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的选材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作者:苏懿萍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2期苏懿萍(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田径队南京 210033)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自己的专项训练实践,略谈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希望能够给跨栏运动的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青少年跨栏方法手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b)-0214-02根据有关资料,国内外一些优秀的跨栏运动员都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了全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如美国的德弗斯,我国的刘华金,她们在少年时期运动成绩就相当不错。
目前我国的跨栏整体水平距离世界水平还是有一段差距,为了缩短这种差距,培养出优秀的跨栏后备人才,对运动员的培养必须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就要进行全面的基础训练。
1 青少年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的技术性要求很强的短跑运动,其实质是跑栏。
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当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1.1 跨栏运动员最大力量训练发展跨栏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首先要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完成动作的主动肌的收缩力。
其次是主动肌同对抗肌、中和肌、固定肌等肌肉(群)间的协调用力能力。
如跨栏步是跨栏项目典型技术特征,也是决定跨栏成绩优劣的主要技术环节。
在跨栏步中最大用力表现形式是是起跨腿克制性用力起跨动作和摆腿着地时退让性用力支撑动作。
因此,在发展最大力量训练中,既要提高参与起跨动作和支撑动作的各主要肌群的绝对力量,又要在在训练中发展各肌群在最大用力过程中协同用力的能力,包括各肌群全面协调发展和合理协调用力的顺序等。
1.2 跨栏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应将发展速度力量和单纯发展力量的练习进行组合,没有一定的负荷量要发展速度力量是徒劳的。
对肢体施加阻力的练习是跨栏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必然组成部分,它符合肌肉张力-速度关系。
运动选材考试试题

成都体育学院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实用运动选材学》考试试题_______ 系 ___ 级____ 班姓名_________ 学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2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1.下肢长不受先天遗传因素控制。
()2.由于摔跤、柔道按体重级别比赛,因此身高没有限制。
)3.身高发展有两次突增的高峰,一次在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左右,另一次在青春期,最后完成一般在20-23岁。
()4.平衡能力的敏感期在 6-12岁,5. 运动能力的遗传是单基因遗传。
6. (指距—身高)指数越大,说明上肢就越短。
7. 运动员的智力与个性特征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8. 后天的科学训练能使白肌或红肌纤维大量增粗。
9. 人的思考能力、情绪的发展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10. 快肌纤维的肌红蛋白含量高,肌糖原含量高,收缩力量小。
11. 跳高运动员的体型应该选身材细高、躯干短、下肢长、跟腱细长、足弓高的。
()12.足弓的形态是后天的。
13. 优秀运动员苗子一定会成为优秀运动员。
14. 在速度、耐力素质中,后天因素影响大的是速度素质。
15. 人的身高的遗传度很大,男子身高的遗传力为85%左右,女子身高的遗传力为92%左右。
()16.各种素质的自然增长都有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其中增长阶段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
其发展规律一般是快速增长阶段一缓慢增长阶段一稳定阶段。
()17.最大摄氧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其平均遗传度为81%左右。
()18. 一切人体的外在表现,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9.青春期发育期是指青春发育征象开始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快速缓慢的时期,亦称第一突增期。
()20.柔韧素质发展较早。
因此对柔韧素质要求高的运动项目选材应较早进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 运动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最先、耐力素质次之、()最晚。
农村小学跨栏跑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农村小学跨栏跑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摘要: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跨栏跑是一项技术较强的项目,它是集短跑、跨跳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是小学生田径赛的一个竞赛项目。
由于小学生年龄、身高都偏小,加上跨栏项目在教学训练中具有一定的危险及难度,为此,很多体育教师都不太敢开展这个项目的训练,甚至避免这个项目的练习。
其实,只要我们运用有效、恰当的方法,对于顺利开展这个项目训练是不成问题的,并通过跨栏运动的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还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协调等素质。
现针对小学生跨栏的初级教学步骤与方法,谈谈自己根据多年来在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几种有效做法。
关键词:跨栏选材辅助教学专项训练一、选好材是跨栏项目的奠基石跨栏是一项速度快、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在选材时应结合跨栏的专项技术进行科学选材,要选取身高腿长、节奏感和协调性较强且具有高跑速运动能力的苗子。
之后便进入专项、科学的技术系统训练。
二、跨栏项目需系统训练、循序渐进是关键1.“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
跨栏跑对小学生来说,由于身高等各方面的原因,练习有一定难度。
在练习过程初期教师可在地上画格子让学生跨,再摆上篮球、小海绵垫等,高度、难度慢慢提高到接近比赛栏的高度和难度,由易到难的方法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每一个高度教师都必须正确结合跨栏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及示范,教师做示范跨栏动作时要做到干净利落、正确优美,讲解则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2.体验到成功是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带着好奇、兴趣去尝试各种跨栏姿势,敢于创造各种跨栏姿势,使他们对跨栏跑由怕学到厌学再到感兴趣,逐步消除恐惧心理。
把培养每一个学生勇敢向上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然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结合跨栏教学特点进行训练。
让他们在跨过一个或几个栏架后对跨栏跑完整技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带来的自信。
400米跨栏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研究

400米跨栏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20-10-12T08:33:25.0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17期作者:王一雯[导读] 本文将速度训练分为发展平跑速度训练、发展过栏动作速度训练等方面,将速度耐力训练分为发展乳酸供能能力和发展有氧能力进行论述并得出应在训练比赛中贯彻速度训练为核心、合理分配体力的结论。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摘要:随着国内外400米跨栏高水平运动员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对400 米跨栏项目供能特点及提升方法的研究来更好的进行速度与速度耐力素质的科学训练。
本文将速度训练分为发展平跑速度训练、发展过栏动作速度训练等方面,将速度耐力训练分为发展乳酸供能能力和发展有氧能力进行论述并得出应在训练比赛中贯彻速度训练为核心、合理分配体力的结论。
一、前言400米跨栏跑全程有十个栏,栏间距是35米,起跑到第一个栏的距离为45米,最后一个栏到终点线距离为40米。
女子400米栏高为76cm,男子400米栏高为91.5cm。
可以看出,400米跨栏是一项挑战性较强的田径项目,也是典型的速度耐力型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800米跑的耐力水平,还要有优秀的400米平跑成绩。
速度是任何速度与力量性运动项目的基础,出色的速度及速度耐力也是400米跨栏运动员选材的标准之一。
本文通过自身训练经验和查阅大量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400米跨栏运动员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方法。
二、400栏供能特点及提升方法400米栏男子世界记录为46秒78,女子为52秒20。
男子世界顶级选手的成绩在48秒左右,女子在54秒左右。
从项目特点结合运动中的能量代谢理论,可以表明400米跨栏的能量以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和乳酸能系统供应为主。
运动员从起跑到10秒左右的运动距离内,主要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
10秒以后,由于连续地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运动,肌肉中磷酸肌酸(CP)储量逐步减少,使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转为糖酵解供能。
论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 ( 1 O O M 、 2 0 0 M 、 4 0 0 M ) 属于极 限强 度周期 性项 目, 它 的特点 量单位用公斤 ( k g ) , 身高计量单位 用厘米 ( c m ) 。 我 国青年男子跨栏运 是工作时间短 、 强度 大 。 是一 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 主的速度力量型 动员 的克托莱指数在 3 7 4 — 4 1 4 ( g / c m ) 之间 , 女子为 3 5 8 ( g / c m ) 。 国际 5 0 ( g / c m ) : 优秀男子 4 0 0 m栏 运动 员为 4 0 7 周期性跑 的项 目。 一个运动员若是想从 事短跑运动项 目, 他不仅需 优 秀女子跨栏运动员为 3
I S P OR T S S CI E N CE > > > 运 动科学I
论短跑运 动员 的选材
口 录露露(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要 : 本文依据短跑项 目的特 点 , 短跑运动 员应重视 个体遗传 因素 , 注重早期 选材 ; 短跑运动 员的身体素质是选 材的重要依据 : 结合短跑
运动的技 术原理分析 , 选材应 强调运动 员形态特征及 心理 方面的有利 因素。
关键词 : 短 跑 选 材 速 度 遗 传
秀 的运动遗传素质 。 构成人体 运动能力 的绝大多数性状具有很高的 我国从 2 0 世纪 8 0年代 开始 认识到科学选材 的重要性 .特别 遗传性 , 且一般都是呈常态分 布的数量性状 , 遗传度多在 6 0 % 以上。 是把遗传选材纳入到新 的选材体 系中去 , 初 见成效 , 使得许 多运动 2 . 3 、 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选材 项 目的选材成功率明显提高 。 无论从理论上 , 还是从世 界各 国的选 材实践来 看 , 遗传选材在 运动员科学选材过程 中是十分重要 的, 也
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短跑、跨栏跑和跳跃项目综合设置的研究

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短跑、跨栏跑和跳跃项目综合设置的研究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作为锻炼和选拔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主要场所,其项目设置区别于成人的田径运动会。
随着少年田径运动竞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体系的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多年来我国的少年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已经日趋完善和规范。
本研究以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运用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社会学、体育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对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短跑、跨栏跑和跳跃项目设置的合理性、评分标准的合理性、综合评定的完善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提出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短跑、跨栏跑和跳跃项目设置的建设性建议。
主要结论如下: 1.大部分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等对目前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短跨跳项目设置比较了解,但只有少数对短跨跳项目设置很熟悉。
此外,还有不少比例的教练员不太熟悉短跨跳项目设置情况,因此,《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2.选材、育才问题上半数左右的教练员意识到了少年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这种思想在选材、育才中进行了实施。
但少年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够完善,教练员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3.选材中根据《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开始取代“凭借经验”和“运动员单项成绩”的位置,并成为主流。
4.短跨跳形态合理性的总体情况较好。
其中,撑杆跳高最好,跨栏跑和跳高次之,短跑最差。
身高指标被认为是各个项目中都不可缺少的。
5.身体机能水平的测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目前没有更好并满足比赛条件的测试方法。
6.就目前的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比赛规程,13-15岁组运动员专项素质最佳为5-7项。
同时,部分教练员希望在专项素质中能设置1-2项的“自由选择”项目,以利于运动员的选项。
7.男子短跑和跳远专项运动员身高和专项得分之间相关性较弱,女子短跑和跳远运动员的身高和专项得分之间则均呈强相关。
跨栏跑

男子400米栏于1900年第2届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 目。美国运动员培根在1908年奥运会上,以55秒的成 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此后到1972 年共有16次手计时的世界纪录被刷新,最后一个手计 时的界纪录是乌干达运动员阿基—布阿创造,成绩为 47.8秒。在阿基· 布阿之后,出现了400米跨栏跑历史 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摩西。1976年摩西以47.64秒的成 绩打破世界纪录之后,又三破世界纪录,他的最好成 绩为47.02秒。摩西是第一个用13步节奏跑完400米栏 全程的运动员,也是连续10年保持不败的运动员,故 此他无愧于“栏王”的称号。 目前男子400米栏世界纪录是1992年美国运动员凯 文· 扬创造的,成绩为46.78秒。
1908年第4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 史密森
采用上体半屈,起跨腿从体侧提拉过栏技术 获得冠军,他的成绩为15秒,这也是标准 110米栏的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1912年奥 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 凯利以15.1秒的成 绩获得金牌。1916年,美国选手瑞· 辛普逊采 用双臂随摆动腿前伸技术,以14.8秒打破 世界纪录。
自此,人们对速度在跨栏跑中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认 识,如两破世界纪录的美国运动员艾德莱塞(13.6秒、 13.5秒)和以13.2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联邦德 国运动员劳尔,均是将速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特别 是劳尔的“折刀式”技术,使栏间跑速度的利用率有 了 大大的提高。劳尔创造的13.2秒世界纪录保持了14 年之久,直到1973年才被美国运动员罗· 米尔本打破。
1968年国际田联决定将女子80米栏改为100米栏,栏
架增至10个,栏高增至84厘米。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女 子100米栏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原东德运动员阿· 埃尔
哈特以12.59秒创造了这个项目电子计时的第一个正式 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 女子200米栏是在女子400米栏出现之前的正式比赛 项目,其规格与男子200米栏一样,它曾是奥运会正式 比赛项目,于1980年在国际比赛中被取消。
田径运动员选材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运动能力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某个基因在特殊情况下在结构上或排列顺序上 发生改变,而出现新的基因。可为良性,也可为劣性。
重组突变:它是指在受精过程中,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引起子代 个性性状的变异。23对染色体自父代产生的减数分裂中,出 现了变异性的重组。
彷徨突变: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的变异, 这种变异与物质无关,是不遗传的。 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个别性状除外)均受到遗传基因 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人类遗传学家认为:遗传只为运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生理、生化和组织器官结构的物质基础,而环境和科学训 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开发起着巨大诱发与促进作用。所以, 环境是诱发变异的基本条件,而遗传物质及其可发展的潜在 能力为变异提供了可能。
标准
男
110米栏 18岁以上 187~190 380~420 10.4~
10.2 1.8~2.0
子
400米栏 18岁以上 188~192 380~420 10.2~10.0 46.5~45.0 2.0~2.5
女
100米栏 18岁以上 172~178 340~360 11.4~11.2 1.0~1.2
图型在胚胎发育第12周开始出现,到第19周发育完成。 皮纹一旦形成,基本终身不变;且在同一世纪内是不会有两个相同皮
纹的人出现。
2、遗传度: 指某一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归于遗传因素,有多大比
例归于环境因素,一般用%来表示。 人体中的数量性状,如:体形、运动素质和生理生化机能等,都不同
程度地受到环境和训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素质、技术优先原则 ——可训练性与拔苗助长的问题 ——广泛培养与重点选拔 ——“通才”与“专才”及定项 ——“天才型”运动员的选拔 ——选拔与预测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形态特征
由于栏架的设置和栏间距离的固定(110米高栏,栏高1.067米、栏间距离9.14米;100米栏栏高84厘米、栏间距离8.5米;男子400米栏栏高91.4厘米、栏间距离35米;女子400米栏栏高76.2厘米、栏间距离35米),对跨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身材高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和用三步跑过固定的栏间距离,跑400米栏则可以减少栏间跑的步数。
但直道栏运动员的身材也不宜太高,太高势必栏间三步跑得拘束,会降低过栏的灵巧性与协调性,影响全程跑的节奏。
有资料表明,跨栏运动员的适宜身高为男子185±3厘米;女子172厘米±3厘米。
但应注意的是,不可忽视有跨栏非凡天才的大个子或矮个子运动员。
第18~20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前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分别为1.858、1.884米和1.864米;第20~21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前6名平均身高为1.666米和1.70米。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运动员体重和身高的关系。
我国青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在374~414之间,女子为358。
国际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为350;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为407。
在身高条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体重越大,则克托莱指数就越高。
这就是说在跨栏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那些身材较高,体形匀称的运动员。
因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有利于获得较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有利于加快过栏的动作频率和过栏速度。
跨栏运动员要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除对运动员的身高条件有特定的要求外,还要求运动员有合理的下肢结构。
也就是说跨栏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长的下肢,而且大腿、小腿及下肢与躯干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比值。
现代跨栏技术已由"跨栏"向"跑栏"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栏间跑和过栏中都要保持重心的平稳,尽量减少身体重心的过分起伏。
科研人员在分析黑人跨栏运动员下肢形态结构时,发现他们下肢长A很高(地面到髂前上棘高度),且A点与H点(髂骨上缘与腋中线交点)十分接近,下肢长C(地面到臀纹高度)也较高,这种下肢结构,利于高抬大腿,加大动作幅度及送髂动作。
因此,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除考虑身高条件外,还应优先选取下肢结构较为合理的运动员。
比下肢长和比大小腿长也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
较长的下肢利于增大步幅,对跨栏十分重要。
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省市运动队短跑运动员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总体均值为54.5±1.7%,优秀选手在56%以上。
跨栏运动员此比值略高于短跑运动员。
选材时可参考这一比值。
大腿较短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并使摆动腿下压更快而省力。
因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小腿较长者,脚掌对地面的扒地速度较快,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跨栏跑运动员如大腿较长,过栏时摆动慢,影响过栏速度。
选材跨栏运动员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加足高)这一指标最好优于短跑运动员。
田径大纲中要求短跑运动员比大小腿长比应小于或等于100%。
跨栏运动员最好小于或等于95%。
最后,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还应考虑比踝围和比跟腱长。
因为,跟腿较长,踝围较细的运动员,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根据短跨项目特点,应选踝围细,跟腱长的少年。
田径大纲中选材采用比踝围(踝围/跟腱长)和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加足高)作为跨栏
运动员的选材指标,比踝围要力求小一些(<100%最好<95%=。
比跟腱长要力求大一些(>50%,最好>55%)。
在对跨栏运动员进行形态特征的测试和考查的同时,还要对运动员家庭成员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为身高、体重、胸围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其中身高在外型方面遗传系数最高,可达0.79(体重为0.50,胸围为0.64)。
在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选材中,身高的预测应把其父母的身高同运动员本人的骨龄结合起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