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

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酒剂、酊剂的制备

1(三两半药酒的制备

[处方]

当归100g

黄芪(蜜炙)100g

牛膝100g

防风50g

[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或粗粉,按渗漉法,用白酒2400ml与黄酒8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渗漉液中加入蔗糖84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

[注意] 高血压患者慎用,孕妇忌服。

2.碘酊的制备

[处方]

碘 20g

碘化钾 15g

乙醇 5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 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热蒸馏水20ml溶解,加碘溶解完全后,再加乙醇及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附注]

(1)碘具强氧化性、腐蚀性、挥发性。注意不与皮肤接触,忌用纸称取。

(2)碘化钾宜先配成浓溶液,然后加碘,能很快促进溶解。

1

(3)碘与碘化钾形成络合物后,能使碘在溶液中更稳定,不易挥发损失;能防止或延缓碘与水、乙醇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碘化氢,使游离碘的含量减少,使消毒力下降,刺激性增强。

(4)碘在乙醇中溶解度为1:13,在该处方中,不加碘化钾,碘可完全溶解在乙醇中,但切不可将碘直接溶于乙醇后再加碘化钾,否则失去加碘化钾的络合作用。

(5)投药瓶和用软木塞密塞时,应加一层蜡纸,以防软木塞中的鞣酸使碘沉淀。大量配制时宜用棕色玻璃磨口瓶盛装,冷暗处保存。

(6)碘酊忌与升汞溶液同用,以免生成碘化汞钾,增加毒性,对碘有过敏反应者忌用本品。

[思考题]

(1)本处方中碘化钾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溶解碘化钾的蒸馏水不能太多,

3.复方樟脑酊的制备

[处方]

樟脑 0.3g

阿片酊 5.0ml

苯甲酸 0.5g

八角茴香油 0.3ml

56%乙醇 8.5ml

共制 100ml

[制法]

取苯甲酸、樟脑与八角茴香油,加56%乙醇90ml溶解后,缓缓加入阿片酊与56%乙醇适量,使成100ml,搅匀,滤过即得。

[附注]

(1)本品含无水吗啡(CHON)应为0.045-0.055%(g/ml). 17192

(2)含醇量应为52-60%。

(3)有成瘾性,不宜长期应用。

4.复方土槿皮酊的制备

[处方]

2

土槿皮酊 50ml

苯甲酸 6g

水杨酸 3g

乙醇加至100ml

[制法]

将水杨酸及苯甲酸溶解在土槿皮酊中,加适量乙醇使成100ml,搅拌均匀,滤过即得。

[附注]

(1)土槿皮酊系取土槿皮粗粉,以75%乙醇为浸出溶剂用浸渍法制成的酊剂,每100ml与木槿皮20g相当。

(2)本品能软化骨质,有抗表皮霉菌作用,可用于汗疱型糜烂型手足,癣及体股癣等,对于温疹起泡或糜烂的急性炎症期忌用。

4(2复方土槿皮酊的另一制备

[处方]

土槿皮 6g

苯甲酸 1.8g

水杨酸 0.9g

乙醇加至30ml

[解法]

取切碎的土槿皮6g,加入乙醇25ml浸渍3-5天,滤取浸出液,残查用力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滤过。

另取苯甲酸与水杨酸加入上述土槿皮乙醇浸出液中,搅拌溶解,并添加乙醇使30ml即得。

[附注]

(1)本处方中水杨酸遇铁器易氧化变色,故忌与铁器接触。

(2)土槿皮系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土槿的皮,性甘,微寒,具清热利湿,有杀菌治癣症的功效,与水杨酸、苯甲酸组成复方后,疗效更高。

(3)药渣经压榨后,因细胞破裂,不溶性成分进入浸出液中,故最好放置一昼夜或更长时间后滤过,除去沉淀,使成品澄清。

[思考题]

3

(1)本处方方中各成分有何作用,

(2)浸渍法有何优缺点,

5.颠茄酊的制备

[处方]

颠茄流浸膏适量

乙醇(67%) 适量

共制 100ml

[制法]

取计算量的颠茄流浸膏,以67%乙醇做溶媒,用慢加快搅的方法将颠茄流浸膏加入乙醇中,混匀,过滤,添加67%的乙醇至总量,搅匀即得。

[附注]

(1)药典规定颠茄流浸膏的生物碱含量为0.7-0.8%,颠茄酊生物碱含量为

0.03%,故调配前需进行折算。

(2)本品为抗胆碱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等痛症。

6.复方龙胆酊的制备

[处方]

龙胆 10.0g

橙皮 4.0g

豆蔻 1.0g

70%乙醇加至100ml

[制法]

取各成分中等粉混匀,用70%乙醇浸渍24小时以上,滤过,压榨滤液后合并静置24小时再滤过,从滤器上加溶媒至全量。

[附注]

(1)可分两次或多次浸渍制备。

(2)因生药要吸收一部份溶媒,故溶媒用量要适当增加。

(3)残渣应静置后再用纱布过滤。

7.橙皮酊的制备

[处方]

橙皮 100g

4

乙醇(60%) 适量

共制 1000ml

[制法]

取橙皮,加60%乙醇900ml,浸渍3-5天,滤过,压榨残渣,合并滤液与压榨液,静置24小时,滤过,加溶媒至全量,搅匀即得。

[附注]

(1)干橙皮与鲜橙皮的含油量差异极大,本品规定用干橙皮。如用鲜品应取250g,以75%乙醇作溶媒,制成100ml。

(2)乙醇浓度不宜更高,以防橙皮中树脂、粘胶质过多浸出,久贮沉淀可滤除。

(3)本品亦可用两次浸渍或渗漉法制备。

8.十滴水的制备

[处方]

大黄 20.0g

桂皮 10.0g

茴香 10.0g

姜 25.0g

辣椒 5.0g

樟脑 25.0g

桉叶油 12.5ml

70%乙醇加至1000.0ml

[制法]

前五味生药用中等粉混匀,70%乙醇湿润,膨胀,装筒,排气,加溶媒静置24小时后渗漉,得滤液900ml时,加入樟脑及桉叶油,最后加漉液至全量,即得。

[思考题]

(1)比较浸渍法与渗漉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2)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有哪四个阶段,

(3)为了防贮存中产生沉淀,应考虑如何过滤,

5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上皿天平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玻璃量器的的洗涤及 其使用方法、固体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液体药剂的量取;搅拌等规范化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概念: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相直径小于1nm)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异物)液体制剂。可供内服与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口服及外用溶液制剂属于非无菌药品,其配制过程须在D级环境下完成 常用溶剂:纯化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常见剂型: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 特性:分散相为分子或离子状态,直径小于1nm,无界面,均相液体,形成真溶液,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能通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 制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 工艺流程:药物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过滤----质量检验---分装(必要时灭菌)---贴标签---贮存 剂型质量要求:应为澄明液体,即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外观应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纯化水、薄荷油、精制滑石粉、碘、碘化钾、蔗糖、乙醇、樟脑、硼酸、甘油 器材:上皿天平、乳钵、具盖玻璃瓶、滤纸、量杯、量筒、漏斗、玻璃棒、烧杯、

投药瓶、瓶签、瓶塞、蒸发皿、沙浴、电炉、铁三角架、温度计。 四、实验内容 1.薄荷水 【处方】薄荷油 0.2ml 纯化水 q.s 共制成 100ml 【制法】取薄荷油置乳钵中,加精制滑石粉1.5g,研匀,加少量纯化水,移至具盖玻璃瓶中,加纯化水100ml,振摇10min,用水湿润的滤纸滤过,初滤液如浑浊,应重新滤至滤液澄清,再自滤器上加纯化水使成100ml,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应为无色澄明或几乎澄明的液体,有薄荷清香气味。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芳香调味药,驱风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 【贮存】密闭,凉暗处保存。 【注释】 (1)薄荷油等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约为0.05%(ml/ml)。为使本品能成为薄荷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故用0.2%的薄荷油,剩余的薄荷油应滤除。 (2)薄荷油应先与精制滑石粉研匀后,再加纯化水。所用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成品难以滤清。 (3)滤液如显浑浊,应倒回反复滤过,直到滤液澄明为止。 (4)将成品装入大小适宜、清洁干燥的投药瓶中。将瓶签贴在投药瓶身正中位置上。 (5)成品应具有薄荷清香气味,不得有异臭;应澄明,不得有油珠或浑浊。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案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 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 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制备室酢情赔偿后

药剂学实验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就分散系统而言,溶液型液体制剂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1nm,通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介质中。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操作步骤如下: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用量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器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溶液的1/2~3/4量,加入药物搅拌溶解,必要时加热。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液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4)质量检查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 (5)包装及贴标签质量合格后,定量分装于适当容器内,内服液体药剂用蓝色标签,外用则为红色标签。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试剂瓶,玻璃漏斗,量筒,磨塞小口玻璃瓶,普通天平,恒温水浴箱。 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碳、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蔗糖、纯化水、稀盐酸、甘油、胃蛋白酶。 四、实验内容 (一)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处方】薄荷油1ml 纯化水加至500ml 【制备】(1)取薄荷油,加5.0g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 (2)加入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 (3)反复过滤至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使成500ml,即得。 (4)另用轻质碳酸镁、活性碳各7.5g,分别按上法制备薄荷水。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观察到的结果。 【质量检查】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明度、嗅味等。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1)概述 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2)酒剂与酊剂: 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白酒含乙醇量约为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但小儿、孕妇、心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试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1 】 一.试验目标 (1)控制一般散剂的制备办法. (2)熟习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破碎摧毁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 三.试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破碎摧毁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概况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参加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参加上述混杂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虑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杂 器中混杂平均,再参加与混杂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平均,如斯直至加完整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罕有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杂后有时消失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若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若干而定.一般可应用其它固体组分接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

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克不及完整接收时,可参加恰当的赋形剂接收.若含挥发性物资,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参加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湿润即可. 五.评论辩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资在破碎摧毁进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破碎摧毁很多多少次,最后照样没把甘草的细度破碎摧毁成尺度请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显著看出甘草残渣. 试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试验目标 控制药酒.酊剂的制备办法. 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破碎摧毁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喷鼻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试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破碎摧毁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杂平均,置烧杯中,参加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笼罩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凌驾药面1~2cm,盖上概况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撙节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参加蔗糖100g,搅拌消融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

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酒剂、酊剂的制备 1(三两半药酒的制备 [处方] 当归100g 黄芪(蜜炙)100g 牛膝100g 防风50g [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或粗粉,按渗漉法,用白酒2400ml与黄酒8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渗漉液中加入蔗糖84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 [注意] 高血压患者慎用,孕妇忌服。 2.碘酊的制备 [处方] 碘 20g 碘化钾 15g 乙醇 5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 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热蒸馏水20ml溶解,加碘溶解完全后,再加乙醇及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附注] (1)碘具强氧化性、腐蚀性、挥发性。注意不与皮肤接触,忌用纸称取。 (2)碘化钾宜先配成浓溶液,然后加碘,能很快促进溶解。 1 (3)碘与碘化钾形成络合物后,能使碘在溶液中更稳定,不易挥发损失;能防止或延缓碘与水、乙醇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碘化氢,使游离碘的含量减少,使消毒力下降,刺激性增强。 (4)碘在乙醇中溶解度为1:13,在该处方中,不加碘化钾,碘可完全溶解在乙醇中,但切不可将碘直接溶于乙醇后再加碘化钾,否则失去加碘化钾的络合作用。 (5)投药瓶和用软木塞密塞时,应加一层蜡纸,以防软木塞中的鞣酸使碘沉淀。大量配制时宜用棕色玻璃磨口瓶盛装,冷暗处保存。 (6)碘酊忌与升汞溶液同用,以免生成碘化汞钾,增加毒性,对碘有过敏反应者忌用本品。 [思考题] (1)本处方中碘化钾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溶解碘化钾的蒸馏水不能太多, 3.复方樟脑酊的制备 [处方] 樟脑 0.3g 阿片酊 5.0ml 苯甲酸 0.5g 八角茴香油 0.3ml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 1)概述 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 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 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 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 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 2)酒剂与酊剂: 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白酒含乙醇量约为 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 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 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 酊剂系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多数的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用普通药物制成的酊剂浓度为 20%(g/ml ),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 为 10%(g/ml ),如属已知有效成分者,可用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的方法,标 定其规格标准;也有少数按照历来的成方规定或医疗习惯,制成适宜的程度。 酊剂与酒剂的溶媒,因均含乙醇,而蛋白质、粘液质、树胶等成分都不溶 于乙醇,故杂质较少,澄明度较好,长期贮存不易染菌变质;两者的制法多用 低温浸提,或短时间加热后静置一定时间滤取澄清液。故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 或不耐热成分的药材。 1)酒剂的制备: 酒剂常用冷浸法、热浸法及渗漉法来制停备。 冷浸法 : 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闭浸渍,每日搅拌 1-2 次,一周后,每周搅拌一次;共浸渍30d,取上清液,压榨药楂,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至少数派14d 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热浸法 : 悬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洒至完全浸没 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入水浴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 3-7 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楂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糖或蜂蜜溶解静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 主编:徐雄波 主审:马宁 副主编:唐靖张青松 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

目录 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doc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导言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达到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 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规则 实验一课堂练习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用品及材料 四、查阅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二处方调配 Ⅰ参观中医院药剂科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Ⅱ参观药店(大药房)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Ⅲ处方调配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五、思考题 实验三参观中药厂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的内容 三、思考题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 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抗风湿酒 (二)土槿皮酊 (三)橙皮酊 (四)远志流浸膏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 (二)蒸馏法 六、思考题 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单糖浆 (二)鼻渊糖浆 (三)金银花糖浆 (四)益母草膏 五、相对密度测定法 六、思考题 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小儿上感合剂 (二)玉屏风口服液 五、思考题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二)复方碘溶液 (二)复方硼砂溶液 五、思考题 Ⅱ胶体溶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实验二 酒剂、酊剂、流浸膏的制备

实验二酒剂、酊剂、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的方法,制备远志流浸膏。 2.掌握酊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流浸膏剂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方法。 4.了解含醇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可采用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流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应相当于原药材1g,即浓度为1:1(mL:g)。流浸膏剂大多作为半成品,供配制酊剂、合剂、糖浆剂等使用,少数可直接使用。 2.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流浸膏剂多用渗漉法制备,某些以水为溶剂的中药流浸膏也可用煎煮法制备,亦可用浸膏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 3.影响因素药材粉碎度应适宜,过细易堵塞,过粗浸出效果差、溶剂消耗量大,一般用药材的粗粉为宜。药粉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浸提溶剂润湿,使其充分膨胀,以免在筒内膨胀,造成渗漉障碍。药粉装筒时应均匀、松紧适宜。药粉装量一般不超过渗漉筒容积的2/3。添加溶剂时应先打开浸液出口以利排气。避免粉柱冲动而影响浸出效果。渗漉前应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提高浸出效率。渗漉的速度应适当,既要使成分充分浸出,又不致于影响生产效率。 4.其他流浸膏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使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贮存。成品应检查乙醇含量。 本次实验主要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制备方法,采用渗漉法制备远志流浸膏,并以远志流浸膏为原料配制远志酊和远志糖浆。 三、实验内容 1.远志流浸膏(Extractum Polygalae Liquidum)

药剂学实验指导:酊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指导: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橙皮酊的制备,掌握浸渍法的操作要点。 2、通过甘草流浸膏的制备,掌握渗漉法的操作要点。 3、通过碘酊的制备,掌握溶解法的操作要点。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橙皮(粗粉)、甘草(粗粉)、70%乙醇、碘、碘化钾。 器材:烧杯、渗漉筒、量筒、天平。 三、实验内容 (一)橙皮酊的制备 1、处方分析橙皮(粗粉) 6g 主药 乙醇(70%) q.s 溶剂 共制 30mL 2、操作步骤:称取干燥橙皮粗粉6g,置小烧杯中,加70%乙醇30ml,封口,浸渍3日,取上清夜用纱布过滤,并挤压残渣,残液与滤液合并,定量即得。(二)碘酊 1、处方分析碘主药 碘化钾助溶剂 乙醇溶剂 2、操作步骤:称取碘化钾制备饱和溶液,加碘溶解,最后加乙醇至全量。 3、注意事项:碘有强氧化性,应用蒸发皿称取;碘有升华性,应随用随称;碘化钾必须先制成饱和溶液才能加碘,碘完全溶解后才能加乙醇。 四、思考题 1、制备酊剂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制备碘酊有哪些注意事项? 制剂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碘酊

考核时间:30分 处方:碘 1g 碘化钾 0.75g 乙醇 25ml 纯化水加至 5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ml溶解后,加碘在乳钵中研匀,待碘全部溶解后加乙醇荡洗完全,再加适量的纯化水至50ml,即得。 注意事项: (1)碘化钾需先配制成饱和溶液,碘化钾的浓度越高,有利于碘生成络合物。(2)碘易升华,为挥发性药物,应最后称取。 (3)碘是强氧化剂。腐蚀性大,称量时应用蒸发皿或烧杯,不能用纸。 (4)碘和碘化钾应在乳钵里操作,通过研磨充分反应生成络合物。 (5)在碘没有溶解之前切记不可加入乙醇,它会减少络合物的生成,使碘化钾不起作用 (6)转移完全。 药物制剂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仪器准备:10分 选择仪器是否正确。2分 仪器取出、荡洗、是否零落。2分 仪器内外洗净纯化水是否荡洗三次。2分 洗净后玻棒、药匙器具等应放适宜地方。2分 仪器放置是否整齐。2分 2、天平的使用:10分 天平是否调零点、放称量纸(对折)。3分 是否正确称取药物。4分 称取结束是否使天平恢复原状。3分 3、药物的称量:10分 称取药物(碘化钾)时是否注意少量取药抖动加入。2分 多余的药物的量是否较多。2分

酊剂及糖浆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溶解法制备酊剂的方法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熟悉含糖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浸出剂 (1)定义: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直接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获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2)浸出制剂的分类: a、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 b、含糖浸出制剂:糖浆剂、煎膏剂等 c、含醇浸出制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等 d、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等 e、其它浸出制剂: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3)常用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2、酊剂 (1)定义: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附:a、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

b、酊剂不加糖或蜂蜜矫味和着色 c、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的10g;其它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因片的20g (2)制备方法: a、浸渍法: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用浸渍法提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b、渗漉法:将药材用乙醇渗漉出有效成分后制备成酊剂 c、溶解法:用于化学药物的配置 d、稀释法:以浓酊剂、浓浸膏为原料,用适宜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即得 3、糖浆剂 (1)定义:含有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附:a、糖浆剂含着糖量应不低于45% b、糖浆剂中的糖主要用于矫味 (2)分类 a、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其浓度为85%(g/ml)或64.72%(g/g)。 附:1)可供配制含药糖浆、矫味、作不溶性成分的助悬剂和片、丸剂的粘合剂 2)作矫味时,一般用20%,小儿用药为20~40% b、药用糖浆:是含药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考试辅导:常用浸出制剂的制备-酒剂与酊剂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考试辅导:常用浸出制剂 的制备-酒剂与酊剂 酒剂又名药酒,系用蒸馏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药酒多供内服,少数作外用,也有兼供内服和外用。酒有行血活络的成效,易于汲取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用于风寒湿痹,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用。酒剂有时为了矫味或着色,可酌情参加适量糖或蜂蜜。 酊剂系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药物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材性质而异。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品酊剂,每100ml 应相当于原药材 10g ,其它药物酊剂每 100ml 相当于原药材20g ,但也有依习惯或医疗需要按成方配制者,如碘酊等。多数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二)制法 酒剂常用浸渍法制备,按浸渍条件不同有冷浸和温浸二种。冷浸法用于定量溶剂的浸出。浸渍时间长。温浸法则将药材装于布袋中,悬于酒上部,密闭,置于水浴上低温浸取肯定时间,或者用回流法浸取。酒剂也可用渗漉法制备。至于白酒浓度、用量、浸润温度和时间,均按各酒剂项下规定为准。

酊剂制备方法可按原料不同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溶解法系指将药物直接溶解于乙醇中即得。适用于化学药物或提纯品酊剂。稀释法系指原料加规定浓度的乙醇稀至需要量,适用于以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的酊剂制备。浸渍法与渗漉法适用于用药材为原料的酊剂制备。 (三)举例 例 1 复方土槿皮酊 处方:土槿皮酊 50ml 水杨酸 3g 苯甲酸 6g 乙醇加至 100ml 制法:将水杨酸、苯甲酸溶解在土槿皮酊中,加适量乙醇使成 100ml ,搅拌匀称,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具软化角质,抗表皮霉菌作用。用于汗疮型、糜烂型手足癣等。 用法与用量:本品外用,涂于患处,一日 1-2 次。 禁忌:湿疹起泡或糜烂的急炎症。 例 2 颠茄酊 处方:颠茄草(粗粉) 1000g 乙醇 85% 适量 制法:取颠茄草(粗粉) 1000g ,按渗漉法制备,用 85% 乙作溶剂浸渍 48 小时,以 1-3ml/min 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 3000ml ,另器保存。连续渗漉,待生物碱完全漉出,漉液作下一次渗漉用的溶剂,将初漉液在 60 ℃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放冷至室温,分别叶绿素等杂质,过滤,滤液在 60 -70 ℃蒸发至稠膏状备用。稠膏经测定生物碱含量后,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01-0.1g:10倍散 0.001-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药剂学实验教案-华西医科大学

药剂学实验教程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药剂教研室 2006年2月

前言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为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为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素质。通过典型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和质量评价等实验内容,掌握和熟悉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原理和操作技求,从而为创制新剂型、新品种、新工艺奠定实践基础。 为达到药剂学实验的目的, 要求在实验时必须做到: 实验前, 应预习有关内容, 明确目的, 了解方法与相关仪器和设备, 做到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 应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严谨的工作态度, 严密的工作方法和整洁、有序的工作习惯; 做到勤于思考,开拓创新, 正规操作,仔细观察, 如实记录, 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做好仪器、实验室清洁; 按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本教材结合我校实际,在历年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药剂学实验教材, 由药剂学教研室组织修订、编写, 供药剂学实验教学用; 为提高外语水平,加强双语教学, 本次修编新增了三个英文实验。本实验教材修编由尹宗宁副教授、博士承担实验一、二、四、七、十五,何勤副教授、博士承担实验三、十、十一、十二、十四, 黄园讲师承担实验五、六、八、九、十三; 完稿后由尹宗宁博士负责统稿, 教研室侯世详、张志荣、陆彬、王柄南教授对全稿进行了审修。 限于时间与编者水平,本教材尚存不足与错误之处,敬请师生批评指正。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2006年2月

目录 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三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四滴丸剂的制备………………………………………………………实验五胶囊和颗粒剂的制备………………………………………………实验六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实验七 5%抗坏血酸注射液处方筛选………………………………………实验八 5%抗坏血酸注射液的制备…………………………………………实验九滴眼剂的制备………………………………………………………实验十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实验十一膜剂的制备………………………………………………………实验十二栓剂置换价的测定及制备………………………………………实验十三微丸的制备………………………………………………………实验十四脂质体的制备……………………………………………………实验十五微型胶囊的制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