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考前核心突破 13生物与环境

2012届高考生物考前核心突破 13生物与环境
2012届高考生物考前核心突破 13生物与环境

2012考前突破——高考核心考点

“生物与环境”专项训练

1.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

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

境中的K值是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2.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下图表

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

4.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

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 l、M2、M3和M4。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l<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将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5.右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则它们的营养级复杂程度由小到大

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在a~d四个种群所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

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

b种群

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I>Ⅱ=Ⅲ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8.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

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

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9.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论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概要

论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生物工程系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原本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处理材料,应用在污水、废气的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创建和谐新型社会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环境污染微生物土壤污染治理 当前社会是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随着人类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速增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当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势必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物长期残留在环境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生态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生命质量和环境密切相关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在好氧条件下,它能将有机污染物彻底的氧化,分解成CO2、H2O、PO42-、NO3-等无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能将有机物降解,转化成有机酸、CO2、H2、CH4

等。。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仅历年积累下的生物残体就会堆积如山。一、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保护的状况的 不良现象 随着目前环境污染的地区许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原、兰州、广州、济南。北京、等五个城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之列,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 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民所关注,世界各国都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围绕它制定和实施本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同时,国外大型企业也可能因害怕和这些未达到该标准的企业合作而影响其形象,从而中止和这些企业的合作。至2003年,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将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统一成一个标准,从而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拟于2008年7月在广西桂林举办“首届全国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测新技术与环境安全管理研讨交流会”。为我国环境保护近一步改善

生物与环境生物群落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群落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生物群落(群落)定义 2.植物群落定义 3.植被定义 4.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直接或间接依赖 二、基础与巩固 5.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水源和土壤 C.各种动植物 D.有害的生物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不同环境中的群落的组成往往不同 C.群落中各生物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 群落可以仅由一个种群组成 7.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8下列能说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D.我国从南到北,植物群落中的物种变化 9.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物种个体,一只绵羊 B.物种个体,一个绵羊种群 C.种群,一只绵羊 D.种群,一个绵羊种群 10.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罐保存期内的果汁 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 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 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 11..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 层( ) A.光照强度较弱 B.温度较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个体 数量 图1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生物与环境 环境保护教案

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教案 光禄二中齐丽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资源现状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渗透热爱自然的教育;通过认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渗透责任感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是进行保护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 (2)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这部分知识内容之中,渗透着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或省市)划出的加以保护的区域,用以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能使这些动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和发展,另外也便于科学家们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种源。所以,自然保护区有“资源库”之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3.“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且理解起来不是很难,造成教学中不容易吸引学生,所以是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清华大学 环境工程系 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I考试。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10)。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八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目录详见附录1。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及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其它为任选。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本系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7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学分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A.种子→鼠→蛇→鹰 B.种子→鼠→猫头鹰 C.草→马→马蛔虫 D.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5.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8.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9.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鲱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A、藻类 B、水蚤 C、鲱鱼 D、人类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国外大学院系设置

一、霍恩海姆大学UNIVERSIT?T HOHENHEIM Faculties & institutes https://www.uni-hohenheim.de/faculties-institutes?&L=1 1.学院设置 自然科学学院;生物学学院;农业科学1学院(植物生与生态学);农业科学2学院(农业经济,农业技术与动物生产);经济与社会科学院 2.专业设置 数学;技术化学;毒理学与药理学;食品工艺;营养学;化学;无机物理化学;牛奶工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动物重量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葡萄栽培;灌溉;植物生态学;植物种植;应用植物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与植物保护;作物与植物种植;生态学;植物营养与土壤生物学;气候学;应用动物学;应用植物学;土壤物理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畜牧业;家禽解剖学;动物营养;能量工艺;兽医卫生学;牛奶生产;区域学;税收与管理;社会史与经济史;法律;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市场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新闻学;消费经济学及政策;农村史;商业经济与银行管理 3.研究所 农业化学研究所;种子培育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养蜂研究所 二、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Research http://www.wageningenur.nl/en/Research-Results.htm 1.研究所(不分college和school,仅有program) 农业经济研究所; 农业技术与食品科学组:生物工程工程组、人类营养部门、农场技术组、食品加工工程组、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物理组、生物化学实验室、生物物理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以及胶体科学实验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组、环境技术分部、毒物学分部、开放系统与控制组、植物产品链物价稳定组 奥泰拉-绿色世界研究所 国际土地整治研究所 动物科学研究所 应用植物学研究所 中央兽医学院 发展创新研究中心 国际植物研究中心 食品和园艺质量研究所 三、康奈尔大学Cornell Fields of study: https://www.360docs.net/doc/cd9375020.html,/academics/fields.cfm Colleges: https://www.360docs.net/doc/cd9375020.html,/academics/colleges.cfm Departments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5、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草蝗虫食虫鸟蛇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会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这个现象表明了环境中 的哪一种因素对生物有密切的影响()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丹 2.一场大雨过后,柔柔发现好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请你帮助她分析此时影响蚯蚓生活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雨水 B.温度 C.空气 D.土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反映的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干旱使作物减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在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蚜虫和水分 C.温度和土壤 D.空气和杂草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概念解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六、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7.教学过程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于环境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逐步认识到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进步,它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环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有关环保的议案放在了联合国大会的办公桌上,环境保护也被提上了人类发展计划的重要的一部分。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促使人们和各国政府注意人类的活动正在破坏自然环境,并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会议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同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和总结了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七点共同看法的大意是: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能在空前规模上改造和利 用环境。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 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 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 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 ③在现代,如果人类明智地改造环境,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 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类和人类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目标的确定 环境和资的问题,与人类的行为紧密相关。本节内容,作为本的结尾,同时,也是本模块学习的结束,应该着意引导学生在本前三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环境保护和资合理利用的行为和意识。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从生产和消费行为两方面着手,而消费行为则会影响,甚至能够决定生产方式。绿色消费的方式,不仅考虑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还要考虑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这种消费方式,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绿色消费。简述绿色消费的兴起、说出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学习本节后续内容的基础。生活中有很多消费行为,哪些是绿色的消费行为呢?尤其是自己有哪些行为和观念还不符合绿色消费?通过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消费行为还不是绿色消费,让学生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但是,仅仅是自己做到绿色消费还不够,作为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即让更多的人进行绿色消费。因此,参与“宣传绿色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的活动就很有必要。 --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前师生搜集有关绿色消费的资料,在网站上建立倡导绿色消费的网页,内容包括: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误区、网络自测问卷(中英)、倡导绿色消费的宣言、问题讨论区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与方法 预期目的 导言

同学讨论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教师总结,从绿色消费的兴起,引导学习绿色消费的概念 澄清学生对绿色消费的错误认识 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提问,发现学生中对绿色消费的“误区”提出填写绿色消费自测卷的要求

分析调查结果 结束语 师:今天,在我们心中,绿色不仅是由树木花草构成的风景,而且是安全、健康、清洁和环保等美好事物的象征。在商店里,消费者可选购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在各种媒体中,以绿为冠的新名词不时扑入眼帘。就连广告用词中,商家也常常大谈“绿色”。很多公司和企业的标志,也设计成双手紧握着绿叶。转眼间,“绿色”充溢于我们的生活,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绿色时代”。“绿色消费”这一概念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越越贴近了。但是,同学们对“绿色消费”了解多少呢?你们

环境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系别:资源环境系 专业:11环境工程 学号:2011042028 姓名:卢鹏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5月 目录 一、自我评价-3 1我的性格<3

2、我的价值观??3 3、我的气质类型(行动风格)-3 4、我的能力<3 5、我的优势和不足--3 6、我的岗位特性--4 二、外部职业环境探索-4 1、我的专业-4 2、培养目标-5 3、培养要求-5 4、毕业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5 5、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分析-5 6、就业形势--5 7、工作走向-6 三、我的职业生涯规划-6 1、总体规划-6 2. 大学生涯规划--6 四、评估与反馈-7

1、我的性格 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 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有同情心,做事有条 理,彻底,有一致性,对细节和事实有出色的记忆力,并且希望别人也如此,总 是着眼于目前,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 将事情安排妥当。能很好地适应日 常的常规工作和活动,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喜欢安全 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 愿意与他人合 力按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忠于自己的职责, 并愿意超出自己的责任范围,做一些 对别人有帮助或有益处的事情。 2、我的价值观 事业;有所成就,能让自己和父母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安定的家庭,亲人都健康。 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生活的节奏,有闲暇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3、我的气质类型(行动风格) 我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在团体中表现的积 极认真、努力向上、毫不懈怠。无论担任什么责任,就会尽力把他做好,不喜欢 被别人领导。 适合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4、 我的能力 ① 专业技能 ② 自我管理技能 我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在生活中我观察敏锐, 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做一件 事,我会搜集很多相关的资料,反复比较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理性的判断。朋 友和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我是一个坦诚、值得信赖的人”。 ③ 缺乏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灵活处事的能力 5、 我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愿意投入很大的动力和精力来完成任务、创造成果; ?与别人共事的方法很有效,并且感觉友好和睦; ?善于记住并利用各种事实来处理细节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很现实; ?会赞扬别人良好的行为举止,处处培养和帮助他人; 、自我评价 适合的职业: ③高层管理 ①工程师②测评师 钱够花就可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13 生物与环境(B)(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B)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海南高考)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同,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 ] ●2.(2019·青海省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 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 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

生物遗传进化和生态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

第四节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3.了解我国为保护环境所制定的法律和采取的措施,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加保护环境的各种活动。 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各种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学生或多或少地对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保护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特别要帮助学生认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与人类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还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野生动植物不仅可以丰富美化我们的环境,它们还是人类的朋友。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应该有它们的生存空间和位置。人类应该与野主动植物共同生存。面对目前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不断减少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意识。 2.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还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了解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造成污染原因以及目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的自然情况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认识国家大力宣传并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教学过程设计 本小结教学可以结合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挂图、图片或录像,教师组织学生分几个问题讨论进行。 引言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或者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生物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等等。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成为其中两项及其重要的任务,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看挂图和图片,观看录像,介绍我国珍稀动植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种群、群落 一、判断题 1. 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2.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 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3. 在理想条件下,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曲线大致呈“ J”型。( ) 4.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5. 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6. 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 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 S”型增长。() 7.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 大。() 9.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0.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1. 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12.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13. 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4.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5. 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16.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 二、选择题 1.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 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0 1 2 3 4 5 6 7 E 时间 A.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

(选考)新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作业知能提升新人教版

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础达标] 1.(2020·青海西宁调研)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选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解析:选D。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大气温度升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 3.(2020·湖南长沙六校联考)下列现象不会造成酸雨的是( ) A.增加核电站数量B.汽车逐渐普及 C.推广使用天然气D.早期大量使用蒸汽机 解析:选A。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而核电站不会产生酸性气体,不会造成酸雨,故选A。 4.(2020·山东德州模拟)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15.1% 16.2% 15.3% 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A。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这说明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了基因多样性。 5.(2020·湖南衡阳一模)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下列叙述正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系别

合肥学院毕业实习手册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编写 2017年10月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课程代码:0238405 总学时:4周/6学分: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实习地点:自主联系实习单位 一、实习性质 毕业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树立工程、工艺观念、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环节。 二、实习目的 1、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了解生物工程相关领域及制药、食品等企业的生产及管理的基本情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2、了解现代化工厂生产、经营及管理全貌,并着重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生产设备的性能、结构及操作原理,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 3、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厂(含公司、研究单位等,下同)实际生产中如何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产中各种大量工程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学会综合分析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事故等,增强工程意识,为毕业设计(论文)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4、了解本行业国内外发展动态与水平,收集、检索、阅读和翻译有关图书资料,提高创新能力。 5、了解社会(包括用人单位)对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能力构成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同学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有针对性地规划,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三、实习要求 1、实习中,在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应按实习大纲、实习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 2、学生实习期间应认真撰写实习周志,作为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及成绩评定的依据。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3.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4.当光强度不足时,CO 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5.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6.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它们属于[]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7.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A.光线微弱B.营养减少C.没有土壤D.盐分较大 8.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9.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A.食物的丰缺变化B.温度的变化C.日照长短变化D.降水的变化 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A.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1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1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13.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B.50dC.40dD.20d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旱生植物特征的是[ ] A.通气组织发达B.叶片呈针状C.有白色绒毛D.角质层加厚 15.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不确定D.等渗的 16.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C分布范围D 发育程度 二、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2.按环境的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 3.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4.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 5.小麦的生物学零度要比咖啡的生物学零度——。 6.适应于弱光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语:为你精心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就我们后续更新吧!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6,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 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部分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 接的以植物为食物)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中的有 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 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部分----- 3、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友情提示

(1)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括蚯蚓、白蚁等动物,它们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巩固提升 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各项能表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所有鱼类 D.整条黄河 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查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仔细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3)每个生物个体,一生中都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维持生存 ( ) (4)所有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都一样。 ( ) (5)一棵小树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是它的生长过程( ) (6)秋天到了,小燕子成群结队飞回遥远的南方过冬,这是它们主动适应环境,有利个体生 存和物种延续。 ( ) (7)病毒是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 ) 2.在潮湿、温暖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干旱地区多,这说明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3.民歌中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是变化的 C、能生长 D、能繁殖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当熊猫生活区内的箭竹数量因为开花而大量枯萎时,熊猫的数量就会减少。原因是:()A.阳光太强 B.不能及时有效隐藏起来 C、缺少充足的食物 D、空气太干燥 5.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作法错误的是()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6.夏天到了,百花丛中,蝶舞蜂飞,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赶上阴天下雨,你会发现在花丛中很难找到蝴蝶和蜜蜂的行踪。请你分析主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天气条件下昆虫很少活动。() A.风力大 B.阳光少 C.温度低 D.空气潮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A.蛇在冬季会冬眠 B.春天到来了,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D.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可以耕松土壤 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 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 9、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 要因素是()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 D、水和温度 10、下列是大家熟悉的物质,其中有生命的是:() A、杨树 B、恐龙化石 C、高度一直有变化的喜马拉雅山 D流动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