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篇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篇二: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鲁教版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和诗意,背诵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1、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小朋友们,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草》。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写字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1)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

(3)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4)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5)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

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5、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6、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篇三: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

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

机解决词语 6.“远芳”用组词法解决;“侵”直接告诉;“晴翠”出示图片结合理解。 7.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同桌练习说一说。) 8.你能想像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 9.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10.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11.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可以直接告诉。)这里的王孙是同一个人吗?但他肯定是诗人的朋友。 12.读诗句。 13.作者是第几次送别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吗?) 诗人第一次来送别友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二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三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时溢满了离别时的哀伤和诗人的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导入: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是: 〔幻灯片2〕离离原上草,xxxx。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xx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xx去,萋萋满别情。 〔幻灯片3〕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点幻灯片〕。第二句〝一岁一枯荣〞,〔点幻灯片〕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 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那么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点幻灯片〕。 〔幻灯片4〕【三】四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点幻灯片〕,一句写〝荣〞〔点幻灯片〕,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点幻灯片〕,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 〔幻灯片5〕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 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那么继续写〝古原草〞,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侵古道、接荒城,野草无所不往,势不可阻。再一次突出野草生命力旺盛的形象〔点幻灯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幻灯片6〕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又送王 孙去,萋萋满别情〞这种意味深长拟人手法〔点幻灯片〕的诗句写完了结尾,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幻灯片7〕读着这首诗,仿佛就感受到,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将野草和送别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再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吧。

最新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最新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封面)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355页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 ──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题材:五言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2.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3.远芳:广远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

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而且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示范课教案_14

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草》。认识本课“枯、荣、”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理解诗意,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枯、荣、”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活动:背诵古诗古诗代言 一、导入 1、平时大家积累了很多古诗,你们真了不起。 2、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你们很都熟悉 吧?有多少同学以前读过?请举手(结合预习和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2.作者是谁?) 3、同学们很棒,你们都能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啦! 二、初读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断句) 2、白板出示“枯、荣”,这两个字,要读准,特别“荣”是翘舌音,一起读生 字。齐读。(白板)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对白居易你了解多少,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4、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从哪儿知道的? 5、你能背这首诗吗?有多少人已经会背了?举手我看看,你们都会读、会背了,

那咱们这节课还学什么呢?(学生汇报要学什么) 三、品读 1、那咱们就从诗的意思开始吧。把书打开,请大家再来细细地,慢慢地读一遍诗, 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明白? 2、出示:A、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B、哪些词语或句子不明白? 3.交流,小组汇报。(点拨理解:离离、荣、烧不尽的意思) 4、你们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首诗吗?自由练,指名读。(多人)齐读 5、假如可以加上动作,你们会加上怎样的动作表达自己的赞美之 情呢?练习、指名。 6、假如可以用上语气词啊、呀、呢,你会用上什么来赞美小草呢?自由练,指名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7、那你们能带着赞美的感情背一背这首诗吗?自由练,师生合作。 8、其实同学们刚才背诵的并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部,原诗还有下面四句,这才是诗的全部。教师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回去之后可以背背这四句。 四、拓展练习(空山不见人)(白板) 1、欣赏歌曲:这首古诗流传千古,后人把它做了许多变化,有的人把它编 成了歌曲,一起来欣赏。 2、拍手背诗编成歌曲太难了,而且已经有人编了,今天我想和同学们把草 改编成快板怎么样?快板要有一定的节奏,你听,老师想用这样的节奏。 3、有没有同学有不一样的节奏呢? 五、总结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作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

二年级语文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鲁教版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和诗意,背诵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 1、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小朋友们,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草》。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写字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1)"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 (3)"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4)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5)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 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5、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6、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心得体会-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精品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392蔡祯 相传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着诗文去拜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但当顾况翻开白居易递上来的诗文,读到白居易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的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顾况连说不错,不错!又接着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不禁欣赏道有诗如此,居亦何难? 读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16岁的白居易,年纪虽小,但写诗却有惊人的造诣。 且不说白居易的横溢才华,就是这一首诗,它也是给了我颇多的启发。 这首诗里的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烈火如何无情地焚烧,如何肆虐,小草都顽强地生存,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执着地爬满了山野。 有一首歌也这样赞美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这首歌中的小草,其实是越战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战士,他们在越军激烈地枪林弹雨,甚至在炮火焚烧当中,也如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打不垮,压不倒,顽强地战斗着,不退后一步,更不让出国土一寸,抒写新时代的精神。 文花枝就是一位有新时代小草精神的人。 文花枝,她是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孩,她也是一位导游,在一次旅途中出了车祸,大巴车剧烈的在火中燃烧,游客们伤的伤,死的死。 而她的腿也被压在了座位下,血肉模糊,疼痛难忍,车内更是一片混乱,在紧急时刻,她却没有哭,而是给游客们打气挺住,加油,让受伤,受到惊吓的游客们都振作了起来,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气,当救员人员走向她时,她却说我没事,请先救游客们。 她在救援的时间里,她多次的昏迷,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一醒来,就继续地鼓励大家,她成了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人,她把生的希望先留给了他人,把死亡的威胁推给了自己,无私无畏,面对大火的焚烧,没有被吓倒,所以耽误了更多救治的时间,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忆江南乡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 谙:熟悉。 2.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

21.古诗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教案

第七单元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③。 野火烧不尽④,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⑤,晴翠接荒城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⑦。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枯:枯萎,枯死。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运用方法学习古诗,并懂得古诗的意思。 3 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抓字眼,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多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大家都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音乐) 2 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赋得古原草送别) 3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引出课题,谁来把古诗读一读?个人读,集体读。 二方法指导 1 学习古诗是有方法,说说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 大家说的方法都对,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归纳出来,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朗读,悟诗情) 3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有不懂的地方请做好标记,等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三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师巡视提示) 2 小组汇报学习。 (1)解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在草原上离别的情景。对于这个诗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吗?(解释“赋得”:诗歌的一种体裁。古

代科举考试时规定题目后写成的诗,诗题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两个字,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诗叫做“赋得体诗”。) (2)知作者:白居易,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现实主义诗派的诗人,他的诗大多都是反映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被后人称为“诗魔”和“诗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明诗意:草原上长得茂盛的野草,秋来枯萎,春来繁荣。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便又是茫茫的绿野。远处的野草长得太过繁茂,把古道都给遮掩住了,阳光照耀下青翠的野草延绵不断,一直接连到荒凉的古城。今天我又在这里送别我的朋友远去,路边长得茂盛的野草就像我此刻对朋友满怀的依依不舍之情 (4)“荒”字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作为他的好朋友,我非常的舍不得。(课件出示草原送别图)假如这个时候你就站在古道边上,你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想想说话) (5)悟诗情:多伤感的离别啊!请大家闭起你的眼睛,用心地倾听,然后你来告诉大家,你听出了什么味道?(播放配乐朗诵) 提示:听着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播放配乐,引导学生读诗句: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你会怎么读?看到大火焚烧野草,你会怎么读?看到古道被野草覆盖,你会怎么读?看到两个好朋友在草原古道上分别,你又会怎么读?你这样读,是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师生合作读。? 3 多美的草原,多伤感的离别啊!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送别诗,一起来重温一下。(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 五学法迁移 1 出示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一首我们没有学过的古诗,现在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它,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开始吧。 2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小练习 (1 王维是-----朝诗人,他是------诗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和“”。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运用方法学习古诗,并懂得古诗的意思。 3 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抓字眼,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多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大家都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音乐) 2 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赋得古原草送别) 3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引出课题,谁来把古诗读一读?个人读,集体读。 二方法指导 1 学习古诗是有方法,说说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 大家说的方法都对,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归纳出来,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朗读,悟诗情) 3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有不懂的地方请做好标记,等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三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师巡视提示) 2 小组汇报学习。 (1)解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在草原上离别的情景。对于这个诗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吗?(解释“赋得”:诗歌的一种体裁。古代科

举考试时规定题目后写成的诗,诗题前面必须加上“赋得”两个字,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诗叫做“赋得体诗”。) (2)知作者:白居易,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现实主义诗派的诗人,他的诗大多都是反映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被后人称为“诗魔”和“诗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明诗意:草原上长得茂盛的野草,秋来枯萎,春来繁荣。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便又是茫茫的绿野。远处的野草长得太过繁茂,把古道都给遮掩住了,阳光照耀下青翠的野草延绵不断,一直接连到荒凉的古城。今天我又在这里送别我的朋友远去,路边长得茂盛的野草就像我此刻对朋友满怀的依依不舍之情 (4)“荒”字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作为他的好朋友,我非常的舍不得。(课件出示草原送别图)假如这个时候你就站在古道边上,你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想想说话) (5)悟诗情:多伤感的离别啊!请大家闭起你的眼睛,用心地倾听,然后你来告诉大家,你听出了什么味道?(播放配乐朗诵) 提示:听着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播放配乐,引导学生读诗句: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你会怎么读?看到大火焚烧野草,你会怎么读?看到古道被野草覆盖,你会怎么读?看到两个好朋友在草原古道上分别,你又会怎么读?你这样读,是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师生合作读。? 3 多美的草原,多伤感的离别啊!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送别诗,一起来重温一下。(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 五学法迁移 1 出示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一首我们没有学过的古诗,现在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它,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开始吧。 2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小练习 (1 王维是-----朝诗人,他是------诗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和“”。 2 解释词语罢:-------- 日暮:------------- 掩:----------- 柴

赋得古原草送别知识讲解

赋得古原草送别

精品文档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词语注释 1.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 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 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 萎一次。 4.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 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5] 白话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6]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5]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为流传千古的佳作。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所送别的是一个出门远行的友人。送别的时间是仲春二月的一个晴和的日子。当送别来到郊野的时候,但见一片荒芳草萋萋,遍野碧绿。这正好触动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眼前景、离别情融为一体,写出

了这首送别的诗篇。 传说白居易十六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到最后一句才能见出诗人的本意。白居易一贯主张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有一些诗作巧妙使用隐喻的手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中有“送别”二字,可见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句句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表现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野上,草木繁茂,年复一年,伴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枯荣往复。这两句平直抒写,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和枯败不断交易的自然规律。而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人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