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培养方案

法学培养方案
法学培养方案

法商学院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重要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发展信息,熟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具备较系统扎实的法律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适合到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涉外机构从事法律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发展潜力的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从本科学生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出发,本专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主要方向,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较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具体而言,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知识;

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3、具备科学的法学知识结构,能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法律实务的实践能力;

5、具有从事法律实践工作必备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思维严谨、表达流利,具有较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主干学科

法理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国际法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

1.学制4年;

2.修业年限3-6年。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最低需取得170.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课程类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必修41.5学分、学科基础必修19学分、专业必修59学分、专业技能必修18学分)、实践环节13学分、综合素质10学分。

注:不够应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修其它选修课补足学分。

七、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八、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九、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表

十、法商学院专业任意选修课

十一、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法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3)课程简介: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等学校法律院系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理学主要研究法的本体(主要包括法的概念和特征、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等),法的产生与发展,法的制定与实施等基本问题。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教材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三版。

(5)参考书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4,[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7年版。

7,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8,季卫东:《法治秩序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9,陈弘毅:《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0,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马瑞灵,副教授,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毕业,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硕士。主要讲授法理学、民法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等课程。

2.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2)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a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3)课程简介: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总54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法律传统中吸取历史的智慧和法律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中的优秀法律文化,深刻理解和认识当前仍制约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消极因素,为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先进法律文化服务。

(4)教材

《中国法制史》,赵昆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参考书目

1,《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鸿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中国法制史》,张晋藩,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年;

3,《中国法制史》,叶孝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6)主讲教师简介:李荣,法学硕士,讲师,主讲《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课程。

3.课程名称:《宪法学》

(1)课程编码:

(2)课程英文名称:Constitution

(3)课程简介:本课程国家规定的14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实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等内容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与掌握,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为学习其他法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材

《宪法学》,俞子清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参考书目

1、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中伟主编《宪法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茂林着《中国宪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焦洪昌、姚国建着《宪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

(6)主讲教师简介:本课程主讲教师是彭瑞花,讲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4.课程名称:《民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Civil Law

(3)课程简介: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其位阶是仅低于宪法的部门法。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法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门课程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着重介绍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是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制度等内容;分论部分包括物权、债权、侵权责任制度等。

(4)教材

《民法》郭明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参考书目

1,《民法学》,王利明等着,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民法学》,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民法学》,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卷),王泽鉴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民法总则》、《债法原理1、2、3》、《民法物权1、2》,王泽鉴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物权法研究》、《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王利明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物权法》,梁慧星、陈华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侵权责任法》,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 杜文艳,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讲《民法学》、

《环境法学》等课程。

5.课程名称:《刑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Law

(3)课程简介:刑法学是以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刑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及适用范围;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定罪的原则和方法;刑事责任;刑罚的本质、功能、适用原则与方法;各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方法;有关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等。

(4)教材

《刑法学》王作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5)参考书目

1,《刑法学》第三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陈兴良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张明楷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刑法案例解释》,黄京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5,《刑法基础理论探索》,赵秉志着,法律出版社,2003年。

6,《犯罪构成原论》,杨兴培着,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7,《刑法罪名精释》,周道鸾、张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8,《刑法的精神与范畴》,曲新久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靳国胜,教授,主要讲授《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等课程。

6.课程名称:《商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Commercial Law

(3)课程简介:《商法学》是法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目的在于

正确阐述商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吸收国内外商法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关注商事交易实践中新出现的重要法律关系及其带来的法律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争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要内容包括商法总论和商法分论,前着包括商法的基础概念、商法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等基础原理,后者包括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商事特别法的特殊原理和特别规则。

(4)教材

《商法学》王作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参考书目

1,赵中孚:《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范健:《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林嘉:《商法总论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王保树:《商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王保树:《中国商事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赵旭东:《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德国民法典》,郑冲、贾红梅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孙崇凯,男,1969年11月12日出生,陕西长安人.1988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政教系,1992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民法学,法理学和刑法学等教学工作,2002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师从毕业于日本中京大学毕业的法学博士王作全先生学习民商法学,2005年6月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11月晋升为法学副教授,现在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从事民法学,商法学等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7.课程名称:《国际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Interntional Law

(3)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法的主体、调整对象、渊源和基本原则,并具体

讲解国家领土和居民、国际人权法、海洋法、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等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正确判断和评价国际性问题和现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而做出努力。

(4)教材

《国际公法》(修订版),梁淑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参考书目

1,《国际法》,王铁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

2,《国际法》,端木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主讲教师简介:李荣,法学硕士,讲师,主讲《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课程。

8.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3)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法学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一般原理、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行政程序的具体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等理论知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并为以后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打下一定的基础。

(4)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叶必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参考书目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马怀德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应松年、王成栋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6)主讲教师简介:彭瑞花,讲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学

位,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9.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e Law

(3)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包含刑事诉讼基本原理、刑事诉讼程序以及法律规定的若干相关程序等内容,阐述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与相关实务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可系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刑事案件的能力。

(4)教材

《刑事诉讼法学》,程荣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5)参考书目

1,《新编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董文才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刑事诉讼的理念》,左卫民、周长军着,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宋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刑事诉讼原理》,宋英辉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孙长永着,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靳国胜,教授,主要讲授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等课程。

10.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

(3)课程简介: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和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该课程主要包含民事诉讼基本原理、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法律规定的若干相关程序等内容,阐述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与相关实务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可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4)教材

《民事诉讼法学》,邵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5)参考书目

1,《民事诉讼法专论》,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民事诉讼法学》,汤建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张伟平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民事诉权研究》,江伟、邵明、陈刚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5,《诉讼构架与程式》,张伟平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主讲教师简介:朱峰,女,1971年生、大学本科,讲师,主讲《民事诉讼法》、《律师制度与实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11.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3)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以着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和主要的国家公约为研究对象,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知识产权法实务中的一般问题,为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材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参考书目

1,《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知识产权法》,韩赤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主讲教师简介:本课程主讲教师是彭瑞花,讲师,毕业于山东大

学法学院,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2.课程名称:《经济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 Law

(3)课程简介:经济法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概述;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产业、投资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4)教材

《经济法学》,漆多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参考书目

1,史际春:《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黄河:《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保树:《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5,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6,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孙崇凯,男,1969年11月12日出生,陕西长安人.1988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政教系,1992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2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师从毕业于日本中京大学毕业的法学博士王作全先生学习民商法学,2005年6月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11月晋升为法学副教授,现在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从事民法学,商法学等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13.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3)课程简介: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总54学时,3学分。本课程涉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些重要的组织制度和交易制

度,包括国际货物买卖、运输及保险法;WTO贸易体制;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和国际税法,力求使学生对国际经济法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教材

《国际经济法学》(第三版),陈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参考书目

1,《国际经济法学》,曹建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国际经济法概论》,姚梅镇,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6)主讲教师简介:李荣,法学硕士,讲师,主讲《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课程。

14.课程名称:《国际私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3)课程简介: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避免或消除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包括国际私法的概况、渊源、历史和主体;冲突法;国际统一实体法;国际民事争议的解决。

(4)教材

《国际私法》(第三版)韩德培主编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

(5)参考书目

1,《国际私法》(第三版)章尚锦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国际私法学》邓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国际私法学》张仲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王文旭,男,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法学学士,法学副教授,2006年获哲学硕士,主要讲授《国际私法》《合同法》《民法学》《商法学》等课程。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15.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3)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从法律的角度系统阐述劳动法主体、劳动关系协调发、劳动基准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理论和实务问题。该课程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实务问题。

(4)教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林嘉主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5)参考书目

1《劳动法学》王全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劳动法新论》黄越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荣保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社会安全制度与社会法》郭明政着,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出版。

5、《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出版。

(6)主讲教师简介:朱峰,女,1971年生、大学本科,讲师,主讲《民事诉讼法》、《律师制度与实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16.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Law

(3)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法学学科以及环境科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对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与规章做出了全面、简要的阐述。

(4)教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曹明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月第1版.

(5)参考书目:

1,《环境法》,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环境法》,周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主讲教师简介:杜文艳,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讲《民法学》、《环境法学》等课程。

人大法学院推免复试名单(二)

人大法学院推免复试名单(二) 据目前报名统计,参加人大法学院推免(法学、非法学)复试名单如下: 人大法学院推免(法学、非法学)复试名单 人大法学院推免生专业人大法学院推免生姓名法律(法学)毕莹 法律(法学)陈珮 法律(法学)陈婷 法律(法学)陈玥 法律(法学)成越 法律(法学)迟毅洁 法律(法学)崔咪 法律(法学)邓灿 法律(法学)董博涵 法律(法学)杜立津 法律(法学)杜天宇 法律(法学)杜文婷 法律(法学)范明玉 法律(法学)冯文博 法律(法学)付安之 法律(法学)付冉冉 法律(法学)高雯 法律(法学)郭畅 法律(法学)赫欣 法律(法学)化赟 法律(法学)黄宇璐 法律(法学)蒋力 法律(法学)蒋丽 法律(法学)李碧霄 法律(法学)李佳 法律(法学)李君娥 法律(法学)李楠 法律(法学)李欣怡 法律(法学)李阳璕 法律(法学)李颐涵 法律(法学)林欣桦 法律(法学)刘婷 法律(法学)刘艳萍 法律(法学)刘煜

法律(法学)陆婷法律(法学)吕柏婷法律(法学)欧宇法律(法学)秦梓瀚法律(法学)任亚男法律(法学)沈伟法律(法学)史书一法律(法学)史雪情法律(法学)孙佳明法律(法学)田园法律(法学)童飞法律(法学)王沪欧法律(法学)王婧娟法律(法学)王丽丽法律(法学)王伶坤法律(法学)王秀淼法律(法学)王亚萌法律(法学)王渝法律(法学)吴茵法律(法学)夏丹丹法律(法学)夏沁方法律(法学)谢颖馨法律(法学)颜燚法律(法学)杨春白雪法律(法学)杨一树法律(法学)尤明月法律(法学)余大友法律(法学)余欣怡法律(法学)余宙航法律(法学)袁娜法律(法学)詹馥静法律(法学)张珊法律(法学)张亚光法律(法学)张亚楠法律(法学)赵晟法律(法学)郑皓元法律(法学)周江柳法律(法学)周锦

2019级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

2019级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培养目标: 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服务首都、面向全国,掌握法律方法和技术,熟悉法律和政策、法规,具有相关建筑和法律知识背景,培养掌握城乡建设、管理与服务基本能力的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毕业后能在城乡管理与服务、行政和司法系统、法律服务机构及建设企业等从事相关法律服务工作。 专业特色: 依托我校学科优势,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紧密结合,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接受法律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开设工程法与国际工程法等专业方向课程,形成建设法律专业特色。 三、主干学科: 法学 四、主干课程 1.主干基础课程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职业伦理; 2.主干专业课程 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国际经济法、工程法、房地产法、建设工程合同、物业管理法;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模拟法庭比赛、社会实践、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六、毕业学分要求 参照XX大学本科学生学业修读管理规定及学士学位授予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应达到163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2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1学分。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13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非法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法律硕士 (学习年限:全国统考非法律专业全日制3年,非全日制3-4 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 二、培养目标 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79学分。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0学分;社会实践12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社会实践 没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法律职业实务背景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务课程性质的必修环节,共四门实践课程,12学分,时间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其中法律实践课需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 五、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论文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因此,在论文选题上应避免进行单纯的宏观性或纯理论研究;应尽可能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要求论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尽可能做到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开课时间 1、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学分要求开课时间 ZRQC013法理学 3 学分第1 学期 (Jurisprudence) ZRQC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 学分第1 学期 (Democracy and Legality Theory of China) ZRQC015刑法学 4 学分第 1 学期 (Criminal Law) ZRQC016中国法制史 2 学分第 1 学期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法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法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418 / 13

二0一三年四月 419 / 13

哈工大法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 主任:赵海峰 副主任:王晓东 委员:葛勇平、郭丹、窦玉前、宋健强、孙冬鹤、贾雪池、王伟秘书:于纯海、张宇 负责人(签章): 420 / 13

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和规则且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并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立法信息,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法律或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重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案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能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解决法律问题,具有初步从事法学研究、司法实践、立法执法评价、法律服务和组织教案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了解中国和国际相关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以及法制建设的基本趋势。 三、主干学科 法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 421 / 13

人大法学院2015年外校推免生通过初选名单及说明

人大法学院2015年外校推免生通过初 选名单及说明 2014-7-2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5年接收外校推免生工作已于日前举行。按照工作安排,申请人网上报名时间,原计划截至2014年6月30日,因存在网络登录不畅等技术问题,故将报名截止时间推迟至2014年7月10日,评审材料和公布成绩时间依次顺延。 7月中旬我院组织各专业教师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审,根据本科学校及法学院声誉、学习成绩排名、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自述内容、推荐人情况、获奖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每名申请人材料,由两名以上教师打分;成绩复核后,按平均分排名。 目前初选工作已经结束,依照参加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确定以下同学通过初选。通过初选的申请人还应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填报个人信息,通过研究生院审核者,即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间及安排,请申请人及时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以及法学院招生栏目。 一、法学硕士 序号姓名材料评审分数 1 蔡昌盛96 2 宋璇96 3 李诗滢92 4 冯叶91 5 张惠婷90 6 王黛娜90 7 邵树杰90 8 何朔90 9 蒋棒90 10 童蔚89 11 仇思颖89 12 李梦哲89 13 戴飞扬89 14 苏晓东88 15 陈田成88 16 姜民真88 17 蔡金兰88 18 刘云舒87 19 黄陈晨87 20 郑梁仪87 21 张哲87 22 牟玺蓉87

23 葛明瑜87 24 谭晨86 25 廖子浩86 26 朱归壅85 27 徐丹85 28 夏晶晶85 29 刘怡达85 30 方芳85 31 白家美85 32 徐彤84 33 王秋丹84 34 刘赫喆84 35 李倩瑶84 36 江帆84 37 程柯焙84 38 王碧君84 39 孙东阳84 40 马骕骦84 41 公雪84 42 徐传蕾83 43 黄思彦83 44 陈仕梅83 45 徐欣欣83 46 黄桂基83 47 陈肇新83 48 杨杰82 49 许婉霞82 50 吴阳82 51 宁婧82 52 管宇钿82 53 谷佳琛82 54 戴玥82 55 陈柳冰82 56 贲驰82 57 庄诗岳82 58 吴一昊82 59 史蔚82 60 聂晓茜82 61 俞伟81 62 孙艺心81 63 康依媚81 64 黄欣晖81 65 范晓81

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培养国家急需的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实践、复合型、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与人文素养(包括较高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从事法律工作或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从本科学生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出发,本专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主要方向,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具体而言,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准确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法律制度;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能; 3.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 4.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口才和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能力。*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法学 2、学科类:法学 *核心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宪法、刑法总论、刑法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债与合同法、物权法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宪法学、刑法学、证券法学 研究型课程:财产犯罪专题研究法学前沿问题讲座(包括基础法学前沿问题讲座、刑法前沿问题讲座、诉讼法前沿问题讲座、国际法前沿问题讲座) 讨论型课程:民事案例分析刑事案例研讨经济法案例研习 *计划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65+4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说明 1、辅修专业:最低44学分,标注“*”的课程(辅修法学必须修满法学专业的所必修课程);

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与及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数据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大数据系统运维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移动开发与架构、软件开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新兴的“互联网+”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预期工作岗位名称 1.主要岗位 本专业大数据基础类岗位:大数据文档编写、大数据采集清洗与转换; 大数据技术类岗位:大数据系统搭建与运维、海量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2.相关岗位 大数据销售服务类岗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呼叫、大数据售后服务。 3.进阶岗位 大数据技术公司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 (二)起薪标准 4500元/月 (三)人才质量标准 1.知识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①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本专业所使用的常用计算机 英语,包括技术性文档和资料; 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建设; ④掌握Linux平台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库系统搭建、优化、管理等方面的 专业技能; ⑤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大数据岗位的基本素质。 2.能力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①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②具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③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④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⑤具备数据仓库管理基本能力; ⑥具备OOP程序设计能力; ⑦具备Web应用开发能力; ⑧具备LinuxServer、Hadoop项目管理维护的能力; ⑨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人谦逊的文明习惯;具有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品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勾通和工作协调能力。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规则;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理论前沿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宪法学、法学导论、法理学、刑法学(总论、分论)、民法学(总论、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法、中国法制史、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文书写作。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1. 课程学分结构

2.开课规划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16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即可毕业,发给法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一)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 1.必修课(41学分)

高校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方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10),结合我校特点,结合翻译系近三年的办学经验,特修订此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两个方向的翻译专业人才: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和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英汉双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通用型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语言服务类企业的日常口笔译、语言通信服务技术与管理、语言服务项目谈判与管理,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口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能胜任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相关工程项目的口笔译和管理谈判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语言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管理的行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沟通协调、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职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英汉双语的应用能力,初中级口笔译能力,国际工程项目翻译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沟通协调、善于创新和自我进取的职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翻译、培养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招生人数分析

201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招生人数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就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法学考研机构! 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统考各专业录取人数预测及竞争激烈程度分析最新参考统计数据

重要说明: ①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专业每年录取人数为15-20人,招生简章规定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录取,要求考生具有理工农医专业背景,培养地点为北京本部。但是每年通过保研方式招不满,故每年有一些从法学硕士统考生中调剂的名额。由于知识产权法学(应用)内保计划录取人数没有公布,而知识产权法学(应用)计划录取总数为15人,学校对其招生计划是全部通过推荐免试方式进行录取。因此,表中统计数据将内保实际录取人数(36人)多于内保计划录取人数(30人)的6人放入了知识产权法(应用)内保实际录取人数一栏。 ②考虑到内保计划录取人数(30人)与实际录取人数(36人)相差不大,且已经将多余的6人放入了内保实际录取人数的知识产权法(应用)一栏。因此,表中内保实际录取人数是按照学院内保计划录取人数进行统计。 ③内保和外保最终录取的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取消保研资格、保研到

其他学校、出国、工作、身体原因等)最终会有部分不能正式入学,比如2012年公布的保研录取人数总计86人,但最终实际录取79人。因此,2013年保研录取人数虽然公布了89人,但是最终录取人数应当会少于89人。 ④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招生总规模基本稳定在165人左右,除去知识产权法(应用)每年招生的15-20人左右,非应用型从法学专业考生中录取的法学硕士人数为150人左右。表中2013年统考录取人数预测是根据每年的招生总数和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给出的相对准确的录取人数,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⑤法律硕士(法学)计划招生人数是60人,培养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学费为20000元/年,学制2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计划招生人数180人,培养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本部,学费为20000元/年,学制3年。 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近几年法学考研比较热门,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又是中国法学类重点中的重点,在中国学位排名第一的,相对于其他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难度较大,中国人民大学注重基本功,看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真题都是源自教材,一些教材上找不到的考点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 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凯程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 Law 一、专业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法律系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6人。 教学方面,除了法学教指委指定的16门核心课程,法律系还设置了涉农特色课程《农业法》、《土地法》、《食品安全法》、《社区法律咨询》、《三农法制问题调查》、《农村经济法治专题》、《循环经济法》。重视模拟法庭、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目前已在江苏省及安徽省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新闻媒体等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10余个。 学科建设方面,2006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承办了201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及江苏省经济法学会年会。2014年,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资格。 科学研究方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研究方向集中在农村土地法制、农产品、食品安全、资源与环境保护、土地纠纷解决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教师已累计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编、参编教材20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指导学生开展以“三农”法治建设为主题的科研训练,目前完成国家创新、江苏省创新及校级SRT训练项目共计22项。 社会服务方面,4名教师担任学校法律顾问;打造品牌活动“法律人在行动”,通过社区法律工作站、送法下乡、青少年法制教育、探访工地、农村法制调研等活动向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涉农法律等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既满足法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又兼具从事涉农法律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职业道德素养; 要求2: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基本理论知识;要求3:熟悉我国宪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法律和相关政策内容; 要求4: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要求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本专业理论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 要求6:掌握法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要求7: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8: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要求9: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和体育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和体育训练合格标准; 要求10:具有健全的心理、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交往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世界史(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世界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世界史学科专门人才。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六、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形式:学术型论文。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PUM505 1学期(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UP504 1学期(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PUP505 1学期(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3学分PUF500 1学期(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人类学方法论3学分HAC702 1学期(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社会、语言、民族、实物资料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人才培养方案套用下列模板。 注意: 1、一级标题格式:宋体,三号,加粗,行距倍; 2、正文格式:汉字采用宋体,小四,行距倍;英文及阿拉伯数字采用,小四。 3、标题层级关系:一级标题中文数字加顿号:一、二、三等; 二级标题带圆括号中文数字:(一)(二)(三)等; 三级标题阿拉伯数字加小黑圆点:.,.,.等 四级标题带圆括号阿拉伯数字:()()() 、五年制专业请注意学期设置。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系(院): 专业: 制订人: 审核人: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二)专业代码: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 (一)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含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 、****、****等企业,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等工作的能力;具备****、**** 、****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等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等社会能力,适应****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见表一)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 、****的能力;具备****、****、获取并判断信息、运用理论知识、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本专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表一人才培养规格

南京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需要、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门人才。 在业务素质方面,加强学生的环境法和其他相关法律部门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有扎实的跨学科的基本理论功底,同时能敏锐地关注中国环境保护法制的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力求创新、突破,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论文调研、撰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环境行政法 2.国际环境法 3.环境侵权法 三、招生对象 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大学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三年 五、课程设置 六、教学方式 1.公共课(A类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BCD类课),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以自学,其中课堂讲授不应少于课内学时的2/3。 3.注意对硕士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并确定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4.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和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或学术活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以笔试考核为主,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进行。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撰写专题课程论文为主,也可以出卷笔试考核,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中期考核在硕士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中进行,由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完成学位论文能力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考核小组对硕士生的考核结果作出公正评价并评定成绩,以确定该生是否有资格进入论文准备阶段。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应劝其退学或作肆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能力的关键环节。研究生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和先进性,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题确定后,应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有关导师会同本专业负责人进行审议。 学位论文的提纲拟定与论文撰写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充分反映作者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观点。学位论文在引用他人观点时必须注明出处,并在论文最后列出所有参考文献资料。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1.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至少要经过两位同行专家(其中一位校外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2.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至少在研究生院指定的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方可进行答辩。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4.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意见,按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人大法学院保研复试名单

人大法学院保研复试名单 人大法学院保研复试名单已经公布: 序号人大法学院保研生姓名本科学校 1白家美西北政法大学 2保雅坤南开大学 3鲍颖南京师范大学 4贲驰南京师范大学 5蔡昌盛华东政法大学 6蔡金兰西南财经大学 7蔡子祥中国政法大学 8曹颖人大 9常立人大 10陈仕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陈雅婷华中师范大学 12陈肇新西南政法大学 13成琳吉林大学 14程浩人大 15程虹舒郑州大学 16程柯焙南京师范大学 17程能中南大学 18仇思颖湖南大学 19崔佳琳中国政法大学 20戴飞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1董迎雪人大 22杜嘉能人大 23范晓西南政法大学 24方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5方扬人大 26丰硕中国政法大学 27冯叶南京师范大学 28高佳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9高郦梅武汉大学 30高蓉蓉中国政法大学 31公雪中国政法大学 32龚自力人大 33管宇钿中国政法大学 34洪倩雯人大

35胡晓庆人大 36扈艳西南政法大学37黄赤橙北京交通大学38黄文轩中国政法大学39黄欣晖中国政法大学40季冬梅中国政法大学41贾洁人大 42江珞伊北京师范大学43姜民真山东大学 44蒋礼人大 45康依媚西南政法大学46黎弘博中国政法大学47黎铧人大 48李鹤人大 49李梦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0李倩瑶中国政法大学51李勤峰人大 52李若蓝中国政法大学53李诗滢西南政法大学54李昕霞中国政法大学55连雨晴郑州大学 56梁嘉琪北京林业大学57林淡萍人大 58刘赫喆山东大学 59刘娇娇东北师范大学60刘洁郑州大学 61刘怡达武汉大学 62刘悦西北政法大学63柳长浩人大 64卢岩扬州大学 65马骕骦四川大学 66苗紫萱西南交通大学67聂晓茜南京师范大学68宁婧中山大学 69牛正浩人大 70彭昕电子科技大学71濮云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设计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基础,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专业基础厚、专业方向宽、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一定的外文检索及相关应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交流。 4、具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处理事务的意识和技能。 5、具备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6、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修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技术、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法律实务和有关方针政策,了解法学理论发展前沿。 8、具有不断获取、处理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规定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 法学。 三、主要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民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军事教育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专业实践、素质拓展、普通话、读书活动、毕业论文、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模拟法庭演练、诊所法律教育。 五、修业年限 四年;学习年限(含休学)最长不得超过其学制两年。 六、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七、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80基本学分才能毕业和取得学位。其中,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04-16 一、适用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学院与重要新闻单位、新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新闻传播部门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读期间社会实践不少于6个月。 六、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

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必修课(1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语言基础 3学分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1学期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本课程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研究个案,提升学生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传播理论 2学分 2学期 (Theorie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术思辨能力) 中外新闻传播史 2学分 1学期

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教师) 光纤传输模块 光纤传输专业技能教师培训方案 教师培训分为、两级,级高于级。取得级或级以上等级合格证,可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之一。 (一)级(基本型) 1、培训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培训,使学员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的素质,具有传输设备认知,传输 网络告警监控,传输设备测试与维护,结合网管对传输设备进行性能管理、故障分 析等基本技能。 2、入门资格 具备一定的电工基础及通信知识,电信传输技术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尚未取得通信行业颁发的中级(含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教师;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通信技术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即将从事光纤通信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新

经考试合格,发给“传输机务员国家资格高级”证书 6、考核标准: 能够理解、、传输技术、光纤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熟悉两站间的信号流程,能够利用光功率计测试光功率,能够利用综合分析仪进行业务中断测试、抖动、漂移,能进行机房的日常维护,能对传输设备进行一般的故障分析,掌握利用网管对传输网络进行监控,能对网元进行数据备份,能创建网络拓扑结构等操作。 (二)教师培训(级) 1、培训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培训,使学员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的素质,具有传输设备各项测试与维护,传输网络监控,结合网管对传输设备进行性能管理、故障处理、配置管理等基本技能。 2、入门资格 已取得通信行业颁发的中级(含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教师;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通信技术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3、培训模块图

6、考核标准: 能够了解电信条例、机房维护规程,熟悉机架结构及功能,能够利用光功率计测试光接口的发光、收光功率、灵敏度、动态范围,能够利用综合分析仪进行电接口的在线业务误码、抖动、漂移测试,能进行机房的日常维护,能利用硬件环回、软件环回、支路环回对传输设备进行故障定位处理,掌握利用网管对传输网络进行监控,能对网管进行数据备份,能创建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对应的业务配置等操作。

基础数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2012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基础数学(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数学)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领域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函数逼近论;复分析;几何分析;调和分析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主要培养环节的学习进度要求 课程学习时间一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二学年进行博士学位候选人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公共课、方法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和先修课等五个类别设课,总学分不少于23分。公共课2门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2门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3门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门2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 (三)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严格自律,应当贯彻于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学习中踏实认真,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在课程考试中诚实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细致,不慕虚名,遵守学术规范;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不剽窃、不冒用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道德,严格自律。 六、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 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先修课不少于2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