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合集下载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学案B1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学案B1
教学流程
课程及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写出氧气与碳、硫、磷、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课前预习】
【原则】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1、氧气制取的方法:①工业制法:______。属于_____变化;②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变化。
巩固延伸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探究突破
【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可以迅速地制出氧气?
【知识总结】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交流展示的学习,总结出什么是分解反应,本环节预计用时八分钟。
C.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下列现象可用氧气的物理性质解释的是()
A.白磷在40℃时即可燃烧,烈日下白磷不经点燃就可燃烧
B.红色的铜经加热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最好用排水法而不用排气取气法收集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3篇)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氧气的用途。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导管、火柴、澄清石灰水、水槽、玻璃片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性质?氧气有什么用途?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

二、讲授新课1. 氧气的制备方法(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法: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常温下分解产生氧气。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将高锰酸钾加热至一定温度,分解产生氧气。

2. 实验操作步骤(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法: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将反应产生的氧气收集在集气瓶中。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至产生氧气,收集在集气瓶中。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

(2)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总结实验经验。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2. 讨论氧气制备方法的选择和优缺点。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写一篇关于氧气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用途,让学生掌握了氧气的相关知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导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导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难点(1)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三、知识回顾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四、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氧气有着广泛的用途。

比如医疗急救、潜水、炼钢等都需要大量的氧气。

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五、实验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KMnO₄)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K₂MnO₄)、二氧化锰(MnO₂)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₂O₂)在二氧化锰(MnO₂)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H₂O)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MnO₂作催化剂) 2H₂O + O₂↑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₃)在加热和二氧化锰(MnO₂)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KClO₃(MnO₂作催化剂、加热) 2KCl + 3O₂↑六、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固加热型”装置,所需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大试管、棉花、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等。

注意: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所需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气管等。

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合作学习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 ; (2)注意事项: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5、工业制取氧气原理: 。

自主检测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2.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2.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2.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二、课前预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颜色,状态,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药品:氯酸钾(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药品:双氧水(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不需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属于变化)三、课堂探究(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包括: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药和棉花,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 (3)固定仪器(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 时开始收集气体。

当____________时收集满了(6)先移导管后熄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可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4.氧气的验满和检验:验满的方法:_____ ___;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 ______5.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氧气可选,理由;可选,理由【结论】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决定(二)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三)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一、课前导入•让学生回忆制火棒时,利用火从鲁宾棒上升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火需要什么才能燃烧,以及氧气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三、学习内容1. 氧气的制取方法•制烧杯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及其重要性四、学习过程1. 氧气的制取方法a) 制烧杯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和一支有长吸管的过滤瓶。

2.将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

3.倒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反应。

4.将烧杯口与吸管相连,并将吸管放入一杯水中。

5.观察水的变化。

b)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一只棕色药瓶和一根有长吸管的玻璃棒。

2.在药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液体。

3.点燃一只长火柴,将其靠近吸管口。

4.观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并收集氧气。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a)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不可溶于水的气体。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能使物质燃烧的气体。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与金属、非金属、酸等。

c) 氧气的用途及其重要性•氧气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维持生命活动。

例如,人们呼吸时需要氧气参与呼吸作用。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冶金工业中用氧气代替空气用于炼钢等。

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包括制烧杯制取氧气和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我们还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练习1.用制烧杯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3.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七、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自行研究其他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并分享给同学们。

初三上册化学 制取氧气导学案

初三上册化学 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教学重难点1、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了解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归纳认识催化剂的概念与作用3、知道分解反应特点,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4、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情景导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探究】与补充加热实验:学生活动实验内容现象分析、思考、结论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什么?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3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催化剂的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观察与思考】(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记住课本37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合作学习:(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梳理要点】预习课本,尝试完成。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
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

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1、分组讨论,解决生成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2.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整理收获】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
【反馈矫正】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 )
A.空气
B.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 3.(2012年湖南娄底)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D. 水−−→−通电
氢气+氧气 5.(2012•湖北黄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 .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6.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通电使水分解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
7.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即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均可使用同一套装置
C.均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反应物的状态相同。

8.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 )、二氧化锰的质量(m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课前回顾】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符号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梳理要点】预习完成。

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4和右图。

(1)在课本图2—14和右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合作探究】
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45——46页的《实验活动1》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观察思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思考:为什么?)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

(思考:为什么?)
【整理收获】
1. 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共识后记在下面。

【反馈矫正】
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没有颜色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易溶于水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 .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 .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 .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C .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4、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
的仪器名称是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5、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

请你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 。

(2)可以用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
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
是 。

甲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