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

【参考借鉴】知识库管理制度.doc

目录 1文档介绍 (1) 2术语定义 (2) 3管理流程 (2) 4知识库使用权限审批流程 (6)

知识库管理制度 1文档介绍 1.1编写目的 为规范公司IT知识库管理,鼓励知识创造与传播,提高知识库使用效率,确保知识库内容的统一性、规范性、权威性,提升相关知识共享水平,规范知识库管理流程、明确运维人员在知识库流程中的职责,制定本制度。 1.2知识管理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IT运维服务企业的发展,就是知识资本转化成为经济的过程,知识含量的高低是决定IT运维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知识库管理则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知识管理实现的目标就是: 1)将原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具体知识进行规范化,按照管理流程发布到知识库管理系统。 2)进行知识内容的分类,形成知识库体系结构,构建起知识库管理平台。 3)构建知识管理权限体系,将运维工程师、管理人员、审核人员组织起来,形成知识共享且安全的知 识添加、审核、发布、浏览、应用等体系。 4)实现知识日常积累,建立知识日常积累机制,划分并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流程,实现知识的日积月累, 保证知识库常用常新。 5)克服知识管理混乱、知识资产流失严重、知识利用不足、个人知识无法转换成企业知识等困难和问 题。 6)把支持公司各方面工作的信息、知识管理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成本。将 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公司全体员工掌握好公司知识,建立和强化公司的核心利润源,谋取公司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7)通过知识管理,建立起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整理出公司在运维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常用的知识、 基础知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总结等知识内容;确定这些知识内容的管理方式;通过知识库管理平台、组织和制度逐步使知识管理走向正规化。 1.3职责 1)运维人员均有义务提交知识内容。 2)运维人员在提交知识内容前,需在运维平台知识库内进行搜索,在确认无重复知识内容的情况下, 填写、提交知识库内容。 3)运维人员所在组的组长负责知识条目的初审和正式提交。 4)知识库管理员负责知识库内容的复审和发布。 1.4知识库内容提交评审条件 1)拟提交的知识库内容具体内容需经实际操作验证。 2)如存在多个解决方案的情况,则需先说明具体方案的特点和描述。 3)知识库内容的分类按照公司服务目录的类别进行分类。 1.5知识库的作用 1)实现知识共享 运维人员常常重复解决用户的相同问题;如果多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都可以从知识库中简单、方便获取,从而将IT运维人员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着手解决其他新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

工程物资采购流程图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工程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1 范围 HYDB 204001—2005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业务范围工程物资采购,包括所有设备、装置性材料、消耗性材料的采 购工作(不包括固定资产、小型机工具采购)。 2 职责 2.1 公司经营管理部是物资采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物资采购的招标工作和合同谈判、 合同签订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项目三级物资采购;负责二级物资询价信息的发布和收集; 收集、建立价格信息和采购资料档案。 2.2 项目机材室是项目物资采购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提出物资采购申请,负责三级物资的 采购并组织所有物资的进货验证、接收等工作。 2.3 公司财务部负责复核采购数量、采购价格,支付采购货款。 2.4 工程管理部负责对工程物资采购的技术信息进行审核。 3 程序 3.1 采购物资的重要性划分 3.1.1 根据采购物资对工程重要性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关键类(A类)、重要类(B类) 和一般类(C类)。物资重要等级分类一览表见附录A。 3.1.2 针对不同重要等级的物资的采购,进行不同的控制。对于关键类、重要类物资,应在 合格供方名录中采购。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允许在非合格供方名录内采购,但应填写《特殊情况采购申请表》经 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a 顾客指定供方(顾客签字确认)。 b 合格供方中无提供该类产品。 c 合格供方数量不能满足招标最低数量限度。 3.2 采购的实施 3.2.1 物质采购的过程控制见下页流程图图1。

图1 工程物资采购控制流程图 3.2.2 物质采购类别、审批权限及采购方式 物资采购按一次采购所需资金大小,分为一级采购、二级采购、三级采购,具体采购金额、审批权限及采购方式见下表: 采购类别、方式及审批权限一览表 采购类别 一次性合同订货采购(加工)金额 审批权限 采购方式 一级采购 50万元(含)以上 审核:经营管理部经理 批准:公司主管经理 招(议)标 二级采购 50万元以下,5万元(含)以上 审核:经营管理部经理 批准:公司主管经理 由经营管理部负责采购或 由经营管理部委托项目采 购。 采购方式:按询价管理办 法执行。 采购合同统一由公司经营 管理部负责办理签订。 三级采购 5万元以下 审核:项目技术负责 批准:项目经理 市场询价方式 3.2.3 物资采购信息 3.2.3.1 安装项目按工程类别(可细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填写“限额领料手册”一式二份,由项目经营、财务、机材等部门项目机材室对需采购的材料 进行分类、分级汇总 一级、二级采购由项目机材管理员填写“材料申请采购单”经审核、批准后送公司经营管理部 经经营管理部材料管理员综合平衡后,填写《物资采购(加工)审批表》,经经营管理部经理审核,公司主管经理批 准。 一级采购按《大宗物资材料招标管理办法》实施 二级采购按《工程物资采购询价管理办法》实施 签定合同 采购验收 三级采购由项目机材管理员填写《物资采购加工审批表》经项目审核、批准 采购实施 是否合格 交涉、换货 中止合同退货 Y N 安装项目由技术人员填写《限额领料手册》 检修项目由技术人员提出物资采购申请 支付价款

知识产权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

1 目的 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之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使管理方针、目标持续得到改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3 术语及定义 3.1 管理评审:内部管理体系评审,以确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 4 职责 4.1 体系部:负责本控制程序的制定、修订,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 4.3 总经理:负责组织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5 程序 5.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5.1.1管理评审由总经理定期组织,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5.1.2每年至少一次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5.1.3管理评审实施前,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目的、评审时间、评审内容和评审所需资料的准备等。经总经理审批后,由体系部在实施管理评审前两周向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放. 5.2管理评审相关内容 (1)知识产权方针的适宜性、有效性; (2)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新一轮目标分解计划; (3)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改进建议; (4)资源需求; (5)企业经营目标、策略及新产品、新业务规划; (6)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情况及风险评估信息; (7)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8)体系(内、外部)前期审核结果; (9)以往管理评估及内审评估的跟踪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10)体系运行问题经验采集表 (11)绩效考核情况 5.3评审会议组织 5.3.1由总经理或其指定代理人主持,各部门经理或主管参加. 5.3.2会议主要议程如下: (1)管理者代表作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报告或年度分析报告; (2)各职能部门汇报本年度管理情况和/或目标实现情况; (3)研究分析提交的书面评审资料; (4)提出管理评审结论的意见。

知识管理的角度结构

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之分行结构 —对高新技术产业授信之最佳化分行设计 江怡慧* (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台湾,30741)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进展的重要命脉,商业银 行面对此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若要做好授信工 作,从知识治理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设计最适合的分 行结构,使银行能提供高品质的授信服务,并降低授 信之风险。 关键词知识治理高新技术产业授信最适分行 结构 1 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进展的重点,商业银行也逐渐发觉其客户的结构在转变,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授信比重也越来 * 江怡慧,1970年出生,硕士,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讲师。Email:lianlon@https://www.360docs.net/doc/cf4098654.html,

越高。而这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型态,关于银行授信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银行处于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必须有不同于以往的经营策略,才能提升竞争力,而知识治理的理论正能够提供银行许多经营治理的创意及方法,关于银行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阻碍,进而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基石。因此,本文透过知识治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并采取焦点群体(Focus Group)法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的分行设计之优缺点,并找出最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授信的分行结构,供银行业者作为参考。 2 台湾银行业界现行之授信流程 首先以图1来针对台湾银行业界之授信流程作讲明。从图1中可知,授信流程要紧包括三个参与者,包括授信客户、分行授信部门及总行的授信审查部门。首先,客户向分行提出其需求,并提供征信资料(data),分行授信部门则在取得客户的资料后,依银行的内部规范产生制式的信息(information),这些信息包括标准格式的客户财务分析、信用分析及产业分析,并参酌这些征信的结果及客户的需求,分行授信人员依其经验及知识(knowledge),提出初步的授信条件的建议方案,而这种推断事实上确实是模糊决策的应用。

程序文件流程图

目录 8.2.3.4 a. 质量手册编号 (3) 8.2.3.4 b. 程序文件编号 (3) 8.2.3.4 d. 质量记录编号 (3) 8.2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2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5) 8.3.2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6) 8.4.2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7) 8.5.2 6.10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 6.10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 8.5.2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1) 8.5.2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2) 8.6.2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3) 8.6.2 B 类纠正措施 (15) 8.6.2 C 类纠正措施 (16) 8.7.2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7) 8.7.2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8) 8.7.2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9) 8.8.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20) 8.9.2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21)

8.9.2 培训程序流程图 (22) 8.9.2 考核程序流程图 (23) 8.1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4) 8.11.2 策划依据 (25) 8.12.2 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7) 8.12.2 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8) 8.12.2 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9) 8.13.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30) 8.14.2 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32) 8.15.2 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33) 8.17.2 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34) 8.18.2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5) 8.19.2 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6) 8.20.2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7) 8.21.2 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8)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各种流程图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 2.是对数据经过解释或处理之后,对人们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赋予一定意义的“数据”。 3.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4.技术上可以定义为支持组织中决策和控制的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分配的相互关联部件的一个集合。 5.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6.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管理信息也是分级的,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业务处理信息。 7._________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 8.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3个必要条件:______、机构和目标。 9.根据系统的原理,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_______和控制5个

基本要素组成。 10.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帮助决策者找到可能的答案,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系统成为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是运行计算机以各种方式模仿人类各种行为的技术和软件。 12.______________把整个组织活动看成一系列过程,每个过程都能为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添加一定的价值。 1.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两方面的含义() A.主观性和不可识别性 B.客观性和不可识别性 C.主观性和可识别性 D.客观性和可识别性 2.从概念上讲,信息主要包括() A.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B.自然信息和微观信息 C.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 D.社会信息和宏观信息 3.信息具有一些有别于数据的其他方面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A.价值性和共享性 B.可传输性和可加工性 C.时效性和整体性 D.以上皆是 4.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按照()的思想建立管理信

7-组织知识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公 司总经理。 3.2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3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无形资产的管理。 3.4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3.5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的管理与控制。 3.6商务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及顾客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 3.7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4定义 4.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4.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4.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

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5 作业程序 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5.2.1.1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5.2.1.2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计划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5.2.1.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2.2公司信息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 5.2.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5.2.3.1研发、技术知识由研发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3.2工程应用知识由商务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4项目积累(包括客户信息,合同)由商务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

QC080000:201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含流程图)

1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寻求改进机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含HSPM)的定期评审,必要时可以对HSPM单独进行评审。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报告》。 3.3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及《管理评审报告》。 3.4品管部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安排和相关记录的保存,组织相关人员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 3.5各部门负责按《管理评审计划》准备并提供本部门相关的管理评审资料的输入,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相关的各项改进措施。 4控制程序 4.1管理评审的频次 4.1.1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当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管理评审。 4.2评审人员 4.2.1由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品管部做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4.2.2管理评审通常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质量管理代表和各部门及品管部负责人参加。 4.2.3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参与管理评审的人员。 4.3管理评审计划 4.3.1品管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经质量管理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在实施管理评审的前1周,由品管部将《管理评审计划》发给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相关人员。 4.4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 a)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顾客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b)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满意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结果、顾客投诉的结

某企业生产全套管理流程图

某生产企业全套管理流程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订单流程. (1) 第二章生产流程 (2) 第三章销售流程 (3) 一、样品库管理流程 (3) 二、定单报价流程 (3) 三、定单签定流程 (5) 四、客户接待流程 (6) 五、定单更改流程 (7) 六、提货流程 (8) 七、商检流程 (9) 第四章采购流程 (10) 一、坯布采购及收料流程 (10) 二、辅料采购及收料流程 (12) 三、应急采购及收料流程 (14) 第五章库存流程 (16) 一、计划内领料流程 (16) 二、计划外领料流程 (17) 三、退料流程 (18) 四、盘存流程 (19) 五、随收随付流程 (20) 六、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22)

第六章人力资源流程 (23) 一、员工档案管理流程 (23) 二、招聘计划制订流程 (24) 三、招聘流程 (25) 四、解聘流程 (26) 五、排班流程 (27) 六、请假流程 (28) 七、出差流程 (29) 八、刷卡流程 (30) 九、员工薪酬管理流程 (31)

第一章订单流程 纺织印染行业,主要运行的是订单生产方式,因此,Enterpoint的主流程设计以订单为主线。

第二章生产流程 一般印染厂的产品主要有印花、染色、染整。主要的加工方式有:平幅、绳状。一般主要以平幅加工为主。

第三章销售流程 一、样品库管理流程 样品库管理对于销售科的业务工作和生产的顺利运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定单报价流程 当业务员与客户联系或经营科人员接到客户的查询电话时执行的流程。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各种流程图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各种流程图复习资料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 2.是对数据经过解释或处理之后,对人们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赋予一定意义的“数据”。 3.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4.技术上可以定义为支持组织中决策和控制的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分配的相互关联部件的一个集合。 5.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6.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管理信息也是分级的,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业务处理信息。 7._________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 8.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3个必要条件:______、机构和目标。 9.根据系统的原理,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_______和控制5个基本要素组成。 10.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帮助决策者找到可能的答案,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系统成为 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是运行计算机以各种方式模仿人类各种行为的技术和软件。 12.______________把整个组织活动看成一系列过程,每个过程都能为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添加一定的价值。 1.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两方面的含义() A.主观性和不可识别性 B.客观性和不可识别性 C.主观性和可识别性 D.客观性和可识别性 2.从概念上讲,信息主要包括() A.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B.自然信息和微观信息 C.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 D.社会信息和宏观信息 3.信息具有一些有别于数据的其他方面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A.价值性和共享性 B.可传输性和可加工性 C.时效性和整体性 D.以上皆是 4.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按照()的思想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A.软件 B.系统 C.信息 D.管理 5.系统的存在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功能 B.机构 C.目标 D.环境 6.根据系统的原理,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5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A.输入受输出控制 B.输出受输入控制 C.控制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各种加工 D.反馈将输入的一部分返回到输出 7.管理信息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A.计算机软硬件 B.工作人员 C.规章制度 D.管理方法 8.信息()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 B.是数据的基础 C.所有加工后的数据 D.具有完全性 9.管理信息是()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物资管理规范流程图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2标项目经理部 物资管理工作规范 项目部物资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现场管理、统计分析及成本核算等几大业务板块。 一、计划统筹(需求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 1、计划统筹是物资管理的基础,是采购和供应的依据。 2、物资计划统筹由物资部牵头,工程部、计划部配合编制。工程部提供基础资料及设计量,计划部复核并安排工程进度、核定材料消耗系数。上场初,工程部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清理,核算出各个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图纸工程量数目和所需材料设计量。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砼数量应扣除钢筋和波纹管等的体积。计划部复核工程量、安排施工进度、核定材料消耗系数并提供数据及进度给物资部。 材料消耗系数一般混凝土工程按钢材1.5% 散装水泥1%、袋装水泥按2.5%;设计数量加损耗量即为消耗限额。 物资部复核后按桥、隧、涵、路基等单位工程建立单位工程物资限额发料台账》。对施工队伍更换频繁较难核算的,可从单位工程剩余工程量建立物资限额发料台账。 3、物资计戈【J分需求总计划和年度、(季度)、月度计划,需求总计划由各单位工程限额计划汇总而成,是本项目控制计划。 4、物资需求计划由圭寸面、编制说明和需求计划表三部分组成,

计划应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 5、项目各单位工程限额供料台账和批准的项目物资需求总计划应报公司物资部备案。 6、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设计变更时应及时调整物资计划。 二、采购 1、项目应成立物资采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项目主管领导、总工程师、分管付经理及工程、计划、财务、物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项目物资采购进行决策。 2、物资采购前要进行广泛市场调查,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调查范围应包括相邻兄弟单位采购情况。调查情况应有相应记录。 3、除甲方供应材料外,对单个种类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工程材料应实行招标采购。 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开工时一般应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同时供货,其它材料一般也要保持两家。避免因选择范围狭小造成停工待料或采购成本增加。 4、根据招标采购结果或物资采购领导小组的决策确定供应商后,应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购销合同文字应严谨,要明确物资品名、规格型号、质量技术要求、价格、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运输方式、收货人、结算方式、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质量保证金的比例及返还条件、合同争议的解决等。 5、大宗物资购销合同在签订前须报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审查。 三、验收

2015版ISO9001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公司拥有的知识,有效避免知识的流失,达成公司知识传承、应用共享、创新增值的效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管理体系过程运行及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的确定、获取、保持、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过程的控制。 3.权责 3.1管理体系档案科(简称档案科):主导公司知识管理工作,包括 1)知识管理的专兼职队伍建设; 2)建立知识管理运行、考核和激励制度; 3)知识管理规划编制; 4)定期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并策划知识更新和改进措施; 5)负责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标杆学习、导师制和教练制、头脑风暴法等)的选择、创建和在公司内的推广和应用。 6)归口管理公司获取的知识,建立受控知识清单。 3.2人力资源中心: 1)构建公司培训体系,组织公司各类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各类课程开发、知识与经验传授,将隐性知识转化成培训课件和教材; 2)公司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负责政府、权威机构等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3企划科:负责媒体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4信息科:公共网盘、ERP系统等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管理。 3.5产品技术中心: 1)产品标准、技术与研发成果等知识的创造、获取、保持与管理; 2)技术与研发方面新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3)公司知识产权的申报与维护。 3.6生产技术运营各部门: 1)生产制造过程有关知识的获取、保持、改进与创新; 2)生产制造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知识,根据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和共享。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应用。

3.7商务运营部门: 1)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竞争对手信息等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2)客户意见和满意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主导知识管理工作(见3.1)。 3.8品质保障中心:产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9实验工程中心: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0体系管理中心:体系管理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1成本控制中心:外部供应商信息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2各部门: 1)本部门人员岗位和技能的培训; 2)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及岗位技能等知识的定期梳理、更新和应用。 4.术语和定义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知、判断或技能,组织的知识正逐渐成为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5.程序内容 5.1流程图:见附件1《知识管理控制流程图》 5.2知识管理现状调查:档案科每年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客户和外部相关方需求分析、组织环境分析、产品和服务的知识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确定与需求相关的组织现有知识状态,编写【知识管理现状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管理发展对策,格式不固定),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以此作为知识管理的输入。 5.3确定组织结构: 5.3.1档案科为知识管理的主导部门,该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知识主管岗位。 5.3.2档案科负责本程序文件制定,必要时可增加制定《知识管理激励制度》等支持性 文件。 5.4培训认知准备:人力资源中心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将知识管理相关内容纳入计划并组织实施。 5.5知识管理规划:档案科根据公司知识管理现状,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等多层级进行知识梳理,明确知识管理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知识管理规划】(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组织结构、知识分类、权限管理等,格式不固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5.6企业文化支持: 5.6.1企划科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营造不同业务领域、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可以

知识管理流程图

知识管理流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l)知识的获取流程。 这个流程主要指现代服务业组织从外部获取有关知识,该流程主要是知识外部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了获得(Marquardt,niBell战Nevis,Nsssen,ete)或产生(Despres&Chauvel,VarunGrover&ThomasH.Davenport)或构建(Holzner翻arx)和确认流程(0’Dell,Beekman),这些获得的知识可以是新创新出来的,也可以是早已存在,但不为组织所得的,因而从组织角度,获得的这些知识都意味着新知识,因而知识获取流程也是知识从外部输入组织的第一个流程,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组织的知识来源的功能。 知识获取流程是组织进行知识管理、从外部输入知识的第一个流程,它起着提供组织知识来源的功能。知识管理的获取流程主要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既增进己有知识的使用并且能更有效率地取得新的知识。知识获取包括组织从外界取得的知识以及在组织部产生的知识。外界取得的知识可以是新创造出来的,也可以是早已存在的,但不为组织所得,只要对组织而言是新的就可以了,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获得的这些知识都意味着新知识。所以,本研究对于知识获取能力定义为在组织不同层次,个人之间以及组织与其商业伙伴之间获取知识及搜寻知识的能力,体现为知识获取的途径、对知识管理战略的资源的投入等几个方面的指标。

(1.5)知识的存储?→转化?Or 转化→存储? 编码化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将其显性知识储存在其信息系统,像部网、专家系统、知识库等,以利于员工或顾客能方便快捷地使用。编码化知识管理倾向于收集、编码和发散信息,适用于解决一再重复发生的问题和障碍,它需要在信息技术上有大投入。编码方法的好处之一是便利快捷的知识再利用。编码的目的是把组织知识放入一个需要它的人可以进入的表格。它真实地把知识转变为编码(不一定是计算机编码),让它尽可能成为被组织的、显现的、便携的和易于理解的。 (2)知识的转化流程。 该流程是指,现代服务业组织获得的知识从初始的知识形式按照组织需要,依据要求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包括知识结构、记录形式等方面,转化为能够适应组织知识体系要求的知识,为组织的进一步扩散和应用提供条件,其过程主要是结合化过程。该流程包括了编码(oavenport&Prusak,varuGrover&ThomasH.Davenport)、组织(Nissen,GartnerGroup,Alnalgamated,ete)或筛选(Beekman)以及存储(Marquart,Beckman,Davenport&Prusak,Alavi&Leidner,etc)等流程。 知识转移是组织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用转移而不是用扩散这个词,目的是强调转移不仅是知识的扩散,而且是跨组织或个体边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分享[23]。 Vitoalbion 等人(1999)归纳出包括四部分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转移主体、转移意境、转移容、转移媒介。他们认为知识转移依赖于转移主体、意境、容和媒介。Jeffrey 和bing-sheng teng(2003)提出知识转移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知识源(Source)、知识受体(Recipient)、转移的知识(Knowledge)及转移情境(Context)(图2.3)。 很多学者认为知识的特性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Zander(1991)的研究表明被转移知识的特性——隐性和可表达性——对转移难易度的影响很大。Simonin(1999)则系统的研究了知识模糊性以及导致知识模糊性的因素,以及导致知识模糊性的因素等对技术知识转移的影响。国学者也对知识转移有很多的

组织知识管理规定

1 目得 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得共享、积累、有序传递与有效应用,提高企业得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得交流与共享得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得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得协调工作。知识管理得总责任人为 公司总经理。 3、2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与资料得管理。 3、3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无形资产得管理。 3、4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信息系统得建设与管理。 3、5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得管理与控制。 3、6商务部负责市场信息得收集及顾客相关方信息得收集与管理控制; 3、7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得知识得收集、整理与发布。 4定义 4、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收集与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与提供应用得一系列规范得活动。 4、2内部知识: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得、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得一系列形成文件化得知识。 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4、3外部知识:就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

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得一系列形成文件化得知识。 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得知识等。 5 作业程序 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得建设 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与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与验证知识得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得积累与交流 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5、2、1、1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得运作与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得程序;公司信息公告就是公司事件得宣传窗口,也就是员工交流得园地。 5、2、1、2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得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计划等)与工程应用得经验教训积累。 5、2、1、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得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得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2、2公司信息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 5、2、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5、2、3、1研发、技术知识由研发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3、2工程应用知识由商务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4项目积累(包括客户信息,合同)由商务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

数据完整性持续改进及知识管理

数据完整性持续改进及知识管理 Letter of the law versus the spirit of the law(法律条文与法律精神)的说法由来已久,当关注点在遵守法律条文而不是法律精神时,反映在行为上就只是遵从字面解释,而不在乎法律意图。相反,当关注点是法律精神而不是条文,由此产生的行为所反映的正是法律所意指,尽管不一定固守字面意思。 最近接连参加了两个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国内最近考虑使用“数据可靠性”的提法)的会议,恰巧分别对应了法律条文与精神。前一个会议主要是从合规层面介绍如何满足监管机构在现场检查时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后一个会议不单从应对合规检查上讨论,而是侧重于如何将数据完整性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对企业现状做诊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本周ISPE/FDA/PQRI在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召开会议,我们带回了国外产业和监管机构几点观察和思考: 如何基于数据完整性评估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走在监管部门之前,主动行动建立纠正预防计划 如何界定审计追踪的权责和程度 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考虑数据完整性问题 基于数据完整性风险的质量体系评估 礼来公司Michael Rutherford博士指出,组织架构、规程和技术控制必须作为总体数据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加以考虑: 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充分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具有足够的程序预防、监测、报告和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正确地产生和审查数据的明确程序;对数据生命周期的正确控制) 企业和质量文化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追踪和趋势;操作问责;所有层级的管理问责) 所有系统是否得到正确的确认/验证以确保数据完整性?(系统能够保证数据完整性;正确规定系统权限和安保;正确运用设计跟踪;实施恰当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职责划分是否恰当?(利益冲突;管理权限;分享账号;正确定义用户组) 程序是否能够被正确地执行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自查、内审、第三方审计过程能否识别数据完整性风险?(是否存在监管机构检查员识别出的数据完整性风险而在评估和审计中没有发现?是否存在与数据完整性相关的系统性问题?是否存在企业或质量文化问题?在其它厂区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 Rutherford博士特别指出,“应对手动调整和“刚好通过”的结果增加审查力度。”另外,工作量和资源应根据有书面记录的风险评估和重要性进行分配。 结合系统和风险的主动行动计划 Lachman公司的James Davidson博士认为,“很多GMP问题看上去似乎与数据完整性问相关,但在充分调查后,常常并不是。”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犯错,并不是数据造假。他鼓励企业主动出击,制定主动行动计划: 从监管重点中的潜在高风险区域着手 发现问题彻底调查、评估并保持透明 在开始时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建立对主动行动的信任和兴趣 对每个系统生成数据流程图,在流程的每个阶段评估ALCOA风险和对产品的影响 识别可能影响数据完整性的GMP缺陷,确定需要降低的数据完整性风险 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原则(ICH Q9, Q10&Q11)制定CAPA(纠正预防措施)行动计划Davidson博士给出了一个行动计划草案表的模板: 系统

管理评审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管理评审制度 1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能力要求,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3C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评审。 3职责 3.13.2提出 3.33.44 4.14.1.14.1.2a b c d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 )评审依据; f )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审核、服务质量 b c d e f g 4.3 4.3.1 /3C 4.3.2 4.3.3 4.4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组织结构、过程

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服务质量的改进,对现有服务质量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服务质量、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运营管理中心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关企业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 4.7 4.8 5 5.1 5.2 5.3 5.4 5.5 6记录 6.1 6.2 6.3 管理评审制度流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