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种类

轮胎的种类
轮胎的种类

提起轮胎的种类,其实有很多种分法:有按车种分类的,有按用途分类的,有按大小分类的,有按花纹分类的,有按构造分类的。

●按汽车种类分类

轮胎按车种分类,大概可分为8种。即:PC——轿车轮胎;LT——轻型载货汽车轮胎;TB——载货汽车及大客车胎;AG——农用车轮胎;OTR——工程车轮胎;ID——工业用车轮胎;AC——飞机轮胎;MC——摩托车轮胎。

●按轮胎花纹分类

轮胎按花纹分类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种:

①直沟花纹,也叫普通花纹。这种花纹操纵安定性优良,转动抵抗小,噪声低,特别是排水性能优秀,不容易横向滑移。之所以叫它为普通花纹是相对越野花纹和泥雪花纹而言的。其实统而言之的普通花纹种类也很多,因为每个大的轮胎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和试胎场,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那里研究花纹。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花纹注重宁静和舒适,有些花纹注重防水防滑,有些花纹注重抓地性,而有些花纹则注重波动阻力小、节省燃料。因此,虽然只是窄窄的胎面,却有万种变化,真可谓"方寸之间,万花世界"。而且每个大的生产厂家,每年还都在不断地推出新的花纹。

②横沟花纹。横沟花纹的驱动力、制动力和牵引力特别优秀,而且

其耐磨性能极佳,因此,十分适合如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车辆使用,但横沟花纹的操纵性和排水性能较差。

③纵横沟花纹。纵横沟花纹也叫综合花纹,它兼备了纵沟和横沟花纹的优点,因此,它也比较适合于吉普等越野车辆,如日本三凌吉普原厂配套使用的750—16轮胎,即是这种纵横沟花纹。

④泥雪地花纹。泥雪地花纹,顾名思义,是指专为适于泥地和雪地使用而设计的花纹。它用字母"M+S"表示,"M"指泥地,而"s"指雪地。此类轮胎一般都直接将"M"+"s"锈刻在轮胎的侧壁上,使人一目了然。在国外,比如日本国家,大多数驾驶员为了雪天行车的安全都备有雪地胎,或使用防滑链,冬季一过,有些不愿保存到来年使用的人,就把雪地卖掉。现在我国有很多人在经营这种轮胎,规格以微型车用的最多,他们给这种轮胎取名为"落地新",意即:落(着) 过地,但还很新。在此提醒使用者,在使用这种轮胎时,一定要将胎面上的防滑钉去掉,否则,会破坏路面,因为我们很多驾驶员购买这种轮胎并不是为了雪天使用。

雪地用胎,用一冬季即卖掉浪费,但保存起来又很占地和麻烦,为了解决雪胎夏季不能用的问题,日本BS公司曾研究了几种可以变化的花纹。这种花纹,随着轮胎的磨损,接地胎纹会起变化。首先,从冬天开始使用,雪地纹在雪地上发挥踏雪前进的优秀功效,而过了冬季,专为雪地而设计的肩部横沟已经磨损,表现出了一般普通花纹的性能。这样一胎二用,即解决了雪天用胎,又不会浪费;可谓用心良苦。同时也体现了日本商人的敬业精神。

纵沟胎纹、横沟胎纹、纵横胎纹和块状胎纹四种基本胎纹及其特点:

①纵沟胎纹=操纵安定性优良/转动抵抗小抵噪音/排水性佳/不易横向滑动。

②横沟胎纹=驱动力、制动力、牵引力优/耐磨性佳。

③纵横胎纹=兼具纵沟及横沟胎纹的优点。

④块状胎纹=驱动力及制动力都很好。

⑤越野花纹。越野花纹是专门为适应干、湿、崎岖山路和泥泞、沙

路而设计的花纹。这种花纹轮胎就象五项全能运动员一样,一身兼具数种特长,能适用各种恶劣环境和气候,因此,它是年轻人或吉普等越野车使用的最佳轮胎。

越野轮胎,除了一样享有每个厂的花纹代号以外,一般还有十分动人的名字。如日本东洋轮胎MG(微博)101花纹。因为这种花纹极适应于泥沙、干、湿及崎岖山路,因此,该厂给它取了一个即有讽刺意味又有美好象征的名字——"诺曼底登陆",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之意(诺曼底登陆之所以取胜,有其它各方面因素,但当时盟军使用的轮胎能够在沙滩、山路畅行无阻,也是盟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给它取的名字就可想象出这种花纹的卓越越野性能。

轮胎按花纹分类,可以归纳为上述五类,所以,当您了解了自己车上用的是什么花纹类轮胎以后,就可以到轮胎专卖店购买自己想要的轮胎。

此外,有些轮胎的花纹具有方向性,这种花纹主要考虑的是抓地性能,在安装这种轮胎时,要注意按滚动方向标记安装。如果轮胎上无标记,则以花纹的尖端先接触地面。但是,这种有方向花纹轮胎,如果在前后轮距等宽的越野车上使用,前轮的二个轮胎也可以反向安装。反向安装以后,如果您的车行驶在泥沙路上,前轮变浅,减少滚动阻力,可以节省燃料,同时,前轮滚过以后,路面稍加压实,这样有利于后轮通过,提高牵引力。这是在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轮胎厂家并未如此要求,但您不妨一试,效果会很好。

●按轮胎用途分类

轮胎按用途分类,包括载重轮胎、客车用轮胎及矿山用轮胎等种类。

载重轮胎除了在胎壁上标有规格尺寸以外,还必须标明层级数。但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载重轮胎的层级数并不是指它的实际层数,而是指用高强度材料帘线制作胎体的轮胎,其负荷性能相当于用棉帘线制作胎体的轮胎帘布层数。这是因为棉帘线是最早用于制作胎体帘线的,因此,国际惯例即以棉帘线层为表示轮胎层数的基准。不同层级,轮胎的负荷能力不同。即使相同规格的轮胎,因为它的层级数不同,它

的负荷能力也不相同,所以,不同层级的轮胎,不能在同一轴上使用,否则,在高速行驶并负载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危险。比如:解放车用的900—20轮胎(16层级) 就不能和900—20轮胎(14层级)同用在一轴上,因为它们的层级不同,负荷不同,混用以后就容易发生危险。

轻型货车或面包车用的轻型子午线载重轮胎都要在轮胎型号的后面加一个字母"C",以便和轿车用的子午线轮胎加以区分。如:金杯面包车用的轮胎 185SR14C,其中的"C"即指此轮胎为轻型载重轮胎。而美国标准则规定:客车用的轮胎,要在轮胎规格前面用字母"P"加以表示。如:切诺基用的 P215/75R15轮胎,其中的"P"即指此轮胎为客车用轮胎。有很多驾驶员不懂得这个"P"字的含义,一味迷信它,认为美国车上就必须使用带"P"的轮胎,因此,在换轮胎时没有"P"字的轮胎不敢使用,经常闹出一些笑话。有些轮胎经销商,在遇到有这种心理的驾驶员以后,便把带"P"字的轮胎价位卖得很高。其实"P"字只是美国的一种规定,比如,我国上海回力轮胎厂生产的轮胎185/70R14轮胎,要出口美国给福特厂生产的天霸车配套使用,那么,根据美国的规定,上海回力厂生产的185/70R14轮胎的前面就要加个"P"字,以示此轮胎为客车用轮胎。所以,您在换轮胎时,千万不要被这个"P"字唬住。相反,这个"C"字。您倒要注意,并且,如果您的车属于轻型载货汽车那就一定

要坚持做到无"C"字轮胎不换。前面说过金杯面包车用的是子午线

185SR14C轮胎,而奥迪轿车用的也是子午线185SR14轮胎,从轮胎的规格型号来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就因为金杯面包车用的185SR14C轮胎上有个"C"字而奥迪轿车用的185SR14轮胎上没有这个"C"字。因此,它们的气压、负荷等就有很大区别。轻型载货汽车一旦换上了无"C"字的轮胎,就要测算一下轮胎是否可以承载车的自重和预计要载的货物,如果轮胎的限定承载量小于车的自重和要载的货物质量,就一定不要使用,或者在载客或载物时,心中要有数。否则,就象在自己的车上安了四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载质量超过了轮胎的限量,速度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发生爆胎翻车等恶性事故。因此,请广大驾驶员朋友特别注意,如果您的车需要用带"C"字的轮胎,最好别让这个"C"字没有了。

此外,轻型载重轮胎有时也用"LT"在轮胎型号的前面或后面加以表示。比如:LT215/75R15和145R12LT(山东三角牌)等轮胎,其中的"LT"也指此胎为轻型载重轮胎。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广大驾驶员注意,这也是本人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些面包车和客贷双排小货车的驾驶员,为了行驶舒适和安全,往往要将原车配的斜交轮胎换成子午线真空胎,单从斜交轮胎和子午线真空胎角度比较,无疑是真空胎要安全得多,但一定要考虑到您的车是不是要载重物,如果要载重物,一定要换那种带"C"或"LT"的轮胎。此外,还要了解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胎的互换性,也就是说,如果您想把原车用的斜交胎,改换成子午线轮胎时,请不要乱改,否则,会影响车的使用性能。

下面是斜交胎与子午线轮胎的互换表,请参照此表进行互换。此表仅指轮胎的尺寸的互换性,未考虑载重、速度等安全因素,也没有考虑轮胎与车体、挡泥板等部位的碰擦问题,届时,请实际察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再行更换。

斜交胎与子午线轮胎互换表

斜胶胎子午线轮胎 (RADIAL)

(BIAS) 80系列 70系列 65系列 60系列

4.50—12 135R12 155/70R12 145/65R13 16560R13

5.00—12 145R12 165/70R12 175/60R12 175/60R12

6.00—12 155R12 175/70R12 165/65R13 185/60R13

5.20—13 135R13 155/70R13 165/65R13 185/60R13

5.50—13 145R13 165/70R13 175/65R13 185/60R13

5.60—13 155R13 175/70R13 185/65R13 185/60R13

6.00—13 165R13 185/70R13 185/65R14 195/60R14

6.50—13 175R13 185/70R14 195/65R14 205/60R14

5.20—14 145R14 165/70R14 185/65R14 195/60R14

5.60—14 155R14 175/70R14 185/65R14 205/60R14

6.00—14 165R14 185/70R14 205/65R14 225/60R14

6.50—14 175R14

7.00—14 185R14

7.50—14 195R14

8.00—14 206R14

5.60—15 155R15

6.40—15 175R15

●按轮胎大小分类

轮胎按大小分类,一般是指外胎的断面宽度在17in(英寸,1in=25.4mm)以上的轮胎,这种轮胎属于巨型轮胎;外胎断面宽度在17in以下、10in以上的轮胎属于大型轮胎;外胎断面宽度在10in以下的轮胎属于中小型轮胎。

●按轮胎结构分类

轮胎按照构造分类,以目前广泛使用的情况来分,可分为斜交轮胎

和子午线轮胎两大类。

斜交轮胎在我国目前广泛被货车和面包车使用。如北京1041汽车使用的650-16-10轮胎,北旅面包车用的750—14—8轮胎,都是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多用于轿车。如上海大众厂生产的桑塔纳轿车使用的185/70R13轮胎,北京切诺基使用的P215/75R15轮胎,一汽捷达轿车使用的 175/70R13轮胎等,即是子午线轮胎。

中国轮胎出口概况

中国轮胎出口概况 中国轮胎工业在乐观中进入2014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形势变得喜忧参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47家主要轮胎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轮胎产量增长而销售收入下降,出口交货量增长而出口交货值下降,库存量高位,利润率走低。下半年随着中国新增轮胎项目产能逐渐形成及美国对中国半钢胎“双反”调查,中国轮胎行业形势更加严峻。今年前三个季度轮胎销量、出口量、利润等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销售额却下降了。进入2015年,轮胎行业乐观的氛围估计还不会消退,业内人士大多对今年轮胎市场的走势保持谨慎态度,但同时也认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应关注产能、市场需求、橡胶价格等变化对轮胎行业的影响。 一.中国轮胎出口现状 我国轮胎生产出口企业分为国有、合资/独资、民营三种。 第一种是中策、三角、玲珑、风神、双星、双钱、成山、前进、华南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全钢胎、工程胎、中低档半钢为主。尤其卡车胎,中国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赢得全球市场,目前中国全钢胎产能约占世界的80%。 第二种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大跨国轮胎巨头,以及佳通、正新、库珀、锦湖、建大等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相继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产品以乘用胎为主。占据绝大多数配套及替换市场份额。 第三种是永泰、恒丰、永盛、兴源、金宇、好友、华盛、恒宇、德瑞宝、奥戈瑞、盛泰、等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营和寿光等地)。这些企业多从工程胎、农用胎、载重胎等角度切入,发掘了上述大公司尚未完全满足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且继续大幅扩张。 此前,中国生产的轮胎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市场,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出口额接近22亿美元。2009年“特保案”期间,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限制,三年分别加征35%、30%、25%的关税,受此影响,涉案轮胎对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过60%,而对美轮胎总体出口量下降过半。受到轮胎特保案影响,中国该类产品对美出口急剧下降,2011年跌至9.68亿美元,2012年逐渐回升到12.66亿美元,2013年快速增长至20.78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对美出口为5.1亿美元。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讲解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分析 目前,全球轮胎市场已经形成亚太、北美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亚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轮胎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但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国家和地方性优惠政策减少,国内轮胎市场供需饱和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过剩情况,而且中国轮胎出口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加快海外投资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成为全球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一、市场概述 (一)轮胎简介 轮胎是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使用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斜交轮胎(diagonaltire;biastire)和子午线轮胎(radialtire)。根据轮胎性能的差别,斜交胎和子午胎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不包括非机动车),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轮胎的主要适用车型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轮胎市场产业链 轮胎行业市场按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上游的原材料市场、中游的轮胎制造市场和下游的轮胎消费市场。 图表轮胎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全球轮胎市场的区域划分 各大研究机构一般将全球需求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北美、南美、西欧、东欧、中东与非洲、亚太,有时也把北美和南美合并为美洲,把西欧与东欧合并为欧洲。在各个区域中分别涵盖一些主要市场国家。 二、市场行情及其特点 (一)市场销售额与产出水平 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总体保持了增长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轮胎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2003年,该阶段波动幅度非常小,表现相对平稳;第二个阶段是2004年至2011,这个阶段基本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销售额持续小幅下降。 2010年以来全球轮胎产出水平相对稳定。2002年-2006年,全球轮胎产量由6.89亿条增长到7.54亿条,虽然五年内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28%。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轮胎市场的需求快速提升,轮胎企业的产出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2010年之后又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生产期。 中国轮胎市场产出水平总体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2003年-2014年,以2007年为分水岭,2003-2006年和2007-2014年,都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3-2006年增速较大,年均复合增速为32.06%,2007-2014年增速相对平缓,年均复合增速为7.9%,而且2010-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6.31%)要明显快于同时期全球总产出的复合增速(2.78%),说明在全球轮胎市场的生产格局中,轮胎生产能力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轮胎生产商对全球轮胎市场的影响力已有大幅提升。

我国轮胎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轮胎出口数据分析 随着轮胎产量的增长,我国轮胎出口量也增长迅速,除2008、2009年经济危机时期外,我国轮胎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均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2年,我国充气轮胎出口量为4.14亿条,同比增长4.08%。 我国轮胎出口率长期在50%左右,2009年开始,受到美国轮胎特保案的不利影响,我国轮胎出口率较前几年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 图1:我国充气轮胎出口数量及增速 图2:我国充气轮胎出口金额及增速 表1:我国轮胎出口率长期在50%左右

2012年我国轿车胎出口数量为150.68万吨,卡客车胎出口233.41万吨,这两类轮胎的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1%和13.1%。 图3:2011-2012年全国轮胎出口量 图4:2011-2012年全国轮胎出口额 美国是我国轿车胎第一出口大国,其次为欧盟7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2012年,美国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5%,欧盟7国约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2%。 近几年来,我国轿车胎的出口更加多元化,向美国和欧盟7国的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6l%下降

为2012年的47%,但美国和欧盟的市场总需求比较稳定,每年需求在69万吨左右。 图5:2012年我国轿车轮胎主要出口国家 美国也是我国卡客车胎第一出口国,占比18%。第二名则是阿联酋,占7%。我国对欧盟的卡客车胎出口很少,占总出口2%左右,但出口数量非常稳定。 图6:2012年我国卡客车轮胎主要出口国家 根据美国RMA(轮胎制造商协会)数据,2012年美国轮胎需求量为2.84亿条,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原配胎需求有所上升,但替换胎需求小幅下降。原配胎中轿车胎需求同比增长12.1%,轻卡胎需求同比增长1.5%,卡车和公交车胎同比增长2.4%。2013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个人平均行驶距离增加,预计轮胎需求将达到2.9亿条,同比增长2.1%。美国轮胎特保案于2012年9月到期,预计今年起我国轮胎的出口形势将有所转好。 从全球范围看,2005-2010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量从21.03亿条增长至25.85亿条,年均增长率为4.2%,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对轮胎的需求有所反弹,预计2010-2015年,全球轮胎需求的年均增速将上升至4.7%,到2015年,轮胎需求量将达到32.60亿条。其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市场,2005-2010年,亚太地区轮胎需求量占全球的比例从43%上升到51%,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至56%。目前我国轮胎出口

我国轮胎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现状

我国轮胎行业出口遭遇技术贸易性壁垒现状及应对措施从2000年发展到现在,我国轮胎产量和出口均居全球第二位,但生产企业集中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的产品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首先,我国轮胎出口遭受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等9个国家对我国发起过反倾销调查,并且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涉案产品也基本上为汽车斜纹轮胎或较低科技含量的自行车或摩托车轮胎。 其次,我国轮胎出口开始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目前我国就遭受着美国的“337条款”调查的威胁. 再次,我国轮胎出口遭受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自2000年起到目前为止,共有28个国家发布了51个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我国轮胎出口将面临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美国将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新的轮胎测试标准,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轮胎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已进入美国市场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轮胎将面临召回要求。这样我国对美国轮胎出口将面临新的壁垒,在我国轮胎生产技术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我国轮胎业在美国“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就会自动失去这个市场。 最后,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必须防范国外的“绿色壁垒”。随着国际轮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在不断提高轮胎产品的生产标准和环保标准,如在国际贸易中实施绿色认证。 增强中国轮胎企业竞争力迫在眉睫

中国轮胎出口面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环境。轮胎行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渡过难关: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通过技术升级突破贸易壁垒;不断开发新品和开拓新兴市场;走出低层次价位竞争,实现品牌化发展。 一、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中国轮胎生产企业外贸依存度是非常高的,60%左右的轮胎都是出口到国外。这就决定了我国轮胎利润主要来自出口利润,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特保案中国败诉,解决轮胎企业生存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的轮胎出口商品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一直靠价格低廉取胜,正是因为凭低廉价格去占领市场,才屡屡被扣上倾销的帽子。低廉价格不仅把污染等问题留在了国内,把福利拱手给了国外,而且在国际贸易上屡屡碰壁。类似“两头不讨好”的状况并非轮胎行业独有,这就倒逼我国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升级. 二、通过技术升级突破贸易壁垒 中美特保案的发生,中国轮胎企业的应对措施应该是通过创新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升级突破贸易壁垒;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利润空间,推动了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今年中国轮胎市场上赛轮轮胎先后推出了雪地胎、高速胎、低噪胎等百余个高附加值产品。双星轮胎成功研发出了“欧盟配方”,撬开了被业内认为技术门槛最高的欧盟轮胎市场,连续10个月实现大幅增长;福临轮胎还研发出了30英寸轮胎这一超高端产品。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本文由gewenqian贡献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中国轮胎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国轮胎行业已经走过了一条比较长的发展道路,在中国360 家轮胎企业中,有竞争的企业并不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大多数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差的小企业,这是我国轮胎工业的一大弊病。总体而言中国轮胎行业现在处于一种战国混战的阶段。大部分企业属于小企业,能在中国轮胎行业立稳根基的企业并不多。中国轮胎业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如下。 一、新进入者 进入壁垒越高,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轮胎行业除了有高额的资本成本外,进入壁垒突出表现在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上。  1.轮胎行业的技术壁垒日益增高。进入21世纪,世界轮胎工业创新与变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如米其林C3M技术、固特异IMPACT技术、普利司通BIRD技术、大陆MMP技术、倍耐力MIRS技术、三海CCC技术、横滨/东洋不二精工轮胎新工法等。这些技术使轮胎行业开拓了全新的视野,预示着“轮胎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已有轮胎厂商在研发上所做的努力,形成了非常高的进入技术壁垒。 2.轮胎行业的规模经济明显。轮胎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轮胎生产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单个产品价格低的特点,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就越明显。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在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仍然高于国外企业的根本原因。,2006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巨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4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加起来占全球轮胎总销售收入的50.4%。而这三家公司在它们各自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则高达80%,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存在,轮胎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由此也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寡头垄断特征明显。 二、供应方分析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在2008年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将增加百分之八,达到六十五点零万吨。2009年1至3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包括胶乳)38万吨,同比降23%,其中3月进口量为19万吨。1至3月中国进口合成橡胶(包括胶乳)234,269吨,较2008年同期的349,623吨下降33%,其中3月进口量为112,169吨。据了解,尽管目前国内橡胶产量高,但进口的原料橡胶,中方将继续增加,进口橡胶在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仍然强劲,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国内橡胶种植面积扩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估计,我国需要进口190万吨天然橡胶,增加了9 % 。 我国橡胶消耗量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橡胶消费每年都超过310万吨,其中70%用于制造轮胎,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但并非轮胎生产强国。天然橡胶正在涨价,国内轮胎汽企业对天然橡胶依存度较大。 我国2009年橡胶进口关税调整方案出台,涉及天然橡胶进口关税调整,2009年对各个东盟国家进行不同幅度降税对烟胶片、技术分类天然橡胶按 20%或2600元/吨从低征收;对其他初级形状的天然橡胶按20%税率征收。 三、用户分析 1.替换胎:轮胎企业争夺的新空间。 随着汽车市场走向平稳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以后,原配胎市场已经不再能满足轮胎企业的发展。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仅为18.5%,而更换轮胎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消费者则接近88.6%;在选择轮胎时,90.3%的消费者选择质量和性能稍好的轮胎,而只有4.2%的消费者还会选择原厂轮胎。 2.城镇化建设、房地产投资、中长期铁轮建设规划、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缉私、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拉动了国内工程机械的消费增长,以及工程机械轮胎相对较高的替换率为工程轮胎企业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3. 预计我国汽车业仍将维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200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500万辆,是1996年的3.5倍。为轮胎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国内外轮胎产业概况

国内外轮胎产业概况 1.全球轮胎产业情况 2015年8月28日,美国《轮胎商业》公布了2015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2015年全球轮胎市场在经历上两年度“滞长”后进入下降通道,销售额下降3.8%;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涨幅收窄。全球企业排名变化不大,轮胎兼并较少发生。轮胎项目投资在连续多年增长后出现下降,且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现橡胶及原油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轮胎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测2015年世界轮胎销售额继续下降6%~8%。大多数轮胎制造商弱化销售额,着眼于提高营业利润。 ①全球轮胎产业之首——普利司通 普利司通连继续7年折桂。 2015年排名的最大特点是次序变化不大,前17位几乎是2014年的翻版,第18位才出现变化,即韩国耐克森从去年的22位上升至18位。 普利司通以260.45亿美元销售额连续7年居世界之首,这得益于另两个参股公司的贡献,一是参股土耳其萨巴奇轮胎公司(持有43%的股份),二是参股芬兰诺基亚轮胎(持有19%的股份)。米其林以246.685亿美元排名第2;固特异以163.550亿美元位列第3;第4位为德国大陆,销售额为118.750亿美元。上述4家企业成为轮胎销售额“百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意大利倍耐力公司位居第5,日本住友第6,韩泰轮胎第7,日本优科豪马第8;第9、10位为中国轮胎企业,正新国际以44.41亿美元位居第9、中策橡胶集团排名第10(销售额为41.18亿美元)。新加坡佳通、美国固铂轮胎、韩国锦湖、日本东洋分列11、12、13、14位。中国三角集团、印度MRF、阿波罗轮胎、韩国耐克森、芬兰诺基亚、中国玲珑轮胎分列15、16、17、18、19、20位。 在前75强排名中,中国大陆企业占29家、台湾企业5家,印度10家,美国5家,日本4家,韩国3家,意大利2家,俄罗斯3家,土耳其2家,印尼、泰国、德国、芬兰、新加坡、阿根廷、白俄罗斯、捷克、法国、伊朗、加拿大及越南各一家。 参与排名的新面孔有6家,分别是中国山东中一、浦林成山、潍坊跃龙、黄海轮胎,加拿大Camso公司、俄罗斯Altai轮胎工业。

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轮胎市场现状 ①轮胎市场持续增长,世界轮胎工业重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 全球轮胎市场除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短暂回调外,过去几年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2014年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13年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为1,870亿美元,2009年至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轮胎工业属于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亚洲地区具有低成本、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且亚洲地区在轮胎产业链上的原料供应、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等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全球轮胎工业的重心和投资正向亚洲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轮胎工业转移的重点之一。总部所在地在中国的轮胎制造商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提高到2013年的%,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地区轮胎制造业仍将保持增长。 2013年世界轮胎制造商,按总部所在地计算的销售收入分布图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②轮胎行业集中度较高 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14年世界轮胎75强排名(根据所统计企业2013年度与轮胎制造有关的轮胎销售额进行排名)前三位的日本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美国固特异的销售额合计达到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排名前十位的轮胎制造商销售额合计达到1,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虽然近几年排名前十位的轮胎制造商市场份额占比有所下降,但由于轮胎行业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预见未来轮胎企业的大型化和集团化趋势将会持续,轮胎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③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轮胎市场竞争的重点 受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期,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由此带动的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该区域正逐步成为全球轮胎市场竞争的重点。世界轮胎巨头企业正纷纷加大该区域的投入,例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中国轮胎行业竞争现状的五力分析 摘要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轮胎行业已经走过了一条比较长的发展道路,在中国360 家轮胎企业中,有竞争的企业并不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大多数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差的小企业,这是我国轮胎工业的一大弊病。下面是轮胎行业的五力模型竞争分析。 1 新进入者 进入壁垒越高,原有厂商的盈利能力越强。轮胎行业除了有高额的资本成本外,进入壁垒突出表现在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上。 1.1 轮胎行业的技术壁垒日益增高 进入21世纪,世界轮胎工业创新与变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如米其林C3M 技术、固特异IMPACT技术、普利司通BIRD技术、大陆MMP 技术、倍耐力MIRS 技术、三海CCC技术、横滨/东洋不二精工轮胎新工法等。这些技术使轮胎行业开拓了全新的视野,预示着“轮胎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已有轮胎厂商在研发上所做的努力,形成了非常高的进入技术壁垒。 1.2 轮胎行业的规模经济很明显 轮胎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轮胎生产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单个产品价格低的特点,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就越明显。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在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仍然高于国外企业。 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存在,轮胎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由此也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寡头垄断特征明显。 2 供应方分析 我国橡胶消耗量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橡胶消费每年都超过310万吨,其

中国轮胎产量分析

2017年1-11月中国轮胎产量分析 汽车轮胎是天然橡胶最大消费源,以占天然橡胶 70%需求的轮胎行业为例,中国的轮胎消费占全球轮胎消费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轮胎生产量超过了全球轮胎生产量的一半。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行业产量7933.4万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2017年1-11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行业累计产量8.7亿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轮胎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轮胎外胎累计产量为9.47亿条,累计增长8.6%;预计2017年中国轮胎外胎累计产量近10亿条,累计增长约3.7%。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 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 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 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

中国轮胎发展史

自1934年中国的第一条轮胎生产成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0多年,中国的轮胎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轮胎行业的飞速发展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轮胎的逐渐从量变转变为质变。 轮胎发展初期(1934-1977) 1934年10月8日,第一条国产轮胎轿车轮胎研发成功,它是由双钱的前身大中华橡胶厂生产,生产这条轮胎的人名为薛福基。新中国成立以后,轮胎市场出现了四家独大的现状,即: 国营第一、第二轮胎厂和上海大中华、正泰两家私营橡胶厂,总生产能力14万条。

之后这四家轮胎厂为基础,技术和产能逐渐扩散到全国,截止到改革开放前夕的1977年,国内已经形成了10大轮胎生产基地,建成国家重点轮胎企业60家,国内轮胎产能已经达到1000万条,子午线轮胎进入了小批量试产,为国内轮胎行业后面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轮胎行业蓬勃发展(1978-1992) 自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轮胎行业飞速发展。1980年,上海正泰橡胶厂通过引进德国二手设备,成功完成了乘用子午线轮胎工业化生产,并在上海大众的桑塔纳轿车上配套,打破了国内汽车厂家不使用国产轮胎的历史,后通过不断吸收和改进,技术逐渐扩散到杭州橡胶厂等企业。 1986年,桦林橡胶厂首次引进10万条/年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线,1989年成功投产,之后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这一阶段,主要是民族品牌的轮胎企业在政府扶持下的投资浪潮,外资轮胎企业仅有部分在国内设立了销售机构,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民族品牌的骨干轮胎企业基本建成,轮胎产业布局初具雏形,为后来我国成为世界轮胎工厂奠定了基础。

在这期间,一家在倒闭边缘的轮胎企业也出现改变,他就是现在的玲珑轮胎,并且保持着强劲的劲头。1976年,他还是一个小的轮胎作坊,现在拥有着自己的轮胎产业帝国。 在1978年至1992年,是中国轮胎企业开始发生量变,子午线轮胎数量逐渐增多,大尺寸轮胎市场猪价涉及,并且子午线工程机械轮胎也可以自主制造。 轮胎行业百家争鸣(1992-2010) 有很多轮胎企业是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来的,轮胎企业不再是几家独大,行业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国内的一些中小轮胎企业开始出现,中国轮胎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中国轮胎市场也成了一块肥肉,一些外资的轮胎企业开始在中国建厂,也想分一杯羹。 1993年,新加坡佳通轮胎与安徽地方政府合资设立了佳通轮胎安徽工厂,1994年9月,在其他巨头尚处在观望时,美国固特异率先与大连橡胶总厂达成合资意向,成立了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示范作用十分明显。随后,不甘落后的法国米其林于1995年底与沈阳轮胎厂合资设立沈阳米其林有限公司。1996年3月,普利司通联合三井物产与沈阳三橡组建沈阳三泰轮胎有限公司,

国内子午线轮胎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子午线轮胎发展现状及趋势 杨国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06级高分子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公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子午线轮胎的市场需求,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大了子午线轮胎的生产建设,从而使子午 线轮胎发展迅速。 关键字:子午线轮胎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国内 一. 我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史 我国研发子午线轮胎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几乎与美、日、俄同期起步,但到1980年,生产不到1万条,至2003年,全国生产子午线轮胎已达7500万条(其中全钢载重1100万条),子午化率约为47%,汽车轮胎已达60%以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纷纷看上了中国轮胎产业这块潜在的大市场,积极到我国参与轮胎项目的合资合作或投资建厂,给我国的子午线轮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目前已经与外商合资的企业数量已达到重点轮胎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外商控股的22家,合资企业的产值产量也达到重点企业产值的1/3。其规模之大,几乎要占到我国轮胎市场的一半。 2006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轮胎行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和相关行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克服了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前三个季度上涨很高等不利因素,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各项主要指标呈两位数增长。 二. 近三年企业状况 2006年1-12月,中国轮胎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34,286,3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32,258,56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946,903千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04%;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455家,其中亏损企业56家,亏损面12.31%。 2007年1-12月,中国轮胎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56,735,271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2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53,757,35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4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824,31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 长了103.84%;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494家,其 中亏损企业65家,亏损面13.16%。 2008年轮胎行业产能扩张的重点在子午线轮胎项目上,这将使中国轮胎行 业产品格局发生显著改变,斜交胎在夹缝中生存,子午胎风头日劲。但是子午线 轮胎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在子午线轮胎的竞争 中处于下风。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汽车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轮胎 的销售也相对下滑。 三. 金融危机下汽车的销售情况 2008年以来,汽车业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主要行业之一。标致 雪铁龙、戴姆勒汽车公司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发出盈利警讯,并宣布减产或阶段 性停产。中国汽车业将会受到多大影响?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8年

中国轮胎国际贸易概述

中国轮胎国际贸易始于1952年,当时出口轮胎数量小,规格品种也少,主要是斜交结构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农业轮胎。时隔50年,今非昔比,中国轮胎国际贸易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去年,我国进口轮胎115.9万条,金额8037万美元;出口轮胎4566万条,金额12.86亿美元,出口金额在橡胶行业中占到第二位。能够出口斜交、子午两大结构的载重胎、轻载胎、轿车胎、工程工业胎、农业胎等5大系列1600多个规格品种的轮胎,出口国家和地区从最初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逐步扩大到北美、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近3年出口轮胎结构比例见表1。 衷1近3年出口轮胎结构比例万条注:表l为中橡协轮胎分会部分会员单位企业统计数值。 一、轮胎进口情况 中国加入W'I'O时承诺,进口轮胎以2000年为基准期,每年递增15%。2002年准入107万条,实际进口65.5万条,同比增长183.5%;2003年准入123万条,实际进口115.9万条,同比增长76.95%。2004年,国家取消了进口轮胎的配额。同时,国家还承诺进口轮胎关税在5年内由现行的30%降到10%左右,2003年进口轮胎关税实际为15.9%。由于进口轮胎关税的不断下降,使进口轮胎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价格却不断降低,有些和国内轮胎的价格已十分接近,很有竞争力,对国内轮胎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近两年轮胎进口情况见表2。 二、轮胎出口情况 我国生产的轮胎约有1/4出口,近两年轮胎出口总的趋势是上升,近两年轮胎出口情况见表3;近 表2近两年轮胎进口情况

第20卷第19期决策参考?行业综述 ?5? 吨10000多元涨到13000多元,涨幅同样达到30%以上。与此同时,国内合成橡胶也大幅度涨价。不仅如此,今年国内的煤、电、铁路运费和海运费等都在上涨。所有这些,都将使轮胎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 2.出口退税率降低 从今年起,国家已明确轮胎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5%降到13%,减少了两个百分点,轮胎出口企业又少了两个百分点的利润。有些出口量较大的企业一年要减少收入几百万元。出El轮胎价格本来就低,是否有利可图存在疑问。 3.进口天然橡胶关税未见松动 2001年进口天然橡胶的关税为12%,2002年进口关税调高到20%,2003年未见下调,2004年也未见丝毫松动。对此,橡胶行业甚感困惑,加入wro后,许多进口商品在降关税,而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不降反升。 4.进料加工天然橡胶核销从严 由于天然橡胶进口量大、金额也大,因此一直是海关重点监管的敏感商品。过去,对进料加工、出口轮胎(外胎)的天然橡胶单耗标准,海关规定了上限,并要求据实核销。但有一些企业在执行时向上限靠,没有据实核销,而是多报单耗、多核销一些进口橡胶,从中获取一些差价,降低出El轮胎成本。现在,海关降低单耗标准,加强据实核销,这对一些工艺技术管理落后、橡胶单耗超标的企业来说,轮胎出口的难度就大了。 5.出口市场无序竞争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许多轮胎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另外,国家规定加入WTO后3年内,所有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都将被给予贸易权。对民营企业也放宽了管理条件,出口额3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贸易权,而从事外贸业务的民营公司,注册资本也从500万元降到100万元。政策的 放宽,一方面使从事轮胎出口业务的企业和 公司越来越多,有利于扩大轮胎出口;另一 方面,由于从事这项业务的企业和公司太 多,造成无序竞争,从而使出口轮胎的价格, 特别是斜交轮胎的价格越来越低。 除此之外,去年欧盟提出的“未来化学 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对我国轮胎企业来 说,如果出口产品达不到欧盟白皮书所规 定的清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还有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尽管现在人民币没有升值,一旦汇率发生变化,对轮胎出El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如何扩大轮胎出口 首先要争取政府政策的扶持。从2004年起,国家取消了进口天然橡胶的配额限制,这对橡胶加工企业来说是好消息。在我国天然橡胶缺口很大,而且每年仍在以10%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世界橡胶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希望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费用支出。除了取消配额外,更为迫切的要求是降低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使轮胎企业的出El少受一些轮胎出口退税率降低所造成的影响。 其次要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从国内汽车的发展及国外轮胎市场的需求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用车多、用子午线轮胎多,因此,我国的出口轮胎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要从出口斜交轮胎为主转变到出口子午线轮胎为主,要从出口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到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来。在子午胎方面,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开发新品种;在斜交胎方面,也要不断改进,提高速度和性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第三要提高出E1轮胎价格。和进口轮胎相比,我国出口轮胎价格有上升的空间。特别是今年各种原材料、各种费用的上升,将使轮胎生产的综合成本上升15%左右。轮胎不提价,企业就会亏损。企业要向客户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客户的承受能力,采取“小步走、不停步”的提价策略,做到既有理、有利、有节,取得客户的 谅解,又不失去自己的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