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李西雁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工程系2002级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摘要:脱除病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深入探讨研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结合在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情况,简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植物脱除病毒的热处理、茎尖培养和抗病毒药剂三种方法的原理、发展史和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本文以马铃薯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马铃薯脱毒苗的具体技术方法,脱毒率可达100%。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茎尖培养,组织培养,快繁脱毒技术,病毒检测,应用前景

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1 研究简史

自从1943年怀特(White)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学说及诸多后学者(Steward,1958,Guha和Marteshwari,1964)相继证实后,引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快繁技术的勃然兴起。我国的专家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后也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创造了很多新方法、新技术,提出不少新成果,开拓了植物组织培

养快繁技术的新局面[1]

。目前采用组织培养脱病毒快繁及离体快繁生产株苗的技术

已发展相当成熟[2]

。脱毒株苗具有无杂菌、适应能力较强、繁育较快、质量优、

抗性好、分蘖性强、繁殖系数高、大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已得到有关专家的鉴定及高度评价和种植试验区、种植产区果农的认可。例如脱毒马铃薯、脱毒红薯、脱毒生姜、脱毒大蒜、脱毒草莓、脱毒苗木、脱毒花卉等等,已成为

现代农民致富的新宠[2]

1.2 植物组织培养和脱毒快繁的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

体培养。其完整过程是:

脱分化 再分化 生长 根茎叶 外植体 愈伤组织 生长点 或 完整植株

发生 胚状体

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1]。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脱毒及离体快繁,这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主要是进行茎尖培养脱除病毒。对于脱毒苗、新育成、新引进、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比传统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植物组织培养已发展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追究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发展简史,在11世纪就出现的热处理脱毒法,最早解决一些作物的病毒病害问题[1]。本世纪50年代发展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脱毒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现在植物的脱毒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热处理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抗病毒药剂法,将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它们的脱毒原理各不相同。

2 脱毒技术及其原理

2.1 热处理法

2.1.1 概述

热处理法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然后进行无毒个体培育。

热处理法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时间。热处理可通过热水浸泡或湿热空气进行。热水浸泡对休眠芽效果较好,湿热空气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较好,既能消除病毒又能使寄主植物有较高的存活机会。热空气处理比较容易进行,把旺盛生长的植物移入到1个热疗室中,在35~40℃下处理一段时间即可,处理时间的长短,可由几分钟到数月不等

[4]。热处理的方法有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处理的材料可以是植株,也可以是

接穗。

2.1.2原理

热处理脱毒是根据病毒与寄生细胞对高温的忍耐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被部分地或完全地钝化而可控制其的活动,但很少伤害甚至不伤害寄主组织,从而让植物细胞加快生长,使生长点附近不带病毒,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2.1.3简史

用热处理脱除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是世界上脱除已知病毒最早的例子。早在1889年,印度尼西亚爪哇人就把繁殖用的甘蔗切断放在5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min来防止枯萎病(现已知是病毒病)的发生。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在种植前仍使用这种方法处理甘蔗。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热水对植物的伤害大,Bake (1972)研究表明在热水处理中,由于植物组织经过淋洗,在水中长期浸泡常常会窒息死亡,并且这种处理也会打破或延长植物的休眠期。所以现在更常用的方法是将病毒感染的植物用35℃~38℃热空气处理2~4

周或者更长时间进行脱毒[4]

。此法尤其适合处理生理干旱的材料和处于休眠状态的果

树。

热处理脱毒法已应用多年,被世界多个国家利用。该项技术要求的设备条件比较简单,脱毒操作也比较容易。主要缺点是脱毒时间长,脱毒不完全,例如TMV这类杆状病毒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脱除,因而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茎尖培养脱毒法

2.2.1概述

茎尖培养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其方法是在解剖镜下,用锋利的解剖刀进行迅速准确地茎尖剥离,因为茎尖分生组织基本不带病毒,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再结合病毒检测,就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

茎尖培养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切取茎尖的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是茎尖培养成活率变低。曹为玉等研究发现葡萄茎尖长度与存活率成正相关,与脱毒率成反相关。当切取茎尖长度为0.2~0.3mm 时,存活率为21%~38%,脱毒率为91.4%~97%;当切取0.5mm以上时,存活率为75%~83%,

脱毒率仅为70.6%~76.5%[8]

茎尖培养脱毒法脱毒率高,脱毒速度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原种繁殖材

料,但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植物的存活率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在经常是将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来使用。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之所以能够提高脱毒效果,是由于热处理可使植物生长本身所具有的顶端免疫区得以扩大,有利于切取较大的茎尖(在1mm左右),从而能够提高培养或嫁接的成活率。如大樱桃置于45℃的恒温培养室内,培养35天,再切取0.2~0.4mm的茎尖培养,平均脱毒率为98%。

2.2.2原理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植物体内病毒靠维管束系统移动,分生组织中没有维管束存在,病毒只靠胞间连丝移动,速度很慢,难以追上生长活跃的分生组织,所以旺盛生长的根尖、茎尖一般都无病毒或很少有病毒分布。

2.2.3 简史

White于1943年首先发现在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生长点附近病毒的浓度很低,甚至没有病毒。这一发现为茎尖培养脱除病毒提供了理论依据。怀特(White ,1934)在体外培养感染了TMV病毒的马铃薯根,并用枯斑寄主法测定了根不同部位的病毒含量,发现根尖部位的病毒含量比其他部位少,甚至不存在病毒。Morel等1952年首先从感染了花叶病毒和斑萎病毒的大丽花植株上切取茎尖,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无病毒的大丽

花,证明了前人假设的正确性[1]

。此后,人们采用茎尖培养技术相继获得了多种植物的

无病毒植株。现在茎尖培养脱毒法已经成为植物无毒苗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1998年,桂林市大地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广西山河经济发展公司联合开展罗汉果脱毒苗的培育生产技术科技攻关,在选出的健康植株中选取营养体,经过茎尖培养与其它脱毒方法相结合脱毒后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获得不带病的健康苗。经农业种植区试点种植表明,这些经茎尖培养脱毒快繁得到的罗汉果脱毒苗植株健壮无病,长势旺,结果早,数量多,品质高,与传统压蔓技术种植的普通苗相比,种后第一年结果的植株达50%~70%,增加近一倍;平均每株挂果约30个,增加了两倍,一级果增加了15%,有效成分罗汉果甜甙的收取率则提高了5%。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杭玲等在《罗汉果茎尖脱毒快繁技术》一文中试验,选择罗汉果青皮果品种,采用种子播种的实生苗,经接花叶病毒而致病的植株,运用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除病毒,经用生物学指示植物鉴定,脱毒率达100%。

据研究,植物体内某一部分组织器官不带病毒的原因是:分生组织的细胞生长速度

快,病毒在植物体内繁殖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且病毒的传播是靠筛管组织进行转移或通过细胞间连丝传递给其他细胞,因此病毒的传递扩散也受到一定限制,这样便造成植物体的部分组织细胞没有病毒。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茎尖培养来培育无病毒苗木。

2.3 抗病毒药剂法

2.3.1概述

抗病毒药剂法,这是一种新的脱毒方法,运用一些抗病药剂的作用影响病毒RNA的复制形成,干扰病毒的正常生长,从而达到除去病毒的目的。常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5-二氢尿嘧啶(DHT)和双乙酰-二氢-5-氮尿嘧啶(DA-DHT)。这些药物常常通过直接注射到带病毒的植株上,或者加到植株生长的培养基上。这种方法一般要与茎尖培养相结合应用。经过抗病毒药剂处理的嫩茎,切取茎尖,再进行组织培养,就会提高脱毒率和成活率。

采用病毒抑制剂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脱毒方法,可以较容易的脱除多种病毒,而且这种方法对取材要求不严,接种茎尖可大于1mm,易于分化出苗,提高存活率。

2.3.2原理

抗病毒药剂法的作用原理是抗病毒药剂在三磷酸状态下会阻止病毒RNA帽子结构形成而达到除去病毒的效果。

3.3.3简史

罗晓芳等于1996年曾在培养基中加入病毒唑,脱除了两种苹果潜隐病毒[1]

除了以上三种脱毒方法以外,花药培养法、茎尖嫁接脱毒、愈伤组织培养法、胚珠培养法也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脱毒。

3 脱毒效果的检测方法

经过脱毒处理的植株是否还存在病毒,必须经过病毒学检测才能确定。可靠的病毒检测方法与建立有效的脱毒方法同等重要。传统上一直沿用的检测方法是目测法,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剔除潜隐性病毒。后来出现的指示植物法,扩大了检测范围。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许多先进的理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病毒检测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检测脱毒苗的方法。

3.1植株直接测定法

直接观察植株茎叶有无某种病毒引起的可见症状,是最简单的测定方法。

不过,由于某些寄主植物感染病毒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有的并不能使寄主植物出现可见的症状,因而无法快速检验。

3.2指示植物法

此法最早是美国的病毒学家Holmes l929年发现的[1]

。利用病毒在其他植

物上出现症状的特征,作为鉴别种类的标准。当原始寄主的症状不明显时,就可用指示植物法,这是因为指示植物比原始寄主更容易表现症状。具体做法是将病叶研磨,把汁液接种到寄主植物上,对于木本植物,是将原始寄主嫁接到指示植物上。指示植物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但它灵敏性差,所需时间长,难以区分病毒种类。

3.3血清学方法

抗血清鉴定法要进行抗原的制备(包括病毒的繁殖,病叶研磨和粗汁液澄清等),抗血清的采收、分离等。血清可分装到小玻璃瓶中,贮存在–15~–25℃的冰冻条件下。测定时,把稀释的抗血清与未知的病毒植物在小试管内混合,这一反应导致形成可见的沉淀,然后根据沉淀反应来鉴定病毒。此法灵敏度高,获得检测结果迅速,是目前检测病毒的一种最好方法。

此外,PCR微量板杂交法[5]

、蛋白质电泳法、嫁接检测法、电子显微镜检定法、

病毒症状学诊断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4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

鉴于当前农业经济作物生产上苗木(主要是无性繁殖作物)存在着严重病毒累积、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大幅度的下降等问题,探索一种脱毒效果好、繁殖系数高、简易且经济的繁育良种及健苗技术,是当前农业经济作物种苗木生产中急需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通过以马铃薯为例,进行热处理加茎尖培养结合病毒检测法获得脱毒苗的方法,简述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

4.1 研究简史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当条件适合时,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转运和积

累于所结薯块中,并且世代传递,逐年加重[4]

。病毒的增殖与植物正常代谢极为密切,

目前尚没有发现既能杀死病毒又不损伤植物的药剂,病毒危害一度成为马铃薯的不治之症。1953年Nirris将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加入培养基中抑制病毒繁殖,并通

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青山(Green mountain )品种无PVX (马铃薯X 病毒)的马铃薯植株。此后,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技术迅速发展,为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生产提供优良种薯。目前,国际上用茎尖培养产生的马铃薯品种已达150个左右[1]。

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20多种。这些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会引起马铃薯退化,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研究的结果还证明,病毒在植物组织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受一定环境条件影响,在靠近马铃薯茎的顶端病毒浓度很低或不含病毒。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茎尖培养可以获得马铃薯无病毒苗[3]。另外,马铃薯病毒,有的对温度比较敏感,有的不敏感,但对植株或发芽的块茎进行高温处理后再作茎尖培养,一般脱毒率都比较高。因此,在茎尖培养前,对植株和发芽块茎进行30~35℃,28天的高温预处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2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方法

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对马铃薯进行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可有效地防止种薯退化,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

[3]。其主要脱毒方法如下: 4.2.1 取材和消毒

将欲脱毒地品种块茎催芽,芽长4~5cm 时,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40min ,于无菌室内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无菌水冲洗2~3次。

4.2.3 剥离茎尖和接种

在无菌室内,于40倍地解剖镜下,剥取带1个叶原基地茎尖,接种于MS 茎尖培养基地试管中。试管中的MS 茎尖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蔗糖和琼脂,pH 值为5.8,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每试管接种1个茎尖。

4.2.4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茎尖培养的关键是奖脱毒后的茎尖透导生成带有完整根、茎、的植株,因此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十分重要。对于马铃薯的茎尖培养来说,需要较多的NO3ˉ和NH4+营养,MS 和Miller 基本培养基都是较好的培养基,而且附加少量(01.mol/l~0.5mol/l )的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或二者都加,培养的效果更好。接种的茎尖培养于25℃、1500~3000LX 光照条件下培养室内,3个月则长成3~4片叶的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段扩繁一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综述 摘要:植物病毒是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茎尖处理、茎尖结合热处理、冷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及愈伤组织处理等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资料,综合阐述了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化学药剂培养脱毒、愈伤组织脱毒、冷处理脱毒等方法。 关键词:组织培养;脱毒;茎尖培养 正文: 植物病毒分布广、危害大,对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我国从国外引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不规范的繁殖技术,病毒病开始流行,严重影响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多用组织培养脱毒方法来阻止病毒病的继续传播以便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对当前植物组织培养脱病毒方法作了综述,以期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促进植物脱毒方法及应用的相关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有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冷处理脱毒、化学药剂处理脱毒、花药培养脱毒、愈伤组织脱毒、珠心胚培养脱毒、茎尖微体嫁接脱毒等,其中由于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好,是目前植物无病毒苗培育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个途径。研究表明,如果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效果会更好,通常将茎尖结合热处理来脱毒。 1、茎尖培养脱毒 茎尖培养脱毒原理:在染病毒植株体内,病毒分布并不均匀,在生长点病毒含量最低。病毒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在分生区内无维管束,病毒扩散慢,加之植物细胞不断分裂增生,所以病毒含量少,在茎尖生长点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切取茎尖愈小愈好,但实际操作中茎尖取太小不易培养成活,过大又不能去毒。 1.1 茎尖培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消毒后的材料放置在20~40倍解剖显微镜下,用解剖刀剥取0.1~1 mm 的茎尖,迅速放入培养基中,如果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就会因失水引起茎尖死亡。赵军良等人的研究表明,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3]。不同的植物材料茎尖剥取的方法和最适合脱毒的茎尖大小不同。在菊花的茎尖培养中,在超净工作台内将消毒后的茎尖中用肉眼能看到的叶柄切除,在实体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剥离顶芽至露出带有1~2片叶原基的生长点,生长点大小约在0.3~0.5 mm左右。大于以上尺寸脱毒率将会下降,反之成活率将会下降,迅速将摘出的生长点置于培养基中。就香石竹而言,切掉叶柄后,生长点是在几重叶原基的包围下,要从外到内逐一切掉外层叶原基,当生长点露出时把包括1—2片叶原基在内的生长点切下,迅速移入事先预备好的培养基内,注意生长点的方向及不要把生长点埋在培养基内。在康乃馨的茎尖培养中取带有1—2个叶原基、长0.2-0.3 mm的茎尖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时只须沾取茎尖置于轻轻划破的培养基表面即可。洋葱可用0.5—0.7 mm茎尖培养,能有效地脱除洋葱中的O YDV和GI v病毒。在对白葱的茎尖脱毒研究表明,以带有1片叶原基大小为0.2-0.6 mm的茎尖外植体较为适宜。 1.2 茎尖培养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方法 茎尖培养可能出现褐化、玻璃化等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成活率,所以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号… 座………………线………… 号… 学………………………封级 班…………………………别… 系…密………………名… 姓………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 植物栽培技术虽然发展比较晚,但是在经过20世纪后的几十年,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与奋斗,这项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尤其近40年以来,植物组培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药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为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无毒苗木,进行突变筛选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种质保存和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现如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花卉优良性状、培育脱毒苗木、保存种质资源等优质,根据这些优势,植物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苗繁殖与生产之中。 关键字: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花卉 1花卉产业介绍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花卉消费这一时尚已逐步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各地兴起许多花卉交易市场,对这种发展趋势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组培苗具有无杂菌、优质、均匀、分蘖性强、繁殖率高、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 2花卉领域中组织栽培优势

2.1脱毒及快繁 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十分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植物感染病毒后,虽然未必死忙,但却会引起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观赏价值下降。采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积累,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保持植物体原有的优良晶质和经济价值,达到无病源菌化,其前提就是使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法之一的茎尖生长点培养法。这种培养技术最先应用于花卉。宿根性茬卉有康乃馨、菊、大丁草、丝石竹、补血草;球根性花卉有百合、小苍兰、唐葛蒲、茸尾、柱顶红;还有花木类的蔷薇、杜鹃花等都已广泛应用。 作为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的手段,主要有两方面: (1)培养茎尖生长点,获得一顶一芽一株植物体; (2)由茎尖长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植物体。 由于后者有出现植物体变异的可能性,不应考虑克隆。茎尖生长点就是芽顶端直径为 0.6一 0.1毫米的半球形组织。在这部分,病源体(病毒、病菌)含有的浓度比其他任何部位都低。无病毒植物体和无病无菌植物休再生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因病害造成的生产量和品质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 (1)花卉色泽鲜艳; (2)每一花茎的着花数增加; (3)植株生长的速度和能力增加; (4)栽培管理的劳动量减少;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等等。这些优点在受到病害的植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很有价值。 2.2大量快速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综述 符国芳,李 青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植物病毒是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茎尖处理、茎尖结合热处理、冷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及愈伤组织处理等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资料,综合阐述了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化学药剂培养脱毒、愈伤组织脱毒、冷处理脱毒等方法。 关键词:组织培养;脱毒;茎尖培养 中图分类号:S432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7)03-0255-04 Summarization on the methods of virus elimination by plant tissue culture FU Guo fang,LI Qing (Beijing Forestry U niversity ,Beij ing 100083,China) Abstract:Plant virus is the factor that inhibits flow er industr y development Plant v irus can be eliminated by shoot tip treatment,shoot t ip and heat treatment,cold treatment,chemical treatment and callus treatment,so o n By searching the research bibliog ra phies home and abr oa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s to eliminate v irus by shoot t ip culture,heat treatment,chemical treat ment,callus treatment and cold treatment,so on Key words:tissue culture;vir us elimination;shoot tip culture 植物病毒分布广、危害大,对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我国从国外引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不规范的繁殖技术,病毒病开始流行,严重影响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多用组织培养脱毒方法来阻止病毒病的继续传播以便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对当前植物组织培养脱病毒方法作了综述,以期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促进植物脱毒方法及应用的相关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方法有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冷处理脱毒、化学药剂处理脱毒、花药培养脱毒、愈伤组织脱毒、珠心胚培养脱毒、茎尖微体嫁接脱毒等,其中由于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好,是目前植物无病毒苗培育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1]。研究表明,如果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效果会更好, 通常将茎尖结合热处理来脱毒。1 茎尖培养脱毒 茎尖培养脱毒原理:在染病毒植株体内,病毒分布并不均匀,在生长点病毒含量最低。病毒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在分生区内无维管束,病毒扩散慢,加之植物细胞不断分裂增生,所以病毒含量少,在茎尖生长点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切取茎尖愈小愈好,但实际操作中茎尖取太小不易培养成活,过大又不能去毒[2]。 1 1 茎尖培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消毒后的材料放置在20~40倍解剖显微镜下,用解剖刀剥取0 1~1mm 的茎尖,迅速放入培养基中,如果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就会因失水引起茎尖死亡。赵军良等人的研究表明,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3]。不同的植物材料茎尖剥取的方法和最适合脱毒的茎尖大小不同。在菊花的茎尖培养中,在超净工作台内将消毒后的茎尖中用肉眼能看到的叶柄切除,在实体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剥离顶芽至露出带有1~2片叶原基的生长点,生长点大小约在0 3~0 5mm 左右,大于以上尺寸脱毒率将会下降,反之成活率将会下降,迅速将摘出的生长点置于培养基中 [4]。就香石竹而言,切掉叶柄后, 收稿日期:2007-01-08;修回日期:2007-03-15 作者简介:符国芳(1982-),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第34卷第3期 2007年9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 ujian Forestry Sci and T ech V ol 34 N o 3Sep ,2007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修订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 发展前景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等人,用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株。由于植物的每个有核细胞都携带着母体的全部基因,故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项研究主要目的解决病毒性退化对洛阳市马铃薯生产所造成的严重产量损失及常年从外地调种所造成的人力、物力巨大浪费,建立豫西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种体系,进行当地繁种,结合间作套种模式,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实现马铃薯生产的高产高效益。该项研究的技术关键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病毒检测、脱毒试管苗及微型种薯快速高效低成本生产等。 该项研究的技术创新点是:针对豫西的生态条件,在豫西洛阳马铃薯主要病毒类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及快繁技术,并对常规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了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和程序简化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氯溴异氰尿酸,可以取代高压灭菌过程。建立了“二年三季”豫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行当地快繁,供应生产应用。 通过三年的工作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豫西马铃薯生产上主要病毒类型及各种病毒的发生频次。经过对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植株带毒率为54.95%,五种马铃薯病毒发生频率为:PVX24.18%、PVY23.67%、PVS12.09%、PVM4.4%、PLRV9.9%。 在带病毒植株中,一种病毒单独侵染的为68%,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的占32%。2、进行了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苗及快速扩繁的技术研究,对马铃薯脱毒种苗、种薯生产中的低成本技术及简化程序进行了研究与应用。 茎尖取材最好用顶芽,切取茎尖大小0.2-0.3CM为宜。合适的培养基是 MS+0.1GA3+6-BA0.5+0.05NAA,温度25℃,光照16h/d,光强1000LX。 生长培养基采用基本MS培养基,温度25℃,光照16h/d,光强2000LX。在试管苗的生产中,采用罐头瓶、固体培养基、在配制培养基时用普通食用白糖替代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 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 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 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SH、White等[5]。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S。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董雁等[6]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 %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杜勤[7]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内因污染和外因污染。内因污染指由于外植体的表面或者内部带菌而引起的污染;外因污染则是主要由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引起,是指在接种或培养过程中病菌入侵,例如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接种室消毒不严格以及操作不规范等[8]。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2个方而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而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是不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脱除病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深入探讨研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简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植物脱除病毒的热处理、茎尖培养和抗病毒药剂三种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本文以马铃薯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马铃薯脱毒苗的具体技术方法,脱毒率可达100%。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茎尖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病毒检测,应用前景. 1.脱毒技术及其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脱毒及离体快繁,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现在植物的脱毒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热处理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抗病毒药剂法,将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 1.1 热处理法 1.1.1 概述 热处理法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然后进行无毒个体培育。 热处理可通过热水浸泡或湿热空气进行。热水浸泡对休眠芽效果较好,湿热空气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较好,既能消除病毒又能使寄主植物有较高的存活机会。热空气处理比较容易进行,把旺盛生长的植物移入到1个热疗室中,在35~40℃下处理一段时间即可,处理时间的长短,可由几分钟到数月不等[3] 。热处理的方法有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处理的材料可以是植株,也可以是接穗。 1.12原理 热处理脱毒是根据病毒与寄生细胞对高温的忍耐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被部分地或完全地钝化而可控制其的活动,但很少伤害甚至不伤害寄主组织,从而让植物细胞加快生长,使生长点附近不带病毒,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1.2 茎尖培养脱毒法 1.2.1 概述 茎尖培养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其方法是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进行迅速准确地茎尖剥离,因为茎尖分生组织基本不带病毒,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再结合病毒检测,就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 茎尖培养脱毒法脱毒率高,脱毒速度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原种繁殖材料,但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植物的存活率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在经常是将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来使用。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之所以能够提高脱毒效果,是由于热处理可使植物生长本身所具有的顶端免疫区得以扩大,有利于切取较大的茎尖(1mm左右),从而能够提高培养或嫁接的成活率。 1.2.2 原理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植物体内病毒靠维管束系统移动,分生组织中没有维管束存在,病毒只靠胞间连丝移动,速度很慢,难以追上生长活跃的分生组织,所以旺盛生长的根尖、茎尖一般都无病毒或很少有病毒分布。 据研究,植物体内某一部分组织器官不带病毒的原因是:分生组织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病毒在植物体内繁殖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且病毒的传播是靠筛管组织进行转移或通过细胞间连丝传递给其他细胞,因此病毒的传递扩散也受到一定限制,这样便造成植物体的部分组织细胞没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姜脱毒和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是药、食、加工等多用途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生产上生姜只能靠少数品种长期无性繁殖,易感染多种病毒,使姜体内积累多种病毒,从而导致生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般减30% ~ 50%,严重制约了生姜的生产发展。国内外目前尚无高抗病毒的生姜品种和高效杀病毒药剂,因此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生姜苗,成为防治病毒,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优质姜种为材料,通过热处理法催芽、表面消毒、茎尖分生组织剥取、无菌苗诱导培养、增殖诱导培养、生根诱导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及培养基配方优化,并在每个不同的培养阶段进行检测,建立脱毒良种繁育体系的工艺流程,有效去除引起生姜种性退化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主要病毒。该项研究为脱毒姜种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生姜的脱毒处理 精选块大、肉厚、皮色黄亮和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在自来水下洗掉泥巴,再用少量洗衣粉浸泡10min,用毛笔轻轻刷洗种姜表面,用自来水冲洗2h,沥干水分。在38℃恒温培养箱进行热处理4周,使病毒饨化失活,同时可诱导出不定芽,待长出2 ~ 5cm左右的芽后再进行茎尖脱毒。将长出新芽切下,用流水冲洗干净,置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处理30秒,再用0.1%升汞消毒数分钟,无菌水冲洗

6 ~ 8次后,在40倍体式显微镜下剥取0.2 ~ 0.3毫米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成苗后应用血清学鉴定, 获得脱毒苗。 2 脱毒苗的培养 以MS为基础培养基,以MS+6-BA1.5mg/L+NAA0.1mg/L为茎尖诱导分化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为生姜最适继代培养基;以MS+NAA0.5mg/L+IBA0.5mg/L为生根培养基。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糖浓度为3%,脂为0.7%,pH值为5.8。 诱导培养时,,先进行7天暗培养,再进行光培养。温度与光照条件要求与生姜生长期的光温条件相符,可控制在(25±2)℃,光照强度为3000 ~ 4000Lux,光照时间为14 ~ 16个小时。 3 组培苗的驯化及移栽 待培养瓶里的生姜苗具有3 ~ 4片叶,5 ~ 6条根,根长至2 ~ 4cm 时即可移栽。第1 d 在培养室里打开瓶盖(即半开半盖),第2d把瓶盖揭掉,并在培养瓶中放人少许水,以防止组培苗的失水及培养基的污染,第3d移出培养室,放在室温中,以逐渐适应室外温度。移栽前应洗净附着在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 以免招致细菌繁殖, 导致组培苗感染腐烂死亡, 冲洗时谨防伤根,以确保移植成活。以蛭石+泥炭为移栽基质, 移栽后每天喷雾保湿, 栽后3d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 ~ 90%, 1个月后就可考查移栽成活率。田间肥水管理与普通生姜相同,11月可收获姜种。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论文—月季组织培养技术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曹胜华 学号:200930771015

[摘要]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木本植物, 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 [关键词] 月季组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月季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月季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本研究探索出的月季组培快速繁殖技术,在试管苗单芽诱导丛生苗、利用代用品培养降低组培成本、试管苗管外扦插生根、试管苗微型化长途运输等方面,较前人有所改进。 一.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月季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等,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在鲜花应用中,月季花的地位和比重与日俱增,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1]。月季的花色可编制成完美的连续色谱。月季是重要的花卉,世界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卉的第一或第二。月季的一大优点是分布极广,适应性良好,栽培容易。月季是四季常青花卉,花期长,花色多,芳香馥郁,由于其特殊的情感内涵和商品价值[2],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庭院装饰,并可制成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此外,月季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人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当前,月季育种是花卉育种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3]。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月季组培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也是体细胞克隆变异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前期工作[4]。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历史记载。2 0 0年前,月季植入西方和各国的蔷薇结缘,繁育出成千上万新月季品种,现代月季( 分为茶香月季 HT、聚花月季 F、壮花月季 Gr|、攀缘月季 CI、微型月季 Mi n、以及中国月季 Ch等 9大系。 ) 也随之推广到除热带和寒带外的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月季,是以中国月季为主要亲本,经以长期杂交育种而选育成功的。月季在观赏植物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普遍喜爱月季,月季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木的前茅。月季的用途很广( 如用藤本月季布置长廊、拱门;树状月季装饰主干道等)。 国外月季花卉工厂化育苗开展较早,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获得巨额外汇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的组织培养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产业化起步较晚。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植物组培技术广泛应用于月季花卉的繁殖育种.必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月季生长繁殖速度较慢,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大缩短它的增殖周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在短期内繁殖出数以万计的苗木,这些苗木的遗传特性和表型特性与母株完全相同,完全保持了母株的优良特性。月季花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脱毒与快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脱毒与快繁 模块介绍 本模块针对组培研发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编排了试验方案设计和数据调查与分析二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组培的基本理论、提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措施、组培试验方案的制订等,重点阐述了组培快繁的程序与类型、组培研究的技术路线与试验设计方法、组培快繁的常见问题、组培数据调查与分析方法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设计组培试验、撰写试验方案、编制组培试验观察表和技术指标统计分析,具备组培研发工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相应的职业素质。模块结构设计见表1。 表1 模块结构设计 项目1 蔬菜组培与快繁/马铃薯脱毒与快繁 一、学习目标

(一)终极目标 掌握植物脱毒与鉴定技术,培育马铃薯等蔬菜脱毒、快繁与脱毒苗的鉴定技术。(二)促成目标 1.熟悉植物脱毒的意义、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脱毒技术培育马铃薯等蔬菜脱毒苗; 2.掌握脱毒苗鉴定技术,清楚马铃薯等蔬菜脱毒苗鉴定方法; 3.清楚马铃薯等蔬菜脱毒苗的保存与无病毒苗繁育体系、方法; 4.提高操作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二、学习内容 1.蔬菜组织培养概况; 2.马铃薯组培概况; 3.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流程; 4.脱毒苗的优势(含病毒的种类、传染途径、表现症状与危害); 5.植物脱毒技术; 6.脱毒苗鉴定技术; 7.马铃薯脱毒苗培育与鉴定; 8.马铃薯脱毒苗快繁与微型薯诱导; 9.马铃薯等蔬菜脱毒苗的保存与繁殖; 10.甘薯脱毒与快繁技术要点(拓展); 11.大蒜脱毒与快繁技术要点(拓展); 12.紫背天葵组培与快繁技术(拓展); 13.结球甘蓝组培与快繁技术(拓展)。 三、知识点 1.蔬菜组织培养概况; 2.马铃薯组培概况; 3.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流程; 4.脱毒苗的含义、实质与培育优势(含病毒的种类、传染途径、表现症状与危害); 5.植物脱毒技术(热处理、微茎尖培养、其它脱毒方法); 6.脱毒苗鉴定技术(指示植物法、嫁接法等); 7.马铃薯脱毒苗培育与鉴定; 8.马铃薯脱毒苗快繁与微型薯诱导(实验室诱导、温室生产)。 四、技能点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综述 李西雁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工程系2002级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摘要:脱除病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深入探讨研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结合在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情况,简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植物脱除病毒的热处理、茎尖培养和抗病毒药剂三种方法的原理、发展史和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本文以马铃薯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马铃薯脱毒苗的具体技术方法,脱毒率可达100%。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茎尖培养,组织培养,快繁脱毒技术,病毒检测,应用前景 1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1研究简史 自从1943年怀特(White)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学说及诸多后学者(Steward,1958,Guha和Marteshwari,1964)相继证实后,引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快繁技术的勃然兴起。我国的专家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后也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创造了很多新方法、新技术,提出不少新成果,开拓了植 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新局面[1] 。目前采用组织培养脱病毒快繁及离体快繁生产株 苗的技术已发展相当成熟[2] 。脱毒株苗具有无杂菌、适应能力较强、繁育较快、 质量优、抗性好、分蘖性强、繁殖系数高、大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已得到有关专家的鉴定及高度评价和种植试验区、种植产区果农的认可。例如脱毒马铃薯、脱毒红薯、脱毒生姜、脱毒大蒜、脱毒草莓、脱毒苗木、脱毒花卉等等, 已成为现代农民致富的新宠[2] 。 1.2植物组织培养和脱毒快繁的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及其应用 刘兆书、王梦瑶、王瑞雄、尹树明、左通通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脱毒快繁方面的应用,为今后植物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快繁;脱毒;育种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后,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育种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一门理论和技术;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简单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T. 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 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1904年Harm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发现离体胚可以发育成熟,并提前萌发成小苗。1937年White 发现了B族维生素,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同时法国的Gautherer和Nobecourt也发现了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三个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脱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利用震荡培养和机械方法获得了万寿菊和烟草的单细胞,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了成功。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控制器官形成。1958年英国学者Steward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人工体细胞胚,这一实验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组织培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比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快速育苗、人工种子制造、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我国的组织培养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的高潮,在作物育种上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用花药或花粉育出的植物已超过22科52属160种。目前我国组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实现了花卉、果树、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花卉出口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1.2.2国外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现状国外的组培发展的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兰花产业。80年代后,以商品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量以

最新植物组织培养之草莓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教案资料

一、草莓简介 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 草莓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1、(丰富的胡萝卜素)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 2、(滋补调理)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均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 3、(治病)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4、(防癌)草莓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 有防癌作用; (回主页) 草莓营养价值高,口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近几年种植面积大幅提高。但由于病毒 病的传播感染,导致草莓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严重影响了草莓的 发展。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草莓易得的病: 二、草莓易得的病 1、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 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 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 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 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3、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 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4、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 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5、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 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6、除此之外,草莓还容易有一些病虫危害,例如: 线虫危害:寄生在草莓组织中,危害叶柄、芽、根等,使被害器官变成红色,严重时植株枯 死。 蛴螬危害:在草莓收获期和八九月份咬食根、茎,使植株枯死。 (回主页) 根据报道,侵染草莓的病毒多达二十多种。长期大田分株繁殖容易使草莓植株中病毒积累, 导致草莓品种退化,,严重影响经济收益。所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使草莓脱毒,以及后期的快 速繁殖已成为草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草莓的脱毒与快繁。

第四章 植物的脱毒与快繁培养

第四章植物的脱毒与快繁培养 第一节概念与意义 一、概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 二、植物病毒病简介及危害 (一)植物病毒病简介 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症状: ①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病。 ②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 ③畸形,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 (二)病毒的侵染特性 ①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②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除外)。 ③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慢. (三)植物病毒的危害:已超过500种,随着生产栽培时间的推移,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现的病毒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多数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对于有性生殖退化,仅能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一旦患病则毫无办法,从而使优良品种的生产力衰退。 目前受病毒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的有: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 蔬菜:白菜、大蒜、葱、番茄、萝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竹葵、紫罗兰等 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每年相当一部分产品要用留作种。如:大蒜:留种量占产量的五到八分之一 马铃薯:留种量占产量的十分之一 贝母:留种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表1 危害园艺植物的病毒数目 植物种类染病毒种类植物种类染病毒种类植物种类染病毒种类菊花19 矮牵牛 5 葡萄26 康乃馨11 马铃薯17 樱桃44 水仙 4 大蒜24 无花果 5 唐菖蒲 5 豌豆15 桃23 风信子 3 百合 6 梨11 月季10 柑橘23 草莓24 天竺葵 5 苹果36 病毒的危害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如草莓病毒的危害,曾使日本草莓产量严重降低,品质大大退化,使生产几乎受到灭顶之灾。柑橘的衰退病曾经毁灭了巴西的大部分柑橘,花卉病毒的危害,表现在球极、宿根等花卉的严重退化,致使花小而少,甚至畸形、变色,观赏价值大大下降。 三、植物脱毒培养的意义 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快速繁殖新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四、传统的植物脱毒技术简介 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超短波、高温热处理等 原理:钝化病毒,从而达到抑制病毒蔓延的目的。 化学方法:采用化学抑制剂,干扰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复制。 生物学方法:选用抗病毒品种或采用种子繁殖方法。 传统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学方法防治病毒效果不显著。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或无病毒,通过分生组织培养,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获得脱病毒植株。 第二节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技术 一、基本原理 早在1934年,White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根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root tip)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的顶端不含病毒。 理论假说: (1) 能量竞争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成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

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摘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月季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月季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本研究探索出的月季组培快速繁殖技术,在试管苗单芽诱导丛生苗、利用代用品培养降低组培成本、试管苗管外扦插生根、试管苗微型化长途运输等方面,较前人有所改进。 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木本植物, 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前言: 为了进行月季组织培养实验,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从多个方面了解影响月季组织培养的因素,如外植体的取材部位、时间、大小、消毒、接种方式、不同阶段激素的配比、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以期在实验中调控月季组培的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同时探究由愈伤组织诱导出芽及生根所需的最佳浓度配比。并在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掌握外植体消毒方面要注意的事项,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条件的选取与控制,同时探究由愈伤组织诱导出芽及生根所需的最佳浓度配比。并在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掌握外植体消毒方面要注意的事项,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条件的选取与控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的观察记录以及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察记录以及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月季、MS培养基、激素等。 综述: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众多培养基中以MS 培养基的效果为最好,广泛用于月季的离体快速繁殖中。对MS 培养基的成分及物理性能进行合理的选择会提高月季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 6 一苄氨基嘌呤( 6 - BA) 和生长素萘乙 D 6 7 B 0 2) 酸 ( NAA) 。 激素 不同激素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生长素增加至0.1mg/L时,细胞分裂素浓度的高与低已对增殖系数不产生明显影响。最适的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细胞分裂素0.5-3.0mg/L和生长素0.01-1.00mg/L,且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有增加丛生芽数量的作用。 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月季生根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用NAA 诱导生根和提高移栽成活率效果最好,浓度为100ppm 为宜,现在IAA 诱导生根和高移栽成活率效果并不理想,其浓度只能在1mg/L 以下,超过时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已不显著,反而大幅度降低移栽成活率。NAA 和IBA对月季的诱导生根都有较好的效果,在1/2MS培养基附加NAA或IBA0.1-1.5mg/kg均可诱导不定根的产生,生根63.3%-93.3%。 糖浓度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月季,其组培需求的碳源和糖浓度有所不同。月季组培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在丰花月季的组织培养中,初代培养的蔗糖含量为5%,继代培养的蔗糖含量为3%时培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