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绿色化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绿色化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绿色化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化工的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
绿色化工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工艺,正在成为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化工的现状与趋势,并分享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绿色化工的定义及背景1. 绿色化工的定义绿色化工是指以环保、安全、高效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一种化学工艺。
其核心原则是优化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和废弃物减量。
2. 绿色化工的背景由于传统化学工艺往往伴随着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绿色化工应运而生。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使得绿色化工成为了当前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化工的现状与挑战1. 绿色化工的现状目前,绿色化工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进展迅速。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推动绿色化工的发展。
许多企业也开始意识到绿色化工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
2. 绿色化工面临的挑战虽然绿色化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许多绿色化工技术还相对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绿色化工的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在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之间做出权衡。
绿色化工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三、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绿色化工的结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化工将与各种前沿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的应用将为绿色化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循环经济与绿色化工的融合循环经济的理念与绿色化工息息相关。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手段,实现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工将与循环经济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绿色化工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绿色化工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摘要:介绍了绿色制造的概念、产生的背景;简述了绿色制造的主要技术以及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关键词:概念;背景;技术;发展现状;发展前景20世纪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制约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制造业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据统计,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70%以上来自制造业。
传统的制造业一般采用“末端治理”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及其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而且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消耗资源很能源。
国内外经验证明,要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环境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绿色制造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制造技术在绿色浪潮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绿色制造的概念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又称为环境意识制造或面向环境的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负面影响)为零或者极小,资源消耗尽可能小,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这里的环境包含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系统和人类健康等因素。
二、绿色制造的产生背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资源和人口三大难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可望建立的最佳发展模式。
面对当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制造业必须解决在生产相同产品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企业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制造产品卖出去赚钱的组织,它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活动对人类社会负责。
绿色制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三、绿色制造的技术(1) 绿色制造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研究绿色制造的数据库和知识库,为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工艺规划和回收处理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知识支撑。
(2) 制造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如下:制造过程物料的消耗状况、制造过程能源的消耗状况、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产品使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产品寿命终结后对环境的污染状况等。
浅淡绿色制造在我国的作用及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汽车开展可回收性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与Ford公司合作,研究中国轿车的回收工程问题;与内贸部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华东分公司合作,撰写了“探讨中国汽车销售、维修、二手车交易及回收利用一条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报告”;与法国柏林工业大学IWF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废弃工业品回收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
2.绿色制造是一项低廉高质的制造系统工程
我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若其中l0%报废的设备能利用绿色制造技术形成产品,就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绿色制造将会为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贸易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对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必须积极的发展绿色制造来打破这一障碍。
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了机械产品可回收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回收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重庆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CIMS主题资助的关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CIMS(S-CIMS)的体系结构研究、清洁化生产系统和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清洁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
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院校也开展了绿色制造技术研究。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研究综述及展望

绿 色 制 造 是 一 个 综 合 考 虑 环 境 影
响和 资源 消耗 的现 代 制造 模 式 ,其 目标 是 使 得 产 品 从 设 计 、 制 造 、 包 装 、运 输 、使 用 到报 废处 理 的整 个 生命 周期 过 程 中 ,对 环境 负 面影 响极 小 ,资 源利 用
率 极 高 。但 由 于 绿 色 制 造 是 一 个 大 概
择 和 规 划 设 计 。制 定 出 的 绿 色 工 艺 方 案 ,从 而 提 高 原 材料 和 能源 的利 用 率 ,
减 少废 弃 物 的产 生 。 ()绿 色 制 造 工 艺 规 划 是 绿 色 制 造 2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它 是 在 综 合 考 虑 环
念 。是涉 及产 品生 命 周期 各 个环 节 甚至 涉及 产 品多 生命 周期 的一 个 大 系统 ,要
实 施 绿 色 制 造 。就 必 须 对 绿 色 制 造 实 施 中涉及 的主要 环 节进 行研 究。 1 绿 色 制 造 工 艺 规 划
( ) 绿 色 制 造 工 艺 规 划 的 涵 义 1
境 影 响 和 资 源 消 耗 问 题 的 基 础 上 。制
定 出 最 优 的 工 艺 方 案 。 该 工 艺 方 案 能
对工 艺路 线 、工 艺方 法 、工 艺装 备 、
指 生 产 率 。 质 量 在 工 艺 规 划 中 主 要 指
制 造 加 工 质 量 ,不 考 虑 产 品 的 功 能 。 成
工 艺 参 数 、 工 艺 方 案 等 进 行 优 化 ,从 而 改 善 工 艺 过 程 及 其 各 个 环 节 的 环 境
面 含 义 : 一 是 指 产 品 加 工 时 间 ; 二 是
绿 色 制 造 工 艺 规 划 主 要 是 在 产 品 的 生 产 准 备 阶 段 . 对 产 品 的 可 制 造 性 和 经 济 性 , 产 品 的 资 源 消 耗 情 况 和 环
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资料

目录摘要 (3)Abstract (4)0文献综述 (5)0.1 发展绿色制造的背景 (5)0.2 绿色制造的内涵 (5)0.3 绿色制造的特点 (6)0.4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7)0.5 结语 (9)1 引言 (9)2 绿色制造的概念 (10)3 绿色设计 (11)3.1 绿色设计的概念 (11)3.2 绿色设计的内容 (12)3.3 绿色设计的方法 (12)3.3.1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法 (12)3.3.2 并行工程法 (13)3.3.3 模块化设计法 (16)3.4 绿色设计的研究现状 (17)3.5 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实践中的体现 (20)4绿色材料 (22)4.1 绿色材料的概念 (22)4.2 绿色材料的分类 (23)4.3 绿色材料的发展现状 (23)4.4 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 (24)5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 (25)5.1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概念 (25)5.2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26)5.2.1 干式加工 (26)5.2.2 准干式加工 (29)5.2.3 风冷却切削技术 (29)5.3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30)6 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 (30)6.1 概念阐述 (30)6.2 绿色包装材料的种类 (31)6.3 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32)6.4 发展绿色包装技术的意义 (33)7 产品的可拆卸、可回收技术 (33)7.1 产品回收利用概念 (33)7.2 影响产品拆卸回收利用的因素 (34)7.3 我国产品回收利用现状 (34)8 绿色制造的研究方向 (35)9 实施绿色制造的措施 (36)9.1 加紧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 (36)9.2 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 (38)9.3 政府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38)10 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绿色制造的概念和内容作了简要的论述。
绿色制造论文-

中国需要发展绿色制造一绿色制造的形成:绿色制造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生态型制造技术。
绿色制造模式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制造模式。
日趋严格的环境与资源约束,使绿色制造显得越来越重要。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为环境而设计”、"环境友好产业和产品”、"绿色制造”、"绿色化学”等都是近年来先进工业国家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实践。
绿色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二绿色制造的支撑技术(1) 绿色制造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研究绿色制造的数据库和知识库,为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工艺规划和回收处理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知识支撑。
(2) 制造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如下:制造过程物料的消耗状况、制造过程能源的消耗状况、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产品使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产品寿命终结后对环境的污染状况等。
因此,研究绿色制造的评估体系和评估系统是当前绿色制造研究和实施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此问题涉及面广,又非常复杂,有待于作专门的系统研究。
(3) 绿色ERP管理模式和绿色供应链在绿色制造的企业中,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管理必须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及其相应的资源成本和环境处理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中,面向绿色制造的整个(多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MRP II/ERP管理模式及其绿色供应链是重要研究内容。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和绿色制造加工方法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和绿色制造加工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绿色制造的重要性。
绿色制造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
绿色制造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第31卷第2期中国机械工程V o l .31㊀N o .22020年1月C H I N A M E C H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p.135G144绿色制造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曹华军1㊀李洪丞2㊀曾㊀丹1㊀葛威威1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2.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重庆,400065摘要:绿色制造是绿色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技术㊁新业态㊁新模式,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在分析绿色制造广义内涵的基础上,从绿色制造创新模式㊁产品绿色评价㊁绿色设计㊁绿色制造工艺以及资源化与再制造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绿色制造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围绕国内外绿色制造发展战略㊁绿色制造创新机构㊁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及规范以及绿色制造企业实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绿色制造发展现状,最后给出了我国绿色制造未来发展建议策略.关键词:绿色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T H 3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 132X.2020.02.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T h e S t a t e Go f Ga r t a n d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o f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A O H u a j u n 1㊀L IH o n g c h e n g 2㊀ZE N G D a n 1㊀G E W e i w e i 1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 e c h a n i c a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4000442.S c h o o l o fA d v a n c e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P o s t s a n dT e l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C h o n g q i n g,400065A b s t r a c t :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a san e w t e c h n o l o g y,n e wi n d u s t r i a lf o r m a n d n e w p a t t e r n f o r m e db y t h e d e e p 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y a n d g r e e n t e c h n o l o g y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y ,i sb e c o m i n g as i gn i f i c a n t e m e r Gg i n g f i e l d i nt h en e wr o u n do f g l o b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r e v o l u t i o n ,a n d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m pe t i G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f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e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f r o mt h e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m o d e ,p r o d u c t g r e e n e v a l u a t i o n ,gr e e n d e s i g n ,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sw e l l a sr e c y c l i n g a n dr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a s pe c t sw e r ee x Gp o u n d e d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d o m e s t i c a n d o v e r s e a s s t r a t e g i e s of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g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G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p r a c t i c e o f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e n t e r p r i s e sw e r e a n a l yz e d .F i n a l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t h e f u t u r ew e r e c o n c l u d e d .K e y wo r d s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n e wi n d u s t r i a l f o r m ;n e w p a t t e r n ;d e v o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收稿日期:20191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5076,518050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资助项目(51861165202)0㊀引言人类文明曾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其中农业文明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人与自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但此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较低,属于人类对自然认识和变革的初级阶段,是一种层次较低的初级平衡状态;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了空前的财富,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生产力,但是过度的工业化和透支资源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温室效应㊁酸雨㊁雾霾㊁臭氧层破坏㊁大气污染㊁水源污染㊁土地污染㊁河道断流㊁土地沙化㊁水土流失等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进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也引发全球对人类发展模式的思考.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成为人类共识,生态文明要求人类摆脱工业文明中为增长而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㊁生态双重目标转变,实现社会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㊁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1970年,美国参议员N E L S O N 博士在他所倡议提出的地球日大会上说: 经济是一个完全附属于环境的产物,所有经济活动都依赖于环境和资源基础,资源浪费和耗竭以及环境恶化必然导致经济下滑 [1].1995年,G R O S S MA N 等[2]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 K C ),阐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水平的关系,随着工业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资源环境负荷水平逐渐上升,当资源环境负荷水平超过增长极限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国家治理进入失控状态.美国㊁英国㊁德国㊁日本等发达国家53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曾先后经历 先发展后治理 的发展模式,他们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避开增长极限控制线.将附加值较低㊁资源消耗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㊁印度㊁巴西等),转而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型新兴产业.然而,发达国家以产业为载体实现污染排放转移的模式实际上只是现有模式的水平扩展,必将导致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2008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2.1全球公顷)是地球人均生态承载力(0.87全球公顷)的近2.5倍[3],按现在发展模式,到20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将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6倍,将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资源进入匮乏期,资源效率低下,资源成本日益增加,大量产品面临报废,亟待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循环再利用产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制造将成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㊁新的业态.1㊀绿色制造内涵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 M E )于1996年发布了绿色制造蓝皮书«G r e e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4],最早明确给出绿色制造的内涵,即 绿色制造,又称清洁制造,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㊁生产㊁运输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随后,1998年S M E 在国际互联网上发表了题为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的报告[5],对绿色制造重要性和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国内,刘飞等[6]于2000年就系统指出: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㊁制造㊁包装㊁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小㊁资源利用率高㊁综合效益大,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绿色制造研究的深入,绿色制造的内涵不断丰富,主要有:①绿色制造是多领域㊁多学科的集成,涉及制造㊁环境㊁资源三大领域.②绿色制造中的 制造 是一个广义的制造概念,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是一个 大制造 概念,同计算机集成制造㊁敏捷制造等概念中的 制造 一样,绿色制造体现了现代制造科学的 大制造㊁大过程㊁学科交叉 的特点,其生命周期示意图见图1.③围绕制造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形成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制造概念,如绿色设计㊁绿色工艺㊁绿色包装㊁绿色使用㊁清洁生产和绿色回收等.④绿色制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㊁电子㊁食品㊁化工㊁军工等,几乎覆盖整个工业领域.⑤从制造系统工程的观点,绿色制造是一个充分考虑制造业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实施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制造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图1㊀绿色制造生命周期过程示意图F i g .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l i f e c yc l e p r o c e s s 2㊀绿色制造主要内容2.1㊀绿色制造创新模式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基于产业共生和资源循环的工业生态模式,通过融合新能源和能量回收技术实现能源自主独立的生态工厂㊁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 x t e n d e d p r o d u c e r r e s po n s i Gb i l i t y,E P R ),注重新技术和产业模式变革创新.(1)工业共生模式.工业共生是以节约资源㊁保护环境和提高物质综合利用率为特征的现代工631 中国机械工程第31卷第2期2020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业发展模式,是由社会㊁经济㊁环境三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生态产业链设计是实现工业共生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环节之间的链接与交互,注重产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流动,相互利用对方副产品(能量㊁水和物质等).在生态产业链中,物质生产企业承担着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技术生产者通过对各企业提供无形的技术支持,使各个企业以及整个生态链都朝着更加丰富和完善的方向发展;加工生产企业将物质生产企业提供的初级原料或可作为原料的其他企业的副产物㊁废弃物,加工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还原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或从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提供给其他企业作为原料,图2为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模型,目前丹麦已建立全球第一个工业共生体,即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图2㊀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模型[7]F i g .2㊀E c o G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m o d e l o f e c o Gi n d u s t r i a l pa r k [7](2)生态工厂.生态工厂通过融合新能源和能量回收技术实现能源自主独立的生态型工厂,它从全局系统观点来规划和处理每一个环节,比 节能型 ㊁ 清洁型 工厂高一个层次.通过精心策划㊁合理安排,可以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使环境负荷保持在所希望的水平上,为此工厂的工业系统需同它周围环境协调起来[8].生态工厂利用生态学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㊁转化㊁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优化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多层次㊁多级别利用的产业技术系统.这种模式可简述为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或 原料 产品 剩余物 产品 ,具体表现为:过程减量化㊁再利用㊁再循环.生态工厂要求人们尽可能优化物质的整个循环体系,从原料制成的材料㊁零部件㊁产品直到最后的废弃物,各个部分都应从资源㊁能源㊁资金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善.(3)生产者延伸责任制.1988年,瑞典学者托马斯在给瑞典环境署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E P R 的概念.托马斯认为:E P R 制度是一种环境保护战略,旨在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E P R 通过使产品制造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对产品的回收㊁循环和最终处置承担责任来实现.E P R 制度有利于设计和制造循环再利用的产品,降低产品生命终期的回收处理成本和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的产业模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产品淘汰的高峰期,这些日益增多的废弃物,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面对如此之大的潜在威胁,只靠政府来应对环保问题是不够的,企业应该逐步施行E P R 制度,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环境责任㊁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2.2㊀产品绿色评价技术绿色制造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快速㊁可靠地量化检测和评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产品绿色评价方法为生命周期评价(L C A )技术,L C A 源于美国中西部研究所于1969年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的评价研究,该研究从原材料采掘到制造,再到废弃物最终处置,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与定量研究,揭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序幕,当时这一分析方法被称为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 e s o u r c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f i l ea n a l ys i s ,R E P A )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危机,R E P A 方法中有关能源分析的工作备受关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公众的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环境性能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L C A 作为扩展和强化环境管理㊁评价产品性能㊁开发绿色产品的有效工具,得到了学术界㊁企业界和政府的一致认同,其应用领域也从包装材料和日用品扩展到电冰箱㊁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建材㊁铝材㊁塑料等原材料[9],目前已研究开发了S i m a P r o ㊁G a b i ㊁E c o i n v e n t ㊁S o l i d W o r k s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等多种产品L C A 与生态设计软件及基础数据库,并制定了I S O 标准L C A 研究框架[10],为政府㊁企业和消费者开展绿色制造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参考.2.3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度可达70%~80%,直接影响产品供应链㊁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731 绿色制造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曹华军㊀李洪丞㊀曾㊀丹等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绿色性.绿色设计应遵循 3R(r e d u c e,r e u s e,r eGc y c l e) 的原则,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减少产品制造物质和能源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综合考虑产品及零部件报废后能够重新利用或方便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1)绿色材料替代设计.绿色材料替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材料性能不变或提升的情况下,改善其环境性能.目前各国开展的绿色材料替代设计研究主要涉及仿生材料㊁复合材料㊁可回收材料㊁合金材料等.WA N G等[11]通过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S C SG6纤维增强T i/T iG25A lG10N b 仿生叠层复合材料,与传统的T i基复合材料相比,该材料在韧性和抗损伤性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HO L M E S等[12]将一种新型竹基复合材料作为风力电机叶片的材料,以改善其环境性能; K AM等[13]将回收材料作为绿色生产的一部分,推广使用可回收材料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含Y2O3的M C r A I Y涂层是发动机涡轮叶片㊁导向叶片等发动机热端部件用的第三代涂层,已在国外高性能㊁长寿命发动机上得到应用[14].为便于在设计阶段选择结构性能较优㊁环境性能较好的材料以有助于绿色材料替代设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工具以支持绿色材料替代设计.其中,欧特克设计软件(A u t o d e s k I n v e n t o r)的E c oGM a t e r i a l sA d v i s e r和G r a n t a的C E SS e l e c t o r软件工具,能够形成基于材料属性的材料图表,并根据材料追溯㊁材料配置㊁环境影响分析过程对材料进行比较,最终找到替代方案.(2)节能性设计.节能性设计综合考虑产品制造㊁使用等过程的能耗情况,通过应用环保节能型材料,优化机械结构,合理地制定并应用创新制造工艺㊁清洁燃料替代等措施来实现产品制造的节能减排[15].当前节能设计主要集中在高效动力㊁清洁燃料替代设计方面,如替代燃料主要有太阳能㊁甲醇㊁液化石油气㊁压缩天然气㊁乙醇等.福特E d g eH y S e r i e s采用了结合车载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和锂电池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列的混合传动系统,该新型动力系统将传统燃料电池系统的尺寸㊁质量㊁成本和复杂性减小(降低)了50%以上.通用汽车雪佛兰V o l t采用了一套独特的电力驱动装置来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降低电动机的总转速,提高车辆整体行驶效率.该公司还通过应用节能控制技术,优化机电混合汽车内燃机的最佳工作状况,大幅度降低能耗.另外,通用汽车推出的全新一代别克君越e A s s i s t混合动力车,汇集了多项混合动力前沿核心技术,如起步/加速助力㊁发动机启停系统㊁减速断油㊁制动能量回收等,借助e A s s i s t智能混合动力技术,该车型比同级传统动力车型节油20%.(3)轻量化设计.国际轻量化设计研究主要包括轻量化材料的运用㊁结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图3a)㊁复合材料替代技术(图3b)㊁先进的净成形工艺等,涉及产品包括工业装备㊁家电产品㊁电器电子产品㊁汽车和飞机等.E MM E L MA N N 等[16]通过激光直接进行飞机结构的仿形制造,同时分析加工区域的温度分布并给出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为飞机制造业确定了合适的激光立体成形工艺.(a)机构轻量化设计(b)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替代轻量化设计图3㊀轻量化设计方法F i g.3㊀T h em e t h o d s o f l i g h t w e i g h t d e s i g n(4)面向回收/拆卸/再制造的设计.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不仅要考虑零部件的成本㊁可加工性㊁质量,还要考虑零部件的环境属性.面向回收㊁拆卸㊁再制造的设计需考虑多寿命周期服役㊁材料相容性㊁可拆解性等因素,提高产品生命终期的回收㊁拆解效率和零部件再制造的服役安全寿命.再制造的设计是面向拆解㊁清洗㊁分类㊁检查㊁修复和装配的再制造所有阶段的设计.面向拆卸设计需考虑减少拆卸步骤的数量和复杂性,其设计原则为:组件方便拆卸;使用易分离的连接形式;连接的寿命应与产品寿命一致.2.4㊀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创新是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保障,主要创新领域包括:新工艺原理发现㊁绿色工艺装备研制㊁替代性工艺技术㊁工831中国机械工程第31卷第2期2020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艺链集成优化和辅助物料(切削油液㊁溶剂等)的环保化,以4种基础工艺创新为例进行说明.(1)铸造.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17].铸造是零部件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铸造工艺污染较为严重,砂模铸造对环境影响较大,其主要的污染源有:有害气体污染㊁废水排放㊁固体废弃物等.铸造工艺的质量及排放可通过先进技术得到改善,如在线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可提高成品率;无模铸造及砂型涂层技术可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基于工艺模型的环境评估能为铸造的环境影响提供量化工具;热管理及废热回收技术能减少能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净成形精密铸造新工艺技术能减少或消除产品下游生产的加工或精加工步骤等.(2)材料成形加工.单点渐近成形技术(S P I F)是改善成形加工环境性能的先进技术之一,适用于大批量成形加工,可减少成形模具的物料和能源消耗.模具激光熔覆再制造技术可延长模具的服役寿命,减少模具制造碳排放.此外,轻量化构件液力成形㊁模具涂层技术㊁近净成形技术等都可减小材料成形加工的环境影响.(3)切削与磨削.切削与磨削都是减材工艺,其能源消耗也不容小觑.减少切削与磨削的能源消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加工能耗㊁切削液和切屑回收.其中,减少加工能耗主要通过应用绿色机床实现.2007年,汉诺威机床展览会对绿色机床进行了定义,列举了以下特点:机床零部件由再生材料制造;机床的质量和体积减少50%以上;提高能效30%~40%;减少污染排放50%~60%;报废后机床的材料100%可回收.目前,国际上普遍从干切技术㊁微量润滑技术和环保切削液的研发应用三个方面缓解切削液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切削与磨削能源消耗中,切屑是另一大影响因素.虽然大部分切屑能被回收,但从经济与环境的角度,应通过零部件设计与工艺规划尽可能使切削余量最小,并且通过切屑回收减少物料消耗.(4)清洗与改性处理.改性处理技术是采用化学/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热处理技术,是制造过程中污染最严重的工艺.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设计可以使得金属热处理㊁电镀等改性处理的污染源最小.另外,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减小改性处理的环境影响[18]:减少上游工艺的冷却润滑残留;开发低热量的热处理工艺替代整体热处理,如超声㊁激光㊁微波处理等;采用选择性局部热处理工艺,如热喷涂替代整体表面电镀工艺;减少有毒有害溶剂的使用和提高回收再利用等.2.5㊀资源化与再制造资源效率提高可通过资源回收利用方式实现.以钢铁为例,采用最佳实用技术,在发达国家的节能潜力为9%,在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30%;而通过废弃钢材的回收再利用后最大的节能潜力可达64%.虽然资源回收利用节能潜力巨大,但当前资源回收利用率并不高,尤其是稀贵金属的回收.R E C K等[19]指出,金属回收率普遍较低,钢铁㊁铝㊁铜等金属回收利用率超过50%,而绝大部分其他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率均低于50%,特别是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率低于1%.影响金属回收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有收集效率低㊁破碎分选技术落后等.应对未来回收挑战需从普及先进技术㊁实施面向材料回收的设计㊁提高废弃产品的收集率等方面实现.在处理生命周期末端的产品时,再制造的节能潜力优于资源回收,可使回收的资源被最大化利用,如六缸柴油机使用再制造的组件可以避免额外的16250M J能源消耗[20].再制造可以显著地降低材料能源强度,但是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节能潜力还需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价.G U T OW S K I等[21]指出对于使用阶段能源消耗占主导的产品,再制造产品能效下降所导致的能耗增长将抵消甚至超过再制造产品材料能源强度下降所减少的能耗.图4为25种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对比图,平衡线以上表示再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小于新产品,再制造产品较新产品有节能优势;同理,平衡线以下表示再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大于新产品,再制造产品较新产品没有节能优势.3㊀绿色制造研究现状3.1㊀各国绿色制造战略(1)美国绿色制造战略.美国能源部提出: 到2020年铸造产品单位能耗降低20%;热处理减少能源消耗80%,实现热处理过程零排放;10年内将产品在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能耗降低50% [22];美国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 P2.0)»中将 可持续制造 列为11项振兴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美国能源部㊁国防部㊁基金委㊁商务部等机构联合构建了美国先进制造战略框架,如图5所示.931绿色制造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曹华军㊀李洪丞㊀曾㊀丹等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图4㊀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21]F i g .4㊀L i f e c y c l e e n e r g y c o n s u m pt i o no f n e w p r o d u c t s a n d r e m a n u f a c t u r e d p r o d u c t s [21]图5㊀美国先进制造战略框架F i g.5㊀T h e f r a m e w o r ko fU S Aa d v a n c e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s t r a t e gi c ㊀㊀(2)欧盟绿色战略.欧洲推行«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 o r i z o n t a l 2020)»,如图6所示,该计划将在卓越科学㊁工业领先和社会挑战研究领域分别投资244.41亿欧元㊁170.16亿欧元㊁296.79亿欧元,其中30.18亿欧元用于与绿色制造紧密相关的社会挑战研究领域中对于气候行动㊁环境㊁资源效率和稀有材料等的研究[23].英国政府在«未来制造(T h eF u t u r eo f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报告[24]中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70亿增加到90亿,对相应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将翻一番,进而材料需求翻一番㊁能源需求翻三番.为应对未来环境㊁资源的挑战,英国政府将可持续制造(绿色制造)定义为下一代制造,并制定了20132050年的可持续制造发展路线图.德国政府在«资源效率生产计划(G e r m a nR e s o u r c eE f f i c i e n Gc y P r o gr a mm e )»中提出 到2020年能源效率比1990年提高一倍,原材料效率比1994年提高一倍 ,并将 资源效率(含环境影响) 列为工业4.0的八大关键领域之一[25]. 资源效率 指出未来德国工业目标,即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脱钩,减少环境的负担,加强德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图6㊀欧盟各国政府绿色制造计划F i g .6㊀G r e e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pl a n s o fE U g o v e r n m e n t s (3)中国绿色制造战略.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制造的发展.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将绿色制造列为制造业科技发展的三大方向之一.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重点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突破制造业绿色产品设计㊁环保材料㊁节能环保工艺㊁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实施 绿色制造工程 ,明确了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㊁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㊁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㊁清洁㊁低碳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的总体发展思路.3.2㊀绿色制造创新机构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和未来战041 中国机械工程第31卷第2期2020年1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上的研究现状 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问题,即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及其影响问题是绿色制造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际上受到了研究机构、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美国NSF/ARPA机床敏捷制造研究所(MTAMRI)该研究所曾于1995年设立了“环境意识机床系统”的重大研究课题,联合密执根技术大学(MTU)、加利福尼亚大学Berkeley分校(UCB)、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UN)、伊利诺斯州立大学(UIUC)等著名高校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并制定了长期的研究目标和各阶段的短期目标。该课题将机床系统看成一个输入输出系统,系统的输入为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以及其他可控参数;目标约束为成本、时间、利润、表面质量以及尺寸精度等;输出为磨损刀具、切削液、切削热和报废的机床等。并对与环境意识机床加工系统有关的切削液系统、切屑的形态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机理、切削热的生成和传递机理、机床寿命性能、刀具磨损、健康毒性评价以及非传统加工系统(如电化学加工)的废物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切削液评价软件原型(CFEST)”是其中的研究成果之一。用户通过Internet登陆本软件界面,在界面中输入有关参数,包括切削液的类型、应用方法、加工参数、现场因素等,确认后向CFEST提交。CFEST系统将以超文本和/或图形的方式向用户返回处理结果。输出结果包括切削液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健康与安全毒性打分、采购和使用成本等的量化数据。CFEST是一个分布而又集成的软件原型。它包括MTU开发的工艺性能模块、UIUC开发的切削液处理影响模块、以及UCB的健康与安全毒性评价模块。由UIUC开发的数据传输机制负责通过Internet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软件模块之间传输数据。该软件目前只对车削浸泡式和喷射式、镗削浸泡式、攻丝等四种加工方式的切削液进行评价。 美国国家清洁工业和处理技术中心(CenCITT)该中心设立了环境意识制造的技术专题,长期支持环境意识制造方面课题的研究,其中有不少课题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相关,如J.W.Sutherland等人承担的项目“环境意识制造:离散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分析”。该课题目标是通过研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废物流特性,利用决策工具对工艺的废物流进行预测,并提出废物流更小的工艺方法。 Berkeley加州大学绿色设计与制造联盟该联盟长期从事绿色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绿色工艺方面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立了一种面向绿色制造的切削加工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绿色工艺规划方法和对切削液的健康毒性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际上在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方面发表了不少的研究论文,下面对与本课题研究内容密切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文献[1](J.W.Sutherland等,1997)对环境意识加工中的切削热的生成、传递以及切削液雾的形成特点进行了研究。 文献[2](Y.Yue,2000)建立了切削加工中切削液雾形成机理的综合模型,包括雾化、蒸发和液化机理。该模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切削液和优化加工参数,等从而减少切削液雾的形成,减少其对人体危害。 文献[3](A.Bhargava.,2000)指出开发一种介于CAD和CAM之间基于特征的零件加工过程废物流预测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在产品设计完后马上对其制造过程的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价,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必要的信息。该论文介绍了适应于以上目的的基于VRML的特征描述和识别技术。 文献[4](Munoz,A等.1995)提出了一种机械加工过程环境影响的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机械加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工机理、磨损特征和润滑液流等等。在本分析模型中可以量化的参数包括:能量利用、加工速度、原材料物流量和辅料物流量;通过对各种废液的毒性和易燃性的比较对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环境影响的敏感度与加工参数如:切削深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工具的偏转角度相关。通过效用分析,可以对高速生产线和柔性加工中心的环境性进行评估。本模型能作为一个框架模型可以为环境意识制造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包括:加工零部件的设计、工艺规划和加工操作参数的选择等方面。 文献[5,6](P.Sheng等,1995)提出了一种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环境意识工艺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工艺规划分为两步进行:基于单个特征的微规划和基于特征之间关系的宏规划,两个阶段均需要考虑环境问题。首先从零件设计阶段获取零件的特征信息,然后进行微规划,确定单个零件特征加工参数,然后根据特征值之间地关系进行宏规划,两者之间不断迭代,最终生成“鲁棒”零件加工工艺。 文献[7,8](S.Thurwachter,D.JBauer等,1998)讨论了在表面精加工中将环境因素集成到工艺规划决策中的模型框架。文献[7]建立了磨削加工工艺中相应的集成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评价不同工艺参数下能量利用、废物流的状况;文献[8]在文献[7]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多指标毒性(MCH)评价方法。该方法既可用于化合物级(单废物流)又可用于工艺级(多废物流)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致癌性/诱变性/生殖毒性、全身毒性、再生/发展毒性、敏感毒性、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 文献[9](P.Sheng,N.Krishnan,2000)本文提出了一种工艺规划Agent。该agent使得三座标数控加工机床能够自动进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工艺规划。采用基于Internet的CAD界面,工艺规划者(agent)通过使用ACIS格式、加工过程模型和多指标毒性评价工具进行特征级微规划和零件级宏规划。工艺规划者(agent)同时还可以作为环境顾问Agent为传统工艺规划系统(优化加工时间和质量)提供参考。 文献[10](P.S.Sreejith,2000)对干切削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文献[11](Z.Chen,2000)对切削液对车间环境的危害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研究情况 绿色制造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包括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支持了大量绿色制造方面的课题,有力的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已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绿色制造研究的科研队伍,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出版了多本绿色制造方面的专著,有关技术手册也收录了绿色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国家86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网络CIMSNET已将绿色制造列为技术专题之一,跟踪报道绿色制造的研究动态。《中国机械工程》杂志曾于2000年第9期出版了绿色制造专辑论文。 国内也对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问题进行了跟踪和初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该研究所一直从事与面向绿色制造工艺方面直接相关的机械加工能量特性、制造系统物能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1999年~2000年期间在国家863/CIMS于1999年资助下,在课题“绿色制造工艺规划方法及实用技术研究”中,我们对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特种加工、热处理、覆盖层、装配与包装等九个工艺大类中的若干典型工艺的资源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建立了绿色制造工艺数据库知识库的原型系统;还对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如工艺种类选择、工艺参数优化、单工件多机床的节能调度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论文和成果有: 文献[12](张华、刘飞,2000)在制造系统资源消耗状态的资源分类描述及产品物流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于制造系统产品物料资源消耗状况的一种分析模型,提出了制造系统中物料资源总体利用率及分类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并且用工程实例说明了上述方法的成功应用。 文献[13](张华,李友如,刘飞,2000)指出绿色工艺规划是绿色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工艺规划问题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决策问题。在绿色制造决策框架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从绿色工艺规划的目标体系模型、绿色工艺规划问题的决策变量描述出发,建立了绿色工艺规划的决策模型,并在一个生产实际的工艺规划问题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 文献[14](F.Liu,ZhuangChen,andZongjunXu,1994)对环境友好工艺——低温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文献[15](刘飞,徐宗俊等)对机械加工系统能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实际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实际应用。该著作获得了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获得了1998年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文献[16](徐莹,曹华军,刘飞,2001)针对机械加工中的典型制造工艺方法,从绿色制造的角度,建立了以生产率最高、成本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以切削用量和切削液为设计变量,以切削加工过程中各种约束条件为基础。本文在最后,用实例证明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文献[17](李刚,廖兰,曹华军,刘飞,2001)提出了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种类选择总体要求和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建立起绿色工艺种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矩阵,再采用理想点法的模糊处理技术,对工艺种类的选择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并以某一零件的毛坯成形工艺种类的选择为例进行了说明,其方法便于计算机处理,具有实用性。 国内其他单位国内其他单位也开展了一些与面向绿色制造工艺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现状如下: 文献[18](王静等,2000)分析了机械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废弃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并由此提出降低废弃物危害的对策。 文献[19](向东等,2000)在分析了产品制造工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工艺评价的3条准则,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如何应用公理性设计对制造工艺中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设计决策。 文献[20](王西彬,2000)研究了绿色切削加工的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高速干切削的特点,低温风冷却切削、绿色刀具的表面摩擦学设计和切削几何特性的设计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