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运动平台

二维运动平台
二维运动平台

目录

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

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

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3)

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3)

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

2.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4)

2.4 计算减速比i (7)

2.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7)

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12)

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3)

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13)

3.1.2 定时器/计数器 (14)

3.1.3 中断系统 (15)

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15)

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15)

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16)

3.2.3 译码电路设计 (16)

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18)

3.3.1 81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18)

3.3.2 82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0)

3.3.3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2)

3.3.4 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23)

3.3.5 辅助电路 (23)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为了满足二维运动平台实现X.Y两坐标联动,任意平面曲面的加工,自动换象限,越位报警和急停等功能,故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工作台的加工范围,只对毛坯料进行初加工,不考虑误差补偿,故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由于任务书规定的脉冲当量尚未达到0.001mm,定位精度也未达到微米级,空载最快移动速度也只有2000/m in

m m,因此,本设计不必采用高档次的伺服电动机,如交流伺服电动机或直流伺服电动机等,可以选用性能好一些的步进电动机电机进行驱动,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1.2机械传动方式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杠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1mm的脉冲当量和 0.10mm的定位精度,滑动丝杠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才能达到。同时,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

1.3计算机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 —51系列的8031、80C31、8086、DSP、基于DSP的运动控制芯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数控机床总体方案设计,X.Y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分别见图1.1和图1.2

图1.1 X.Y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

第二章 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内容包括:确定系统的脉冲当量、区定系统的负载、,运动部件惯量计算,空载起动及切削力矩计算,确定伺服电机,传动及导向元件的设计、计算及选用,绘制机械部分装配图等。现分述如下:

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一个进给脉冲,使运动部件产生的位移量,称为脉冲当量。脉冲当量是衡量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个基本技术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二维运动平台采用的脉冲当量是0.01mm/step 。

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根据设计要求,机床的切削负载为:X 向1000N ;Y 向1200N ;Z 向1500N ;G 为1500N 。

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1、滑块承受工作载荷max F 的计算及导轨型号的选取 工作载荷是影响直线滚动

导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本课题中的X-Y 工作台为水平布置,采用双导轨、四滑块的支承形式。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即垂直于台面的工作载荷全部由一个滑块承担,则单滑块所受的最大垂直方向载荷为: m ax 4G F F

=

+

其中,移动部件重量G=1500N ,外加载荷1500z F F N ==,代入上式,得最大工作载荷max F =1875N=1.875kN 。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41,根据工作载荷

max

F =1.875kN ,初选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型号为KL 系列的JSA-LG25型,其额定动载

荷a C =17.7kN ,额定静载荷0a C =22.6kN 。

任务书规定工作台平面尺寸为1000mm ×800mm ,考虑工作行程应留有一定余

量,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5,按标准系列,选

取导轨的长度为1960mm 。

2 距离额定寿命L 的计算 上述选取的KL 系列JSA-LG 型导轨副的滚道硬度为60HRC,工作温度不超过100C ,每根导轨上配有两只滑块,精度为4级,工作速度较低,载荷不大,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6~表3-40,

分别取硬度系数H f =1.0、温度系数T f =1.00、接触系数C f =0.81、精度系数R f =0.9、载荷系数

W f =1.5,代入式L 3

50H T C R a W f f f f C f f ??

=? ???

,得距离寿命:

3

504828H T C R a W f f f f C L km

f f ??

=?= ???

远大于期望值100km,故距离额定寿命满足要求.

2.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1、计算最大工作载荷m F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29,取颠覆力矩影响系

数K=1.1,滚动导轨上的摩擦因数μ=0.005,已知G=1500N ,1000x

F N

=,

1200y F N

=。求得滚珠丝杠副的最大工作载荷:

()

1.110000.005(150012001500)1121m x z y F K F F F G N

μ=+++=?+?++=

2、计算最大动负载Q F

式中 h P ——滚珠丝杠导程,初选h P =5mm ;

s v ——最大切削力下的进给速度此处s v =0.8m/min ; T ——使用寿命,按15000h ;

6

60101000Q w m s

h

F F n T L v n P =??=?=

w f ——运转系数,按一般运转取w f =1.2~1.5;

L

—— 寿命、以610转为1单位

6

6

1.21121705160601601500

144

10101000800

160m in

5

w m s

C F n T L v r

n L ==?=N ????===?=

=

=

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根据计算出的最大动载荷和初选的丝杠导程,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

程设计指导书》表3-31,选择济宁博特精密丝杠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G 系列2005-3型滚珠丝杠副,为内循环固定反向器单螺母式,其公称直径为25mm ,导程为5mm,循环滚珠为3圈×1列,精度等级取5级,额定动载荷为9309N ,大于C ,满足要求。

4、传动效率计算

将公称直径0

25d =mm ,导程5h P m m =,代入0arctan[/()],h P d λπ=得丝杠螺旋

升角λ=338'?,将摩擦角'10?=,代入下式得;

5、刚度验算

先画出此纵向进给滚珠丝杠支承方式草图如图3所示。最大牵引力为1121N ,由螺母装配总长度为46mm,丝杠螺纹长度取900mm,预计支承长度为1900mm ,丝杠螺母及轴承均进行预紧,预紧力为最大轴向负载的1/3。

图2.1 纵向进给系统计算简图

tan tan 338'0.956

tan()

tan(338'10')

ληλφ?=

=

=+?+

(1)、丝杠的拉伸或压缩变形量'1δ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1得,滚珠直径 3.175W

D m m =,

丝杠底径221.2d m m =,丝杠横截面积S=2/4d π=352.82mm ,已知m F =1121。将各个数据代入下式得

1m F a E S

δ=

=

5

112119002.110352.8

m m ?=??0.0287mm 。

(2)、滚珠与螺纹滚道间接触变形2δ

根据公式0(/)3W Z d D π=-,求得单圈滚珠数Z=20;该型号丝杠为单螺母滚珠的圈数×列数为3×1,代入公式:Z Z ∑=×圈数×列数,得滚珠总数量Z ∑=60。丝杠预紧时,取轴向预紧力/3374YJ m F F ==N,代入下式得

20.0019mm δ==

因为丝杠加有预紧力,且为轴向负载的1/3,所以变形量可减小一半,取

2δ=0.00095mm 。

(3)将以上算出的1δ和2δ代入δ总=1δ+2δ,求得丝杠总变形量

δ总=0.0287+0.00095=0.02965mm

本课题中,丝杠的有效行程为900mm ,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7可知,五级精度滚珠丝杠有效行程在800~1000mm 时,行程偏差允许达到40m μ,可见丝杠刚度足够,且δ总小于1/3的开环系统定位精度值0.033mm ,满足要求。

6、稳定性校核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3-34得,取支承系数k f =1;由丝杠底径221.2d m m =,求得截面惯性矩442/649910.44I d m m π==;压杆稳定安全系数K 取3;滚动螺母至轴向固定处的距离a 取最大值1900mm 。代入下式得

η﹥m F =1121N ,故丝杠不会失稳。

综上所述。初选的滚珠丝杠副满足使用要求。

2.4 计算减速比i

已知工作台的脉冲当量0.01/mm step δ=,滚珠丝杠的导程5h P m m =,初选步进

电动机的步矩角0.75α= ,代入下式得 (/360)h i P αδ==1.04 取1i =。

2.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1、计算加在步进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总转动惯量eq J 已知滚珠丝杠的公称直径025d m m =,总长1900l m m =,导程5h P m m =,材料密度337.8510/kg cm ρ-=?;移动部件总重力1500G N =,由公式2/8j J m D =得滚珠丝杠的转动惯量

2

5.717s J k g c m = ;

由公式2

(

)2h i

P J m π

=得拖板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

2

0.951w J kg cm

= ,传动比i=1。

初选步进电动机型号为90BYG2602,为两相混合式,由常州宝马集团公生产,二相八拍驱动时步矩角为0.75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5得该型号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24m J kg cm = 。

则加在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总转动惯量为: 2()/10.668eq m w s J J J J i =++=2kg cm 2、计算加在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等效负载转矩ep T 分快速空载起动和承受最大工作负载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1)快速空载起动时电动机转轴所承受的负载转矩由公式1m ax 0eq a f T T T T =++可知,1eq T 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快速空载起动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最大加速转矩

m ax

a T ;一部分是移动部件运动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摩擦转矩f T ;还有一部分是

滚珠丝杠与今后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附加摩擦转矩0T 。因为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很

高,根据公式2

00(1)2YJ h F P T i

ηπη=

-可知,0T 相对于m ax a T 和f T 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则有: 1eq T =m ax a T ﹢f T 根据公式1m ax 260eq m

a a

J n T t π=

,考虑传动链的总效率η,计算快速空载起动时折算

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最大加速转矩:

1m ax 260eq m

a a

J n T t π=

×

1

η

式中 m n ---- 对应空载最快移动速度的步进电动机最高转速,单位为/m in r ; a t ---- 步进电动机由静止到加速至m n 转速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 。 其中: m ax 360m n υα

δ

=

式中 m ax υ ---- 空载最快移动速度,任务书指定为2000/m in m m ; α ---- 步进电动机步矩角,预选电动机为0.75 ;

δ ---- 脉冲当量,任务书指定为0.01/mm step (开环系统)。 将以上各值代入式m ax 360m n υα

δ

=

中,得m n =417r/min 。

设步进电动机由静止到加速至m n 转速所需时间a t =0.4s,传动链总效率η=0.7。则由公式1m ax 260eq m

a a

J n T t π=

×

1

η

求得

m ax a T ≈0.166N m 由式f

T =

2h F P i

πη摩可知,移动部件运动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摩擦转矩为

f T =

()2Z h

F G P i

μπη+

式中 μ ---- 导轨的摩擦因数,滚动导轨取0.005; z F ---- 垂直方向的铣削力,空载时取0

η ---- 传动链总效率,取0.7。 则由式f T =

()2Z h

F G P i

μπη+求得 f T ≈0.0085N m

最后由式1eq T =m ax a T ﹢f T ,求得快速空载起动时电动机转轴所承受的负载转矩: 1eq T =m ax a T ﹢f T =0.1745N m

2)最大工作负载状态下电动机转轴所承受的负载转矩2eq T 由式20

eq t f T T T T =++可知,2eq T 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最大工作负载转矩t T ;一部分是移动部件运动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摩擦转矩f T ;还有一部分是滚珠丝杠预紧后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附加摩擦转矩0T ,0T 相对于t T 和f T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 2eq t f T T T =+

其中,这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最大工作负载转矩t T 由式t T 2f h F P i

πη=

计算。本课题

中对滚珠丝杠进行计算的时候,已知沿着丝杠轴线方向的最大进给负载x F =1000N ,则有: t T 2f h F P i

πη=

=

10000.005 1.13720.71

N m π?=??

再由式f T =

()2Z h

F G P i

μπη+计算垂直方向承受最大工作负载(1500z F N =)情况下,

移动部件运动时这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摩擦转矩:

f

T =

()2Z h

F G P i

μπη+=

0.005(15001500)0.005

0.01720.7

N m π+=?

最后由2eq t f T T T =+,求得最大工作负载状态下电动机转轴所承受的负载转矩为: 2eq t f T T T =+=1.154N m

经过上述计算后,得到加在步进电动机转轴上的最大等效负载转矩应为 {}12max , 1.154eq eq eq T T T N m ==

3、步进电动机最大静转矩的选定 考虑到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受电网电压影响较大,当输入电压降低时,其输出转矩会下降,可能造成丢步,甚至堵转。因此,

根据eq T 来选择步进电动机的最大静转矩时,需要考虑安全系数。本课题中取安全系数K=4,则步进电动机的最大静转矩应满足:

m ax j T ≥44 1.154 4.616eq T N m N m =?=

上述初选的步进电动机型号为90BYG2602, 由《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5查得该型号电动机的最大静转矩m ax j T =6N m 。可见,满足上式要求。

4、步进电动机的性能校核

1)最快工进速度时电动机输出转矩校核 任务书给定工作台最快工进速度

max 800/min mm υ=,脉冲当量0.01/mm step δ=,由式max max 60f f υδ

=

求出电动机对应的

运行频率[]max 800/(600.01)1333f f Hz Hz =?=。从90BYG2602电动机的运行矩频特性曲线图(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在此频率下,电动机的输出转矩m ax f T ≈5.3N m ,远大于最大工作负载 2 1.154eq T N m = ,满足要求。

2)最快空载移动时电动机输出转矩校核 任务书给定工作台最快空载移动速度

max 2000/m in m m υ=,仿照式max max 60f f υδ

=

求出电动机对应的运行频率

[]max 2000/(600.01)3333f f Hz Hz =?=。从上图中可以查得,在此频率下,电动机的输

出转矩m ax 4.2T N m = ,大于快速空载起动时的负载转矩10.1745eq T N m = ,满足要求。

3)最快空载移动时电动机运行频率校核 与最快空载移动速度max 2000/m in m m υ=对应的电动机运行频率为m ax 3333f H z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5

可知90BYG2602电动机的空载运行频率可达20000Hz,可见没有超出上限。 4)起动频率的计算 已知电动机转轴上的总转动惯量2eq 10.668J kg cm = ,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24m J kg cm = ,电动机转轴不带任何负载时的空载起动频率

1800q f H z

=(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5)。则由

/L q f f =

/940L q f f ==Hz

此式说明,要想保证步进电动机起动时不失步,任何时候的起动频率小于940Hz 。实际上,在采用软件升降时,起动频率选得更低,通常只有100Hz(即100step/s)。

综上所述,本课题中工作台的进给传动选用90BYG2602步进电动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总体方案及机械结构的控制要求,确定硬件电路的总体方案,绘制系统电气控制的结构框图。

1、数控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组成系统的基础,机床硬件电路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⑴、主控制器,即中央控制单元CPU;

⑵、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⑶、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⑷、接口,即I/O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⑸、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及光电输入机等。见图3—1。

图3—1 机床数控系统硬件框图(开环系统)

2、选择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类型

考虑到系统应用场合、控制对象对各种参数的要求,及经济价格比等经济性的要求。因此,在经济数控铣床中,推荐使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主控制器。

3、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应该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在选择程序存储器芯片时,要考虑CPU与EPROM时序的匹配,还应考虑最大读出速度、工作温度及存储器的容量等问题。

在存储器扩展电路的设计中还应包括地址锁存器和译码电路的设计。

4 、I/O口即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包括接口芯片的选用,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及其他辅助电路的设计。

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MCS—51系列指令系统共有111条基本指令,其中单字节指令有49条,双字节指令有45条,单字节指令有17条。

1、MCS—51系列指令系统的七种寻址方式简介:

(1)、立即寻址跟在操作码后的一个字节就是实际操作数。

(2)、直接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参加运算或传送的数的地址。可以访问三种地址: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内部RAM128字节个单元、221个地址空间。

(3)、寄存器寻址指定某一可寻址的寄存器的内容为操作数。寻址空间是R0~R7、A、B、DPTR。

(4)、寄存器间接寻址由指令指定某一寄存器的内容作为操作数地址,选定R0、R1、SP、DPTR(16位)来存放地址,使用时前加@。

(5)、变址寻址由争论指定的偏移量寄存器或称变址寄存器和基址寄存器DPTR或PC相加所得结果作为操作数地址。

(6)、相对寻址在指令中给定的地址偏移量与本指令所在单元地址(即PC内容)相加,即得到真正有效的单元地址。

(7)、位寻址对内部RAM的128位和SFR块内的93位进行位操作。

2、MCS—51系列指令系统主要指令简介:

MCS—51系列指令系统111条指令可分为五类:

(1)、数据传送类 29条

(2)、算术操作类 24条

(3)、逻辑操作类 24条

(4)、控制程序转移类 17条

(5)、布尔变量操作类 17条

3.1.2 定时器/计数器

MCS—51系列单片机提供两个十六位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即T0和T1。他们具有两种工作方式和四种模式。其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

定时器/计数器的核心是加一计数器,加一计数器脉冲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部脉冲源,另一个是系统的时钟振荡器。

有两个模拟开关,前一个开关就是特殊寄存器TMOD的相应位,后一个模拟开关就是特殊寄存器TCON的相应位。

TMOD和TCON是专门用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用户可以用

图3.2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框图

指令对其各位进行写入或更改操作,从而选择不同的工作状态或启动时间,并可设置相应的控制条件。

这两个控制寄存器各位的功能:

1、TMOD控制寄存器

GATE——门控位或叫选通位。

C/T——计数器方式或定时器方式的选择位。

M1和M0——工作模式控制位。

00 模式0:TLX中的低5位和THX的高8位构成13位计数器。

01 模式1:TLX与THX构成16位计数器。

10 模式2:可自动再装入的8位计数器。

11 模式3:把定时器0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关闭定时器1。

2、TCON控制寄存器

TF0、TF1——定时器T0、T1溢出标志位,为1时申请中断。

TR0、TR1——定时器T0、T1运行控制位,有软件设定,来控制定时器/计数

器开启或关闭。

IE0、IE1——外部中断源的标志,为1时表示外部中断源向CPU申请中断。

IT0、IT1——外部中断源触发控制位。

3.1.3 中断系统

MCS—51系列单片机提供五个中断源,配备两个中断优先级,INT0、INT1输入外部中断请求,两个片内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溢出中断请求TF0和TF1,一个片内串行口中断请求TI和RI。

各中断源所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和优先级如下:

中断源人口地址优先级

INT0 0003H 0

T0 000BH 1

INT1 0013H 2

T1 001BH 3

串行口中断 0023H 4

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1、常用的ROM芯片及引脚:

(1)常用的半导体ROM芯片有:2716(2K*8)、2732A(4K*8)、2764、(8K*8)、27128(16K*8)、27256(32K*8)、27512(64K*8)。2764、27128、27256、27512芯片均有28脚双列直插式平封装芯片。引脚向下兼容。图3.3是2764引脚排列。

(2)地址锁存器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是74LS373。74LS373是带三态缓冲输出的8D触发器。其真值表见表3.1。

图3.3 2764引脚排列

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常用数据存储器及引脚

常用的静态RAM芯片有6116(2K*8)、6264(8K*8)、62256(32K*8)等,6264、62256均采用CMOS工艺、28脚双列直插式平封装。6264引脚及逻辑符号见图3.4。

图3.4 6264引脚图

3.2.3 译码电路设计

1、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地址译码规则

(1)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程序存储器地址和数据存储器地址可以重叠使用。都是从0000H~FFFFH。

(2)外围I/O芯片与扩展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

外围I/O芯片占用数据存储器地址单元,且使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信号与读/写指令。

(3)CPU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编码

CPU的P2口提供高8位地址,P0口经外部地址锁存器后提供低8位地址。

2、地址译码方法

(1)线选法

利用单片机地址总线高位中的一根线作为选择某一片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此法用于规模较小的系统。其优点是不需要地址译码器,可节省硬件,降低成本。缺点是可寻址的芯片数目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地址空间不连续,不能充分利用。

(2)全地址译码法

对容量较大的系统,扩展的外围芯片较多,芯片所需的片选信号多于可利用的地址线时,就需要用这种全地址译码法。

常采用的译码器是74LS138。表1—3是其逻辑功能表。图1—8是全地址译码图。表3.2是其地址译码表。

表3.2 74LS138逻辑功能表

表3.3 74LS138地址译码表

图3.6 数控铣床全地址译码图

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常用外围接口芯片有:

8155:可编程的RAM/IO扩展接口电路(256个RAM、两个8位口、一个6位口、一个14位的定时器/计数器)

8255:可编程的通用并行接口电路(3个8位口)

8279:可编程的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3.3.1 81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1、8155引脚及其功能

8155 的结构框图及引脚排列见图3.7。8155 具有40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风装,各引脚功能见表3.4。

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通用二维平台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机构、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的X-Y工作台、激光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根据设计要求的工作载荷,通过计算和校核,进行导轨副、滚珠丝杠螺母副和伺服电动机等的选型,在满足性能的要求下,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满足工作要求的需要,能稳定完成生产任务。 本次机械装配图采用国产软件CAXA进行绘制,通过提取图符操作调用标准零件,因而能够较快的绘制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采用Protel99Se绘制。 关键词:运动平台;滚珠丝杠;计算;绘图

目录 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 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 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2) 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2) 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 2.4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3) 2.5 计算减速比i (6) 2.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7) 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11) 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2) 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12) 3.1.2 定时器/计数器 (12) 3.1.3 中断系统 (14) 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13) 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13) 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14) 3.2.3 译码电路设计 (16) 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18) 3.3.1 82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18) 3.3.2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0) 3.3.3 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21) 3.3.4 辅助电路 (23) 参考文献 (24)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说明书22

摘要 X-Y工作台是指能分别沿着X向和Y向移动的工作台。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平面移动系统、平面绘图仪的绘图系统等,尽管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本文通过对X-Y工作台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共性和关键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和研究X-Y工作台及其电气原理图。确定X-Y工作台的传动系统,并且选择了滚珠丝杠螺母的传动,验算了滚珠丝杠螺母的刚度、稳定性,寿命等参数;还设计了导轨,根据其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了直线滚动导轨副,确定了其类型、转动力矩、转动惯量。利用PLC设计其硬件电路图。 【关键词】: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步进电机;PLC控制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 (1) 1.2机械传动方式 (1) 1.3数控系统选择 (1) 1.4总体方案的确定 (2) 第二章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 2.1 设计参数 (3) 2.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 2.2.1 X向进给丝杠 (3) 2.2.2 Y向进给丝杠 (5) 2.2.3滚珠丝杠副的几何参数 (7) 2.3 直线滚动导轨的计算与选择 (7) 2.3.1 滚动导轨副的工作载荷计算 (8) 2.4 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择 (9) 2.4.1 转动惯量的计算 (9) 2.4.2 电机的转矩的计算 (10) 第三章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3) 3.1 数控系统 (13) 3.2 PLC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3) 3.2.1 PLC数控控制系统框图 (13) 3.2.3 PLC的类型 (14) 3.2.4扩展功能模块的选型 (15) 3.2.5 I/O口接线设计 (15) 3.3 驱动器的选型 (16) 3.4 三相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16) 3.5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7)

运动控制平台—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了解运动控制实验系统 1.1 实验目的 1、了解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电机,及其他们的驱动,并掌握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区别。 2、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与方框图,知道运动控制卡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 3、了解电机的面板控制,在有些工业控制过程中,能在程序控制无响应的状态下用面板进行紧急停止运动。 1.2 实验设备 1、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台。 2、微型计算机一台。 1.3 概述 此多轴运动控制实验平台是基于“PC+运动控制卡”模式的综合性实验平台,对各类控制电机实施单轴和多轴混合运动控制。 该实验平台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机电控制的基本原理,熟悉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系统的入门工具。通过该平台的实物教学和实际编程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现代各类控制电机基本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运动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 PC机(上位机)、运动控制器(下位机)、接口板、24V直流电源、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器、变频调速电机、导线及电缆。 运动控制实验台结构图如下: 图1.1系统硬件方框图

*上图中直流电源为24V,直流稳压电源,为接口卡与步进电机驱动器提供电压。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等特点。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领域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变的非常的简单。 变频电机(及其变频器): 变频电机与普通交流电机并无大异。主要靠变频器来调节输入给变频电机交流信号的频率来改变电机转速。如数控机床上的主轴电机。 运动控制器(卡): 运动控制器就是通过读取PC机把编程语言并把他们转化为控制电机的输入信号,以达到用户的控制要求的一个装置。 本系统所用控制器型号:GE-300-SV-PCI-R 1.5 系统接线: 伺服接线:伺服驱动器端L1,L2与220V交流电连接; 伺服电机端电源引线红线连U,蓝色连V,黄色连W,黄绿色连FG; 伺服电机端编码器引线与伺服驱动器端CN3端口相连; 伺服驱动器端CN2端口与运动控制器端子板CN5(CN6)连接起来。 步进接线:步进驱动器端V+/V-与直流24V电源相连; 步进电机与步进驱动器接线参考电机上的接线简图即可顺利完成; 步进驱动器端pu+端口与运动控制器端子板CN7(23口)相连,pu-端口与CN7(11口) 相连、DR+端口与CN7(9口)相连,DR-端口与CN7(22口)相连。 主轴接线:变频器R/L1,S/L2,T/L3任意两个端口与220V交流电电源连接; 交流电机三条引线与变频器U/T1,V/T2,W/T3相连(没有顺序,随意连接);

三维运动模拟平台总体设计

三维运动模拟平台总体设计 为实现对某型光电跟踪器的动态跟踪性能的测试,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方位、俯仰和垂直直线运动的模拟运动平台,角位置精度达到15″,线位置精度达到0.01mm。 标签:运动模拟;结构设计;机构设计 1 引言 动态角跟踪精度检测装置由被试系统、多波段点源目标发生器系统(以下简称“目标发生器”)、运动模拟平台及总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图1为动态角跟踪精度检测装置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其中的运动模拟平台可以完成方位、俯仰和垂直直线运动。 2 目标运动平台 目标运动平台包含圆弧导轨副(含驱动传动机构)、目标固定支撑台面(俯仰U型框)、俯仰/升降二维运动机构、平台三维(俯仰、升降及滑动)伺服驱动系统、平台运动控制系统等5部分组成,图2为运动平台组成框图。 导轨为目标平台的方位运动轨迹,围绕着圆弧导轨的圆心转动,形成方位视线角速度变化;目标固定支撑台面负载目标发生器在进行沿圆弧导轨水平运动的同时,通过俯仰和高低二维运动机构带动目标发生器进行自身的位置运动,形成复合俯仰方位视线角速度变化,进而模拟目标在空域范围内的位置信息,以便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及仿真。 2.1 运动平台功能 平台本身具备三个运动自由度,目标发生器安放于运动平台的俯仰框上,平台依据操作者规划的运动路径,带动目标模拟系统形成相对被测试系统的方位、俯仰两个自由运动并保证目标光轴实时指向被测系统成像面中心,模拟真实环境下目标的运动特性,以便被测系统进行跟踪,分述如下。 2.1.1 模拟目标的方位运动 整套设备在以GDX塔的转轴中心为圆心的圆弧导轨上运动,实现方位角度变化的模拟,由于被测系统及圆弧导轨都以GDX塔的转轴中心为圆心,可以实现旋转中心重合,所以可以保证目标在导轨上运动时,被测系统光轴可以始终跟随着目标发生器的光轴,且在某一视场可观测到多波段点源目标; 2.1.2 模拟目标的俯仰运动

运动控制系统

第一章 1. 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 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2. 信号检测:电压、电流、转速和位置等信号 信号转换: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 数据处理:信号滤波 3. 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4. 磁链控制同样重要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磁转矩,充分利用电机铁芯,在一定的电流作用下尽可能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必须在控制转矩的同时也控制磁通(或磁链)。 5. 恒转矩负载:位能性、反抗性 第二章 1. 2. 三种调节电动机转速的方法:(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主要 (2)减弱励磁磁通; (3)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3.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a.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V-M b. 直流PWM 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V-M 4. 在理想情况下,U d 和U c 之间呈线性关系: (2-1) 式中, U d ——平均整流电压, U c ——控制电压, K s ——晶闸管整流器放大系数。 5. 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1)增加整流电路相数,或采用多重化技术; (2) 设置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 6. 当电流波形连续时,V-M 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式中,C e ——电动机在额定磁通下的电动势系数 7. 在电流连续区,显示出较硬的机械特性;在电流断续区,机械特性很软,理想空载转速翘得很高。 8. 电流断续区与电流连续区的分界线是 的曲线,当 时,电流便开始连续了。 9.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和传递函数 Φ -= e K IR U n c s d U K U =N e d d d e K R I R I U C n φ-=-=0 d 0U )(1N e e K C φ=32πθ=32πθ=

几种运动控制系统的比较

运动控制的实现方法 1、以模拟电路硬接线方式建立的运动控制系统 早起的运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运算放大器等分离器件以硬接线的方式构成,这种系统的优点: (1)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实时处理,可实现系统的高速控制。 (2)由于采用硬接线方式可以实现无限的采样频率,因此,控制器的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大的带宽。 然而,与数字化系统相比,模拟系统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1)老化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构成系统的元器件的参数影响很大。 (2)构成系统所需的元器件较多,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系统最终的可靠性降低。 (3)由于系统设计采用的是硬接线的方式,当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升级或者功能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受最终系统规模的限制,很难实现运算量大、精度高、性能更加先进的复杂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系统的上述缺陷使它很难用于一些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然而,作为控制系统最早期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仍然在一些早期的系统中发挥作用; 另外,对于一些功能简单的电动机控制系统,仍然可以采用分立元件构成。 2、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运动控制系统 微处理器主要是指以MCS-51、MCS-96等为代表的8位或16位单片机。采用微处理器取代模拟电路作为电动机的控制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1)使电路更加简单。模拟电路为了实现逻辑控制需要很多的元器件,从而使电路变得复杂。采用微处理器以后,大多数控制逻辑可以采用软 件实现。 (2)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微处理器具有较强的逻辑功能,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器,因此有能力实现较复杂的控制算 法。 (3)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微处理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由软件实现,如果需要修改控制规律,一般不需要修改系统德硬件电路,只需要对系统的

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

题目:通用二维运动平台设计学生姓名:X X X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制08-5班 指导教师:XXXX 201X 年 1 月 4 日

摘要 X-Y数控工作台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纵横向进给、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平面移动系统、平面绘图仪的绘图系统等,尽管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本文通过对X-Y工作台即能沿着X向、Y向移动的工作台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对专业教学的意义及技术关键。 本次大四的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和研究X-Y工作台及其电气原理图。确定X-Y工作台的传动系统,并且选择了螺旋传动,验算了螺旋传动的刚度、稳定性及寿命等参数;并设计了导轨,据其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了直线滚动导轨副,确定了其类型、转动力矩、转动惯量。控制系统包括了系统电源配置、CPU电路、RAM、ROM扩展,键盘与显示、I/O通道接口、通信接口等。我们利用了8031主控器、6264片外数据存储器、2764片外程序存储器、74LS373地址锁存器、74LS138片选地址译码器及8155、8255可编程I/O扩展等MCS-51单片机设计其硬件电路图。 关键词: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MCS—51单片机

Abstract: X-Y NC worktable is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s,such as CNC machining system, vertical feed,three-dimensional warehouse stacker plane moving system,graphic plotter plotting system, althoug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ach are not identical,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the same.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system is the mechanical systems and microelectronics systems combine to form an organic whole.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X-Y table along with X,Y to move to the workbench mechanical system,control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the interface circuit,elaborated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system design on specialized teaching significance and key technology. The big four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the main design and research XY table and electrica schematic diagram . Determination of XY table drive system,and chose the screw drive,check of the spiral transmission rigidity,stability and lifetime parameters;and the design of the guide,according to its purpose and use requirements, select the linear rolling guideway, determine its types,torque,moment of inertia.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the system power allocation,CPU circuit,RAM,ROM, keyboard and display,I/O channel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etc..We use the 8031 main controller,6264 pieces of data memory,2764 pieces of external program memory,an address latch,74LS373 74LS138 chip select address decoder and a 8155,8255 programmable I/O extension MCS-51 microcontroller design the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Keywords: ball screws; linear rolling guideway; stepping motor; table; MCS-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基于VC++的运动控制卡软件系统设计

基于VC++的运动控制卡软件系统设计 在自动控制领域,基于PC和运动控制卡的伺服系统正演绎着一场工业自动化的革命。目前,常用的多轴控制系统主要分为3大块:基于PLC的多轴定位控制系统,基于PC_based的多轴控制系统和基于总线的多轴控制系统。由于PC 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运动,先进控制理论和DSP技术实现手段的并行发展,各种工业设备的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以及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化、开放性等要求,使得基于PC和运动控制卡的伺服系统备受青睐。本文主要是利用VC++6.0提供的MFC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探索研究平面2-DOF四分之过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平面2-DOF四分之过驱动并联机构的控制系统组成 并联机构的本体如图1,该机构由4个分支链组成,每条支链的一段与驱动电动机相连,而另一端相交于同一点。该并联机构的操作末端有2个自由度(即X 方向和Y方向的平动),驱动输入数目为4,从而组成过驱动并联机构。 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有4部分组成:PC机,四轴运动控制卡,伺服驱动器和直流电动机。系统选用的是普通PC机,固高公司的GT-400-SV-PCI运动控制卡,瑞士Maxon公司的四象限直流伺服驱动器及直流永磁电动机。伺服驱动器型号为4-Q-DCADS50/5,与驱动器适配直流电动机型号为Maxon RE-35。运动控制系统的

构成如图2所示。上位控制单元由PC机和运动控制卡一起组成,板卡插在PC机主板上的PCI插槽内。PC机主要负责信息流和数据流的管理,以及从运动控制卡读取位置数据,并经过计算后将控制指令发给运动控制卡。驱动器控制模式采用编码器速度控制,驱动器接受到运动控制卡发出的模拟电压,通过内部的PWM电路控制直流电动机RE-35的运转,并接受直流电动机RE-35上的编码器反馈信号调整对电动机的控制,如此构成一个半闭环的直流伺服控制系统。 1.1 GT-400-SV控制卡介绍 固高公司生产的GT系列运动控制卡GT-400-SV-PCI可以同步控制4个轴,实现多轴协调运动。其核心由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和FPGA组成,能实现高性能的控制计算。控制卡同时提供了C语言函数库和Windows下的动态链接库,可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主要功能如下: (1) PCI总线,即插即用; (2)可编程伺服采样周期,4轴最小插补周期为200us,单轴点位运动最小控制周期为25us; (3) 4路16位分辨率模拟电压输出信号或脉冲输出信号模拟量输出范围:-10V-+10V,每路课独立控制,互不影响;

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

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 1.概述 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通过六个驱动缸(伺服缸或电动缸)的协调伸缩来实现平台在空间六个自由度的运动,即平台沿x、y、z向的平移和绕x、y、z轴的旋转运动(包括垂直、水平、横向、俯仰、侧倾和旋转六个自由度的运动),以及这些自由度的复合运动。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可用于机器人、飞行模拟器、车辆驾驶模拟器、新型加工机床、及卫星、导弹等飞行器、娱乐业的运动模拟(动感电影摇摆台)、多自由度振动摇摆台的精确运动仿真等。 图0-1:六自由度及其坐标系定义图 我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并开发控制软件,同时采用进口关键件对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进行研究开发,目前已完成多套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应用,典型应用有列车风档液压仿真试验台、F1国际赛车运动仿真台、汽车驾驶模拟器、飞机和飞碟运动模拟器、振动谱试验、海浪模拟试验等。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研制,涉及机械、液压、电气、控制、计算机、传感器,空间运动数学模型、实时信号传输处理、图形显示、动态仿真等一系列高科技领域,是液压及控制技术领域的顶级产品。 2.系统组成 2.1液压伺服类 典型的液压式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主要由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硬件和控制系统软件四部分组成。

机械系统主要包括:承载平台、上下连接铰链、固定座。 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泵站系统、伺服阀、驱动器、伺服油缸和阀块管路。 控制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实时处理器、伺服控制单元、信号调理单元、监控单元和泵站控制单元。 控制系统软件包括:实时信号处理单元、实时运算单元、伺服控制和特殊要求处理单元。 2.2 电动伺服类 电动式并联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则将伺服油缸用电动缸代替,而伺服阀、泵站系统及阀块管路等则相应取消,增 加运动控制单元。具有系统简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多自由度平台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3.主要技术参数 以下参数为液压类平台典型值,具体可按用户要求设计制造。 3.1平台主要参数 平台最大负载:静态≥2000KG,动态≥3000KG。 上平台球铰分布园直径1400mm,相邻球心距离157mm; 下平台球铰分布园直径1600mm,相邻球心距离167mm; 伺服缸最小球铰球心距离800mm,最大长度1200mm;(采用Φ63/45~400缸体)。 平台初始高度约700mm。 3.2 泵站技术指标 额定流量:90L/min 最大系统压力:12Mpa; 泵站电机功率:22KW; 空间尺寸:1400×1200×1320 3.3 运动参数 伺服缸运动速度≥200mm/S;有效行程≥400mm。 主要运动参数如下表: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说明书

摘要 【摘要】:X-Y工作台是指能分别沿着X向和Y向移动的工作台。数控机床的加工系统、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平面移动系统、平面绘图仪的绘图系统等,尽管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本文通过对X-Y工作台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及接口电路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共性和关键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和研究X-Y工作台及其电气原理图。确定X-Y工作台的传动系统,并且选择了螺旋传动,验算了螺旋传动的刚度、稳定性,寿命等参数;还设计了导轨,根据其用途和使用要求,选择了直线滚动导轨副,确定了其类型、转动力矩、转动惯量。利用8031、6264、2764、373、8155、8255等MCS—51单片机设计其硬件电路图。 【关键词】: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步进电机;MCS—51单片机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方案 (4) 1.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与驱动系统的选择 (4) 1.2机械传动方式 (4) 1.3计算机系统选择 (4) 1.4总体方案的确定 (5) 第二章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6) 2.1 设计参数 (6) 2.2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6) 2.2.1 X向进给丝杠 (6) 2.2.2 Y向进给丝杠 (8) 2.2.3滚珠丝杠副的几何参数 (13) 2.3 滚动导轨的计算与选择 (13) 2.3.1 滚动导轨副的额定寿命 (13) 2.4.1 转动惯量的计算 (15) 2.4.2 电机的力矩的计算 (16) 第三章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3) 3.1 计算机系统 (23) 3-2 单片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内容 (23) 3.2.1 绘制电气控制系统框图 (23) 3.2.2 选择CPU的类型 (24) 3.2.3 存储器扩展电路的设计 (24) 3.2.4 I/O接口电路设计 (25) 3.3 各类芯片简介 (25) 3.3.1 8031芯片简介 (25) 3.3.2 373芯片简介 (25) 3.3.3 6264芯片简介 (26) 3.3.4 2764芯片简介 (26) 3.3.5 8155芯片简介 (26) 3.3.6 8255芯片简介 (26)

内工大二维平台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通用二维平台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电09-1班 姓名:窦继慧 学号:200920102117 指导教师:刘江 2012年12月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设计2 _ 学院:机械学院班级:机2006-1 学生姓名: ___ 学号: _ 指导教师:刘江 一、题目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专业综合设计2》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机械类高年级学生综合应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知识体系,将机械、驱动、传感及计算机控制有机地集成融合在一起,独立设计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装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机电装备设计》课程的知识,对典型机电装备的工作原理、组成要素及核心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用《机电装备设计》的知识及相关知识体系,掌握如何将机械和电气驱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融合在一起,如何构成一种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及结构简单的机电装备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熟悉设计过程,学会正确使用资料、正确使用图书特别是电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查阅技术文献、设计计算、分析设计结果及绘制机械、电气图样,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上得到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充分的设计空间,使其在巩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在设计实践中深刻领会机电装备设计的内涵。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 技术参数 1、运动平台面尺寸:250×200; 2、平台移动行程:X×Y=160×125; 3、夹具和工件总重:500N; 4、最高运行速度: 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 切削:0.7m/min; 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0.005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 7、切削负载:X向300N;Y向400N;Z向500N 设计要求 1、实现X-Y两坐标联动; 2、用步进电机或交流伺服电机作驱动元件; 3、设置工作台的越位报警和紧急事故的急停开关,并响应中断; 4、任意平面曲线的加工,具有自动换象限的功能; 5、平台具有快速驱动功能; 6、平台具有断电手动调整功能。 图纸量和工作量要求 1、机械总装配图 在CAXA环境下绘制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图,并进行详细设计,最后用A1号图纸打印输出。

CNC二维工作平台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CNC二维工作平台的总体结构特点 (1) 1.1CNC工作台的结构类型及设计 (1) 1.2拟定合理的传动方案 (3) 1.3控制电机的介绍 (3) 1.4伺服系统 (4) 1.5联轴器的选择 (4) 第二章螺旋传动结构设计及电机型号的具体选择 (6) 2.1滚珠丝杠螺母机构介绍 (6) 2.2丝杠螺母副设计及电机选择 (7) 第三章轴承的类型及其支撑方式设计 (11) 3.1轴承的类型介绍和具体选择 (11) 3.2确定轴承的尺寸 (11) 3.3对于轴承进行强度校核 (12) 3.4选择轴承的润滑方式 (13) 第四章导轨的设计 (14) 4.1导轨的类型概述和选择 (14) 4.2导轨的设计 (15) 4.3导轨的刚度校核 (15) 第五章其他技术说明 (16) 5.1装配、拆装、安装的注意事项及工作环境要求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CNC 二维工作平台的总体结构特点 CNC二维工作平台的总体设计是对此机器的总体布局和全局的安排以及简单零件设计。总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设计有重要意义,也将影响机器的尺寸大小、性能、功能以及设计质量。 1.1CNC 工作台的结构类型及设计 1.1.1CNC 二维工作平台的组成、结构、特性 (一)CNC工作平台的主要组成。 CNC二维工作台主要是由工作台滑板(滑块)、直线移动导轨、螺旋传动(丝杠)机构、驱动电机、控制装置、位移检测器、和机体(机座)组成。 (二)CNC工作平台的结构。 CNC工作平台的结构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电机与机座、工作台滑板的相对位置分为三种: 1.驱动电机与X方向(或丫方向)工作台滑板连成一体。这种形式简单,但造成低层驱动重量大,电机振动会影响工作台的精度,它适用于低速传动。 2.下层电机不与工作台连成一体,而是装在机座上,上层电动机则与工作台滑板连在一起。这种形式结构复杂,但是减少了下层电机的驱动重量,适用于中、高速传动,应用较广。 3.将全部电机放在机座上,电机通过一套较长的传动装置驱动工作台移动,这样的结构虽然减轻了下层工作台的承载重量和电机振动的影响,但却影响了传动系统的刚度和运动速度的提高。 (2)按执行器(工作台)在空间的位移方向分为两种:卧式工作台和立式工作台。 卧式工作台:执行器在XOY平面内运动,即X,丫方向的丝杠均布置在水平面内。这种结构能承受大的载荷,而且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稳定,定位精度高。 立式工作台:执行器在XOZ平面内运动,即一个方向的丝杠布置在水平面内,而另一个丝杠布置在铅垂面内。这种结构的缺点是Z方向的丝杠及导轨的支承的刚度低,所以承载能力小。 (三)CNC工作台的特性。(1 )静态性能。 工作台的几何精度:它包括X-Y工作台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性、垂直平面直线性、X方向与丫(Z)方向的垂直度、X-Y(Z)方向的反向间隙和反向精度以及工作台与运动平面间的不平行性。 系统的静刚度:工作台传动系统受重力、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相应变形,其比值成为静刚度。 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指步进电机每走一步(发一个脉冲)工作台沿丝杠轴向方向所能产生的位移大小,一般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 (2)动态性能。 包括工作台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固有频率,速度和加速度特性,负载特性,系统的稳定性等。 1.1.2CNC二维工作平台的结构类型 我们初步拟定了以下三个传动方案: 1.电机与滑动工作台连成一体。

通用二维运动平台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学院: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一、题目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二、目的与意义 《专业综合设计2》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机械类高年级学生综合应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知识体系,将机械、驱动、传感及计算机控制有机地集成融合在一起,独立设计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装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机电装备设计》课程的知识,对典型机电装备的工作原理、组成要素及核心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用《机电装备设计》的知识及相关知识体系,掌握如何将机械和电气驱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融合在一起,如何构成一种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及结构简单的机电装备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熟悉设计过程,学会正确使用资料、正确使用图书特别是电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查阅技术文献、设计计算、分析设计结果及绘制机械、电气图样,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上得到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充分的设计空间,使其在巩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在设计实践中深刻领会机电装备设计的内涵。 三、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图纸量、工作量要求等) 技术参数 1、运动平台面尺寸:400×320; 2、平台移动行程:X×Y=250×200; 3、夹具和工件总重:800N; 4、最高运行速度: 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2m/min; 切削:0.6m/min; 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0.005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 7、切削负载:X向500N;Y向600N;Z向700N 设计要求 1、实现X-Y两坐标联动; 2、用步进电机或交流伺服电机作驱动元件; 3、设置工作台的越位报警和紧急事故的急停开关,并响应中断; 4、任意平面曲线的加工,具有自动换象限的功能; 5、平台具有快速驱动功能; 6、平台具有断电手动调整功能。 图纸量和工作量要求 1、机械总装配图 在CAXA环境下绘制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图,并进行详细设计,最后用A1号图纸打印输出。

运动控制新技术及其应用

运动控制的发展,前景,及其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CNC)、机器人技术(Robotics)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初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Stand-alone)的运动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但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市场的必然需求。1987年,美国政府组织开放式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即下一代控制器(NGC)研究计划。该计划首先提出了开放体系结构控制器的概念,制定了/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标准规格(OSACA)0。自1996年开始,美国几个大的科研机构对NGC计划分别发表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国际标准研究院研制的/增强型机床控制器(EMC)0。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研制的/开放式、模块化体系结构控制器(OMAC)0,其目的是用更加开放、更加模块化的控制结构使制造系统更加柔性、更加敏捷。近年来,随着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运动控制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接受,并且已经达到一个引人瞩目的市场规模。我国在运动控制器产品开发方面相对滞后, 1999年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开发、生产开放式运动控制器,随后,国内又有其他几家公司进入该领域,但实际上,其大多是在国内推广国外生产的运动控制器产品,真正进行自主开发的公司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 Closed AC 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 Motor 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 Controlling 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1 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 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VX :swan165 信 第一组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1、运动平台面尺寸:200×160; 2、平台移动行程:X×Y=125×100; 3、夹具和工件总重: 400N; 4、最高运行速度: 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2m/min; 切削:0.8m/min; 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0.005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 7、切削负载:X向200N;Y向300N;Z向400N 上面联系。 第二组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1、运动平台面尺寸:250×200; 2、平台移动行程:X×Y=160×125; 3、夹具和工件总重: 500N; 4、最高运行速度: 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 切削:0.7m/min; 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 0.005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 7、切削负载:X向300N;Y向400N;Z向500N 第三组 通用两维运动平台设计 1、运动平台面尺寸:320×250; 2、平台移动行程:X×Y=200×160; 3、夹具和工件总重: 600N; 4、最高运行速度: 步进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2m/min; 切削:0.6m/min; 交流伺服电机运行方式:空载:15m/min;切削:6m/min; 5、系统分辨率:开环模式0.01mm/step;半闭环模式0.005mm/step; 6、系统定位精度:开环模式±0.10mm;半闭环模式±0.01mm; 7、切削负载:X向400N;Y向500N;Z向600N 第四组

二维运动平台

目录 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 第二章二维运动平台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 2.1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3) 2.2 确定系统切削力 (3) 2.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 2.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4) 2.4 计算减速比i (7) 2.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和选型 (7) 第三章微机数控硬件电路设计 (12) 3.1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3) 3.1.1 MCS—51系列指令系统简介 (13) 3.1.2 定时器/计数器 (14) 3.1.3 中断系统 (15) 3.2 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15) 3.2.1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15) 3.2.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16) 3.2.3 译码电路设计 (16) 3.3 I/O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 (18) 3.3.1 81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18) 3.3.2 8255 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20) 3.3.3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22) 3.3.4 电机接口及驱动电路 (23) 3.3.5 辅助电路 (23)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二维运动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1.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为了满足二维运动平台实现X.Y两坐标联动,任意平面曲面的加工,自动换象限,越位报警和急停等功能,故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工作台的加工范围,只对毛坯料进行初加工,不考虑误差补偿,故采用开环控制系统,由于任务书规定的脉冲当量尚未达到0.001mm,定位精度也未达到微米级,空载最快移动速度也只有2000/m in m m,因此,本设计不必采用高档次的伺服电动机,如交流伺服电动机或直流伺服电动机等,可以选用性能好一些的步进电动机电机进行驱动,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1.2机械传动方式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杠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1mm的脉冲当量和 0.10mm的定位精度,滑动丝杠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才能达到。同时,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传动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 1.3计算机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 —51系列的8031、80C31、8086、DSP、基于DSP的运动控制芯片,ARM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及光电隔离电路。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数控机床总体方案设计,X.Y数控工作台总体方案设计分别见图1.1和图1.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课外项目学习(6学时)

课外项目学习(6学时): 对异步电动机进行矢量控制的仿真研究。电机参数如下: 1.115s R =Ω, 1.083r R =Ω, 0.005974sl L H =,0.005974lr L H =,0.2037m L H =,20.02Kg.m J =,2p n =,380N U V =,50N f Hz =,额定频率50Hz ,额定转速1460转/分,逆变器采用SVPWM 控制,开关频率为5KHz 。 仿真条件如下:转速给定信号为阶跃给定,0.1s 时转速给定为120rad/s ,0.7s 时转速降为80rad/s ;电机空载起动,0.3s 加载5N.m ,0.5s 减载为2N.m 。仿真时间为1s ,仿真步长0.02ms , (1) 利用电机、SVPWM 、ASR 、转子磁链计算等基本模块搭建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的仿真平台。 图(1)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模型 (2) 给出定子三相电流、转子三相电流、转速、电磁转矩仿真波形。 解:图(2)从上到下依次为定子三相电流、转子三相电流、电磁转矩、转速仿真波形。

(a) (b) (c)

(d) 图2矢量控制仿真波形((a)定子三相电流、(b)转子三相电流、(c)电磁转矩、(d)转速仿真波形) (3)给出定子AB线间电压波形和经过低通滤波后的电压波形,并进行对比分析。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1KHz。 解:图3从上到下分别为经过低通滤波后的电压波形和定子AB线间电压波形。 图3. 定子AB线间电压波形((a)滤波后,(b)滤波前) 图4为局部放大后的电压波形

图4 局部放大后的线电压波形 分析:由于逆变器采用的是SVPWM的控制方式,就是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来产生旋转磁场,其仍以脉冲波的方式实现,脉冲波幅值相同,宽度按各矢量作用时间的规律变化,所以定子AB线电压波形为脉冲波。经过低通滤波后的电压波为基波正弦波。 (4)给出电机负载,转速,定子q轴电流给定,定子q轴电流、电磁转矩仿真波形,仿照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过程分析异步电动机起动、加载过程中q轴电流、电磁转矩、转速的变化规律。说明q轴电流对电磁转矩的控制规律。说明起动过程中电机是否会过流,修改哪个量可以改变电机最大起动转矩。 解:图5从上到下分别为负载,转速,定子q轴电流给定,定子q轴电流、电磁转矩仿真波形。 (a)负载 (b)转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