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周建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

生了一些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

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

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

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

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

七次经济危机。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

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

才发生。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

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以美国为例,战前的

.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

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

都没有超过20%:1948年危机时下降10.1%,1957年危机时下降13.5%,1969年危机时下降6.8%,1974年危机时下降15.3%。

从失业率来看,战后也尚未达到战前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的严重程度。在1929一1933年

危机期间各国失业率一般达到15一20%,美国、德国个别年份甚至高达20一30%。战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下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都较低,如美国的失业率在5%上下。在1973一19了5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最高达8.9%。1975年西德为4.1%,法国4.0%,意大利5.6%,英国3.9%。198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6%,日本为2.2%,西欧较严重,生要是英国达10.5%,意大利8.9%,法国7.8%,西德4.9%。

从广度来看,战前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常常同时发生货币信用危机,即在生产过剩危

机的同时,往往出现银根奇紧、利率猛升、信用急剧缩减、股票价格暴跌、银行挤兑和大批银行倒闭的货币信用危机。战后尚未出现这种明显的货币信用危机。在1973一1975年危机

期间,美国和西欧曾有过几家大银行倒闭,但未酿成一次大批银行倒闭的货币信用危机。所以,战后经济危机一般说来较战前缓和,但是有日益深化的趋势,尤其是进入七十年

代以后。从生产下降幅度看,有增大的趋势。六十年代前,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少数国家达10%左右外,一般不超过5%;但是在1973一1975年的危机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普遍超过了10%,其中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分别为14%、22.4%和20%。从失业人数看,例如美国六十年代前危机中全失业人数一般在500万左右,而1973一1975年的危机

中全失业人数达854万人,从1979年4月开始的这次危机失业人数更高,1982年4月全失业人数已达1,030万人。英国失业人数在1982年已超过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的失业人数。’-第三,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使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继续上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危机,战前危机爆发时,商品价格总要下跌,甚至大幅度

下跌。例如,1873年危机时,商品价格下跌20.2%,1882年危机时下跌20.4%,1907年危机时下跌0.8%,192。年危机时下跌21%,1929年危机时竟下跌47%。但是二次大战后危机期间,除四十年代的危机外,商品价格不仅不下跌,反而逐步上升。如下表:

1948一52年

危机

1957一58年

危机

1964一69年

危机

1973一75年

危机

一2.7

一2.7

一2.7

一0.9

一8.9

+1.8

十6。6

十6.5

十2.8

十8.]

十15.3

+32一5

十11.1

十43.9

十19.1

十24.6

,曰‘叹胃了9“左一n口1几0自+一一+

意大利

一0.8

+3一5十6.3

,{煞肆黯势

10一2

4一9

5.9

11.9

13一4

19.6

国本德国国美日西英法可见,战后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上涨是一个显著特点。

第四,战后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也有抵销的因素,因此战后经济危机周期的

特点不是“越来越短”,也不是“越来越长”,而是呈现一个缓慢而不显著的缩短的倾向。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到底发生了儿次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界的说法不统一,有的把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七次“经济衰退”,说成是七次经济危机,平均四、五年左右一次,因此

经济周期缩短了。有的认为应该把“中间性危机”、“局部危机”剔除,则战后只有三次周期性

危机,这样就是十年以上发生一次,周期反而延长了。我们认为,战后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称得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连现在正在继续发展的这一次算在内应该是五次。列表如下:

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

1948一52

1957一58

1964一69

1973一75

1979一

1957一58

1969一70

1973一75

1979一

1957一58

1965

1973一75

1980一

1958

1966一67

1973一75

1980一

1958一59

1964一65

1974一75

1980一

1957一58

1966

1973一75

1979一

1957一58

1970一7]

1974一75

1980一

由上表可见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2年,共计37年,一共发生了五次

世界性经济危机,经历了四个经济周期,平均周期不到十年,与马克思说的十年左右相差无几。因此,我们认为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次数来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只是稍有缩短,而不是越来越短,也不是反而延长。

为什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只是稍有缩短,而不是“越来越短”呢?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但是,也存在相反的因素抵销这个趋势。促使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的因素有:(1)工厂建设的时间会因技术的改进而缩短;(2)由于科技

革命和国家举办科研事业推进成果的应用,将加速机器设备的无形磨损,(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加速折旧制度,缩短固定资本更新的时间,(4)投资在原有工厂的设备现代化上,使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也会缩短更新时间。

但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还存在延长固定资本更新时间的因素:(l)技术进步使

工厂建设时间缩短,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同时也出现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大型客机、核电站等,还有大型公共工程如港口、高速公路等,建设时间较长,起着延长周期的作用;(2)需要巨额资本的厂房和设备,它的投资额与转移到产品中

去的价值之间差距增大了,而且投资在直接生产部门和投资在公用事业和服务部门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前者会造成生产过剩危机,后者不会直接造成生产过剩危机;(3)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加速折旧制度,主要是鼓励新兴工业的投资,或旧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并不是对所有工业部门一律采用,而且私人垄断企业在价值形态上加速折旧,并不一定在实物形态上加速更新。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国家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或国家补贴制,还阻碍了这些工业部门的设备更新。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折旧来说明经济周期的缩短,必须全面地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经济周期的两方面作用。二、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原因

形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特点的原因很多,既有生产力的因素,又有生产关系的因素,还有上层建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后从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

导体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一系列新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使物质生产领域起了很大变化,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很大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如钢铁、煤

炭、纺织等部门比重相对缩小,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和作用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某些

老工业部门生产大量过剩陷入危机时,新兴工业的生产仍在继续增长,这样就减少了危机期间生产下降的幅度,使经济危机的深度比战前较轻。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不仅新兴工业部门的固定资

本大规模扩大,而且许多老部门也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由于新的科学技术不断采用,实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法,推动投资增加和生产扩大,导致了危机频繁爆发,促使周期缩短。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当危机爆发时,实力强大的垄断组织大量更新和扩大固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缓和危机或较快地渡过危机。

第三,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

生产总量、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以及资本积累都大大增加,这就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提高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就使战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人失业又会大木影响资本主义市场的规模。生产不断扩大的可能和市场相对缩小,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深化。

(二)战后垄断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垄断组织的涌现,

是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估计,如果把世界跨国公司在海外进

行的生产总额加在一起,比资本主义世界全部出口总额还要多。跨国公司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和国际化。它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这种对资本主义经济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有重大影响。

第一,跨国公司的发展,促使战后经济危机同货币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社

会危机等交织在一起,使经济危机日益深化。以货币金融危机来说,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混乱,动荡不定,美元发生多次危机,各国汇率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况等,这同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货币投机活动有很大关系。因为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手中,经常拥有大量现金与流动资本,例如在七十年代初世界各地跨国公司拥有的流动资本就达二千六百多亿美元。它们利用这些资本从事货币投机,扰乱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的稳定。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加剧了能源危机。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其巨额的资本输出,大量掠夺第三世界的石油资源,而且通过对石油提炼、运输和销售的垄断控制,利用石油提价来获取暴利是加深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滥采第三世界的能源和其他资源,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环境,加剧生态危机。总之,跨国公司的发展促使各种危机的加深,使世界性经济危机增加新的复杂内容。

第二,跨国公司集中了大量资金,拥有强大力量可以暂时缓和危机或使危机变形。这是

因为:(1)它们的子公司遍及世界许多地区,危机到来时,易于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2)

它们从海外掠夺了大量高额垄断利润,有可能给予本国工人较高的工资和较优的福利,从而缓和危机;(3)跨国公司的垄断程度很高,使竞争受到很大限制,它们就有可能规定高昂的

垄断价格,这是战后危机期间价格不仅不下跌反而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使战后各国的经济危机从不同期日益走向同期。这是因为,跨国

公司是在国际范围内活动,它是从事世界规模的生产、销售和其它业务活动的国际垄断组织,它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各国再生产周期条件的差别逐渐缩小,因此,它也有可能使各国发生危机的时间日趋一致。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大规模干预经济的种种“反危机”政策和措施是形成战后经济

危机新特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不可能消除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在生产社会化客观要求下,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的调整,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能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项基本措施可以说明:

(1)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制造人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来缓和生产无限增长

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延迟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基本表现是社会产品的普遍过剩。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普遍采用了保证资本家投资的税收政策,促进市场上的过剩商品尽快地消散。同时,为了弥补危机时期私人投资的不足,政府还通过直接投资、增加订货、保证最低价格、扩大军费开支等来扩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市场。资产阶级国家的这种财政政策,如果在危机期间实行,就会使过剩产品尽快消散,就能减轻危机的程度,缩短危机持续的时间。如在萧条或复苏阶段实行,就能加速高涨的到来。相反地,政府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采取紧缩经济政策,有时也会加速危机的到来。

(2)通过国家的货币政策,来抑制危机的加深和发展。经济危机期间一般都表现为银根

奇紧,信用奇缺,企业对支付手段的追逐引起物价下跌,企业和银行发生连锁性倒闭。但是,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贷款额,降低利息率,一方面加速了企业商品形态转变为货币形态,从而抑制了危机的深化和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危机期间物价不是下跌,反而上涨,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3)实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增加社会需求,来缓和经济危机向纵深发展。战后,

在各国劳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得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包括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并对生活无着的贫困阶层给予一定的社会救济。这笔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在平时对经济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当危机爆发时,失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随之增加,又起着“反危机”的作用。

(4)国家还通过出口补贴,订立国家间的贸易协定,国家资本输出(以“经援”或‘军扭竺

的形式)等来提高私人垄断企亚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从而缓和国内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5)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调节措施、中期和短期经济发展政策,有些国家推行的

经济“计划化”以及经济预测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

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狭隘框框内进行的,它的作用必然会受到限制。又因经济危机的强制平衡作用被人为地削弱以后,被抑制下来的经济因素又会成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条件。因此,战后的经济危机虽然在程度上有所减轻,持续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却更加不稳定。

三、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垄断组织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种种反危机政策、

措施,虽然可以暂时缓和或中断经济危机的进程,使经济危机变形,但是,这些因素的消极作用日积月累又给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深化制造了条件。

首先,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延缓和摆脱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进程。庞大的政府开支,形成巨额的财政赤字。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就大量发行政府公债。例如,美国国债的累积额竟高达一万亿美元以上。日本的国债总额已超过70万亿日元,平均每人要负担近60万日元的国债。日本首相铃木在其政府声明中哀叹:将要出现的一种民族灾难性的危险,既不是近东战争,能源短缺,也不是对外贸易的炸虑,而是“国家预算的虚脱症”。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从国家、企业到家庭、个人,都是依靠借债,寅吃卯粮,预支未来

的购买力来维持生计。这虽然能暂时地扩大需求,提高购买力,繁荣了经济,缓和了危机。但却缩小了以后的购买力,加剧了今后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孕育着更加深刻、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第二,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发表的统计数字,该组织成员国在六十年代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5%,七十年代降至3石%,其中前五年的增长幅度平均为3.7%,后五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只有3%左右。例如,美国在七十年代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不仅显著减慢,而且在这十年里,还出现了三年的倒退,即1970年比上年降低0.3%,19了4年比上年降低L3%,1975年比上年

降低1.1%;1979年虽有增长,但只有2.3%。1980年又下降,从1981年8月到1982年7 月,工业生产已下降了10.1%。

七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恶化的趋势也是很明显的。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上半期,除了个别年份外,总的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是轻度的。但是从六十年代后期起,

资本主义各国的物价迅速上涨,进入七十年代后,物价犹如脱缓之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数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物价上涨率已由五十年代的2.5%,六十年代的2.9%,猛增至七十年代的7.7%。近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更加恶化。1980年,美国的消费物价上涨率为13.5%,日本8%,西德5.5%,法国13.6%,英国18%,意大利

21.2%。1981年在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消费物价略有下降:美国为10.2%,日本4.9%,西德5.9%,法国13.4%,英国n.9%,意大利19.6%。

滞胀局面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恶性循环。要抑制通货膨胀,就会使经济

增长下降,要刺激经济增长,又会使通货更加膨胀。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危机”措施的

恶果,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的困境。资产阶级用来医治经济危机的措施,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加剧危机的因素。“反危机”措施,反而落得个危机严重化的后果。

第三,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矛盾更加尖锐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系列延缓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它不仅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日益积累和更加激化起来:(1)战后危机期间,资本家之间

的竞争更剧烈,加速资本集中,使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例如,美国在最近发生的这次危机中,1981年有1.7万家企业倒闭,比1980年增长45%;1982年头14周又有6,205家公司宣告破

产,比1981年同期的公司倒闭数增加55%。这就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2)战后经济危机期间,资产阶级总是力图把危机的重压转嫁给工人,解雇和压低工资,使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更加贫困。战后,工人失业始终是个严重问题。美国在1982年4月,全失业的人数已超过千万大关,再加上半失业的580万人,全失

业和半失业总人数高达1,60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5%。这就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盾日益尖锐化。(3)战后危机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力图把危机转嫁给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压低原料收购价格和高价向那些地区倾销剩余的工业品,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更加贫困,这就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4)战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原料、能源、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范围的斗争也更尖锐了。战后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发生,但是小战不断。特别是围绕着争夺石油资源的中东战争此起彼伏,始终无法平息。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世界性经济危机无法摆脱的产

物。因此,我们不能对局部战争可能走向世界大战的危险性丧失警惕。

总之,战后经济危机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矛盾更加尖锐起来,进一步暴露了

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历史暂时性,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唯有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7.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8.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周建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 生了一些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 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 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 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 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 七次经济危机。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 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 才发生。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 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以美国为例,战前的 .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 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定义: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即生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要经过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个生产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的巨大动荡和起伏中艰难地颠簸行进。 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以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为目标,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 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 2.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4.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5.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8.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9.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0.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1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反驳“资本主义化中国难逃经济危机论”

反驳“资本主义中国难逃经济危机论” 摘要: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 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关键字:资本主义中国化难逃经济危机反驳

正文: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这仅仅是开始,接着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到今年止世界经济才有所复苏。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要知道为什么经济危机会波及我国,中国先哲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以我们首先要探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其循环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6.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7.“……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8.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9.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0.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11.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13.“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了经济危机。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私人占有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表现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控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的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生产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已生产过剩为基础的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最早两次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危机分别是1825年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人员失业。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与1825年的情况一样,也是大量产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这样可以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 点 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危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明才是科学的。如果要颁发经济学大奖,首先就要给马克思,所以危机爆发以来,《资本论》在有些国家成了圣诞节的礼物,科学的书籍竟成为宗教节日的礼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事! 一,经济危机的本质 关于这场危机的性质,通常的说明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后影响到实体经济等,这是掩盖危机真实性质的错误说法。人们所说这场危机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次危机就是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且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所谓的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机构明知买房的人不具备借款条件,还要贷款给他们买房。这种现象从房屋生产方面看,这就是房屋的生产过剩;从购买力方面看,是“需求不足”。房屋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消费品,房屋生产过剩集中表现了生活消费品的过剩。当然,所谓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人们购买力的过剩。以房屋为例。“据美国房地产跟踪公司统计,目前,美国被银行回收的房产达到创记录的82万套,远远多于2006年底的22.4万套。”可见,这82万套房子原来是有人住的,而这些人是借钱买的房,现在还不了贷款才被赶出住宅;汽车等其他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过剩,也已经陆续暴露出来,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先后被确认陷入衰退,充分证明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其实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谈论这次资本主义的危机时,很多人只是就这次危机论危机,而不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早就预见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事实正如马克思预见的那样:“翻开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在英国、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每膈8-12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1937年,都爆发过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危机频繁、危机周期已经明显地缩短了。至1983年美国已经发生了7次经济危机;加拿大也发生了7次,日本6次,西欧国家6次。美国的7次危机分别发生在: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一1961年,1969年—1970年。1973年——1975年,1979一一1983年。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二战以来第8次经济危机,但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使美国获得机遇,很快由萧条转为复苏,经济持续增长长达10年的时间。”“进入21世纪,美国又发生了第9次经济衰退期。2000年至2003年,美国13次降息,经济仍没有复苏的迹象。于是,布什政府于2001年、2003年分别发动了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结果,工厂设备使用率重新达到80%以上,失业率从2003年第二、三季度的6.1%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4.7%。”“在众多的危机中最为严重的有4次:1847—1848年,1929—1933年,1973—1975年和这一次。这4次经济危机不仅席卷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波及所有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

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 5.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7.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对此,罗斯福总统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8.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浅谈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 经济危机表现为: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而对于中国来说以外贸为代表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1.大量外国资本外流,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不足,导致过高的 有形资产价格无法维持,如房地产价格,钢铁价格等等。 2.通货膨胀,物价走高,政府只能通过物价管制来控制物价, 但是对物价影响巨大的原材料价格确居高不下没办法,中国已经失去了国际市场上涨原材料的定价权。 3.经济衰退,根本无法保持10%以上的GDP增幅,大量中小企 业由于无短期资金拆借,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生产加工企业倒闭 4.美元的持续走低导致其他国家存有的大量美元大幅度缩水, 债务经济,通过与石油以及大量市场绑定,使得全世界人民使用美元结算,作为硬通货,结果就是美元通过不断贬值免费收取世界人民的铸币税。 我国针对其做出了许多努力,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如:对货币方面有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商品经济本身就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当货币出现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后,这种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还不会爆发。经济危机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才有了爆发的现实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应该由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已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但由于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过程,却被少数各自追求最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占有和管理,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这种矛盾就越尖锐和突出。当这种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表面上看,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是

这种过剩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 其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其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虽然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决不会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要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从根源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地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越高,不断发展的社

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是不可避免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一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2.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7.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第3单元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详解)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②③④均是引发那场危机的原因,①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 D 2.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 解析“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情绪。

答案 C 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解析从图片中特别突出的“黑色星期四”可以看出。 答案 C 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沿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旧民主秩序)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即新应用)。 答案 B 5.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3.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6.“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严重性; 4、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所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征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学构思 第六单元主要介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本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对策之一和影响结果。该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从而推导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由其“失败”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两课紧密结合。 四、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1929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屋外,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而且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同学们根据这个故事并结合我展示的两张图片(图片:1929年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以及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思考一下,当时的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爆发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怎样呢? (1)危机前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P98) 师:那么,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师: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应对建议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应对建议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分外值得关注的大事:一是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及苏东剧变;三是2008年9月美国开始并正在向全球蔓延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这三件大事对世界格局都已产生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的经济动荡仍在全球激剧演进。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直到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历史极有可能已处于一种动荡、激烈变动和跳跃状态的时期。这种激烈变动,发端于世界经济,并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实践已证明,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一、美国这块“经济无比繁荣与安定的绿洲”为什么突然发生如此巨大的金融海啸?它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应该说,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贷,深层次原因是金融监管不力;直接和深层次原因中都有公众信心问题。但我认为,仅从技术经济学或经济运营学或经济管理学或公众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讲清美国这场金融海啸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但都无法讲清它的根源。我认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这件大事的根本原因。这也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重新获得青睐的根本缘由。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亦即帝国主义阶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决定时代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的那些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这些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都会发生变化,因而时代的内涵会发展,时代的主题会改变。 列宁有段著名的论述:“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1] 这就是说,时代,是世界范围内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是处在时代中心的一定阶级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亦即时代的性质。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是一定“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也是一定时代的不同时期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世界社会力量斗争的焦点。从时间上看,时代常常是比较漫长的历史阶段,常常以数百年为时间单位。而时代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