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答: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3.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词中“又见新秋”,该如何理解?

答:作者已不只一次在这里看到新秋了,年夏一年,春来秋去,引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4分)

5.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1)燕子兴亡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江西)

金陵晚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⑴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⑵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蒌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风凰台

李白

风凰台上风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李白这首诗,一说写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一说写于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

两首律诗的结句部落在“愁”字上。试问:

(1)作者的愁情分别是什么?(3分)

(2)结合两诗的尾联分别谈谈作者是怎样抒发愁情的?(3分)

答:(1)崔诗因思乡而愁。李诗为报国无门而愁。

(2)崔诗融情于景,用“日暮”、“烟波”景色烘托乡关难觅的愁绪;李诗用“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当道,障蔽贤良,用“长安不见”写出了不被朝廷重用的惆怅。

9.阅读下面两首元代小令,完成9-11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山坡羊•叹世》进行分析。(3分)

2.两作的结句用语相仿,可表达效果却不一样,试作简要分析。(2分)

答:1).以景衬情。(1分)《潼关怀古》写景气势不凡,而《叹世》的写景也是十分出色的。作者描写了寄情于渔樵之乐,流连于茅檐风光的隐居生活,山水如画,妻子儿女和我一样安于贫贱,种植养捕的劳动生活是这样的充实,渔夫樵子的朋友相见,除了交谈庄稼,再无世俗利禄的话题。这正是活用了陶渊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诗句,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是此作动人之处。

2).张作警辟深沉,高度概括,富于哲理,发人深省;而陈作虽然用语生动,可是冷嘲热讽,抹杀是非,流于冷漠,失于消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家四海:统一天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令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归纳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谈谈此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触。 (4 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4 分) 2.阅读下边两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8 分)( 07 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玩万机轻 ,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 故宫唯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绘了不一样期间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同样 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3.(2011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下边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顾思秦原。 [ 注] ①周朴 (? ~ 878) :字太朴,吴兴 ( 今属浙江 )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4 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形关系的 ?试作简要剖析。 (4 分) 4.阅读下边一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仍旧烟笼十里堤。 【说明】韦庄( 836—— 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何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表露出浓厚的对时势的感慨情绪,你能否赞同 这类说法?为何? 5.阅读下边一首诗,而后回答后边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说明】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宠姬绿珠。孙秀要强抢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拘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 1)诗人描述的金谷园旧址有何特色?抒发了如何的情思?( 4 分)(2)诗人在光景描绘中最主要采纳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剖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 4 分) 6.阅读下边一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2020高考咏史怀古诗歌精练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 复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必备知识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对比失落。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㈢理性反思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知识回顾: 1.典型特征 题材特征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常见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字样;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2.历史演变 时期内容主题代表人物及作品 初唐以史为鉴,咏朝代兴 亡以戒当世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热望功名 积极进取 王维、李白、杜甫 《登金陵凤凰台》《蜀相》 中唐吊古伤今 针砭时弊 (水平最高) 刘禹锡 《乌衣巷》《西塞山怀古》 晚唐追忆伤怀 (尤为发达) 李商隐、杜牧 《咏史》《过华清宫绝句》 宋代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 壮 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刘 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4分)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4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主题“咏史”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咏史”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其一)①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②。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②沈约的《宋书》记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B.颔联借用宋武帝献琥珀枕和和齐威王重贤臣的典故,写人才的重要性。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巧用“青海马”和“蜀山蛇”比喻治国人才。 D.诗人在尾联用南熏曲哭翠华的拟人手法,写国家衰败,不再有当年尧舜之风。 2.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①东南十五州②,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④操全算,团扇才人⑤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⑥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③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④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⑤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⑥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当时江南的官场现状,“名流”们身居高位,既狼狈为奸,又恩怨重重。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的愤慨之情。 C.“避席”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士人们在文字狱的迫害下的畏惧心理。 D.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无情地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高考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高考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3.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词中“又见新秋”,该如何理解? 答: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9、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10、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 11、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有包含了作者至今仍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12、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文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尽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样富有才华,而谢尚却不可复遇,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感喟。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怀古诗》训练包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训练 一、知识点总结 1.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怀古诗的内容及情感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 ②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④追慕古贤(缅怀先贤),表示敬仰之心 ⑤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 3.鉴赏咏史诗 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①写了哪个古人做了哪件往事 ②为什么要写古人的往事(怀才不遇,抒发爱国...) ③分析手法技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二、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⑵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⑴—⑵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⑴—⑵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答案

【中考链接】 (一)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二)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请分析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3分) 怀什么古——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都是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结合诗句分析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咏鹰 (清)陈维崧① 寒山几堵②,风低③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①堵:座,这里指山。①风低:写鹰乘风低掠。①轩举:意气飞扬。 3.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 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 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 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 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 5.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 (元)曾瑞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6.“醉太平”是________;“柳梢青”是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 B.季节不同,恰印证西湖四时皆美。 C.时代不同,但赏玩西湖兴致盎然。 D.“醉太平”结局遭雨,大煞风景。 8.“醉太平”一曲中的画线句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志趣。请结合全曲,具体分析其情感寄寓。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①万公卿。 【注】①何啻:犹何止,岂只。 9.从题材上看,以上两首诗都属于______诗。 10.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看法却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的用意是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 欧阳修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①蛛煤:蛛网尘埃。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4.有人认为本诗尾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①,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 共禹论功不较多。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③, 铜雀春深锁二乔④。 【注】①从开封通到扬州的运河。①乘坐宫殿般大船南巡。①如果周郎没有东风之便。①二乔:指孙权夫人大乔和周瑜夫人小乔。 5.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甲乙两首诗产生的时代是()。 A.秦汉B.三国C.魏晋D.唐 6.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 A.悲壮慷慨B.质朴自然C.清新活泼D.理趣深邃7.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有推陈出新之处,你同意吗?请简析。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答案 1.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3.【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4.【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6、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7.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8.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9.答: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10、李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朝灭亡的感慨。皮日休: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11、李益: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日休: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一、答案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二、(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3.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词中又见新秋,该如何理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