液滴鼻,对小于10个月婴儿疗效确切,对于5~6岁的儿童一般不滴鼻给药。为保证用药安全只能用1次。由于安乃近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致死性粒细胞缺乏,目前国外很多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仍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尼美舒利:尼美舒利其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该药可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交又变态反应,对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因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引起多起严重不良反应,许多国家已禁止该药用于儿科。而该药的安全性问题仍未在我国儿科临床引起足够重视,故在有效而更安全的退热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尼美舒利不宜作为退热首选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此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退热作用,并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通常应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控制严重感染。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

病因治疗

在详细的病史收集,正确的体格检查,有计划地进行辅助及特检后,通过综合分析,若能作出发热的确切病因诊断,则应针对病因治疗才是退热治本的关键。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式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正确处理方式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发热在儿科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临床除了发热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的症状,如上呼吸感染多伴有流涕、喷嚏、轻微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常伴有较重的咳嗽、呼吸急促;肠道感染常伴有腹泻、腹痛、粘液便或脓血便;川崎病多伴有口唇干裂发红、眼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结肿大等;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病程中会出现红色皮疹、水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都与上呼吸道感染相类似,容易误诊。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一、一般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

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二、主要的症状及原因: 一)、主要症状: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二)、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发热的处理原则

发热的处理原则 相信大家对于发热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发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发热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二)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 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2﹒化学降温 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三)休息

39.5℃以下孩子发烧处理方法超实用全攻略不收藏会后悔滴

39.5C以下孩子发烧处理方法,超实用全攻略,不收藏会后 悔滴 经常会听到妈妈们着急的说伢又发烧了,孩子发热了怎么办?先别急,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 395C,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孩子如果 持续高烧,又没有精神,还是及时上医院看看。据所知,一部分发烧都可以在家就能处理好让孩子恢复健康的。俗话说: 发烧其实就是身体在抵抗病毒。最近也看到过这一句话: 5 年不发烧,得癌症的机率会很大。 吓死了。。我顶多就是鼻炎、感冒。是不是得去做个大检查。。。回到正题,一般孩子发烧后会有个规律: 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有朋友儿子一岁前有几次感冒发烧都是用这种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钟,最长的一次捂了一个半小时,手都麻了,才见儿子头上冒汗。所以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囟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一般表现为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错的,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万一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煮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去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这个可以祛寒、发汗,退热的效果不错,孩 子也愿意吃。家长一天可给孩子喂2?3次,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姜也可以不放。

幼儿发热处理办法

1,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 2,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为36-37度。 3,大于37.5度考虑患儿存有发热。 4,大于38.5度考虑使用泰诺林或美林。 5,高热时一定要解开衣服,只穿一件单衣,热退后再穿正常量的衣服,不能多穿衣服,否则容易高热惊厥,特别是小婴儿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 6,发热本身是一种对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所以并不要过度担心发热问题,记得多给水分就对了。如果孩子饮食不佳,要给其充足的含有一定矿物的水份。7,发热不会引起脑损伤,出现脑病或脑损伤是感染的疾病本身的问题,与发热高低无关。记住如果得了脑炎并不是发热本身导致脑炎,而是病原体击垮了儿童的免疫系统,突破血脑防御屏障,导致脑炎。 8,如果孩子发热很高,精神好,并不可怕,按照上面的方法处理就能够了。但如果孩子发热时间很长,体温不是很高,也是不好的表现。 9,了解了以上的情况后,记得发热时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才是家长最需要观察的。 10,现在更多研究表明高热惊厥并不可怕。一些儿童后来出现癫痫,其实和所患疾病和儿童本身基因相关,并非与体温高低相关。 11,如果发热的患儿出现了皮肤出疹需要去医院同时看一下皮肤科医生和儿科医生。 你对孩子的病情描述,可能是其感冒了。建议一、还是用药吧,如小快克。二、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可选择物理降温:如家里有空调,要维持房间温度于25℃左右,使孩子体温慢慢地下降,怕孩子受风关掉空调对正在发烧的孩子来说是错误的。但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这时要给孩子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孩子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能够少穿点衣物,甚至能够将孩子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孩子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出。另外,多喝温开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孩子体内的失水。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0F O M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小脚印亲子育儿孕期保健早教团购童品,I7i"X5M3\ 三、其他因素:小脚印亲子论坛&g9k#s@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

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591888.html,:l2p2n2f3N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进一步强调,婴 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 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 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福州妈妈社区快乐的育儿生活小脚印周岁了y:_"Z@6f$t6d W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 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 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 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 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 可能达到如此高温。*k O h*{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 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 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 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 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 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 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 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小儿发热护理的宜与忌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1、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发热一般来讲体温以肛温为最高,口腔量的温度次之,腋温最低,温度差约在0、3℃-0、5℃。目前判断发热是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 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每个人的体温水平不一样,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还会受到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因此有时儿童体温超过37℃,家长以为孩子发热了,急忙到医院就诊,但其实孩子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量完体温之后,还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塞、咽痛、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精神极其重要,对于发热的孩子要观察他的精神好不好,如果精神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2、儿童发热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最高等动物,进化的过程就是长时间的在与大自然斗争当中慢慢成长。发热其实是一件好事,就好比妈妈怀孕时期为了保护宝宝,稍微吃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要吐出来。发热也是一样,人体可以通过发热提高我们的淋巴细胞等“防御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与外来的病毒细菌

或其它一些微生物进行斗争。但是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发热,归根到底是感冒的问题。从西医角度讲叫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也叫伤风。从人的鼻子到凸起的喉部,这一段叫上呼吸道。空气中呼吸道病毒吸入后引起感染,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则是下呼吸道感染。往旁边到耳朵就是中耳炎,往颈部就是淋巴结。口腔内还有扁桃腺发热,扁桃腺化脓实际上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但是不同的季节病毒是不一样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此外还有10%左右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感冒有很多表现,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症状就是发热。通常来说,感冒发热都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发热五天还没有退,那就要重视起来。应对发烧,我们首先提倡的是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通风,室温保持在25℃-27℃;第二要让孩子多饮水,通过排尿能把热量带出去;第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澡的时间可以长一点,这样也可以把热量带走。当孩子发热时,有条件休息的话尽量让他多休息,原则上不要上学,但是体温不是很高精神状态很好,也可以上学。还有一点是注意饮食的问题,发烧之后孩子总是胃口不好,因为人的身体在有病原入侵的时候,会集中力量

儿童发热诊断和处理

儿童发热诊断和处理 提到发烧,不少患者就会表现出「发烧恐惧症」。有研究表明,患者对发烧的「恐惧」主要担心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4%)、癫痫发作(19%)、死亡(5%)[1]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表现之一,发烧并不一定是有害的,那烧到什么程度需要药物退热呢?临床上,有医生将38.5 ℃视作药物退热的分界点,这个说法靠谱吗?。 1.再议发热:发热≠体温过高:体温的正常范围: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范围一般为36~37 ℃,波动不超过1 ℃。诊断学(第8 版)上未提及成人、儿童有何体温差异。但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会略低。测量值因方法不同会略有差异。诊断学(第8 版)指出:腋测法正常值为36~37 ℃,口测法正常值为36.3~37.2 ℃,肛测法正常值为36.5~37.7 ℃。 2. 发热如何分级?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4 个等级: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2]。同时,2016 年版意大利《SIP 指南:儿童发热管理》指出:建议儿童年龄<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测量腋温;年龄≥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或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腋温[3]。

3. 发热≠体温过高:发热并非一种疾病,它有助于机体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升高及T - 淋巴细胞的增殖等来对抗感染。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发热(非体温过高)会引发诸如大脑损伤等不良后果。机体在不脱水、且有一个开放环境散热的前提下,会将体温调控在相对安全的范围[1]。然而,体温过高则是机体稳态紊乱的表现,此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呈现皮肤干燥发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特征。体温过高应及时处理,当体温高于40 ℃的时候,与发热相关的不良结局风险将上升[4]。 2. 退热治疗:把握退热时机与方法:退热处理属于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在使用药物退热时需多方考虑。 1. 药物退热讲时机 (1)看体温变化:未查找到成人使用药物退热的体温范围推荐,该部分主要就「儿童」及「危重症患者」进行讨论。 2011 年版美国AAP《儿童发热及退热药使用》指南指出:高于38.3℃可使用退热药物以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 2016 年版《中国0 至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儿童一般感冒发热的家庭处置方法(更新版)

儿童一般感冒发热的家庭处置方法 广西桂林林寿松 没有那个妈咪没碰到过孩子感冒发热,没有那个妈咪没为孩子发热不退而犯愁,或切夜不眠,甚至心焦如焚!而更糟糕的是半夜突然高热,不送医院吗?怕有危险,心中没底;送医院吗,大城市几十里来回的士费,以及挂号费药费化验检查治疗费等等,几百元一下子打水漂不说,还抽血打针孩子受苦大人受累,整整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你还能上班吗?其实,你掌握了此文的知识,可能仅仅花块把钱,也不用瞎跑折腾,就能摆平孩子的感冒发热…… 一、感冒的病因、诊断与自然病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本病90%由病毒引起,次之为细菌。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及免疫特点,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病情较儿童期为重。 孩子的一般感冒主要表现是不规则发热,即多为白天特别是上午不热或微热,太阳落山及半夜凌晨发热,而且多是持续高热;孩子“热气腾腾”,面红耳赤,昏昏欲睡,直到天亮才慢慢消退。并多以感冒的第2、第3天热度达到高峰,第4、第5天热度开始降低,如此反复5天左右后,发热才真正停止(可突然停止,比如今天还是39度,明天会“突然”热退痊愈,孩子又蹦蹦跳跳起来了。)这是指没有併发或继发症的感冒,即一般感冒的自然病程规律;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杀病毒药,感冒后都几乎必须经过这样的自然病程规律,所以上述过程也是最多见的情况。 为什么一般感冒多需要5天左右才能热退痊愈?主要原因是:1、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杀病毒药,抗杀病毒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抵抗力;2、这种“抵抗力”

医学上称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前者包含有大家熟悉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后者主要是各种免疫球蛋白等。它们都能直接杀灭病毒,但多需要在病毒入侵后的第5─7天及以后,它们才能产生足够的数量彻底消灭病毒。这是人体固有的“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自然免疫反应规律,外力很难干忧及改变,因此,一般感冒多需要5天左右才能热退痊愈。 临床与诊断 一般感冒发热可有如下临床表现: ⑴一般急性起病,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高热时可出现惊厥。新生儿可因鼻塞而拒乳或呼吸急促。 ⑵可伴有呕吐、腹痛、腹泻、烦躁。年长儿诉咽痛。 ⑶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红,但不化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⑷病毒感染时白血病计数常偏低,淋巴细胞比例高(原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C-反应蛋白增高)。 二、家庭要常备的物品及使用方法 有孩子特别是有三岁以下宝宝的家庭一定要常备下面物品: 普通玻璃体温针、儿童退热药、物理退热物品:退热贴及75%酒精(500毫升左右)、儿童用抗病毒中成药如板兰根冲剂等;压舌板、消毒棉签或棉球、小手电筒。 使用方法: 1、体温针必须将有水银那头放置在孩子的腋窝内,水银头端不能露出腋窝外,(新生儿宜夹在下颌即下巴与颈部之间,二个月及三个月的小婴儿也可以这样夹法,也可在腋窝),5~10分钟即可拿出来(时间过长过短都可能测定不准确,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其临床特点不同,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果治疗与护理不正确,退热不及时,会对儿童身体造成极大伤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儿童发热的处理及用药进行了综合研究。 常规处理 对于发热患儿,首先应供给足够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负氮平衡和酸中毒。能进食者,可给容易消化的事物;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可给与鼻饲或静脉补充,除按生理需要量补充热量(每日55kcal/kg或230kJ/kg)及液体量(每日60~80ml/kg)外,体温每升高1℃,补液量应增加每小时0.5ml/kg,对有呼吸增快、活动增加、惊厥、腹泻等情况者,应适当增加补液量。 另外,有些患儿持续高热而病因不明时,更应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或者有无新的症状体征现。在观察过程中,除高热有可能导致危险时(如抽搐),一般不用退热剂,尤其反对将肾上腺皮质激素作常规退热剂使用,以免掩盖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若诊断已明确则应加强病因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对症处理。 物理降温:降低环境温度。可将患儿置于室温21~22℃的环境中,尽量少穿衣服,使患儿的皮肤通过与外界接触,借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简易实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或酒精擦浴:目前多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因易导致皮肤过敏已较少使用。注意事项:①操作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擦浴,应采取相

应措施;②擦拭浅表大血管时宜稍停留,如腋下、腹股沟、窝等;③禁止擦拭胸前区、腹及后颈部,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④操作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⑤对于一般情况差、衰弱的患儿不宜用此法。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同时还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该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我国推荐的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方案中规定: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布洛芬: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常规剂量使时,不良反应发生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是另一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国内外研究表明,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但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据统计,应用该药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到l%。1%~3%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用药应根据不同剂型采用不同剂量的原则:口服给药,分散片、混悬液推荐剂量每日20mg/kg,分3次服用;缓释混悬液每日20mg/kg,分2次服用;混悬滴剂每次5~10mg/kg,需要时6~8小时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直肠给药1~3岁患儿每次50mg,塞肛门内,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发烧是婴幼儿就医的常见问题之一,每次孩子就医都是全家出动,“各献良策”,究竟该听谁的意见?孩子发烧时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教授表示,应对孩子发烧先要搞清楚四大问题。 1、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发热 一般来讲体温以肛温为最高,口腔量的温度次之,腋温最低,温度差约在0.3℃-0.5℃。目前判断发热是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每个人的体温水平不一样,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还会受到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因此有时儿童体温超过37℃,家长以为孩子发热了,急忙到医院就诊,但其实孩子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量完体温之后,还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塞、咽痛、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精神极其重要,对于发热的孩子要观察他的精神好不好,如果精神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2、儿童发热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是最高等动物,进化的过程就是长时间的在与大自然斗争当中慢慢成长。发热其实是一件好事,就好比妈妈怀孕时期为了保护宝宝,稍微吃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要吐出来。发热也是一样,人体可以通过发热提高我们的淋巴细胞等“防御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与外来的病毒细菌或其它一些微生物进行斗争。但是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发热,归根到底是感冒的问题。从西医角度讲叫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也叫伤风。从人的鼻子到凸起的喉部,这一段叫上呼吸道。空气中呼吸道病毒吸入后引起感染,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则是下呼吸道感染。往旁边到耳朵就是中耳炎,往颈部就是淋巴结。口腔内还有扁桃腺发热,扁桃腺化脓实际上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但是不同的季节病毒是不一样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此外还有10%左右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感冒有很多表现,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症状就是发热。通常来说,感冒发热都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发热五天还没有退,那就要重视起来。 应对发烧,我们首先提倡的是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通风,室温保持在25℃-27℃;第二要让孩子多饮水,通过排尿能把热量带出去;第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澡的时间可以长一点,这样也可以把热量带走。当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请勿删除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了。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舌苔发白,前卤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可以杂孩子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卤门,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出汗,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平稳了,温度也降下来了。这时,家长在把宝宝叫醒,多给她喂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宝宝很快就能恢复如初。在给宝宝用手心捂前卤门时,家长千万不要着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来操作,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发热时手脚发冷,舌苔发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给孩子祛寒,如果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 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效果会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给孩子住的稀饭里面加上两片生姜,两段葱,几滴醋,煮好后,取掉姜,葱,喂给孩子吃,能祛寒,发汗,退热效果不错,孩子也愿意吃。家长可以一天给孩子喂2-3次,孩子退热后就不要加葱了,舌苔不再发白时,将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发烧时手脚不冷,但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则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几次小便,让身体的内热随着尿液排出,体温才会下降,上火的症状也才会好转。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发热,则说明体内有内热或炎症,家长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舌苔发黄,加水煮5-10分钟后给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发热时,就不要再喝了。同时尽量给孩子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饮食要相对清淡,不能吃鱼,虾,只能吃其他肉类及蔬菜。 5.如果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傍晚就升高,到早晨又退热舌苔白,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内寒重及亏虚引起的,这时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再配合艾叶水泡脚祛寒,而且可以让孩子喝肉汤和淡淡的鸡汤,固元膏可以一天吃2次,一次小半勺,给孩子及时补充营养舌苔厚,同时让孩子多喝水。 6.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帮他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以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喝葱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发热时,要先喝葱姜红糖水,而后再按摩。孩子经络足很通畅的,长时间的按摩只会造成气虚,只有在孩子喝了葱姜糖水、身体有了热量、已不太虚的情况下按摩,效果才会好,才不会有任何的副作用。按摩到最后,家长要再把孩子两只小耳朵搓热,并搓揉头顶的百会穴,这其实是一种补法,是提气的,放在按摩结束前,就是为了防止因按摩下肢过多造成的气虚。 第二天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会再反弹,孩子也不会再发热了;但如果孩子体内的寒湿过重,还没祛干净,那么孩子会在下午以后又烧起来。 第二天孩子醒后,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舌苔及尿液情况,如果舌台白色很淡,或尿

小儿发热的认识及处理原则

小儿发热的认识及处理原则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二、病因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

首先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等病毒感染,以上病毒感染除了流感发病48小时内可以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外,大多数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是普通感冒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退热药治疗发热、减充血剂治疗鼻塞和流涕、止咳祛痰药治疗咳嗽等,特别是发热的处理详见上期内容。 鼻塞——可应用减充血剂。口服减充血剂包括伪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口服减充血剂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舒张压升高以及心悸;局部用减充血剂也有鼻衄(鼻出血)和鼻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 停用鼻减充血剂可以导致鼻充血的反弹,所以不推荐减充血剂用于小于6岁的儿童。 抗过敏药也可以通过减轻鼻粘膜充血和减少鼻腔分泌物来治疗鼻塞和流涕,其不良反应包括镇静作用、反常兴奋性、呼吸抑制和幻觉,所以也不推荐在太小的儿童中使用。 流涕——国外认为对于大于5岁的儿童,应用异丙托溴胺(0.06%)喷雾治疗(每侧鼻孔一次2喷,一日3次,连用4天)可以明显减少鼻腔分泌物。 上期关于发热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家长留言说文中的一些观点“颠覆了许多传统观念”,其实关于发热的发生机制、对机体有利的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孩子发热,我们已经讲了20年以上了,说明我们作为专业医生科普做的还不够,以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是还是要再强调一下如果孩子发热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状态,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既不要过分担心过度用药,也不要因过分“淡定”而延误孩子诊疗。 重申:重症流感患儿需及时就医。 重症流感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 d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在39℃以上,可出现呼吸困难、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

小儿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小儿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一旦发烧,做父母的就慌了手脚,如果遇到高烧更是惊慌失措。了解小儿发烧的相关医学常识,才能科学应对和处理孩子发烧的情况。以下就是关于小儿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介绍。 三类发烧情况三种应对方法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家长应对儿童发烧慎防两大意外

1、蚕豆病儿童发烧不宜使用解热镇痛药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而蚕豆病患者在发烧时如果使用解热镇痛药可能会引起溶血。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广东儿童来说,其发生蚕豆病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在这类发烧儿童的退热用药上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对于由蚕豆病的发热患者来说,使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如百服宁、泰诺、美林)都需要非常的慎重,最好避免使用,而是选择中药制剂。 2、婴幼儿发烧别捂汗体表散热是关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认为发烧的时候应该盖上被子捂一身汗,但是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