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钢管热处理方法

几种钢管热处理方法
几种钢管热处理方法

几种国外机械行业的钢管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后续的加工质量以致最终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同时热处理又是机械行业的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大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热处理

热处理生产形成的废水、废气、废盐、粉尘、噪声及电磁辐射等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热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清洁热处理(或称绿色环保热处理)是发达国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减少SO2、CO、CO2、粉尘及煤渣的排放,已基本杜绝使用煤作燃料,重油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少,改用轻油的居多,天然气仍然是最理想的燃料。燃烧炉的废热利用已达到很高的程度,燃烧器结构的优化和空-燃比的严格控制保证了合理燃烧的前提下,使NOX和CO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用气体渗碳、碳氮共渗及真空热处理技术替代盐浴处理以减少废盐及含CN-有毒物对水源的污染;采用水溶性合成淬火油代替部分淬火油,采用生物可降解植物油代替部分矿物油以减少油污染。

(2)精密热处理

精密热处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结构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识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检测技术,优化工艺参数,达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充分保证优化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质量分散度很小(或为零)及热处理畸变为零。

(3)节能热处理

科学的生产和能源管理是能源有效利用的最有潜力的因素,建立专业热处理厂以保证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是科学管理的选择。在热处理能

源结构方面,优先选择一次能源;充分利用废热、余热;采用耗能低、周期短的工艺代替周期长、耗能大的工艺等。

(4)少无氧化热处理

由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替代氧化气氛加热到精确控制碳势、氮势的可控气氛加热,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热处理缺陷如脱碳、裂纹等大大减少,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留量减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真空加热气淬、真空或低压渗碳、渗氮、氮碳共渗及渗硼等可明显改善质量、减少畸变、提高寿命。

钢管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行业是最为严格的。钢管热处理在过去的20来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处理基础理论的研究;热处理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新型热处理装备及相关技术的开发。

1 高碳铬钢管钢的退火

高碳铬钢管钢的球化退火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匀、圆的碳化物颗粒的组织,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作组织准备。传统的球化退火工艺是在略高于Ac1的温度(如GCr15为780~81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5℃/h)至650℃以下出炉空冷。该工艺热处理时间长(20h以上)[1],且退火后碳化物的颗粒不均匀,影响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终的淬回火组织和性能。之后,根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特点,开发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在加热后快冷至Ar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内(690~720℃)进行等温,在等温过程中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碳化物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可直接出炉空冷。该工艺的优点是节省热处理时间(整个工艺约12~18h), 处理后的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均匀。另一种节省时间的工艺是重复球化退火:第一次加热到810℃后冷却至650℃,再加热到790℃后冷却到650℃出炉空冷。该工艺虽可节省一定的时间,但工艺操作较繁。

2 高碳铬钢管钢的马氏体淬回火

2.1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性能

近20年来,常规的高碳铬钢管钢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的发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淬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如淬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韧性与疲劳性能等[2~10];另一方面是淬回火的工艺性能,如淬火条件对尺寸和变形的影响、尺寸稳定性

等[11~13]。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未溶(残留)碳化物组成。其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两类: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一般低于1000倍),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类典型组织,一般淬火后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态—枣核状马氏体(nsk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和孪晶。其具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稳定,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一般,基体碳含量低于0.3%时,马氏体主要是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基体碳含量高于0.6%时,马氏体是位错和孪晶混合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基体碳含量为0.75%时,出现带有明显中脊面的大片状马氏体,且片状马氏体生长时相互撞击处带有显微裂纹[8]。与此同时,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淬后硬度提高,韧性下降,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则因淬后残余奥氏体过多而导致硬度下降。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一般为6~15%,残余奥氏体为软的亚稳定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回火、自然时效或零件的使用过程中),其失稳发生分解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分解带来的后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韧性下降,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nsk轴承零件,一般希望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如淬火后进行补充水冷或深冷处理,采用较高温度的回火等[12~14]。但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和裂纹扩展抗力,一定的条件下,工件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还可降低接触应力集中,提高nsk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这种情况下在工艺和材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留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并提高其稳定性,如加入奥氏体稳定化元素Si、Mn, 进行稳定化处理等[15,16]。

2.2常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

常规高碳铬nsk轴承钢马氏体淬回火为:把nsk轴承零件加热到

830~860℃保温后,在油中进行淬火,之后进行低温回火。淬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除淬前的原始组织、淬火工艺有关外,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回火温度及时间。随回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下降,强度和韧性提高。可根据零件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回火工艺:GCr15钢制nsk轴承零件:150~180℃;GCr15SiMn钢制nsk轴承零件:170~190℃。对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或采用较高温度回火以提高nsk轴承的使用温度,或在淬火与回火之间进行-50~-78℃的冷处理以提高nsk轴承的尺寸稳定性,或进行马氏体分级淬火以稳定残余奥氏体获得高的尺寸稳定性和较高的韧性。

不少学者对加热过程中的转变进行了研究[2,7~9,17],如奥氏体的形成、奥氏体的再结晶、残留碳化物的分布及使用非球化组织作为原始组织等。

G.Lowisch等[3,8]两次奥氏体化后淬火的nsk轴承钢100Cr6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1050℃奥氏体化并快冷至550℃保温后空冷,得到均匀的细片状珠光体,随后进行850℃二次奥氏体化、淬油,其淬后组织中马氏体及碳化物的尺寸细小、马氏体基体的碳含量及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通过较高温度的回火使奥氏体分解,马氏体中析出大量的微细碳化物,降低淬火应力,提高硬度、强韧性和nsk轴承的承载能力。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其性能如何,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可推测:其接触疲劳性能应优于常规淬火。

酒井久裕等[7]对循环热处理后的SUJ2nsk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先加热到1000℃保温0.5h使球状碳化物固溶,然后,预冷至850℃淬油。接着重复1~10次由快速加热到750℃、保温1min后油冷至室温的热循环,最后快速加热到680℃保温5min油冷。此时组织为超细铁素体加细密的碳化物(铁素体晶粒度小于2μm、碳化物小于0.2μm),在710℃下出现超塑性(断裂延伸率可到500%),可利用材料的这一特性进行nsk轴承零件的温加工成型。最后,加热到800℃保温淬油并进行160℃回火。经这种处理后,接触疲劳寿命L10比常规处理大幅度提高,其失效形式由常规处理的早期失效型变为磨损失效型。

nsk轴承钢经820℃奥氏体化后在250℃进行短时分级等温空冷,接着进行180℃回火,可使淬后的马氏体中碳浓度分布更为均匀,冲击韧性比常规淬回火提高一倍。因此,В.В.БЁЛОЗЕРОВ等提出把马氏体的碳浓度均匀程度可作为热处理零件的补充质量标准[6]。

2.3 马氏体淬回火的变形及尺寸稳定性

马氏体淬回火过程中,由于零件各个部位的冷却不均匀,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而导致零件的变形。淬回火后零件的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如零件的形状与尺寸、原始组织的均匀性、淬火前的粗加工状态(车削时进刀量的大小、机加工的残余应力等)、淬火时的加热速度与温度、工件的摆放方式、入油方式、淬火介质的特性与循环方式、介质的温度等均影响零件的变形。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不少控制变形的措施,如采用旋转淬火、压模淬火、控制零件的入油方式等[11,13,18]。Beck等人的研究表明:由蒸气膜阶段向沸腾期的转变温度过高时,大的冷速而产生大的热应力使低屈服点的奥氏体发生变形而导致零件的畸变。Lübben等人认为变形是单个零件或零件

之间浸油不均匀造成,尤其是采用新油是更易出现这种情形。Tensi等人认为:在Ms点的冷却速度对变形起决定性作用,在Ms点及以下温度采用低的冷速可减少变形。Volkmuth等人[13]系统研究了淬火介质(包括油及盐浴)对圆锥滚子nsk轴承内外圈的淬火变形。结果表明:由于冷却方式不同,套圈的直径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随介质温度的提高,套圈大小端的直径增大程度趋于一致,即“喇叭”状变形减小,同时,套圈的椭圆变形(单一径向平面内的直径变动量Vdp、VDp)减小;内圈因刚度较大,其变形小于外圈。

马氏体淬回火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主要受三种不同转变的影响[12,14]:碳从马氏体晶格中迁移形成ε-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分解和形成Fe3C,三种转变相互叠加。50~120℃之间,由于ε-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引起零件的体积缩小,一般零件在150℃回火后已完成这一转变,其对零件以后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100~250℃之间,残余奥氏体分解,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将伴随着体积涨大;200℃以上,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导致体积缩小。研究也表明:残余奥氏体在外载作用下或较低的温度下(甚至在室温下)也可发生分解,导致零件尺寸变化。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所有的nsk轴承零件的回火温度应高于使用温度50℃,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零件要尽量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采用较高的回火温度。

3 贝氏体等温淬火

3.1 贝氏体淬火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高碳铬nsk轴承钢经下贝氏体淬火后,其组织由下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碳化物组成。其中贝氏体为不规则相交的条片,条片为碳过饱和的α结构,其上分布着与片的长轴成55~60°的粒状或短杆状的碳化物,空间形态为凸透镜状,亚结构为位错缠结,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贝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因工艺条件不同而各异。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条变长;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条变宽,碳化物颗粒变大,且贝氏体条之间的相交的角度变小,逐趋向于平行排列,形成类似与上贝氏体的结构;贝氏体转变是一个与等温转变时间有关的过程,等温淬火后的贝氏体量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19]。

高碳铬nsk轴承钢下贝氏体组织能提高钢的比例极限、屈服强度、抗弯强度和断面收缩率,与淬回火马氏体组织相比,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及尺寸稳定性,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

高的门坎值ΔKth和低的裂纹扩展速度da/dN则代表贝氏体组织不易萌

生裂纹,已有的裂纹或新萌生的裂纹也不易扩展[2,19,20]。

一般认为,全贝氏体或马/贝复合组织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低于淬火低温回火马氏体,与相近温度回火的马氏体组织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相近或略高。但润滑不良条件下(如煤浆或水这类介质),全BL组织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具有比低温回火的M组织还要高的接触疲劳寿命,如水润滑时全BL组织的L10=168h,回火M组织的L10=52h[21]。

3.2生产应用

3.2.5应用效果

BL组织的突出特点是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好,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因此适用于装配过盈量大、服役条件差的nsk轴承,如承受大冲击负荷的铁路、轧机、起重机等nsk轴承,润滑条件不良的矿山运输机械或矿山装卸系统、煤矿用nsk轴承等。高碳铬nsk轴承钢BL等温淬火工艺已在铁路、轧机nsk轴承上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1)扩大了GCr15钢应用范围,一般地GCr15钢M淬火时套圈有效壁厚在12mm以下,但BL淬火时由于硝盐冷却能力强,若采用搅拌、串动、加水等措施,套圈有效壁厚可扩大至28mm左右。

(2)硬度稳定、均匀性好:由于BL转变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GCr15钢需4h,GCr18Mo钢需5h,套圈在硝盐中长时间等温,表面心部组织转变几乎同时进行,因此硬度稳定、均匀性好,一般GCr15钢BL淬火后硬度在59~61HRC,均匀性≤1HRC,不象M 淬火时套圈壁厚稍大一些就出现硬度低、软点、均匀性差等问题。

(3)减少淬火、磨削裂纹:在铁路、轧机nsk轴承生产中,由于套圈尺寸大、重量重,油淬火时M组织脆性大,为使淬火后获得高硬度常采取强冷却措施,结果导致淬火微裂纹;由于M淬火后表面为拉应力,在磨加工时磨削应力的叠加使整体应力水平提高,易形成磨削裂纹,造成批量废品。而BL 淬火时,由于BL组织比M组织韧性好得多,同时表面形成高达-400~

-500MPa的压应力,极大地减小了淬火裂纹倾向[19];在磨加工时表面压应力抵消了部分磨削应力,使整体应力水平下降,大大减少了磨削裂纹。

(4)nsk轴承使用寿命提高:对于承受大冲击载荷的铁路、轧机nsk轴承等,经M淬火后使用时主要失效形式为:装配时内套开裂,使用过程中受冲击外圈挡边掉块、内圈碎裂,而等温淬火nsk轴承由于冲击韧性好、表面

压应力,无论装配时内套开裂,还是使用过程中外套挡边掉块、内套碎裂倾向性大大减小,且可降低滚子的边缘应力集中。因此,经等温淬火后比M淬火后平均寿命及可靠性提高。

SKF公司把高碳铬nsk轴承钢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应用于铁路nsk 轴承、轧机nsk轴承以及在特殊工况下使用的nsk轴承,同时开发了适合于贝氏体淬火的钢种(SKF24、SKF25、100Mo7)[19]。其淬火时采用较长的等温时间,淬后得到全下贝氏体组织。近来SKF又研制出一种新钢种775V[22],并通过特殊的等温淬火得到更均匀的下贝氏体,淬后硬度增加的同时其韧性比常规等温淬火提高60%,耐磨性提高了3倍,处理的套圈壁厚超过100mm。部分等温后得到M/BL复合组织的性能尚有争议,如BL 的含量多少为最佳等。即使有一最佳含量,在生产实际中如何控制,且复合组织在等温后还需进行一次附加回火,增加了生产成本。FAG公司主要采用贝氏体分级淬火工艺,其具体的工艺状况不详。

4 渗碳、渗氮及碳氮共渗

4.1 低碳钢渗碳、渗氮及碳氮共渗

渗碳是传统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渗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低碳高合金高温渗碳钢)经渗碳淬火后表面高硬耐磨、心部强韧。渗碳工艺发展一方面是渗碳介质的改进,如加入增加渗速的添加剂,采用强渗--扩散的交替循环工艺提高渗速、改善渗层组织等。

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真空低压渗碳及等离子渗碳。易普森等公司[23]开发的乙炔低压渗碳工艺是在10mbar以下的低压下,以乙炔为渗碳介质在真空炉内进行。其特点是渗速快、渗层均匀、碳黑少、渗后工件光亮;另外,对渗层要求较薄的冲压滚针nsk轴承类零件碳氮共渗或渗碳而言,渗层深度、成分的控制及如何提高渗速更是一大难题,采用真空低压渗碳技术将有利用解决这些问题。

对高合金渗碳钢进行等离子渗碳可提高渗速、减少表面粗大碳化物的形成[24]。对低碳钢制滚针nsk轴承内外圈及保持架采用渗氮或碳氮共渗,可提高其耐磨性及耐蚀性、降低摩擦系数。

4.2高碳铬nsk轴承钢的渗碳或碳氮共渗

高碳铬nsk轴承钢一般是整体淬硬,淬后的残余应力为表面拉应力状态,易造成淬火裂纹、降低nsk轴承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其进行渗碳、渗氮或碳

氮共渗,提高表层的碳、氮含量,降低表面层的Ms点,在淬火过程中表面后发生转变而形成表面压应力,提高耐磨性及滚动接触疲劳性能[25,26]。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高碳铬nsk轴承钢经渗碳或碳氮共渗后还可提高nsk轴承在污染条件下的接触疲劳寿命[25~27]。一般,在淬火加热时,通过控制气氛的碳(氮)势,可达到以上目的。但如果对高碳铬nsk轴承钢进行超常渗碳(碳势>2%),则必须加大加工余量,去除渗碳淬火后表层的粗大碳化物。

4.3 工艺控制

渗碳(渗氮或碳氮共渗)气氛的检测和控制是关键参数,最早是采用露点仪、CO2红外分析仪,目前主要采用氧探头来检测碳势(或氮势),其反应速度快,可进行实时监控,配合CO2红外分析仪或其他测量措施(如易普森开发的HydroNit探头[28])可对碳势(或氮势)实行精确控制。

工艺控制的另一方面是渗碳(渗氮或碳氮共渗)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控制。碳在钢中传递和扩散的计算机模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一步开发了人机对话软件(Carb-o-Prof),使人们可以现场计算不同钢种在渗碳过程中任一时间碳的传递与扩散速度。该软件考虑了温度、碳势等工艺参数变化的影响,可以实现所需的表面碳含量及渗层深度的工艺参数的计算,并能根据工艺过程中的参数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干扰自动调整碳势、渗碳时间等工艺参数,以达到工件预定的要求。最近,又推出了“Carb-o-Prof-Expert”专家系统。该软件集成了大多数渗碳钢及渗碳淬火的物理冶金知识、设备性能、工件的技术要求等数据,只要向计算机输入工件的钢种、重量、几何尺寸、淬透性、渗层要求及炉型等数据,计算机便会输出一个渗碳工艺,并自动实现该工艺[29]。

5表面改性技术

5.2 离子注入

离子注人与其他表面强化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显著优点:(1)离子注人后的零件,能很好地保持原有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需要再做其它表面加工处理,很适合于航空nsk轴承等精密零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2)原则上不受冶金学或平衡相图的限制,可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选择需要的任何注人元素,注人剂量和能量,获得预期的高耐磨性或耐腐蚀性等特殊要求的nsk轴承表面,灵活性大,实用性强,对基体材料的选择也可以适当放宽,从而可节省贵重的高合金钢材和其它贵重金属材料;(3)注入层

与基体材料结合牢固可靠、无明显界面,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脱落和剥皮现象,这对提高nsk轴承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来说非常重要;(4)离子注人是一个非高温过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零件不会发生回火、变形和表面氧化;(5)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和重复性。欧美等国对离子注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0~37]。

美国海军实验室从1979年起进行了nsk轴承零件离子注入的研究,英国、丹麦和葡萄牙等国从1989年开始进行与美国海军实验室类似的工作。结果表明:注入铬离子能显著提高M50钢的抗腐蚀性能,而且抗接触疲劳性能也有所提高;此外还用注人硼离子来提高仪表nsk轴承的抗磨损能力;对nsk轴承钢52100进行氮等离子源离子注入(PSⅡ)后在表面形成薄层氮化物,可提高nsk轴承钢的耐蚀性,用于代替昂贵的不锈钢;对SUS440C 不锈钢球nsk轴承进行氮、硼离子注入可减小球nsk轴承微小摆动的微振磨损及nsk轴承的灰尘排放,另外,对不锈钢进行(Ti+N)或(Ta+N)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SⅢ)可显著提高其显微硬度、耐磨性和寿命。

5.2 表面涂覆

表面涂覆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射频溅射(RF)、离子喷涂(Plasma spraying coating, PSC)、化学镀等[38~42]。PVD与CVD相比,其工艺过程中被处理工件的温生低,镀后不需再进行热处理,再nsk轴承零件的表面处理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100Cr6、440C等钢制nsk轴承零件经PVD、CVD或RF镀TiC、TiN、TiAlN等后,可提高nsk轴承零件的耐磨性、接触疲劳抗力,降低表面摩擦系数。

SKF公司近年来开发了两种涂镀技术:一是采用PVD在nsk轴承套圈及滚动体表面镀硬度极高的金刚石结构的碳(Diamond-Like Carbon, DLC),表面硬度比淬硬nsk轴承钢高40~80%、摩擦系数类似于PTFE或MoS2,具有自润滑特性,且与基体结合良好、无剥落,nsk轴承寿命、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在断油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被称为“NoWear bearing”[38]; 二是采用PSC在nsk轴承的外圈外圆面喷涂一层100μm后的氧化铝,使nsk 轴承的绝缘能力高达1000V以上,通过增加氧化铝的厚度使nsk轴承具有更高绝缘能力。涂镀的氧化铝与基体结合牢固,还可提高nsk轴承的耐蚀性,镀后的nsk轴承(INSOCOATTM bearing)可像一般nsk轴承一样进行安装[39]。

低温离子渗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表面改性技术。其基本原理

与离子渗氮相似,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利用高压直流电使含硫气体电离,生成的硫离子轰击工件表面,在工件表面与铁反应生成以FeS为主的10μm左右厚的硫化物层。硫化物是良好的固体润滑剂,有效地降低钢件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且随载荷增大,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重载下nsk轴承的耐磨性,nsk轴承的寿命可提高3倍左右。

低温磷化与渗硫的作用相似。通过把工件放置于40℃的TAP溶液(磷酸十三烷酸脂)中浸渗4h可在工件表面获得0.05~0.25μm厚的Fe2O3和Fe4(P2O7)3的表面层,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经磷化的M50钢nsk 轴承在短期断油的情况下不出现卡死,提高了nsk轴承的可靠性[36]。

扩散渗铬是用气体方法(粉末法)在850~1100℃进行,时间为1~9h,根据零件所用钢种(ШХ15、95Х18、55СМ5ФА)及性能需要选用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在nsk轴承生产及修复中均可使用。渗后扩散层由Cr2(NC)3、(Cr,Fe)23C6及(Cr,Fe)7C3组成,层深16~27μm,硬度1650~1900HV。渗铬并进行常规热处理后,耐热性、耐蚀性、耐磨性及接触疲劳强度均明显提高[42]。

6 表面加热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原苏联对对这一工艺的理论和生产应用开展了较多的研究[43~48],其主要应用场合分两类:一是铁路nsk轴承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采用新材料ШХ4钢制的套圈经感应加热淬火后,表面为硬而耐磨的马氏体组织,心部为韧性较好的索氏体、屈氏体,表面为高达500Mpa的压应力,其使用寿命比ШХ15СГ制nsk轴承高1倍,并且完全消除了套圈使用时突然脆断的现象,提高了nsk轴承的可靠性,性能与低碳钢渗碳淬火相似,但成本远低于后者。同时,也开发出相应的专用感应器和淬火设备,并把这一材料及感应淬火的成果推广到要求耐磨和高韧性的轧机nsk轴承等重载nsk轴承;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另一应用是特大型nsk轴承的热处理,减少大型nsk轴承套圈的淬火变形和硬度不均匀性,同时节省设备的投资费用。日本[47]把表面感应加热淬火成功地应用于汽车等速完向节的热处理,包括阶梯轴、壳体内表面及滚道的淬火均由特制的感应圈一次加热完成。高频热处理和冷锻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的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

激光等高能束表面热处理是近年来开发的新的热处理方法[49~50],使用较多的CO2激光束。通过激光加热可获得0.25~2.0mm的硬化层,与其他表面硬化方法相比,其具有硬化层深度及位置控制精确、无变形等优点。

高碳铬nsk轴承钢零件经表面激光硬化后淬硬层的马氏体极细小、碳化物分布更均匀、残余奥氏体极少,比一般淬回火具有更高硬度和滑动耐磨性。另外,激光等高能束还可作为表面涂覆工艺的热源,一次可完成表面淬火和涂覆过程,尤其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这一复合工艺过程在精密nsk轴承零件的表面处理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 nsk轴承热处理装备

7.1 退火设备

工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面推广推杆式和辊底式等温球化退火炉,缩短退火周期,节约能源,提高退火质量。随着nsk轴承零件加工技术的发展,精密锻造及精密辗扩(冷辗)工艺的采用,零件毛坯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逐步推广少无车削工艺,由此带来了对保护气氛退火的需求。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保护气氛退火,以减少退火后的机加工量,提高加工效率,节材节能,降低成本。

7.2 常规马氏体淬火的工装设备

传统的加热设备是不带保护气氛的箱式炉、盐浴炉或井式炉,近几十年来,马氏体淬火的工装设备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国外采用的自动生产线按其结构(或工件在炉中的运动方式)可分为:有马弗网带炉和无马弗网带炉、铸链炉、辊底炉、滚筒炉系列生产线,从上料、前清洗、保护气氛(或可控气氛)下加热、淬火、后清洗(有时还进行二次深冷)及回火均自动完成。自动化程度及控制精度高,处理后工件的质量均匀,有些生产线还配有在线检测设备对处理后的工件进行变形或质量检测与控制,整条热处理生产线可作为nsk轴承自动生产线的一部分使用。不同的热处理生产线根据其结构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尺寸nsk轴承零件的热处理,如网带炉适用于中小型nsk轴承套圈;辊底炉配有自动升降淬火装置,适用于尺寸较大的nsk轴承零件;滚筒炉适用于滚动体及小型套圈。

(2)多用炉

多用炉把可控气氛加热和保护气氛下淬火结合为一体,完成工件的无氧化淬火工艺过程,主要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nsk轴承零件热处理。

(3)感应加热淬回火设备

感应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节能等优点,处理后的工件具有一些常规加热所没有的性能。设备体积小,易于集成到nsk轴承生产线中,实现自动化生产。

(4)真空炉

真空状态下加热可减少或避免工件的氧化,配合高压气淬可控制工件的冷却及变形,避免了油淬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清洁热处理,另外,真空热处理后,工件的显微组织更加细小均匀,表面与心部组织一致,硬度均匀,有利于nsk轴承疲劳寿命的提高。

(5)淬火冷却介质及装备

淬火介质可分为三大类:油基、水基和气体淬火介质。油基淬火介质是最常用的淬火介质。普通的淬火油是N32或N15机械油,为提高其冷却性能、抗老化性能、光亮性能、高温性能等分别加入催冷剂、清洗剂、光亮剂、抗氧化剂,形成了快速油、快速光亮油、高温分级等温油等系列淬火油以应用于不同尺寸和要求的nsk轴承零件的淬火,另外还有低挥发性的真空淬火油。油基淬火介质的缺点是淬火过程中产生油烟造成空气污染、在随后的清洗过程中造成水污染。

水基淬火介质是由有机聚合物、抗腐蚀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水溶液。通过改变有机聚合物的类型和浓度可得到不同的冷却特性以适合于不同nsk轴承零件的淬火冷却要求,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有机物附着在零件表面可减少零件淬火开裂的危险性,且不产生油烟,清洗方便,无污染,是淬火介质的发展方向。其不足是抗老化性能不如油基淬火介质,需对溶液经常进行测试,定期添加有机物溶液以保证其冷却性能。

气体淬火是采用惰性气体为介质(常用的氮气),把压缩气体通过特殊设计的喷嘴喷射到工件表面实现工件的淬火冷却。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和喷嘴的结构可以控制冷却特性和变形,如Tinscher等人的研究[11]表明:当氮气的流速达到100m/s时,其冷却特性与油相近,当对工件的表面的光亮度没有特殊的要求时,可采用压缩空气作为淬火介质,淬火时表面形成的

3~5μm的氧化层可通过以后的磨加工去除掉。气体淬火比水基淬火更洁净,且成本更低,其关键技术是喷嘴的结构设计。

淬火冷却装备是除淬火介质外影响工件淬火效果的另一大因素。国外对常

用的淬火油槽实行多参数控制,如油温、油的冷却特性、油的循环与搅拌的方向及速度、工件入油的方式等,以求得到最佳的淬火组织与性能,同时把变形减小到最小程度。日本NSK等著名nsk轴承公司对淬火油进行定期或在线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添加所需的添加剂或更新淬火油;另一方面,对淬火后工件的变形进行在线检测,把变形超差的工件自动分检出去,进行矫正后再进入下道工序,可大大减小工件的磨加工留量。另外,油槽中淬火介质的冷却逐步由水循环冷却改为全风冷,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多工位自动淬火压床也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淬火工装,可自动完成升降、上下料、喷油冷却、油温调节及张紧(或压力)的调节等动作,微机控制,生产节拍可调,可作为nsk轴承自动生产线的一部分适用。

(6)清洗设备

清洗通常是油淬后的必备工序。连续生产线所用的清洗设备一般完成热皂水浸泡、清水喷淋、热风烘干等过程,并带有油水分离装置。先进的清洗设备中,在烘干前还加有二次冷却装置(配有制冷设备,温度在5~10℃之间可调),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提高尺寸稳定性。

真空清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清洗设备。其利用淬火油等挥发性液体减压后沸点下降和油、水、水蒸气等有机液一起加热其沸点亦下降的原理进行清洗;另外,使用特殊的气、液混合泵产生微小的空气泡混入清洗液中,利用微气泡在工件表面破裂时产生的爆破力破坏污渍和工件的结合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真空清洗的效果。在前室清洗后,进入后真空室,通过抽真空将残存的油和水蒸发出来并进行真空快速干燥。该类清洗设备的优点是:清洗效果好,尤其是对结构复杂的零件,清洗效果更为显著,清洗后工件表面光亮;安全、清洁,清洗液为清水,不加对环境有害的氯化物和石油类溶剂;自动化程度高,且可利用清洗加热替代低温回火,节省回火费用。

7.3贝氏体等温淬火装备

根据nsk轴承加工的特点,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两大类:自动生产线和周期炉。

(1)自动生产线:品种少、批量大的nsk轴承适合自动化生产,如铁路nsk轴承的生产多使用自动生产线。自动生产线主要由保护气氛加热炉和等温淬火槽组成,其中等温淬火部分所用设备按运送工件的动作又可分为三类:

转底、推盘及输送带式。由爱协林公司开发的转底、推盘式等温淬火设备是把转底或推盘机构置于等温盐浴中,工件按一定的节拍进出,记忆控制顺序出料,动作由PLC程序控制,该类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大;由沙菲公司开发的输送带式等温淬火自动线与目前普遍使用的网带式保护气氛淬火自动线结构原理相似,只是所用淬火介质为盐浴,这类设备一般只适用于小尺寸的零件。

(2)周期式等温淬火设备:轧机nsk轴承由于品种多、批量小,中小型轧机nsk轴承生产厂家多采用箱式炉+淬火冷却槽+等温槽+清洗槽,也有采用箱式炉+多个等温槽。该配置投资少,适用性强,但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易普森公司把多用炉和贝氏体淬火等温结合为一体,避免了由加热设备到等温淬火之间的氧化,且等温采用空气炉,配一套残盐回收系统,避免了残盐的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可利用多用炉的特点进行小批量多品种nsk轴承零件的处理,克服了一般自动等温设备的尺寸限制。目前,在贝氏体等温淬火大力推广之际,该设备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7.4 保护气氛及控制

随着对工件淬火后表面质量要求的提高,保护(可控)气氛加热越来越普及,包括退火在内的热处理均采用保护(或可控)气氛加热。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吸热式气氛。吸热式气氛是原料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部分反应形成一种含18~23%CO、37~42%H2、余量N2的保护气氛。80年代,国际能源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巨大冲击,氮基气氛应运而生,氮-甲醇气氛的组份与吸热式气氛相近,以氮-甲醇为代表的氮基气氛得到广泛推广。90年代,出现了把空气和碳氢化合物直接通入高于800°C炉膛内的产气方法,即直生式气氛。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含有高CH4成分的气氛,虽然其气体反应达不到类似于吸热式气氛的平衡程度,但其碳的传输能力还是由气氛中CO与H2的含量来控制,用氧探头结合CO2分析仪进行碳势控制是可以实现的。直生式气氛的主要优点是大量节省了原料气消耗量,据统计这种气氛无论用在周期式气氛炉还是连续性气氛炉,其原料气消耗节省费用70%左右。今天,全球约有300多台套气氛炉使用这种气氛进行渗碳、碳氮共渗、保护气氛淬火等多种热处理。

近几年的实际应用表明,氧探头的使用寿命是不定的,氧探头信号的逐步漂移是固定电解质的典型缺陷所致。由于这种漂移主要受炉子运行工况的影响,而且漂移的开始及大幅度的漂移是不可预见的,所以由氧探头测量的碳势与实际值之间差异也是不可预见的。因此,人们定期校验其测量精度,例如,一个星期一次,用钢箔定碳片来检测氧探头信号是否失真,这真是一个

麻烦的工作,不利于炉子实现全自动化,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生产。鉴于上述原因,Ipsen开发了一个双重测量系统。

其中一个带标准氧探头用于正常的控制碳势,另一个独立测量系统用于检测这个氧探头的工作状况,即这两个系统分别测量气氛的碳势,当结果出现很大偏差时,就会报警。这第二个测量系统工作元件可以是CO2红外分析仪,也可以是一个微型氧探头(λ-探头),迄今为止,已有许多气氛炉安装了这种双重测量系统。

无缝钢管的热处理生产.doc

CL0104-无缝钢管的热处理生产 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该案例是轧钢生产中有关无缝钢管生产及热处理工艺的案例,涉及了无缝钢管生产工艺及钢材热处理工艺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本专业轧钢生产课程无缝钢管生产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热处理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案例信息表:

无缝钢管的热处理生产 1.背景介绍 某大型无缝钢管厂,采用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配套热处理生产线生产各类品种钢管的高端产品,生产线功能多,适应多品种要求,生产灵活性高。有油井管专用管热处理线两条,年处理量共计16万吨,拥有步进梁式热处理淬火加热炉,外淋内喷水淬装置、回火炉、热矫直机、双向链式冷床,直度检测、硬度检验装置、超声波探伤、管端电磁探伤、测长称重喷印装置、手动砂轮机、手动超声探伤装置等,可进行淬火+回火(调质处理),回火热处理,正火热处理和成品部分质量检验;高压锅炉管热处理线1条,年处理量4万吨,拥有2座还原性保护气氛下贯通式连续辊底式炉,可进行高压锅炉管的正火、回火热处理。 热处理后生产出各类品种合格的钢管热处理成品:包括石油油管,石油套管,合金结构管,管线管,船舶管,石油裂化管,流体管,中低压锅炉管,高压锅炉管。 2.主要内容 2.1.热处理无缝钢管的用途和要求 钢(管)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操作来改变钢(管)的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通过热处理可以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管)的潜力,提高工件(钢管)的使用性能,减轻工件(钢管)重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热处理工序还可以改善加工工艺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减少刀具磨损。同时,一些理化指标必须经过热处理才能获得。诸如:高抗H2S应力腐蚀性能、不锈钢钢管的强化等。生产厂家通过热处理工序能提高钢管的强韧性等理化指标,通过热处理来生产高附加值的钢管,特别是抗腐蚀、抗挤毁、既抗腐蚀又抗挤毁和超高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低合金耐热钢管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技术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低合金耐热钢管焊前预热焊后热 处理技术措施(新版)

低合金耐热钢管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技术措 施(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低合金耐热钢管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范围包括:过热器、减温器、集汽集箱、主蒸汽管道等。 二、编制依据 1.无锡锅炉厂提供的UG-130/9.8-M3型锅炉施工图、设备清单及有关技术文件; 2.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建规》锅炉机组篇; 3.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建规》管道篇; 4.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建规》焊接篇; 三、主要施工机具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X射线探伤仪T×2505台2租用 2光谱分析仪WKX台1租用

3热处理仪台1购买 4加热带各种类型个各3购买 5热电偶0~1000℃只2购买 6电缆VV3*50米100购买 7电缆KX米50购买 四、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1.现场达到“三通一平”条件; 2.施工图纸已到位,并经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已审批; 3.主要设备材料.人员配置.施工机具已到位。 五、安装施工工艺 1、为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的组织与性能,耐热钢管件的焊缝焊前应进行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2、焊前预热 (1)壁厚大于6mm的12Cr1MoV及壁厚大于10mm的15CrMo管子焊前必须进行预热。 (2)预热温度:12Cr1MoV为150-250℃;15CrMo为100-200℃。在负温下焊接时以上温度值需提高20-50℃。 (3)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需预热的所有焊缝必须预热至15℃

热处理工艺规程

浙江 X X 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热处理中心 文件名称:热处理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T/GC-01-A 制定:日期:2010.9.10 审核:日期:2010.9.12 批准:日期:2010.9.15 版次:A/0 共12页受控号:生效日期:2010.9.15

热处理工艺规程 1.0热处理工艺规范 1.1退火及其目的 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退火。根据退火的目的和工艺特点,可分为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均匀化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消除由于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以及铸件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减小变形和防止开裂。 (4)使碳化物球状化.降低硬度。 (5)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锻造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组织缺陷,防止产生白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退火一般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铸造或锻造之后.粗加工之前,目的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对于一些要求不很高的工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消除内应力退火往往在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或粗加工之后。 1.2均匀化退火 (1)定义: 均匀化退火也称扩散退火,是把钢加热到远高于Ac3或Acm的温度,经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是使钢的成分均匀化,消除成分偏析。在高温下,钢中原子具有大的活动能量,有利于原子进行充分的扩散,从而消除成分偏析及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减轻钢在热加工时产生脆裂的倾向和消除铸钢件内应力,并提高其力学性能。 (3)范围: 适用于铸钢件及具有成份偏析的锻轧件。 (4)工艺: 加热温度为Ac3+150~200℃,保温时间为10~20h ,随炉缓冷至350 ℃以下出炉。由于退火的加热温度很高,保温时间又长,很容易引起晶粒长大,需在退火后进行细化晶粒的处理,如进行压力加工使晶粒碎化,或通过完全退火、正火使晶较细化。 1.3再结晶退火 (1)目的: A、消除加工硬化,降低硬度。 B、消除冷塑性变形后的内应力。 (2)范围: 主要用于冷变形加工的工件。如工件经冷冲压或拉伸后,为降低硬度,便于继续进行冷变形加工,均需进行再结晶退火,也称工序间退火。对于某些冷变形加工零件,为消除加工硬化及内应力,再结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3)工艺: 再结晶退火温度 Ac1-50~150℃。碳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为600~700℃。由于再结晶温度与钢的化学成分及冷塑性变形量有关,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温度太高,晶粒会明显长大;温度过低,再结晶过程不能完全进行,晶粒大小不均匀。保温后空冷。 1.4去应力退火 (1)定义:

碳钢管焊后热处理程序(中文)1

碳钢管焊后热处理程序 1范围 程序规定了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碳钢管进行焊后热处理,释放焊接应力的要求 2目的 2.1 采用电加热方法来释放经过焊接产生高温循环焊件的焊接残余应力 2.2 规定了采用电加热释放焊接应力的方法 3 程序 3.1 该热处理属于局部热处理,主要用于焊道区域,来释放焊接后形成的残余应力。 根据ASME规范要求,对所有ASME P No.1等级的碳钢管,当壁厚大于等于19mm, 需做焊后热处理 3.2该程序规定的热处理方法和温度,适用于相应管子的所有焊道 3.3采用带陶瓷绝热的电加热片,将加热片直接覆盖在管子外部焊道上,沿管子形成一 个环行布置。确保能预热到焊缝两侧25mm的范围。 3.4将保温绝热材料覆盖在电加热片上面,防止热量散失 3.5在室外施工,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遮蔽 4温度控制 从环境温度加热到315o C,对加热速度没有要求,从315o C到最高温度的加热速度,不超过下式的计算结果和200o C/小时的较大值。 加热速度= 200 X 25.4 / 壁厚(单位毫米) 加热速度—摄氏度/小时壁厚—毫米 4.2 用热电偶或其他适合的方法测量热处理温度 4.3 热处理温度620o C ±28 o C 4.4 保温时间2小时,参照WPS要求。 4.5 从315o C冷却到环境温度的冷却速度没有要求,从最高温度冷却到315o C的冷 速度不超过下式计算结果和200o C/小时的较大值 加热速度= 200 X 25.4 / 壁厚(单位毫米) 加热速度—摄氏度/小时壁厚—毫米 5 热处理设备 5.1 热处理设备采用电阻加热片 5.2 用绝热材料来保护焊道防止热量散失 6 温度控制 采用控制台来监控加热速度,保温温度和冷却速度 7温度测量 为了确保热处理正确的执行,应对焊道温度进行测量。 第 1 页共1 页

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在钢管热处理工艺中应用

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在钢管热处理工艺中应用 文章介绍了利用中频电流的感应加热原理进行钢管热处理的工艺与设备,指出该工艺技术由于设备投资不大、没有环境污染,符合环保要求,且便于进行工艺控制,易于组织生产,比较起燃气加热反腐蚀的钢管热处理,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应当属于政府鼓励发展、企业可以优先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前言 利用中频电流的电磁感应加热原理来进行油井管的的淬火、回火以及正火,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属于一种成熟的工艺技术,并且在石油专用管的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LONGSTAR公司、无限制管公司、日本JFE公司、俄罗斯塔干罗格冶金厂、伏尔加钢厂等制管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中频感应热处理生产线。感应加热以电作为能源,完全不同于使用天然气、发生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燃气那样,在钢管的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形成空气的污染。因为电能属于绿色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符合人类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所以也是国内外政府鼓励发展的环保型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同时,采用感应加热技术对钢管进行淬火、回火或正火,升温速度快,效率高,生产组织灵活方便,避免并节省了燃气加热钢管时炉子的升温和降温所需要的时间及能耗。 感应加热技术在我国最早应用于军工、汽车、机械等行业,后来逐步扩展到冶金行业,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钢特殊钢公司在国内首先开始使用中频加热技术,对45MoMnB、35CrMo、40Cr、40Mn2Mo和45#钢管进行调质

处理;对GCr15钢管进行冷加工中间的软化热处理;对5Cr21Mn9Ni4N进行钢管固溶热处理;对T10A、20Mn2、20#钢棒材进行退火热处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进行钢管的热处理,不仅环境污染小、生产效率高,而且成本可以达到与燃气加热相当的水平;如果在用电的低峰期使用,则成本更低。同时,如果工艺参数选择合理、工艺控制得很好时,甚至可以省去矫直工序。以下主要介绍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建设的第一条油井管中频热处理生产线。 1、钢管感应热处理生产线的产品大纲及技术要求: 1.1、生产能力:热处理6万吨(12吨/h)油管、套管或钻杆; 1.2、产品规格: 其中:平式或加厚油管 Ф60.3×4.83mm 5000吨 Ф73.0×5.51mm 10000吨 Ф88.9×6.45mm 10000吨 套管 Ф114.3×6.35~8.56mm 5000吨 Ф139.7×6.20~10.54mm 20000吨 钻杆 Ф73.0×9.19mm 2000吨 Ф88.9×9.35mm 3000吨 Ф127.0×9.19mm 5000吨 1.3、被处理钢管几何尺寸:管体外径:Ф60.3×Ф139.7mm 油管和钻杆加厚端外径:Ф65.89×Ф149.23mm(加厚端最大壁厚20.30mm)

玻璃加工工艺

冰裂玻璃就是故意把钢化玻璃击破,产生如冰块碎裂的效果,为了防止钢化玻璃碎片散失,在钢化玻璃碎裂前,要用两层玻璃把它夹起来。正规的加工方法是用三层钢化玻璃两层胶片,经热压机挤压全片后,把中间的钢化玻璃击破,这样做出来的玻璃质量好强度高,但成本较高。如果只是为了装饰,可以采用简单的加工方法: 1、准备三块玻璃,其中一块钢化两块不用钢化,钢化玻璃比不钢化玻璃长宽各小五毫米,在钢化玻璃的一角,用角磨机开一个槽。 2、把三块玻璃清洗干净,擦干,重叠码放(钢化玻璃居中),除钢化玻璃开槽处外,四周打玻璃胶,抹平。 3、等玻璃胶完全固化后,找一个平螺丝刀的刃磨窄一些(不能大于钢化玻璃的厚度),然后,把刃对准钢化玻璃所开的槽,用锤子击螺丝刀的手柄,把钢化玻璃打破。这一击是整个加工过程的关键,用力要恰到好处,争取一次成功。钢化玻璃碎裂后,拿玻璃胶把开槽处封上即为成品 操作要点: 1、定做钢化玻璃时,要跟加工厂讲明用途,加工厂会根据要求调整钢化参数,使钢化玻璃爆裂后的颗粒大小一致。 2、击打钢化玻璃时,螺丝刀一定要与钢化玻璃垂直,用力不要太猛,以免螺丝刀滑动,把未钢化的玻璃打破。 3、一旦未钢化的玻璃破损,要用刀片把玻璃胶划开,换上新玻璃后,用玻璃胶重新封好,为防止钢化玻璃碎片散失,要把玻璃破损面朝上平放。 车刻玻璃就是通过车刻工具,对玻璃进行雕刻,抛光,从而使玻璃表面产生出晶莹剔透的立体线条,构成简洁明快的现代画面,广泛用于门窗,书柜,洒柜,起到点缀装饰作用。 前几年,由于一台进口的车花机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加工厂家寥寥无几,产品价格高得惊人,每平方米在600-800元,许多用户望价止步。近两年,随着国产车花机的问世和小型车刻机的大批量生产,车花玻璃走进了千家万户,价位也落到了每平方200-300元,只需投入两三千元即可生产,成为玻璃行业相当普及的加工技术。 车刻玻璃加工要点 台式和吊式花机

热处理工艺规范资料

热处理工艺规范 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加热温度 表1 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 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 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 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 7Cr7Mo3V2Si 即 LD1;

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 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 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 表2 淬火保温系数 3)回火保温时间 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 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 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 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 3.淬火和回火设备 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2)回火设备——真空回火炉、中温箱式炉。 3)冷却设备——水槽、油槽、风箱。 4.操作方法 1)零件应均匀摆放于炉内有效加热区,在箱式炉中一般为单层排列加热,工件间适当间隙。 小件可适当堆放,但要酌情增加保温时间。 2)细长零件加热要考虑装炉方法,以减少工件变形,如垂直吊挂,侧立放平支稳等。

管道热处理方案

管道热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1编制说明 (238) 2编制依据 (238) 3热处理工艺要求 (238) 4热处理主要仪器、设备、材料的准备 (239) 5热处理过程的控制 (239) 6质量检验及资料整理 (240) 7安全文明施工 (240)

管道热处理方案 1 编制说明 本方案参考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仅作为本工程投标使用。 本工程需热处理的管道系统有:甲醇精馏工段的烧碱溶液管道系统等。 2 编制依据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3 热处理工艺要求 1) 施工中,焊后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00℃,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与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相同。 2)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均采用电加热方法,加热过程中,焊缝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3)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小于焊缝厚度的3倍;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不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4)对于外径≥159mm的管道应设置两个测温点,加热时两热电偶的温差小于60℃,恒温时应小于20℃。 5)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温度选择如下:焊前预热100~150℃;焊后热处理600~650℃。 6)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率、热处理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及冷却速率符合下列规定:a.当温度升至400℃以上时,加热速率不应大于(205×25/δ)℃/h,且不得大于205℃/h。 b.焊后热处理的恒温时间应为每25mm壁厚恒温1h,且不得少于15min,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 C.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大于(260×25/δ)℃/h,且不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7)对于一般碳钢管,角焊缝如果有一侧厚度需热处理也应热处理。

几种玻璃加工的方法。

几种玻璃加工的方法。 (2012-02-15 23:18:51) 转载▼ 标签: 玻璃管 电阻丝 平板玻璃 玻璃瓶 玻璃刀 杂谈 一、平板玻璃的切割 平板玻璃的切割首先要在所需切割的玻璃上确定切割尺寸,并划好标记。若切割直线可用直尺对齐划线,因玻璃刀的刀尖与边缘距离约2mm,所以在下刀时应将直尺向外退出2mm。切割玻璃时应右手持刀,左手压尺,使玻璃刀侧面靠在木尺上划割。划割后在玻璃上留下的只是刻痕,并非将玻璃割穿。因此在切割玻璃时,只要是在玻璃上留有痕迹即可。千万不可在同一处划数刀。若切割时操作不当,刻痕太浅,应在玻璃反面再切割。若刻痕太浅,不易扳断玻璃,可用玻璃刀或钳子、小锤子等物在刻痕背面玻璃中线处由下向上敲击,直到划痕处出现裂纹后再用力扳断即可。 平板玻璃的剪圆、磨边。若需要外缘是曲线或圆的平板玻璃厚3mm以下,可用上述划割的方法先划出所需的刻痕,然后放在清水中用剪刀剪成所需形状。剪好后再在水中用水砂纸或磨石、细砂轮等将边缘磨圆。 二、玻璃管材的切割 细玻璃管、棒的切割。直径在5mm-10mm以下的细玻璃管、棒在切割时,首先要平放在桌子边缘上,用三角锉、砂轮片(或新敲碎的瓷碗片)的棱刃垂直紧压在玻璃管欲截断处,用力向前推,使锉痕达到管周长的1/3或1/4后,拿起玻璃管(棒),两手的大拇指抵住锉痕的背面。其余各指按住玻璃管(棒),两手同时稍用力往后扳即断。 粗玻璃管的切割。先将要截断处用锉刀锉一圈细痕,用电阻丝沿细痕环绕一周,电阻丝交叉处用耐热绝缘材料隔开(或留1mm-2mm小缝),电阻丝可从150W电炉丝中取其中的一段,加热拉直而成。电阻丝可由调压器或低压电源调成很低电压供电。待电阻丝红热一分钟左右。在细痕处滴一滴冷水,同时断电,玻璃管就会沿细痕断开。 断开后的玻璃管口很锋利,易划破皮肤,所以玻璃断开后要做一下处理。其方法一是可放在酒精灯上烧平滑;二是可在细砂布上或磨石上磨平。 三、玻璃瓶的切割 玻璃瓶(废灯泡)的切割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在玻璃瓶切割处用玻璃刀或风锉刻成一道锉痕,再用棉线在锉痕处绕上几圈,然后滴上酒精,点燃棉线大约一分钟左右,在锉痕处滴几滴水,瓶即可沿锉痕断开。 将废报纸割成5mm-7mm宽的长条,然后将纸条放入清水中浸湿,取出。浸湿的纸条沿玻璃瓶切割线现侧紧贴瓶壁周围绕1-4圈。报纸边一定要整齐。点燃酒精灯,将瓶切割线对准酒精灯火焰,不停转动瓶子,瓶热后,放在冷水中即可断开。

无缝钢管的一般热处理过程和热处理目的

无缝钢管的一般热处理过程和热处理目的 1..1无缝钢管退火处理 过程:将无缝钢管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目的:①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均匀钢的组织,改善钢的性能及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③消除钢的内应力,防止零件加工后变形及开裂。 1.2无缝钢管退火类别: 1.2.1完全退火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不同钢材临界温度也不同,一般是710~750℃,个别别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可达800~900℃)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沙中冷却)。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碳含量(质量分数)在0.8%以下的锻件或铸钢件。 1.2.2球化退火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C,经过保温以后,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淬火做好准备,以减少淬火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碳含量(质量分数)大于0.8%的碳素钢和合金工具钢。 1.2.3去应力退火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500~6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采用随炉冷却) 消除钢件焊接和冷校直时产生的内应力,消除精密零件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以后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去应力退火适用于各种铸件、锻件、焊接件和冷挤压件等。 2.1无缝钢管正火处理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热处理。 目的: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1无缝钢管淬火处理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目的: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3.2无缝钢管淬火类别 3.2.1单液淬火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过保温以后,在一种淬火剂中冷却。单液淬火只适用于形状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不太高的碳素钢及合金钢件。淬火时,对于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件,选用盐水或水冷却:合金钢件选用油冷却。 目的: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3.2.2无缝钢管双液淬火 过程: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过保温以后,先在水里快速冷却至300~400℃,然后移入油中冷却。目的: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玻璃表面加工工艺

【切割】 1、板状玻璃母材的切割方法 2、便携式夹层、防弹玻璃切割机 3、玻璃板切割机 4、玻璃管初切装置的切割头 5、玻璃管切割装置 6、玻璃基底和玻璃切割方法 7、玻璃精磨冷却液及其制造方法 8、玻璃快速切割器 9、玻璃切割方法和装置 10、玻璃切割机 11、玻璃圆片切割机 12、薄膜滤波片工件的切割方法 13、不连续的玻璃切割与边缘整形 14、低速金刚石切割机 15、多层复合玻璃切割机 16、多方位切割玻璃机 17、多头双臂数控直线玻璃切割机 18、分立部件切割 19、高效玻璃刀 20、金属镀膜玻璃板片切割方法 21、金属分离切割加工装置 22、连续玻璃带的边缘切割方法和实施装置及所切割的玻璃板 23、平板玻璃母料的切割方法 24、平板玻璃切割机 25、切割玻璃可滑动定位尺 26、切割玻璃制品的方法 27、切割与研磨用的复合工具 28、切削玻璃的树脂一字线金刚砂砂轮 29、全自控高精度晶体线切割机 30、任意切割玻璃刀 31、石英玻璃管自动定尺切割装置 32、数控异形玻璃切割机 33、相贯线划线切割具 34、一种玻璃板切割助割器 35、一种切割短玻璃管的工具 36、异形玻璃切割机 37、用激光切割空心玻璃制品的方法和设备 38、用于划割玻璃的轮轴整体式切割轮和切割刀具 39、用于切割玻璃基板的粘着片及切割玻璃基板的方法 40、自动起落刀玻璃切割器 41、自动润滑玻璃切割刀具 42、组合新型玻璃割刀 【抛光】

43、半导体或绝缘材料层的机械-化学新抛光方法 44、玻璃容器的火焰抛光装置及玻璃容器的火焰抛光方法 45、不用磨料泥浆的玻璃抛光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46、从玻璃表面溶解镧系氧化物的方法 47、迭层羊毛毡条玻璃抛光轮 48、镜面抛光加工用超级抛光轮 49、立体玻璃加工工艺 50、抛光玻璃 51、抛光工具及制造所述工具的组合物 52、抛光剂组合物 53、轻便斜边、直边玻璃磨削抛光机 54、全自动玻璃磨边抛光机 55、失效稀土抛光粉的再生方法 56、无色透明玻璃内部多色立体图案的形成方法 57、液晶玻璃基板的化学抛光方法及化学抛光装置 58、一种玻璃抛光的方法 59、一种玻璃自由曲面复合回转式抛光方法及其工具 60、一种活性抛光剂及其制备方法 61、一种晶状饰品钻孔内的抛光方法 62、一种快速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63、一种抛光布 64、一种抛光盘 【研磨】 65、玻璃板打磨设备及其方法 66、玻璃板研磨机进给装置 67、玻璃基片的研磨方法 68、低沾染研磨振动研磨机及其使用方法 69、附着于玻璃面的异物的除去方法及除去装置 70、高强度研磨片的制备方法 71、高效研磨体 72、高效研磨体2 73、光学玻璃平面超精密研抛方法及设备 74、结合旋转涂布的化学机械研磨法 75、晶化玻璃研磨磨具的组成 76、磨具和研磨玻璃的方法 77、能相继进行倒棱与研磨的玻璃板倒棱机 78、切割与研磨用的复合工具 79、修整玻璃板边缘的方法 80、研磨材料 81、研磨液组合物 82、研磨用聚氨酯泡沫抛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83、研磨制品以及研磨玻璃的方法 84、一种安全阀密封面的研磨机械装置 85、一种研磨器

玻璃的几种简单加工方法

玻璃的几种简单加工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各种规格的导管、滴管、毛细管、安瓿、特制燃烧匙、微型U形管等玻璃器皿,一般由实验人员自制。 在实验室里,加工玻璃的热源用煤气灯最方便。没有煤气的实验室,可以用酒精喷灯。普通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较低,如果加粗灯芯,装上防风罩,也能完成一般的弯曲和拉管等简单加工。 不同的玻璃,加工时温度要求不同。因此,识别玻璃的种类是必要的。玻璃按质料不同,可以分为硬质玻璃(如GG—17玻璃、95料玻璃等)和软质玻璃(普通钙钠玻璃、钾玻璃)。前者软化温度高,后者软化温度低。可以根据质料特点鉴别玻璃,一般软质玻璃管端呈青绿色,硬质玻璃管端呈浅黄色或无色,颜色越浅,质料越硬。 玻璃料器的截割 截割玻璃管应根据管径和厚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管径小于12mm的一般用刻痕拉折法,大于12mm的用刻痕胀裂法。 (1)刻痕拉折法待截的玻璃管要平放在桌上,一手握住玻璃管的靠近被截割处,另一手拿截割工具(三角锉或金刚砂轮),用它锐利的棱边,按垂直于玻璃管的方向紧压在准备截割处(见下左图)。然后用力向前或向后划一锉痕(应向一个方向,不要来回拉锯式地锉)。如果划的痕迹不明显,可在原处重复锉一下。最后用双手拿起玻璃管,使玻璃管的锉痕朝外,两手的姆指放在锉痕的背后,轻轻地用力向前推压,对玻管施加折和拉的合力(见下右图),就能折断玻璃管,而且截口平整。要折断较粗的玻璃管,可增加锉痕的周长,注意锉痕应在玻璃管的同一横截面上,截断时用布包住玻璃管,以免划伤手指。 (2)刻痕胀裂法折断管径在12mm以上或仪器上的玻璃管,上述方法不适用,必须改用刻痕胀裂法。先把要截割的玻璃料清洗晾干,用锉刀在截割处挫一道5~6mm长的锉痕。用毛笔蘸少量水(或煤油)来润湿锉痕,随即抹去锉痕旁的水滴。另取一根5~7cm长的玻璃棒,一端稍拉细后伸入火焰中加强热,直到顶端形成一个炽热的熔珠。把熔珠迅速紧贴在锉痕的一端,这时玻璃管因局部受热,刻痕胀裂,裂痕沿锉痕方向伸展,形成环状裂纹,如下图(a)。稍稍用力一拉,就能断裂。 如果一次胀裂的裂纹不能达到一周,应在裂痕伸展的端点,再贴上炽热的熔珠,如上图(b)所示,这样裂纹进一步延伸,直到一周。 (3)电炉丝切割法管径大于25mm的玻璃管,可以用这种切割方法。在需要切割处沿切割方向绕一圈电炉丝,使电炉丝跟玻璃面贴紧,通电加热片刻(注意安全,防止触电),断电后撤去电炉丝,在受热面上滴几滴冷水,玻璃管就会断开。 玻璃断面的熔平

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区测定方法。 3、要求 3.1 人员及职责 3.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 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 设备 3.2.1 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 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 a)电加热炉;

b)罩式煤气炉; 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 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 3.3 焊后热处理方法 3.3.1 炉内热处理 a)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c)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对大型薄壁件和结构、几何尺寸变化悬殊者应附加必要的支撑等工装以增加刚性和平衡稳定性。 3.3.2 分段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被加热件分段进行热处理时,其重复加热长度不小于1500mm。被加热件的炉外部分,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3.3.3 整体炉外热处理 进行整体炉外热处理时,在满足3.2.1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 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 3.3.4 局部热处理 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

42CrMo热处理生产工艺卡

42CrMo热处理生产工艺卡 一、钢管规格、钢级、工艺、订单号及执行标准 219*23 42CrMo 淬火+回火 rzg-0517 XTG-RZ-C-067-2014 单支交货长度5300mm 二、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准备→淬火炉→淬火机→回火炉→定径机→冷床→矫直机→冷床→标记→取样。三、热处理生产工艺 控制参数 一、淬火炉 淬火炉加热段温度℃880±14℃ 淬火炉均热段温度℃870±14℃ 布料方式连续布料 步进时间97秒(加热时间80分钟) 二、淬火机床 淬火方式外淋水关闭,采用内喷浸入式 浸入水量开启3台水泵 内喷水量开启2台水泵(1台低频 1台工频) 淬火时间(48s)45秒(淬后管温50-70度) 喷嘴规格D160mm 拖轮转速40rpm 翻料延时5s 浸入延时8s 淬火高度250mm 三、回火炉 回火炉加热段温度℃565±7℃ 回火炉均热段温度℃560±7℃ 回火炉保温段温度℃560±7℃ 布料方式连续布料 步进时间97秒(加热时间121分钟) 注意事项: 1、淬火炉和回火炉各区炉温按中限控制,特别注意回火温度实时调整,保证炉温均匀一致。 2、淬火后钢管内外表温控制在50-70℃,测试管温全长一致性。 3、淬火后钢管应及时回火,严禁淬水后停留时间超过15分钟。 4、调快定径机后冷床速度,保证矫直前钢管温度≥400℃,钢管矫后冷床来回转动。 5、取样前平头50mm,每批截取220mm管环试样,委托拉伸、化学成分、冲击(纵向、常温、U口)、交货硬度、晶粒度、非金属夹杂。每批取2个试样,取样位置为不同的支头尾。 6、取样时应注意交货长度要求,严禁取短尺事故发生。 编制:审阅:批准:

玻璃加工制作工艺方法及流程

玻璃加工制作工艺方法及流程 1.质量计划目标 (1)所有钢化玻璃均应满足美国ASTMC1048 标准和英国BS6206 标准以及国家《钢化玻璃》(GB/T9963-1998)和《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GB17841-1999)标准;(2)所有夹层玻璃均应满足澳大利亚AS/NZ2008 标准和英 (GB9962-1999)标准。国BS62006标准以及国家《夹层玻璃》 2.钢化玻璃 (1)加工流程图 切割玻璃磨边倒角 清洗加热至近软化点 包装急速冷却 )钢化玻璃是将普通退火玻璃通过加热到其软化点温度2(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的玻璃,两面吹风急冷后而得到。附近,表面形成了强大均匀的压应力(内部留有等值均匀的张应力)。这种表面压应力可抵御导致玻璃碎的各种张力(如拉伸、弯曲和冲击等),使玻璃机械强度成倍增加。一般钢化.玻璃的表面压力在95MPa 以上,钢化玻璃具有以下特点:机械强度高;机械强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3 倍左右;

安全性能好:破碎后成钝角小颗粒,对人体不会造成重大伤害; 抗挠强度大:比普通玻璃大3~4 倍; 热稳定性佳:能承受的温差是退火玻璃的2.5~3 倍,最高使用温度接近300OC。 (3)质量控制 主要质量控制项目指标及相关标准序主要质量控制项控制指相关标 -2.0mm3.0mm1钢化玻璃尺寸偏+0.无要22.0mm对角线允许偏孔径和孔位允许1.5mm 3 2.0mm ≤钢化玻璃表面应495MPa95NPa 值按SNB004 标准允许轻爆边边部磨边质量 5 钢化玻璃破碎颗粒≥40 粒≥40 粒6 数钢化玻璃弓形弯曲7 ≤0.1%≤0.5%度≤钢化玻璃破碎颗粒%0.3≤%0.058 数(0.15/300 mm) 钢化玻璃破碎颗粒高于相关国标标9 低于内控数准 (4)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内容及检测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第一版 编写:赵贵波 审核: 批准: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录 1.0 热处理的工艺分类及代号---------------------------------------------------------------------3 1.1 基础分类-----------------------------------------------------------------------------------------------3 1.2 附加分类-----------------------------------------------------------------------------------------------3 1.3 热处理工艺代号--------------------------------------------------------------------------------------4 1.4 图样中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用符号--------------------------------------------------------------7 2.0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目的-------------------------------------------------------8 2.1 钢的淬火-----------------------------------------------------------------------------------------------8 2.2 热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应用目的--------------------------------------------------------------------9 3.0 部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17 3.1 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17 3.2 渗氮钢的热处理工艺--------------------------------------------------------------------------------20 3.3 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21 3.4 -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23 3.5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25 3.6 合金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26 3.7 碳素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29

钢材技术秘籍之七 - 钢管的热处理

钢管的热处理,退火与正火 最常用的无缝钢管,精密网管的热处理工艺分为两大类: 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 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 (Ac 1 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 (3)消除内应力 (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 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文章来自网络由"常州精密钢管博客"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2)球化退火

钢结构焊接热处理工艺

京隆发电有限公司烟气脱硝改造工程 钢结构焊接热处理工艺 施工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京隆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材料介绍 (2) 三、焊接施工流程 (3) 四、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3) 五、现场焊接顺序: (4) 六、现场技术管理 (9) 七、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9)

内蒙京隆电厂2×600MW机组烟气脱硝工程,SCR钢架的主立柱、梁、垂直支撑全部采用"H"型钢,母材材质为Q345(属低合金结构钢),钢架主立柱采用分段对接方式连成一体,其中"H"型钢的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翼缘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对接焊接方式。 一、编制依据 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年版。 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DL5009.1—2002。1.4《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1.5《管道焊接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 1.6《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3223-1996。 1.7京隆电厂脱硝钢架安装相关图纸 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二、材料介绍 1. Q345化学成分如下表(%): 2.Q345力学性能如下表(%): 其中壁厚介于16-35mm时,σs≥325Mpa;壁厚介于 35-50mm时,σs≥295Mpa

3. Q345钢的焊接特点 3.1 碳当量(Ceq) Ceq=0.49%,大于0.45%,可见Q345钢焊接性能不是很好,需要在焊接时制定严格的工艺措施。 3.2 Q345钢在焊接时易出现的问题 3.2.1 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 Q345钢在焊接冷却过程中,热影响区容易形成淬火组织-马氏体,使近缝区的硬度提高,塑性下降。结果导致焊后发生裂纹。 3.2.2 冷裂纹敏感性 Q345钢的焊接裂纹主要是冷裂纹。 三、焊接施工流程 1、坡口清理准备→点固→焊前预热→焊接→施焊→自检/专检→焊后热处理→无损检验(合格)焊接材料的选用 2、由于Q345钢的冷裂纹倾向较大,应选用低氢型的焊接材料,同时考虑到焊接接头应与母材等强的原则,选用E5015 (J507)型电焊条。 3、对于要求焊接的部位严格按图纸要求施焊,注意坡口角度、间隙及焊角高度。 4、焊接过程应注意层间清理和层间检查,确保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方可继续施焊。 5、焊接过程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接头应熔合良好,收弧时弧坑应填满,以防弧坑裂纹。 6、焊接工作应一气呵成,更换焊条时应迅速,中途不应无故停顿,注意层间熔化,避免出现夹沟。焊接过程中途因故停止后重新焊接时,必须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生锈、水迹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