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的作用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

二、目录学的学科基点与内容范围 1、学科基点:书目情报 学科基点: a 情报的概念 b 学科基点得以如此确立的原因 2、内容范围:a目录学基础理论 b文献研 内容范围: 书目、 究 c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研究 d书 目情报需求与书目情报服务 e书目工作组织 与管理 f国内外目录学研究 g中国目录学 遗产研究 h目录学方法研究
情报的概念及学科基点得以如此确立的原因
情报的概念: 情报的概念:书目情报就是关于文献 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学科基点得以如此确立的原因: b 学科基点得以如此确立的原因: 1.它是解决矛盾 它是解决矛盾, 1.它是解决矛盾,联系文献与读者之间的 中介和桥梁; 中介和桥梁; 2.读者服务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书目情报活 2.读者服务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书目情报活 动系统的建立; 动系统的建立; 3.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 3.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 的深度。 的深度。
(一)、目录学应用原理(第一层次的水平) )、目录学应用原理(第一层次的水平) 目录学应用原理
1、书目情报生产的原理 书目情报生产的原理 在书目情报生产这一原理下,有许多研究的课题: 在书目情报生产这一原理下,有许多研究的课题: 关于知识的研究:研究知识的生产-传递-应用的规律,而不是知识生产的本身。 ◆关于知识的研究:研究知识的生产-传递-应用的规律,而不是知识生产的本身。 关于文献的研究:目录学研究文献的认识、揭示、报导、编排、传递、 ◆关于文献的研究:目录学研究文献的认识、揭示、报导、编排、传递、利用的规 律。 书目著录研究:基本著录的选择、各著录事项的选择、 互著、 ◆书目著录研究:基本著录的选择、各著录事项的选择、编目条例的研究 互著、 别裁法的研究等 提要法的研究:叙录体、传录体、 ◆提要法的研究: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 文摘法的研究:文摘的概念、发展、类型、构成文摘的特点、功能与用途、 ◆文摘法的研究:文摘的概念、发展、类型、构成文摘的特点、功能与用途、文摘 的编制、文摘的评价、文摘的语言和文体等。 的编制、文摘的评价、文摘的语言和文体等。 书评法研究:从思想价值、科学及其现实意义上评价文献。 ◆书评法研究:从思想价值、科学及其现实意义上评价文献。主要研究书评的社会 作用、种类、编写方法等。 作用、种类、编写方法等。 注释法研究:是对揭示图书基本著录的补充,研究注释的原则、种类、方法等。 ◆注释法研究:是对揭示图书基本著录的补充,研究注释的原则、种类、方法等。 索引方法的研究:索引是一种文档或文献内容的顺序参照表, ◆索引方法的研究:索引是一种文档或文献内容的顺序参照表,附有鉴别和查找这 些内容的参照。主要研究索引的定义、类型、作用、历史、索引的结构、 些内容的参照。主要研究索引的定义、类型、作用、历史、索引的结构、标引 步骤与编辑步骤,索引评价与职业化等。 步骤与编辑步骤,索引评价与职业化等。 关于书目语言的研究:各类语言在书目情报工作中的应用,以检全率、 ◆关于书目语言的研究:各类语言在书目情报工作中的应用,以检全率、检准率为 核心,研究应用的特点,并进行改造和创制。 核心,研究应用的特点,并进行改造和创制。 关于书目编排法的研究:使无序的文献变成有序的文献, ◆关于书目编排法的研究:使无序的文献变成有序的文献,便于文献的集中与分散 的处理。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编年法、地域法、字顺法、 的处理。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编年法、地域法、字顺法、 音序法等。 音序法等。
浅谈高中历史目录教学的作用

确教科 书的编排顺序 和各单元之 间内在 的逻辑联 系 , 把握每一单元的 中心内容。 所以, 历史课本 上的 目录是极为重要 的 , 它有 助于我们 透彻地理解历史教科 书 中的具体 内容 , 清历史知识 点问 的相互关 系 , 住历史发 展 的阶段 特征 。 理 抓 另
外 , 过 分 析 目录 , 可 以培 养 学 生 运 用 历 史 唯 物 主义 和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观 点 分 析 通 还 问题 的能 力 。 言 之 , 住 了 目录 , 抓 住 了历 史 知 识 的 主 干 , 住 了教 学 与 学 习 换 抓 就 抓 的主 线 索 。 然 而 , 在 的 中 学 生 特 别 是 基 础 年 级 的学 生 对 历 史 知 识 掌 握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现
目录是指按 一定次序 开列出来 以供 查找 的内容索 引 , 教科书 的重要组成 是 部 分。 它不仅是 课本正文的导引 , 而且是课本 知识 结构体系和正文叙述 的许 多历
目录学笔记

《校雠广义·目录编》一、目录与目录学1、目录含义: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
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指叙录,即对一篇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所作的提要。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目录。
但它们在古代著作中有时分指,有时也通用和兼包。
凡是开列一书的篇名,并对此书中每篇各做一提要,或仅对此书全书做提要者,称之为一书之目录。
凡是开列许多书名,而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编写出来的,则为群书之目录。
尽管后者是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前者出现的更早,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一书的目录,有两种形态。
(1)开列篇名,每篇作提要。
这种多为古书原有,出自作者之手。
(2)开列篇名【目】,但仅为全书作一篇总的提要【录】。
这种一般为校编此书者所加,并非原书有机组成部分。
古书的目录本位于全书之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条件的进步,书册制度的变化,为了便于翻检,人们便将其由后移前,成为今天通行的样子。
群书的目录出现其后,它记载群书,并按一定的逻辑次序(主要是按学术分类)加以排列,它是一部书或一批书的内容和形式的集中反映。
主要有三种形态:(1)分类记录书名,大小各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如《四库全书总目》。
(2)分类记录书名,大小各类有序,但每书无提要,如《汉书·艺文志》。
(3)仅分类记录书名,类序、提要均无。
2、目录学的含义:目录学成词于北宋,是研究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不断增长着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学问。
它着重研究如何编制和利用各种书目。
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一定的规律制约:(1)受到时代的局限和影响,为统治阶级服务;(2)受到文献发展情况的制约;(3)受到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的制约,体现实用性的原则。
《辞海》: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
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清章学诚《校雠通义》,谓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目录学笔记.doc

目录学笔记.doc《校雠广义·目录编》一、目录与目录学1、目录含义: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指叙录,即对一篇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所作的提要。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目录。
但它们在古代著作中有时分指,有时也通用和兼包。
凡是开列一书的篇名,并对此书中每篇各做一提要,或仅对此书全书做提要者,称之为一书之目录。
凡是开列许多书名,而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编写出来的,则为群书之目录。
尽管后者是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前者出现的更早,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2、目录学的含义: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不断增长着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学问。
它着重研究如何编制和利用各种书目。
《辞海》: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
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清章学诚《通义》,谓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论者多称引其说。
我国现代目录学的任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目录学的基础上,总结图书目录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目录的结构1、篇目作用:显内容。
⑵便稽检。
⑶免错乱。
防散佚。
辨真伪。
便辑佚。
考分合。
2、书目(1)含义:书目指群书目录,它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群书目录的作用,等于目录学的作用:A、是读书学习的指南。
B、是科学研究的良伴。
首先,编制高质量的目录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学术工作。
其次,目录学同从事版本学、校勘学、情报学的学科的研究密不可分。
再次,目录学是各门科学研究的辅助学问。
C、是文献工作的基础。
目录学是开展与文献有关的各项工作,如图书馆、图书的出版发行、博物馆、档案馆等工作的基础知识。
3、书的叙录(提要)(1)含义:叙录,或称提要,或称解题。
目录中凡功用在于帮助读者了解一书的内容、价值,及作者生平事迹等的介绍文。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小中大作者: admin | 来源: 汉典古籍| 查看: 837次| 打开书架| 选字释义我们的目录学历史悠久。
汉代刘向、刘歆编制《七略》、《别录》,奠定了基础,此后,目录学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留下的许多目录以及目录学专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视为引导我们打开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是逐步了解、利用、掌握这一宝库不可缺少的向导。
所以古人称目录学为读书治学的门径,这无疑是恰当的。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
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
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
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概括全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
这种既有序又有解题的目录,不仅剖析学术流别,而且提要钩玄、举其大旨、“故虽书有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之本末”(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历来被学者们所推重。
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这种解题目录始于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标志;而清代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完善,成为解题目录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无解题。
这种目录,价值在于小序。
小序条辨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家之学,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学术源流。
流传至今者,有《汉书。
艺文志》、《隋书。
经籍志》。
第三种,只记书名,无小序、解题。
如宋代郑樵《通志。
艺文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唐以下各史《经籍志》、《艺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书目。
郑樵《通志。
艺文略》的宗旨是:“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郑樵《通志。
校雠略》)。
郑樵反对每书之下必有解题,认为这是“泛释无义”、“文繁无用”,主张从目录的分类来体现学术源流的本末先后。
目录学在中医药古籍校勘中的作用

叶 的 医 书 22 8 8部 ,对 每 种 医 籍 依 次 列 出 作 者 姓 名 、
书名 、出处 、卷 数 、存 佚 、原 书序 言 、跋 语 、作 者 小
版本 学 、校 勘 学 等 历 来 被 学 者 视 作 做 学 问 的 基 础 学
问 。由于 目录 学 是 一 条 能 收 事 半 功 倍 之 效 的 治 学 之 道 ,故受 到历 代学 者 的重 视 。到 了清 代 , 随着 当 时考 据 、校勘 学 的兴 旺 和 一 批 著 名 学 者 如 王 鸣 盛 、姚 振 宗 、朱一 新 等 的倡 导 , 目录学 一度成 为 “ 显学 ” 。
革 情况 ,并 可据 以考证 医学 流 派 的发展 、历代 医家 的 基 本学术 观 点等 。 26 《 中国 6 . 新 0年 中 医 图书 目录 》 :此 书 由裘 俭 主
编 ,2 1 0 0年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出 版 。 该 书 目收 载 1 4 99 年  ̄2 0 0 8年 问 全 国 各 地 正 式 出 版 的 中 医 药 图 书 3 5 2 7 7
种 ,是 至今 为 止 反 映新 中 国 6 0年 来 中 医 药 图 书 出版 情 况 比较完 备 的一部 书 目。其 中绝 大部 分 系 当代 人 的
新 作 ,但也 不 乏 对 中 医 药 古籍 加 工整 理 之 后 的 校勘 、
句 点 、释译 、类 编后 的现 代读 本 。 27 《 . 中国 医籍 续考 》 :由刘 时觉 编撰 ,2 I 0 1年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出版 。该 书 目虽 系 补充 和 增订 《 中国 医籍 考 》的续作 ,但 所 收古 医籍 品种 远 超 前者 。作 者 刘 时 觉倾 2 O年 之 力 ,上 接 《 国 医籍 考 》下 限 ,收 录 自 中 道 光元 年至 清末 医籍 3 6 0 8种 ,其 中过 眼 者竞 达 2 8 55 种 。编撰 体 例与方 法沿 承前 者 ,故资料 详尽 。 3 书 目在 中 医药 古籍 校勘 工作 中的应 用 3 1 选 书— — 确 定校 勘 品种 : . 中医药 古籍 的 整理 是一 项 长期 的 战略 任 务 , 照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护 、 按 保 抢
目录学在楚辞研究中的作用

目录学在楚辞研究中的作用作者:尚志会周建忠来源:《三峡论坛》2020年第02期摘要:目录学在我们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阅读、科研中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功能,利用目录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术研究中的诸多问题。
在楚辞研究中,目录学对我们梳理楚辞的学术源流和楚辞研究的辨伪考证有着重要作用,利用目录学可以明了学术动态,洞悉研究现状,帮助學者们有效地运用已有成果,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目录学;楚辞;作用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2-0098-04目录学是一门研究目录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前人在实践中研究如何解决不断增长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1]8利用目录进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于一切学术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读书治学,不可不从目录做起,由目录得书籍,事半功倍。
根据目录学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历代楚辞学研究的发展,考察楚辞研究的现状,梳理楚辞学术源流,亦可以根据相关著述对楚辞研究进行相关的辨伪考证等。
一、利用书目著录观历代楚辞学发展“楚辞”一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
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2]3815“楚辞”的含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个变化过程。
金开诚先生在《楚辞选注》中指出楚辞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已具有三重涵义:诗体、作品、书名。
[3]323《楚辞》成为书名,源自于刘向对群书的校订,王逸谓:“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可知刘向时“楚辞”已成专名。
在刘歆《七略》中《楚辞》被放在“诗赋略”第一类“赋(屈原等)”中,然而刘向《楚辞》早佚,不能确知篇章卷数。
根据王逸《楚辞章句》序:“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代的目录学家毋煚在《古今书录序》中也对目录学的重要作用作了论述。
他指出经史图籍纷繁驳杂,面对浩繁卷帙,为学者不能遍览,常为其多所苦,若无分类编次、叙明源流的目录书,为学者就会如“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逐日”,反之如果有好的目录书,“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精术尽探,贤哲之锐思咸识,不见古人之面,而见古人之心”,就会“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一语既赅,毋庸多言。
目录学对于学术研究的功用,仁者智者各有所论。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序》中说:
“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
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者,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
”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
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阙疑;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六曰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
来新夏在《古典目录学》中总结了古典目录的功能和作用有:
一、掌握古籍总的基本状况;
二、了解图书的本身状况;
三、粗知学术源流;
四、考辨古籍的依据;
五、指示门径和辅导读书。
综合各家观点,目录学知识于学术研究之功用可归纳如下:
一、读书治学入门之学我国典籍,卷帙浩繁。
要进行某一学问的研究,需要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这些问题是每个初学者都要遇到的,不得其门者,则终身无得,著名学者也不例外。
目录学萌芽于先秦,开创于汉代,到清乾隆时代,目录学始为显学,更为学术界所重视。
目录学的发展和引起学术界关注,不仅因为它是研究目录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还因为它是一门读书治学入门的学向,它可以告诉人们,关于某一个向题,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又可提供查找文献的必要线索与方法。
凡从此入们读书治学成就卓著者,屡见不鲜。
梁启超九岁曾到广州应童子试,名落孙山,第二年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找出门径。
第三年,十一岁的梁启超再次到广州院试,考中秀才。
后来又拜康有为为师,进一步学习目录学,研究文史,成为中外闻名的学者。
目录学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搜集资料,利用文献撰写论文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有深远的意义。
二、了解学术源流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事学术研究,必须了解学术源流,了解其某些图书的基本内容,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古今史学家,在治史,治目录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目录即学术史,学术源流得力于目录学。
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
我国目录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强调从学术史的角度揭示书籍内容,表现它的价值,学术源流,表现作者的学术成就,流派、师承等。
目录书有三种类型:
一是部类之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二是有小序而无解题;三是有小序,解题都没有,只著书名。
无论是有小序,有解题还是无解题者以及小序、解题皆无的目录书都可起到“辨章学术、改镜源流”这一作用。
有小序有解题的对图书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来达到“辨章学术,改镜源流”的作用。
有小序无解题者是充分利用小序使读者先从学术上得一概貌,进而便于了解和掌握每一种书。
小序和解题都没有的目录书,主要靠“类例分明”,使学人能窥视学术之源流沿草。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近代著名文史学人都极为重视利用目录这个“工具”,以书目了解学术源流,辨别一书的学术流派和学术价值。
许多学者对目录学这一功能给予很高的评价。
目录学过去曾在我国许多著名学者的治学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日,继承我国目录学的光荣传统,总结它在治学中所起的作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谁,治学都离不开目录学。
撰写论文,完成某一科项目时首先是根据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确定归属的时代地区与范畴;其次分析课题涉及的科研的范围;再次,明确课题拟采用的类型,检索图书馆的目录和工具书,在此基础上,开始翻阅图书目录中有关的标题与款目,查找期刊论文索引中的有关类目。
这样便省掉许多的暗中摸索之苦,在最短时间查找到课题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目录学是读书治学入门之学。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治学之道在得门,得门而学,事半功倍,并认为书目即学问之门径,书海之舟揖。
古今凡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成就者,没有不是在积累,消化理解和利用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苦心探索之后获得成功的。
但是许多学人终其毕生奋斗不息,竟然一无所成,原因在不明目录学的缘故。
一、目录学是读书治学入门之学我国的图书资料浩为烟海。
要进行某一学问的研究,需要读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这些问题是每个初学者都要遇到的,著名学者也不例外。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凡读书,最初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又说: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深,方能得其门而入”。
目录学是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发挥作用的一门学问。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开创了我国图书目录学之先河。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氏父子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艺文志》,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从汉以后,历代学者无不重视目录,如《隋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等,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
反映我国古代著述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现代各科著作的目录更是众多。
目录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独特作用,了解目录可以使我们“览录而知者,观目而悉词”,进而可以“周知一代学术及一家一书之宗趣。
”读了《汉书·艺文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秦诸子的学术观点及流派的演化情形;从魏晋人目录学著作中附录的佛、道两录中可以窥见佛法东来和古代道家演变成道教的情形。
因此,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实际上便起到了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
其次,目录学可以指示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
正如清代学者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所说:
“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目录学,可以担负指导读者阅读的任务,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目录可帮助读者挑选自己需要阅览的书籍,解决如何读书,先后缓急的问题,所以说目录学的运用是做学问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治学之道。
遍观古今中外巨子硕儒,其研究无不从目录出发。
目录学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它可以告诉学者某论著出于何处,如何去查,提供治学线索;第二,它可以告诉学者,某问题已有哪些著作,及从哪些角度作过研究,可以少走弯路,避免犯重复性的错误。
例如:
自己在选出题目后,查看目录,若发现此题别人已经做了很详细的研究论证,那么自己便可放弃此题,另择它题进行研究;第三,它可以告知学者,对某问题以前学术界研究的大趋向,供治学者从宏观上掌握。
如看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仔细阅读后提出新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更深的研究。
因此,目录学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一个学科的目录,如果按时间编写,将是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如果分类编写,也会成为各类的专题研究纲要。
它起始于学科的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目录学对于博物馆学的研究也是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它既是研究博物馆学的重要工具,也是航标。
在当时便已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为我们研究博物馆学,做了极有价值的工作。
科学研究本来便是一代接一代不断延续的过程,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的。
目录所给予人的启示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