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知识点汇总

神经内科知识点汇总
神经内科知识点汇总

1. 杂

● 三个引起呼吸肌麻痹的疾病诊断要点

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余略。

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

A chronic disease that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probably an autoimmune disease, which the body incorrectly directs antibodies and white blood cells against proteins in the myelin sheath in white matter, causing inflammation and injury to the sheath and ultimately to the nerves that it surrounds.

1视力障碍(最常见、首发症状。急起单眼视力下降,常伴眼球疼痛),2肢体无力(不对称瘫痪最常见),3感觉异常,4共济失调(Charcot 三主征: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吟诗样语言),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6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7发作性症状,8可伴其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 脑脊液IgG 指数

反映IgG 鞘内合成的定量检测指标,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阳性率70~75%。上限值是0.7,超过则提示IgG 鞘内合成增加。 ◆ 偏头痛

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呈一侧或搏动性疼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病例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灯先兆,可有家族史。偏头痛的发作与理化、精神、体内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Migraine is a benign recurring throbbing headache, recurring neurologic dysfunction, or both.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Sweating, Cold hands, Sensitivity to light, Sensitivity to sound, Scalp tenderness, Pale color, Pulsing temple, Pressure pain. ● ☆☆偏头痛的典型临床表现

① 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多呈单侧分布,疼痛中度或重度;②常伴恶心呕吐;③日常活动会

加重头痛;④可有畏光、畏声。 ● 偏头痛的用药:

预防:首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SNRIs (阿米替林),抗惊厥药,钙通道阻断剂 轻度发作:地西泮,阿司匹林,对乙酰基氨基酚 严重发作:麦角碱类,曲普坦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

发病机制:脑内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

病理特点:大体:弥漫性脑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变宽;镜下: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减少。

诊断标准:有症状标准(如器质性精神障碍,全面性智能性损害)、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具体见P334

药物:①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E-I(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等),②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Wilson脑病Wilson’s disease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of copper metabolism. Tremor may be present in one hand or leg and gradually progress to involve all four limbs. Generalized, impaired muscle tone and sustained muscle contractions that produce abnormal postures, twisting, and repetitive movements (dystonia); and slowness of movements (bradykinesia). Other symptoms include rigidity, spasticity, seizures and excessive salivation.

●晕厥Syncope

弥漫性脑部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站立或坐位时发作,常有意识丧失、跌倒,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的强直或阵挛clonus,可伴有面色苍白、大汗等。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postural ton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 short duration, and spontaneous recovery due to global cerebral hypoperfusion that most often results from hypotension。

◆遗忘amnesia:

①顺行性遗忘;②逆行性遗忘;③选择性遗忘;④分离性遗忘;⑤界限性遗忘,大多属心因性

2.基础

◆症状分类

1.缺失(破坏)症状(Destruction)

2.释放症状(Release)

3.刺激症状(Irritation)

4.休克症状(Shock)

◆大脑分叶:Frontal lobe,Temporal lobe ,Parietal lobe,Occipital lobe

●☆☆十二对脑神经cranial nerves的英文名

I-Olfactory, II-optic, III-oculomotor, IV-trochlear, V-trigeminal, VI-abducent,

VII-facial, VIII-vestibulocochlear, IX-glossopharyngeal, X-vagus, XI-accessory,

XII-hypoglossal

●12对脑神经连接脑的部位(用于理解损伤的定位)

I-端脑,II-间脑,III、IV-中脑,V-脑桥,VI、VII、VIII桥延沟,IX、X、XI、XII-延髓

●☆☆除支配面下部肌的面神经核(即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单侧(对侧)皮质

核束支配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黄斑回避

视野检查时,在偏盲和全盲视野内,中心注视区功能保留的现象。该现象见于视放射中后部或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如右侧枕叶视中枢损伤,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

●控制眼球运动的颅神经

III-oculomotor nerve,IV-trochlear nerve,VI-abducent nerve

●☆☆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病因肌肉: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muscle,上直肌superior rectus,内直肌medial rectus,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下直肌inferior rectus,瞳孔括约肌sphincter pupillae 临床表现:上睑下垂ptosis,眼球向外下斜视outward & downward deviation of eyeball,不能向上、向下、向内转动,瞳孔散大mydriasis (dilation of pupil),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loss of light reflex and accommodation reflex,复视diplopia。

病因: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颅底肿瘤basicranial tumor

(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等引起)一侧脑桥背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外展旁核)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即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双眼会聚功能正常。

Unilateral lesion in tegmentum pontis, such as infarction, tumor, infection or trauma, results in lesion in the abducens nucleus on one side, with interruption of the ipsilateral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after it has crossed the midline from its site of origin in the contralateral oculomotorius nucleus, leading to a conjugate horizontal gaze palsy in one direction (one) and an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in the other (half).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is limitation of horizontal eye movement to adduc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eye with no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ipsilateral eye. Nystagmus is also present when the ey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lesion is abducted. Convergence is classically spared as Cranial Nerve III (oculomotor nerve) and its nucleus is spared bilaterally.

●三叉神经的功能,损伤后的表现

功能:一般躯体感觉神经司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一般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咀嚼、张口运动。

损伤:①周围性损害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刺激性症状),分布区感觉减弱或消失和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破坏性症状)。②脊束核损害表现为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触觉存在),核的上部损害时痛温觉障碍在口鼻周围,下部损害时在面部周边。③运动核损害表现为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膝状神经节损害(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有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和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称亨特综合征。

假性反之。

由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受到压迫或破坏interrup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s,引起瞳孔缩小miosis (constriction of pupil)、眼球内陷enophthalmos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ye is sunk in)、上睑下垂ptosis (dropping of the eyelid)和眼裂变小,患侧面部无汗anhidrosis (decreased sweating of the face on the same side)的综合征。

一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见于脑干损害。

●去大脑皮质状态decorticate state

大脑皮质广泛损害导致皮质功能丧失,而皮质下结构的功能仍然存在。患者表现为双目凝视或无目的活动,无任何自发语言,呼之不应,貌似清醒,实无意识。存在觉醒-睡眠周期,但时间是紊乱的。患者缺乏随意运动,但原始反射活动保留。情感反应缺乏,偶有无意识哭叫或自发性强笑。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腺体分泌亢进。觉醒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功能占优势。患者表现特殊的身体姿势,双前臂屈曲和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趾屈。

◆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患者表现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有自发性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觉追踪,可有自发的无意义哭笑,对疼痛刺激有回避动作,存在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大小便失禁。存在觉醒-睡眠周期,但紊乱。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是指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持续12个月以上,非外伤性病因导致的植物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

◆脑死亡指全脑(大脑、小脑、脑干)功能的不可逆性丧失。必备三个条件:深昏迷,脑干反

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

◆运动性失语motor aphasia=表达性失语expressive aphasia=Broca’s aphasia

优势侧半球额下回后部的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 zone)病变引起,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能够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言语,或用词错误,或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而呈电报式语言。患者能够理解书面文字,但不能读出或读错。

A type of aphasia that is caused by lesion in broca zone at posterior part of inferior frontal gyrus on dominant hemispher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the ability to produce language (spoken or written). Clinically the patients exhibit common problem of agrammatism. For them, speech is difficult to initiate, non-fluent, labored, halting, and telegraphic. Language is reduced to disjointed words and sentence construction is poor. Writing is difficult as well.

●感觉性失语(听感受性失语,Wernicke失语)

优势侧半球颞上回后部的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zone)病变引起,患者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言语,自己的言语尽管流利,但用词错误或零乱,缺乏逻辑,让人难以理解。

●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健忘性失语amnestic aphasia)

颞中、下回后部损害所致。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出它的用途,不能说出它的名称。若告诉他名称,能复述,但片刻又忘记。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

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无目的的异常运动。主要见于锥体外系病变。痉挛发作seizure,震颤tremor,舞蹈样运动choreic movement,手足徐动症athetosis,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偏身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抽动症tics

●共济失调的定义和分类

指运动时动作笨拙而不协调。正常的随意运动是在大脑皮层、基底节、前庭系统、深感觉及小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共济失调分为①小脑性;②感觉性;③前庭性;④额叶性。

●共济失调的体检项目

指鼻试验,误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反跳试验,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卧

-起试验

●角膜反射:三叉神经眼支传入,中枢在脑桥,面神经传出。

◆有关腱反射

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 Babinski征阳性。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腱反射支配神经的节段

1.肱二头肌腱反射biceps r.:颈5~6,肌皮神经

2.肱三头肌腱反射triceps r.:颈6~7,桡神经

3.桡骨膜反射radioperiosteal r.:颈5~8,桡神经

4.膝反射patellar r.:腰2~4,股神经

5.踝反射ankle jerk reflex:骶1~2,胫神经

●锥体束征阳性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的原始反射(病理反射):Babinski,Oppenheim,Gorden(捏腓肠肌),Chaddock,Gonda(紧压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后突然放松),Hoffmann(弹压中指),Schaffer (捏压跟腱)

●☆☆病理征的名称

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 夏道克征Chaddock sign, 欧本海姆征Oppenheim sign, 高登征Gordon sign, 契夫征Sh?effer sign, 普瑟征Pussep sign, 弓达征Gonda sign

●脑膜刺激征有哪些

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痉挛:①颈强直neck rigidity,②克尼格征Kernig sign,③布鲁斯基津征Brudzinski sign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表现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皮肤潮红),汗腺活动功能障碍(少汗、多汗),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

◆腰穿lumbar puncture的适应证indications

1.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e.g脑膜炎、脑炎

2.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颅CT尚不能证实或不能与脑膜炎等疾病鉴别

3.脑膜癌瘤病的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的鉴别诊断

6.脊髓造影和鞘内药物注射治疗

7.怀疑颅内压异常

●☆☆腰穿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s of lumbar puncture

1.颅内压升高明显伴有明显的视神经水肿者和怀疑后颅窝肿瘤者idiopathic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柱结核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skin infection at puncture site or sepsis

3.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50

×109

/L )者 bleeding diathesis

4. 开放性颅脑损伤等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 ● ☆☆腰穿的并发症

1. 腰椎穿刺后头痛post-dural-puncture headache (PDPH):最常见

2. 出血:大多是损伤蛛网膜或硬膜的静脉,出血量通常较少。

3. 感染

4. 脑疝cerebral herniation :最危险 ● ☆☆颅压:

侧卧位正常压力一般为80~180mmH 2O (小儿50~100),>200 mmH 2O 提示颅内压增高,<70 mmH 2O 提示颅内压降低。

3.周围神经病

● Lasegue 征

嘱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80~90度,如抬高不到7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此时将伸直的患肢下落5°,再将足背屈,如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Braqard 征)阳性。 ◆ Bell 征(Bell ’s palsy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能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男性居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unilateral 。通常急性起病rapid onset ,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核下瘫(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患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哨)。亦可出现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等。 Bell ’s palsy is defined as an idiopathic unilateral facial nerve paralysis. Nerve swelling and compression in the narrow bone canal are thought to lead to nerve inhibition, damage or death. No readily identifiable cause for Bell's palsy has been found, yet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is the most likely cause.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IDP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polyneuropathy )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itis )

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 é Syndrome, GBS ) 急性免疫介导多发性神经炎

Landry ’s paralysis (上升性麻痹Ascending paralysis) 病理改变:

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①中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巨噬细胞浸润;②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 ;③严重者可有继发性轴突变性axon degeneration 。 临床表现:

① 起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前驱感染症状

Viral respiratory or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or surgery often precedes neurologic symptoms by 1-3weeks;

②对称性迟缓性瘫痪symmetric flaccid paralysis,腱反射减弱或消失areflexia,病理反射

阴性。首发症状是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加重向近端发展。足→躯干→手→脑神经(上升性ascending);

③感觉障碍sensory disturbance: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特殊感觉一般

不侵犯;

④神经根牵拉试验(+);可有腓肠肌压痛;

⑤脑神经损害(7,9,10):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oplegia最常见,其次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麻痹;

⑥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如皮肤潮红,出汗,营养障碍,心动过速等;

⑦常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

⑧单相病程,起病后3~15天达高峰,4周内停止进展。

①蛋白0.8~8g/L。2~3周最明显。

②神经电生理: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根受损);神经传导速度NCV↓、动作电位波幅

正常or↓(轴索受损)。

③腓肠神经活检:炎细胞浸润&脱髓鞘。

④严重病例可出现心电图异常。

1.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在4周内进展的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和脑神经损害,轻微感觉异常;

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肌电图检查,早期可见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

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

鉴别诊断:①脊髓灰质炎;②急性脊髓炎;③低钾性周期性瘫痪;④重症肌无力;⑤白喉和肉毒中毒

(辅助呼吸,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康复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衰竭和气道分泌物过多者应及早气管切开,必要时用呼吸机。防治

呼吸道感染。

②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为首选。抑制免疫反应。尽早。与PE不必联用。

③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适用于急性进行性加重的BGS。发病2周内。

④大剂量皮质类固醇CS

⑤其他:急性期给予足量VB、VC、辅酶Q10和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及早鼻饲饮食。 变异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478069.html,ler-Fisher Syndrome:有CNS损害。特点:①共济失调ataxia;②腱反射减退areflexia;

③眼外肌麻痹ophthalmoplegia。

2.急性轴索性运动神经病Acute axon motor neuropathy:多数由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感染后继发,即前期有腹泻史。病情严重,恢复时间长,病残率高。

3.脑神经型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lbuminocytologic dissociation

即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在发病后的第三周最明显。蛋白含量0.8~8g/L不等。

In a GBS patient, the CSF often shows a characteristic abnormality with increased protein concentration with a normal cell count. This characteristic change is most obvious in the third week after onset.

●GBS 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略)

4.脊髓病变

◆脊髓节段和脊椎节段的关系

脊髓节段对应椎骨

C1-4 同高

C 5-T4 -1=同高度椎骨

T 5-8 -2=同高度椎骨

T 9-12 -3=同高度椎骨

L 1-5 平对 T10-12

S 1-5、Co 平对 L1

◆脊髓内部结构

后索:薄束(内)、楔束(外)——位置觉、震动觉等深感觉(外→内:颈、胸、腰、骶——外上内下)

侧索:上行纤维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外→内:骶、腰、胸、颈——外下内上)下行纤维皮质脊髓侧束(锥体束)

前索:上行纤维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束(由未交叉的锥体束至上胸段止)

●脊髓疾病的三主征:

运动障碍motor disorders,感觉障碍sensory disorders,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isorders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脊髓半侧损害)

指由于外部的压迫(如脊髓压迫症)或脊髓内部的病变(如脊髓炎、MS)等原因导致一侧脊髓病损lateral hemisection等原因引起病损平面以下①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②深感觉消失,精细触觉障碍,③可伴同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④(病损平面2个节段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双侧粗触觉保留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于颈椎。多见于脊髓肿瘤早期。

(注:病损部位平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的表现)

If there is an extensive but unilateral cord lesion, the patient exhibits:

1.ipsilateral upper motor neuron paralysis below the level of lesion

2.ipsilateral deep sense (vibration and position) loss and fine touch sensation loss below the level of lesion

3.ipsilateral vasomotor function disorder

4. contralateral pain and temperature sensation loss two or three segments below the level of lesion

◆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前连合病变:受损部位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觉解离,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脊髓后角病变:损伤侧节段性感觉解离,病变侧痛温觉消失,触觉、深感觉存在。 见于颈段或胸段的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是指各种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以胸段最为常见,其次为颈、腰段。

Acute myelitis is a rapidly progressing myelopathy interrupting both motor and sensory tracts at one level, usually thoracic. The critical factor appears to be a disordered immune response to an antecedent infection rather than the direct effect of an infectious agent.

1. 起病急,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麻木,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2~3天

内病变进展至高峰;

2. 运动障碍dyskinesia :早期常为脊休克。恢复期时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腱反射亢进,病理

征(+)

3. 感觉障碍Sensory disorders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

或束带感。

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isorders :早期变现为尿潴留。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少汗、

无汗,皮肤营养障碍,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病变节段以上可有发作性的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 辅助检查

1. CSF :白细胞数中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增高(0.5~1.2g/L )

2. MRI :T2异常信号

1.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2. 脊髓血管病: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脊髓出血

3.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myelitis

4. 急性脊髓压迫症compressive myelopathy

5.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acute epidural abscess

6. HTLV-1相关脊髓病HTLV-1 associated myelopathy, HAM ☆☆治疗原则:早诊断,早治疗,精护理,早期康复训练 1. 药物治疗medication

大剂量皮质激素,大量免疫球蛋白,抗生素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VB 帮助神经功能恢复等

2. 护理nursing

3. 康复治疗rehabilitation

● ☆☆脊髓横贯性损伤Transection damaging of spinal cord (脊髓横断性损害)

外伤、炎症((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出血等致脊髓整个断面损伤,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表现为脊休克,数周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但由于脊髓失去了脑的易化和抑制作用,因此恢复后的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离断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不能恢复。 Total transection damaging results in immediate paralysis and loss of all sensations below the level of the lesion. It is usually caused by Trauma, inflammations, or spinal hemorrhage.

● ☆☆脊休克

Spinal shock

当脊髓被完全切断时,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失去了高级中枢对脊髓的调节,出现了病变水平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完全消失,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各种感觉消失,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一般可持续3-4周。

Upon a sudden complete or almost complete tran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the neural elements below the lesion fail to perform their normal function because of their sudden separation from those of higher levels. Reflex functions in all segments of the isolated spinal cord are suspended. There is a flaccid paralysis with loss of tendon and other reflexes, accompanied by sensory loss below the level of the lesion and by urinary and fecal retention. It usually lasts 3 to 4 weeks.

●☆☆上升性脊髓炎Acute ascending myelitis

部分急性脊髓炎病例起病急骤,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下肢→上肢→颈部→延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dysphagia、构音不清dysarthria、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临床上称上升性脊髓炎。

压迫性脊髓病

●弗洛因综合征Froin syndrome

在压迫性脊髓病中,当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弗洛因综合征。通常梗阻越完全,时间越长,梗阻平面越低,蛋白含量越高。

●压迫性脊髓病的纵向横向定位要点

纵向定位(病变节段的确定)

腱反射平面:

肱二头肌反射(Biceps reflex):C5-6

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reflex):C 6-7

膝反射(Knee reflex):L2-4

踝反射(Ankle reflex):S1-2

感觉平面:

T2:胸骨角

T4:乳头

T6:剑突

T8:肋弓

T10:脐

T12:脐和耻骨联合的中点

其他:根痛radicular pain,棘突压痛及叩击痛等

◆患者,男性,48岁。自述“渐进性双下肢麻木、无力2月”,病初有腹部“束带感”,半月后

出现左下肢麻木,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同时感右下肢无力。近20天来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近一周来出现大小便障碍。查体:颅神经(-),双上肢肌力V级,反射(++);双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双下肢深感觉障碍,脐平面以下痛觉减退。

1.定位诊断:T10髓外硬膜内病变。

2.主要依据:①患者病初有腹部“束带感”,根性刺激症状出现在病处,感觉障碍由远端向近端

发展,大小便障碍出现较晚;②病人的症状先为脊髓半切后发展成横贯性损伤。证明病变在髓外硬膜内;③查体:颅神经(-),双上肢肌力V级,反射(++),双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双下肢深感觉障碍,脐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可见病变在T10平面。

3.进一步检查:脑脊液(蛋白含量有无升高,有无蛛网膜下腔阻塞),脊柱X摄片(有无骨质破

坏),脊髓造影(有无充盈缺损或肿瘤轮廓),CT,MRI

5.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吸烟,既往脑卒中、TIA,酒精滥用,年龄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ircle of Willis)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组成。该环对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特别是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注: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神经症状基本相同。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注:超过3小时的95%有影像学和病理改变)。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s a focal disturbance of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 frequently repetitive, resulting in a period of impaired function lasting for a short period (anything from a few minutes to twenty-four hours). Attacks can occur in the carotid and/or vertebral artery territories.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引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可引起跌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而

大脑后动脉的中脑脚间支闭塞Unilateral lesion of midbrain,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Ipsilateral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对侧偏瘫contralateral hemiplegia,对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

●☆☆Wallenberg syndrome(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小脑后下动

脉闭塞综合征)

椎动脉的延髓支或小脑下后动脉阻塞所致,主要受损结构及临床表现:

1.前庭神经核受损→晕眩Vertigo、恶心呕吐nausea & vomiting、眼震颤Nystagmus

2.疑核受累(CNIX,X,XI)→吞咽困难Dysphagia,构音困难dysarthria,饮水呛咳

3.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Ipsilateral ataxia:醉汉步态,协调运动障碍,眼震颤,肌张力↓,

构音障碍。

4.交叉性感觉障碍Crossed sensory disturbance:同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对侧偏身痛温觉障

5.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伤→病灶侧Horner征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去传出综合征/状态de-efferented state)

脑桥基底部basis pontis病变所致,损伤与脑神经和脊神经运动有关的皮质脑干束corticonuclear tract和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使展神经核abducens nucleus以下运动神经冲动不能传出。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脑桥分支双侧闭塞,而引起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bilateral infarction。表现为“不吃、不喝can not swallow、不语can not speak、不动”(注:失语、双侧面瘫、球麻痹、四肢瘫quadriplegia等),与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极其相似。但患者意识清楚(注:∵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cognitively intact(aware and awake),语言理解无障碍,可用睁闭眼、眼球垂直运动与外界交流Can only respond by vertical gaze and blinking(注:∵CN III和CN IV功能保留)◆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闭塞后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异常,可伴有记忆力丧失,病灶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可出现大脑脚幻觉。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鉴别诊

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2.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或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原则:分型、分期为核心的超早期、个体化、整体化治疗

1.一般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调控血压: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SBP<180mmHg,DBP<100 mmHg;另外血压持续升高SBP

≥200 mmHg或DBP≥110 mmHg应降压。

③控制血糖

④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

⑤防治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感染,发热,水电解质紊乱

2.特殊治疗

①超早期溶栓治疗: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治疗时间窗TTW☆☆:使用rt-PA溶栓应在4.5小时

内或使用尿激酶UK溶栓应在6小时内

②抗血小板聚集

③抗凝

④神经保护治疗

⑤外科或介入治疗

⑥康复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occlusion of one of the penetrating arteries that provides blood to the brain's deep structures.,形成小的梗死灶。常见发病部位有壳核putamen、尾状核caudate、内囊internal capsule、丘脑thalamus和脑桥pons等。

☆☆腔隙性脑梗死病变血管是直径100~200μm的深穿支,多为终末动脉,梗死灶为直径0.2~15mm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

临床表现:①纯运动性轻偏瘫;②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③纯感觉性卒中;④共济失调性轻偏瘫;⑤运动感觉混合性偏瘫。

治疗类似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但不溶栓、不脱水。

● ☆☆脑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边缘带梗死border zone I.)

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Infarction that is localized to the border zones between the territories of two major arteries in the brain. It comprises approximately 10% of all ischemic stroke cases. ☆☆分型:①皮质前型;②皮质后型;③皮质上型;④皮质下前型;⑤皮质下上型;⑥皮质下外侧型。

治疗:首先要纠正低血压,补足血容量,其余同血栓性脑梗死。

● ☆☆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 region (esp 壳核putamen ) ● ☆☆脑出血的常见血管:豆纹动脉Charcot's artery; lenticulostriate artery

☆☆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指征:①基底节区出血:壳核≥30ml ,丘脑≥15ml ;②小脑出血量≥

● (最好在12小时内腰穿):均匀一致的血性uniform bloody fluid ,压力增高,红白比700:1,与外周血相似

● ☆☆蛛血首选检查手段:头颅CT ◆ 蛛血的并发症

再出血(病死率50%),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癫痫发作,低钠血症等 ● 脑梗(有运动性失语)定位、定性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治疗

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酌情做心电图、胸片、心超;CSF ,头颅CT ,MRI 首选,脑血管造影,TCD ,SPECT ,PET …… (其余见上)

● 60岁男性,多年高血压史,烧饭的时候出现头痛,反复呕吐,跌倒,然后不能说话,右侧偏

瘫,送医院,血压20/14 kpa ,脉搏100 bpm ,呼吸24 bpm ,意识不清,浅昏迷,检查发现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 mm ,对光反射灵敏,右侧上下肢肌力0,右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右侧痛觉减退……定位定性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处理。 诊断:左侧脑干出血?左侧内囊出血? 进一步处理:

① 检查:头颅CT ,头颅MRI ,脑血管造影,CSF ,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

图等

② 脑出血的治疗:卧床休息2~4周,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抗感染;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

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继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重者外科治疗清除血肿。

6. 运动障碍疾病

●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 PD (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

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It is a slowly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disease of the extrapyramidal syste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tatic tremor, rigidity, bradykinesia, abnormal gait and posture. 多巴胺的代谢途径:

多巴胺能神经元自血中摄取左旋酪氨酸后: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脱羧酶 MAO 和COMT

左旋酪氨酸------------------->左旋多巴------------------>多巴胺----------------------->高香草酸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有Lewy小体形成。病变主要位于中脑黑质,脑桥的蓝斑locus ceruleus、迷走神经背核nucleus originis dorsalis nervi vag等也有累及

Massiv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with lewy body formation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remaining neurons.

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展,不对称起病。

①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搓丸样动作等

②肌强直Rigidity:铅管样肌强直、齿轮样肌强直、写字过小症等

③运动迟缓Bradykinesia:面具脸、慌张语言等

④姿势步态异常Abnormal gait and posture:启动困难、冻结现象、慌张步态等

⑤其他:精神障碍,自主神经障碍,感觉障碍

1.中老年起病,缓慢进展性病程

2.四项主征中必备运动迟缓,其余三项至少具备其一。

3.支持诊断,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

①单侧起病

②静止性震颤

③逐渐发展

④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受累

⑤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好(70%~100%)

⑥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⑦左旋多巴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以上

⑧临床病程10年或以上

4.排除诊断

①帕金森综合征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②反复脑卒中

③反复脑损伤

④明确脑炎史

⑤药物、毒物接触史

⑥CT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⑦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⑧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⑨发病3年后仍为单侧受累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an syndrome:有明确病因,多双侧起病

2.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多系统萎缩MSA(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Shy-Drager综合征SDS,纹状体-黑质变性SN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GD

3.原发性震颤:发病年龄早,常有家族史,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

4.脑血管病

5.抑郁症、焦虑症等

综合治疗,药物为主,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注意:①掌握用药时机,早期无需治疗;②细水长流,不求全效;③坚持“low”、“slow”原则;④个体化。

1.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 drugs:苯海索benzhexol

2.金刚烷胺amantadine

3.复方左旋多巴levodopa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溴隐亭,普拉克索pramipexole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 inhibitors:司来吉兰selegiline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COMT inhibitors:恩托卡朋entacapone

7.神经保护剂neuroprotective agents:辅酶Q10

●☆☆剂末恶化end of dose deterioration

PD病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症状波动,每次用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

●☆☆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

PD病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症状波动,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关期表现为严重的帕金森症状,常伴明显的无动症akinesia。多见于病情较重的病人。

●☆☆异动症dyskinesia

PD病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的运动并发症,表现为舞蹈症chorea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writhing movements、肌强直或肌阵挛myoclonia,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和躯干,有时表现为单调刻板的不自主动作或肌张力障碍dystonia。有剂峰peak-dose异动症、双相biphasic异动症、肌张力障碍三种形式。

7.癫痫

●癫痫Epilepsy

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可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意识、精神、记忆、认知或行为异常。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称为癫痫,具有发作性Paroxysmal、短暂性transient、重复性recurrent、刻板性stereotypical。青少年和老年为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段。按病因可分为症状性(继发性)癫痫、特发性idiopathic癫痫、隐源性cryptogenic癫痫。

A sudden recurrent transient disturbances in mental function, with or without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movements of the body or both which result from excessive synchronized discharging of populations of brain cells.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典型表现为棘波spike wave、尖波sharp wave、棘-慢或尖-慢复合波。失神发作表现为3Hz的棘-慢波,West综合征表现为无规律的高幅慢波,局灶性痫样放电多提示局部性发作,广泛性痫样放电多提示全身性发作。

◆失神发作Absence seizures

癫痫全身性发作的一种,表现为突然发生、迅速终止的意识丧失,每次持续数秒钟,发作后立即清醒,无明显不适,醒后不能回忆。脑电图表现为3Hz的棘-慢波

Brief (usually less than 20 seconds), generalized epileptic seizures of sudden onset and termination. They have two essential components: clinically the impairment of consciousness (absence),EEG generalized spike-and-slow wave discharges.

◆Todd 麻痹Todd's paralysis

某些癫痫病人部分性发作后留下的短暂性肢体瘫痪。瘫痪常为一侧,有时可影响语言和视觉功能。可持续1~36小时,平均15小时。

A neurological condition experienced by individuals with epilepsy, in which a seizure is followed by a brief period of temporary paralysis. The paralysis typically affects limbs and is usually localized to just one side of the body. The paralysis can last from half an hour to 36 hours, with an average of 15 hours, at which point it resolves completely. Todd's paralysis may also affect speech and vision.

●☆☆贾克森发作Jackson seizures

属癫痫部分性发作中的运动性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层功能区移动,如沿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

Initiated with abnormal electrical activity within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They are unique in that they travel through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in succession, affecting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s, often beginning with the fingers. This is felt as a tingling sensation. It then affects the hand and moves on to more proximal area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udden head and eye movements, tingling, numbness, smacking of the lips, and sudden muscle contractions.

●自动症automatism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种临床表现类型,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和看起来有目的、但实际上没有目的的发作性行为异常,包括口消化道~和手足~。发作前可有感觉和运动先兆,发作后意识模糊,常有头昏,不能回忆。

●☆☆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

癫痫综合征的一种。出生后一年内发病,男孩多见,三联征是:①波及头、颈、躯干或全身

的频繁肌痉挛,②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③脑电图上高幅失律arrhythmic slow wave with high amplitude。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是神经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most common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往往有明确的病因或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s,如抗癫痫药物的突然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esp.病脑)。传统定义:癫痫全身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在两次发作间意识不清楚Loss of consciousness,或单次发作持续30分钟,或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ILAE的新定义:超过了大多数这种发作类型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后,发作仍然没有停止的临床征象one continuous unremitting seizure lasting longer than 5 minutes,或反复的癫痫发作,在发作间期Interictal period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SE可分为惊厥性和非惊厥性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convulsive and nonconvulsive, the latter of which is underdiagnosed。SE可引起脑细胞功能紊乱、脑神经元死亡及各种并发症,加速患者死亡,幸存者也常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

1.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体温、血糖

2.终止发作,减少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

具体药物见上。难治性SE(用一线药物1个小时以上无效)可用异戊巴比妥、咪达唑仑、丙泊酚、利多卡因、氯胺酮、硫喷妥钠等。

3.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

如酒精中毒,药物戒断,抗癫痫药物不足,服用过量抗精神病药物

4.处理并发症(如脑水肿、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8.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

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An autoimmune disorder of neuromuscular funct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tibodies to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t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It is clinically characterized by weakness of skeletal muscles, and fatigability on exertion, which can be relieved by rest and application of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在补体的参与下,体内产生的AchR抗体与神经-肌接头突触后膜的AchR产生免疫应答,使AchR受到破坏,以致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大部分患者存在胸腺异常。

1.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fatigability:表现为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晨轻暮重。

Muscles become progressively weaker during periods of activity and improve after periods of rest.

2.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Extraocular muscle weakness→上睑下垂,斜视,复视

神经内科护理试题及答案

.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 A.痛觉B.温觉C.触觉D.位置觉E.两点辨别觉 (2).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防止 .呕吐B.脑血栓形成AC.颅内压增高D.心脏负荷增加E.心绞痛发作 (3).神经系统疾病不包括下列哪项的疾病 .骨骼肌BA.脑.脊髓C.周围神经 D E.平滑肌 .大脑皮层(4).截瘫的病损部位在A.脊髓前角 B C.内囊D.脑桥E.胸腰段脊髓 (5).感觉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消除焦虑情绪B.预防褥疮 C.不宜多翻身D.防止肢体受压E.保暖、防冻、防烫 (6).最能反应昏迷病人病情的体征变化是 D.呼吸.脉搏A.体温 B C .瞳孔E.神志 (7).下列哪项是下运动神经元的症状 .无肌收缩A B.肌张力增高 C.腱反射亢进D.病理反射阳性E.肌萎缩不明显 (8).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 C.2 级B.1级级D.3 E级.4级.A0(9).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A.高血脂B.高血压C.肥胖D.吸烟E.高盐饮食 后椎动脉(10).发生脑出血最常见的血管是A..E D大脑中动脉C..基底动脉B.大脑后动脉 交通动脉 脊髓前角细胞受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1). A.肌张力下降B.出现病理反射 C.肌纤维颤动D.肌力下降E.腱反射减弱 护理脑出血病人时,动作轻柔的目的是(12). .减少情绪波动B .病人舒适A .预防压疮 C D.防止损伤皮肤黏膜E.避免加重脑出血 (13). 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脑叶D.内囊 B .脑桥A .小脑C .脑室E A .肺部感染瘫痪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是(14). .静脉炎 D 便秘B.尿路感染 C. .褥疮E (15).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膝关节处置一枕以防外旋.踝关节垂直 C. .腕关节稍背屈A.膝关节伸直B 肘关节屈曲D E 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16). B .剧烈头痛A .呕吐.脑膜刺激征 C E .短暂意识障碍D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7).内囊出血的典型表现是 A.进行性头痛加剧“三偏征”C.频繁呕吐.B E D.大小便失禁.呼吸深沉而有鼾声深昏迷时最重要的体征是(18).A.瞳孔反射消失B.压眶反射迟钝 C.病理反射阴性D.角膜反射减弱E.吞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的神经网络。主要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智能障碍、晕厥及癫痫发作、遗忘综合征、脑疝等。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2、休息与卧位: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 病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3、饮食及营养:给予新鲜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轻度吞咽 障碍宜吃粘稠半流质,进食要慢,以免引起呛咳、窒息。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 4、生活护理: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进食护理、皮肤护理等。 5、管道护理:观察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性状等,标识是否清晰。 6、排泄护理: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尿管,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男性患者使用男 性尿道接引流袋、女性患者给予留置导尿管。大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便秘者保持大便通畅。 7、药疗护理:掌握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 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使用速度。 8、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脑血管介入术后, 密切观察伤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变化。 10、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专科护理 1、体位护理:瘫痪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防止关节部位过伸及过展,尤其 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正确摆放,防止关节脱位及足下垂。 2、康复锻炼:发病24小时之后,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康复锻炼,昏迷患者 给予被动运动,清醒者指导参与被动及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挛缩、畸形。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

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 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

神经内科100个重要知识点

[转帖]神经内科100个重要知识点 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初级感觉麻痹,更全面的偏瘫(脸部,手臂和腿)。 10. 大脑通过血脑屏障孤立于身体的其余部分。 11. 学习和记忆是可能的,因为刺激重复输入到突触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持久改变(长时程增强)。 12. 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乙酰胆碱),癫痫(γ-氨基丁酸,GABA),帕金森氏症(多巴胺),偏头痛(血清素)等。 13. 许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已被证明是由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造成的。 14. 足下垂(胫前肌无力)可由腓总神经或腰5神经根损伤引起。 15. 如果面神经受损(如贝尔氏麻痹),则一侧颜面部无力,即周围性面瘫。如果皮质输入到面神经核通路受损(如从卒中),则只有面部下半部无力,即中枢性面瘫。 16. 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第三对颅神经受压迫。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成人的肌营养不良症 21. 对大多数肌病病人最主要的关切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 22. 药物毒性应始终作为肌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考虑。 23.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症是具有高死亡率的紧急情况。 24.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肉重复刺激呈现递减反应(疲劳)。 25. 大约4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开始高剂量的类固醇治疗后要经历短暂的恶化,通常在5-7天。 26.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集合了重症肌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对突触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产生自身免疫攻击而引起。 27. 肌强直,即肌肉收缩后放松延迟,是肌肉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表现,但也可在其他情况中出现。 28. 在肌电图中,肌肉疾病显示了所有肌肉的完全收缩,但为短而小的单位。 29. 在肌电图中,神经疾病显示了部分和减少的肌肉收缩,但为延长而大的单位。并可能伴有纤颤和束颤。 30.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酗酒。 31.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病变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32. 神经活检是很少为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所需要的。 33. 周围神经病变最经常被忽视的原因是遗传。 34.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表现是高蛋白质和低(或正常)细胞计数。 35.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36. 神经根疾病的手术指征是顽固性疼痛,渐进性运动不能或感觉障碍,或用非手术方法难以治疗的一定程度的症状。 37. 神经性跛行(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的下肢疼痛,步行(偶尔站立)引起,休息缓解。

神经内科护理记录模板

神经内科护理记录模板 一、一般护理记录 1、患者发热时: ①患者神志清,测体温39摄氏度,遵医嘱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2ml 肌肉注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 ②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输液通畅无外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 ③患者测体温38摄氏度,嘱多饮水,给予温水擦浴。 ④患者测体温40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4等渗盐水200ml保留灌肠,插入深度10cm,患者无不适。半小时后复测体温39.6摄氏度,未解大便。 2、心率增快: 患者神志清,测心率130次/分,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NS20ml,西地兰0.2mg泵入,速度60ml/h输液通畅无外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 3、呼吸困难: 患者神志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喘憋,呼吸35次/分,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持续氧气吸入3升/分,遵医嘱给予NS20ml,二羟丙茶碱0.25泵入,速度60ml/h输液通畅无外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30分钟后患者神志清,呼吸困难较前减轻,呼吸20次/分,嘱患者注意休息。 4、便秘 患者3天未解大便,自述无腹胀,无便意,嘱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给予腹部环形按摩。 患者5天未解大便,自述腹胀,遵医嘱给予开塞露40ml肛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及注意事项。 30分钟后患者解黄色软便200g 5、头痛: ①患者神志清,自述头痛难忍,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100次/分,输液通畅无外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30分钟后更换xx液体, 60次/分,输液通畅无外渗,自述头痛较前明显减轻,嘱注意休息。 ②患者神志清,自述头痛难忍,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盐酸布桂嗪注射液2ml肌肉注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目的。30分钟后患

精神科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 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 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神经内科知识点

1、一般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休克症状。 2、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30ml:每口生成量400、500ml 3、穿刺操作:左侧卧位,屈颈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有利于拉开椎间隙。背 部与检查床垂直,脊柱与床平行。 4、腰椎穿刺适应症: ①需要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发生改变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可以有颅内压异常等的诊断。 ②评价脑炎、脑膜炎及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治疗的反应。 ③鞘内用药或注射造影剂。 ④极少数用于降低颅内压。 腰椎穿刺禁忌症: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使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窝占位病变或出现脑疝迹象者。 ②腰穿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感染。 ③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者。 ④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急性期,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⑤病情危重者。 腰穿并发症:①最常见的事腰穿后头痛;②脑疝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5、脑脊液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为80"180mmH20,大于200为增高,低于

70为降低。 6、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可用三管试验法鉴别出血。 7、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微混;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8、正常人腰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 15、0. 45g/L(15"45mg/dl)。 脑脊液糖含量约为2. 5、4. 4mmol/L(50^75mg/dl),为血糖的50旷70%。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700'750mg/dl);结核性脑膜炎使 氯化物降低最明显 9、脑电图在临床上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帮助癫痫的诊断,但缺乏癫痫样放电不能排除癫痫 10、当大脑转移瘤在CT扫描尚未显示时,脑电图可能显示局灶性异常。 11、核磁的优点:①分辨度高,能清晰显示直径为1mm的病灶;②由于对组织 含水量敏感,能显示早期缺血和水肿;③无骨组织伪迹,适宜于颅底、后颅凹、椎管和枕骨大孔附近病变的诊断;④弥散加权MRI可在缺 血早期发现病变。 12、脑桥病变可造成瞳孔针尖样缩小。 13、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二

20xx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二20xx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必将迎来更多的就医患者。思路决定出路,有好的计划才能更好的付诸实施,为了让患者在我科住的舒心,治疗放心,护理贴心,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让患者在中医院住感觉优越于西医医院的一些特色诊疗和特色护理,以中西医护理并重发挥专科护理优势为主旨,特制定以下护理工作计划: 一:紧跟医院形式,响应护理部号召,各种资料均用电子版打印,使各种记录更加规范。 二:年初制定本年度业务学习计划,结合科室特点,讲解一些对临床和实际工作有用的知识,列出目录,打出讲稿,安排好时间,装订成册,有计划地学习。 三:抽出一到两名责任心强,业务精,有经验的护士担任责任制,负责所管病房的管理。 四: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两年来好的经验,挖掘新的服务项目,使优质护理服务无缝隙,更贴近患者。定期组织讨论,定期发放问卷调查,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流程。 五:有计划地对常用中西医操作以及本科原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规范及流程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护士考核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年终评先参考。 六: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床单元的管理,减少和杜绝压疮的发生。 七:做好护理安全教育,继续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止脑血管,特别是痴呆患者走失,制定防跌倒,防坠床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八:开展集体健康宣教,每月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听取健康教育护士讲课,讲解本科常见疾病发生的病因,预防保健,康复锻炼知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学到一些保健常识。 九:合理分配护士资源,新老搭配,中午和晚上5:00—8:00增派一名护士,实行弹性排班,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汇总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2.9 1.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脑梗死护理常规 4.脑出血护理常规 5.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6.癫痫护理常规 7.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8.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常规 9.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1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护理常规 1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12.脑炎护理常规 13.低钾性周围性瘫护理常规 1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5.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 16.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定期通风,湿式清扫地面,温湿度适宜。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给予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者,1次/日。评估大便,1次/日;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测量血压、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 2014-10-04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神经科医生们,快来看看这些必会的神内知识点你知道吗?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成人的肌营养不良症。 21. 对大多数肌病病人最主要的关切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 22. 药物毒性应始终作为肌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考虑。 23.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症是具有高死亡率的紧急情况。 24.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肉重复刺激呈现递减反应(疲劳)。 25. 大约4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开始高剂量的类固醇治疗后要经历短暂的恶化,通常在5-7天。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1.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2.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3.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4.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 5.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6.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7.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 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 8.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 9.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 10.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停用AEDs或因急性脑病、脑卒中、肺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引起。 11.自动症automatism 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伴遗忘。 12.假性发作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13.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质功能区移动,如从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 14.Todd氏麻痹:局灶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的某一局部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大多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或足趾,也可涉及到一侧面部或肢体。严重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 15.偏头痛: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以发作性单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性头痛,自发性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是偏头痛的主要临床特征。 16.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路易氏小体形成为突出病理特征的慢性疾病,机制主要与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递质的平衡失调有关。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 17.疗效减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每次用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波动。 18.开关现象: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在突然缓解(开)和加重(关)间波动,开期常伴异动症,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与患者服药时间,药物血浆浓度无关,故无法预测。 19. 异动症: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胺出现的并发症,舞蹈症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肌强直或肌痉挛。 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特点: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常有反复发作。 2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22.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3.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24.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痛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灶。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25.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锥体束,锥体外系.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 26.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病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ChE I)治疗后症状减轻。 27.重症肌无力危象(crisis) 如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而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出现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象。 28.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因抗胆碱酯酶药剂量不足引起。部分患者有呼吸道感染、过量用镇静剂或神经肌接头传导阻滞药物,但多数无明显诱发因素。 29.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使用过量,除肌无力加重外,还有肌束颤动及毒覃碱样反应(瞳孔缩小、心动过缓、流

2019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9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9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职 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创新管理 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 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 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 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减少交接班的频 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 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 道管理以及病人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 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 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他们进行 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 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 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责任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日联系。 2019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9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必将迎来更多的就医患者。思路决定出路,有好的计划才能更好的付诸实施,为了让患者在我科住的舒心,治疗放心,护理贴心,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让患者在中医院住感觉优越于西医医院的一些特色诊疗和特色护理,以中西医护理并重发挥专科护理优势为主旨,特制定以下护理工作计划:一:紧跟医院形式,响应护理部号召,各种资料均用电子版打印,使各种记录更加规范。 二:年初制定本年度业务学习计划,结合科室特点,讲解一些对临床和实际工作有用的知识,列出目录,打出讲稿,安排好时间,装订成册,有计划地学习。 三:抽出一到两名责任心强,业务精,有经验的护士担任责任制,负责所管病房的管理。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 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级神经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野损害】 视神经损害→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视交叉损害→正中部:双眼颞侧偏盲、整个:全盲、外侧部:同侧眼鼻侧偏盲。 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损害→下部:对侧视野同向性上象限盲。 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完全损害引起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同侧视野的中心部常保存,称黄斑回避现象。 【视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小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上述经路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病变光反射不消失 辐辏及调节反射(集合反射):指双眼同时注视近物时双眼汇聚、瞳孔缩小的反应。顶盖前区病变,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但影响瞳孔光反射。 Hor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经路损害可引起同侧的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面部汗少、结膜充血。 三叉神经 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①眼神经,头顶前部、前额、上睑、鼻根,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下睑与口裂之间、上唇、上颌、鼻腔、腭,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耳颞区、口裂以下、下颌,卵圆孔入颅→脑桥→深感觉-中脑核、触觉-主核、痛温觉-脊束核。 运动纤维→颞肌、咬肌、翼状肌、鼓膜张肌,司咀嚼、张口。 【周围性损害】刺激性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为分布区感觉消失。 半月节和神经根损害→分布区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咀嚼肌瘫痪。 分支损害→范围内痛、温、触觉减弱。 【核性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运动核→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面神经 运动纤维→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 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鼓索神经-内膝状神经节-中枢支形成面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经的味觉纤维一起-孤束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其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的麻痹,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闭目无力或不能、患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健侧,鼓腮病侧漏气。伴发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泪腺分泌障碍、外耳道感觉障碍、乳突压痛。 中枢性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故中枢病变引起对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牵向病侧、口角低垂、示齿口角牵向病侧、鼓腮健侧漏气。也就是说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而皱额眉及闭目良好。伴发病灶对侧中枢舌瘫及偏瘫。 【面神经分段】 面神经核损害→周围性面瘫、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 膝状神经节损害→面神经受损、外耳道疱疹、舌前2/3味觉消失,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 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 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3.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 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 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 学物质。 5.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 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6.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 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7.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以往也称癔症、歇斯底里,是指一 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 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 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常伴有学习 困难或品行障碍。 二、简答题 1.何为自知力?自知力的表现有哪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 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认识,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分辨和描述,认识 到它们是疾病的表现;对治疗的认识,即存在治疗依从性,有主动 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服从治疗。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2.如何鉴别痴呆和老年抑郁。 鉴别要点老年抑郁症痴呆综合征 病程急性发作缓慢发作 精神病史有无 情绪变化明显不明显 患者态度承认隐藏 记忆力近、远均差近↓>远↓ 日落症候群极少常见 非语言技巧良好差(智能衰退) 3.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起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其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 (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 (3)心理疏导;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 (5)隔离病人; (6)药物治疗。 5.强迫观念包括哪些? (1)强迫怀疑;

神经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神经内科实习重点 第一节:神经病学概论 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周围神经:表现为手套和袜子型感觉障碍 2、脊神经后根:受损相应区节段出现感觉障碍(前根为运动障碍) 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完全缺失,伴肢体瘫痪和大小便障碍。 4、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脑干以脑桥为代表) 5、内囊: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偏盲 6、皮质:中央后回感觉有刺激病变时引起感觉性癫痫 中枢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的瘫痪 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 体征中枢性瘫痪(上运动性瘫痪)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以几个肌群为主 肌萎缩无肌萎缩明显 肌张力增高减低 腱反射亢进减弱 病理反射有无 神经系统病例反射种类 名称检查法反应 Babinski征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划拇指背屈,余各指扇形张开Chaddock征用针划过足部外踝处拇指背屈 Oppenheim征用拇指用力沿胫骨自上而下拇指背屈 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拇指背屈 (Babinski征,最重要的锥体束损害征。1、岁以下婴儿,食用大量镇静药,昏迷,深睡本 征也可阳性。) 杰克逊癫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躯干相应的部位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可按运动皮质 代表区德排列次序进行扩散。 杰克逊癫痫:口角、拇指及示指常为始发部位,因这些部位的皮层代表区德范围较大及兴奋 阈值低。 脊髓:两个膨大,一个颈膨大,一个腰膨大。 颈膨大(C5-T1)病变引起上肢周围性瘫痪和下肢中枢性瘫痪 腰膨大(L1-S2)引起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胸段脊髓病变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记忆方法,胸部靠近大脑,即中枢性;腰部靠近下 肢,即周围性的)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与护理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

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学科)科室发展规划 (2016年-2018年) 一、学术队伍建设 1、人才培养计划 科室人才培养,为使神经内科工作不断取得好成绩,科室内涵建设呈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特提出今后三年人才培养计划。 关于住院医师培养: 成立以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技术医疗人员组成的培训领导小组,定时拟定培养计划。 分阶段培养: ⑴第一阶段(毕业1~2年) ①基本理论知识培训:要求全面精读《神经病学》各章节,尤其是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和基本解剖知识,并做出学习笔记。还要结合专著学习有关国内外杂志,如:《中华神经科杂志》、《BROKE》等,作出读书文摘卡。加强神经内科基础理论的学习。 ②工作能力培养:轮转全院各相关科室,每科室轮转2~3个月,包括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以拓宽业务面,轮转结束时由轮转所在科室主任,予以业务水平考核及工作能力判定,指明差距和努力方向。 ③神经内科基本功训练:包括神经内科专科病历书写,神经内科疾

病定位诊断、定性诊断,认真规范神经内科专科查体,病程记录和各种医疗文字记录,要求达到甲级病历标准。要求掌握腰椎穿刺术和基本的头颅CT、MRI、MRA等阅读能力。 ⑵第二阶段(毕业3~5年及以后的高年资住院医师) ①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定期阅读国内外有关神经病学杂志有关文 章,如:《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 ②进一步扎实神经内科基本功训练和工作能力培养; ③在科主任领导下,结合国内外神经内科发展情况,不断开展适 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人才引进计划: 神经内科还需引进5-7名的医生(如住院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电生理检查技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充实到神经内科队伍中来。神经内科拟进一步开展卒中单元,开展针灸、康复治疗、睡眠监测及脑电图、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脑干及视觉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检查,以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二、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过3年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具备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风范;成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