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章简答题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章简答题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章简答题

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能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要素:

(1)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所引起的教育变革。

(1)语言媒体阶段。这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将教育年轻人的责任从家族手中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

(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使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人类除了口耳相传又可以利用

书写文字来传达信息,引起了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3)印刷媒体阶段。发明了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教科书。

(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近年来电子学、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飞跃发展所带来的结果,使电子传播媒体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方式与规模产生了一

个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3、了解教学媒体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媒体发展先后顺序分类

①传统教学媒体

②现代教学媒体

(2)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

①印刷型媒体

②非印刷型媒体

(3)按感官分类

①听觉型媒体

②视觉性媒体

③视听型媒体

④相互作用型媒体

(4)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①光学投影教学媒体

②电声教学媒体

③电视教学媒体

④计算机教学媒体

(5)按技术特点分类

①数字媒体

②非数字媒体

4、掌握信息的本质含义和信息的几种形态

本质含义:

(1)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

(2)从信息的本质上,信息时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形态:

(1)同一信源作用于不同的信息体,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2)信息体类型: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3)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5、了解学习者获取信息有哪些渠道。其中,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什么。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主要的教学媒体包括能形象、准确地呈现教学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概括呈现教学信息的印刷媒

体。

(3)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习者通过实践和利用媒体有效地获取事物信息。

6、了解符号的本质意义与类型,现代教学媒体用哪些符号去呈现教学信

息。

符号的本质意义:符号是人类传送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送关系的双方独立存在。这些符号在甲方脑中代表一意义,若为乙方接受在乙方脑中也会代表某一意义。因此,符号可以’译’成‘意义’的传送因素。(1)符号代表事物。(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3)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

符号的类型:

符号的两类法:(1)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3)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符号的三类法:(1)数学符号(2)形状符号(3)模拟符号

现代教学媒体中使用的符号:(1)数学符号(2)形状符号(3)模拟符号

7、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原理。

(1)共同经验原理

(2)抽象层次原理

(3)重复作用原理

(4)信息来源原理

(5)最小代价原理

8、了解教学媒体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

(1)影响教师

(2)影响教学内容

(3)影响教学方法

(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5)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6)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

(7)个别化教学

(8)利用媒体进行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教学(9)利用媒体实施远程教学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在用水测定离心泵性能的实验中,当流量为26m 3/h 时,离心泵出口处压强表和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分别为152kPa 和24.7kPa ,轴功率为 2.45kW ,转速为2900r/min 。若真空表和压强表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为0.4m ,泵的进、出口管径相同,两测压口间管路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试计算该泵的效率,并列出该效率下泵的性能。 [答:泵的效率为53.1%,其它性能略] 解:分别以真空表和压强表所在截面为1-1和2-2截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8 .91000247001520004.01 2?++ =++ ?=g p p z H ρ(真空度)(表压)=18.4 m ()=???=ρ= η2450 4 18360026891000g ./.N QH 53.2% 4 . 用例2-2附图所示的管路系统测定离心泵的气蚀性能参数,则需在泵的吸入管路中安装调节阀门。适当调节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上两阀门的开度,可使吸入管阻力增大而流量保持不变。若离心泵的吸入管直径为100mm ,排出管直径为50mm ,孔板流量计孔口直径为35mm ,测的流量计压差计读数为0.85mHg ,吸入口真空表读数为550mmHg 时,离心泵恰发生气蚀现象。试求该流量下泵的允许气蚀余量和吸上真空度。已知水温为20℃,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 。 已知: mmHg 760p C 20t ,mmHg 550(m 85.0R ,035.0,05.0,1.001021=?======,真),p m d m d m d 求:NPSH 和' s H 解: 1)NPSH 可由下式得到: g p g u g p NPSH v ρρ-+=2211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三、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五、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六、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七、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八、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九、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十、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十三、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仪器分析简答题

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按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磷光光谱法、化学分光法)和散射光谱法。 8 常见分光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特点。 1单色器:用来产生单色光速的装置;2滤光片:分为吸收滤光片(适用于可见光)和干涉滤光片(适用于紫外、可见、红外光区);3光栅:由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联合作用的色散作用;4棱镜:对光的色散基于光的折射现象;5狭缝:狭缝越小,精密度越高,但是入射光线强度减弱。 9、原子吸收的背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校正?(1)氘灯背景校正技术(2)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技术(3)谱线自吸收背景校正。 10、请分别阐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仪器中相对于其他部件所在的位置及起到的作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单色器:将来自光源的光按波长的长短顺序分散为单色光并能随意调节所需波长光的一种装置(激发光源和试样池之间);荧光分光光度计:1.激发单色器(光源和样品池之间)(激发发射光)2.发射单色器:分析样品发射出来的荧光结构(样品池和光电倍增管之间)滤去暗色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是用于从激发光源的复合光中分离出被测元素的分析线的部件(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之间) 11、荧光强度和分子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具有大的共轭双键(π键)体系; 2、具有刚性平面构型 3、环上取代基是给电子取代集团; 4、其最低电子激发单重态为(π,π*)型 12、哪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荧光强度? 1.、溶剂的影响;2、介质酸碱度的影响;

教师招聘简答题汇总

1.素质教育的内容 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2.教育的政治功能 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发展;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3.教师在使用说服法时应注意的事项 要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说服要晓以利害;要注意双面宣传和单面宣传相结合;考虑学生的原有态度,在学生原有态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 4.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需要;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课程理论 5.课外活动的特点 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过程上的实践性6.终身教育的特性: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 7.测量和评价的功能 1)促进教师教学: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确保教学目的达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2)促进学生学习:诊断学习的作用;帮助学习的作用3)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管理;对管理工作的促进 8.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及特征 主观因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机强度;智力水平;定势;功能固着 客观因素:问题本身特点;外界环境 特征:目的的指向性;认知操作性;情境性;经验性 9.学生中心课堂的优缺点 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点:过分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学习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零碎的知识片段,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学生的知识水平。 10.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学科技术再生产的有效形式;教育是创造与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11.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变为现实;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程和速度 12.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等2)情境因素指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有学校体制,教学小组与部门、课堂3)系统过程,具体有考研活动、反思训练等等。 13.认知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原有的知识背景;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联系;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1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卢梭、帕克、爱伦凯。主要观点是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 =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

(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 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招聘管理》简答题总结

简答 第一章招聘管理概述 1有效的招聘招聘管理对组织有什么作用? 2招聘的中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招聘管理的的原则是什么? 4组织招聘的流程是什么? 第二章影响企业招聘的因素 1简述影响企业招聘的外部因素 2影响企业招聘的内部因素 3简述影响企业招聘的应聘者个人素质 第三章招聘前的准备工作 1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2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 3人力资源规划需要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4人力资源规划供给预存的方法有哪些? 5怎样理解岗位分析的概念? 6简述岗位分析的作用。 7试比较非结构化岗位分析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8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9简述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 10如何构建胜任素质模型? 11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需要哪些条件? 12在人员招聘中使用胜任素质模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章招聘规划 1简述招聘计划的主要内容。 2企业主要的招聘渠道主要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3招聘计划表都包含哪些内容?能否结合具体案例编制一个招聘计划表?4企业招聘人员条件有哪些? 5招聘团队的组建应遵循哪些原则? 6招聘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哪几条基本素质? 7企业在确定招聘地点策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8招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宣传策略? 第五章人员招聘渠道 1人员招聘渠道有哪几种类型? 2企业在选择人才招聘渠道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内部招聘渠道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优缺点是什么? 4外部招聘渠道有哪些方法? 5网络招聘的优缺点是什么? 6试述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利弊。 7企业选择招聘方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六章初步甄选 1申请表有什么特点?筛选申请表有哪些方法? 2筛选个人简历的要点有哪些? 3笔试的一般内容有哪些?适用于哪些范围? 4如何做好初步甄选? 第七章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1面试的含义与目标是什么 2情景内容模拟包括哪几种方法 3面试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类别 4面试主要评价要素分为那几类?其权重是如何确定的? 5面试基本程序有哪几步? 6面试问题可分为几种?面试问题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面试中的提问技巧及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8面试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第八章评价中心 1评价中心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2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特点又是什么?4请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正式测评流程。 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有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 6公文筐测验中公文筐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7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角色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怎样设置?8管理游戏的概念是什么?管理游戏有哪些种类? 9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具有什么的特点? 第九章员工录用 1构成录用决策的要素有哪些 2简述背景调查的内容 3简述背景调查的适用范围 4在背景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试述如何时背景调查的结果更为有效 6试述录用面谈的技巧与误区 7如何对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8试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第十章招聘评估 1什么是招聘评估 2简述招聘评估的意义和功能 3什么是招聘成本?包括哪些部分? 4为什么要强调评估方法的信度与效度? 5简述招聘工作总结应遵循的原则 6试撰写一份招聘工作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课后简答题答案第二章

一、填空题 网络建设是合乎和的统一体,要想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握设计尺度.需求分析是的主要工作。 学员答案:(答案1)目的性(答案2)规律性(答案3)网络规划 正确答案:目的性规律性网络规划 【解析】: 二、填空题 一、需求分析的类型分为、、、、、和。 学员答案:(答案1)应用背景分析(答案2)业务需求分析(答案3)管理需求分析(答案4)安全性需求分析(答案5)通信量需求分析(答案6)网络扩展性需求分析(答案7)网络环境需求分析 正确答案:应用背景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管理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通信量需求分析网络扩展型分析网络环境需求分析 【解析】: 三、填空题 二、投标的步骤分为、、和。 学员答案:(答案1)递交投标文件(答案2)评标(答案3)中标(答案4)签订中标合同 正确答案:递交投标文件评标中标签订中标合同 【解析】: 四、填空题 三、招标的过程中能够公开招标的项目要尽量的公开招标,需要向 个以上具备承担网络工程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招标邀请书。 学员答案:3 正确答案:3个 【解析】: 五、填空题 四、企业应用主要是满足―般的文件共享还有多媒体视频服务,一 般的文件共享或打印共享只需要带宽就够了,而多媒体视频则需要以上的带宽。 学员答案:(答案1)1M (答案2)10M 正确答案:1Mbit/s 10Mbit/s

【解析】: 六、填空题 五、简单地说,网络的扩展性有两层含义:;。 学员答案:(答案1)其一是指新的部门能够简单地接入现有网 络(答案2)其二是指新的应用能够无缝地在现有网络上运行。 正确答案:简单接入无缝运行 【解析】: 七、填空题 六、编制投标文件应遵循国家\国际的规范,其重点应该体现所选 方案的、和,同时,要为用户考虑将来的和。 学员答案:(答案1)先进性(答案2)成熟性(答案3)可靠性(答案4)扩展性(答案5)升级性 正确答案: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扩展性升级性 【解析】: 八、填空题 七、获取需求情息的方法有、、和。 学员答案:(答案1)实地考察(答案2)用户访谈(答案3)问卷调查(答案4)向同行咨询 正确答案:实地考察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向同行咨询 【解析】: 九、填空题 八、可行性论证是就:工程的背景、意义、目的、目标,工程的功 能、范围、需求,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设计要点、建设进度、工程组织、监理和经费等方面做出,指出工程建设中选择的依据,降低项目建设的。 学员答案:(答案1)可行性验证(答案2)软硬件(答案3)总体风险 正确答案:可行性验证硬件总体风险 【解析】: 十、填空题 九、网络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和。 学员答案:(答案1)制定管理规则和策略(答案2)网络管理员依据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网络实施的管 理 正确答案:制订管理规则和策略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设备和网络管

教师招聘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与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通过引导与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与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教师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自我提问法,即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表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3)知识传授法,主要就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就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到学习中,形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几种元认知训练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特别就是对复杂、困难的问题,元认知的训练就更为有效。 3、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她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4、简述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1、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参考答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 2、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简答题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可忽 略 2.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变化,是谱线变宽主要因素。 3.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变宽。与吸收气体的压力有关。包括洛伦兹变宽和霍尔兹马克变宽。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使谱线变宽。 自吸变宽:光源发射共振谱线被周围同种原子冷蒸汽吸收,使共振谱线在V0 处发射强度 减弱所产生的谱线变宽。 原子吸收谱线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的影响 12.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由于荧光发射是激发态的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所以不管激发光的能量多大,能把电子激发到哪种激发态,都将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发射荧光。因此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S1 与S2 的能级间隔比一般分子大及可能受溶液性质影响的物质外,荧光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且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3.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 在有机分子中存在σ、π、n三种价电子,它们对应有σ-σ*、π-π*及n 轨道,可以产 生以下跃迁: 1.σ-σ* 跃迁:σ-σ*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150nm)饱和烃只有σ- σ*轨道,只能产生σ-σ*跃迁,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 150nm) 2.π-π*跃迁:π-π*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π电子,也有π* 轨道,能产生π-π*跃迁:CH2=CH2,吸收峰165nm。(吸收系数大,吸收强度大,属于强吸收) 1.n-σ*跃迁:n-σ*能量较低,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与π-π*接近)含有杂原子团如:-OH,-NH2 ,-X,-S 等的有机物分子中除能产生π-π*跃迁外,同时能产生n-σ*跃迁4. n-π*跃迁:n-π*能量低吸收峰在近紫外可见区(200 ~ 700nm)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O,-CN 等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次序为:σ-σ*> n-σ*>π-π*>n-π* 除外分子内部还有电荷迁移跃迁,指用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接受体相 联系的轨道上跃迁,实质是氧化还原过程,相应的光谱最大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14、简单说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原理和依据是什么?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作用: 光源:较宽的区域内提供紫外连续电磁辐射。 单色器:能把电磁辐射分离出不同波长的成分。 试样池:放待测物溶液 参比池:放参比溶液

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知识讲解

第二章w i n d o w 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

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注:(答案是我根据书上内容做来的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标准答案供参考哈)1.在windos 7系统的桌面创建“画图”的快捷方式,简述操作步骤。 单击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在菜单栏中左键点击所有程序,。在所有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附件,选中附件中的“画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利用搜索功能查找c盘上所有以map为扩展名的文件,并将找出的文件彻 底删除,简述操作步骤。 点击电脑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在开始菜单中打开资源管理器,或者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 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本地磁盘C盘,然后在资源管理器的右上角的搜索栏中输入“map”然后进入搜索 在搜索出来的结果中选择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键删除。 3.使用“计算机”按“FAT32”文件系统格式化一个新的优盘简述操作步骤。 首先把U盘插进电脑的USB接口,然后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我们插入的U盘,右键单击U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栏中选择格式化打开格式化窗口。把窗口中的文件系统改为f a t32,然后单击开始。 4.使用“资源管理器”,在C盘根文件夹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记事本”;将D 盘所有扩展名为.txt的文件复制到该文件夹,简述操作步骤。 1)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左键双击c盘进入c盘的根目录。然后,右键单击资源管理器窗格中的空白部分,在弹出来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并把文件夹的名字更改为“我的记事本”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简答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答题: 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在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

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

吸收复习题

吸收习题 一简答题: 1、吸收分离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类? 答:依据是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1)按过程有无化学反应:分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2)按被吸收组分数:分为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3)按过程有无温度变化:分为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4)按溶质组成高低:分为低组成吸收、高组成吸收 2、吸收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有何应用? 答: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它在化工生产中有以下应用。 ①分离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组分,如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等。 ②净化或精制气体,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③制备液相产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备盐酸等。 ④工业废气的治理,如工业生产中排放废气中含有NO SO等有毒气体,则需用吸收方法 除去,以保护大气环境。 3、吸收与蒸馏操作有何区别? 答:吸收和蒸馏都是分离均相物系的气—液传质操作,但是,两者有以下主要差别。 ①蒸馏是通过加热或冷却的办法,使混合物系产生第二个物相;吸收则是从外界引入另一 相物质(吸收剂)形成两相系统。因此,通过蒸馏操作可以获得较纯的组分,而在吸收操作中因溶质进入溶剂,故不能得到纯净组分。 ②传质机理不同,蒸馏液相部分气化和其相部分冷凝同时发生,即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 分同时向着彼此相反方向传递。吸收进行的是单向扩散过程,也就是说只有溶质组分由气相进入液相的单向传递。 ③依据不同。 4、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式?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亨利定律表达气液平衡时两相组成间的关系。由于相组成由多种有多种表示方法,因此亨利定律有多种表达式,可据使用情况予以选择。 ①气相组成用分压,液相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时,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 P E x 式中E称为亨利系数,单位为kPa。 亨利系数由试验测定,其值随物系特性和温度而变。在同一种溶剂中,难溶气体的E值很大,易溶的则很小。对一定的气体和溶剂,一般温度愈高E值愈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应予指出,亨利定律适用于总压不太高时的稀溶液。 ②以分压和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气、液相组成,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2.简述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3.简述恩格斯对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特点的概括。 恩格斯把蒙昧时代概括为,“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把野蛮时代概括为“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没有阶级性。不管什么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用平等的精神教育儿童青少年。第二,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围绕生产劳动进行;把传授生产经验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第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既在生产实践,也在政治、宗教和艺术活动中进行教育。第四,教育手段极端简单。教育手段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5.简述原始社会末期教育活动的新特征。 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即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合格的氏族成员。第二,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必须学习生产劳动技能,还要学习氏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第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口头传授的方式越来越多,如通过谚语、歌谣、故事等方式进行教育。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奴隶社会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的人进入何种学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第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第四,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第五,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第六,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由封建王朝举办和管理的学校系统称为官学;与官学并行,行于民间的教育称为私学。第七,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古代社会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决定了教育上的个别施教形式,充其量集体个别施教。 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勿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8.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版全

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口诀】规(规模)速(速度)方(方法)内(内容)段(手段)结(结构)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口诀】两权一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口诀】目内方育 6.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再创造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4)个别差异性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 一、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用P、V 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一般应定义为( C )。 A.–1 B.0 C.1 D.任意值 2. 有m 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一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A )。 A.1 至–(m-1) B.1 至m-1 C.1 至–m D.1 至m 3.在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临界资源是非共享资源 B.临界资源是任意共享资源 C.临界资源是互斥共享资源 D.临界资源是同时共享资源 4.对进程间互斥地使用临界资源,进程可以( D ) A.互斥地进入临界区 B.互斥地进入各自的临界区 C.互斥地进入同一临界区 D.互斥地进入各自的同类资源的临界区 5.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B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6.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A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7.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P(S)操作而被阻塞后,S 的值为( B )。 A.>0 B.<0 C.≥0 D.≤0 8.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V(S)操作而导致唤醒另一进程后,S 的值为( D )。 A.>0 B.<0 C.≥0 D.≤0 9.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系统中在该信号量上有( A )个进程等待。 A.4 B.3 C.5 D.0 10.若有 4 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 3 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B )。

教师招聘试题库简答题题库含答案(个人整理)

填空: 23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7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主要表现是自觉性、 造性。 28 .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39.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 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0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 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 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 深厚的功底。 ③ 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 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42 .德育的任务有哪些?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 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公共知识 独立性、创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 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