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性疾病

合集下载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1
颞叶多见,其次额、顶、枕叶、 小脑少见,偶见于垂体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 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
感染源如下: 邻近感染向颅内蔓延(最多见) 血源性感染(较多见) 直接感染(较少见) 隐源性感染(很少见) (1)病理特点: 1)急性脑炎期: 灰质血运丰富,抵抗力强,故
炎症在白质发展
为血性播散,次为邻近的感染, 外伤或医源性直接污染
(1)病理特点: 早期软膜及大脑表面血管充血,
炎症沿蛛网膜下腔扩展
脓性渗出物覆盖脑表面,常见 于脑沟、脑池及颅底各部
后期脑膜增厚,渗出物粘连, 形成脑积水(阻塞或交通)
部分并动脉炎,形成小梗死, 静脉窦血栓,硬膜下积脓
室管膜炎的病理过程和脑膜炎 相似,为室管膜的水肿等
(2)脑实质: 多发或多发的干酪样小结节,
中心有坏死,少数可呈软化灶 (3)脑结核瘤: 常位于血运丰富的皮质内,结
节或分叶状,大小约2~6mm
5
外为纤维膜,内有干酪坏死物 质,少数有钙化,有脓液者少
(4)其他:
2.影像学表现 (1)线:
结核性脑膜后期可见蝶鞍上方
脑积水(常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脑梗死、脑脓肿(常见
少数见硬脑膜下脓肿、硬脑膜 外脓肿,室管膜或脑表面钙化
2): T1蛛网膜下腔变形、信号增强,
T2蛛网膜下腔高信号 室管膜严重时,T2可见脑室周
围带状高信号区围绕 (3)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急性发热,脑膜刺激征,腰穿
脑脊液细胞及蛋白很高 脑沟、脑池密度升高,增强扫
描见细条状脑回状强化 MR显示蛛网膜下腔变形,T2WI
急性全身感染症状
包膜形成后,逐渐出现颅内压 增高和脑病灶症状
以后可因脑疝形成活脓肿破溃 时病情突然恶化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诊断:脑脊液检 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抗真菌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3
颅内感染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 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发热、寒战、 乏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意识障碍、 言语不清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癫痫发作、 肢体无力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等 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内 感染加重的标志 ,需要及时就医
呕吐
颅内感染引起的呕吐 通常为喷射性呕吐, 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
呕吐可能伴有意识模 糊、嗜睡、昏迷等症

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 或脑脊液,颜色可能
为红色或淡黄色
呕吐可能是颅内感染 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需要及时就医
发热
发热是颅内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程度与感染程度有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高热 发热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可能是颅内感染的首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物中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环境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动物
避免接触患有颅内感染的患 者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物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食物
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物:用 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如吡喹酮、阿苯达 唑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 治疗病毒感染,如 阿昔洛韦、利巴韦
林等
免疫调节剂: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如 糖皮质激素、环孢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引言颅内感染是指脑实质、脑膜或脑室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或死亡。

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护理措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情监测和支持治疗等方面。

1. 预防感染颅内感染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减少细菌的传播。

-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颅内操作或操作相关器械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衣和无菌器械,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控制感染源:及时清除伤口渗出物、引流液和分泌物等,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2. 早期发现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措施:-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迹象。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 观察神经系统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和症状变化等。

任何异常都应立即报告医生。

- 及时做血液检查:颅内感染常伴随着炎症反应,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感染的存在和炎症的程度。

- 使用抗生素: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必须注意选择敏感的药物,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3. 病情监测对于颅内感染患者,定期的病情监测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情监测措施:- 定期监测体温:每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应注意可能的感染迹象。

- 观察颅内压力:颅内感染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升高,需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及时发现颅内高压,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状态等。

异常生命体征可能表示患者情况恶化,需立即采取措施。

4. 支持治疗在颅内感染的护理中,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分类: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球 结核性脑脓肿
❖ 转归:
抗结核治疗后,结核灶缩小、钙化、吸收 脑萎缩
临床与病理
病理
脑膜:
➢ 软脑膜大量炎性渗出物粘附 ➢ 脑基底部的鞍上池明显 ➢ 亚急性、慢性期脑膜增厚粘连,压迫神经、引起脑积水
脑实质:
单发或多发干酪样小结节,中心有坏死
脑结核球:
皮质内,结节或分叶状,2~6cm。 外围为纤维膜,中间有干酪坏死物,少数有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T ❖ 平扫:可无异常发现
脑沟、脑池、大脑纵裂及脑基底部密度增高 脑回之间界限模糊 并发脑炎,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
❖ 增强扫描
细条状或脑回状强化 脑室壁条状强化或脑室呈分隔状
❖ 其他:
脑积水、硬膜下脓肿、硬膜外脓肿、室管膜或脑表面钙化
MRI
❖ T1WI:蛛网膜下腔变形,信号增强 ❖ T2WI:高信号 ❖ +C:蛛网膜下腔不规则强化 ❖ 邻近脑组织肿胀 ❖ 脑积水、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室内积脓
强化明显
CT
❖ 小脓肿:病灶小于1.5cm
脓肿与水肿融为一体,脓肿壁及腔显示模糊 增强扫描脓肿环形强化 多位于幕上皮质区 占位征象轻
MRI
❖ 急性脑炎期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外→内 水肿 脓肿壁 脓腔
T1WI:低 等

T2WI:高 等

+C: 无 显著强化 无
右侧丘脑脓肿
右侧丘脑脓肿—CT增强
右侧丘脑脓肿—MR增强
小脓肿
脓肿?
腺癌脑转移
诊断和鉴别诊断
❖ 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 典型脑脓肿的影像表现 ❖ 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放射性脑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颅内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侵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正确诊断颅内感染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呕吐、颅内压增高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颅内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等。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发现脑脊液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的异常。

头颅CT、MRI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颅内感染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包括血液、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通过病原微生物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四、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颅内感染也非常重要。

包括既往手术史、外伤史、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颅内感染需要全面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颅内感染治疗方案

颅内感染治疗方案

颅内感染治疗方案颅内感染治疗方案引言颅内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颅腔和脑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由于颅内感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执行在颅内感染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颅内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内容。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在颅内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并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喷他必利等。

抗生素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在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药物的选择,尽量使用高效抗生素。

- 治疗开始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种类。

- 抗生素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治疗期间应坚持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漏药或过量用药。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颅内感染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手术能够清除颅内感染的病原体,减少病原体的负荷,并且可以通过打开颅骨减轻脑脊液的积聚,降低颅内压力,改善颅内环境。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脑脓肿引流术:对于出现脓肿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排脓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引流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

- 颅内感染灌注治疗:通过颅内灌注冲洗,将抗生素溶液直接注入脑室或脑组织,以达到高浓度抗生素的目的。

- 颅内引流术:对于伴有脑积水的患者,可以通过颅内引流管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出来,降低颅内压力。

辅助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颅内感染的治疗还需辅助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的辅助治疗包括:-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通过调节血管张力,改善颅内循环,减少颅内压力。

-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不良的患者,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

- 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道喂养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结论颅内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的持续存留;
精选ppt
15
不同的病毒所感染的细胞 类型不同,并可随年龄的变化而 变化,因此宿主的遗传因素是病
毒持续存留的相关因素; 脑内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并且缺乏再生能力,为病毒提供 了一个安全的生活场所;
精选ppt
16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 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使机 体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应答能 力下降,使持续存留在体内的 病毒的致病机理可能发生变化。
精选ppt
25
免疫机制
Cox-V进入体内
补体结合抗体
中和抗体
循环抗体
永久免疫力
肠道
血液
阻止病毒侵入
中和病毒 防止病毒进入器官
精选ppt
26
Cox-V病毒进入人体后1-3天 内血液中开始出现IgM抗体,1月时达 高峰,2-3月后消失,1月后出现IgG 抗体,维持时间较长。一般认为早期 的组织损伤是由病毒的直接侵袭和复
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为一RNA肠 道病毒,分为A组23个血清型,B组6个 血清型。人类是唯一天然宿主,传染 源为病人和健康携带者。病毒进入人 体后潜伏期1-2周,大多数为亚临床
感染,
精选ppt
23
流感病毒感染发病机理
鼻咽部 粘膜破坏
嗅神经
脑内
细胞因子
线粒体呼吸衰竭
肿瘤坏死因 子受体-1
白介素-6
免疫机制
程。
精选ppt
8
临床共同特点:
发热、头痛、神经受损征和脑 膜刺激征,颅内压轻度增高或正常。 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轻至中度升高, 糖和氯化物正常,部分脑脊液中某 种病毒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正常
或发现坏死灶。
精选ppt
9
病理变化
炎性细胞侵润:以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浆细胞 为主,常环绕小血管呈套状。

颅内感染性疾病病例分析3

颅内感染性疾病病例分析3

颅内感染性疾病病例分析患者李某,男,27岁主 诉:间断发热伴头痛10天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伴畏寒、乏力、头晕、头痛及咽部疼痛,头痛呈间断性胀痛,伴有颈部不适感及轻度恶心,无呕吐,当晚于家中自服退热药物自觉症状无缓解,先后就诊于外院及我院急诊,给予头孢呋辛钠、拜复乐、克林霉素等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发热及头痛,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

查体:T 37.6℃。

神清语利,高级皮层功能正常。

右侧瞳孔较左侧稍大,左右=2.5:3.5mm,对光反射灵敏,余颅神经(-)。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阴性,颈抵抗,颏胸距两指,Kernig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MRI平扫+增强:两侧大脑半球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脑沟内见迂曲线条样异常强化,边缘较模糊,脑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脑室系统正常,小脑及脑干内未见异常。

提示软脑膜异常强化。

脑电图:示轻度广泛异常。

血常规及生化:大致正常。

腰穿:脑脊液初压200cmH2O,常规WBC:4x106/l,RBC:0;生化:总蛋白:56mg/dl,K:2.41mmol/l,Na:130.4mmol/l,Cl:111mmol/l;涂片找新型隐球菌、结核杆菌、脑膜双球菌均阴性;脑脊液病毒九项阴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 G g7.64 mg/dl;寡克隆区带阴性。

参考诊断:病毒性脑膜炎要求:请学生汇报病例特点,并分析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病例特点:1 青年男性,急性起病,既往体健。

2患者10天前出现发热,伴畏寒、乏力、头晕、头痛及咽部疼痛,伴有颈部不适感及轻度恶心,无呕吐,给予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发热及头痛缓解不明显。

3 查体:T 37.6℃。

神清语利,高级皮层功能正常。

右侧瞳孔较左侧稍大,左:右=2.5:3.5mm,对光反射灵敏,病理征阴性,颈抵抗,颏胸距两指Kernig征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病人可无结核病史,与颅内原发瘤及转移瘤 等鉴别困难。
3、病毒性脑炎 (Viral Encephalitis)
概述
➢病毒性脑炎为病毒或其毒素所致,常见感 染源为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影像学上 无特异性表现,区分困难。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中较常 见的一种,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发病急, 病情重,死亡率高。
2 转移瘤:临床表现不同,小瘤结大水肿 为其特点。
3 脑梗塞: 4 放射性脑病:有放射病史,强化及不规则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单发脑脓肿需与星形细胞瘤、放射性脑 坏死、脑内血肿吸收期、手术后残腔鉴 别;
➢多发脑脓肿需与脑转移瘤鉴别。 ➢主要鉴别点是强化环的完整、均匀及光
滑,而肿瘤强化环多不完整,厚薄不均 并有瘤结节。 ➢此外尚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症状。
颅内感染性疾病
1、化脓性脑脓肿 (Suppurative Brain Abscess)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概述:
1、为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所引起的局灶性 化脓性炎症;
2、血源性多见于幕上,常为多发,耳源性多 在颞叶、小脑;
3、临床主要表现为感染中毒和局部神经损 害症状。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 结核性脑脓肿很少见。
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上除全身中毒表现外,尚 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象、癫痫、颅 神经障碍等。
➢脑结核瘤可有颅内压升高及局灶定位体征。
➢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呈毛玻璃状,细胞及蛋 白含量中度升高,糖与氯化物降低。
颅内结核 MRI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部各池结构分辨不清。 T1WI 信 号 增 高 ,T2WI 信 号 更 高 。 GdDTPA增强显示异常强化。
➢ 增强检查可见局灶性、线样或脑回状强化。 ➢ 晚期出现脑软化、脑萎缩改变,还可发现钙化。
病毒性脑炎MRI诊断
➢ 病毒性脑炎侵犯基底节者常为双侧病变,但多不 对称。
➢ 病变常不局限于基底节,常同时累及周围脑组织。 ➢ 丘脑或其他部位可同时有病变存在。 ➢ 有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或者发生于腮腺炎患者,
病理: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脑炎期:白细胞渗出和白质水肿为主 化脓期:单个或多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脓腔,
之间由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形成分 隔,周围有不规则的炎性肉芽组织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包膜形成期: 由炎性肉牙组织和增生的神经胶质形成完 整的脓壁,中央为液态或固态脓液。一般 1-2周形成,4-8周形成良好
❖结核瘤T1WI信号低,T2WI多数信号不均匀, 包膜信号可低可高。
❖钙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Biblioteka 号。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 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表现与其他病菌引起的脑膜 炎表现相似,必须结合临床才能作出定性诊断。
➢ 脑底池钙化斑的出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 结核瘤的定性诊断困难,同样必须结合临床。50
脑囊虫病MRI诊断
• 3、脑室、脑池和脑沟的囊虫,大小为28mm,小圆形,长T1和长T2信号,常见 不到头节。
• 4、脑膜型脑囊虫,很多是脑沟内囊虫与 脑膜粘连形成。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 本病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 查。 脑炎型需与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脑 梗死、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鉴别; 单 发大囊型需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蛛网膜囊肿鉴别; 多发小囊型需与脑转 移瘤、脑脓肿鉴别。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MRI诊断
1 急性脑炎期: MRI平扫见脑实质内不规则形片状异 常信号影,边界模糊不清,T1WI上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区不强化。有时也可呈 不规则片状或脑回状强化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MRI诊断
2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在T1WI上脓肿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呈低信号, 两者之间可见等信号脓壁,呈圆形或类圆形,环 厚度均匀(约5mm左右) 在T2WI上脓肿和周围水肿呈为高信号,两者 之间可见等或低信号脓壁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MRI诊断
增强扫描脓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脓肿中心 不强化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如脓腔内见到气体及液平面,为脓肿
的典型表现
T1WI
T2WI
T1WI
T2W I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鉴别诊断
1 星形胶质细胞瘤: 临床无中毒症状,环形强化时环不规则, 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
或临床有病毒感染症状。
4、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概述
▪ 脑囊虫病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为猪绦虫幼 虫寄生脑部所致,又称囊尾蚴病。
▪ 人误食猪绦虫虫卵或肠道内绦虫节片逆流入胃 孵化,绦虫幼虫经十二指肠肠壁入血液循环, 进入颅内演变为囊尾蚴。
概述
• 囊尾蚴进入脑内形成囊泡,内含有液体和白色头 节。虫体死亡后由炎性细胞包裹,形成肉芽肿。 后期可由胶原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形成瘢痕,死亡 虫体发生钙化。根据病变的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型、 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
2、颅内结核 (Itracranial Tuberculosis)
概述
❖颅内结核是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它部位 结核,经血行播散而引起,常发生于儿童 和青年。
❖可以是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或结核性脑 脓肿,也可合并存在。
概述
➢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影响软脑膜,形成结核结节,以 鞍上池明显。
➢ 脑结核瘤为结核杆菌在脑部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常 位于血运丰富的皮质内,结节大小2-6cm,中间有 干酪坏死物质,少数有钙化。
概述
➢ 临床上发病前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约25% 病人口唇有单纯疱疹病史。常有发热、头痛、 呕吐、抽搐、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严重者常 于发病后2-3日死亡。幸存者遗有癫痫、偏瘫、 健忘与痴呆等后遗症。
➢ 实验室诊断依据病毒培养或荧光抗体染色。
病毒性脑炎MRI诊断
➢ 病变区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 夹杂出血性信号。
概述
• 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各种类型的 癫痫发作及发作后的一过性肢体瘫痪及高颅压等。
• 查体可见皮下结节,多位于头部及躯干部。囊虫补 体结合试验可为阳性。
脑囊虫病MRI诊 断
• 1、脑实质型多呈大小为2mm-8mm的囊性病 变,其内有偏心性小点状囊虫头节,呈短T1、 短T2信号。
• 2、囊虫存活期周围水肿轻,囊虫死亡时,水 肿加剧,占位明显,增强环厚度增加。有时可 见“白靶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