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19•【字号】鄂政办发[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4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212号)的要求,省林业厅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和各地意见后,对现行的《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订。

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同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0〕64号)即行废止。

2013年7月19日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1.5 预案体系1.6 灾害分级2 组织指挥体系2.1 指挥机构2.2 扑火指挥2.3 专家组3 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警3.2 信息报告4 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4.2 响应措施4.3 省级层面应对工作5 后期处置5.1火灾评估5.2 工作总结5.3 奖励与责任追究6 综合保障6.1 队伍保障6.2 运输保障6.3 通信与信息保障6.4 物资保障6.5 资金保障7 附则7.1 灾害分级标准7.2 省界森林火灾处置7.3 以上、以内、以下的含义7.4 预案管理与更新7.5 预案解释7.6 预案实施时间1 总则1.1 编制目的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处置森林火灾的各项工作,确保全省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反应迅速、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湖北省森林防火条例》和《湖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使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做到标准统一、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为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决策服务,控制建设水平的行业统一标准。

是编制、评估、审批、核准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该类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的衡量标准。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下列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1 航空护林站(以下简称航站);2 森林航空消防机场(以下简称森防机场);3 森林航空消防移动保障系统(以下简称移动保障系统);4 森林航空消防巡护区设施建设(野外停机坪、取水池)。

第四条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应依据下列基本原则:1科学论证、规模适宜。

应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区域性火灾发生规律,合理规划森林航空消防面积及巡护半径,按区域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现状,合理确定航站的使用性质和类别、建设等级、设计机型、停机架数等。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应参考已规划巡护航线建设航站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重复的巡护航线,做到技术上允许,经济上合理,同时符合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履行建设程序。

3安全可靠、功能完备。

统筹航站和巡护区森林航空消防设施的建设,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和民用航空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必须保证飞行安全。

4 技术先进、满足需求。

项目建设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注重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

5以人为本、节约资源。

充分考虑机组和航站工作和生活需求,在保证森林航空消防安全和需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用地、节约能源、重视环境保护。

6合理利用,节约投资。

在有条件利用民航、军队或其他机场执行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情况下,宜尽量加以利用。

第五条森防机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的“通用航空”范畴。

气象自动站资料在黔南森林火险等级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自动站资料在黔南森林火险等级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2 应用技术指标及实现难点分析
自动气象站资料要能切实应用在森林火险气象
1 系统的构建研究
1I 资料应用的技术标准 . 应用系统 的研制主要依据依据 中国气象局 20 07
等级监测预报系统中,需要研究 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F D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和 F D ( F I( F R 森林火险气 象等级) …。( )F D 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气象 1 FI
罗林勇, 宋启垄
( 南州 气象局 ,贵州 都匀 5 80 ) 黔 5 00
摘要 :对大量 国家级 和区域级气象 自动站资料 的获取 和订正 ,通过对降水 、气温 、湿度和风速 等气 象因子对 森林
火 险贡献 度数学模型的计算 ,充分应用在黔 南森 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实时监测 和预报中。通过多点 、多时段的预报 值 、实 时监 测值 与实况对 比检验统计 , 出应用 系统 的实时监测准确率 和预报 准确率 。 得
、 , ’ 一 ~
— — 、
— — —
气服级 [ I 客 端 象 口 等 户2
务 器 客户端 n
数据库 ( 初始 数据和加 _输 出数据 ) , T 1 . 一
、 、
~ —
图 1 黔南森林 火险气象等级实时监测共享系统结构简 图
Fg1 Srcuedarm o ina rs fef te t g hr a-m n o n yt i t tr ig f annf et r ahra nssa r li emoi r gss m . u a Q o i e fi ee t ti e
部 门各台站近 3 0年整编的气象资料统计各气象 因
0 6—2 2发 布 的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气 象 行业 标 准 《 森林火 险气象等级》 ( X T7 20 ) Q / 7— 07 。同时依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

关于发布《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等三个规范的通知国森防办〔2007〕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防火办公室:为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确保森林防火物资及时、有效供给,提高森林火灾的防控能附件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森林消防队伍的性质、类型、建制和管理,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1063-92)、《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

三、队伍的职能和类型(一)职能扑火机具和防护装备的扑火队伍。

4、后备森林消防队。

由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组成,每年进行必要的扑火训练和安全知识教育。

其主要任务是扑救森林火灾和运送扑火物资、参与火场清理等工作。

四、队伍建设(一)队伍建制省级组建森林消防总队,地市级组建森林消防支队,县级组建森林消防大队,乡镇级组建森林消防中队。

(二)建队规模有防火任务的县级单位应组建20人以上的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国有林区县级森林经营单位应组建30人以上的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消于(2)装备建设交通工具:每队配备指挥车、运兵车等。

指挥通讯设备:每队配备车载台、对讲机、GPS定位仪、望远镜、地形图和林相图等。

根据需要可配备短波电台、基地台、卫星电话、计算机和影像设备等。

灭火机具:每25人的队伍至少应配备风力(水)灭火机10台、灭火水枪10支、2号工具25把、油锯2台、割灌机2台,点火器2个,组合工具10套以及其他灭火设备。

宿营及野炊装备:北方林区每队配备指挥帐篷1-2个,野外炊具1套,包括行军锅、野外炉灶、炊具、烧水壶、餐具、保温饭盒、饮水净化器等。

队员配备宿营帐篷、气垫、羽绒睡袋,每人配备大小背包各1个。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使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做到标准统一、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为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决策服务,控制建设水平的行业统一标准。

是编制、评估、审批、核准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该类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的衡量标准。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下列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1 航空护林站(以下简称航站);2 森林航空消防机场(以下简称森防机场);3 森林航空消防移动保障系统(以下简称移动保障系统);4 森林航空消防巡护区设施建设(野外停机坪、取水池)。

第四条森林航空消防工程项目建设应依据下列基本原则:1科学论证、规模适宜。

应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区域性火灾发生规律,合理规划森林航空消防面积及巡护半径,按区域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现状,合理确定航站的使用性质和类别、建设等级、设计机型、停机架数等。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应参考已规划巡护航线建设航站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重复的巡护航线,做到技术上允许,经济上合理,同时符合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履行建设程序。

3安全可靠、功能完备。

统筹航站和巡护区森林航空消防设施的建设,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和民用航空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必须保证飞行安全。

4 技术先进、满足需求。

项目建设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注重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

5以人为本、节约资源。

充分考虑机组和航站工作和生活需求,在保证森林航空消防安全和需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用地、节约能源、重视环境保护。

6合理利用,节约投资。

在有条件利用民航、军队或其他机场执行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情况下,宜尽量加以利用。

第五条森防机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的“通用航空”范畴。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公布日期】2024.09.09•【文号】国森防发〔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正文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森防发〔20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指导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森防指)及其成员单位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国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隐患,不断强化系统建设,制定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推动森林草原火灾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整体谋划,统分结合。

统筹设计规划、统一技术标准,上下各有侧重一体化建设。

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建立纵横联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制度,推动各级森防指及其成员单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坚持需求牵引,直达末端。

聚焦大火巨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服务基层、保障一线,加强灾前、灾中、灾后的跟踪研判,实现火灾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加快新技术、新应用推广,完善业务支撑,不断提升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二、多级共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体系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体系以现有全国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报系统为依托,以应急管理、林草、气象等部门业务系统为支撑,深化协作配合,汇聚感知数据,完善会商研判,形成科学精准的预测预报成果,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预警,强化响应联动,实现预警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森林消防行业标准)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功能总体技术要求、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及森林防火超短波终端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080985-T-339专用数字对讲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林计发[2004]16号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定义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digital VHF communication system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供地面、内河或沿海作专业移动通信网使用的,工作频率范围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指配的无线电专用频率,信道间隔为12.5kHz,采用时分多址或者频分多址接入技术的无线数字对讲设备,包括基站、转信台、移动台(车、船载台)、手持台等设备。

3.1.2 固定基站base station移动通信中,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作为中心站固定使用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3 转信台repeater具备外接天线接口,在数字对讲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起到增强信号,扩大通信范围作用的专用数字对讲中转设备。

3.1.4 移动台mobile station具备外接天线接口,通常安装在车、船等交通工具上并由其供电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5 手持台portable station具备外接天线接口,便于携带(手提或佩带)并由设备内置电源供电的专用数字对讲设备。

3.1.6 综合通信网关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gateway具备与其他网络互通和多信道差转的能力的网络设备。

3.1.7 时分多址接入TDMA依据时隙区分来自不同地址的用户信号。

森林防火管理规定

森林防火管理规定

森林防火管理规定森林防火管理规定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森林防火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森林防火管理规定一、目的1、为了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和上级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

二、适用范围1.凡在我项目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组织机构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做好森林防火工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本小组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召开防火会议等,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

四、职责1、项目部防火职责(1)负责对本项目部的防火安全教育工作,普及消防知识,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各项防火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

(2)领导小组每季组织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督促整改。

(3)配制本项目部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保证完整好用,不得随便挪用。

(4)本项目部内发生火灾事故,必须负责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5)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各班组防火责任人会议,分析防火安全工作情况,布置下季的防火安全工作。

2、工区防火职责(1)落实项目部所布置的防火工作,检查和监督本工区执行防火安全制度情况。

(2)负责检查本工区电气机械设备的防火安全装置,运转和安全使用,并监督和检查易燃物品的使用管理工作。

(3)每月召开一次月度召开防火责任人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分析本月防火安全情况,安排下月防火工作任务。

(4)加强对各所属单位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达到100%,提高全体员工的森林防火意识。

3、班组防火职责(1)督促做好本班组日常防火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初探 摘 要:以建立简单实用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为目的,在1995年发布的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用前期承接众多气象信息的森林可燃物为根本,提出了简化模型,并阐述了模型的应用和指标尺度。这就避免了各地区预报模型中指标权重与指标量化值不尽相同的问题。更切实际的以统一标准为地方政府提供森林火险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森林火险 森林可燃物 预报模型 探讨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以什么什么为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在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常受到火灾的破坏性毁灭,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林火资料有了一定积累,气象资料密度也不断加大,各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模型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火险等级系统研制中著名的有日本的实效湿度法[1]、瑞典的angstron指标法、法国的土壤湿度法和干旱指数法[2]、澳大利亚的草地和森林火险尺[3]、美国国家火险等级预报系统[4]和加拿大的火险等级预报系统[5]等,但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实现完全的通用。我国以省域[6-9]或以县域[10-12]为单元进行森林火险预报都是基于主要的气象因素[13],而事实上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根据不同条件和需要,利用已有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建立火险预报模型,进行实时、精准的 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是当前森林火险预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获得森林火险火灾的发展,缓解和解除信息,这对火险预报的改进和对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正确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国家1995年发布的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 国家1995年批准发布的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①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森林火险及其使用方法。②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林区的森林防火期当日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实况的评定,也可用于未来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准确率的事后评价。其主要技术规定为:由林业部防火办提出的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标准主要以森林防火期内每日最高空气温度、每日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日及其后的连续无降水日数、每日最大风力等级和生物及非生物物候季节影响的订正指数等五部分组成,其每项技术按分区函数权重系数法制定了相应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最后由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的计算公式查对等级标准。 森林火险天气指数htz的计算公式,见下式: htz=a+b+c+d-e 式中a、b、c、d、e是根据本地每日森林火险天气因子和物候订正因子,分别从各技术规定表中查得。 各项技术规定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的最大值 二、森林火险等级行业标准几点探讨 关于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的几点探讨。①只从气象角度建立火险等级预报模型,缺乏地面信息和可燃物信息支持是预报模型的缺陷,预报准确率受到很大限制[14]。②火灾发生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因素,因资料的限制,历史火灾样本的缺乏,因此利用火灾实况资料与气象资料建立的方程显然检验不足。③特别指出的是,森林火灾不仅仅与气象要素有关,同时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利用气象条件建立森林火险潜势预警模型只是提供一种火险发生的气象可能性,而真正火灾并不是与火险等级的气象条件一一对应,所以无论是回代或预测都不可能有很高的精确率。④后来发展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型涉及的因素较多,除气象条件外,还跟森林类型、林内生存环境和可燃物状况等,但涉及到太多因子,在实际观测的人力、物力以及模型的建立方面又存在困难。而且在指标的权重赋予和划分方面难免存些主观的因素,很难跟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同步。综上所述,1995年批准发布的全国森林火险等级的行业标准只不过对各地区的火险天气等级做了统一的规范,更多从气象角度去考虑森林火险,而没有从森林可燃物和气象因子这两方面的影响,来决定火险等级,而后者更接近发生林火的危险性。 三、关于森林火险指标的简化探讨 根据森林火险因素较多,在实际观测和权重的赋予方面存在较多困难,这样就需要一个中间的载体,它既能代表前期的气象条件,又与森林火灾存在紧密的关系。考虑到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条件是 地面可燃物载量达到可以连续然烧的水平,林火的最终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被物干燥度上,所以这一载体自然落到了对地面可燃物的研究上。森林凋落物的干燥度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林区的气温以及前期的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可以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及气象站观测的气象因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各可燃物类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与其相关的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这样就可以通过单一因子的观测,结合当日气象条件,直接预报当日的森林火险等级。 四、关于新火险预报模型的建立 新火险预报模型的建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 可燃物干燥度为基础,结合当日气象条件综合值: htz=a+b 式中a为可燃物等级,b为当日气象因子综合值。 林内凋落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森林火灾。这里的森林可燃物干燥等级包含的概念有:①可燃物类型、承载量②可燃物含水率③可燃物点燃难易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可燃物含水率与燃烧的难易的关系。可燃物分级主要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完成,调查的首要原则是易燃区,和潜在火险发生的最高区域。而不是机械和随机布点,因为林区发生火灾的区域很大,很难做到样点布置上兼顾考虑。只能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阳坡,易干燥森林环境。 b为气象因子综合值。其中要特别说明的是气象因子综合值一定 要考虑极端值,采取极端一项否决法,模型当中没有考虑物候季节订正的原因是:因为火险预报的发布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的防火期,而且可燃物已经考虑得森林类型,所以当防火期内的物候订正值都处于同一水平。 (一)可燃物等级调查划分条件 可燃物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有:观测点的选取,因为林区可燃物类型多样,考虑的因子也比较多,如森林类型、海波、坡向、坡位和立地类型等。而我们做要选取的样地必须是有代表性,能代表林区最高的潜在火险区域。须满足的条件有 1.选择有坡度的地区,这样降雨的水会很少有沉积,相对别的地方要干燥些2.火灾频发区3.比较干燥的阳坡,对大面积针叶林要从森林立地、长势潜在火险灾害的地方取样。另外还要根据野外点火试验测定了各可燃物类型的初始引燃含水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典型易燃区域的取样,根据实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通过对不同可燃物类型死体和活体可燃物含水率的测定,得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密切。 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及气象站观测的气象因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各可燃物类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与其相关的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检验其显著水平,以预估模型可否用于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通过野外点火试验测定了各可燃物类型的初始引燃含水率,然后根据可燃物初始引燃含水率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 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森林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 (二)林区小气候与观测站数据的订正 受气象站点分布及站点数的限制,各林区所选站点数量及代表性均存在差异,这也会造成各林区预报准确率的偏差,从而影响方程的预报效果。因为地形条件有所不同,林区的林内小气候也是千变万化的,根据地形、海拔、森林条件所处的位置不同,林内小气候区域与观测站数据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就需要一个订正的过程。所以在选择森林可燃物的样地上要建立小型气象观测仪,用以寻找两地的气象差异和联系,通过几年的数据分析,找出其潜在的规律。通过在林区布设森林火险要素观测站和附近地方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要素的订正,摒弃以往依靠非林区天气预报因子进行火险判断的弊端,及时观测和上报有关数据是开展森林火险实时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结论: ①通过森林火险预报的简化模型,避免了区域森林火险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指标的不独立性问题。 ②指标体系的简化使预报等级间的可比性大大加强,虽然减少了部分因子,却也减少了指标权重与指标量化之间的系统误差,进而从反面增加了准确率。 ③构建了不同区域森林火险评价通用模型,避免因子过多预报应用业务的滞后性。 六、讨论 关于森林火险的预报,还需要林业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大力合作,个人认为最准确的森林火险预报员不是从事气象服务的人,而是从事森林防火一线管护的护林员,他们长期在基层工作,对于火灾发生的可能和危险,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基层的实地勘察,如果地方林业部门提供关于森林可燃物的调查数据,然后气象部门做火灾气象要素预报,这样森林火险预报更准确于目前的气象预报,这也是改进森林火险预报中不能忽略的部分。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20070501)内蒙古森林草原预警和评估研究 [参考文献] [1]舒立福,张小罗,戴兴安,等.林火研究综述(ⅲ)—林火预测预报[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4): 34-37. [2]田晓瑞,舒立福,王明玉,等.利用keetlr-byram干旱指数预测森林火险[j].火灾科学,2003,12(3):151-15 [3] luke r h,mcarthur a g.bushfires in australia[m].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78. [4] deeming j e,burgan r e, cohen j d.the natio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