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标 准之 I、 Ⅱ级 者 。对 食 管 或 胃底 静 脉 曲张程 度 的 诊 断 胃镜 比钡 餐更 准确 。对 既往有 脾切 除或贲 门周
围血管离 断术后 复 发 出血 的患 者 、 重 的脾 周 围炎 严
或 左上腹 部有 明显 粘连 者应选 择开 放或腹 腔镜探 查 后 中转 开放手 术 。 急诊 手术 : 肝硬 化 并 发 急诊 上 消 化 道 出血 患 对 者原 则上 不 主张急 诊 腹 腔镜 手 术 , 选 择传 统 开放 应
周 围血管离 断术 ] 。该 方 法与 一 级 脾蒂 离 断 法相
【 作者单位 】 浙江大学 医学 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 江大学微创 浙
外科研究所 , 杭州 3 0 1 10 6
们认 为脾 右缘超过 腹 正 中线 或脾下 极超 过脐水 平线 还是选 择 开放手术 为好 。 2 常规准 备开腹 器械 术 中大 出血是 腹腔镜 断 流术 中转开腹 手术 的最 主要 原 因。因 曲张血管 压力 高 , 壁脆 薄 , 血管 血液不 易凝 固 , 出血一般 相 当汹涌 ,杂志 2 0 0 9年 4月第 1 7卷第 2期
JunlfH p t iayS re ,o,7 N . ,p.0 9 ora ea b i ugr Vl1 , o2 A r20 o o lr y
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 贲门周围血管 离断术
洪德 飞 , 苏 彬
【 关键词 】 腹腔镜 ; 血管 【 中图分类号 】 R676 5.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0- 6 (09 0- 8 - 06 7120 )2 08 3 4 0 0
度静脉曲张患者行预防性断流术。因为只有 2 % 0 食 管 曲张 静脉有 出血 的 可能 , 以没有 必要 给 8 % 所 0 本 来不需 要手 术 的患者施 行手 术 。但肝硬 化患 者若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对比研究

期开腹脾切除加 门奇静脉断流术各 2 0例患者的临床 资料 。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 间明显长于开腹组 (8 n 2 0mi.P< . ) 20mi 2 n 00 ,而排 气时间 (8h 5 4 7 ) 2h 、术 中出血 量 (2 L 4 0m 6 0mL 、术后住 院时间 ( 1 1 ) 1 ) 1 d 5d
为沿下段食管壁 的右侧缘 ,逐一离断发 自食管旁静脉 、垂直进 出血 量 ,排气 时间 ,术后并 发症 ( 腔出血/ 腹 感染 、肺 部感染 、 入食管壁 的穿支静脉 ;切开 胃胰襞显露 胃左静脉主干 ,在 胃左 胰瘘 、门静 脉血栓形成 、肝功能衰竭 、肠梗阻 等 ) 。术 后住 院 静脉发 出食管旁静脉分支 的远端 、靠近食管 胃交界处 胃小弯的 时间等明显优于开腹组 ,显示 良好手术安全性及微创优势 。 胃壁侧 ,离 断胃左静脉 的胃支和伴行的 胃左动脉分支 .并逐一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选择性贲 门血管离断术主要包括脾 离断 胃支进入下段食管壁 、胃底壁和 胃小弯前后壁的分支 在 切除及选 断流术 两个步骤 。从本组病例体会 腔镜下脾切除术 的 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附加大 网膜覆盖后腹膜 ,通过 肾周围和腹膜 难点是术 中出血和脾脏 的取 出。门脉 高压 条件下 ,通常血 流压
lp r t myo a in swi v rcrh ss n o a y e tn i n M eh d T ec ii a a ao 0 c s so p o c p cs ln co l s a a oo np t t t l e i o i d p a l p re t . t o s h l c l t f a e fl a s o i p e e t myp u e hi r a h o n d 2 ar s lc i e p r a d a e a c lrz t n a d 2 a e fl p o o s a ay e er s e t e y. s l Th a p rto i s e e t e i r i ld v s u ai ai n 0 c s s o a t my wa n l z d r t p c i l Re ut v c o ar o v s e me o e ai n t n me wa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彭晓君 , 王春平 , 任永强 , 等.经皮射 频毁损 治疗 9 6例肝癌 疗效分析[ ]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0 3 1 ( ) 3 - 2 2o , 3 4 : 9 4 . 崔彦 , 周立艳, 吉敏, 经皮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1 例临床 等. 1 4 分析[] 中国现代医 J. 学杂志。 04 1 ( ) 1 — 3 , 3 . 20 , 4 2 : 2 11 15 0 9 ( 收稿 日期 : 0 0 3 编辑 : 2 7— 5— 1 0 张素文)
1. % ( 0 0 ) 术 后 肝 性 脑 病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6 3 和 6 1 ( 2 1 P> .5 ; .% . % P>0 0 ) .5 。两组 术 后 门静 脉 自由压 下 降及 门静 脉
直径缩小差异无 显著性 ( P>0 0 ) 外周血 白细胞 、 .5 ; 血小板计 数升 高差异无显 著性( P>00 ) 外周 血 I IM 及 .5 , s g G,
【 摘要 】 目的 探讨脾 大部切 除贲 门周 围血管 离断联合肠腔静 脉侧侧 分流术治疗肝硬 变 门 脉 高压症 出血 静
的疗效。方法 对 6 例 肝硬 变门静脉 高压症 出血 患者分 别行脾 大部切 除贲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联合肠 腔静 脉侧侧 5 分流术( 2 ) 3 例 和贲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联 合脾 肾静 脉 分 流术 ( 3例 ) 3 。结果 两组 术后再 出血 率分 别 为 94 . %和
m s n ad hpt a u r a o [ ] u o ,19 , 5 l eo a l i s n ea cvs l i tn J .T m r 99 8 i e az i i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分析

4 2例 (3 3 2 . %பைடு நூலகம்发 生术后并发症 ,其 中术后胸腔积液 7例 、大量腹 水 7例 、消化道 出血 6例 、腹腔 内出
血 5例 、膈 下积 液 4例 、肝 昏迷 3例 、 门静 脉 血栓 形 成 3例 、肺部 感 染 2例 、肝 肾综 合 征 2例 、切 口裂 开
2例、切 口感染 l 例。均予相应 治疗治愈。对影响并发 症发 生率 的因素进行 分析,发现 有并发症 者 中年龄 大、肝功能差、重度食 管静脉 曲张、术后 门静脉压力大于 3 m 5c H 0的患者居 多。随访 1 3 2— 6个月 ,出现 再 出血 5例 ( . %) 2 7 ,均经药物治疗后 出血停止 ,其余患者情 况稳 定。结论 : asb术治疗门静脉 高压症 H sa 并 胃底食 管静脉 曲张疗效确切 ,但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对年龄 大、肝功能差、重度食 管静脉 曲张 、术后 门
u nr i ot ec :aa mclcni r i s[ ] J Uo, i y c i r a n n nne nt i os e t n J . r o a d ao l
2 0 ,13 ( :12 —28 0 5 7 4) 23 12.
[ ] D E A oe S晒c cn u r h e m n o f a 6 EL V LJ v .N l U a t hi e o t t a et fe l le q f e r t m e
( 收稿 日期:20 0 0 ) 07— 9— 6
t ir a n i t m n ayi a v i s J.I r yeo J h r li h i m l n s e l g[ ] n U o n cl e t s p o i l v i sn e t g
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术的操作及并发症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并发症特点
发病 不易察觉,易错过最佳治疗 特点 时机
临床 易诱发新的并发症出现, 疗效 处理较棘手
患者不满意,社会负担重, 结局 医疗诉讼多
wang H, kopac D,brisebois R, 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vistigate the impact of anticoaglation on
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系统血栓
78例
颈内静脉置管血栓 1例
上消化道再出血
3例
腹腔内出血
4例
胸腔积液、肺部感染 8例
顽固性腹水
5例
胰漏
1例
注:西南医院精资品料课件
学术思想
本研究的类型
前瞻多中心RCT
该研究探讨内容
预防性抗凝最佳时间无报道
既往研究探讨内容
抗凝时间尚无定论
本研究方向 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为主
既往研究方向 门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治疗
the incide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精aft品er课lap件aroscopic splenectomy. [J]Can J Surg,2011,54(4): 227–231
技术难点
1.
操作空间小,脾脏张力大,暴露 过程中容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大出
血
2.
曲张血管多、压力大、壁薄需
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的操作及并发症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 谢飞
精品课件
背景
我国乙肝发病率高,继发肝炎后肝硬
1
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体会

本组 择期手 术 2 例 及预防性 手术 5例 均 l 无 手术 死亡 。急 症 手 术 6例 , 死亡 1例 , 亡 死 原因是肝 功能 C级 , 后第 4天 死 于 肝 功 能 术 衰竭 , 术 死 亡 率 3 1 5 1例 发生 切 E 感 手 . 2 %, l
染 。 例 发 生 肺 部 感 染 , 经 非 手 术 治 疗 后 痊 1 均
胃底 静脉 有 不 同程度 曲张 全组 病 例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脾 肿 大 , C i 按 hl 析 : d分 I级 l 0例 ,
Ⅱ级 l 6例 , 6 。 Ⅲ 例
年代初 期 以前 , 门周 围血 管离 断术 以急症 手 贲
术为 主 , 并症 多 , 术死 亡 率 高 。7 台 手 O年代 中期 以后 , 症手 术 逐渐 减 少 。 多 是选 择 性 急 大 手术或 预防性手 术 。 由于术前 准备充 分 , 病人
3 本 组病 例术 后再 出血 3例 , 9 6 %. ) 占 .8 与杨 氏 报告 再 出血 率 1 %一 致 。一 般认 为 0 贲 门 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后 再 出 血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术 中血管 离 断不彻 底 及 新 的 门奇静 脉侧 支 循 环形成 。我们体 会贲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 时 , 离 断食管 下段 要足 够长 , 以保证 彻底 离断 胃冠 状 静 脉的 胃支 、 管支 、 位食 管支 以及 异 位 高 食 高
8 m 及 上 半 部 胃完 全 分 离 出 来 。 c
结 果
般情况 得 到改 善 , 受力 增 强 , 得 了更 好 耐 获
的效果 。本 组病 例择期 手术 者无 一死 亡 , 而急 症手 术 6例 就有 1 例死 亡 , 分说 明 了术 前 准 充
三腔二囊管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2013 年 6 月 , 32( 3)
复发作, 不易制止, 而出血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原 因, 因此积极手术治疗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 同时又 是预防肝昏迷的重要措施�
不规范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远端的静脉压升 �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 彻底止血 : 肝硬化患者多 高密切相关 � 半有脾大脾亢, 大量血小板被 脾脏破坏, 凝血机制 差, 且脾周围及食道下端曲张静脉血管增粗 , 脾脏与 3 讨论 膈肌� 侧腹膜存在不同程度粘 连, 甚至 侧支循环形 3.1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成, 以超声刀进行游离既节省脉高压症最 创面渗血 � 精准原位脾切除术 : 进腹后, 分离胃结 , 2 , , 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发病率居上消化道出血的第 肠韧带 在胰腺上缘显露和结扎脾动脉 使大量脾脏 位, 出血量大而凶猛, 且容易反复发作, 首次出血病 死率为 40% 以上, 再次出血病死率为 6 0% 以上[1]� 目前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国内治疗门静 内血液回流, 脾脏体积缩小 , 在无血状态下逐一结扎 二级脾蒂, 切除脾脏, 创面止血和浆膜化缝合, 以期 减少术中创面出血 , 并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胰
9 例, B 级 6� 例, C 级 2 例� � 11 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1 2 年, 术后 3 8 个
�26 2� 转, 随访期间均无肝性脑病发生 �本组研究中所出 现切口延迟愈合与患者低蛋白血症有一定相关性, 而黑便及再出血则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术中操作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 J
H BU M)
�
442000)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 十分常见, 该病发病突然, 出 血量大, 病死率极高 �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 三腔二囊管压迫 � 内镜 介入治疗� 外科切脾加胃底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等 治疗 �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出血 ; 内镜介入治疗 在大出血时因操作视野不清, 硬化剂注射难以达到 满意程度; 三腔二囊管压迫用于紧急� 临时止血, 效 果显著, 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传 统方法, 但缺点是拔出后容易再发出血; 外科脾切除 加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彻底, 但患者大出 血时手术风险增加 , 很多患者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发表时间:2017-06-23T13:04:39.2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作者:胡晓华[导读] 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能够减小手术创伤。
(达州市渠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四川达州 6352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状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5年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5~59。
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治疗肝硬化静脉高压症。
手术之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引流量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完成时间115~121min,术中出血量210~233ml,住院时间7~10d,手术后定期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查,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其余均基本痊愈。
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能够减小手术创伤,在术后患者有较快的康复,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090-01 在我国肝硬化患者众多,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
肝硬化的形成是因为组织结构紊乱而导致的肝功能障碍,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出现根治的办法。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引起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两点: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因长期的淤血导致脾重大。
脾功能亢进指的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侧支循环建立以及开放,门静脉压力的增高,导致了门静脉与腔静脉吻合支不断地扩张,从而形成门-体侧支循环。
本文对肝硬化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腹腔镜脾切除配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方法做了简单回顾,现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切口
在病人左侧肋后加一个垫子,有利于术中显露。
一般经常采用的切口有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左侧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和经正中的
大L形切口。我推荐使用最后一种切口。
本来,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向右跨过中线,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而且切口显得
较小。但是,一次会诊手术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12年前,一个外院的术中紧急会诊。站在手术台前一看,我也吓了一跳,左侧
肋缘下斜切口两端都切到了极限,依然不能看到脾的边缘!巨、巨、巨脾!!!
我第一次感觉这个切口如此之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利用有限的缝隙结扎
了脾动脉,脾脏有所缩小,完成了脾脏周边血管的结扎切断,但是,脾脏依然无
法在腹腔内翻转,而且脾脏仍然比切口大许多,无法将脾移出腹腔。无奈,只好
将脾放在原位,结扎脾蒂血管后放开远端脾血管,放尽脾内余血后,才将脾脏拖
出!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当时自己水平不够,所以才会如此困难!
如果是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应该会好过一点吧!
L形切口拐弯时注意不要拐得太急。第一,运刀速度太快,皮肤会飘,两侧厚薄
不均。第二,横臂应该基本和肋弓平行,拐成直角,无法发挥此切口的优势。
游离一
开腹之后首先要游离,先从哪里开始哪?
一般是从脾胃韧带开始,倒出空来好结扎脾动脉呀!脾胃韧带又从哪里开始好
哪?
离脾门太近操作空间太小,太远又需要切断太多没有必要切断的网膜,而且脾胃
韧带下方的网膜非常厚,正好处于胃网膜天然束带上(行胃癌根治术时可清楚看
到),有时分两层还是进不了小网膜囊。当然,我可以说从网膜薄弱处进入,但
是和没说一样,如果小网膜囊内粘连,看不到薄弱处哪!
我建议从胃网膜左右血管交界处进入,然后横向切断大网膜直达脾结肠韧带。这
个路径需要切断的网膜血管最少,对术后网膜血运影响最小,进入网膜囊路径可
靠,解剖位置容易确定,可以绕开网膜束带,可以直接、清楚的显露胰体尾部,
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另外,也可以让我一句话说明白!
虽然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但是我还是希望先切断结扎脾胃韧带。
没人说过脾动脉结扎时不会出现意外。如果出现脾动脉意外大出血,显露范围不
够可是雪上加霜!结扎脾侧的血管需格外小心,一旦出现撕裂,在脾切下来之前,
都无法有效止血,严重影响术者情绪,打乱手术节奏。如果钳夹血管距脾脏太近,
脾脏内面又呈凹形,冒险结扎极易出现撕裂,此时应该用5-0的无创伤线连续缝
合血管断端数针,松开血管钳后,轻轻收紧打结即可。
脾动脉结扎
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脾动脉结扎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刚开始的几次,内
心还是非常紧张,许多年轻医生对我说,他们对这个手术最担心的步骤就是脾动
脉结扎。虽然具体操作不难,但是就像跨越断桥一样,离危险太近了!
1、寻找、辨认脾动脉
一般选择胰尾上方脾动脉弯曲的部位,这个位置脾动脉最为表浅,与脾静脉相对
较远,很少有分支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较为疏松,是最理想的游离、结扎位置。
对于较瘦的病人可以目视发现脾动脉,并且可以观察到有规律的搏动。即使肥胖
病人也容易用手触及,唯一的技巧就是将手指轻轻放在胰尾上缘,用心感受!
2、游离、结扎脾动脉
在脾动脉表面沿血管走向切开后腹膜,可以进一步显露脾动脉,但是不要急于分
离,应该提起动脉鞘切开,只有在动脉鞘内分离动脉才会避免误伤周边其他组织
和血管,也最容易分离成功!
有时你已经感觉分到鞘内了,而且继续对动脉动刀非常担心,如何判断是否到达
鞘内了哪?第一、可以看见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动脉壁。第二、摆脱束缚的脾
动脉会从动脉鞘切口跳出!当然只是跳出一点点!或者切开的动脉鞘会向两侧回
缩,露出不断跳动的脾动脉。
提起一侧动脉鞘边缘,用大弯钳在鞘内分离动脉与动脉鞘之间隙,注意分离后壁
时,先只分到后壁中线即可,再经对侧完成穿透。不要试图从单侧即可完成游离,
即使感觉成功离你非常近了。那样可能会刺入折叠的动脉后壁,或者分断未被发
现的分支血管。
不管你习惯用血管钳还是大镊子,都不要直接夹脾动脉。虽然很少夹断或夹破血
管,但是会对动脉壁造成不易察觉的损害,留下一个致命的隐患。
穿过两条粗丝线分别结扎。先结扎近心端,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结扎太紧,
不要用外科结。然后结扎远端,可以扎紧但是依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外
科结。
分离时,后腹膜切开2厘米,动脉游离1厘米,两端各留半厘米以防意外出血!
游离胃短血管
结扎完脾动脉,接下来面对的就是胃短血管。对于巨大的脾脏来说,许多脾上极
紧紧地趴在胃底上,间隙小,位置深。一边是胃底,为了切脾伤及胃底怎么说都
不划算;一边是脾脏,虽然早晚要切掉,但是伤后出血凶猛,无法处理,而此时
离切除脾脏还有一段距离!
要想处理胃短,从下往上间隙太小,操作空间有限,结扎脾血管难度很大。似乎
只有从上方间隙将脾用手勾下来直视下处理,但是由于胃短血管后面是封闭的,
这样做比从下往上强不了多少。
让我们先打开胃短后面的间隙。我们可以很容易看见脾脏脏面下半部分,但是在
他的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切开后向上下分离,上可打通胃短后面的间隙,下
可到达脾蒂血管的上缘!
现在,胃短血管的四周已经肃清,可以动手了吧!
不!
不是不能动手,而是不到时候!
游离胃短血管到此为止!
切开脾结肠和脾肾韧带
将脾下极向上抬起,结扎切断脾最下端血管后,直视下切开脾结肠韧带,并稍作分离,显露
胰尾下缘全程,不要试图分离胰尾上缘,这时候还是离脾血管远一点!
然后将脾向内翻转,外侧腹壁拉钩下压,直视下切开脾肾韧带,注意仅仅切开腹膜,不要向
下分离脾肾间隙,原因同上!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脾脏的游离情况。
脾蒂,上、下、前方游离完毕,后方仅留疏松的脾肾间隙。
胃短,四周均完成游离。
脾膈,可能还有一点点。
切脾
然后,分离脾肾间隙,注意从下开始,沿肾周脂肪囊外间隙分离,将胰尾和脾蒂一并游离。
紧贴脾被膜钝性分开脾膈韧带,现在出点血不怕了!
先将脾下极移出切口外,左手托住脾脏膈面向内翻转,将脾的下2/3托出切口外。钝性分离
胰尾上缘,左手顺势在胰腺外夹住脾蒂血管束。在左手掌心内上脾蒂钳,切断脾蒂。脾蒂钳
交助手扶住!
最后直视下结扎切断胃短血管,这时离胃远一点就行了。胃短血管应该分支结扎,避免集束
结扎,对于很短的胃短血管,最好锋扎。
结扎脾蒂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