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_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_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_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一、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一、发展趋势多样化。目前,国际上技术比较成熟、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导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7种。其中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广泛,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二、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轨道交通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形成一定的轨道交通规模和网络,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三、发展中国家的轨道交通,主要集中在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般只在少数特大城市发展地铁,更多的则是优先发展轻轨交通。

四、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多数国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受益部门共同投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本地铁建设采用补助金制度,对于市郊铁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平均负担36%的补贴,而国家对单轨和新交通的

补贴达2/3;德国交通财政资助法规定每年向购油者加收10%的税收作为城市交通建设资金,联邦政府负担60%,州政府负担40%;巴黎的法规规定,城市交通设施基本建设,中央政府投资40.5%,其余的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一些国家则采取有偿使用资金和受益者投资的办法,如:日本是将各级财政以不同形式筹集的资金,以有偿使用方式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给企事业单位,其单轨新交通建设,除国家、地方政府补贴外,沿线受益者也要资助建设。

二、世界主要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机动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达50%以上,有的高达70%,而北京仅占15%。以下是世界主要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东京:拥有世界大城市中最长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长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市郊铁路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为2分钟,最大编组为15节,每小时每方向运输能力多达10万人次;近20多年共新建地铁近140公里,总里

程达230公里;有7家分布在郊区的私营铁路公司,服务质量优于国有铁路,同时价格较便宜。

伦敦:早已实现客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目标。地铁共有9条线路,总长408公里,其中167公里在地下;运行间隔为2-2.5分钟,郊区为10分钟,最大编组为8节;市郊铁路共有650公里,550个车站,市中心有15个终点站,线路呈放射状布置,有的线路直通距市中心40公里以上的新城。

巴黎:其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铁路和市郊铁路,承担着全市公共交通70%的运量,另外的30%由市内和郊区汽车承担;有地铁15条,总里程达199公里,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乘客徒步5分钟就可到达地铁站;列车最小运行间隔95秒,市郊铁路有16条,长760公里。

纽约:公共交通占总交通量的53%,到内城的客运80%采用包括地铁、市郊铁路和公共汽车在内的大容量交通工具;市区铁路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所有的车站通宵服务。

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1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每天运营20个小时,高峰

时列车间隔为75秒,时速41公里,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客运密度为每公里1400多万人次,高于伦敦、纽约、巴黎。

三、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目前,国际上技术比较成熟、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导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等7种类型。其中以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为广泛,以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形成规模和网络

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轨道交通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形成一定的轨道交通规模和网络,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轻轨交通是首选

发展中国家的轨道交通,主要集中在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般只在少数特大城市发展地铁,更多的则是优先发展轻轨交通。

雄厚的资金保证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多数国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受益部

门共同投资建设。

四、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

1、多方出资

德国各城市的地铁轻轨建设资金60%出于联邦政府,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巴黎的地铁建设资金,40%来自中央政府,40%由大区政府提供,另外20%由巴黎地铁公司自筹解决。法国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资金按比例分摊,其中政府33%。企业以交纳建设管理费的形式分担34%,使用者分担33%,日本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贴、地方投资、发行债券、民间集资和地铁公司自筹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在丹麦,市政当局提供全部费用的1/3,运输公司的参股人(包括哥本哈根运输局、丹麦国家铁路和丹麦联邦铁路代理处)提供其余的2/3。

2、财政税收政策

一些国家规定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金额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鼓励了市民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积极性。在德国,每公升汽油收取1马克的城市轨道交通税,用于各城市的地铁和轨道交通建设。

3、土地有偿转让

政府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就是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利用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这在香港和新加坡均取得了成功。

4、其他

还有BOT方式,BOT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承建一个具体项目,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间内,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该项目债务,并收回投资,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曼谷的高架地铁就是由香港华基泰公司通过在泰国的联营公司华荣公司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的。

香港地铁是以政府划拨沿线土地给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商务经营方式获得资金,政府为支持地铁建设还认购了约85亿港元的公司股份。

第二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10座城市已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现已有10座城市18条线425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而在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轨道交通只有北京的40公里地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还有7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建设项目总长度400多公里。据国内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到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1300公里,估计总投资约5000亿元,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规划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建设轨道交通,如此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除里程增加外,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地铁一种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如北京的地铁、大连的快速轻轨、

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的磁悬浮等。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比较短、经验也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独立自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通讯信号、控制等系统,以及盾构等设施、设备都是从不同国家引进的。标准不同制式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可能给建设和运营管理留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好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建设部将从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继续完善有关安全标准体系、职业安全防护标准等方面加强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合理性、安全性。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1、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截至2003年底,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已建成通车的地铁、城铁、轻轨、高速磁悬浮线、高架轨道交通线、现代有轨电车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共16条线路,385km,还有1条天津地铁原1

号线(天津西铁路车站—小白楼)现正在拆除,进行现代化改造,未计入。这些线路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长春等六大城市。

2、正在建设的城轨交通

自2004年起,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5条线路,长约275km,覆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武汉等八大城市。

3筹备建设的城轨交通

到目前为止,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筹备建设(已经立项和申请立项)的城市轨道交通共计24条线路,总长度约为579km。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成都、武汉、杭州、长春、南京、昆明、青岛、哈尔滨、鞍山、苏州、厦门等16个城市。

从城轨交通线网的规划而言,在上述城市中,北京规划总里程长度约1000km,为全国之首,预计到2008年,共建成约300km的城轨交通;上海规划总里程长度约780km(不计磁悬浮线),预计到2010年,共建成约400km的城轨

交通;广州规划总里程长度约554km;天津规划234.7km;南京规划263km;重庆规划325km。其他已做了城轨交通线网规划的城市,其规划线路长度一般都在100~200km左右。

4有意向建设城轨交通的城市

目前,全国有20多座城市有意向建设城轨交通,几乎所有省会城市都有建设城轨交通的意向。除上述诸城市外,尚有郑州、合肥、济南、福州、兰州、南宁、石家庄、乌鲁木齐、长沙、宁波、佛山、东莞等十余座城市,据估算,这些城市的第一条城轨交通线路总和也有约200km。

三、轨道交通开启城市交通新时代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这表明轨道交通将成为我国未来公共交通建设重点。

轨道交通全称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其中轻轨就是地面的轨道交通,其他面运行采取

的是全隔离方式或者架起来,尽量不占或少占城市道路,与常规交通的平面交叉。

四、2005年轨道交通掀起建设新高潮

按照新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总里程已由原来的408公里增加到1000多公里。按照这一规划,2008年以前,除去将要建成的城市铁路和地铁八通线外,还要建成5号线、4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客运专线等轨道交通线路,使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总时里程达300公里。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7年平均每年要建设40公里左右的地铁或轻轨。今后北京城区轨道交通将以地铁为主,轻轨为辅,线网密度大大增加,总长约700公里。这些线路将保证市民在五环以内的出行不超过20分钟到达目的地,二环以内从任何地点出发,5分钟内就能找到一个地铁站,郊区卫星城与城市中心的联系采取市郊铁路的形式解决,在2020年以前全部建成。此外,在2010年之前,还要修建地铁10号线、地铁9号线。同时,地铁5号线将延伸至亦庄地区。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最高将达每

门60万人次,届时轨道交通线将可以为世博会提供每小时约9万乘次的运能,将成为世博会最主要交通工具。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最高达每日60万人次,平均每口约40万人次,这些人流届时将主要集中在约5平方公里的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目前上海投入营运的轨道交通的运能已经饱和,面对世博会的交通要求,上海的轨道交通将有一个长足发展。根据规划,上海的轨道交通到2010年左右,形成总长约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可以承担约800万人次的日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50%。在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中,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等线路将为世博会提供直接的交通服务,据预测,除保证市民日常交通需求外,上述轨道交通线路还可为世博会提供每小时约9万乘次的运能。同时,通过这些线路还可以实现与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及9号线等线路的换乘,实现世博会与机场、铁路站的交通联系,并通向城市的多个地方。有专家建议,对世博会的轨道交通的走向及站点进行局部的优化和调整,如轨道交通4号线在中山南路与8号线换乘的基础上,还应配套建设集

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停车场等一体化的地面公交枢纽,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目前上海乘公交车与轨道交通的比例为20比1;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变为2.5比1。到2020年,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承担60%的客运量。

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规划》,按规划要求,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以广州(佛山)、深圳(香港)、珠海(澳门)为中心,以广深、广珠经济带为主轴,形成“A”型结构,辐射到肇庆、江门、惠州、中山、东莞等市。初期建设的有近郊线广州至佛山。城际快速线广州南岗至东莞,直达快线广州至深圳。负责规划方案的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根据珠江三角洲现有的交通线路,采用了轻轨、直达快线和准高速铁路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交通网线在市内将采取高架、地面、地下相结合的铺设方式,市外一般采取地面铺设方式,以节约成本。当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并与原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联成网后,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线可按速度分为四个速度层次,构筑“半小时生活圈”。

成都市地铁办也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想:从2003年至2035年,用30年时间,分3个层次、

3个阶段在1.23平方公里的大成都范围内规划、建设“一小时”大成都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第一层次:地铁+环市铁路,即由5条地铁线路和三环路周边已形成的环市大铁路构成第一层次区域内的轨道交通网络。第二层次:轻型轨道+既有大铁路,即从第一层次出发,规划长度为94.3公里的轻型轨道,连接彭州、新都、郫县、温江,双流、新津、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等卫星城镇,另外改造利用既有大铁路39公里。第三层次:轻型轨道+既有大铁路,即从第二层次出发,规划3条轻型轨道,第一条为新津-蒲江,第二条为新津-邛崃,第三条为崇州-大邑:同时,改造利用总长为89.5公里的既有大铁路(金堂-青白江-彭州-都江堰),构成第三层次区域内的轨道交通网络。

第三节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

一、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及特点

1、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定位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可以界定为服务于经济

区或城市群的网络化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它采取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运行的行车组织方式,主要承担沿线各城市和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和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

从概念来看,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大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与大铁路相比,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在行车组织上更强调公交化运行,同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与市郊铁路相比,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选线、设站更为科学合理,公交化运行的特点更是市郊铁路无法比拟的。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服务区域更大,线路更长,同时突出了城际交通的特点。

从历史发展来看,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又与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扩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区域不断扩大,线网不断延伸;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城镇化,推动了城市群的发展,对原有的铁路提出了提高开行密度,兼顾城市群内部交通需求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融合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部分特性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应

运而生。

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应该结合其区域性、城际性的特点,根据公交化运行的要求进行线网规划和实施。区域性、城际性、公交化运行的特点,应该贯彻在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整个过程中。

2、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特征

(1)运输能力大。虽然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小编组、轻型列车,但由于发车密度高、双向对开,运能相当可观。

(2)运行速度高。常规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一般为60~80公里/小时,干线铁路可以达到140~16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时速可以达到300~360公里/小时。由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需要兼顾城际和城市组团、城镇之间的客流,将采用快慢混跑的混合运行方式,同时采用中速和高速两种速度标准。

(3)运距短。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服务于经济区和城市群中短途客流,结合国内几大经济区的幅员面积和城市群布局来看,运距一般不超过

300公里,以100~200公里之内为主。

(4)能耗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电力牵引,可利用煤炭、水力、核能等多种能源。若以铁路的能耗为1,则高速公路的汽车能耗为7.6,飞机的能耗为15.2。

(5)环境污染程度小。采用电力牵引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无排放大气的污染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与高速公路相比,在噪音控制方面也有很大优势。

(6)减少土地占用。以运输能力占地相比,一条复线铁路与一条16车道的公路具有相同的运输能力,而其占地分别为15米和122米宽。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有利于减少耕地占用,节约土地资源。

(7)适应性强。除受地震、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轨道中断外,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很少,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可以常年全天候不停顿地运营。

(8)安全程度高。据我国1993年铁路、公路、民航的交通事故统计,汽车和飞机的事故率分别是铁路的1328.2倍和10.7倍。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性是公路、民航无法比拟的。

二、发展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1、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出现,是城市群发展对交通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除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外,一些次一级的经济区如沈阳—大连经济圈、郑州—西安经济带、重庆—成都经济圈、武汉—长沙经济圈等也朝着城市群方向发展,由此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珠江三角洲为例,2000年其城市化水平即达到49.2%,据统计,到2002年末,广州、深圳、珠海等三个区内中心城市的城市化率分别达到了76%、82.4%和71%。同时,小城镇星罗棋布,平均每个市县有20多个建制镇,城镇密度达到100个/万平方公里;城镇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在广州、东莞等地的一些城镇建成区已经连成一片,城市群发展初具规模。珠江三角洲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城际交通需求的紧迫性和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独特需求,集中体现在对快速、便捷的要求以及兼顾城市交通的特点上。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轨道交通是解决经济区及城市群内部交通问题的首选。以日本东京为例,东京都由于城市化程度高,已与周边3个县连成一体,称为东京都市圈,面积达13497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180万。东京地区为典型的单向集中型城市结构,分为核心部分的商业中心和分散在外围的住宅以及商业和工业地区。核心地区以东京为中心,方圆15公里,毗连的外围地区从中心外延达50公里,在商业中心工作的人们从市郊乘坐列车通勤,日客运量超过6500万人次。由于拥有发达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东京都市圈的交通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东京的轨道交通网络主要包括地铁、JR铁路(原国铁)和私铁,线路总长2100公里。到1996年,东京都区部有12条地铁线路,营业里程230公里(都市圈263公里),日客运量超过900万人次;JR 铁路和私铁大部分为地面铁路,长度分别为235公里、330公里(都区部),973公里、1037公里(都市圈)。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及其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合理衔接,互相配合,线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堪称世界一流。1996年,东京都轨道交通承担了总客运量的86.5%,有效缓解了道路交

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的发展现状(新编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的发展现 状(新编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的发展现状(新编版)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简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状况以及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发生原因并给出国内外常用的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应急体系、安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优势、不足与待解决的问题,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内各部门在轨道交通安全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安全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保证系统,信息系统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气候、能源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公路、航空、船舶等交通方式遭遇到巨大的压力,各国政府转寻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指快速、安全、节能、准时、运量大等特点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磁悬浮、快轨、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把城市轨道交通定义成“通常以电能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城市轨道交通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公认绿色交通方式。 我国人口密集、资源紧缺,城市化发展迅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既定国策。在建设部、铁道部和各级省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了集中建设和全面发展时期,轨道交通线网结构越加完善、列车密度越来越大、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出行频率越来越高。轨道交通在百姓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正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迹和思维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动脉,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承载着大客流运输任务,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影响力十分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辇伟恒 上海伟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population expansion,resource consumption,ahead of sharp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ity planning,decided our country in most areas of pursuing only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of sex.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f rail transportation(especially the metro transport mode),is the city center area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in the best way,but must rely on improving existing bus system,and by optimizing the network convenient transfer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under the premise,pay attention to reduce its operation cos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ty planning;rail transit;opera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主要以上海市为例,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进行城市格局系统规划和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目前国内外地铁现状

国内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 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 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 总建设里程为2 500 km,投资规模达99 373亿元。 (一)地铁行业现状 1.行业特点 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地铁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二是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三是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38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现状(正式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xx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

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xx年-20xx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三大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在对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模式进行定性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和管理法制化三大发展趋势,以求对快速发展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有所借鉴。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和完善。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一、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投资共同推动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初,其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有的由私人主体来投资,有的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投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轨道交通又可以进行如对沿线进行商业开发的商业化经营,因此决定了轨道交通投资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多元化投资才符合这种准公共产品的运行特点。实际上,许多城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介入轨道交通的投资,而政府只是投入少部分起导向作用的资金。 2·通过多元化投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步增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资本一般都不可能独资建设。通过由政府独家投资变为面向社会筹资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东京都的地铁建设在前期主要由政府投资,但在地铁网络形成规模、地铁经营走向私有化后,1991年后新决定的新线建设部分所需巨额资金则大部分依靠企业债务筹措,即主要来自政府长期贷款、政府无息贷款、民间资金和政府补助金。3·投资多元化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发挥各个投资主体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相互监督和约束,从而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实际上,私人资金的介入不但能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大的作用在于促使轨道交通经营效率的提高。欧洲城市早期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伦敦世界第一条包括后来的几条轨道交通线均由私人来投资。现在,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欧洲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向明显,其投资来源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越来越趋向于吸引私营公司的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其结果自然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又例如,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东京市政当局根据不同路段的资金投入和回收情况,在投资环节尽可能的鼓励私人资金介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也正朝向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但多元化的领域仍不够宽、投资渠道还不够通畅。中国城市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上海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二、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能力在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采取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有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现在,很多城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营上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轨道交通经营主体通过相互竞争提高运营效率。日本和东京市政当局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尽可能的引入竞争机制。除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市郊铁路的建设,日本铁道公司(jr)也吸收了很多私人股本。即使国有的市区地铁线路,也分成两家主体进行管理,使之相互竞争。2·打破垄断以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行实践的变化,政府垄断经营或者政府干预太多使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而效率却很低,结果导致亏损越来越大。为了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有关部门改变政府或其他组织独家经营的方式,尽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想法设法打破垄断。 3·运用轨道交通市场化经营放大资金的乘数效应。政府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些社会资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经营,其结果必然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 4·通过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规律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性能,深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发展能适应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此简单的阐释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发展轨道交通的意义以及发展方向。 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诸如中心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停车场地缺乏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污染少、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特点,将会大大缩短整个城市空间、时间和地理距离,改变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将大大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应于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国情出发,基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 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必须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区的活力。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现有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拥有和正在建设地铁,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已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天津、大连两城市建设了市郊铁路,长春市建设了地面轻轨,上海市建成了高速磁浮系统,北京和广州 正在规划建设直线电机系统。还有石家庄、西安、青岛、成都、武汉等地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或者筹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上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广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们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发面的经验较少,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在很多地方暴露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吸取教训!这就需要制定出更完善的发展政策,一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国内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1.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复兴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诞生(1863-1924) 第一条地下式铁路运营路线于1863年在伦敦通车,此后欧美城市纷纷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有13个城市建设了地铁,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展有轨电车。 停滞(1924-1949) 战争的爆发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因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导致了停滞和萎缩。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地铁,有轨电车也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还被拆除。 逐步发展(1949-1969) 二战后,各国小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影响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这一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又得到了重视,从欧美扩充到南美和亚洲,如巴西、日本、中国等,二十年间共有17个国家新建了地铁。

高速发展(1970年至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又扩展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1.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2建轨道交通城市特征比较 2.1国内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详解

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5-06-26 14:55:05来源:中国检测网阅读: 6497 次 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在铁路轨道交通方面,自2008年,我国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资的带动下,铁路制造业呈逐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在5年内,全国电力机车、货车的保有量增长了50%,产值年均增幅近30%,远远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2008年实现产值1285.1亿元,同比增长了29.8%; 2012年实现产值3540亿元,同比增长16.3%;比2008年增长了2.8倍。 在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柳南客专、衡柳铁路、渝利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等7条铁路开通运营。至此,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超过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线路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2014 年全年建设目标将全面完成,其中,64个新项目的密集开工将是2014年铁路投资的重要亮点。国内铁路市场还面临着多重积累因素,包括高铁客流快速增长使动车组需求预期向上修正、各地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建设、铁路产业基金等投融资改革措施正在落定等。在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在2013年突破了1,600 亿欧元,并不断创出新高。

此外,我国铁路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密度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保持加速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达2064公里,其中2012年新增投运里程321公里。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位居全国前三甲,运营里程分别为444千米、442千米和221千米。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大连、成都等17个城市累计开通7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

城市轨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 年 2 月 城市轨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现已有14座城市54条线1688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而在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轨道交通只有北京的40公里地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迅速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并在我国形成以地铁、城市快速铁路、高架轻轨等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目前还有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建设项目总长度1500多公里。据国内2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到十二五结束,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2600公里,估计总投资约1.27亿元,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规划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建设轨道交通,如此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除里程增加外,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地铁一种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如北京的地铁、大连的快速轻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的磁悬浮等。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比较短、经验也不足,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独立自主的。 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通讯信号、控制等系统,以及盾构等设施、设备都是从不同国家引进的。标准不同制式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可能给建设和运营管理留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好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建设部将从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继续完善有关安全标准体系、职业安全防护标准等方面加强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合理性、安全性。 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进入21 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