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

川芎的使用方法和药理分析摘要: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球茎,就是中药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川芎,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在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效。
本论文首先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了川穹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继而从现代药理角度分析了其药理价值,最终得出味辛性温的川芎具有祛风胜湿、补血活血的功用,传统中医学对川芎的认识与其现代药理研究的内容是相一致的,我们应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基础研究及复方的运用加以重视。
关键词:川芎;方法;功效;药理学川芎属于栽培中药材之一,属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穹入药的历史非常悠久,《神农本草经》是第一本记载川芎及其功效的医药书籍,可见川芎在我国古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广泛的应用。
川芎味辛,性温,主归肝、胆、心包经,其主要功能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尤其对治疗头痛、胸胁疼痛、月经不调有着显著的效果。
现代医学对川芎的功用研究比较多,本文现就其使用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川芎的功效及具体使用方法(一)祛风胜湿川芎味辛性温,其辛能够散风邪,其温能够散湿邪。
用于祛风胜湿的有羌活胜湿汤,炮制材料主要包括6g的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3g的甘草与川芎,2g的蔓荆,最后再加上3片生姜,这些中药材糅合在一起能够达到祛风胜湿的效果,人体肌肤表面的风湿能够伴随着排出的汗液得以解除。
这一药方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在表症状有着显著效果。
(二)疏散外风《素问?太阴阳论》中出现了这样的观点:“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头部在人体中居于最高位置,当风邪侵袭人体经络时,必然会对头部造成影响,因此中医上常说头痛大多是风邪所致。
川芎这味药材能够上行至人体头部,祛除风邪对人体的侵袭,因而成为了治疗人体外感头痛过程中的首选药物。
在具体食用时,应以川芎为主,随症配伍。
(三)补血活血辛香温润的川芎对补血活血有着重要作用。
川芎补血的功效主要体现为其能够进入藏血之脏——肝,进而对肝血补充产生重要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功效与作用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活血祛瘀:川芎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痛经、头痛、胸痛等与血瘀有关的症状。
2. 舒筋活络:川芎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缓解运动伤害引发的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的症状。
它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炎。
3. 缓解偏头痛:川芎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它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部血管收缩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 降低血压:川芎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它可以扩张血管,提高血液流动性,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5. 抗炎止痛:川芎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炎症引起的肿痛和不适。
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关节炎和肌肉酸痛等炎症性疾病。
6. 调经止血:川芎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可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和月经不调。
它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止血和排除宫内血块。
总之,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缓解偏头痛、降低血压、
抗炎止痛和调经止血等功效与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的各个领域。
但使用川芎前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川芎的功能主治是啥呢图片

川芎的功能主治是啥呢功能概述川芎,又称ligusticum wallichii,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伞形科植物。
川芎的功能主治非常丰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下面将介绍川芎的主要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活血祛瘀: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
它常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经闭、痛经等。
2.舒筋活络:川芎对于舒筋活络也有显著的疗效,它可以缓解筋骨疼痛、肌肉痉挛等问题。
在中风后的康复中,川芎也常用于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3.缓解头痛:川芎对于缓解头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头痛往往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因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头痛的治疗。
4.调经止痛:川芎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调节月经的作用的中药。
它可以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并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感。
5.抗炎抗菌: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帮助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抗血小板凝集:川芎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这也是川芎常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原因。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常见的使用方法是将川芎研磨成粉末或者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进行口服,一般每次3-10克,每天2-3次。
具体的用法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注意事项:川芎虽然具有很多功能主治,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应避免使用川芎,因为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能会给胎儿带来风险。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川芎。
–对川芎过敏者禁止使用,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参考文献1.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20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2.赵霞, 高社祥, 吴宝骞, 等. 川芎化学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 2003, 20(1):22-24.以上是关于川芎的功能主治介绍,川芎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川芎功效、应用、注意事项

处方用名
川芎(生用,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酒川芎(酒炙,可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与应用
1.活血行气: (1)妇科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
瘀腹痛。 (2)内科:胸痹、胁肋胀痛、癥瘕积聚、肢
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功效与应用
1.祛风止痛: (1)各种头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本品辛温 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 热、血瘀、血虚头痛均可用之。故有“头痛离 不开川芎”之说。 (2)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妇女月经过多 及孕妇应慎用。
功效与应用
(1)“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 《本草纲目》本品既活血化淤,又可行气。上 行巅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尤其妇科更为 常用。
功效与应用
故人称川芎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川芎的作用趋向有升浮和沉降双向性的特点, 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达巅顶,为治头痛之要药, 所以说川芎可上行头目;本品具有活血行气, 疏肝而调经的功效,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故又 称“下行血海”。
川芎的抗炎物质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川芎的抗炎物质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一、本文概述炎症是生物体对于感染、创伤或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然而,过度的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寻找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或天然产物成为了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
川芎,作为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本文旨在通过对川芎中的抗炎物质进行筛选,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川芎在抗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对川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筛选出具有抗炎活性的物质。
随后,我们将利用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这些物质的抗炎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川芎中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物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为川芎在抗炎药物研发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川芎抗炎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可能为开发新型抗炎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期待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川芎抗炎物质筛选川芎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为了深入探究川芎的抗炎作用,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抗炎物质筛选工作。
筛选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和药理学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LC-MS)、以及体外抗炎活性测试等,对川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纯化。
筛选过程:在初步筛选中,我们通过HPLC和LC-MS技术,从川芎中分离得到了多种化合物。
随后,我们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测试,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物质。
筛选结果:经过系统的筛选和测试,我们成功从川芎中筛选出了几种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抗炎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川芎的抗炎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意义与展望:通过本次筛选工作,我们不仅成功从川芎中发现了具有抗炎活性的物质,而且为深入研究川芎的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川芎,别名芎藭,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燥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本文将围绕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中药材的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川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酯类和挥发油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川芎酚和川芎碱等,具有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
酯类化合物则以藁本甲酯为主,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
挥发油是川芎另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樟脑、藁本内酯等,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
川芎总黄酮是川芎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川芎总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
川芎总黄酮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川芎素是川芎中另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川芎素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川芎素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阿魏酸是川芎中另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
阿魏酸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川芎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范围还将不断被发掘和拓展。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川芎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例如,川芎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仍有待改进等。
川芎的药物成分功能主治

川芎的药物成分功能主治1. 川芎的药物成分川芎(Scientific name: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中药,属于伞形科植物。
它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生物碱、酚酸、酮等。
其中,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川芎酮、川芎烯酮、川芎酚、川芎酮酸等。
2. 川芎的功能主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川芎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作用:2.1 血液循环调节•促进血液循环: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速度,改善血液循环。
2.2 抗凝血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3 抗炎作用•缓解炎症症状:川芎中的挥发油和酚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4 保护神经系统•抗氧化作用:川芎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2.5 舒张血管作用•放松血管: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其舒张,降低血压。
2.6 缓解痛经•减轻子宫收缩: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影响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缓解痛经症状。
3. 使用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川芎具有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的作用,孕妇在使用川芎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个体差异:川芎的药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对川芎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用量控制:在使用川芎时,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超过建议的剂量范围。
•药物相互作用:川芎中的药物成分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川芎之前应告知医生其正在使用的药物。
结论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具有血液循环调节、抗凝血、抗炎、保护神经系统、舒张血管和缓解痛经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然而,在使用川芎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用量控制,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和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川芎。
道地药材:川芎

道地药材:川芎川芎,性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诸痛症,头痛风湿痹痛。
因其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
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
01药材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02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03功效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04主要产地川芎原名芎穷,又称香果,为伞形科植物,历史上均以四川省所产为胜,故名川芎。
主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是川产道地药材。
现贵州、云南、陕西、河南亦有大量栽培。
05质量评价川芎主流商品有坝芎、山芎、芎苓子之分(质量由好至次)。
坝芎指培植在平坝田地上,其以头个圆整、体质丰满、外呈黄褐色、切开内呈黄白色菊花心状;山芎为种植在山区梯田者,由于土质、肥料不及平坝,故其品质较坝芎松,外皮枯瘦,色灰黑、个头亦不圆整;芎苓子即川芎块茎上附生的苓子,多作香料或兽药,不作为药用,其特点为中央串穿有中空的地上茎。
另外,在不到采收季节提前一、二月采收者,称为乳芎,其品质甚次。
川芎以个头大,体重质坚,外形丰满,香气浓郁,味苦辛回甜、稍有麻舌者为佳。
个小.质松,气淡,泛油者为次品。
06明医药材明医川芎质量标准:干燥根茎,除净须根及杂质,坝芎60头,切蝴蝶形薄片,质坚实,香气浓,无霉蛀,过10号筛。
明医川芎市面上其他产地和规格的川芎明医薄片(左)与其他厚片(右)对比【约明医,抓好药】明医空中药房将致力于不断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旨在寻找最为道地的上乘中药,秉承中药人的使命,立足病人需求,提供最优质的药品,同时也为道地中药材文化的千年传承,将为各位老师提供来自五湖四海的传统高品质道地药材,以供诸君择优而取,成为医生的可靠帮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析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月经不调患者, 随
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治疗, 实验组患
者采用川芎治疗。1个月后,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
中42例治愈, 14例好转, 4例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
组患者中33例治愈, 12例好转, 15例未愈,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45/60)。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 应用川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大力推
广应用。
关键词 川芎;鉴定;临床应用价值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生长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气
候温和的环境, 是常用中药材, 常用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香燥,
走而不守, 既能行散, 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 下行可达血海[1]。川芎为
妇科要药, 善于下调经水, 中开郁结, 能活血调经, 可用来调理多种妇产科
的疾病, 如血瘀经闭、痛经等, 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 若属寒凝血瘀者, 可
搭配桂心、当归等[2]。临床医学通过对川芎鉴定的分析与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
有利于临床深入了解川芎药性, 以便合理用药, 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作者通过
对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月经不调患者的研究, 深入探
究了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月经不调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月经延迟、出血量增多, 且经期伴有腹痛等
症状。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41
岁, 平均年龄(37.51±4.52)岁, 病程34 d~7个月, 平均病程(4.19±0.93)
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4~43岁, 平均年龄(38.44±4.48)岁, 病程35 d~8
个月, 平均病程(4.25±1.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鉴定方法 从川芎产地、性状、薄层等方面进行鉴定。①按照产地来
说, 将川芎分为川芎、云芎、抚芎、东芎等。②因产地不同, 生产周期不同,
川芎采摘时间稍有不同, 可根据川芎性状进行鉴别。③川芎主要成分为川芎嗪、
黑麦草碱、川芎内酯(Cnidilide)、藁本内酯(Ligustilide)、阿魏酸、苯乙酸甲酯
等, 可采用化学生物鉴别薄层。
1. 2. 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川芎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治
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将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种。治愈:
月经不调症状消失, 疼痛彻底消失, 睡眠质量佳、精神状态良好;好转:月经
不调症状有所缓解, 疼痛转为轻微, 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精神状态不错;未
愈:月经不调症状未有改善甚至加重, 疼痛明显甚至更剧烈, 睡眠质量较差,
疲惫。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
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鉴定结果 按照产地来说, 将川芎分为川芎、云芎、抚芎、东芎等。①
四川产川芎, 采收时间为每年5月中下旬, 其断面呈黄褐色, 表面有隆起轮
节, 质地坚实。②东北产抚芎, 采收时间为每年小暑后, 其断面呈类白色, 有
残根。
③云贵地区产云芎, 采收时间为每年9、10月份, 其斷面呈黄紫色, 有
疣状突起。④东部地区产东芎, 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末~10月初, 其断面呈
灰褐色, 表面有隆起轮节。从以上鉴定情况来看, 川芎产地不同, 其采收时
间、性状亦有不同。
2. 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42例治愈, 占比为70.0%;14例好
转, 占比为23.3%;4例未愈, 占比为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6/60)。
对照组患者中33例治愈, 占比为55.0%;12例好转, 占比为20.0%;15例未
愈, 占比为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5.0%(45/6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川芎本名芎穷, 因四川省产量多, 质量好, 习惯上就称为川芎。李时珍
说:“川芎, 肝经药也, 若单服既久, 则辛喜归肺, 肺气偏胜, 金来贼木,
肝必受邪, 久则偏绝。”阴虚火旺、下虚上盛、肝阳火盛者, 例如常感觉手脚
心热、心烦热、面部潮热、口干舌燥的人以及年迈气弱、气逆呕吐、月经过多者
均应忌用。川芎味辛, 性温, 属活血化瘀药。“走而不守”。活血而兼能行气开
郁, 为“血中气药”。“能通周身血脉”, “上行头目, 下调经水, 中开郁结”。
活血止痛而能祛散外风, 尤长于止头痛。川芎炒去油, 生用痹痛攻[3]。古代
对川芎记载颇多, 首载于《左传》, 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 其“味辛温, 主
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妇人血闭无子”。川芎含有川芎内酯, 川芎内酯有缓解
平滑肌痉挛、抑制子宫收缩等功效,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 是中医妇科常用药之
一[4-7]。川芎可辛散温通、活血祛瘀, 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病症, 在
治疗闭经上有独特功效。中医认为, 女性经期腹痛多为气血阻滞、经血不畅, 有
虚实之分。川芎可用于治疗实证痛经、经期头痛及经期遍身疼痛。有的女性在月
经期起风疹块, 每次月经来临时周身皮膚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 月经
干净后会逐渐消失, 中医里称为“经行风疹块”, 可用川芎配伍其他药物养血、
祛风、止痒。最常用的川芎入药治妇科病的方剂是四物汤, 将熟地、白芍、当
归、川芎四种药配伍, 可治疗血热、血虚、血燥引起的多种疾病。如果需要调
经, 可配柴胡;治痛经多加香附;挟热者, 需要配伍丹皮, 重者加山栀;气
滞者配伍青皮、陈皮, 重者再加降香、延胡。川芎煎汤时一般用量为3~10 g;
研末入药做丸或散时, 一般用量为1.0~1.5 g。中医认为, 川芎在治疗妊娠病
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它可以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开郁燥湿, 是著名产后方剂”
生化汤”中重要的一味中药[8-11]。此外, 川芎入药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 减轻
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本文研究中, 通过治疗月经不调来评
价川芎治疗效果。结果证实, 应用川芎治疗月经不调, 疗效好于口服维生素。
综上所述, 在治疗月经不调这一妇科疾病上, 应用川芎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但需要注意的是, 本文研究仅就治疗月经不调这一疾病, 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
意义。除此以外, 随着中西医结合越来越紧密, 越来越被临床及大众所接受,
其效果也更佳, 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缺陷, 即没有通过中西医结合来证实川芎
疗效。作者也希望通过未来更多同行的深入研究, 能够使川芎在临床上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 充分发挥出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育新. 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6, 33
(3):36-37.
[2] 梁武军. 分析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 医药, 2016(11): 00181.
[3] 郑爱群. 关于中药川芎的鉴定与临床安全用药疗效研究. 中外医疗,
2015(34):163-164.
[4] 屠永梓. 中药川芎的鉴定与临床安全用药效果评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22.
[5] 陈标妹, 黎映琼, 邱曼愉. 研究中药川芎的成分鉴定以及临床疗效. 医
药卫生(引文版), 2016(11):00207-00208.
[6] 赵秋艳. 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9):
119-120.
[7] 崔金泉. 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5):
37.
[8] 康巧爱. 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8):70-71.
[9] 陈碧良. 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5):
149-150.
[10] 李彩景. 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 海峡药学, 2009, 21(11):95-96.
[11] 刘庆林. 川芎药对的临床应用解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4, 22
(9):173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