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

合集下载

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其现代意义中文摘要媒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的遗留,它在我国的婚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身份各异,例如:官媒,亲友媒,侍者丫鬟媒等等。

她们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察言观色,对症下药,可以抓住人心底最深处的人性需求满足对方,结成婚姻。

在我看来,“三言”中的媒人是婚姻的桥梁,也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

而且媒人文化也是特色的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媒人形象;人性;婚姻;文化现象;现代意义AbstractThe matchmaker is a product of ancient marriage system China,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Their identity is different, for example: the official media,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 waiter Yahuan media etc. They have the gift of the gab, resourceful, the wind blows,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and can seize the human heart the deepest human needs to meet each other, form a marriage. In my opinion, the "three words" matchmaker marriage bridge is the modern psychologist and orator. But the matchmaker is one of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s with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with modern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matchmaker image; humanity; marriage; cultural phenomenon; modern significance目录一、简述众多人眼中的媒人形象 (1)二、各类媒人形象特征 (2)(一)能言会道抓住人性 (2)(二)善意谎言成就姻缘 (4)(三)惟命是从忠诚侍奉 (6)(四)胸襟开阔慷慨解囊 (7)(五)特色的文化现象 (8)三、媒人的现代意义 (9)(一)减轻负担减小压力 (9)(二)经济化网络化 (9)(三)文化意义 (9)参考文献 (10)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现代意义媒人文化是婚姻文化的典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_三言二拍_看明朝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局限_蒋洋洋

从_三言二拍_看明朝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局限_蒋洋洋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收稿日期:2012-04-11作者简介:蒋洋洋(1987-),男,安徽巢湖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公文写作。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是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小说的选集,由冯梦龙所编。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晚明最具代表力的话本小说之一。

两部作品描写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与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爱情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女性又在爱情小说中承担重要的角色。

一、“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中国自古就有“三从四德”的观念。

《礼记·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①女性处于社会关系的从属地位。

“地位低下、没有家庭背景的女性就沦为婢女丫鬟或者烟花柳巷的卖笑者,有着好家庭出身的闺阁小姐就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寻个门当户对的嫁了,如果嫁了一个温和上进的书生便安稳过日子,倘若嫁了一个纨绔公子也只好暗自落泪忍气吞声”。

男性在婚恋之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女性从来就没有自主选择权。

而在“三言二拍”中,女性表现出强烈的打破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精神,她们勇于追求自主的婚姻和爱情,追求独立的人格。

《卖油郎独占花魁》②中的莘瑶琴,本为良家女子,因战乱和家人失散,被人卖入烟花柳巷之中,但是追求那美满姻缘的心还存在着,虽沦落为风尘女子,但还是心高气傲,想着要寻那一个“有名称的子弟”,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卑贱而降低自己对婚姻的要求。

若不是吴八公子的一番侮辱欺凌,让瑶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婚姻观,想那卖油郎肯定是入不了瑶琴的眼,也得不到瑶琴的心。

秦重为了见花魁一面,省吃俭用,“好不容易见着了,却只是好生照顾着莘瑶琴”。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论三言拍中的风尘女子形象摘要:冯梦龙与凌漾初通过。

三言”,“二拍”为我们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塑造了不少独具个性的风尘女子,她们相对于前人所塑形象,有着更为独立的人格觉醒以及摆脱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努力改变自身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与实践,其中有的更成为不朽的经典。

关键词:三言二拍风尘女子出路命运人格明朝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市经济愈发繁荣,而相应的市民文学也逐渐兴盛起来。

由于新兴经济形式及新的思想理论的冲击,使得整个社会尤其是市民阶级思想有所解放,人欲得到肯定,人性受到重视。

而深受这一时期思想洗涤的冯梦龙与凌濛初通过“三言”、“二拍”为我们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塑造了不少独具个性的风尘女子形象。

本文将结合作品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她们的生活与心理方面以及对待爱情、从良的态度进行解析,挖掘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了解她们的进步性与落后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她们的真实生活与处境。

一.风尘女子的生活处境在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的社会中,女性被困于深闺之中,束缚于三从四德,足不出户,从一而终。

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和正当的职业,因而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人身上都只得依附于男性,她们没有任何独立人格可言,一生都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但由于妓女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风尘女子却得以比一般的闺阁女性有更多的接触男性的机会,加上她们为了讨客人欢心求得长久的宠爱,会着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例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等,而这样的妓女也往往会受到一些官员阶层、富家公子的追捧。

另外,尽管这些风尘女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却有着明确的价值观,于人、于事,都有着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评判。

柳永生前深得她们敬慕,“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死后,“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人不到,哀震地”;柳永葬后,每年清明,春风怡荡,她们不约而同地前去奠吊(《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绪论林丹娅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有这样一番见解:自从父氏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形态以来,父权宗法制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造就了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文化形态。

男性执文化霸权之牛耳,男性意识与男性创造的上帝神话一样无所不在——它通过社会化与教化的途径,直接侵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理甚至生理,使之成为每一个人生存的提示、暗示、甚至压抑,造成并最终沉淀为社会每一分子似乎是“自然”的、与生俱来的人性意识。

男性视角、男性观点、男性声音成为普遍性,而女性视角、女性观点、女性声音被排斥、被抹去、被忽略、被成为特殊性。

[1]阐述了身为女性的命运,并非从来如此,而是根据男性所制造的蓝图加以描绘而形成,她认为父权宗法制度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让她们完全丧失了言语和思想的自由表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性也曾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在母系社会,女性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随着父权制的产生,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男尊女卑成为两性之间的主旋律;步入封建社会之后,压迫进一步加强,最终产生了程朱理学式的道德教条,给这一时期的女性们戴上了沉重的锁链。

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作品中本身的人物的声音外,背后还隐藏着作者的声音、观点。

三言“篇篇有据,无一篇凭空创作,也无一篇不经过冯梦龙润色加工。

”[2]虽非冯梦龙直接创作,但是冯梦龙“在题材的选择,篇目的增删以及字句的斟酌上都体现出运思和匠心”,[3]符合冯梦龙的审美眼光,由此编著而成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本身发出的声音,能够体现出他的性别观念。

依此我们可以认为,“三言”能够体现冯梦龙对女性角色的认知。

《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冯梦龙曾这样写道:暇日攀今吊古,从来几个男儿,履危临难有神机,不被他人算计?男子尽多慌错,妇人反有权奇。

若还智量胜蛾眉,便带头巾何愧?[4]在关键时刻女性能够给予男性一定的助力,可见,冯梦龙认为女性的能力并不输男性。

从“二拍”看新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从“二拍”看新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从“二拍”看新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作者:柳尚静张飞飞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5期摘要:明代中后期,由于社会“个性解放”态势的进步,市民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众多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要求的方面。

在明代众多通俗小说里,以凌濛初的“二拍”为代表,反映了市民阶层尤其是封建底层女性意识觉醒的趋势。

她们追求平等、自由的恋爱婚姻,要求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向世人展现了她们的进步意识和勇于追求自我的先进思想面貌。

关键词:二拍;新型女性;觉醒中图分类号:I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07-01在明朝崇祯年间,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合称“二拍”。

在八十卷的作品里作者描写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也塑造了一些进步勇敢的新型女子形象,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女性思想观念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独立和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上,她们力求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格的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

由于明代后期心学思想的传播,新型女性自主意识被强烈的唤起,“二拍”里描述的新型女性形象,身上就鲜明地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一、女子在经商涉世领域里的进步“二拍”里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女性的才干胆识是多方面的,她们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投身于社会。

历来被要求“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的社会底层女子也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了坚决的态度。

“二拍”里塑造的女子在对自我价值不停的追求中,逐渐的实现了个人觉醒,展现了进步女性的风采。

在“二拍”里细致地刻画了许多“三姑六婆”的形象,“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

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三姑六婆”久居市井,游走于封建社会的底层,从职业和身份来说,她们必须自己寻求经济供给以维持生计,做一些小买卖,或从事接生等琐事。

十分活跃于社会,其工作与妇女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她们身上鲜明深刻的体现着社会底层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

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

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摘要: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各种思潮百花齐放,市民阶层异军突起,与之相适应的通俗小说蓬勃发展。

“三言二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集中地体现了在商业经济的繁荣下市井细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透漏出明显的市民意识,描摹市井风情、人生百态,堪称一副晚明的“清明上河图”。

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也颠覆了以前小说中的原型,成为后世的经典。

细究这些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而是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市民意识在此时期的觉醒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它反映了自我意识高涨的市民社群要求政治、经济、文化平等的心态,特别是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以及对节日游艺活动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充分显示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共享心理。

关键词:三言二拍;市民意识;商品经济;传统道德From "three erpai" see the awakening of public awareness Abstract: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 all kinds of thoughts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the public sectors of a meteoric rise, corresponding popular fiction to flourish. "three erpai" is the masterpiece of this period,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e commercial marketplace under the fine people in the lives and thoughts and emotions, reveal a clear sense of the people depicting the marketplace and customs, life phenomena, called a night out in the "painting." Merchants in the works, women subverted the image of the prototype before the novel became a classic later. Careful study of these phenomena are not isolated, accidental existence, but with the prevailing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are clo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awakening of this period shows a great vitality, it reflects the rising self-consciousness public community fo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quality of the mind, especially the public thirst for the arts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festival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it shows that the culture of the middle class share the psychological.Key Words:three erpai; public awareness; commodity economy; traditional morality目录引言 (1)一、“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一)结构巧妙以巧寓真 (1)(二)道具运用点石成金 (1)(三)人物形象颠覆传统 (2)二、市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三言二拍”中的体现 (2)(一)市民意识的概述 (2)(二)“三言二拍”中市民意识的体现 (3)三、市民意识觉醒的原因 (4)(一)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市民意识的觉醒奠定了经济基础 (4)(二)市民意识觉醒的文化成因 (6)四、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 (7)(一)人性的觉醒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冲突 (7)(二)对统治者的反抗与市民阶层习惯性妥协之间的摇摆 (7)(三)追求新生活的觉悟与遵循旧秩序的麻木之间的抉择 (8)(四)市民阶层进步的道德观与小生产者落后的私有观念之间的较量 (8)参考文献 (9)引言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本10班邢双艳:“三言二拍”中牙婆形象浅析

本10班邢双艳:“三言二拍”中牙婆形象浅析

摘要能够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状态的经典短篇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典型人物形象,而“牙婆”无疑是成功的一例。

在很多故事中,牙婆都是以她的聪明才智和其发挥的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绝对优势,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那么,对“牙婆”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然而,在国内的文献研究中,对于“牙婆”的人物形象分析的内容却很少,在国外的研究领域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尚有广阔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讨研究。

要想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一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品读文章,反复推敲赏析,同时也要研读明清史料,把这一人物放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更好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牙婆”;淫媒AbstractTown reflec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classic white short fiction collection "The three were made by the film" is of high academic value. In this novel focus, the author succeeded in shaping a lot of image Typical Characters, "toothless woman" is one example of success. In many stories, PO teeth are her talent and his play Chuanzhenyinxian, adding fuel to the flames have made the ro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Then, the "toothless woman" image of this figure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toothless woman" of the content of the images are few,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study is almost a blank, so there are still vast areas waiting for us to explore research. To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read the article goods, weighing Appreciation repeat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istorical study, this figure on the other in a better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justice. Key words: Great teeth; soci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牙婆”一词的来历及相关说法 (2)1.1 “牙婆”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2)1.2 “牙婆”的相关说法 (3)第二章“牙婆”的作用及特点 (5)2.1 牙婆的作用——穿针引线,推波助澜 (5)2.2牙婆的特点 (6)2.2.1 贪财好利,胆大妄为 (6)2.2.2 伶牙俐齿,巧舌如簧 (7)2.2.3 心思细密,善用计谋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前言从原始先民开始,人类有了思想,同时具有了人性和动物性。

试论“三言”中的妓女形象

试论“三言”中的妓女形象

试论“三言”中的妓女形象内容题要: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中塑造了许多亮丽的妓女形象,玉堂春、赵春儿、莘瑶琴、杜十娘等,她们品质高尚,出淤泥而不染,坚持爱情自由的理想,反抗封建势力的压制。

“三言”中的妓女形象是对唐传奇妓女题材的发展,在杜十娘、莘瑶琴等人身上,能看到霍小玉、李娃的影子。

冯梦龙用饱满同情的笔墨去塑造妓女形象与他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分不开,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妓女形象、反抗、人格、唐传奇、情、冯梦龙试论“三言”中的妓女形象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小说领域是从唐传奇开始的,后经宋元话本、元杂剧,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更趋多样化。

其中,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妓女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这些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唐传奇中的霍小玉、李娃,杂剧中的杜蕊娘、宋引章、赵盼儿都是很著名的风尘女子形象。

至明,由于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都表现出不同于前的特点,此类小说作品一时蔚为大观。

其中《金瓶梅》和“三言”最为引人注目,《金瓶梅》中的妓女形象已多有人论说,而“三言”者则鲜有人系统论及。

兹详论之。

一、“三言”中妓女形象性格分析《金瓶梅》中的妓女只是在庸俗而委琐的求生欲望中,为生存而劳碌奔波着,她们没有对理想的追求和爱情的渴望,没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打算,没有一定的生活目标,“三言”中的妓女形象则多不如此。

她们虽然误落风尘之中,身居下贱,但并没有失去最基本的人性,大多数形象具有美好的爱情追求,善良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品质。

如在《玉堂春落难逢夫》中,作者塑造了情有独钟、矢志不移的风尘女子——玉堂春的形象。

王三官慕色去结识玉堂春,而玉堂春首次接客便遇王三官,且见他“眉目清秀面白唇红,身段风流,衣裳清楚”,虽非一见钟情,倒也是心中暗喜。

令人感动的是,玉堂春并没有心甘情愿地充当虔婆挣钱的工具,她珍视与三官的感情,更不失善良之心,她见三官使钱挥霍,又知道虔婆厉害,便苦心相劝:“人无千日好,花有几日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专业班级08(2)学号08111233课题名称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学生姓名孙小云指导教师丁福林2012年5 月28 日摘要“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

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

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Abstract"San Yan Er Pai" as excellent short vernacular novels set in China, not only represents a short vernacular no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will shape our aesthetic values of a range of distinctive, with images of women, their good and pure quality Orchid heart, feeling, intelligent wit, bold rebellion. As literature promenade in the immortal of art image, they has themselves unique of personality, in these differen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hey who by shine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 as social of changes, and with of and to of thought of changes, "three statements II took" in the of women image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area performance was is significantly, thi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main performance for in love pursuit Shang of bold warm, and on secular feelings and lust of pursuit, and Desire for equ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desire for show of wit and personality. Awakening is also on the ownership makes these women image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s a unique charm.目录一、追求爱情、热情大胆 (1)二、世俗的情感、情欲的追求 (4)三、追求平等、期待尊重 (6)四、机智过人、张扬个性 (8)参考文献 (10)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文学院08(2)班孙小云08111233[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

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

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三言二拍;女性形象;自我意识“三言二拍”诞生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萌芽时期,新的思想和观念正在此时酝酿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思想上的巨大冲击也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虽然“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情节个不相同,但它们都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

由于新的思想和观念的发展与蔓延,新兴阶级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开始有悖于传统,显得有些惊世骇俗。

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表现在“三言二拍”中。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也因经济、文化、思想上的变迁而带上了时代的色彩。

这些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她们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她们身上闪耀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追求爱情的大胆热情、渴求世俗的情感和正常的情欲、追求平等和尊严、渴望展现机智与个性。

一、追求爱情、热情大胆“理”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要求人们的言行必须合乎礼法。

“理”作为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禁锢了人们的自由,束缚着人们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女性而言。

到了明代,随着理学的发展和“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鼓吹,封建礼教进一步束缚人性的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三言二拍”中张扬的“情”无疑是对“理”最大的反击。

“三言二拍”中无处不以情抗理,通过所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明并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宣扬着情爱自由,鞭挞着“理”的残酷麻木与有悖人性。

冯梦龙本人就强调“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

一切物无情,不能还相生”,进而欲创立一个“三教”之外的“情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1]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情”字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最为鲜明的特点。

而这个“情”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上。

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婚姻自由的向往是“三言二拍”中最鲜明的主题之一。

自古以来,在封建伦理的约束下,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太多的有情人无法做到终成眷属,这种遗憾常常被抒发在文学作品中,因此,许多文学作品都表达出对自由爱情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也塑造出不少敢于冲破封建牢笼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如《牡丹亭》中因梦生情的杜丽娘,《西厢记》中私定终生的崔莺莺。

虽然是同样的主题,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更加热情和大胆。

男权至上的父系社会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合乎人性的情感需求都备受压抑。

由于婚姻的包办,她们无法选择令自己心仪的男性,对于爱情的期望无法实现,对于爱与被爱的渴求迫使她们最终打破伦理道德的束缚,彻底击碎封建婚姻的桎梏,走上大胆反叛的道路,以实际行动来追求爱情的美满和婚姻的幸福。

首先,这种大胆和热情表现在她们追求爱情方式的直接和果断上。

这种大胆直接在《崔侍诏生死冤家》中的女主人公秀秀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为王府的养娘,身份卑下自不必言说,但她的骨子里却透着一种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长期的养娘生活枯燥乏味,当认识崔宁后她开始滋生了对爱情的渴求,从此她枯燥的生活中也有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她开始想成为一个鲜亮的“我”而活着。

因此,当王府着火之时,她乘机果断的要求崔宁带她回家避火,当崔宁带她回家后,她进而大胆的向崔宁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比做为男子的崔宁更直接,更主动,甚至要求崔宁带自己私奔。

秀秀没有羞涩难当,甚至面对崔宁的胆小懦弱也没有犹豫放弃,而是威逼要挟。

在她大胆示爱和怂恿逼迫下,最终与崔宁逃离王府过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好景不长,后来秀秀被王府抓回活活打死,做鬼后仍然要跟崔宁生活在一起,不愿离开。

直到她化身为鬼的事实被发现后,无奈之下只得捉住崔宁一起做了鬼夫妻。

相对于畏畏缩缩的崔宁,秀秀在爱情上显得更热情和真挚。

生前秀秀对爱情大胆追求,死后依然对深爱的崔宁依依不舍,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维护着自己的幸福。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主动提出和男子结合私奔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量。

可见秀秀在爱情面前是何等的大胆和热情。

秀秀在崔宁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激情,她的感情来得那么强烈,对爱情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这正是她自我意识的体现。

其次,这种对情感的热情和大胆不是个别现象,它具有普遍性,表现在各个阶层的女性身上。

在“三言二拍”中不仅市井女子大胆热情的追求爱情,就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小饱读诗书的千金小姐也一改往日的知书达理,变得大胆又叛逆。

在《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中的速哥失里就是这样一位贵族小姐。

作为名门闺秀,速哥失里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与拜住因墙头马上的初遇订下婚约,速哥失里对拜住一往情深,当父母嫌贫爱富,撕毁婚约时,她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顾父母之命,奋力反抗,哭谏母亲,誓死不从,在发现自己无力改变被逼嫁他人的命运时,就选择在迎亲的花轿中解下缠脚纱带自缢身亡。

以这种最为激烈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

以死明志,用如此激烈的方法争取爱情,实在是爱得热烈大胆,不惧生死。

如此激烈的手段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不可遏止。

最后,对情感追求的热烈和大胆还表现在对传统婚姻伦理的蔑视上。

恩格斯说过:“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离弃他的妻子,破坏夫妻忠诚这仍是丈夫的权利……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权利也使用得越来越广泛。

”[2]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三言二拍”中不仅是未婚女性敢于大胆的寻求真爱,就连已婚女子也敢于背弃不幸的婚姻。

《张溜儿熟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的女主人公,已嫁作他人妇,可她的丈夫却是个屡次利用自己美色设局骗人的无耻之徒,这样的人不仅无法获得蕙娘的爱情,更是让她厌恶鄙视,因此蕙娘打定主意在色诱他人之时为自己重新选择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

当遇到嘉兴才子沈若灿时,她对钟情于自己的沈若灿产生了爱慕之情,就果断地将自己受丈夫逼迫色诱沈若灿的真相道出,并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之情,提出与他连夜离走作对真夫妻的要求,她大胆示爱,果断了结和张溜儿的婚姻,不拘于婚姻的枷锁,打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

在她看来没有爱的婚姻并不具有约束性,她大胆摆脱具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重新自主选择自己心仪的男子,可见其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之大胆,也不难看出在她叛逆行为下正在觉醒的自我意识。

二、世俗的情感、情欲的渴求“三言二拍”中所塑造的大胆热情的女性形象中,渗透着浓浓的市民意识,她们身上体现的是世俗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