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中药养生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养生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又称四川芎、水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妇科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一步阐述中药养生中川芎的重要性。
一、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大豆苷、鞣酸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1. 活血化瘀:川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溶解血栓等方式,促进血液的流动,从而避免血液淤积和淤血引发的各种疾病。
2. 舒筋活络:川芎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筋脉的痉挛和僵硬,改善运动功能。
它通过调节肌肉张力、促进血液供应和修复受损的组织,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运动损伤等问题。
二、川芎在临床中的应用1. 治疗疼痛症状:川芎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胸痛、腹痛等。
它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同时,川芎还可以配合其他中药,如桑枝、白芷等,增强镇痛效果。
2. 治疗妇科疾病:川芎在妇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调节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促进血行通畅,缓解经血淤滞引起的症状。
此外,川芎还对于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性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川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川芎的中药养生应用川芎作为常用的中药材,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配伍,用于中药养生的目的。
1. 养血活络: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等问题。
可以将川芎与当归、赤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药搭配使用,达到养血活络的效果。
2. 缓解疲劳:川芎还可以缓解身体疲劳、乏力等问题。
可以将川芎与人参、黄耆等具有补气益力作用的中药组合使用,增强体力,提高抗疲劳能力。
中药川芎与川穹功效区别

中药川芎与川穹功效区别中药川芎和川穹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被用来治疗相关领域的疾病,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功效区别。
本文将从药材的来源、主要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川芎和川穹进行比较。
川芎来源:川芎,学名为Angelicae Sinensis Radix,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茎。
川芎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陕西、山西等地。
它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温的味道。
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
它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如川芎酮、川芎嗪等,这些成分能够促进和调节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输送,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川芎还可以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痛经和经血不调等问题。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川芎常用于治疗痛经、经血不调、血瘀证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疼痛、调节月经,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
此外,川芎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川穹来源:川穹,学名为Astragali Radix,是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
川穹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它的外观呈圆柱状,有纵向纵折纹,味甘、微苦。
功效:川穹具有补气养血、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川穹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这些成分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贫血和疲劳等症状。
临床应用:川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体弱乏力、贫血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补气养血的作用,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川穹还可以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适用于体弱多病、免疫功能差等情况。
差异比较1.功效区别:川芎主要用于活血化瘀,调节月经、缓解痛经等问题;而川穹主要用于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贫血和疲劳等情况。
2.化学成分不同:川芎中主要成分为川芎酮、川芎嗪等,而川穹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
3.应用范围不同:川芎适用于痛经、经血不调、心脑血管疾病等,川穹适用于气虚血瘀、贫血、体弱乏力等。
川芎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是

川芎的药性和功能主治是药物简介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学名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性和功能主治。
药性川芎有以下药性: - 辛、温、微苦 - 归经:入肝、脾、胃经 - 主要成分:含有挥发油、茴香内酯等活性成分。
功能主治据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川芎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舒筋活血: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活血化瘀的治疗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和瘀血堆积的状况,对于血栓形成、瘀血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抗炎止痛:川芎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症状。
3.调经止痛:川芎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对于经血不调、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腹痛、腹泻:川芎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对于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临床应用川芎在临床上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 血瘀证:如瘀血性疾病、痛经等。
-中风后遗症:川芎可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症状。
- 心脑血管疾病: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神经功能障碍:川芎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川芎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2. 对川芎过敏的患者避免使用。
3.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4. 川芎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不良反应。
总结川芎是一种具有多种药性和功能主治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舒筋活血、抗炎止痛、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认可。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遵循相应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及时咨询医生。
了解川芎的药性和功能主治,可以对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治疗疾病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川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

川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地区。
川芎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我们对川芎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我们成功地鉴定了川芎中的化学成分包括川芎素、川芎内酯、川芎醇等。
川芎素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
川芎内酯则具有镇痛、抗血栓形成等功效。
此外,川芎醇也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接下来,我们对川芎的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
川芎的质量评价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
外观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形态、色泽、异味等指标,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和感官判断来进行。
理化性质的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川芎的含水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指标来进行。
微生物限度的评价则是通过检测川芎中的大肠菌群、黄曲霉菌等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化学成分的评价是川芎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进行定量和鉴定。
在分析方法的研究中,我们着重探索了川芎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指纹图谱是一种通过测定药材中的多个成分来评价其质量的方法。
我们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紫外检测器,成功地建立了川芎的指纹图谱。
通过比对川芎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或不同加工工艺的指纹图谱,我们发现了川芎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为川芎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此外,我们还利用质谱技术进行了川芎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川芎中的化学成分。
我们使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川芎中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川芎中川芎素、川芎内酯、川芎醇等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川芎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中药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中药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川芎穗、丹参芎、四逆胶芎等,是唐古特芎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川芎在中医中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记忆力等功效。
本文将从中药川芎的植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禁忌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植物学特征川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的根状茎和竹节状的茎,茎高40-120厘米。
叶子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为卵形或倒披针形,长2-6厘米,边缘有锯齿。
花序为伞状复伞形,花小而黄色。
果实为椭圆形蓇葖果,果皮薄而微毛,果肉萎缩后会分离,具有香气。
二、化学成分川芎的根茎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如川芎素、川芎乙素、川芎内酯、川芎酸、川芎酚、川芎果酸、川芎嗪、川芎醇等。
这些成分赋予川芎多种药理活性,如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
三、药理作用1. 活血祛瘀:川芎中的川芎素和川芎乙素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络脉的通畅,减少恶性循环,消除瘀血,缓解疼痛。
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发挥的。
2. 调经止痛:川芎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女性生理周期和治疗妇科疾病。
川芎可通过抑制子宫收缩肌的收缩,增加子宫平滑肌的舒张,从而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
3. 抗血小板聚集:川芎中的川芎素和川芎乙素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提高记忆力:川芎中的川芎醇具有提高记忆力和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川芎醇能够促进脑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细胞对氧和营养的供给,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从而增强脑功能。
四、临床应用川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瘀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等病症。
以下是川芎在一些常见疾病中的应用:1. 中风: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后的肢体麻木、语言不清、偏瘫等症状。
2. 痛经:川芎可以通过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当归与川芎的区别与应用

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当归与川芎的区别与应用中药材使用注意事项——当归与川芎的区别与应用中药材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与应用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其中,当归与川芎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当归与川芎的区别,并探讨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一、当归与川芎的区别当归,即Angelica sinensis,别名女草豆花、男李花,是伞形科植物归桂的根部。
川芎,即Ligusticum chuanxiong,又名白芷、青芷,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1. 外观特征当归的根部较粗,略呈圆锥形,表面呈暗红色,具有特殊的香气。
川芎的根茎较细长,表面灰黄色或棕色,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2. 化学成分当归主要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纤维素等成分,其中挥发油具有舒肝活血、补血活络的功效。
川芎则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香豆素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
3. 药效与功效当归主要用于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等领域,对于慢性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川芎则广泛用于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等方面,对于头痛、风湿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二、当归与川芎的应用注意事项1. 注意禁忌当归和川芎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时需注意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具有大出血、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当归。
川芎对于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乳母慎用。
2. 使用剂量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剂量对于疗效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当归剂量不宜过大,一次用量宜在6~10g之间;川芎的剂量宜在3~10g之间。
对于特殊病症或个体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剂量。
3. 药物相互作用当归和川芎与其他药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当归与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川芎与抗凝药物、镇痛药物同时使用时需谨慎,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影响。
4. 存储注意事项当归和川芎等中药材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中药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研究进展

20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4期·综述·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行气开郁、活血补气以及祛风止痛等,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女性月经不调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川芎的生长环境较为温和,主要生产于我国四川及广西等地,由于其产地区域广泛,不同产地的川芎在药用功能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川芎进行科学有效的鉴定分析,对于川芎临床规范用药、安全用药,最大程度发挥川芎的药用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川芎的功效川芎生长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的气候环境下,主要产于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等地,其次在我国的东部以及东北地区也可以生长。
基于产地的不同,川芎在临床上又被细分为川芎、云芎、东芎以及抚芎,其中川芎主要产地为四川,云芎主要产地为贵州和云南等,东芎主要产地为我国东部,抚芎主要产地为我国东北。
川芎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医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于瘀血阻滞类疾病,并且对风湿麻痹以及头风头痛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川芎在中医中被称之为血中之气药,其主要功能为辛散、止痛以及通达等[2]。
近些年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川芎还具有镇静的功效;能够有效抑制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孤菌以及伤寒等,具有理想的抗菌效果;此外,川芎由于含有丰富的阿魏酸以及生物碱等,还具有较好的解痉以及镇痛功效。
2 川芎的鉴定川芎鉴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川芎在我国产地广泛,而不同产地的川芎其在药物性状、临床疗效以及断面特征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药材本身鉴定来说,川芎主要以四川为产地,其采收时间主要为每年的五月中旬和下旬,川芎的表面坚实,具有隆起轮节,其断面表现为明显的换褐色;云芎主要以云南和贵州为主要产地,其采收时间主要为每年的九月和十月,云芎的表面具有疣状突起,其断面表现为明显的黄紫色;东芎主要以我国东部为产地,其采收时间主要为每年的九月末以及十月初,东芎表面也具有隆起的轮节,但是其断面颜色表现为灰褐色;抚芎主要以我国东北为产地,其采收时间为每年的小暑之后,抚芎表面通常带有残根,而其断面表现为明显的白色[3]。
川芎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川芎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川芎,又称为川芎、川芎子,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常用中药材。
川芎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且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川芎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本文将综述川芎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一、川芎的化学成分川芎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酚酸等。
其中挥发油是川芎最为重要的成分,包括酯类、醇类和酮类。
这些化学成分在川芎中发挥着抗炎作用。
二、川芎的抗炎机制川芎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发挥:1. 抗氧化作用:川芎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2. 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川芎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3. 调节免疫系统:川芎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4. 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川芎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通过以上机制的综合作用,川芎可以有效地发挥抗炎作用。
三、川芎的抗炎作用研究1. 实验研究:许多实验表明,川芎可以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川芎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组织炎症反应。
2. 临床研究:一些临床研究也证明了川芎的抗炎作用。
例如,一项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发现,川芎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川芎可以改善内源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哮喘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
四、川芎在临床中的应用由于川芎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它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1. 风湿性关节炎:川芎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
2013-04-27T10:21:35.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 作者: 焦金山 王先荣 钟丽
[导读] 根据川芎产地、性状等,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等,并讨论了川芎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临床价值。
焦金山
王先荣 钟丽 (山东省平度市中医医院 266700)
【摘要】目的:讨论川芎的鉴定标准,以及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疗效。方法:根据川芎产地、性状、采收日期进行川芎的分类。并选择
100
名月经不调患者。50名采用川芎治疗,50例采用口服维生素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不同组别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根据川芎的产地、
采收时间和性状,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云芎、东芎。使用川芎治疗月经不调,共治愈
38例,好转7例,未愈5例,治疗有效率为90%。
使用口服维生素治疗月经不调,治愈
29例,好转8例,未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4%。二组在治愈例数、未愈例数和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
差异,
p<0.05。结论:川芎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更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川芎
鉴定 月经不调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46-01
根据中医典籍记载,川芎是血中之气药,适用于治疗淤血阻滞之症[1]。因川芎主要产于四川、云南等西南省市,因此称之为川芎。由
于川芎产地不一样,其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因此,有必要对川芎进行鉴定,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在本文,根据川芎产地、性状
等,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等,并讨论了川芎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从27-44岁
不等,平均
36.5岁。月经不调时间从1月-6月不等。患者主要症状为月经延迟、出血增多,大多数患者伴有腹痛等症状。两组患者年龄等指
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鉴定和治疗方法
1.2.1
鉴定方法 根据川芎产地、性状、薄层等,进行鉴定。其中,根据产地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云芎和东芎。薄层鉴定采用生物
化学分析法进行鉴定。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川芎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维生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 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其中:经过治疗后,患者月经不调消失,无痛疼感,睡眠质量高,精神良好,为治愈。患
者月经不调现象有所改善,略有轻微疼痛,为好转。患者月经不调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为未愈。统计治愈和好转例数得总
有效例数,总有效例数与总例数的百分比为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鉴定结果 根据川芎产地、采收时间、形状鉴定等,将川芎分为川芎、抚芎、云芎和东芎,具体鉴定标准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产地的川芎,其采收时间和性状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产于四川的川芎,一般在
5月采收,断面成现明显的黄褐色;而产于东北的抚芎,
在小暑后采收,断面呈类白色。产于云贵的云芎,采收时间在
9-10月,断面呈黄紫色。至于产于我国东部的东芎,采收时间与云芎有所重
叠,但是断面呈灰褐色。
2.2
疗效比较 使用川芎治疗月经不调共治愈38例,好转7例,未愈5例,治疗有效率为90%。使用口服维生素治疗月经不调,治愈29
例,好转
8例,未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4%。二组在治愈例数、未愈例数和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川芎在活血祛瘀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川芎常用于月经不调、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3]。但是,由于我国地域
广博,不同地理位置的川芎在性状、疗效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从目前我国川芎栽培分布来看,主要在四川、云南和贵州,此外,东北和
东部也有一定分布。不过,从疗效来看,以原产于四川的川芎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称之为川芎。
在本研究中,以月经不调治疗效果作为评价川芎疗效的诊断标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使用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相比于使用口服维生
素治疗月经不调,其治疗有效性更高。其中,治愈、好转、未愈例数分别为
38例、7例和5例,治疗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治愈、好转
和未愈例数分别为
29、8和13例,治疗有效率为74%。川芎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更高的疗效。
综合本研究表明,在月经不调治疗方面,川芎相比于其他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不过,本研究仅针对月经不调这一疾病,也客观存
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另外,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思想为国人所接受,而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
果。本研究未就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进行讨论,也是一个不足。这些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从而更好的促进川芎的临床运
用。
参考文献
[1]
陈碧良.中药材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49-150
[2]
方之中.柴胡、川芎用药一得[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69
[3]
马建春,曾佳,关石凤.川芎提取工艺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2,8(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