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报告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幻灯片课件

20
氯贝丁酯(氯贝特)不良反应多,不降低冠心病的 病死率。
吉非贝齐 非诺贝特 苯扎贝特
21
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影响脂质代谢 ,明显降低血浆TG、VLDL,中度降低TC 和LDL,升高 HDL。
30
三、多糖类
硫酸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等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转移和增殖。 临床主要用于预防AS和血管再造术后的再狭窄。
31
案例分析
病案:
62岁男性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既往高血压 病史十多年,最高达165/105mmHg,服用氯沙坦控制在正 常范围内,有吸烟史(40年),无其他疾病,无早发冠心病 家族史。体查:BP135/85 mmHg,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 查:TC:260mg/dl, LDL:203mg/dl, HDL:48mg/dl, TG:101mg/dl。血糖、肝肾功能正常。诊断:高脂血症, 高血压2级。
参考答案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有他汀类和胆酸螯
合剂。他汀类的作用机制是抑制HMG-CoA还原酶使肝脏胆固
醇的合成减少;胆酸螯合剂的作用机制是在肠道通过离子交
换与胆汁酸结合后,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将排空肝
胆汁酸储存,促使肝胆汁酸合成增加而消耗胆固醇。两类药
物均使肝脏胆固醇减少,刺激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以下靶点改善血脂异常:
(1)降低脂蛋白的生成,如他汀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减少
胆固醇而使脂蛋白生成减少;(2)增加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如
贝特类加速CM和VLDL的清除;(3)增加胆固醇的清除,如胆
酸螯合剂抑制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促使肝胆汁酸合成增加而消耗
氯贝丁酯(氯贝特)不良反应多,不降低冠心病的 病死率。
吉非贝齐 非诺贝特 苯扎贝特
21
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影响脂质代谢 ,明显降低血浆TG、VLDL,中度降低TC 和LDL,升高 HDL。
30
三、多糖类
硫酸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等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转移和增殖。 临床主要用于预防AS和血管再造术后的再狭窄。
31
案例分析
病案:
62岁男性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既往高血压 病史十多年,最高达165/105mmHg,服用氯沙坦控制在正 常范围内,有吸烟史(40年),无其他疾病,无早发冠心病 家族史。体查:BP135/85 mmHg,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 查:TC:260mg/dl, LDL:203mg/dl, HDL:48mg/dl, TG:101mg/dl。血糖、肝肾功能正常。诊断:高脂血症, 高血压2级。
参考答案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有他汀类和胆酸螯
合剂。他汀类的作用机制是抑制HMG-CoA还原酶使肝脏胆固
醇的合成减少;胆酸螯合剂的作用机制是在肠道通过离子交
换与胆汁酸结合后,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将排空肝
胆汁酸储存,促使肝胆汁酸合成增加而消耗胆固醇。两类药
物均使肝脏胆固醇减少,刺激肝细胞表面LDL受体以下靶点改善血脂异常:
(1)降低脂蛋白的生成,如他汀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减少
胆固醇而使脂蛋白生成减少;(2)增加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如
贝特类加速CM和VLDL的清除;(3)增加胆固醇的清除,如胆
酸螯合剂抑制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促使肝胆汁酸合成增加而消耗
血脂控制幻灯PPT课件

13
血脂分层切点比较(中国)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HDL-C
合适范围
TG
150 1997 <150 2006 150-199 >150 >200
边缘升高
升 减 高 低
<200 <120 <200 <130 201-219 120-139 201-239 130-159 220 140 240 160
2018/10/28
5
血脂与脂蛋白
分类 水合密度 (g/mL) <0.95 颗粒大 小(nm) 80-500 主要脂质 主要载脂 蛋白 B48、AI、 AII B100、E、 Cs 来 源 功 能 乳糜微粒 (CM) 极低密度 脂蛋白 (VLDL) 中间密度 脂蛋白 (IDL) 低密度脂 蛋白 (LDL) 高密度脂 蛋白 (HDL) 脂蛋白(a) [ LP(a)] 甘油三酯 小肠合成 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 胆固醇从小肠转运至其 他组织 转运甘油三酯至外周组 织,经脂酶水解后释放 游离脂肪酸 属LDL前体,部分经肝 脏摄取
LDL-C
HDL-C TG
2018/10/28
12
我国人群血脂分层切点(2006)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HDL-C TG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199 升 减 高 低
<200
200-239 240
<130
130-159 160
>40
<150
150-
60 <40
>200
2018/10/28
• • • • • • 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陷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家族性异常ß 脂蛋白血症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脂蛋白(a)过多血症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第一部分 两药临床疗效的比较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这究里一添:加两标药题治疗老年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方法: ➢选取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28例,男性 88例,女性 4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
6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4例。 ➢入选标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3.64mmol/L和(或)总胆固醇
汀以外的其他调脂药物2周,以减少对疗效判断的干扰,瑞舒伐他汀组服用瑞舒 伐他汀5mg/d,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 ➢每晚入睡前或晚餐后3h服用,共治疗8周。8周后,对两组患者TC、TG、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L)含量进行比较。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结果:标题
3.78±0.37
治疗后
4.40±0.551)2)
1.96±0.241)2)
2.37±0.291)2)
HDL-C
0.79±0.19 1.15±0.251)
0.81±0.34 0.92±0.161)2)
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A组比较: 2) P<0.05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这果里分添析加:标题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这果里分添析加:标题 ➢经过8周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和LDL-C下降幅度明显,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能明显提高患者HDL-C水平(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 5mg/d )与阿托伐他汀( 10mg/d )在降低血浆 TC、TG
13.5
2.42±0.89
糖尿病患者他汀管理课件课件

• ACBG围术期与远期预后更差
更严重的病变,需要更积极的干预!
第18页,幻灯片共30页
对比各指南: 糖尿病患者,启动他汀越来越积极
DM+CVD
DM无CVD
>40岁
<40岁
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
2010
无禁忌症, 立即启动
LDL-C>2.5mmol/L 或 TC>4.5mmol/L时启动
存在其他RF时 启动
事件
37%
P=0.001
高血压 ASCOT
N= 2,532
事件
23%
P=0.036
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冠心病
ACS
GREACE
N= 313
TNT
N= 1501
PROVE IT
N= 978
事件
事件
事件
58%
P<0.0001
25%
P=0.026
25%
P=0.03
卒中 SPARCL
N= 794
事件
51%
P<0.05
第4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高血糖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高血压
高血糖
糖尿病
高凝状态
肥胖
糖尿病: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体
糖尿病患者: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CVD很高危人群
第5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大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大血管疾病
卒中
与
血
脂
冠心病
异
常
关
第3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 vs. 非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的其他特点
更严重的病变,需要更积极的干预!
第18页,幻灯片共30页
对比各指南: 糖尿病患者,启动他汀越来越积极
DM+CVD
DM无CVD
>40岁
<40岁
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
2010
无禁忌症, 立即启动
LDL-C>2.5mmol/L 或 TC>4.5mmol/L时启动
存在其他RF时 启动
事件
37%
P=0.001
高血压 ASCOT
N= 2,532
事件
23%
P=0.036
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冠心病
ACS
GREACE
N= 313
TNT
N= 1501
PROVE IT
N= 978
事件
事件
事件
58%
P<0.0001
25%
P=0.026
25%
P=0.03
卒中 SPARCL
N= 794
事件
51%
P<0.05
第4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高血糖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高血压
高血糖
糖尿病
高凝状态
肥胖
糖尿病: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体
糖尿病患者: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CVD很高危人群
第5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大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大血管疾病
卒中
与
血
脂
冠心病
异
常
关
第3页,幻灯片共30页
糖尿病 vs. 非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的其他特点
《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他汀安全性解读 ppt课件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22(1):4-6 ppt课件
7
他汀类肝脏不良事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但发生率低
转氨酶升高水平 >3xULN
发生率 <1%(常规剂量他汀治疗)1 2%-3%(大剂量他汀治疗*)1
ALT>5xULN(PPP)
0.3%2
ALT>9xULN(PPP)
0.2%2
* 大剂量他汀:阿托伐他汀80mg或他汀+依折麦布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 ——他汀安全性解读
SLD_LPT_150702_5192 有效期:2016年7月1日
《共识》推荐ACS患者需长期强化他汀治疗
所有ACS患者 (包括急诊PCI、择期PCI和药物治疗者)ACS患者长期强化他汀
治疗的安全性如何?
急诊室/入院后/PCI术前: 立即启动大剂量他汀治疗,如阿托伐他汀80mg/d
ppt课件
3
强化他汀治疗与低强度他汀治疗相比显著降低 ACS和慢性CAD患者的MI和冠脉死亡风险
强化他汀治疗包括:阿托伐80mg,辛伐40mg、1个月后80mg, 低强度他汀治疗:阿托伐10mg,普伐40mg,辛伐20mg ,洛伐5mg
强化他汀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CMAJ 2008;178(5):576-84
“这个区别很重要,因为单独的ALT/AST升高可能不 具备临床意义。相反,ALT和/或AST升高伴有胆红素升高可 能暗示有临床意义的急性肝损伤。
J Clin Lipidol. 2014 May-Jun;8(3 Suppl):S1p-Spt8课1.件
10
2012年2月FDA声明:
他汀治疗者不需要常规定期监测肝酶
他汀类药物的肝损害PPT课件

辛伐他汀 40 mg/d 时肝损害发生率为 0.9% ,80 mg/d 时为2.1% ;
氟伐他汀 20 mg/d 时肝损害发生率为 0. 2% ,80 mg/d 时为 2.7% ;
普伐他汀的肝毒性较小, 肝损害发生率为 1.3% , 且一般发生在开始治疗后2个月以内, 停药2个月肝 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3、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要避免与对乙酰氨基酚、 四环素类、氯吡格雷、噻氯吡啶、胺碘酮、非诺贝特、 福辛普利、帕罗西汀、左氨氯地平、阿昔莫司、依泽 替米贝、地尔硫卓、曲格列酮、唑类抗真菌药、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等联合使用,否则将增加发生肝损害的 概率。
14
精选ppt课件最新
六、 SILI 的预防和治疗
他汀类药物的肝损害
1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主要内容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常用品种 SILI的发生机制 SILI的危险因素 SILI的发生率 SILI的预防与治疗
注: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 statins-induced liver injury,
SILI)
2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三、SILI可能的发生机制
1、药物本身的毒性所致。
1)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为亲 脂性药物,在肝脏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 CYP3A4 )代 谢, 这些药物所致肝损害与剂量明显相关;
2)与CYP3A4 抑制剂( 如环孢素、 红霉素、 唑类抗真 菌药、利托那韦等) 合用可使亲脂性他汀类药物血药浓 度显著升高, 从而有导致中毒的危险。
注:罗苏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亲水性药物,主要经 CYP2C9 和 CYP2C19 代谢, 这些药物所致肝损害与剂 量的关系不明显。
氟伐他汀 20 mg/d 时肝损害发生率为 0. 2% ,80 mg/d 时为 2.7% ;
普伐他汀的肝毒性较小, 肝损害发生率为 1.3% , 且一般发生在开始治疗后2个月以内, 停药2个月肝 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3、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要避免与对乙酰氨基酚、 四环素类、氯吡格雷、噻氯吡啶、胺碘酮、非诺贝特、 福辛普利、帕罗西汀、左氨氯地平、阿昔莫司、依泽 替米贝、地尔硫卓、曲格列酮、唑类抗真菌药、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等联合使用,否则将增加发生肝损害的 概率。
14
精选ppt课件最新
六、 SILI 的预防和治疗
他汀类药物的肝损害
1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主要内容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常用品种 SILI的发生机制 SILI的危险因素 SILI的发生率 SILI的预防与治疗
注: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 statins-induced liver injury,
SILI)
2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三、SILI可能的发生机制
1、药物本身的毒性所致。
1)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为亲 脂性药物,在肝脏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 CYP3A4 )代 谢, 这些药物所致肝损害与剂量明显相关;
2)与CYP3A4 抑制剂( 如环孢素、 红霉素、 唑类抗真 菌药、利托那韦等) 合用可使亲脂性他汀类药物血药浓 度显著升高, 从而有导致中毒的危险。
注:罗苏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亲水性药物,主要经 CYP2C9 和 CYP2C19 代谢, 这些药物所致肝损害与剂 量的关系不明显。
立普妥与可定不同PPT课件

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
BREAD PPT DE8SIGN
峰值 绝对利用度 半衰期 尿回收率 肾功能不全者 代谢产物 分布 血浆结合率
六 ·药代动力学
立普妥 1~2H 30% 20~30 <2% 无 有活性 381L 98%
可定 2.5~5H 20% 19 5% 有 无活性 134L 90%
BREAD PPT DE9SIGN
在中国,每3个使用他汀的患者就有1使用立普妥® 10余年的临床用药经验(中国已有10年的用药经验) 超过400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 80,000多名患者参与这些研究 超过1.93亿病人年的用药经验
BREAD PPT DE7SIGN
五 ·药理作用
立普妥
可定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竞争性的 本品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体内、体 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 外试验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能增加 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 细胞表面的肝LDL受体数量,由此增 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 强对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并抑制 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 肝脏VLDL合成,从而减少VLDL和 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 LDL颗粒的总数量。 对于纯合子与 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 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非 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混合型血 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 脂异常患者,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总胆 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由此对动 固醇、LDL-C、ApoB、非HDL-C水 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平。尚未确定瑞舒伐他汀对心血管发
①本品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年患者有 效,不论这些患者是否伴有高甘油三 脂血症,也不论患者的种族、性别和 年龄,在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 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本品 也显出相应的治疗效果。
BREAD PPT DE8SIGN
峰值 绝对利用度 半衰期 尿回收率 肾功能不全者 代谢产物 分布 血浆结合率
六 ·药代动力学
立普妥 1~2H 30% 20~30 <2% 无 有活性 381L 98%
可定 2.5~5H 20% 19 5% 有 无活性 134L 90%
BREAD PPT DE9SIGN
在中国,每3个使用他汀的患者就有1使用立普妥® 10余年的临床用药经验(中国已有10年的用药经验) 超过400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 80,000多名患者参与这些研究 超过1.93亿病人年的用药经验
BREAD PPT DE7SIGN
五 ·药理作用
立普妥
可定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竞争性的 本品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体内、体 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 外试验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能增加 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 细胞表面的肝LDL受体数量,由此增 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 强对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并抑制 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 肝脏VLDL合成,从而减少VLDL和 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 LDL颗粒的总数量。 对于纯合子与 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 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非 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混合型血 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 脂异常患者,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总胆 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由此对动 固醇、LDL-C、ApoB、非HDL-C水 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平。尚未确定瑞舒伐他汀对心血管发
①本品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年患者有 效,不论这些患者是否伴有高甘油三 脂血症,也不论患者的种族、性别和 年龄,在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 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本品 也显出相应的治疗效果。
他汀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PPT课件

阿托伐他汀 50,328(22.3%)
普伐他汀 8,103(3.6%) 瑞舒伐他汀 4,497(1.9%)
氟伐他汀 3,204(1.4%)
随访6年
非预期作用的风险比: •中/重度肌肉事件 •帕金森病 •痴呆 •肝功能不全 •静脉血栓 •风湿性关节炎 •白内障 •肿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期作用及非预期 作用的NNT及NNH: •心血管疾病 •骨癌 •急性肾衰 •白内障 •肝功能不全 •肌病
共纳入 2,121,786
名患者
既往他汀使用者 9,513(0.5%)
当前他汀使用者 107,581(5.1%)
首次持续使用他 汀者
225,922(10.7%)
Hippisley-Cox J. BMJ. 2010 May 20;340:c2197. doi:10.1136
辛伐他汀 159,790(70.7%)
他汀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1
他汀治疗显著降低主要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6项临床研究,共纳入169,138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
Lancet 2010; 376(9753): 1670–1681
22%
2
他汀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率
26项临床研究,共纳入169,138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
Lancet 2010; 376(9753): 1670–1681
背景
• 他汀是目前处方最多的药物之一,因此其预期与非预期作用需要在大样 本人群中进行定量分析。
• 现有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存在细节信息缺乏、随访时长不足,进行相 关性比较时效力不足等缺陷。同时这些研究的入选对象倾向于白人、年 轻人或比现实人群更健康者,因此普遍性不够。
• 此前瞻性、开放性人群队列研究,囊括了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使用 Egto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EMIS)超过一年的医疗点,数据来源于 Qresearch数据库(第24版全科医疗研究数据库)。
普伐他汀 8,103(3.6%) 瑞舒伐他汀 4,497(1.9%)
氟伐他汀 3,204(1.4%)
随访6年
非预期作用的风险比: •中/重度肌肉事件 •帕金森病 •痴呆 •肝功能不全 •静脉血栓 •风湿性关节炎 •白内障 •肿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期作用及非预期 作用的NNT及NNH: •心血管疾病 •骨癌 •急性肾衰 •白内障 •肝功能不全 •肌病
共纳入 2,121,786
名患者
既往他汀使用者 9,513(0.5%)
当前他汀使用者 107,581(5.1%)
首次持续使用他 汀者
225,922(10.7%)
Hippisley-Cox J. BMJ. 2010 May 20;340:c2197. doi:10.1136
辛伐他汀 159,790(70.7%)
他汀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1
他汀治疗显著降低主要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6项临床研究,共纳入169,138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
Lancet 2010; 376(9753): 1670–1681
22%
2
他汀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率
26项临床研究,共纳入169,138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
Lancet 2010; 376(9753): 1670–1681
背景
• 他汀是目前处方最多的药物之一,因此其预期与非预期作用需要在大样 本人群中进行定量分析。
• 现有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存在细节信息缺乏、随访时长不足,进行相 关性比较时效力不足等缺陷。同时这些研究的入选对象倾向于白人、年 轻人或比现实人群更健康者,因此普遍性不够。
• 此前瞻性、开放性人群队列研究,囊括了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使用 Egto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EMIS)超过一年的医疗点,数据来源于 Qresearch数据库(第24版全科医疗研究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 贝特类降脂药也就是苯氧芳酸类降脂药。其多数药物的译名中含有"贝特"二字,如氯贝特、 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故常将此类降脂药物称之为"贝特类"降脂药。此类药物口服后容 易被肠道吸收,服药1-2小时后即可在血液中测得其药物浓度。它们可通过增强脂蛋白脂酶 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时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这类药物 的突出作用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研究表明,贝特类降脂药除了主要通过纠正血脂异常来 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外,还能通过防止血液凝固、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性炎症等调脂外的途径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临床上,此类药物常用于动脉粥 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2004年,阿托伐他汀制剂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后,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市 场的增长。
•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片)、河南天 方药业有限公司(胶囊)、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分散片)
9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固了其在高脂血症治疗药物市场中的地位。 • 2008年,美国辉瑞和日本安斯泰来销售的立普妥仍然达到了133.75亿美元; • 2009年,尽管立普妥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到全球销售额的40%,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均有所增长,从而抵消了其总销
售额的下跌,当年立普妥依然雄踞销售榜的首位,全球市场份额为132.88亿美元。 阿托伐他汀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十年处于世界销售额的首位,连续10年超过100亿美元,总销售额已远远超过1000亿美元。
每晚顿服
每晚顿服
每日一次
10-40mg/d, 每日一次
Vd 口服吸收 蛋白结合率 代谢途径
30% > 95%
肝脏
60- 85% 95% 肝脏
0.46L/Kg
0.42L/Kg稳态 时0.35L/Kg
35% 43- 55%
> 98% > 98%
肝脏
肝脏
134L
98% 肝脏
洛伐他汀
☑
☑
☑ ☑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
☑
☑
☑
☑
☑
☑
☑
☑
☑
☑
☑
☑
氟伐他汀
☑
☑ ☑
☑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
☑
☑
☑
☑
☑
☑
☑
☑
☑
☑
☑
☑
11
品种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常规剂量
10-80mg/d, 每晚顿服
5-80mg/d, 每晚顿服
10-40mg/d, 20-80mg/d, 10-80mg/d,
天然药物类
3
胆汁酸螯合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胆汁酸螯合剂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难溶于水,不易被消化酶 破坏。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降血浆TC和LDL-C药物。常用的药有考 来烯胺(chlestyramine,消胆胺)、考来替泊(colestipo。降胆宁)。 这类药有阻滞胆汁酸的重吸收,促进其排泄,使胆汁酸的排泄率 提高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TC、LDL-C升高为主,而TG水平 正常且不能使用他汀类的杂合分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本药亦 可用于黄疸时的皮肤瘙痒和治疗洋地黄中毒。
7
阿托伐他汀原研历程
阿托伐他汀钙最早由美国华纳-兰伯特公司研制成功,1997年首先在英国上市,同年在美国上市,由辉瑞代理销售。 • 2001年,辉瑞公司兼并华纳-兰伯特公司后,成为辉瑞旗下的骨干品种。 • 2004年,阿托伐他汀成为全球第一只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的药物; • 2006年,其销售达到了顶峰期,虽然随后呈现逐年缓慢下滑的趋势; • 2007年,美国FDA批准阿托伐他汀新增了用于非致命性心梗、中风、心脏手术、心衰和心脏病的胸部疼痛等5个适应症,从而巩
4
烟酸及其衍生物
•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分子式:C6H5NO2,耐热, 能升华。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在人体内还包括其衍 生物烟酰胺或尼克酰胺。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 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烟酸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 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 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
8
阿托伐他汀国内市场历程
• 阿托伐他汀是我国倡导发展的新药品种,国产药物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惠)率先抢 仿成功,1999年9月29日获得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在国内享有8年独家生产保护期, 商品名为“阿乐”。随后,SFDA批准辉瑞公司的立普妥进入中国市场,由大连辉瑞制药分装销售, 国内临床使用的阿托伐他汀制剂主要有10mg、20mg和40mg三种规格。2000年下半年,阿托伐他 汀在国内上市销售。
6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 他汀类(statins)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上述酶是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 的限速酶,催化生成甲羟戊酸(MVA),抑制HMG-CoA还原酶能阻碍胆固醇合成。
• 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Ch)过程中的限速酶,能催 化底物HMG-CoA生成产物甲羟戊酸,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步骤。HMG-CoA还原酶 是调节血脂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底物HMG-CoA具有相似的 结构片段,抑制剂与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大于底物,能够竞争性抑制HMG-CoA生 成甲羟戊酸,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和体内含量,从而显著降低了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 病事件的发生率 。
阿托伐他汀钙上市前分析
1
降脂药物的分类
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
洛伐他汀
烟酸及其衍生物类
辛伐他汀
降脂药物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伐他汀
脂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 多烯脂肪酸类(鱼油类)
氟伐他汀 罗苏伐他汀 匹伐他汀
天然化合物
洛伐他汀(第一代)、辛伐他汀(第一代) 普伐他汀(第二代)
人工合成化合物
氟伐他汀(第二代) 阿托伐他汀(第三代)、瑞舒伐他汀(第三代)、匹伐他汀(第三代)
10
主要他汀适应症比较
适应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混合性血脂异常 高三酰甘油血症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 贝特类降脂药也就是苯氧芳酸类降脂药。其多数药物的译名中含有"贝特"二字,如氯贝特、 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故常将此类降脂药物称之为"贝特类"降脂药。此类药物口服后容 易被肠道吸收,服药1-2小时后即可在血液中测得其药物浓度。它们可通过增强脂蛋白脂酶 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时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这类药物 的突出作用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研究表明,贝特类降脂药除了主要通过纠正血脂异常来 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外,还能通过防止血液凝固、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性炎症等调脂外的途径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临床上,此类药物常用于动脉粥 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2004年,阿托伐他汀制剂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后,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市 场的增长。
•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片)、河南天 方药业有限公司(胶囊)、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分散片)
9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固了其在高脂血症治疗药物市场中的地位。 • 2008年,美国辉瑞和日本安斯泰来销售的立普妥仍然达到了133.75亿美元; • 2009年,尽管立普妥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到全球销售额的40%,但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均有所增长,从而抵消了其总销
售额的下跌,当年立普妥依然雄踞销售榜的首位,全球市场份额为132.88亿美元。 阿托伐他汀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十年处于世界销售额的首位,连续10年超过100亿美元,总销售额已远远超过1000亿美元。
每晚顿服
每晚顿服
每日一次
10-40mg/d, 每日一次
Vd 口服吸收 蛋白结合率 代谢途径
30% > 95%
肝脏
60- 85% 95% 肝脏
0.46L/Kg
0.42L/Kg稳态 时0.35L/Kg
35% 43- 55%
> 98% > 98%
肝脏
肝脏
134L
98% 肝脏
洛伐他汀
☑
☑
☑ ☑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
☑
☑
☑
☑
☑
☑
☑
☑
☑
☑
☑
☑
氟伐他汀
☑
☑ ☑
☑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
☑
☑
☑
☑
☑
☑
☑
☑
☑
☑
☑
☑
11
品种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常规剂量
10-80mg/d, 每晚顿服
5-80mg/d, 每晚顿服
10-40mg/d, 20-80mg/d, 10-80mg/d,
天然药物类
3
胆汁酸螯合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胆汁酸螯合剂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难溶于水,不易被消化酶 破坏。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降血浆TC和LDL-C药物。常用的药有考 来烯胺(chlestyramine,消胆胺)、考来替泊(colestipo。降胆宁)。 这类药有阻滞胆汁酸的重吸收,促进其排泄,使胆汁酸的排泄率 提高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TC、LDL-C升高为主,而TG水平 正常且不能使用他汀类的杂合分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本药亦 可用于黄疸时的皮肤瘙痒和治疗洋地黄中毒。
7
阿托伐他汀原研历程
阿托伐他汀钙最早由美国华纳-兰伯特公司研制成功,1997年首先在英国上市,同年在美国上市,由辉瑞代理销售。 • 2001年,辉瑞公司兼并华纳-兰伯特公司后,成为辉瑞旗下的骨干品种。 • 2004年,阿托伐他汀成为全球第一只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的药物; • 2006年,其销售达到了顶峰期,虽然随后呈现逐年缓慢下滑的趋势; • 2007年,美国FDA批准阿托伐他汀新增了用于非致命性心梗、中风、心脏手术、心衰和心脏病的胸部疼痛等5个适应症,从而巩
4
烟酸及其衍生物
•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分子式:C6H5NO2,耐热, 能升华。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在人体内还包括其衍 生物烟酰胺或尼克酰胺。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 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烟酸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 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 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
8
阿托伐他汀国内市场历程
• 阿托伐他汀是我国倡导发展的新药品种,国产药物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惠)率先抢 仿成功,1999年9月29日获得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在国内享有8年独家生产保护期, 商品名为“阿乐”。随后,SFDA批准辉瑞公司的立普妥进入中国市场,由大连辉瑞制药分装销售, 国内临床使用的阿托伐他汀制剂主要有10mg、20mg和40mg三种规格。2000年下半年,阿托伐他 汀在国内上市销售。
6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 他汀类(statins)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上述酶是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 的限速酶,催化生成甲羟戊酸(MVA),抑制HMG-CoA还原酶能阻碍胆固醇合成。
• 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Ch)过程中的限速酶,能催 化底物HMG-CoA生成产物甲羟戊酸,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步骤。HMG-CoA还原酶 是调节血脂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底物HMG-CoA具有相似的 结构片段,抑制剂与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大于底物,能够竞争性抑制HMG-CoA生 成甲羟戊酸,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和体内含量,从而显著降低了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 病事件的发生率 。
阿托伐他汀钙上市前分析
1
降脂药物的分类
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
洛伐他汀
烟酸及其衍生物类
辛伐他汀
降脂药物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伐他汀
脂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 多烯脂肪酸类(鱼油类)
氟伐他汀 罗苏伐他汀 匹伐他汀
天然化合物
洛伐他汀(第一代)、辛伐他汀(第一代) 普伐他汀(第二代)
人工合成化合物
氟伐他汀(第二代) 阿托伐他汀(第三代)、瑞舒伐他汀(第三代)、匹伐他汀(第三代)
10
主要他汀适应症比较
适应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混合性血脂异常 高三酰甘油血症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