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叛感、利他惩罚,及其预测关系:信任博弈的ERP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1 文献综述 (1)

1.1 信任与信任博弈 (1)

1.2 面对回报还是背叛;背叛厌恶 (2)

1.2.1 面对背叛或不公平 (3)

1.2.2 被背叛与背叛厌恶 (3)

1.2.3 负性反馈与反馈相关负波(FRN,feedbac related negativity) (3)

1.3 利他惩罚 (4)

1.3.1 合作与利他惩罚 (4)

1.3.2 负性情绪驱动惩罚论 (5)

1.3.3 道德感驱动惩罚论 (6)

1.3.4 情绪论vs道德论:认知控制及其作用方向 (7)

1.4 被背叛感与利他惩罚:可能的预测 (8)

2 研究方案 (9)

2.1 问题提出 (9)

2.2 本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及创新点 (10)

2.2.1 UG在研究主题上的相对局限性 (10)

2.2.2 以信任博弈为范式来研究利他惩罚、被背叛的优势 (10)

2.2.3 已有的信任博弈ERP研究的综述以及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 (11)

2.3 研究思路与假设 (12)

2.3.1 利他惩罚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假设 (12)

2.3.2 被背叛感的心理及神经机制的研究假设 (12)

2.3.3 被背叛时时的脑电反应对利他惩罚决策的预测关系 (12)

2.4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2)

2.4.1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点 (12)

2.4.2 实验设计的创新点 (13)

3 研究一:信任博弈的行为实验研究 (15)

3.1 实验目的 (15)

3.2 被试 (15)

3.3 实验流程 (15)

3.4 实验分组及参数设置 (16)

3.5 实验结果分析 (17)

4 研究二:信任博弈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19)

4.1 被试 (19)

4.2 实验流程 (19)

4.2.1 热身阶段 (19)

4.2.2正式阶段 (22)

4.3 实验仪器及材料 (22)

4.4 数据分析 (23)

4.4.1 行为数据分析 (23)

4.4.2 ERP数据分析 (23)

(1)回报与否的反馈阶段脑电差异统计分析 (23)

4.5 实验结果 (24)

4.5.1 行为结果 (24)

4.5.2 脑电结果 (25)

5 讨论 (31)

5.1面对背叛:FRN表征对负性刺激本身的认知加工 (31)

5.2 面对背叛:LPC反映对人际互动结果的负性情绪感受。 (31)

5.3 决定不惩罚时比决定惩罚时的LPC更强:对情绪冲动的认知控制,支持利他惩罚的

负性情绪驱动理论。 (33)

5.3.1 从惩罚决策来检验理论假设,支持负性情绪驱动利他惩罚的观点。 (33)

5.3.2 基于利他惩罚决策解释LPC (33)

5.3.3 结合被背叛时脑电对惩罚决策的预测关系,进一步探讨LPC的内涵 (34)

5.4 被背叛时的脑电反应能够预测个体接下来是否会实施利他惩罚行为 (35)

6 总结与展望 (37)

6.1 总结 (37)

6.2 本研究的不足 (37)

6.3 展望 (38)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5)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47)

被背叛感、利他惩罚,及其预测关系:信任博弈的ERP研究

摘要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聚焦于重复性信任博弈实验决策过程中,被试作为委托人在面对背叛时的脑电反应,以及决策对对方实施利他惩罚时的内在心理加工机制;并且考察被背叛感与实施利他惩罚这两者之间的心理联系。

正式实验中的被试扮演委托人,在各个试次中有固定的基本金,同时获得金额不等的投资金,用以决定是否投资给被委托人用以盈利盈利额度为十倍;盈利金的一半可能会返还给被试,也可能一分都不返还;当面对不返还时,被试需要决定是否对对方实施利他惩罚。

已有研究发现,相比于得到对方的公平回报,被试在面对对方的背叛结果时,常会感受到较强的负面情绪。这种被背叛感及其内在的心理及加工机制需要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为这种负性的被背叛感所激发,个体或许会有报复或惩罚对方的意向。在信任博弈中,个体被给予决定是否要对背叛者实施利他惩罚的机会。利他惩罚是指,个体以自身遭受损失为代价,也要去惩罚违背公平或合作原则的人。关于利他惩罚的内在心理机制的解释,目前学界尚存在分歧。有些研究认为,个体实施利他惩罚是由于,诸如对方的提议违背公平原则(更多体现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中)或遭到对方背叛(更多地体现在信任博弈中)等情境,引发个体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感受而不惜以自身损失为代价来惩罚对方,以获得情绪上的舒缓或平衡;相反地,即使仍为负性情绪所驱使,但如果个体因惩罚带给自身的损失而抑制了情绪冲动(认知控制机制),他便会选择不实施利他惩罚。而另一些研究认为,实施利他惩罚恰恰是人们基于道德感而主动维护公平原则,所做出的具有自我控制性质的利他行为;然而假如个体的认知调控能力较弱,而致使自发的自利倾向战胜了利他的道德感,他便会选择不实施利他惩罚。由此可见,对认知控制的作用对象是抑制情绪冲动,还是基于理性考虑的自利动机的认定,直接导致了“负性情绪驱动利他惩罚”和“道德感驱使利他惩罚”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在比较被试在决定惩罚时和决定不惩罚时的脑电及行为差异的同时,研究根据惩罚与否将试次分为两类,回溯比较这两类试次中被试在面对背叛结果时的脑电反应差异,据此探测被背叛感是否对利他惩罚决策结果具有预测作用。

实验分为行为预实验和脑电实验,主要的实验结果是:(1)在返还阶段,相对于得到回报,在遭受对方的背叛时被试产生了显著更强的的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FRN,280-380ms)和显著更正的晚期正成分波(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430-530ms);(2)在惩罚阶段,被试在决定不惩罚时比决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