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读下图,体现了新疆的地形特点是()A.山水环绕B.三山夹两盆C.沟壑纵横D.山区面积广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北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南为昆仑山,山与山之间分布着盆地,,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体现了“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本题选B。
2.【综合题文】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西北地区深居______,距______遥远,与山脉的共同影响,绝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温差大,形成该地区最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答案】内陆海温带大陆性干旱【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由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与山脉的共同影响,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温的温差大,形成该地区最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答题】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可知,本区的地形类型以______和______为主;【答案】高原盆地【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可知,本区的地形类型以高原和盆地。
【答题】该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答案】降水【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该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3.【综合题文】读下列图示意回答问题.【答题】左图为吐鲁番盆地居民长期使用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人们在有水源的地方,发展富有特色的______(“河谷”或“绿洲”)农业;【答案】坎儿井绿洲【分析】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及农业发展。
【解答】右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这里被誉为“塞上江南”;【答题】新疆地区光热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这里的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A.灌溉水源充足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土壤肥沃D.品种优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疆瓜果甜的原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1.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1.2 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1.3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1.4 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方法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2.1 地形地势因素2.2 气候因素2.3 水资源因素2.4 土壤因素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3.1 市场需求因素3.2 交通运输因素3.3 政策与支持因素3.4 农业生产技术因素第四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4.1 自然区位因素的变化4.2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变化4.3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4.4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5.2 案例二: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5.3 案例三:日本水稻种植业区位因素的变化5.4 案例四:以色列节水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第六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6.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案例解析6.3 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4 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规划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七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布局7.1 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7.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7.3 典型农作物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7.4 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第八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8.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农业区位因素的调整8.4 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第九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现代化9.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9.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9.3 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与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9.4 农业现代化案例分析10.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重要性10.2 农业区位因素研究的未来发展10.3 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与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前景10.4 农业区位因素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业区位因素概述补充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乡土中国第八章读后感

乡土中国第八章读后感第八章《乡土中国》,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乡村景色里。
这篇文章以乡村生活和活力为主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们生活在时代变革中的现状: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政策的改革之后,各种新的机遇正在进入乡村,从而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作者以细节描述著称,以实践的实证揭示了乡村的真实生活。
他在黑龙江省一个小村庄里进行了调查,了解了那里的农民如何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资助下,发展和进行农业生产。
比如,他指出,农民在新型灌溉系统的改造中,克服了地形障碍,使耕地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他也看到了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不断改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
在乡土中国第八章,作者还记载了这个村庄的社会经济变化,描述了他们如何从传统的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他指出,村民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经济结构,提高了农民自身的教育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本章还真实地描写了乡村景色的变化,尤其是农家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很多农民的家中购买了电冰箱和洗衣机,农村景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富裕和繁华;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农民的精神文化也在崭露头角。
乡土中国第八章的作者用文字描绘了发生在乡村一个不可多得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乡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整个乡村正在迅速地发展和变化着。
总之,《乡土中国》第八章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全面揭示了二十世纪乡村的发展变化,它的生动的文字描述了乡村的真实景象,并结合实际发生的事情来把农民的生活和乡村景象展示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一种感受到乡村正在快速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的感觉。
同时,它还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国家科技支持农业,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使农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走向崭新的生活。
甘洛县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西北8.1西北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
请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展示交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展示表达的能力活动二:合作探究说特征1.探究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1.合作学习一:读图—交流—展示(1)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2)欣赏景观,加深对西北地区地理事物的认识(3)观察与发现能说出新疆主要的山脉和盆地: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通过自主读图、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发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
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提问: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点。
中学地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中东(1)_210

第一节中东1.“三洲五海之地”(1)范围: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位置的重要性: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
(3)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最大的湖泊)。
(4)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①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不是海。
②西亚≠中东:西亚包括阿富汗,不包括埃及;中东包括埃及,但不包括阿富汗。
“西亚”-“阿富汗”-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埃及”=“中东”。
2.世界石油宝库(1)地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输出路线(4)主要产油国:________、科威特、G阿拉伯联合酋长国、____、_______等。
3.匮乏的水资源(1)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
(2)严重匮乏的水资源:(1)原因:主要属于_________气候,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2)解决措施:建立建立海水淡化工程,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统一调配;进口淡水。
4、宗教文化的差异:以_______________人为主,属于_____________人种。
(1)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_伊斯兰教。
(2)宗教圣城: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教的圣城)。
(3)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补充:石油与经济:水资源与经济::第二节欧洲西部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1)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N~70°N,主要位于北温带,中纬度。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欧洲西部主要国家及首都:①__________________,首都奥斯陆。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农 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部 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 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 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 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Qa et L N 1
(二)乔根森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 世界有贸易往来。 这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 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 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或 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刘易斯于1979年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 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等问题。 刘易斯指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 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 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资本市场二元性的表现是: 利率在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和在无组织的资 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利率差别一部分是由 借贷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所决定的。此外, 对不同程度风险的保险溢价(insurance premium)也是一个因素。无组织资本市场利 率较高。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 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 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同性质。 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 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
第四种途径是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如果 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 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传统部门的 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 代部门。然而,传统部门生产力的上升对 现代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是反方向的。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 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由于最低工资法、 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也可能由于生存部 门生产率提高,实际工资可能忽然上升而 不是保持不变。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技术进步【圣才出品】

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作用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①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包括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土壤
5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1 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原理
②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类别及其方式特征如表 8-2 所示。
2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4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