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心理学探究

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心理学探究
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心理学探究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心理学与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 5.费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6.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互相作用的结果。 7.最早提出人格结构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 8.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9.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0.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1.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4.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15.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1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17.在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阶段,应以固定练习为主。在开放性技能的练习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在技能熟练的运动员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 18.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9.心理技能指的是心理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象技能,目标设置技能,集中注意技能,心理能量控制技能,应激控制技能等。 20.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21.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22.心理机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环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23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认知控制技术,但是各种技术都是以认知取向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 24.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它指在一定的情景中由催眠诱导的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状态。 25.能够使运动员产生心理激活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动员 26.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27.库德-罗斯关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理论是:悲伤反映理论。上述理论认为受伤者受伤后经历的情感反应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和重新振作。 28.康复目标要从一开始就进行评估和定期调整。 29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30.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教练员与运动队队员的奖励办法

教练员与运动队队员的奖励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和支持师生钻研业务、勤学苦练,培养、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进一步提高我校田径传统项目运动技术水平,为学校体育事业多作贡献,特定以下奖励方法。 二、入队奖: 1.凡入选校运动队队员,三年内(初中、成职教)每人发服装费50元。 2.教练员每三年发服装费、胶鞋费200元。 3.取消平时训练补贴,寒暑假训练,每次训练(1.5小时左右)补贴:运动员1元,教练员10元。 三、竞赛奖: 1.参加省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1-10名、11-20名、21-30名、31-40名、41-50名、51名以后,教练分别奖:800元、600元、500元、400元、300元、200元。运动员参加省级比赛每得1分奖30元,教练员按运动员总分记奖,每分奖30元。 2.参加苏州市级田径运动会,运动员每得一分奖10元,教练员按队员总分记奖,每分10元。 3.参加常熟市级田径运动会,教练员在保底费100元的前提下,团体总分进入前三名,按队员总分记奖,每分奖2元团体总分4-6分奖1.5元团体总分非前六名,每分奖1元。运动员获前三名者,每得1分奖3元,其余得分每分奖2元。 四、等级奖: 1.在校期间队员达二级运动员,队员奖50元/项,教练员奖100元/项。

2.在校期间队员达一级运动员,队员奖500元/项,教练员奖1000元/项 五、破纪录奖: 1.破省纪录:运动员奖300元,教练员奖800元(项)。 2.破苏州市纪录:运动员奖80元,教练员奖200元(项)。 3.破常熟市纪录:运动员奖50元,教练员奖100元(项)。 4.破校纪录:运动员奖20元,教练员奖40元(项)。 备注: 1.奖励办法从XX年3月份开始试行,以后根据需要逐步修订完善。 2.凡属少体校白中籍的运动员只计常熟市级竞赛奖,有关教练员只记奖一半。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国外心理学刊物及影响因子

查询影响因子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f11160679.html,/sci/index.asp PLOS ONE 详 评 文 介 PLOS ONE 1932-6203 BIOCHEM BIOPH RES CO 详 评 文 介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 ons 0006-291X AFR J BIOTECHNO L 详 评 文 介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 y 1684-5315 J BIOL CHEM 详 评 文 介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BC) 0021-9258 MOL BIOL REP 详 评 文 介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0301-4851

文介 cancer letters MATER LETT 详评 0167-577X 文介 materials letters BIORESOUR CE TECHNOL 0960-8524 详评文介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 AGR FOOD CHEM详评 文介 0021-8561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PPL SURF SCI 详评 文介 0169-4332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NATURE 详 评文介 0028-0836 nature P NATL ACAD SCI USA 详评 文介 proceedings of the 0027-8424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优秀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1160679.html, 优秀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 作者:周唯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22期 DOI:10.16661/https://www.360docs.net/doc/cf11160679.html,ki.1672-3791.2017.22.208 摘要:当代竞技体育竞争程度空前激烈,屹立世界之林的路途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挑 战。体育专项学生乃至运动队,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是根本任务。其中,高水平运动队更承担着为国家荣誉战斗的使命与职责。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作为运动训练中的主体,一方面是整个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者,教练员更是灵魂支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作为有实战经验的“过来人”,才能让处于理论阶段的运动员拥有更强的实战基础。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硬的内在外在能力、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出优秀的运动员,在这当中,了解运动员的心理与需求,处理好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运动员教练员关系管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08-02 1 运动员 运动员,也称运动选手,是耐力、敏捷度等身体条件高于常人,且因此擅长于运动竞赛,从一定角度来看,将从事职业运动的人称为运动员。 1.1 运动队中的运动员 “认识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这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社会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社会人是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人”相对。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不仅是完成某次比赛任务而已,同时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1.2 运动员与教练员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10章《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 一、名词知识点 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14.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考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空能力。 3.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的条件是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4.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5.在体育运动情景中,对运动表现影响更大、更为直接的是状态焦虑。 6.心理技能分为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7.倒U形假说最初是耶克斯·多德森提出来的。 8.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9.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

教练员运动员反兴奋剂工作措施

兴奋剂工作措施 1、教育运动员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大反兴奋剂的教育宣传,发挥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2、进入赛区对运动员入口食品进行严格的管制。 3、所有盛放食物的器具使用前必须清理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4、不允许与外单位队员之间互相串门,坚决杜绝陌生人进入运动员房间,防止有人投放违禁品。 7、购买矿泉水时买小瓶,需要喝水的运动员到科研人员(教练员)管理处索要,当场喝完。 8、赛区自购热水壶,饮用热水一律用矿泉水烧制,不用酒店提供的热水;酒店里的杯子严格看管,在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离开视线的食物一律不得食用。 9、严禁运动员房间存放入口食品,所有食品统一由教练员(科研人员)保管,食用时向教练员(科研人员)索要。 10、运动员不得单独行动,外出必须在教练员统一带领下集体行动。 12、入口的物品除了指定的(餐厅),必须是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亲手给的,当场吃完,吃不完的交回给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保管,不许接受其它任何人的食物。 13、餐厅饮食注意事项:(1)去公共食堂吃饭时,别省不动的东西不能吃,别人食用后方可食用。(2)不能吃单独做的小份食品。(3)必须集体进餐,严防盛放的食物的间歇有人投毒陷害。(4)非自己盛用的东西绝对不动。(5)餐厅的餐具在使用前要细心刷洗。(6)食补的汤不能离人,从做到饮用不能离开专人视线。

14、比赛期间严格看管运动营养品和运动饮料,离开视线的饮品坚决不用,开口的饮品坚决不用,其他人给的饮品坚决不用。 15、队医、科研人员全程陪同运动员进行尿检工作,保证尿液的安全性,并认真填写运动员尿检清单。 16、如遇突发事件(如无意间被别人扎了一针等),要立即汇报、提高警惕。 17、运动员使用任何药品必须经过队医同意,如比赛中遇到开放性伤害,必须使用本单位医生携带的医疗用品。 18、比赛中科医的工作实施必须在教练员的要求和指示下进行,除此之外不得进行,一切听从教练员的安排。 19、根据运动员行程安排,提前72小时填报运动员行踪信息。 20、如在驻地运动员接到兴奋剂检查通知后,须立即汇报,由相关人员核实检查员身份后,如身份得到确认,积极配合检查。身份核实需执行以下工作流程:运动员-责任教练-队负责人-中心竞训科-中心主任-科教处-总局检查处等7个环节对检查员身份进行确认。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刘丹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洞悉咨询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心理咨询工作在国际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进行了专业理论研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学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亚洲一些地区称为心理辅导,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辅导与心理治疗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的学术着作。我国国内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项工作在高校尤为活跃。结合心理咨询的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关的理论着作也陆续问世。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曾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为心理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咨询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

浙江大学心理学心理学全国考研历年真题.doc

浙江大学2000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操作定义,2、感受野,3、数量估计法,4、分贝,5、恩墨特定律,6、双 眼视差, 7、开窗实验,8、等响曲线。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10分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10分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10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15 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15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16 浙江大学2000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1分/题 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 ×100 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适应与感觉对比,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应激与心境, 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6、胆汁质与抑郁质, 7、前摄抑制, 8、能力。 四、问答: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量子芝诺效应

量子力学有一个基本点:观察会改变被观察的系统。(量子芝诺效应quantum zeno effect) 芝诺zeno悖论: 一支在空中飞行的箭,其实是不动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每一个瞬间,我们拍一张snapshot,那么这支箭在那一刻必定是不动的,所以一支飞行的箭,它等于千千万万个“不动”的组合。问题是,每一个瞬间它都不动,连起来怎么可能变成“动”呢?所以飞行的箭必定是不动的! 在我们的实验里也是一样,每一刻波函数(因为观察)都不发展,那么连在一起它怎么可能发展呢?所以它必定永不发展! 从哲学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对芝诺进行精彩的分析,比如恩格斯漂亮地反驳说,每一刻的箭都处在不动与动的矛盾中,而真实的运动恰好是这种矛盾本身!不过我们不在意哲学探讨,只在乎实验证据。已经有相当多的实验证实,当观测频繁到一定程度时,量子体系的确表现出芝诺效应。[量子物理史话] 哲学早已经与科学结下了不解渊源,这里又是一个印证。 如果一个系统被连续不断地观测,那么它将是不变,不衰减的。另外,还有一个量子反芝诺效应( anti zeno effect):如果观察的间隔大于特定时间(一个特征时间,称作zeno time),那么该系统将衰减的更快。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是量子计算。 在讲解芝诺悖论的时候,常常以"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来解释。“一个被盯着看的水壶总也不开”,说起来像一个心理现象。确实,许多物理规律,特别是量子物理,都似乎能在社会科学中找到对应,但是不严谨的。量子力学就像是为一些神秘力量或主观逻辑想象的合理性而生的,但又有谁能否认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世界呢? 我google了一下,发现有blogger谈到了这个quantum zeno effect。从comment里发现台湾的schee也曾对此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他是如何把zeno effect和他所说的现象联系起来的。但确实有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这个量子芝诺效应有相通之处,随便举个例子:某人想淡忘一些事情,淡忘需要时间,这就是zeno time,如果他总是受到刺激,间隔小于淡忘时间,那么他永远也忘不了。 再比如恋爱的问题,这里zeno time是关键,它取决系统的哈密顿量,就是两个人互相吸引、合适程度等等,越吸引越般配,爱的衰减时间(zeno time )时间越长。这意味着,如果两人互相吸引、合适程度高,那么比较长一段时间显示一下爱意就够了;如果不是,那么需要时时示爱才能维持,而且间隔超过爱的衰减时间,那就起反作用了( anti zeno effect),对方会越发讨厌你。 ——于互联网。 开始时,原子处于未衰变状态,然后量子演化产生出已衰变原子的波函数成分。由于波函数的演化方程——薛定谔方程是线性的,当衰变时间很短时,这一成分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 一、说明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当前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体而言,这门课程需要考虑诸如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训练和竞赛心理、一般心理训练方法和特殊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等问题。运动心理学还需研究竞技运动对运动员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二)编写依据 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 (三)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将静态的和分析性的书本知识运动动态的和综合性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的技能知识;利用心理学在“人文学科”中的特定位置和独特作用,训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比赛心理习惯和行为,形成良好的专业心理素质;掌握教练员在日常运动训练所必要的运动心理学知识,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做心理准备。 (四)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体育运动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及其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运动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体育运动中管理心理学的问题;以及简易体育运动心理学测试方法。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总论 1.心理学概述 2. 心理的实质 3.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 运动心理学实验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认知过程 1. 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 2.表象、想象与体育活动 3. 思维与体育活动 4. 记忆与体育活动 第三章体育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 1. 体育活动中的情绪概述 2. 体育活动中的意识状态 3.体育活动与注意 第四章个性与心理选材 1. 个性概述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第五章运动技能学习 1.运动知识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2.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第六章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1. 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2. 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3. 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思维活动的特点 第七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概述 2. 动员的常用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习惯于硬性的“刚性”管理,因此难以摆脱方法上“公式化”和简单化的弊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管理心理学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对这一理论的借鉴和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积极参与意识。 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去关心人、掌握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决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 调查需要。每个学生的需要不尽相同,满足学生的需要,应首先

了解他们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 2. 综合分析。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后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工作的措施。 3. 及时反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给予解释,取得谅解,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4. 科学引导。有些学生不善于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甚至片面地把社会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动上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因此,对他们的需要应加以引导。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根据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有益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 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运动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 1. (选择题)个体心理结构:(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P6 2.(选择题)心理学诞生: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P9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 (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P69 4.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超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P72 5.(简答题)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⑴该理论对效能信息、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的关系做了概括:效能信息决定着效能期望,效能期望进而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P88 ⑵四种因素影响效能信息: 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效能信息、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的关系——P88 6.(名词解释)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简答题)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P108 8.注意的分配测试:双耳分听(带双字的选项) 9.(名词解释)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与知觉一起背) 10.(选择题)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P116 11.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P117 12.感觉的相互作用:尖锐声音(听觉)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 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产生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联觉——P117 1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117 14.(简答题)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P119 15.(名词解释)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

教练员运动员反兴奋剂工作措施

教练员运动员反兴奋剂 工作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兴奋剂工作措施 1、教育运动员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大反兴奋剂的教育宣传,发挥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2、进入赛区对运动员入口食品进行严格的管制。 3、所有盛放食物的器具使用前必须清理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4、不允许与外单位队员之间互相串门,坚决杜绝陌生人进入运动员房间,防止有人投放违禁品。 7、购买矿泉水时买小瓶,需要喝水的运动员到科研人员(教练员)管理处索要,当场喝完。 8、赛区自购热水壶,饮用热水一律用矿泉水烧制,不用酒店提供的热水;酒店里的杯子严格看管,在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离开视线的食物一律不得食用。 9、严禁运动员房间存放入口食品,所有食品统一由教练员(科研人员)保管,食用时向教练员(科研人员)索要。 10、运动员不得单独行动,外出必须在教练员统一带领下集体行动。 12、入口的物品除了指定的(餐厅),必须是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亲手给的,当场吃完,吃不完的交回给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保管,不许接受其它任何人的食物。 13、餐厅饮食注意事项:(1)去公共食堂吃饭时,别省不动的东西不能吃,别人食用后方可食用。(2)不能吃单独做的小份食品。(3)必须集体进餐,严防盛放的食物的

间歇有人投毒陷害。(4)非自己盛用的东西绝对不动。(5)餐厅的餐具在使用前要细心刷洗。(6)食补的汤不能离人,从做到饮用不能离开专人视线。 14、比赛期间严格看管运动营养品和运动饮料,离开视线的饮品坚决不用,开口的饮品坚决不用,其他人给的饮品坚决不用。 15、队医、科研人员全程陪同运动员进行尿检工作,保证尿液的安全性,并认真填写运动员尿检清单。 16、如遇突发事件(如无意间被别人扎了一针等),要立即汇报、提高警惕。 17、运动员使用任何药品必须经过队医同意,如比赛中遇到开放性伤害,必须使用本单位医生携带的医疗用品。 18、比赛中科医的工作实施必须在教练员的要求和指示下进行,除此之外不得进行,一切听从教练员的安排。 19、根据运动员行程安排,提前72小时填报运动员行踪信息。 20、如在驻地运动员接到兴奋剂检查通知后,须立即汇报,由相关人员核实检查员身份后,如身份得到确认,积极配合检查。身份核实需执行以下工作流程:运动员-责任教练-队负责人-中心竞训科-中心主任-科教处-总局检查处等7个环节对检查员身份进行确认。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 (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一.普瑞马法则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称为普瑞马法则。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例如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件。此后,把剩余下来的几件事情按照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对于改变惰性生

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二.紫格尼克效应先做一个实验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 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