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技术将家庭生活中的相关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有效克服了传统家居控制系统的电缆布线通信方式的诸多缺点。同时,ZigBee无线传感网相对其他无线传感技术具备很好的适应性。新型CC2530无线芯片与设计的节点外围控制电路可以很好地实现设备节点间数据的互通互联,结合系统中语音控制技术,形成高效的智能化交互控制平台。关键词: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CC2530;语音识别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嵌入式芯片、数据网络通信技术、通信线路布线技术,并参照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充分融合大众用户的个性需求,将与日常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设备、电器以及其他生活设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如电视、空调、洗衣机、照明灯具、室内窗帘、家庭环境传感器和安防监控设备等[1]。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使得用户能够享受现代科技带来智能化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本文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并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中,各种家庭生活设备的电气和环境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进行有效整合,设备控制节点采用TI公司生产的CC2530芯片。它使用一颗增强型8051内核,用于控制数据处理与转发,通信模块采用了鲁棒性很强的射频天线,具有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率稳定等特点[2]。整个系统包括控制平台、无线传感网协调器和设备子点。系统的控制命令由控制平台发出,通过无线传感网协调器发送给各个子节点,实现对家用设备的控制。家居环境中的环境传感器(如温度、人体脉搏)的传感数据可以由无线传感网传输到控制平台进行显示和管理。系统较好地将家居环境中的各个模块有机地统一管理。图1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架构。

1智能家居系统的无线传感网络本系统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整体结构由主协调器(主节点)和若干设备子节点组成。主节点用于整个无线传感网的建构、信息的接收转发和路由信息的管理[3]。主节点和系统控制平台连接,通过串口通信和PC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上传和控制命令的发送。子节点和各家用设备连接在一起,对设备进行管理。1.1ZigBee无线传感技术ZigBee协议栈从结构上可分为4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PHY)、介质控制子层(MAC)、网络层和应用层[4]。位于最底层的物理层(PHY)和介质控制子层(MAC)由IEEE802.15.4

标准定义[5];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协议由ZigBee联盟组织在IEEE802.15.4标准基础上设计制定[6]。ZigBee的传输距离通常在10~100m的范围内,实际使用中会依据选用通信天线的功率大小和环境障碍物的情况而不同,最新的CC2530芯片由于性能提高和功率的增强,在无障碍情况下其节点间的通信距离最高可达1.6km[7]。ZigBee技术凭借其低功耗、网络大容量节点数、适中的通信半径、适中的数据传输速率等显著特征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技术优势。1.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ZigBee无线网络的网络拓补结构有很多种,主要有星形结构、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3种[8]。考虑到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很多方面,例如无线传感网的铺设代价、网络的运行维护难度、系统运行的传输速率以及稳定性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网络的架构。本系统选用树形结构作为家居设备节点的网络架构。树形网络连接方式。树形结构的网络连接方式是在星形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起来的,树形结构中设计了转发节点,。主节点(即中心节点)和各子节点间的通信要依靠转发节点的中继,每个转发节点和它对应叶子节点构成一个子星形拓扑结构。主节点向树叶子节点的数据均分发给子星形结构中灰色转发节点。

树形结构中,转发节点负责数据路由转发功能,通常为全功能的网络协调器,对设备的配置、

功耗等因素要求较高。同时,其他子节点只需要采用相对简化的设备配置就可以了,这可以很大

程度上减少系统的铺设成本以及运行功耗,降低维护的难度,提高电源设备的续航时间等,实际使用中具备很多优点。树形网络结构可以降低网络结构复杂度、降低系统功耗,树形结构同时具备星形结构的诸多特点,可以通过添加子节点来扩大系统中设备容量,实现方便快捷。2智能家居系统硬件结构智能家居系统中,设备节点的设计基于无线传输模块,基板选用深圳鼎泰克电子有限公司的一款串口转ZigBee无线远距传输模块。该模块将CC2530芯片和其他外部器件(包括鞭状天线)集成到一块小型的PCB板上,使用独立电源供电。由于ZigBee协议工作的低功耗特性,普通电池可以维持整个模块的长时间工作。下面对主节点和部分子节点模块的设计进行介绍。2.1系统主节点模块主节点模块在系统中承担协调器的角色,维护着整体无线传感网络的运行,负责网络的组建、无线路由信息的维护,将收集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至PC控制端,同时将控制端的命令转发至各个系统设备子节点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控制管理。主节点模块主

要包括:CC2530无线传感芯片、串口通信MAX232芯片、外部硬件电路部分以及供电模块。MAX232芯片作为信号转换接口,将CC2530无线传感芯片的TTL电平数据信号转换为PC的COM串口通信RS-232数据信号。主节点模块的架构设计图。

CC2530无线传感芯片的工作电压为+3.3V,MAX232芯片的供电为+5V。节点模块的外部供电电源为+9V电池电源。为了进行电压转换,电路设计中使用AMS1117芯片分别对电源电压进行+5V和+3.3V稳压转换,AMS1117稳压转换芯片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以确保节点电路的供电工作稳定持续。添加稳压器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源不稳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图4为主节点模块的电路设计图。

温度监测子节点模块中,两个主要的工作芯片是CC2530和DS18B20。由于CC2530芯片和DS18B20传感器工作电压和供电电源会存在差异,子节点电路设计中同样使用稳压芯片ASM1117对供电电源进行稳压转换,为电路中的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2.3电器控制节点模块家庭环境中,大量的家用电器需要人工操作控制,如家电的开关、换挡等基本的操作。传统生活模式中,这些操作的开关控制器件通常安放在房间的固定位置。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老人、孩子、残疾人在面对这类家电开关时会遇到种种不便,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系统对家庭电器设备的控制统一采用一种新型的便捷控制方式,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继电器来实现对家电的快捷操作,它克服了特殊人群在家居生活中的种种困扰,灵活且高效。家电控制子节点中,CC2530芯片会控制I/O输出命令对家电的高压点开关进行控制,完成电器的电源开闭。该设计要求子节点模块能够将电路的弱电模块与电器高压电路完全隔离开来,以确保家居环境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家电控制中,如何通过子节点模块的弱电电路来安全控制家电强电电路是问题的要点。本系统通过电磁继电器来解决,将电磁继电器的触点和家电强电源连接,通过CC2530输出命令控制继电器的触点闭合来实现对家电电源的安全控制。图6为电器子节点电路设计原理图。根据图6所示原理,控制芯片10号引脚设置为信号输出端,当该引脚设置为高电平时,会使得三极管T1瞬间饱和,进而导通电流,电流流经电阻R2后会拉低T2的基极,这样三极管T2也会瞬间饱和导通,从而使得电磁继电器获得足够的工作电压开始工作,电磁继电器产生的磁力使得家庭电器的220V电路闭合导通,电器供电开始工作。

3系统的软件设计智能家居系统中软件部分的开发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无线传感网节点模块的嵌入式控制程序,二是控制平台软件。节点控制程序使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开发环境进行设计和开发。系统控制平台软件采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C++2005开发平台进

行软件流程代码的设计开发。3.1系统控制平台软件系统控制平台软件主要用于同无线传感网通信,收集传感网中采集的温度和心电数据,并且将控制命令通过无线传感网发送出去,例如控制家电开关。系统控制平台软件主要部分为串口通信模块,串口模块连接传感网的主节点,主节点接收到子节点的转发数据后会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转发至PC,供家庭成员查看。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语音命令向控制平台发送命令,命令通过串口发送到主节点再转发至目标子节点,控制相关电器操作。图7为系统控制平台软件的结构流程图。

系统在控制平台软件中增加了语音识别模块,用于控制命令的发送。语音识别模块可以将操纵者的语音控制命令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指令,转发至系统中家电设备的子节点,进而可以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动作。语音识别模块使用微软开发的语音开发包Microsoft Speech SDK5.1作为语音基础库。Microsoft Speech SDK5.1中提供了一系列语音识别函数接口SAPI,系统直接调用这些接口函数进行语音识别流程的建立。3.2节点嵌入式程序本系统ZigBee无线传感网的正常运行,要求在CC2530的嵌入式程序中必须植入ZigBee无线网络协议。在IAR开发环境中添加ZigBee协议栈的源程序,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中即可支持无线传感功能。系统使用精简的ZigBee协议栈作为节点路由协议的基础。系统中设备节点嵌入式程序运行在CC2530无线传感芯片上,IEW开发环境可以针对CC2530进行程序平台搭建,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协议栈的建立、芯片寄存器的相关设置、操作函数接口的预留等。节点中的嵌入式程序只需要完成网络组建、温度心电等参数的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发、家电开关命令的发送以及与控制平台的串口通信等。系统交叉编译完成之后,通过仿真器将可执行文件烧写到对应节点模块的CC2530芯片中,包括主节点、路由器和子节点等。系统所有设备上电复位后,由主节点负责与子节点进行校对应答,建立起整个无线网络的架构,维护相关的连接信息,以及与PC控制平台进行串口通信等。主节点建立网络的工作流程为:首先调用系统初始化函数aplFormNetwork()格式化新的网络空间,并等待格式化工作的完成,紧接着主节点会监听子节点发出的加入网络的信号,依次将通信范围内的子节点加入无线网络中,完成路由表的维护,网络建立就完成了。本文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充分融合了目前市场上成熟可靠的CC2530无线芯片和高性能的温度传感芯片,设计了性能完善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将语音识别技术加入控制平台中,最后形成一套新型智能家居系统方案。家居环境中该系统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探析

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探析 1概述1.1无线传感网简介无线传感网络是集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多个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系统。它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等理论,能够实时监测并感知其覆盖区域中的环境以及各被监控对象的状态,而后将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到控制中心,供观察者进行处理。1.2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和传统网络通用的模式不同,WSN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调整自身的配置,如节点密度,通信协议等,其主要特点如下。(1)节点能量受限。WSN 中的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由于电池的容量一般不能维持节点正常工作时间过长,并且无线传感节点往往部署于野外环境中,无法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当电池电量耗尽,节点也就随之失效。(2)节点处理能力受限。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节点受体积和成本的影响,内存和处理器均不能和普通计算机相比,其处理程序和运算数据的能力也有限,这决定了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设计不能过于复杂。(3)WSN是一种自组织网络。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分布形成WSN,网络大多数采用Adhoc方式进行配置,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中同时充当主机和路由器的角色,具有路径寻址和维护功能。由于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特点,网络拓扑结构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要求节点需要有维护动态路由的功能,以保证网络正常工作。(4)以数据为中心。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为了节省能量的消耗,要求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传输量,只需将用户关心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传输,即WSN 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2无线传感网络的关键技术2.1网络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WSN采用无线自组织方式进行组网,节点放入检测区域后,搜集被检测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发于邻接节点,并将其周围的链路连接信息发回给sink节点,sink节点把从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可得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路由等信息。 WSN的拓扑形式一般有三种:簇方式、平面结构、栈结构。三种结构各有利弊,需在具体的应用中灵活选取,当节点失效或加入新节点而导致网络拓扑变化较大时,需要能很快的适应这种变化,快速的使网络正常工作,即WSN需要良好的自适应性。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一、功能需求分析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完美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则是这首乐曲上绝 妙的音符。在科技发达、物质富庶的今天,自控系统已不单纯是实现室内基本安 防、照明、采暖的工具,而且是建筑装饰的一种实用艺术品,是自动化技术与建 筑艺术的统一体。完善的控制系统集装饰、照明、安防及节能于一身,尽力达到 完美与和谐的统一,充分利用科学与艺术的搭配,光与影的组合以及安防与空调 的自动控制来创造各种舒适、优雅的环境,以加强室内空间效果的气氛。我们在选择一个系统的同时,要切实考虑的主要是: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安全性、 功能的实用性、后期的维护和扩展、外观的高度艺术和操作的人性化。 1.1智能系统设计范围 设计应包含的系统:智能门锁、安防报警、可视对讲、灯光、空调、电视、电动窗帘、背景音乐、家庭影院、视频监视、集中控制等。并且,以上所有系统 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系统相互联系,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相互响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应选用优秀成熟且性能稳定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打造智能豪宅,技术上 将应用先进的全分布控制和集中式控制相结合,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保证和满足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整体、系统的功能,使智能化的各个系统互联为一个有机体,为顶级豪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雅、轻松、写意的家居生活空间,具有无比的稳定性和卓越的开放性。 1.2智能系统设计的原则 需考虑用户操作方便,功能实用,外观美观大方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要有吸引来宾的外观和功能,能体现用户高人一等的生活品位。同时要化繁为简、高 度人性、注重健康、娱乐生活、保护私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终极版

课程论文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摘要 智能家居也称智能住宅聪明家。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它将建筑结构与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控制进行综合的系统集成。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而且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可将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关键词:智能家居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

目录 1.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3) 1.1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 (3) 1.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 (3) 1.3智能家居主要控制模块的设计方法 (4) 1.3.1无线通讯遥控器模块 (5) 1.3.2可视门禁控制模块 (5) 1.3.3窗帘控制模块 (6) 1.3.4防盗报警模块 (6) 2.使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特点 (7) 2.1家居电器远程控制 (7) 2.2定时控制 (7) 2.3智能照明 (7) 2.4万能遥控集中控制 (8) 2.5网络控制 (8) 2.6家电控制 (8) 3.结束语 (8)

1.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1.1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应用图见下图1 图1 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物联网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来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发展也是一个主流方向。 1.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 家居系统主要由智能灯光控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安防报警、智能娱乐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组成,框图如图2和图3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 C网络模块 D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 B网络 C直线 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4.ZigBee主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通常它的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结构,下列哪种不是。D A.星型结构、B网状结构C簇树型结构D树形结构 5.下面不是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的技术。B A.定位技术B节能管理C时间同步D数据融合 6.下面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的特点D A.能量优先 B.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C.以数据为中心 D预算相关 7.下面不是限制传感器网络有的条件C A电源能量有限 B通信能力受限 C环境受限 D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教程文件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 1 研究背景 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无线通信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发展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方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大量的应用方案开始采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通信。 微机电系统和低功耗高集成数字设备的发展,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的传感器节点得以实现。这样的节点配合各类型的传感器,可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开创了新的应用领域的新兴概念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监视、大规模环境监测和大区域内的目标追踪等领域。传感技术、传感网络已经被认定为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而且数量大、更换非常困难,所以低功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重要的设计准则之一,因此,它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进行更新和改进,需要精心设计的软硬件系统,以使其可靠而耐用。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WSN被列为第一;美国《今日防务》杂志更认为WSN的应用和发展将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未来战争的变革。可以预测,WSN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便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此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是计算机应用的扩展,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技术,使用智能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过去的研究有的只考虑低功耗而性能不高,有的性能高但是功耗太大。 因此,在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在保证无线传感模块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其低功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当前对于无线传感技术的研究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低功耗就是其发展方向之一,而低功耗与高性能的结合实现还不完全。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无线传感模块的功能,增加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无线传感节点的硬件功耗的分析,确定无线传感模块各单元的基本功率消耗,并进行相应比较,确定需重点降耗的单元,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对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对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的自主设计和制作。并辅助软件开发人员完成各子模块的驱动编写,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的整体通信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doc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 2014 年 12 月

目录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概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化家居代表未来趋势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原则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系统介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智能灯光系统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空调系统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安防及对讲系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家庭影音系统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电动窗帘、电动遮阳蓬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远程网络遥控系统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灯光控制示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七、结论、案例分享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中国的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交通混乱的现象研究一种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 二、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城市的道路也逐渐变得纵横交错,快捷方便的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交通安全问题则是重中之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约有120 万,另有数100 万人受伤。中国拥有全世界1. 9 %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全球的15 % ,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2000 年后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在10 万人,受伤人数约50万,其中60 %以上是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中国每年由于汽车安全方面所受到的损失约为5180 亿(人民币),死亡率为9 人/ 万·车,因此,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很多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而目前的交通情况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非机动车的数量较大,路口混乱。由于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仅会阻滞交通,而且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的1/ 3,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对交叉口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如黄灯时间太短,驾驶员来不及反应),以及驾驶员不遵循交通信号灯,抢绿灯末或红灯头所引发交通流运行的不够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交通控制还是延续原有的定时控制,在车辆增加的基础上,这种控制弊端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造成了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智能交通中的信号灯控制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重要性。国外已经率先开展了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 美国VII系统(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利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装置的信息交流实现某些功能,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其功能主要有提供天气信息、路面状况、交叉口防碰撞、电子收费等。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应用上: ①以车辆为基础; ②以路边装置为基础。欧洲主要是CVIS 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它有60 多个合作者,由布鲁塞尔的ERTICO 组织统筹,从2006 年2 月开始到2010年6月,工作期为4年。其目标是开发出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这个平台能运用到车辆和路边装置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其中车辆不仅仅局限于私人小汽车,还包括公共交通和商业运输。日本主要的系统是UTMS 21 ( universa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 UTMS 21)。是以ITS 为基础的综合系统概念,由NPA (National Police Agency) 等5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开发的,是继20 世纪90 年代初UTMS 系统以来的第2代交通管理系统,DSSS是UTMS21中保障安全的核心项目,用于提高车辆与过街行人的安全。因此,从国外的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代的交通控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多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从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节约交通能源,减轻驾驶疲劳等功能,最终实现安全、舒适、快速、经济的交通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现状的研究毕业论文 精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其主体是集成化微型传感器,这些微型传感器具有无线通信、数据采集和处理、协同合作的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的网络,它通过这些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所感知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使用户完全掌握监测区域的情况并做出反应[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所以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包括监控我军兵力、装备和物资状态;监视冲突区域,侦察敌方地形和布防,定位攻击目标;评估损失,侦察和探测核、生物及化学攻击等。在战场上,铺设的传感器将采集相应的信息,并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再转发到指挥部,最后融合来自各战场的数据,形成我军完备的战区态势图。也可以更隐蔽的方式近距离地观察敌方的布防,或直接将传感器节点撒向敌方阵地,在敌方还未来得及反应时迅速收集有利于作战的信息。在生物和化学战中,利用传感器网络,可及时、准确地探测爆炸中心,这会为我军提供宝贵的反应时间,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伤亡。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继因特网之后,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IT 热点技术。如果说因特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那么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将改变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2][3]。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最早的代表性论述出现在1999年,题为“传感器走向无线时代”。随后在美国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下一个世纪面临的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同年,美国《商业周刊》又在其“未来技术专版”中发表文章指出,传感器网络是全球未来四大高技术产业之一,将掀起新的的产业浪潮。美国《今日防务》杂志更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将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未来战争的变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 2014年12月

目录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化家居代表未来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原则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系统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智能灯光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空调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安防及对讲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家庭影音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电动窗帘、电动遮阳蓬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远程网络遥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灯光控制示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结论、案例分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系统系统设计说明

xx家电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一、定义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表示。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ctronic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ome)、网络家居(Network Home)、智能家庭/建筑 (IntelligentHome/Building),在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法。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并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如电力载波,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一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与家庭有关的小区一卡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现在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二、表述 智能家居其实有两种表述的语意,定义中描述的,以及我们通常所指的都是智能家居这一住宅环境,既包括单个住宅中的智能家居,也包括在房地产小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技术 谭慧婷15040024 1.覆盖技术理论基础 覆盖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它反映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某区域被检测和跟踪的状况。现有的研究结果,很多都是致力于解决传感器网络的部署和检测以及覆盖与连接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覆盖问题可以表述成不同的理论模型,甚至在平面几何里就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使简单地只从数学上来考虑,在部署传感器节点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怎样用相同的节点数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 为了对网络的覆盖问题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几何问题-艺术馆问题来理解。 假设艺术馆的主人想在场馆内放置监视器来防止盗窃。假定相机可以有360度的视角而且可以极大速度旋转,相机可以监视任何位置,视线不受影响。 关于实现这个想法存在两个问题需要回答:首先就是到底需要多少台相机;其次,这些相机应当放置在哪些地方才能保证馆内每个点至少被一台相机监视到。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多边形分成不重叠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里面放置一个相机。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最佳分布应该如下图,放置两个相机相机足以覆盖整个艺术馆。 相机1 我们可以知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在本职上和上面的几何问题是一致的:需要知道是否某个区域被充分覆盖以及完全处于监视之下。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几何研究的结果为理解传感器覆盖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背景,但这样的求解办法是无法直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 因为: 1. 监视器可以看到无穷远的地方只要没有障碍物阻挡,但是 传感器节点存在最大感应范围; 2. 无线传感器网路没有类似监视器之间固定的基础设施,其 拓扑结构可能随时变化。 2.覆盖的感知模型 在讨论节点如何布置之前,需要先知道传感器节点的感知模型。目前主要是两种。

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报告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 学院 实训报告 教师: 课程: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 学号: 姓名: 班级:物联网 日期:2016/6/16

评阅页 课程设计题目: 温度采集DS18B20 同组成员: 学生自评:设计方案由讨论组完成,大家一起做硬件DS18B20温度显示,再由大家分工把报告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老师签名: 2016年06月24

前言 ZigBee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 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兼具经济、可靠、易于部署等优势,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具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技术,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护理、安全预警、目标追踪等应用场合已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设计利用TI公司CC2530单片机,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采集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测量温度值,测温电路简单,适合于-50~150摄氏度温度的测量。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硬件设计方案 (1) 2.1 CC2530芯片简介: (1) 2.2 芯片概述 (2) 三、CC2530模块说明 (2) 3.1 CPU 和内存 (2) 3.2 中断控制器 (2) 3.3外设 (3) 3.4 调试接口 (3) 3.5 无线设备 (3) 四、DS18B20 (4) 4.1 DS18B20工作原理 (4) 4.2 DS18B20的主要特性 (5) 五、软件设计方案 (5) 5.1 程序流程图 (5) 5.2 所需用到的部分C语言程序 (7)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11) 六、总结 (13) 七、参考文献 (13)

一、设计题目 本次的设计题目要求是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等。其中温度采集模块所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模块用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硬件设计方案 2.1 CC2530芯片简介: CC2530 结合了领先的RF 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 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 和许多其它强大 的功能。CC2530 有四种不同的闪存版本:CC2530F32/64/128/256,分别具有32/64/128/256KB 的闪存。CC2530 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其引脚如图1.1所示。 图2.1 CC2530芯片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Smart Home)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它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将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换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系统的网络化功能可以提供遥控、家电(空调,热水器等)控制、照明控制、室内外遥控、窗帘自控、防盗报警、可编程定时控制及计算机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因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布线简单、功能灵活,扩展容易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 智能家居控制部分要求 一、智能家居控制主要分为灯光、家电(其中包含空调、电视、热水器等等);电动窗帘的控制这三大区域 A、灯光控制部分: 1.在灯光控制部分除了普通的对某一路灯进行开关控制之外;必须具有对白炽灯进行亮度的随意调节及软启动的功能。软启动及开启或关闭灯光的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引言 无线网络传感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很多的乐趣,也为信息的有效、及时的传递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为其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无线网络传感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文主要讲述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概念、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概念 1.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最近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而且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集多项科学技术于一身,多种高难度的知识相互交叉产生的具有高科技的、比较热门的、前沿的技术。 1.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集中了嵌入式计算、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现代网络和分散式的信息处理等高科技,实现了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比较真实可靠的大量的信息的愿望,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真正体现了信息无处不在的理念。 1.3无线传感网络在产生之初就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横扫世界的各个领域,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前景备受世人的关注,其应用和发展必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它的辉煌应用成就了它的无双的地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军事领域比较关键的高科技技术,但是无线网络不仅应用在军事领域,它对世界各

个领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很受大众的喜欢与它的高科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且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它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工业界、高科技界和学术界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希望可以通过靠科技技术的结合实现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还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入国家的重点研究技术,而且一些周刊和杂志对无线网络的评价也很高,认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未来引领世界计算机进步的主要技术。 2.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方案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我国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上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仿真计算和网络协议等,在人们的生活和军事中的应用还很少,而且无线网络现在已经可以用来作环境监测,我国却没有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到实处。 2.3目前,中国的未来技术研究方向中有几项是专门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直接论述的,而且在一些重大会议的决策里而,也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列为三大前沿信息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中的自发组织网络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都成为中国重点信息技术研究,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我国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所成就,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也成为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地

最新硕士论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 (精品)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中国的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交通混乱的现象研究一种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 二、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城市的道路也逐渐变得纵横交错,快捷方便的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交通安全问题则是重中之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约有120 万,另有数100 万人受伤。中国拥有全世界1. 9 %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全球的15 % ,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2000 年后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在10 万人,受伤人数约50万,其中60 %以上是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中国每年由于汽车安全方面所受到的损失约为5180 亿(人民币),死亡率为9 人/ 万·车,因此,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很多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而目前的交通情况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非机动车的数量较大,路口混乱。由于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仅会阻滞交通,而且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的1/ 3,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对交叉口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如黄灯时间太短,驾驶员来不及反应),以及驾驶员不遵循交通信号灯,抢绿灯末或红灯头所引发交通流运行的不够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交通控制还是延续原有的定时控制,在车辆增加的基础上,这种控制弊端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造成了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智能交通中的信号灯控制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重要性。国外已经率先开展了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 美国VII系统(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利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装置的信息交流实现某些功能,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其功能主要有提供天气信息、路面状况、交叉口防碰撞、电子收费等。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应用上: ①以车辆为基础; ②以路边装置为基础。欧洲主要是CVIS 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它有60 多个合作者,由布鲁塞尔的ERTICO 组织统筹,从2006 年2 月开始到2010年6月,工作期为4年。其目标是开发出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这个平台能运用到车辆和路边装置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其中车辆不仅仅局限于私人小汽车,还包括公共交通和商业运输。日本主要的系统是UTMS 21 ( universa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 UTMS 21)。是以ITS 为基础的综合系统概念,由NPA (National Police Agency) 等5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开发的,是继20 世纪90 年代初UTMS 系统以来的第2代交通管理系统,DSSS是UTMS21中保障安全的核心项目,用于提高车辆与过街行人的安全。因此,从国外的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代的交通控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多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从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题目: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摘要(中英文) 基于物联网的思想,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终端部分、传输部分和服务器部分,终端部分和传输部分分别由一片MSP430F2616单片机控制,终端部分采集、控制,传输部分由一片单片机与W5100连接用于连接互联网,在PC机上面建有服务器,能在其它客户端访问网页并通过网页控制。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parts, terminal part, transmission parts and server part, terminal part and transmission part are both controlled by MCU MSP430F2616.And the terminal part in charge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ling "things", while the transmission part consists of a MCU and part SW5100 part. There is a server in a PC, we can scan the webpage as a client and control your device via this webpage. 1.引言 系统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思想,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基本思想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远程监督、控制。它在各个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系统基于这种思想,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以四个LED为例,四个LED由控制终端控制,通过传输部分传输到PC机服务器端,通过其它互联网端能登陆网页,并能操作控制端,以实现远程监控。本系统除了能控制4个LED,还能够采集温度,并在网页上实时更新,以该系统为模板,可以扩展出更多的功能,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 2.系统方案 控制部分和传输部分均用TI公司MSP430F2616主控芯片控制,传输部分由该单片机与W5100以太网模块完成网络连接。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上网,完成远程监控。 系统设计方案用框图如下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 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多种无线传感网络开发平台,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技术。在讲授内容上,力求反映国内外该方向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讲述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是现代通信产业中发展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本课程介绍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构成、网络技术、协议、开发平台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 2.较好掌握有关各种无线传感网络的支撑技术,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 3.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通信技术,掌握路由协议、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等; 4.掌握在ZigBee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组网的实际开发案例; 4.进一步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最新的发展应用,如海量存贮、异类传感器网络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第2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常见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特性和选型,微型传感器的应用 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传感节点(网关和汇聚节点设计、典型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技术,(软件架构、中间件、操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技术平台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平面结构,层次结构、混合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覆盖基本概念,覆盖模型,覆盖指标,覆盖算法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念、同步信息传输延时分析、同步算法、同步模型参数的估计),定位技术,(源定位算法、节点自定位、匹配定位、典型定位系统实例),数据融合(分类、主要方法、多数据融合网关的设计),能量管理(节能的方法、节点的能量管理),容错技术(故障模型、检测、修复) 第6章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基于调度的MAC协议) 第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标准 技术标准的意义, IEEE1451系列标准, IEEE802.15.4标准, ZigBee协议标准,Bluetooth, UWB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平面路由协议(几个典型的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簇路由协议比较),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分簇路由协议的网络结构、分簇网络中节点能耗分析、分簇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价、几个典型的分簇路由协议) 第9章ZigBee实践开发技术 ZigBee硬件平台(CC2430/CC2530概述、2CC2430/CC2530芯片主要特点、3CC2430/CC2431芯片功能结构、CC2430与8051的相联), CC2430开发环境IAR(软件安装、使用、实例运行),开发实践——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系统试验平台搭建、系统联调与实现),基于ZigBee协议栈进行开发(协议栈架构简介、15.2ZigBee协议栈的开发接口API、ZigBee Device Profile API、外围部件的操作) 第10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协同处理技术 协同感知方法(协同感知理论基础、同构协同感知、异构协同感知、协同感知算法案例、面向WSN的协同感知体系架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协同网络架构、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海量数据的知识获取)

智能家居设计方案

智 能 家 居 方 案 老师:施泽全老师 姓名:陆文龙 班级:物联网131班 时间:2014年12月20日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家庭智能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深入千家万户。家庭智能化即智能化家居(Smart Home),亦称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电子家庭(E-home)、智能化住宅(Intelligent Home)、网络家居(Network Home)、智能屋(Wise House,WH)、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等。它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电力自动化、信息、结构化布线、无线等技术将所有不同的设备应用和综合功能互连于一体的系统。它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家电、通信、家电设备自动化、远程医疗、家庭办公、娱乐等功能,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娱乐、高效、环保的居住环境。其从控制层次来分,一般由中央控制中心、家居智能控制终端、小区智能控制系统、家庭网关和外部网络几部分组成。 1、智能家居系统体系结构 家居系统主要由智能灯光控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安防报警、智能娱乐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家居系统结构框图 2、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2.1 照明及设备控制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集成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到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系统中照明及设备控制可以通过智能总线开关来控制。本系统主要采用交互式通信控制方式,分为主从机两大模块,当主机触发后,通过CPU将信号发送,进行编码后通过总线传输到从模块,进行解码后通过CPU触发响应模块。因为主机模块与从机模块完全相同,所以从机模块也可以进行相反操作控制主机模块实现交互式通信。系统主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主从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中主机相当于网络的服务器,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