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决策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决策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急性发作,以下肢DVT最为常见。VTE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死亡。对本病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手术取栓、机械血栓清除术及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等,而抗凝治疗是其最基本,而且主要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考虑溶栓或手术取栓。

由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体内血流动力学、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使得妊娠期及产褥期本身即为导致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其发生VTE的风险约为非孕期正常妇女的4~5倍。此外,女性存在的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thromb。phiIia),即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易栓症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使其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状态甚至相关疾病,以及合并孕前危险因素、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发生VTE的风险增高

1妊娠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

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学机制为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和循环淤滞,最终发生血管内凝血而导致VTE。孕产妇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其本身即为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1.1 血液高凝女性妊娠后,雌激素水平增高,影响肝脏内凝血因子合成过程,凝血因子VD、VIn和X显著增加,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较非孕期凝血功能正常女性增高2~3倍,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晚孕期孕妇较非孕期凝血功能正常女性增加50%;而其抗凝系统活性降低,尤其是蛋白S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妊娠期女性的纤溶系统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抑制,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与胎盘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及内皮源性PAI-1均增加,从而导致孕妇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晚孕期孕妇的纤溶系统活性受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妊娠期女性的这种生理性变化过程,一方面可作为保护机制,降低其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血栓形成,增加VTE发生风险。此外,妊娠剧吐,妊娠期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均可导致孕妇脱水、血液浓缩等病理性改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增加VTE发生风险。妊娠期女性体内凝血系统的生理性变化。

1.2 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特别是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可激活内源性凝血过程。分娩过程、妊娠期外科手术等操作,均可对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因子释放,血小板加速聚集等,最终导致VTE的发生风险增加。

13循环淤滞随着妊娠期子宫体积逐渐增大对下腔静脉及能静脉等的压迫作用逐渐增加,导致下肢静脉和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从而使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另外,妊娠期孕妇由于行动不便,而缺乏锻炼及活动,特别是高危孕妇由于各种原因需采取保胎治疗,而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及我国传统习俗产后“坐月子”等,均可加重血液循环淤滞,从而促进VTE 的发生。

2、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评估

随着孕产妇VTE发生率逐渐增高,从而使孕产妇VTE越来越受到产科领域的重视。目前,多个国家的妊娠相关VTE诊治权威指南均指出,应对孕产妇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管理至关重要。孕产妇作为VTE高发的特殊人群,其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推荐在孕前或早孕期对其进行VTE危险因素评估,若其产时或产后发生妊娠并发症,则需对其再次进行VTE发生风险评估。对于易栓症危险因素的评估,无

需对孕产妇常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但是一旦孕产妇合并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则应对其进行遗传性易栓症和抗凝脂综合征筛查。

2O15年,RCc)G妊娠相关VTE诊治指南,对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进行分数赋值,]O由此简化了临床对孕产妇VTE危险因素的评估,并且该指南对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进行了妊娠期及产褥期高、中及低风险划分,形成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估及管理模型。目前,我国尚无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评估模型,很多医院是参考RCOG指南制定的孕产妇VTE 危险因素评估及管理模型,并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对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及管理。由此可见,对所有具有VTE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均应进行有关DVT和肺栓塞症状及体征的健康教育,并告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疑似DVT或肺栓塞患者,应该按照相关指南推荐进行客观评估。

3、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虽然对孕产妇VTE的预防,需全面考虑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因素,但是对合并VTE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仍然需要采取VTE预防性治疗措施。对孕产妇VTE的预防性治疗,通常涉及长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的问题。尽管LMWH对于胎儿是安全的,亦几乎不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但是其价格昂贵,并且长期皮下注射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可能引起注射局部不适。根据ACOG制定的《2017产科镇痛和麻醉实践指南》,对于采取椎管内麻醉分娩的产妇,麻醉前应该进行药物逆转或等待足够时间。最后一次预防性LMWH使用后10~12h 内,或最后一次治疗性LMWH使用后24h内,应避免对其采取神经阻滞麻醉(C级)。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对16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2592例妇女妊娠期和产后早期血栓预防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可获得的信息尚不足以为VTE预防提供明确建议,关于对哪些孕产妇应进行VTE预防,上述提到的国外指南之间的推荐亦不完全一致]。考虑到预防性治疗VTE 的潜在利弊的争议及现有证据的局限性,是否使用LMWH进行预防性治疗VTE的决策,还可能受到患者价值股口偏好的影响。因此,对合并VTE高危因素的女性,临床均需要对其进行

个体化风险-效益评估,包括其对预防性治疗措施的需求。

在合并VTE高危因素的住院女性患者中尽管有限的证据表明,使用弹性长袜不□(或)间歇性气压治疗进行机械预防,在预防VTE方面效果较差。但是,这些措施目前可以作为有抗凝药物使用禁忌证VTE高危患者的VTE替代预防性治疗方法。

3.1 .对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预防妊娠相关VTE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合并血栓病史,目前关于妊娠期复发性VTE预后影响因素的数据尚不一致。目前国外颁布的妊娠相关VTE预防及诊治指南,更适用于那些既往仅发生过1次VTE与具有发生VTE一过性危险因素的患者,而不适用于妊娠或激素使用导致VET发生风险增高的患者,推荐对后者仅进行妊娠期监测,若此次妊娠合并其他与VTE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时,在妊娠期可使用LMWH预防VTE复发;而对有不明原因、妊娠或雌激素相关VTE病史的患者,则应在妊娠期使用LMWH 预防VTE复发]。然而,由于现有对复发性VTE孕妇预防的数据存在明显局限性,对于合并VTE复发高风险的患者,如果使用LMWH预防VTE复发的负担大于其潜在益处,也可仅对其于妊娠期进行严密监测。尽管迄今尚缺乏对复发性VTE孕妇预防治疗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但是对于既往存在VTE而未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孕妇,相关指南一般推荐在产后对其采取皮下注射中等剂量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等措施预防VTE,使孕妇的国际标准化比率达到2.0~3.0(无蛋白C或蛋白S缺乏),并且持续至产后6周。对于既往发生多次VTE,而未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孕妇,建议产科与血液科专家共同对其进行临床管理,并建议在妊娠期根据孕妇具体情况,使用彳氐至高剂量LMWH预防VTE复发;产后预防性使用中等剂量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使孕妇的工NR达到2.0~3.0(无蛋白C或蛋白S缺乏),并且持续至产后6周。对于既往发生过多次VTE,并且曾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妊娠期需采取继续抗凝治疗措施。对于接受长期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的女性,若一旦被确认妊娠,则应尽早对其告知该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并在孕龄<6孕周时,使用LMWH替换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预防性VTE治疗。当其产后出血风险降低后,建议对其尽快恢复长期抗凝治疗。

3.2 对无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患者的预防

321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杂合突变,蛋白C或蛋白S缺陷对于无VTE病史,而合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杂合突变,蛋白C或蛋白S缺陷的女性患者,在产前,仅需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即可;产后若合并其他VTE危险因素,可考虑采取抗凝药物进行VTE预防性治疗措施。

322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纯合突变,合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 和凝血酶原基因杂合突变对于无VTE病史,而合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凝血酶原基因纯合突变,或者合并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和凝血酶原基因杂合突变的女性患者,建议产前对其采取预防性LMWH治疗措施预防VTE o同时,推荐在产后6周内继续采用LMWH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VTE.

3.2.3 抗凝血酶缺陷对于无VTE病史,而存在AT缺陷患者,建议产前对其采取预防

性LMWH治疗措施预防VTE o同时,推荐在产后6周内采用LMWH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VTE

3.2.4 抗磷脂综合征对于无VTE病史,而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在产前,ACOG指南]及RCOG指南,均推荐采取预防性剂量LMWH治疗措施,预防VTE,而SoGC指南则推荐采取中等或治疗剂量LMWH治疗措施,预防VTE。上述3部指南,均推荐对此类孕妇,在产后6周内继续采用LMWH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VTE。

3.3 对存在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患者的预防

2015年,RCoG指南中,将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进行分数赋值,对于产前VTE评分

≥4分者,应考虑自早孕期进行VTE预防性治疗;对于VTE评分为3分者,应自孕龄为28孕周时,采取临床VTE预防性治疗措施;在产后阶段,对于VTE评分≥2分者,应考虑产后至少Iod内采取预防VTE措施;若产褥期延长住院(≥3d)或再入院时,应考虑采取预防VTE 措施。但是,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VTE危险因素,如何综合影响孕产妇总体VTE 的发生,则迄今尚未得到证实,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前国外所颁布的妊娠相关VTE预防及诊治指南中,对于合并VTE临床危险因素患者,均建议于产后,如产后住院期间或产后1~2周内,对患者采取短期抗凝药物进行VTE预防性治疗对于产前卧床时间≥7d,而且孕前BMI≥25kg/m2的妇女,在产前、产后均应采取LMWH 预防性治疗措施;而对于产前卧床时间≥7d,但是孕前BM工过低,并且合并其他增加VTE风险的疾病,如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镰状细胞病、心脏疾病等的患者,可考虑在产前、产后对其采取LMWH预防性治疗措施。

对于采取ART受孕的患者,若无其他VTE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则在产前不常规采取LMWH预防性治疗措施预防VTE;若合并其他VTE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则对于VTE的预防,同外颁布的各项指南却建议不完全一致,见表3。临床工作中如何管理这些

具有VTE高危因素的患者,仍需结合患者的特点进一步研究。

3.4 对剖宫产术分娩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对于剖宫产术分娩后产妇的管理,SOGC x ReC)G及ACCP制定的妊娠期VTE预防及诊治指南达成共识,均建议在剖宫产术分娩后,对于合并以下VTE危险因素的产妇,应采取LMWH治疗措施,预防VTE。合并VTE 危险因素孕妇包括:既往发生过≥1次VTE、产前卧闲绝对卧床≥7dX严重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出血量≥IOOOmL).子痫前期、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孕期合并严重并发症,如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疾病、镰状细胞病等孕妇,以及BMI≥30kg/m2.多胎妊娠和吸烟(≥10支/d)者。

4总结综上所述,孕产妇作为VTE高危人群,我国目前对于孕产妇VTE的研究,仍然停留于回顾性、小样本研究,尚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对该病孕产妇的预防、诊治等,亦尚未形成统一的专家共识,仍然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临床医师可借鉴国外现有的有关孕产妇VTE预防、诊治相关指南的证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管理,尽早识别其VTE高危因素,从而降低我国孕产妇VTE发病率及病獐。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孕期,筛查和识别VTE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降低VTE所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手段。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共同讨论并编写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和诊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统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

病率。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VTE的防治策略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防治规范尤为必要。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1,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4]、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QLD)[5]、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6]、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7]等制定的VTE防治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多次讨论并编写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一、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概述 (一)VTE的流行病学现状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8]。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总发生率为0.6/1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预防(全文)

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预防(全文)摘要 目的:评估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明确风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预防,为探索妊娠相关VTE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2015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指南推荐量表,对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孕检分娩的2344例孕妇自早孕期进行妊娠及产褥期VTE风险评估。 结果:2344例孕妇中,低危组(0~2分)2284例(97.44%),中危组(3分)44例(1.88%),高危组(4分及以上)16例(0.68%)。高危因素中前三位分别是年龄≥35岁(494例,21.08%),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189例,8.06%)和卧床保胎≥3天(171例,7.30%)。研究队列中已分娩877例,对其进行产褥期VTE风险评估,低危组750例(85.22%),中危组84例(9.58%),高危组43例(4.90%),高危因素中前3位分别是择期剖宫产(214例,24.40%),年龄≥35岁(170例,19.38%)和体质量指数≥30kg/m2(144例,16.42%)。

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1.28‰),其中2例出现在妊娠期,1例出现在剖宫产术后。 结论:我国孕产妇发生VTE的高危因素不同于西方国家,遗传因素少,高龄、卧床保胎、剖宫产术等高危因素多。按RCOG评分标准,产褥期VTE评分≥2分者占30.67%,因此完全参照国外指南标准是否适合我国人群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直至产褥早期,加之孕晚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对风险较非孕期增加4~5倍[1],对孕产妇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危及生命,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早在十余年前即开始重视孕产妇VTE 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相应指南及共识,倡导对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2-3],降低了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高危孕产妇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和不断深化,妊娠相关VTE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我国妊娠女性VTE发生率为1.3‰[4],与发达国家报道基本一致。然而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尚少,妊娠期VTE风险因素尚不明确,缺乏循征医学的证据。因此本研究应用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关于《降低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发生风险》指南推荐的评估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因血液在静脉中凝结形成的血栓而引起的疾病。DVT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腹部、颈部和手臂。 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和热感。严重的DVT可能会引起肺栓塞(PE), 即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PE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病症,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和咯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以下是DVT的常见危险因素: 1.孕妇和分娩后女性 2.静脉血栓家族史 3.长期卧床不动 4.在飞机、火车或长途驾车旅行中长时间坐着 5.骨折、骨科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 6.慢性心脏病、严重肺病或癌症 如何评估DVT风险 有多种方法,如DVT风险评估模型和超声检查。其中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是DVT风险评估模型。 目前,ACCP(美国胸科学会)和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卓越委员会)提 供了一些基于患者因素和临床症状的DVT风险评估模型。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VT风险评估模型可能会提高DVT风险的识别率,但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仅供 医生参考。 如何预防DVT 以下是一些可以预防DVT的措施: 经常活动 保持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风险。

穿戴合适的袜子 穿戴紧身袜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从而减缓静脉血液流速,降低DVT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袜子太紧的情况下,反而会增加DVT的风险。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血液,避免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导致的血栓 形成。 睡姿要正确 睡姿不懂,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而加重DVT的风险。建议侧卧或平躺,避 免腿部交叉。 积极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肝脏病,都可能增加DVT的风险。治疗 这些慢性疾病,可以减少DVT的风险。 使用预防性药物 对一些高危人群或必须长时间静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来 降低DVT的发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需要医生的咨询和层层审核。 总结 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DVT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进 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DVT的发生率,保护身体 健康。

ACOG临床指南——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2011年更新

ACOG临床指南——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2011年更新) 妊娠妇女患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是非妊娠妇女的4到5倍(1,2)。妊娠期血栓事件大约80%发生于静脉(3),占妊娠妇女的千分之0.5至2.0(4-9)。静脉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在分娩中占有十万分之1.1的死亡率,而在美国占所有孕妇死亡的百分之九(10)。在发展中国家,孕妇的主要死因是大出血(11);然在发达国家,大出血多数能被成功救治和预防,而血栓栓塞性疾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在妊娠期和围产期,由于妇女患血栓栓塞性疾病普遍且严重,故有必要特别关注其管理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急性血栓栓塞的处理和血栓栓塞性疾病高风险患者的预防。本指南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关信息,包括高危因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特别是妊娠期静脉血栓的预防。 背景 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总的被称为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约75-80%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由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还有20-25%由肺栓塞引起(3,7,13)。一半的静脉血栓栓塞是发生在妊娠期,而另一半发生在产后(3-8)。 妊娠相关改变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妊娠期在生理上的和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变增加了血栓栓塞的风险,包括高凝状态、静脉淤滞增加、静脉血流出减少 (14,15),下腔静脉和盆腔静脉由于子宫的增大和孕妇活动减少而受到压迫(16-20)。妊娠改变了负责止血的凝血因子的水平。这些改变最终的影响就是形成血栓的风险的增高。妊娠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常见于左下肢(21-23)。 高危因素 妊娠晚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可能比早期和中期高(2),但是静脉血栓的风险从早孕期即开始升高(22,23),通常发生于妊娠期解剖学出现明显改变之前。在产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要高于妊娠期,特别是在产后第一周(1)。

2021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征的原因、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全文)

2021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征的原因、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全文)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征(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n,PA-VTE)指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生理状态基础上,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类特殊VTE。 与非妊娠患者相比,妊娠人群发生VTE的风险是其4倍,且随着妊娠的进展风险可能会增加。 PA-VTE危害性已经超过产后出血,导致了10%~15%的孕产妇死亡,已经成为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和少数发达国家孕产妇的第一大死因。 本文就国内外妊娠相关静脉血栓征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PA-VTE发生的原因 1. 妊娠及产褥期的诸多生理性改变使孕产妇同时具备静脉血栓形成Virchow三要素,即高凝状态、静脉淤滞和血管损伤,导致孕产妇在生理状态下即可面临血栓高风险。 2. 一些病理状态直接增加孕产妇发生VTE的风险。 二、PA-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1. 产前危险因素 (1)既往VTE病史。 (2)VTE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50岁以下无诱因发生VTE。(3)易栓症(包括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年龄≥35周岁、存在内科合并症、产次≥3、吸烟、静脉曲张、肥胖(BMI≥30 kg/m2)等。 2. 产科危险因素 (1)剖宫产。 (2)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l时风险明显增加。 (3)多胎妊娠、子痫前期、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产程延长(超过24 h)等。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 8 点指南建议

患者女,37 岁,G1P0,妊娠 12 周,左腿肿胀,疼痛,呼吸急促,下腹部疼痛。数周前出现剧吐。患者无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但是患者母亲和姨母均有血栓形成家族史。体检发现,患者 BMI 为 36,肢体全部色深,肿胀。肺部检查无异常,血氧饱和度正常。请问,该患者如何诊断和治疗?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和人类科学专业的 Greer 教授总结了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文章发表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 在发达国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导致母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及时治疗和预防,一些不良后果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与非孕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相比,孕产妇血栓栓塞常见于左腿,并且更靠近近端,发生栓塞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症风险更高。 虽然孕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绝对发生率很低(约为 1~2/1000),但是孕产妇该疾病的发生率约为非孕产妇的 5 倍。这些风险来自孕产妇静脉淤血和凝血与纤溶蛋白活性的改变,均为孕产妇的生理性改变。血栓形成贯穿整个孕期,大部分发生于孕 20 周之前。产后期风险进一步增加(分娩后 6 周),可能由于分娩时盆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的。最新数据表明相关风险增加持续到产后 12 周。但是大约 80% 产后血栓形成发生于分娩后前三周。 静脉血栓形成症是一种「多次打击性」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是以前发生过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妊娠时静脉血栓栓塞症再发生率为 6%~9%),但是妊娠期常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妊娠期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剧吐、高 BMI、长期卧床、血栓形成倾向。产后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史,尤其是分娩时紧急剖宫产、产后出血、子痫前期且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血栓形成倾向和产后感染。 临床要点 妊娠期静脉血栓形成 1. 在发达国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导致母体死亡的主要原因。 2.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产后期更甚。 3.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左腿,近端多于远端,栓塞症风险增加。 4. 如果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行双功彩超检查;如果需要肺部影像学检查,行通气 / 灌注肺扫描对肺栓塞进行初步评估。 5. 鉴于低分子量肝素的安全性,妊娠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优于普通肝素;应用时间为产后 3~6 个月。 6. 香豆素类抗凝剂妊娠期忌用,但是产后,哺乳期女性可以使用。 诊断 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仅靠临床诊断十分不可靠。提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和体征,如左腿肿胀,呼吸困难,很难与妊娠期生理性改变区别开来。 近端血栓形成扩大到盆腔静脉或静脉扩张通过侧支循环都可能引起下腹部疼痛,但是这个也是非特异性症状。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需要高度临床警觉性。虽然临床疑似血栓栓塞症,确诊的仅有 10%,但是需要迅速进行客观检查,将肺栓塞风险降到最低。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决策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决策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急性发作,以下肢DVT最为常见。VTE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死亡。对本病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手术取栓、机械血栓清除术及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等,而抗凝治疗是其最基本,而且主要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考虑溶栓或手术取栓。 由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体内血流动力学、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使得妊娠期及产褥期本身即为导致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其发生VTE的风险约为非孕期正常妇女的4~5倍。此外,女性存在的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thromb。phiIia),即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易栓症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使其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状态甚至相关疾病,以及合并孕前危险因素、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发生VTE的风险增高 1妊娠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 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学机制为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和循环淤滞,最终发生血管内凝血而导致VTE。孕产妇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其本身即为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1.1 血液高凝女性妊娠后,雌激素水平增高,影响肝脏内凝血因子合成过程,凝血因子VD、VIn和X显著增加,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较非孕期凝血功能正常女性增高2~3倍,

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 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的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及病理妊娠的特点,使孕产 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明显增加,成为 VTE 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已成为导 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孕产妇 VTE病死 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重点探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 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等,降低孕产妇发生VTE的概率,提高产妇安全。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孕产妇;危险因素;预防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 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包括深静脉血 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embolism,PE)。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的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及病理妊娠的特点,妊娠 期妇女随孕周增加逐渐形成的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分娩时血管壁损伤等原因,孕产妇发生 VTE 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女性。有研究显示孕产妇发生 VTE 的 可能性是同龄非妊娠期女性的 4~5 倍,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1]。 VTE现已成为可预防的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如今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患互动和VTE早期症状不典型,低危人群仍存在发生VTE的风险,而且部分患者发病后未能引起重视及时得到救治。虽然其绝对风险较低,但 妊娠期 VTE 却是导致孕产妇发生围生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孕产妇 VTE病死率的关键。 一、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孕产妇的生理变化特点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第二部分)全文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 识(第二部分)全文 三、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 问题7: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推荐及共识】 7-1 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发生的重要手段。(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2 健康宣教、物理方法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首选。(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3 妊娠期及产褥期有VTE 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合理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VTE风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的关键,与非孕期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尽管目前针对孕产妇的风险评估策略还未得到有效验证,但仍建议对每个孕产妇进行VTE高危因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以减少DVT和PE的发生,降低因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6]。在此要特别强调,妊娠期及产褥期是一个相对长的时期,随着妊娠的进展以及分娩后进入产褥期,VTE的风险也会随着孕产妇的生理改

变和病理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应对VTE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推荐在以下几个节点进行评估:首次产前检查、出现新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时、住院期间、分娩后[24]。 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预防VTE的有效措施之一,宣教内容包括告知孕产妇合理膳食、规律开展孕期运动、避免脱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识别VTE的风险因素和早症状等。 以下几种物理方法可作为VTE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手段[25]:(1)足背屈; (2)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适用于产前或产褥期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或接受药物抗凝的同时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 (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适用于长时间卧床制动的孕产妇,存在VTE高危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术的产妇,建议至少使用至产后第2天,对于不适宜穿梯度加压弹力袜的产妇可以考虑整夜使用。 但若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皮肤移植、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对已知材料或产品过敏、严重腿部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切口、脆弱的“纸样”皮肤)等情况时,不适宜用上述物理方法。

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2021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孕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较非妊娠期显著增加[1]。近年来,随着孕产妇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风险因素增加,VTE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2-4]。 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在2014年发布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简称旧版指南)[5],并于2020年3月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简称新版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01 VTE风险因素评估 正确评估VTE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旧版指南中,高风险因素的识别仅以既往VTE病史或VTE 家族史为基础,其他风险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个人病史和妊娠相关风险因素3大类。新版指南对高风险因素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

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内容和评估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增加和修改后的风险因素包括。 1.1 高风险因素 1.1.1 妊娠前药物应用妊娠前因任何原因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史合并易栓症高风险、无诱因的VTE复发≥2次、本次妊娠期合并VTE,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2 病史与手术无关的既往VTE史、有诱因的VTE复发≥2次、活动性自身免疫或炎性疾病、合并症(如癌症、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镰状细胞病和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3 易栓症妊娠期和产褥期VTE患者中有20%~50%存在易栓症[6]。对于有易栓症的女性而言,如合并家族VTE史,发生VTE的风险将增加2~4倍[7]。新版指南将易栓症作为独立高风险因素,对易栓症的风险等级划分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版指南中易栓症高风险包括以下任意一项:>1个实验室指标提示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莱顿第Ⅴ因子(F ⅤL)纯合突变、凝血酶原纯合突变、FⅤL/凝血酶原突变杂合子、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易栓症低风险包括以下任意1项:FⅤL杂合突变、凝血酶原杂合突变、抗磷脂抗体阳性[8]。 1.1.4 其他妊娠期间住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孕期)、妊娠期和产褥期进行手术、严重妊娠剧吐或需要静脉补液的脱水,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引言: 妊娠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妊娠期间一种常见但却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妊娠期间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成为重要的课题。本篇文章将总结当 前最佳证据,以期为医务人员和孕妇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评估: 妊娠期间VTE的评估是为了确定孕妇是否具有较高的VTE风险,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据研究显示,以下因素与妊娠期间VTE的风险增加相关:年龄超过35岁、BMI超过30kg/m2、家 族史、以前曾有VTE或其他高危因素、多胎妊娠、经侧切分娩、剖宫产、严重贫血、妊娠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于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孕妇,应该密切观察,评估其VTE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预防: 预防是减少妊娠期间VTE的关键。目前主要的预防策略是抗凝治疗和机械性预防两大类。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指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VTE的发生。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注射型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被认为是预防妊娠期间VTE的首选药物。抗 凝治疗应该从孕妇怀孕的第一天开始,并持续到分娩后6周。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抗凝治疗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此外,对于已经有VTE病史的孕妇,抗凝治疗应该在怀孕前开始,并

在产后延续。 机械性预防: 机械性预防是指使用外部压力装置(如弹力袜)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ABC)来增加静脉回流,减少VTE的风险。机械性预防通常适用于那些有抗凝剂使用禁忌或无法使用抗凝剂的孕妇。尽管机械性预防能够降低VTE的发生率,但它并不能替代抗凝治疗。 结论: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妊娠期间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评估与预防。评估主要是确定孕妇是否具有VTE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预防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机械性预防,其中低分子肝素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同时,机械性预防通常适用于无法使用抗凝剂的孕妇。最终,医务人员和孕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遵循最佳证据的指导,以最小化VTE的风险 妊娠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评估与预防。抗凝治疗是首选的预防措施,应从孕妇怀孕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到分娩后6周,并根据个体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已经有VTE病史的孕妇,抗凝治疗应该在怀孕前开始,并在产后延续。对于无法使用抗凝剂的孕妇,机械性预防是一种可选的方法,如弹力袜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然而,机械性预防不能替代抗凝治疗。最终,医务人员和孕妇应根据个体情况,遵循最佳证据的指导,以最小化VTE的风险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如果血栓脱落阻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二)VTE的高危因素 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BMI≥25 kg/m2、孕前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疾病、孕前存在VTE或家族史、孕期并发症如重度贫血、羊水

栓塞、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剖宫产等、分娩方式、产后休息时间不足、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感染等。 三)VTE的预防和诊治 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防治规范 尤为必要。XXX在参考多个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 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该共识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预防措 施包括控制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加强体育锻炼等。对于确诊的DVT或PE,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比非妊娠妇女高4~5倍[8]。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病率为 0.6/1 000~1.8/1000,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9‐10]。DVT在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占75%~80%,发 生率为1.0/1 000~1.3/1 000,PE的发生率为0.2/1 000~0.4/1 000[8]。在XXX,DVT的发生率为0.4/1 000,PE的发生 率为0.07/1 000[11]。

最新:国内外产科 VTE 指南共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最新:国内外产科VTE 指南共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孕产妇的「隐形杀手」。而对妇产科医生而言,如何评估VTE 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是临床难点。 破解秘籍——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 2021 年 4 月,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编写的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1 中华共识》)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预防和诊治。 2020 年 3 月,昆士兰健康局发布了《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20 昆士兰指南》),预计将在2025 年更新下一版。 2015 年 4 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了《降低妊娠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指南》(以下简称《2015 RCOG 指南》,这是该指南继2004 年、2009 年后更新的第三版。 2020 年 5 月,由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编写的《产科静脉

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专家共识/管理共识)》(以下简称《2020 上海专家共识》)发布,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VTE 的防治规范。 下面我们重点对这几份指南中VTE 风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 要点总结——4 份指南/共识VTE 评估和防治异同 1、VTE 风险因素评估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 4 份指南/共识均建议动态评估孕产妇VTE 危险因素 《2021 中华共识》[1]认为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发生的重要手段。 《2020 昆士兰指南》[2]建议孕产妇VTE 风险评估需贯穿整个妊娠期和产褥期。 《2015 RCOG 指南》[3]建议对所有女性在孕前或早孕期进行VTE 相关风险的详细评估,对于因妊娠期合并症住院、产程中及分娩后的孕产妇,应再次予风险评估。 《2020 上海专家共识》[4]建议在妊娠不同时期评估VTE 的发病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采用不同的预防策略。

2020年昆士兰临床指南解读: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全文)

2020年昆士兰临床指南解读: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全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孕产妇因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较非妊娠期显著增加[1]。近年来,随着孕产妇高龄、肥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风险因素增加,VTE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2-4]。 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在2014年发布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简称旧版指南)[5],并于2020年3月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简称新版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01、VTE风险因素评估 正确评估VTE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旧版指南中,高风险因素的识别仅以既往VTE病史或VTE 家族史为基础,其他风险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个人病史和妊娠相关风险因素3大类。新版指南对高风险因素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内容和评估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增加和修改后的风险因素包括。

1.1 高风险因素 1.1.1 妊娠前药物应用妊娠前因任何原因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史合并易栓症高风险、无诱因的VTE复发≥2次、本次妊娠期合并VTE,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2 病史与手术无关的既往VTE史、有诱因的VTE复发≥2次、活动性自身免疫或炎性疾病、合并症(如癌症、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镰状细胞病和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1.3 易栓症妊娠期和产褥期VTE患者中有20%~50%存在易栓症[6]。对于有易栓症的女性而言,如合并家族VTE史,发生VTE的风险将增加2~4倍[7]。新版指南将易栓症作为独立高风险因素,对易栓症的风险等级划分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版指南中易栓症高风险包括以下任意一项:>1个实验室指标提示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莱顿第Ⅴ因子(F ⅤL)纯合突变、凝血酶原纯合突变、FⅤL/凝血酶原突变杂合子、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易栓症低风险包括以下任意1项:FⅤL杂合突变、凝血酶原杂合突变、抗磷脂抗体阳性[8]。 1.1.4 其他妊娠期间住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早孕期)、妊娠期和产褥期进行手术、严重妊娠剧吐或需要静脉补液的脱水,存在任意1项者即为高风险。 1.2 其他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旧版指南根据风险因素的个数界定不同风险的孕产妇,新版指南在修改风险因素的同时,采用风

血栓形成与妊娠期的风险及预防

血栓形成与妊娠期的风险及预防在妊娠期间,孕妇面临着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凝固机制的不平衡引起的,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血栓形成与妊娠期之间的关系,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血栓形成与妊娠期的风险,并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VTE,那么孕妇本身患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 2. 孕妇年龄:妊娠中晚期的孕妇患血栓的风险更高。此外,35岁以上的孕妇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3. 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子痫症等并发症,会增加孕妇患血栓的风险。 4. 多胎妊娠:孕妇怀有多胎,尤其是三胎及以上,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5. 孕妇长时间卧床: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血栓形成与妊娠期的相关疾病

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VTE是最常见的妊娠相关血栓形成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如果不及时治疗,VTE可能导致死亡。 2. 子痫症:子痫症是指孕妇血压增高伴有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子痫症会增加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该疾病也会增加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 1. 妊娠期活动: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孕妇可以选择适宜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2. 穿戴弹力袜:穿戴弹力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孕妇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弹力袜。 3. 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剂来预防血栓形成。然而,药物预防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4. 定期体检: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监测血压、血糖和血液凝固等指标,以确保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 妊娠期血栓形成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和预防妊娠期血栓形成非常重要。孕妇应该注意避免长时间卧床,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 1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O孕产妇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占比增加是全球趋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孕产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中该指标实测值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故至今没有公认的阳性范围标准QCTA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X射线对胎儿可产生潜在的影响,妨碍了该检测项目在临床上的应用。由此可见,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的困难。 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临床表现非特异、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等特征,故其虽然可被预防,但仍成为影响孕产妇健康与威胁其生命的重要因素。制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孕产妇的发病风险存在独特性: ①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自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高龄孕产妇生育意愿不断提升;高龄妊娠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亦密切相关。 ②因活动减少、肥胖等导致的代谢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国家营养相关策略已经从以往对“减少饥饿”的倡导转为对

“慢性疾病”的防治,进食增加、运动量减少导致了孕产妇营养过剩,肥胖比例显著增高。 ③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其产后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坐月子”是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该风俗具有各地独特的行为和相关饮食禁忌的配伍;虽然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坐月子”的文化习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报道,但是“坐月子”可能导致的运动量减少与产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④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增多。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孕期保胎导致的运动量减少、孕激素使用频次增加等也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2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在妊娠不同时期,采用评分法评估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2.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环节。可以利用自媒体、宣传手册、健康咨询的方式,在初诊建卡、入院、分娩后等时间节点,对孕产妇加强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疾病先兆、预防策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以端正其对待疾病的态度,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2.1.1健康教育内容 ①使孕产妇认识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促使其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包括使孕产妇知晓其本身就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研究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研究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日益成为临床上必须关注的一种疾病。根据统计数据,血栓栓塞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临床上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的论述,但仍然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有关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本文将重点论述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1.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1.1 年龄:年龄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多数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年龄较大,其中以超过60岁的患者为多。 1.2 性别: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静脉血栓栓塞。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生理上存在一些特殊状态,如妊娠、产后、绝经期等。这些生理因素使得女性更易罹患静脉血栓栓塞。 1.3 妊娠:妊娠是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液会增稠,并加快凝血过程,增加了罹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此外,孕妇在腹部增大时会阻碍下肢静脉的流通,也会引发静脉血栓栓塞。 1.4 肥胖: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人血液黏稠度高、循环不畅,更容易血栓形成。 1.5 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是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静脉血栓栓塞是因为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的,而长时间的坐姿会使得腿部肌肉一直处于静态状态,使得下肢静脉回流更不畅,容易形成血栓。 1.6 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无法正常运动,静脉回流不畅,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策略:

2.1 多动多站:多动多站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当增加下肢肌肉的运动量、多次站立活动有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2.2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降低肥胖率,减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应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品,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健康食品。 2.3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需要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活动、腾出腿部空间,避免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减少血栓形成机会。 2.4 血管紧身衣:选择有压力的血管紧身衣,可以帮助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3. 结语 静脉血栓栓塞虽然是危险疾病,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人们需要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要广泛的健康宣教和培训,让公众了解更多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

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 护理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阐述产科血栓形成的基本概念和和理论基础后,总结了产科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该病症的未来护理方向以及手段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控制此类病症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静脉血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1 绪论 探讨产妇在产后出现产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有效的抑制措施,为之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 概念及理论基础 深静脉血栓形成:也被称为是DVT,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体内的血液在深静脉处出现了不正常凝结的情况,在没有及时得到关注与解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一般来说这种症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出现在患者的下肢部分为主,在血栓脱落的情况下,还有很大概率导致肺栓塞的出现。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sis bolism,VTE):该病症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是前文中提到的DVT,第二就是所谓的脉栓塞,也就是PTE。对于大部分暂时无法完全恢复身体机能的孕产妇来说,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很有可能加重发病率与死亡率。且不可否认的是,在对大量的孕产妇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其发生VTE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常人,所以孕产妇在种种艺术的作用下,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要更大,面临的生命威胁也更多。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如若想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做的就是对深静脉血栓做出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帮助孕产妇顺利度过危险期。

3 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孕不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社会对此的包容度也在逐渐提高,不再将这一部分群体视为异类。但在此情况下,不孕夫妇的就医率却在不断提升。社会观念的转变促进辅助生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在不孕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全球辅助生殖产业发展迅猛,辅助生殖技术用官方话术来说就是人们常听到的试管婴儿,具体来说就是以人工授精为原理,借助胚胎移植的相关技术,为不孕夫妇提供无需生育就可以拥有孩子的机会。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妇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在此情况下也就会出现明显的血栓问题。 妊娠期凝血四项的变化:孕妇在处于一个不同进行妊娠时期的时候,其生理过程所发生变化的程度以及不同。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对血栓起到的预防效果是有一定差异的,也就是说在身体不同状态下,出现深静脉血栓之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于孕产妇来说,凝血四项主要包括前文中提到的PT之外,还包括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原时间(PT):表示的就是将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加入到本身血小板不足的血浆当中,此时就会出现更长的血浆凝固时间,这一时间能够直观地反应出凝血因子的活性。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测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查患者的凝血系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没有怀孕的人群中,PT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1-15秒,然而,怀孕后,随着孕龄的增加,凝血酶原时间逐渐缩短和减少,有研究表明,正常对照组发生DIC的风险是当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增加。 APTT表示的就是测定活化部分拧学时间的数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凝血活性,一般来说这一数据应当处于30s左右,最多不超过37s。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在妊娠早期的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变化,数值变化不大在妊娠中期,直到妊娠晚期APTT水平再次下降,表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注意身体可能处于高凝状态,在此期间,孕产妇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比于妊娠期前增加,所以对于妊娠期的孕产妇来说,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的概率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