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的使用说明
胺碘酮的正确使用

阜外医院2年1214例应用现状总结
可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用于控制房早、窦性心动过速占了8.7%; 31.6%的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患者直接予以静脉 维持量,而未应用负荷量; 24.1%的患者不是在负荷量即刻开始应用维持 量,而延迟应用维持量; 首剂负荷剂量均值为98.1mg,其中首剂小于 150mg者占 68.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4), doi:10.1016/j.jacc.2014.03.022
2014ACC/AHA/HRS房颤指南
胺碘酮在预激综合征的患者有害
2010年ESC指南为I C推荐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4), doi:10.1016/j.jacc.2014.03.022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q278
2015欧洲心律学会心衰与心律失常共识
心衰合并房颤的处理
“在重度心衰的患者,应该选用胺碘酮进行节律控制。但其只有 中等程度的节律控制成功率,而且患者有出现副作用的可能”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5) 17, 848–874
近期室性心律失常指南的推荐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 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 理作用 静脉和口服使用电生理作用有所不同: ——静脉使用早期,主要是I、II、IV类作用 ——口服使用达负荷量后,III类作用为主
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
心肺复苏 (VF/无脉VT)
推注剂量 速度 静脉维持 300mg/次 快速 循环未恢复不需维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VT 150mg (300mg)/次 缓慢(≥10分钟) 常需维持
合理使用胺碘酮PPT医学课件

室率的急诊控制。(为Ic级推荐) 为增强维持窦律的效果,胺碘酮常与ARB和 /或β 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
12
胺碘酮在其他室上性心动 过速中的应用
房扑 阵发性房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M可经胎盘循环(10~50%),也能在乳汁
内分泌
8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指征
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9
胺碘酮在房颤(AF)治疗中的应用
A.用于AF复律:不超过48h的AF可静 注胺碘酮,超过48h的AF可口服,但 无论静注或口服转复律均不是很高。 (为Ⅱa级推荐)它的应用价值在于 增加电复律效果和电复律后减少复发, 因此常与电复律合用,作为电复律的 准备药物。(为Ⅱa级推荐)
③安置起搏器,ICD情况 ⑵体格检查:HR、BP、甲状腺、听诊肺, 肝
脏、NS情况、有视觉变化查眼底。 ⑶辅助检查:ECG、X-ray、甲功、肝功、肺
功。
25
小结
AMI中AM的应用 AMI中室颤/无脉搏室速,耐电击,静注AM300
mg或5mg/kg,10min,随即再电击(IIaB) AMI中持续单形性室速,不伴心绞痛、肺水肿、
高度脂溶性,在体内分布容积极大,故只 有负荷量才能有效(不给负荷量,达到稳 态血浓度需265天);
吸收慢,半衰期长。
4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为多通道阻滞剂,既阻滞内向电流钠和钙,也 阻滞多种外向电流;
可阻滞α 和β 受体; 它的急性(静脉注射)和慢性(口服)电生理
作用有区别; 对正常和病态心肌电生理作用也不完全一致。
胺碘酮使用与护理要点

上善若水 慈济人间
谢谢聆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减慢窦性心律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
上善若水 慈济人间
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 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对合并预激综合征者有效率达90%以上。因可减少 心肌耗氧量,所以适用于冠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
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盐类、 胡萝卜素、维生素 B、C、茄碱、 龙葵素等。淀粉可加快药液吸收, 茄碱、龙葵素有缓解疼痈,减少 渗出作用。使用土豆泥主要是利 用其粘贴性好,水分不易丢失、 滞留时间长等优点,在贴敷处用 保鲜膜覆盖,病人可自由活动, 克服现有土豆片外敷和硫酸镁湿 敷的弊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 病人的生活质量。
上善若水 慈济人间
哺乳期 容易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药物:
-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双氯奎尼丁,丙吡胺),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索他洛尔), -其它药物如,苄普地尔,西沙必利,二苯马尼,静注红霉素,咪唑
斯汀,静注长春胺,莫西沙星,静注螺旋霉素。
上善若水 慈济人间
注意事项
6.若有静脉炎发生,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用硫酸镁湿敷:用硫酸镁注射 液浸湿的纱布敷在局部,湿纱布上在盖上一层塑料,这样保湿时间比 较长,4小时更换一次湿纱布,如此持续湿敷,直至炎症消退 。
7.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静脉炎发生的严重性以取 得其配合。若发生液体外渗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与低钾血症有关的情况必须考虑, 因为后者可促进致心律失常效应的发生。 在给药前应纠正低钾血症。 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以监测任何可能由本品所致的肝功 能异常。 心电改变:QT间期延长,T波低平、双峰,可能出现U波,此证明了 它的药理作用而非毒性反应
胺碘酮的使用方法

Drew BJ et al. Circulation. 2010;121:1047-1060. 21
利多卡因的评价
•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最初是基于动物研究以及该药对急性心 肌梗死后抑制室性期前收缩和防止室颤的应用推论
• 两项研究显示利多卡因对于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室 性心动过速相对疗效不好
• 胺碘酮静脉使用必须给予负荷量静脉注射,需要 维持时立刻给予静脉滴注。单纯使用小剂量静脉 滴注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单纯负荷量不 给维持量,药理作用不能维持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69-777.
8
胺碘酮的再负荷
• 胺碘酮在减量或口服维持治疗期间,可能因为剂 量过小而造成室速复发
• 指南推荐胺碘酮是各种类型室速患者的一线用药 • 胺碘酮快速终止室速,提高患者存活率, 优于利
多卡因 • 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 合理用药仍是临床探讨主题
23
谢谢!
24
肌组织的药物水平,缩短起效时间。但充分 发挥其电生理作用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 • 静脉应用早期复发多由于胺碘酮的蓄积量尚 不足,需追加负荷量或采取其它措施终止心 律失常,等待药物发挥充分疗效
12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急性治疗
▪ 疗效:
时间
疗效
24h 内 48h 内
55.3%(31/56 例) 69.6%(39/56 例)
• 因为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改变维持量是不能奏效的,应该进行再负荷
• 室速的复发一般需要静脉再负荷,其用药方法与 开始用药并无太大差异,但一般用量较起始负荷 小,应根据情况因人而异
• 再负荷后改为新的维持量,一般要大于原来的维 持量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核准日期:2007年3月10日修订日期:2007年11月16日 2008年5月6日 2008年12月25日 2009年11月10日 2009年12月13日 2010年7月20日 2011年3月16日 2011年7月4日 2011年11月4日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药典商品名称可达龙 Cordarone英文名称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药典汉语拼音Yan Suan An Dian Tong Zhu She Ye成份: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胺碘酮,其化学名为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5H29I2NO3·HCL分子量:处方:盐酸胺碘酮150mg,苯甲醇60mg,聚山梨酯80 300mg,注射用水加至,氮气适量所属类别:>>>>>>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溶液;适应症: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 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规格:3ml:用法用量: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第一个24h后,维持滴注速度min720mg/24h,浓度在1~6mg/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 以上,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的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根据胺碘酮的给药途径和考虑到该适应症的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的外周静脉并以最高的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初始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300mg或5mg/kg,稀释于2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并快速注射;如果室颤持续存在,需考虑静脉途径追加150mg或kg;注射器内不得添加其他任何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器官系统和发生率对不良反应进行如下分类:很常见≥10%;常见≥1%,<10%;不常见≥%,<1%;罕见≥%,%;非常罕见<%;心脏不良反应:~常见:心动过缓;~非常罕见:·有明显的心动过缓以及更罕见的窦性停搏病例报道,尤其是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或恶化,有时伴随心脏骤停;内分泌异常:~未知: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道不良反应:~很常见:恶心;注射部位反应:~常见:可能的炎症反应,例如通过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出现的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反应,例如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浸润、炎症、硬化、静脉炎、血栓静脉炎、感染、色素沉淀以及蜂窝组织炎;肝脏不良反应:- 有肝损伤病例报道:这些病例通过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诊断;- 有以下不良反应报道:~非常罕见:·通常为中度和单独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正常水平的至3倍,减量后恢复;或甚至自发性下降;·急性肝损伤,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和/或黄疸,有时候出现致死性结局,需要终止治疗;·延长治疗期间出现慢性肝损伤口服途径给药;其组织学特征对应于假性酒精性肝炎;由于临床和生物学表现的离散性质不恒定的肝肿大,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至正常值的至5倍,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治疗持续6个月之后出现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即使为中度,也应该考虑诊断慢性肝损;终止治疗后临床和生物学异常通常可消退;有数个不可逆病例的报道;免疫系统不良反应:~非常罕见: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未知:血管神经性水肿Quincke's水肿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未知:背痛;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非常罕见:良性颅内高压假性脑瘤,头痛;肺部不良反应:~非常罕见:·有时候在术后可能与高剂量氧发生相互作用有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伴随间质性肺病,偶有致死性病例;必须考虑停用胺碘酮,并且必须研究皮质醇激素的治疗价值;·重度呼吸衰竭时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或呼吸暂停,尤其对于哮喘患者;皮肤不良反应:~非常罕见:出汗、脱发;~发生率未知:风疹血管不良反应:~常见:通常为中度的和一过性的血压下降;报告了重度低血压或循环衰竭的病例,尤其是过量用药或过度快速给药后;~非常罕见:热潮红;禁忌:本品在如下情况下禁用:·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传导阻滞,病人未安置人工起搏器;·窦房结疾病,病人未安置人工起搏器有窦性停搏的危险;·高度房室传导障碍,病人未安置人工起搏器;·双或三分支传导阻滞,除非安装人工起搏器;·甲状腺机能亢进,因为胺碘酮可能加重症状;·已知对碘、胺碘酮或其中的辅料过敏;·妊娠4;·循环衰竭;·严重低血压;·静脉注射禁用于低血压、严重呼吸衰竭、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可能导致病情恶化;·3岁以下儿童因含有苯甲醇;·哺乳期:·与某些可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药物合用:- 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双氢奎尼丁,丙吡胺-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步利特- 其他药物:苄普地尔,西沙必利,二苯马尼,静注红霉素,咪唑斯汀,莫西沙星,静注螺旋霉素,静注长春胺见药物相互作用- 舒托必利- 精神抑制剂,喷他咪注射用药时这些禁忌症不适用于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注意事项:必须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并纠正低血钾:应当对QT间期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给予心室起博,可静脉给予镁剂;由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风险重度低血压、循环衰竭,通常不推荐静脉注射;任何时候需尽可能采用静脉输注;静脉注射仅用于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等紧急情况下,且应在持续监护心电图,血压下使用,推荐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剂量约为5mg/公斤体重;除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外,胺碘酮的注射时间应至少超过3分钟;首次注射后的15分钟内不可重复进行静脉注射,即使随后剂量仅为1安瓿可能造成不可逆衰竭;同一注射器中不要混入其他制剂;同一输液通路内不要输注其他药物;如胺碘酮需持续给药,应通过静脉输注方式见用法用量;为避免注射部位的反应,胺碘酮应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应监测低血压、重度呼吸衰竭、失代偿或重度心力衰竭的发生;麻醉见药物相互作用:手术前,应告知麻醉师患者正在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相关注意事项心脏不良反应见不良反应已有报道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或加重已治疗的心律失常,且有时致命;药物无效可能表现为加重的心脏病情,与致心律失常作用之间的区分很重要,但又非常困难;胺碘酮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报道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更为罕见,且通常发生在药物相互作用和/或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见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肺部不良反应见不良反应呼吸困难或干咳的发生可能与肺部毒性相关,如间质性肺炎;静脉给予胺碘酮时,有非常罕见的间质性肺炎病例的报道;如果患者发生活动后呼吸困难,无论单独出现或伴随一般情况恶化疲劳、体重减轻、发烧,当诊断可疑时,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由于间质性肺炎一般在停用胺碘酮的早期是可逆的临床症状通常在3至4周内缓解,随后放射学及肺部功能在几个月内缓慢改善,因此对于胺碘酮治疗应进行再评价,且应考虑激素治疗;有极个别病例在手术后立即出现严重呼吸并发症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有时致命;可能与高浓度氧的相互作用相关见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肝脏不良反应见不良反应建议在治疗开始时密切监测肝功能转氨酶,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开始静脉给予胺碘酮的第一个24小时内可能出现急性肝损害包括重度肝细胞损伤或肝衰竭,有时为致死性及慢性肝损害;因此,当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的3倍时,应减少胺碘酮的剂量或停止给药;药物相互作用见药物相互作用不建议胺碘酮与下列药物合用:β阻滞剂,减缓心率的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的刺激性通便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动物研究未提供证据表明本品有致畸作用,可预计对人体无致畸作用;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对人体有致畸作用的药物都曾被证明在严格进行的两种动物研究中有致畸作用;鉴于胺碘酮对胎儿甲状腺的影响,在怀孕期间禁止使用,除非确定其利大于弊;哺乳: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还有碘,在母乳中的浓度高于在血液中的浓度,因为有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危险,故本品禁用于哺乳母亲;儿童用药:盐酸胺碘酮在儿童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未建立,因此不推荐儿童用药;注射用胺碘酮含有苯甲醇,有新生儿出生不满一个月的婴儿在静脉给药后喘息综合征致命的报道,症状包括呼吸急喘,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血管衰竭;老年用药:本品可使老年病人心率明显减慢;应在心电监护下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容易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许多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它药物可以导致这类严重的心律失常;低钾血症是易感因素,心动过缓或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同样如此;尤其容易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为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以及特定的神经镇静药物;禁止联用药物·容易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药物:- 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双氢奎尼丁,丙吡胺,-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索他洛尔,- 其它药物如,苄普地尔,西沙必利,二苯马尼,静注红霉素,咪唑斯汀,静注长春胺,莫西沙星,静注螺旋霉素;- 舒托必利: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性室速;这些禁忌症不适用于在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时使用胺碘酮;不推荐联用药物·环孢素:由于肝脏内代谢的降低,循环中环孢素的水平会升高,有增加肾毒性作用的危险;进行血液中环孢素浓度测定,在使用胺碘酮治疗时和治疗中断后的过程中,要监测肾功能并调整使用剂量;·注射用地尔硫卓:有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如果这种药物联用无法避免,必须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测和持续心电图监测;·卤泛群,喷他脒,本芴醇: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性室速;如果可能,中断使用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非抗感染药物;如果这种药物联用无法避免,在治疗期间必须进行QT 间期和心电图监测;·可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神经镇静药物:某些吩噻嗪类神经镇静药氯丙嗪,氰美马嗪,左美丙嗪,硫利达嗪,苯酰胺类胺磺必利,舒必利,泰必利,维拉必利,丁酰苯类氟哌利多,氟哌啶醇,和其它神经镇静药哌迷清;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性室速;·氟喹诺酮在患者服用胺碘酮期间应避免使用;需加注意的联合用药·口服抗凝药:血液中抗凝药的浓度升高引起抗凝作用和出血危险的增加;要频繁地控制凝血酶原水平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胺碘酮治疗时和治疗结束后,要调整口服抗凝药的剂量; ·除索他洛尔禁止联用药物和艾司洛尔需加注意的联合用药外的β受体阻滞剂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紊乱抑制交感神经代偿机制;进行心电图和临床监测;·治疗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自律性以及心脏传导障碍协同效应伴随过度心动过缓的风险;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需要定期进行临床和心由图监测;·洋地黄类药物:抑制自律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如果使用地高辛,由于地高辛的清除率降低会引起血液中地高辛水平升高;如有必要,进行临床和心电图监测,并且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和调整地高辛的使用剂量;·口服地尔硫卓:有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进行临床和心电图监测;·艾司洛尔: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紊乱抑制交感神经代偿机制;进行临床和心电图监测; ·低钾制剂:低钾利尿药单独使用或联用,刺激性通便药,抗菌酶素B静脉途径,糖皮质激素系统途径,促皮质素,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特别是尖端扭转性室速低血钾是诱因;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监测;·利多卡因:胺碘酮可减少利多卡因的肝脏代谢,因此存在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增加的风险,伴随神经系统和心脏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需要进行临床和心电图监测,如果需要,控制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如果需要,在胺碘酮治疗期间以及停用胺碘酮之后调整利多卡因的剂量;·奥利司他:血浆胺碘酮浓度以及胺碘酮活性代谢作用下降的风险;需要进行临床监测,如果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苯妥英通过磷苯妥英外推:用药过量会引起血浆苯妥英浓度增高,特别是神经症状肝脏的苯妥英代谢下降;进行临床监测,控制苯妥英血药浓度并进行可能的剂量调整;·氟卡尼:胺碘酮通过细胞色素CYP 2D6抑制作用增加氟卡尼血浆浓度,因此氟卡尼用药剂量应调整;·芬太尼·他汀类药物:通过CYP 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与胺碘酮联合用药时肌肉毒性风险增加;·辛伐他汀: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剂量依赖型,例如横纹肌溶解降低肝脏对降胆固醇药物的代谢; 辛伐他汀的剂量不要超过20mg/天;如果使用这种剂量无法达到治疗目的,使用其它不引起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他汀类药物代替;当使用胺碘酮治疗时,推荐联合使用不通过CYP 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通过CYP 3A4代谢的其他药物:利多卡因,他克莫司,西地那非,咪达唑仑,三唑仑,二氢麦角胺,麦角胺;需要考虑的联合用药·减缓心率药物:减缓心率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β-阻滞剂除索他洛尔,可乐定,洋地黄类药物,甲氟喹,抗胆碱类药物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凡斯的明,他克林,安贝氯铵,吡啶斯的明,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心动过缓的危险累积效应;药物过量:目前尚无胺碘酮静脉给药过量的文献资料;口服胺碘酮过量的文献资料甚少;有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和肝脏损伤的病例报道;治疗应根据具体症状而定;基于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需对病人进行长期监测,尤其是心脏功能监测;胺碘酮及其代谢物不能被透析;临床试验: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研究者在两项双盲研究:比较胺碘酮针剂与安慰剂的ARREST研究以及比较胺碘酮针剂与利多卡因的ALIVE研究中对静脉输注胺碘酮在院外发生外界电击抵抗性室颤相关的心脏停搏患者中实施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两项研究的主要评估终点是存活入院的患者比例;- 在ARREST研究中,504名因至少3次除颤电击以及肾上腺素抵抗性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医院外心脏停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接受稀释于20mL 5%葡萄糖溶液的300mg胺碘酮治疗并通过外周静脉途径快速注射246名患者或接受安慰剂治疗258名患者;在197名存活入院的患者39%中,胺碘酮能够显着增加复苏和存活入院的可能性: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44%和34%p=;对其它结局预测因子进行调整后,胺碘酮组相对安慰剂组的患者入院存活率的调整后比值比为95%可信区间为至;p=;胺碘酮组出现低血压59%比48%,p=或心动过缓41%比25%,p=的患者数高于安慰剂组;- 在ALIVE研究中,347名对3次除颤电击、肾上腺素以及进一步的除颤电击抵抗的室颤患者或最初成功除颤后室颤复发的患者随机接受了胺碘酮5mg/kg估计体重值,稀释于30mL 5%葡萄糖溶液中和利多卡因匹配的安慰剂,或接受利多卡因 mg/kg,浓度为10mg/mL和含有相同稀释剂聚山梨醇酯80的胺碘酮匹配的安慰剂治疗;在347名纳入研究的患者中,胺碘酮能够显着增加复苏和入院的似然比:%的胺碘酮组患者41/180存活入院,而12%的利多卡因组患者20/167存活入院p=;对其它可以影响存活似然比的因子进行调整后,胺碘酮组相对安慰剂组的患者入院存活率的调整后比值比为95%可信区间为至;p=;2个治疗组在需要使用阿托品治疗心动过缓或使用多巴胺进行升血压治疗的患者数,或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研究治疗之外的患者数方面不存在差异;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的患者组%中,经过除颤和接受研究治疗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数高于胺碘酮组%p=;药理毒理:抗心律失常特性:- 延长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但不影响动作电位的高度和下降速率Vaughan Williams分类Ⅲ类;单纯延长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减少所致,钠离子和钙离子外流不变; -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该作用不能用阿托品逆转;- 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素能抑制作用;- 减慢窦房、心房及结区传导性,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 不改变心室内传导;- 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 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 无负性肌力作用;动物研究未提供证据表明本品有致畸作用;药代动力学:注射后,胺碘酮血药浓度迅速下降而发生组织渗透,注射后大约15分钟其作用达到最大,并在4小时内消失;贮藏:贮存于25℃以下,避光保存;包装:药用玻璃容器,6支/盒有效期:24个月执行标准: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委托方企业:Sanofi-Aventis France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地址:1, rue de la Vierge, Ambares&Lagrave, F-33565 Carbon Blanc Cedex, France包装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妊娠分级:FDA妊娠分级:D哺乳期分级:盐酸胺碘酮: L5,半衰期26-107d 大量药物被分泌到乳汁,其浓度比血浆中还高,本品只用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而且必须严密监测婴儿的心血管和甲状腺的功能情况;。
胺碘酮的正确使用

第30页,共56页。
可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用于控制房早、窦性心动过速占了%; 31.6%的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患者直接予以静脉维持
量,而未应用负荷量; 24.1%的患者不是在负荷量即刻开场应用维持量,
而延迟应用维持量; 首剂负荷剂量均值为,其中首剂小于150mg者占
病症,但不影响死亡率
第12页,共56页。
2021 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1. 对于CPR、电除颤或血管加压素难以纠正的室 颤/无脉性室速患者,可推荐使用胺碘酮治疗〔IIb〕
2. 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利多卡因对VT/VF电 风暴进展药物抑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短期预后〔IIa C〕
3540
4590
心率 72 68 66
血压
QTc
110/60 0.42 102/58 0.44 100/66 0.45
——窦律维持〔除心功能III-IV级外不做首选〕 ——室率控制〔其他药物无效或有禁忌时〕
室性心律失常: ——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已经使用标准治疗〔包括β-阻滞
剂〕后仍有病症的室早,短阵室速 ——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无法或无条件植入ICD〕 ——植入ICD后与β-阻滞剂联合应用减少放电
failure. Eur J Clin Pharmacol, 1998; 53: 331
第21页,共56页。
要使脂肪及组织到达稳态浓度时约需10-15g药物, 初始较大负荷量时,可缩短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约 30%的时间
到达稳态前不宜评价药物疗效 根据体重和脂肪量等个体化因素,负荷量和维持
量也应有所不同 药物消除的过程是体内分布的反过程,停药后的
胺碘酮的使用方法.

5
临床意义
• 要使脂肪及组织达到稳态浓度时约需15g药物,2 ~4周。初始较大负荷量时,可缩短达到稳态血药 浓度约30%的时间
•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前不宜评价药物疗效 • 根据体重和脂肪量等个体化因素,负荷量和维持 量也应有所不同
• 药物消除的过程是体内分布的反过程
6
胺碘酮在室速中的应用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用指南》
采用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 —— 静脉负荷: 150mg ,用 5% 葡萄糖稀释, 10 分钟注入。 10-15分钟后可重复 ——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mg/min 维持18小时 ——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 mg 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69-777.
8
胺碘酮的再负荷
• 胺碘酮在减量或口服维持治疗期间,可能因为剂 量过小而造成室速复发
• 因为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改变维持量是不能奏效的,应该进行再负荷 • 室速的复发一般需要静脉再负荷,其用药方法与 开始用药并无太大差异,但一般用量较起始负荷 小,应根据情况因人而异 • 再负荷后改为新的维持量,一般要大于原来的维 持量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69-777.
9
胺碘酮的负荷方法和负荷量
胺碘酮的正确使用

胺碘酮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的要素:
——正确的适应证 ——正确的用法 ——正确的用药准备和监测 ——副作用的观察和处理
累计总量(每日合计用量之和)
胺碘酮的应用
用药记录表
日期
2/11 3/11 4/11
静脉 剂量
1560 980 450
口服 剂量
400 600 600
合计
1960 1580 1050
累计 剂量
1960 3540 4590
心率
72 68 66
血压
110/60 102/58 100/66
QTc
0.42 0.44 0.45
正确的适应证——静脉胺碘酮
心房颤动:
——可用于室率控制和转复 室性心律失常: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改善心肺复苏的效果
——不伴QT延长的宽QRS心动过速
其他心律失常
主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预激合并房颤,电复律的药物准备
正确的适应证——口服胺碘酮
心房颤动: ——转复(可与静脉胺碘酮配合) ——窦律维持(除心功能III-IV级外不做首选) ——室率控制(其他药物无效或有禁忌时) 室性心律失常: ——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已经使用标准治疗(包括β 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室早,短阵室速 ——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无法或无条件植入ICD) ——植入ICD后与β -阻滞剂联合应用减少放电 其他心律失常:主要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快速心律 失常
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0%,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具有高度脂溶性,分布容积大 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 脏清除 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 静脉注射后由于从血浆再分布于组织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胺碘酮清除半衰期长,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亦具有药理活性,半衰期更长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血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副作用之间没有相 关性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复杂,永远搞不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的使用说明
一:正确掌握不同剂型胺碘酮的适应证
两种剂型,不同作用机制: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
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
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
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及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液的适应证: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静脉用胺碘酮可用于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宽QRS心动过速(包括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可用于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及其他心律失常。
静脉用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伴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
在房颤治疗中,房颤指南对静脉用胺碘酮做了明确定位及建议: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优先考虑静脉用胺碘酮进行复律;对于伴中等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伊布利特和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复律时有更多的药物可供选择,比如Ⅰc类的药物: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同样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
胺碘酮口服片剂的适应症:可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不能作为室率控制的首选,因为,在长期治疗中,还有更多更理想的药物可达到室率控制的目的。
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选择:心衰患者首选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无结构病变的患者,应该选择更安全的药物,如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律失常或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不足以置入ICD,为了控制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优选ICD,无法使用ICD的患者,考虑口服胺碘酮;对于植入了ICD、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但心律失常仍反复发作的患者,由于ICD对心律失常没有预防作用,为了减少ICD的放电,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
二:规范胺碘酮的用法用量,确保临床疗效
累积剂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对于房颤的择期复律与预防,中国胺碘酮临床应用指南强调了胺碘酮10g的负荷量(包括静脉及口服),急性期转律或控制室率静脉胺碘酮剂量应 1.2-1.8g/d。
欧洲房颤指南推荐:按照5mg/Kg静脉注射,1h后,按50mg/h滴注;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中国指南推荐,10min 内静脉注射150mg,如必要重复上述操作,然后按照1mg/min滴注6小时,减量为0.5mg/min;
国外指南推荐,20-60min内静脉注射300mg,之后24h内滴注900mg。
无论是哪种方法,胺碘酮的应用关键是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
可以通过表格记录胺碘酮静脉用量、口服用量及体内累积量。
负荷的方法及剂量: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
负荷剂量分为小负荷量(>10g)、中负荷量(10-20g)、大负荷量(<20g)。
负荷速度分为快速负荷和缓慢负荷。
快速负荷用于急性期,单纯静脉负荷,建议每天不超过 2.2g;静脉加口服负荷,一般建议静脉注射1200-2200mg,口服600mg,然后根据病情递减,大约在一周之内能够完成负荷;如果病情并不紧急,但想快速起效,可以选择大剂量口服的方法,每天800-1200mg,然后减为600mg,大约10天能够完成负荷。
缓慢负荷主要用于非急性期的长期用药,通常的做法是每天600mg,服用7-10天,然后每天400mg,服用7-10天,大约
20天完成负荷。
口服维持剂量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房颤患者普遍用低剂量进行维持,因为房颤并非致命性疾病,需要更多关注安全性;而恶性心律失常推荐使用能够控制发作的最低剂量,一般不超过400mg;总体来说,恶性心律失常的维持剂量比房颤的维持剂量高。
用药早期及减少维持量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复发,绝大多数是因为胺碘酮的再负荷,胺碘酮累积剂量不够。
所以,如果临床上确定心律失常早期复发与剂量相关,可以进行再负荷治疗。
三: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静脉用胺碘酮导致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和长期口服胺碘酮导致的慢性期不良反应存在很大差别。
急性期不良反应包括:肝损害、静脉炎及低血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慢性期不良反应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占第一位,其次是肝损害及一些不常见的肺毒性反应。
但总体来说,胺碘酮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较少,促心律失常作用最低。
2011年AHA发布声明强调,胺碘酮引起的QT间期延长很少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
一是因为胺碘酮使各层心肌细胞复极均一一致的延长,不具备引起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必要基础;
二是因为胺碘酮抑制了易引起心律失常的晚钠电流,晚钠电流在病态心肌细胞中异常增强。
胺碘酮与甲状腺功能:长期口服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中,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胺碘酮使用的最初三个月内,由于胺碘酮的碘含量较高,当胺碘酮进入体内后,促甲状腺激素(TSH) 会有一定程度升高,这是生理反应。
所以,在3个月之内,一般不推荐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但在服药前需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服药三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后TSH会恢复正常,三个月后检查甲状腺功能有助于判断胺碘酮对甲状腺是否存在影响。
如果只是TSH的改变,更多的是实验室水平的异常,对临床影响较小。
胺碘酮抑制T4向T3的转化,仅有T4的部分升高,T3水平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临床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甲亢或甲减,如果发生甲亢,需要停药,因为甲亢会诱发新的心血
管事件和心律失常;如果发生甲减,需要根据病情判断患者是否要承担风险继续服药。
恶性心律失常且没有植入ICD的患者,考虑合并替代疗法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胺碘酮片剂与肺毒性:肺毒性患者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会有特异性爆裂音,CO弥散度可用于肺功能的监测,CO弥散功能降低15%提示肺间质病变,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造成的肺间质改变与其他病因的肺间质病变在影像学及客观检查方面无特异性,临床诊断难以区分,尤其是一些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本身就存在肺间质的改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长期用药随访建议:对于长期用药的随访,除了关注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外,还要关注安全性,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电解质情况,甚至要监测肺功能,因为CO弥散度降低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长期用药过程中,还有一些非常规实验室检测,如,是否植入ICD;植入ICD的患者,药物是否会影响其起搏阈值;是否存在促心律失常的因素(患者能否很好地进食,有无腹泻,电解质情况),尽管胺碘酮促心律失常作用微弱,但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尤其是低钾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