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学号200910006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课程论文

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防护与解决方法

高芸

课程名:生态学

系别:环境工程

班级:042091

班学号:04

任课教师:谢作明

二〇一三年一月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我们离不开的资源,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森林资源破坏的越来越严承,导致了很多资源的枯竭。本文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球变化对其影响以及对其防护解决方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气候变暖;解决方法

Abstract: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t is the largest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most complicated structure, material resources of the rich ecological system, it is also the most perfect function of nature resource ,biological gene pool ,water, carbon ,nutrient and energy storage regulating reservoi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 fores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resource, but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destr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strict bearing, resulting in a lot of resourc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global change on its impact and on its protective solution explained. Keywords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climate warming;solving method;

0引言

森林生态系统是保持陆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地,是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并且是为人类福祉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产、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功能。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除了为人类提供食物、工农业原料、药品等可以商品化的功能外, 还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它的生态、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 并起着重要作用。

1.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1.1 调节气候及促进物质循环regulating the climate and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生态系统是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绿色调节器, 它对大气候及区域性的小气候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径流和气流的影响等) , 从而可以缓冲极端气候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区域、小生境等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促进和调节着物质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 土壤- 大气- 水”的生物与

非生物环境循环体中不断进行交换, 从而维护了生态过程。

1.2 涵养水源效益water conservation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 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和地表径流、改善水质和调节水温变化等。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质, 使得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涵养水源能力。在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 在干旱季节则可以供水抗旱, 故被誉为“绿色水库”。据研究表明, 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m深时, 1 hm 2森林可贮存水200~2 000 m 3, 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 m 3。森林具有调节径流的生态功能, 但究竟是增大还是减少径流量, 学术界没有定论, 尚处于争论之中。但森林可通过降水截留、蒸散、土壤渗透、减少地表径流等综合作用实现减缓洪水的功效。

1.3 保育土壤:soil conservation

森林中活地被物和凋落物层层截留降水,降低水滴对表土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同时林木根系固持土壤,防止土壤崩塌泻溜,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 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滑坡、泥石流) 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它庞大的树冠, 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 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林地下强壮且成网络的根系, 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 从而起到有效的固土作用。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其保土功能便减弱甚至消失, 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受泥沙淤积等。

1.4 固碳释氧效能carbon fixation,oxygen released

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支柱,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森林植被、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固定碳素、释放氧气。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 2, 利用太阳能生成碳水化合物, 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东京会议以后, 已确认CO 2 排放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CO 2 的排放和污染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各国政府承诺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 的排放。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全球现有森林总储碳量(1 146 Gt) 约占土壤和植被所储存碳的46% ,且能以各种形式储存CO 2, 从而有助于缓和全球的温室效应。

1.5 净化环境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等)的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以及降低噪音、提供负离子和萜烯类(如芬多精)物质等功能。树叶树枝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和汁液等, 所以能吸附、粘着一部分粉尘, 降低大气中的含尘量。环境科学研究显示, 大气中主要存在SO 2、Cl2、HF、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及其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森林可以依靠生态系统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通过吸收、过滤、阻隔、分解等生理生化过程将人类向环境排放的部分废气物利

用或作用后, 使之得到降解和净化, 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此外, 许多树木和植物都能分泌出杀菌素并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森林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工业、交通、施工及社会生活噪声等无形的环境污染。

1.6 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protection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各类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 而且还为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条件。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地球经过40 亿年生物进化所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据研究表明, 由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约为3 万亿美元, 占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约33 万亿美元) 的11%。

1.7 防风固沙效能wind prevention and sand fixation

森林是风的强大障碍, 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林带可以有效地改变风向, 减低风速, 在此过程中还能起到提高林区湿度、调节温度、减少蒸发量等作用从而可提高农作物产量。除了高大林木的阻挡作用之外, 植被的根系均能固沙紧土、改良土壤结构, 从而可大大削弱风的携沙能力, 有效地阻截、固定、控制流沙, 因此在防沙治沙、防治沙尘暴等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8 提供负离子:negative-ion supply

空气负离子就是大气中的中性分子或原子,在自然界电离源的作用下,其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很快会附着在气体分子或原子上,特别容易附着在氧分子和水分子上,而成为空气负离子。

森林的树冠、枝叶的尖端放电以及光合作用过程的光电效应均会促使空气电解,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如植物精气(又叫芬多精) 等也能促进空气电离,从而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

1.9 物种保育:species conservation

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的场所,从而对其起到保育作用的功能。

1.10 森林防护:action of forest against natural calamities

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等防护林降低风沙、干旱、洪水、台风、盐碱、霜冻、沙压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功能。

1.11 积累营养物质:nutrient accumulation

森林植物通过生化反应,在大气、土壤和降水中吸收N、P、K 等营养物质并贮存在体内各器官的功能。森林植被的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对降低下游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1.12 森林游憩forest recreation

目前人们大多认为: 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实质是森林对人这一主体生存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等) , 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提供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娱乐、游憩、美学、精神和文化等的价值。

2.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Global change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

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

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2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到损害。

2.1 CO2浓度的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the increase of CO2 concentration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Pekka E. Kauppi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2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2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2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C 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2 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2001)、王叶(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

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减缓森林的砍伐可以维持碳的总量。R. K. Dixon等人(1994)提出:在目前,全球变化与土地利用状况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森林中的碳量依然增增减减不确定。利用模型预测的一些结果表明,在将来,森林依然将有可能是地球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和自然资源循环再生的一个重要生态学途径。王邵军等人(2011)在分析森林碳循环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碳循环及其管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的内容、方法、措施及途径。森林在碳循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寒带,温带和热带建立有益的管理区,可以使生物圈中碳的循环比较稳定。Robert K Dixon等人对94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试验样点在生物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适度的森林面积可以保证碳的循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森林生态系统的防护与解决方法forest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solutions 长期以来,传统的森林经营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长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在实践中实行“掠夺式”经营,严重破坏自然林业生态系统。要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和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发送森林的经营管理,发展生态林业,恢复和提高森林所固有的巨大生态效应,走持续发展之路。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类型和物种在水土保持能力上有很大差异。林业生态系统由于树体高大,枝叶繁茂,空间层次结构复杂,枯落物丰富,根系发达,寿命长,因而水保功能强于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完善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完备的生态功能,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现有天然林生态,逐步增加其在森林总量中的比重,努力恢复自然植被和生态,已是刻不容缓。

2.1 天然林保护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生态自然修复基本技术足封禁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轻的生态系统。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复生态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补种’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重的生态系统。加强天然林保护,必须着眼于以下几点:

(1)要成立组织机构专人专门负责,做到分工合作,权责明确。

(2)要尽量达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合适的保护形式。在有重大保护价值的区域,应当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广泛发动群众,实行承包责任制,普遍采用全面封禁的保护方式。

(3)制订一套完整的法规和制度,严格遵循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要求和规定,以法治林,对毁林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可能减少对薪炭材的需求和盗伐天然林现象。

(5)切实解决好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全面禁伐外,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要做好预防和保护工作,对成熟林和病弱残次林要注意人工改造和人工辅助自然更新,使天然林生态系统维持在最佳的地带性顶极状态,发挥最大的生态效能。2.2 次生林经营management of secondary forest

次生林是原始林受到外力破坏后,经过一系列的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森林。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速生性,对维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有不稳定性、处于向稳定的顶极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的中间阶段。我国次生林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占全国森林面积达46.2%。但多数破坏严重,经营管理粗放,生产力低下,林分结构和龄组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贫乏。对次生林的保护和经营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即利用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借助于自然力并辅以适当的人工促进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根据林地现状,可采用全封、半封和轮封等封山育林形式,要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封是手段,育是目的,不封不足以育,只育不封难收实效。实践证明,合理的封山育林对森林群落的保护和恢复有极佳的效果。

2.3 荒山荒地造林Afforestation of barren mountain moorland

大力治理荒山荒地,促进其恢复森林植被,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点。根据植被覆盖程度的不同,荒山荒地一般可以大致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足地表植被稀少至裸露者;另一类是蕨类、杂草和灌木从丛,但难见乔木。南方土地丘陵地区毁林之后产生的多属于第二类。目前对第经营区主要用于商品林经营以及经济林果品开发,重点是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兼顾经济林以及林业附属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其经济产出主要用于推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当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面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主张,两大阵营矛盾的焦点是减排责任分担、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为了减轻气候变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对全球变化开展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供水能力及其应变能力,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并使这一要求具体落实到建设项目中;

(2)继续植树造林,提高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3)继续加强致病气象灾害的预报,监测和监控网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识,建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全球变化,是全人类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篇一:林学毕业论文 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1) 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 1.1生态林业的内涵 (1) 1.2生态林业的功能 (1) 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 2.1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2) 2.2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2)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3.1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3) 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3)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 3.3.1、林业的生态效益 (3) 3.3.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 3.4努力实现转变 (4)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摘要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为此,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态、自然建设、经济 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1生态林业的内涵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目的是:提高

毕业设计格式及相关表格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版式要求 1、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设计图纸、资料可采用A3幅面的纸张;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 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2、摘要 必须有中文摘要,鼓励使用外文摘要。 3、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 参考文献 附录 4、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5、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6、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

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7、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8、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9、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10、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11、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______ A.埃尔顿 B.谢尔福德 C.奥德姆 D.苏卡乔夫 答案:C 2.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A.种群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A 4.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______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答案:C 5.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 A.荒漠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______ A.冻原 B.河流 C.果园 D.荒漠 答案:C 7. 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______ A.发达,不发达 B.发达,发达 C.不发达,发达 D.不发达,不发达 答案:C

8. 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______ A.多度 B.密度 C.频度 D.盖度 答案:C 9.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A.U型 B.S型 C.J型 D.V型 答案:B 10.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______ 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 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 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 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 答案:B 11. 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______ 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答案:A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XXXXXXXXX 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技术创新对公路运输市场体系的作用和影响 指导教师: XX 教授 专 业: 电子商务 级 班 准考证号: 论文作者: XXX 年 月 日 或毕业设计, 字号:二号宋体 初号,华文中宋 四号宋体 小三号楷体 小三号黑体 小三号楷体

二级以下(包括二级题序 )用小四宋体 目 录 摘要 1 绪论...................................................................................................... 1 1.1公路运输市场的现状.................................................................................1 1.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 2 技术创新对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的作用............................................................ 2 2.1 公路运输市场..........................................................................................2 2.1.1 公路运输产品 (2) … … … … 5结论 (4)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加黑 一级题序用小四宋体加黑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

石楠与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园林专业贾春波 指导教师樊慧敏 中文摘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英国PP Systems 公司制造的CIRAS-2 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对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石楠、红叶石楠的光饱和点分别约1 200~1 400 μmol·m-2·s-1,1 400~1 6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27.0μ mol·m-2·s-1,59.26 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2000,0.02216,说明石楠、红叶石楠属于喜光树种,且红叶石楠较耐荫,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石楠;红叶石楠;光合特性 Comparative 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Student major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iachunbo Teachers Fanhuimin Abstract: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ere mea- sured in the field conditions using CIRAS-2 portable photosynthetic system made by the company of UK PP Syste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both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had a double-peak curve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a phenoenon of photosynthetic “noon breaking” in sunny days. Light saturation point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ere 1 200-1 400 μmol·m-2·s-1 and 1 400-1 600 μmol·m-2·s-1respectively,light compensation points of them were 127.00 μmol·m-2·s-1and 59.26 μmol·m-2·s-1respectively,and photosunthetic apparent quantum yield of them were 0.02000 and 0.02216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belongs to light species,and the shade tolerance and light adaptability of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as better. Key words:Photinia serrulata;Photinia frasery Dress;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为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其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1],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叶根可入药。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y Dress)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常绿小乔木[2],

毕业论文相关表格及格式要求

表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

表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表五: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_ _ __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_ 系___ 指导教师__ 20年月日 表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系(章): 检查日期: 年月日

附件4: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要求与规范 1.文字 除特殊要求外,一般论文(设计)中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书写。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字数在5000左右;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切忌逗号一用到底。 2.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与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静养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论文(设计)的表格可以统一编译(如:表15),也可以每章单独编译(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与插图及公式的编译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与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与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与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表内文字说明(5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若有附注时,用小5号宋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注1:。 3.图 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插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模板

注:纸型:16K 上、下、左、右页边距:2厘米 页眉:厘米页脚:厘米装订线:厘米 ××××大学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学号: 01000076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20××年××月×× ××××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

生理生态学论文

标题:浅析稳定碳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 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文旨在概述碳同位素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以及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简要的探讨,使碳同位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关键词:稳定性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影响因素 1.同位素分辨率的基本理论 在自然界中, 碳有15 种同位素(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 12C 和13C 是两种稳定性同位素, 其中,12C 占98. 89% , 而13C 只占1. 11% 。不同物质中, 由于“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参加反应的物质因重和轻的同位素不同而产生差异, 使得两种碳同位素的丰度比(R = 13C /12C )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比值的变化包含了在碳转移固定过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代谢等方面大量的信息.这是因为植物组织中的13 C 与12 C 比值都普遍小于大气CO2 中的13 C 与12C比值, CO2 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植物组织的过程中, 会产生碳同位素分馏。基于这一特性, 生物体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已被成功地引入到生物学的多个研究领域, 如光合作用途径的研究、光能利用率、环境污染、植物水分利用率、矿质代谢、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气候效应和生物量变化等. 2.水分利用效率的涵义 单叶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称之为蒸腾效率,指单位水量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时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的量,即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它实质上反映了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评价植物生长适宜程度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干旱、半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至今普遍认为,对植物叶片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或者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比,既有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植物个体而言,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蒸腾单位水所积累的干物质量,既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对植物群体来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群体蒸腾和蒸发单位水所生产的干物质量,于是有WUE=干物质量/(蒸腾量+蒸发量)。 水分利用效率( WUE ) 反映了环境水分资源对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Farquhar 等根据大量研究确立了植物叶胞间CO2 浓度(Ci ) 与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数量关系为:WUE = (Ca - Ci) / 1.6$W其中, Ci 为大气CO2 浓度, $W 是叶片与空气的水蒸气浓度梯度; 1.6 为由气孔对水蒸气的传导性转为对CO2 传导性的转换因子。可以看出, Ci 越大, WUE 越小, 相反, Ci 越小, WUE 越大, Ci 与WUE 呈负相关关系。同时, Farquhar 等还进一步建立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 13C) 与Ci 之间的数量关系方程:$ 13C= a + ( b- a ) (Ci / Ca ) = 4. 4 + ( 27- 4. 4)(Ci/ Ca ) = 4. 4 + 22. 6(Ci/ Ca )$ 13C 与Ci 呈正相关, 而Ci 与WUE 呈负相关,由此推论$ 13C 与WUE 呈负相关。这就是$ 13C 作为植物WUE 的选育指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分析植物的D13C 值和$ 13C 值, 可以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极及其影响因子。 3.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 同位素分馏(isotope fractionation)是指某一反应中底物的同位素组成受到改变,使产生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即反应物同位素组成改编的效果。空气13 CO2的扩散速度比12 CO2慢,加上光合作用过程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在固定二氧化碳时优先吸收12 CO2的特点,由此引起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同位素效应的最重要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CO2进入植物体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专题课程论文 题目桉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 认识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二〇一六年一月

摘要 针对近年关于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效应的争论,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在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与恢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形成三点认识: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通常表现为林地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弱和生产力下降,而林地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活动及桉树的化感作用是导致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必须采取科学的技术对策,如开展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控林地生产力;未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及其恢复研究的主要方向可能是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和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研究桉树的生态适应性与生态环境效应,其重点是探索桉树与其他外来植物的生态学关系。本文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及客观、科学地评价其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桉树、生态环境效应、生态适应性

一、引言 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枯叶脱落的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1]。原产地主要在澳洲大陆,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到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有药用、经济等多种价值。20世纪50-60年代,广东雷州半岛开始种植桉树人工林;20世纪80年代筛选了一些优良品种,开展了山地造林;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无性系繁育技术,桉树得到迅速发展[2]。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17个省(区)种植桉树,总面积约300万hm2,桉树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具活力的树种,也是广西省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木材需求十分旺盛、林业特产税的取消以及农业税的逐步减少等因素促进了桉树的迅速发展。桉树大面积种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木材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大面积营造桉树人工林,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引起了一些争论。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初步的讨论。 二、桉树人工林水分问题 桉树是一个速生树种,在枯枝落叶不被冲刷和无人扫除情况下,大量的枯枝落叶不断积累和旷化,各种动物、昆虫、细菌生长,能使土壤的养分显著的提高。桉树林对改变干旱有一定作用。桉树是常绿树种,林地受大量枝叶覆盖,而且林下植物较多,常见芭芒、铁芒箕、海金沙等,总覆盖度0.18左右。阳光很少直射热减少,林中温度降低,林地蒸发量减少而湿度增加。据石岭林场调查,8年生的窿缘桉,主根深达9米多,树根直生到地下水层,吸取地下水,通过树叶蒸腾向空间散发水分。同时桉树根系发达,伸延广。凋落物多,可防止林地冲刷。每逢下雨,枯枝落叶层大量吸水,雨水沿着根和土壤空隙渗入深层,增加土壤水分,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3]。 据巴西科学资料表明:桉树、松树和天然草本植物中的土壤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种 种 种 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11.凤眼莲(俗名水葫芦)被引入我国后,因其繁殖迅速而泛滥成灾,并对水体中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该现象属于( ) A.扩散 B.迁移 C.生态入侵 D.适应辐射 答案:C 12.下列属于热带雨林特点的是( ) A.植物密度高,季相变化明显 B.植物密度高,季相变化不明显 C.植物密度低,季相变化明显 D.植物密度低,季相变化不明显 答案:B 13.下列生物中,其生活史对策属于r对策的是( )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页面设置: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间距20磅,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号)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要用中文) 二零二零年六月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院系专业 年级姓名 题目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 (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月日

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看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海滨 我国的高考制度对大学生而言一般是“严进宽出”,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学生在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后最重要的就是临近毕业的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一门实践课,每名学生本应认真对待,因为它是检验你在这几年中所学知识的总结,是精华,是验证。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往往就是自己在大学生涯结束时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但从实际大学生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效果、过程和质量上看都并非如此。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餐文化时代,而我们大学毕业论文也难逃此厄运,经过抄袭、拼接、粗制滥造而成的毕业论文成了大学教育的一块心病。 在长期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养成严谨学术作风的教育,单是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就落后一大截。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从小学义务教育开始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文(论文)写作作风,绝大部分学生的每篇文章或是论文都必须在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后,再经过自己的锤炼加工,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来完成。(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学生仍然存在作弊写文章和论文的事例)但从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的状况来说,除了那十来所全国重点大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完成情况相对好一些外,相当多的高校出于市场经济压力和本校学生毕业率考虑,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毕业论文仅仅只参考了三五本书,但只要观点没什么大的问题或错误,教师和校方大都会让其通过。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有多种原因。从我们对大学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与当今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重视不够、导师对毕业生论文指导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因为高校扩招,每年就业压力很大,临毕业前一年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寻找工作或是在企业、公司实习,根本没时间去从事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篇毕业论文无论从理论或是实践方面来说,至少需要三个月,而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三个月时间他们可以跑十场以上的招聘会,可以在公司、企业得到三个月的实践锻炼,为就业打下经验基础,而很少会有毕业生花三个月时间埋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写论文。 但是,我认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突显了我国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低效的阅读能力,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五到十本相关书籍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的信息,往往采用直接引用原版书籍的文字、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搜寻相关资料,通过复制、粘贴的简单粗糙的方式完成论文写作。 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化快速阅读技能培训的实践看,如果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接受过快速阅读训练或教育的话,就能在参考书籍中迅速准确捕捉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体系作为参考,就能够避免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因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学生毕业论文阅读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这方面这些发达国家做的显然要比我们好的多,由于他们很早就普及快速阅读教育,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他们的论文写作必须参考大量的书籍,一般至少会参考三十到五十本,如果不能快速阅读并准确获得所需知识,那面对这些书籍和写作任务,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

生态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李海梅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生态学专业分析报告

生态学专业分析报告 引语: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爆炸的历史时期。该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门关于人类自身、人类生活的新学科——生命科学开始蓬勃发展,到七十年代已然成为一门当代的热门学科,无数科研工作者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各种成果举世瞩目: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随着生命科学发展逐一实现,随着物理学世纪让位于生命科学世纪,世界还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出现。可以预计,在发展和危机并存的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生态学是生命科学众多专业的一门,同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相对应,是生命科学向两极发展中宏观综合方面的重要标志。生态学的概念和成果已经被更多方面所接受,甚至被称为"生态学的热潮″,已作为一门"生存的科学″而出现,受到高度的重视。 一、生态学简介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二、专业介绍 【1】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地学基础、环境生态工程、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毕业论文排版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特点,对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由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组成。 1.封面 2.目录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 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6.评阅教师评语 7.答辩会议记录 8.中外文摘要 9.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⑴前言 ⑵选题背景 ⑶方案论证 ⑷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⑸结果分析 ⑹结论或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附录 注:1.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2.外文参考资料原文、译文单独装订成册。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填写,指导教师负责把关。 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并标明对应的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审查意见由指导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5.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6.答辩会议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按要求详细填写。 7.中外文摘要含题目、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署名、摘要、关键词。题目下方正中为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摘要:环境生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互交织攀升的状态。环境生态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而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建设生态社会,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体制。 关键词:环境生态生态文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中国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已经影响到了每位公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