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撕脱伤病人标准护理规划
21例医用胶布致老年病人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21例医用胶布致老年病人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3-03-04T10:23:59.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方杰[导读] 如果胶贴与皮肤粘贴牢固不易掀起时,可用少许清水湿润后再慢慢揭掉,拔针后嘱患者轻压片刻后将胶贴揭去。
方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南郑州 45005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31-02 【摘要】目的探讨避免医用胶贴对老年病人皮肤造成撕脱伤的方法。
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两年内使用医用胶贴致使皮肤撕脱的老年病人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1例老年病人使用医用胶贴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撕脱伤。
结论准确评估老年病人皮肤状况、掌握正确使用和护理方法可以避免皮肤的损伤。
【关键词】医用胶贴老年病人皮肤撕脱伤1 临床资料随机调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使用医用胶贴固定的老年病人200例,21例发生皮肤撕脱伤,年龄在67岁—90岁之间,男病人5例,女病人16例。
皮肤撕脱面积最大的1cm×2cm,最小的0.6cm×0.5cm。
撕脱伤为皮肤缺失或起皮,部分皮损处有出血,疼痛感。
所用胶贴的型号为:JW型(无纺布型),用于输液针头、各种管道和伤口敷料固定,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上。
损伤局部处理采用涂碘伏方法,3~7天愈合,无感染。
2 讨论2.1 医用胶贴致皮肤撕脱的相关因素2.1.1 老年皮肤自身特点[1]的因素临床资料均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皮肤有四个特点:一是萎缩,皮肤起皱变薄,干燥松弛,光泽减退,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增加,易出现紫癜、瘀斑等;二是增生,额面部出现皮赘,老年疣、老年皮脂腺痣、日光性角化病等;三是迟钝,皮肤的功能降低,容易受热中暑、受凉感冒,皮肤的反应性减退,易受损伤,对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力也减弱;四是敏感,对某些因素作用后的反应过于强烈,如皮肤干燥、瘙痒、疼痛等。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 营养期评定规范

GA/T 1193-2014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2015-08-04 13:2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宁锦、王岩、常林、田雪梅、刘会、杜雁、郭兆明、项剑、狄胜利、张凤芹、李屹兰、杨天潼、何光龙。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人身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损害等人身损害赔偿中受伤人员的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误工期loss ofworking time period人体损伤后经过诊断、治疗达到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治愈(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体征固定所需要的时间。
护理期nursingperiod人体损伤后,在医疗或者功能康复期间生活自理困难,全部或部分需要他人帮助的时间。
营养期vegetativeperiod人体损伤后,需要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以提高治疗质量或者加速损伤康复的时间。
评定assessment运用专门知识,评价确定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的过程。
评定意见assessmentconclusion评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
3总则目的本标准为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的评定提供依据。
评定原则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的确定应以原发性损伤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并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全面分析个体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具体见附录A、附录B。
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制度

一、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实行科室护士长、大科护士长、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及护理部三级管理制度,预防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二、责任护士在患者就诊、入院时即进行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首次评估,对高危患者、危重患者每周评估1-2次,病情变化时动态评估;非高危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时间〉4小时的患者进行评估;院外压力性损伤患者评估压力性损伤的部位、面积、深度及来源。
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院外压力性损伤情况,采取适宜的预防护理措施。
三、压力性损伤患者填写“压力性损伤报告表”,非预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四、对危险因素评估W12分者,责任护士在“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登记表”上作好登记,24小时内报告护士长。
护士长及时查看病人并提出指导意见,随时督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交接班质量。
五、压力性损伤患者责任护士24小时内报告科室护士长并登记,特殊病例科室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大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主任。
有院外压力性损伤者,除在“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登记表”上作好登记外,还须填写“住院病人压力性损伤报告表”,于24小时内报告大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或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及时查看病人,确认患者危险因素评估的合理性、预防护理措施的针对性、院外压力性损伤处理措施的适宜性,将指导意见填写在压力性损伤报告表上。
六、各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告知和健康教育,取得理解和配合;邀请患者及家属主动预防;及时落实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查房意见;作好临床护理记录,并班班交接。
七、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偏瘫、高位截瘫、骨盆骨折、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年龄三70岁、白蛋白W30g/1、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等五项中的一项或几项,积极采取了预防护理措施后,发生了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可判断为预期压力性损伤。
损伤病人的护理(ppt)

现场急救目的是挽救生命
救治原则必须先救治急及生命的:
心跳呼吸骤停 窒息 大出血 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 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三)治疗原则
1、 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
1、全身治疗: 支持疗法、抗生素应用、注射TAT等
。
(三)治疗原则
2、局部治疗: (1)开放性 尽早清创
争取一期愈合
(2)有感染现象控制感染 换药尽早二期愈合。
二、护理
护理评估
1、详细询问病史
2、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和局部表现
3、协助医生作好实验室检查、各 种穿刺术等。
瘢痕组织,此期约需1年。
创伤的修复
炎症反应阶段 肉芽形成阶段 组织塑形阶段
充填期 (3-5d)
增生期 (1-2w)
塑形期 (约1y)
(二)伤口修复
2、影响伤口修复的因素:
1)年龄、
(1)全身因素: 2)营养不良
3)慢性消耗性疾病
4)药物
伤口血肿
(2)局部因素:
异物 缝合不良
感染(是最常见原因)
(2)增生期:
细胞增殖与肉芽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 与成纤维细胞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充填 伤口。一般浅表损伤由上皮细胞修复, 但大多数软组织损伤需要通过肉芽组织 形成来完成。 。一般约需1~2周。
(3)塑形期:
经多种酶的作用,使过多的瘢痕组织 分解、吸收,余下的则软化,以适应 功能上的需要。肉芽组织变成坚韧的
引流不畅等。
(二)伤口修复
提示:在局部因素中伤口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
3.创伤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
(2)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
第一节 创伤病人护理
闭合性和开放性创伤的概念及意义 创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GAT--)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GA/T1193-201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2014年11月26日发布,2014年11月26日实施。
目录前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总则4头部损伤5面部损伤6颈部损伤7胸部损伤8腹部损伤[S39.905]9脊柱、骨盆部损伤10肢体与关节损伤11其他损伤附录A(规范性附录)判定基准的补充附录B(规范性附录)损伤分级的依据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宁锦、王岩、常林、田雪梅、刘会、杜雁、郭兆明、项剑、狄胜利、张凤芹、李屹兰、杨天潼、何光龙。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人身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损害等人身损害赔偿中受伤人员的误工期、护理期和营养期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误工期loss of working time period 人体损伤后经过诊断、治疗达到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治愈(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体征固定所需要的时间。
2.2护理期nursing period人体损伤后,在医疗或者功能康复期间生活自理困难,全部或部分需要他人帮助的时间。
2.3营养期vegetative period人体损伤后,需要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以提高治疗质量或者加速损伤康复的时间。
2.4评定assessment运用专门知识,评价确定人身损害误工期(2.1)、护理期(2.2)和营养期(2.3)的过程。
2.5评定意见assessment conclusion评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人身损害误工期(2.1)、护理期(2.2)和营养期(2.3)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
1例头皮严重撕脱伤并锁骨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将其急 救与护 理体会 介绍如下 。
1 病例 介绍
体征 的病 化 , 续给氧 4l n 予持续心 电监测 , 持 Mmi, 监 测患者血 压及血 氧饱 和度 变 化并 详 细 记 录 , 同时 观 察 患者 有无其他合 并伤 的发生 , 合判 断 患者病 情 , 综
患者 , ,8岁 , 民。主 因工作 时头 发 被挖 土 正确实施 治疗 和护理 干预措施 。 女 4 农
作 者单位 :30 0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 42 唐运香 : , 女 本科 , 副主任护师
(2014年)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GA/T 1193-2014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2014年11月26日发布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医学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宁锦、王岩、常林、田雪梅、刘会、杜雁、郭兆明、项剑、狄胜利、张凤芹、李屹兰、杨天潼、何光龙。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1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2.1误工期LOSS OFWORKING TIME PERIOD (1)2.2护理期NURSINGPERIOD (1)2.3营养期VEGETATIVEPERIOD (1)2.4评定ASSESSMENT (1)2.5评定意见ASSESSMENTCONCLUSION (1)3总则 (1)3.1目的 (2)3.2评定原则 (2)3.3评定时机 (2)4头部损伤 (2)4.1头皮血肿[S00.002] (2)4.2头皮创[S01.001] (2)4.3头皮撕脱伤[S08.051] (2)4.4头皮缺损 (3)4.5颅盖骨骨折[S02.902(颅骨开放性骨折S02.911)] (3)4.6颅底骨折[S02.101] (3)4.7闭合型颅脑损伤[S06] (3)4.8开放型颅脑损伤[S06] (4)4.9颅脑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T90.552] (4)5面部损伤 (4)5.1眼部损伤[S05] (4)5.2耳部损伤[S09.903] (7)5.3鼻部损伤[S09.901] (8)5.4颌面部、口腔损伤 (8)6颈部损伤 (9)6.1颈部皮肤创[S11.05、S11.901] (10)6.2咽部损伤[S11.251] (10)6.3喉损伤[S19.851] (10)6.4甲状腺损伤[甲状腺开放性伤口S11.151、甲状腺区扭伤和劳损S13.551] (10)6.5甲状旁腺损伤 (10)7胸部损伤 (11)7.1胸部软组织损伤 (11)7.2肋骨骨折[S22.301] (11)7.3胸骨骨折[S22.201] (11)7.4气胸[S27.001、S27.011] (11)7.5血胸[S27.101] (12)7.6肺损伤[S29.951] (12)7.7食管损伤[S19.854] (13)7.8气管、支气管损伤[S27.5051、S27.4051] (13)7.9心脏损伤[S26.901] (13)7.10胸内大血管损伤 (13)7.11胸导管损伤[S27.8053] (13)7.12纵膈气肿、脓肿、纵膈炎 (13)7.13膈肌损伤[S27.8051] (13)7.14乳房损伤[S27.311、S20.151] (13)8腹部损伤[S39.905] (13)8.1腹部软组织损伤 (13)8.2肝脏损伤[S36.1052] (14)8.3脾损伤[S36.002] (14)8.4胰腺损伤[S36.2051] (14)8.5肾损伤[S37.001] (15)8.6腹部空腔脏器损伤 (15)8.7膀胱、输尿管、尿道损伤[S37.2051、S37.1051、S37.3051] (15)8.8输卵管、卵巢、子宫损伤[S37.5051、S37.4051(创伤性子宫穿孔S37.601、创伤性子宫破裂S37.602、子宫损伤通入体腔开放性伤口S37.6151)] (15)8.9腹膜后血肿[S36.8053] (15)9脊柱、骨盆部损伤 (15)9.1脊柱骨折[T08.X051] (16)9.2椎间关节脱位 (16)9.3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16)9.4脊髓损伤[S14.101、S24.101、S34.101、S34.401] (16)9.5骨盆骨折[S32.801] (16)9.6阴茎损伤[S39.904] (16)9.7阴囊损伤[S39.958] (16)9.8睾丸损伤[S39.959] (17)9.9女性外阴裂伤[S31.452] (17)9.10阴道损伤[S39.955] (17)9.11外伤性流产、早产 (17)10肢体与关节损伤 (17)10.1肢体软组织损伤 (17)10.2骨折 (18)10.3关节脱位 (20)10.5主要肌腱断裂 (21)10.6肢体离断 (21)10.7断肢(指、趾)再植 (21)10.8周围神经损伤 (22)10.9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22)11其他损伤 (22)11.1烧烫伤[T20~T32] (22)11.2冻伤[T33] (22)11.3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损伤 (23)11.4损伤致皮下软组织出血 (23)11.5损伤致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 (23)11.6损伤致异物存留在脑、心等重要器官内 (23)11.7损伤致挤压综合征 (2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手术记录

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手术记录手部皮肤撕脱伤是指手部皮肤发生撕脱或刮伤导致的伤口,这种伤口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或运动活动中。
为了修复这种伤口,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进行手术修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的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姓名:王先生性别:男年龄:35岁病情描述:患者因不慎摔倒导致手部皮肤撕脱伤,伤口位于左手掌心处,面积约2cm×2cm,伴有出血。
手术准备:1. 患者被告知手术全程需要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痛感。
2. 手术室准备了必要的器械和消毒物品,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3. 手术医生和护士对手术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准备,并核对了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
手术过程:1. 患者入手术室后,采取半卧位,左手放置于手术台上。
2.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确保患者手部局部无痛感。
3. 使用消毒药物对手部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4. 手术医生佩戴无菌手套后,使用手术刀小心地将伤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切除,清洗伤口。
5.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确保伤口干净。
6. 将伤口两侧的皮肤用细线缝合,确保伤口边缘对齐。
7. 切除多余线头,并进行消毒处理。
8.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9. 患者左手部位无异常,手术结束。
术后处理:1. 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室,观察患者手部伤口的情况。
2. 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痛药和消炎药,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3. 患者被告知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手部受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术后一周复诊,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拆除线缝。
5.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完全愈合。
手部皮肤撕脱伤修复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修复伤口,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术后,患者需要合理护理伤口,避免感染和受力,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术后定期复诊可以及时评估伤口的恢复情况,确保手部功能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撕脱伤病人标准护理规划
2
———————————————————————————————— 作者: ———————————————————————————————— 日期:
3
皮肤撕脱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如撕脱皮瓣原位缝合、撕脱皮肤丢弃另取断层皮片移植等方法。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肢体移动障碍;③沐浴/入厕自理缺陷;④体液不足;⑤疼痛;⑥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⑦便秘;⑧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⑨有皮片(瓣)、肢体血运障碍的可能;⑩潜在并发症--创面大出血;(11)潜在并发症--感染。
一 焦虑 [相关因素] 1陌生的医院环境。 2对预后的顾虑。 3疼痛。 4经济因素。 5家庭的支持系统。 [主要表现] 1忧郁、不安,丧失信心,压抑。
4
2易激动、无耐心,易怒、哭泣、爱谴责他人。 3失眠,易疲劳和虚弱感。 4思想集中困难,答非所问。 [护理目标] 1病人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一般应付方法。 2病人的焦虑状消除或减轻。 3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1经常与病人亲切交淡,了解病人焦虑的主要原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述。
2提供舒适与安全的环境,使病人感受到心理的生理上的舒适。 3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焦虑表示理解。
4向病人介绍治疗和护理方法,强调面对现实和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5逐渐与病人一起讨论其病情与治疗方案、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其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5
6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并提供经济保障,使之无后顾之忧。 7遵医嘱交替使用止痛剂并观察药物效果。 8给小儿病人提供玩具及娱乐节目,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创面疼痛。 9给病人以生活上的协助,如协助进食、大小便,保持创面及周围健康皮肤的清洁、舒适。
10尊重病人的人格,勿以床号呼叫病人。 [重点评价] 1病人焦虑的程度。 2是否消除或减轻了焦虑症状。 3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并能树立信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二 肢体移动障碍 [相关因素] 1肢体包扎后负荷过重。 2局部制动。 3疼痛。 4虚弱无力。
6
5知识缺乏:误解活动肢体会影响创面愈合。 [主要表现] 1病人主诉不能有目的地移动患肢。 2患肢置于固定的地方。 3没有外力,肢体本身不能移动。 4患肢被石膏以及敷料包扎固定。 [护理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病在外力协助下可以进行活动。 3病人能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1充分了解病情,告适病人哪些关节可以活动。 2向病人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 3病人卧床期间协协助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4视病情帮助病人在床上行固定范围外的关节的被动运动。
7
5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以增加活动的耐力。 6预防不活动的并发症: 保持踝关节背曲90度。 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鼓励病人采用预防便秘的措施:多饮水,每在至少1500ml以上。进多纤维饮食如蔬菜、水果等,使用缓泻剂。
[重点评价] 1评估病人肢体移动障碍的程度。 2肢体活动恢复情况。 3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三 沐浴/入厕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1受伤部位。 2疼痛。 3害怕创面出血。
8
4局部制动。 5身体虚弱。 6担心污染创面。 [主要表现] 1病人主诉自己不能完成沐浴、入厕。 2下床后创面疼痛加剧。 3下床后创面出血或出血加重。 4不能完成蹲的姿势。 5病人不能站立或站立后头晕眼花,无力坚持。 [护理目标] 1病人能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沐浴、入厕。 2病人能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3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1判断病人的自理能力。
9
2讲述自理对于病人本身的好处。 3主动询问病人通常沐浴和入厕的时间,如有例外,要病人按床头呼叫器。
4协助更衣、床上擦浴,冬季每周2次,夏委每天1次。 5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卫生工作。 6对于年轻男病人,尽量选择年龄销大的护理人员协助病人沐浴和入厕。
7鼓励病人逐步独立完成自理。 [重点评价] 1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 2引起自理缺陷的主要原因。 3病人对自理的看法。 4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5病人能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 四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10
1丢失过多:与受伤面积及深度有关。 2摄入不足。 3老年期的调节机能差,口渴感差。 4受伤后胃肠功能紊乱。 5肾脏浓缩功能差。 6缺乏经口服补充失液的重要性方面的知识。 [主要表现] 1液体的排出量大于摄入量。 2口渴,唇干,尿少、比重高,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脉搏增速,呼吸加快,血压下降。 4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 5血红胞比容增高,血清钠增高。 6皮肤苍白,肢端发凉,出冷汗。 7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护理目标]
11
1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2病人不出现明显体液不足症状或原有症状有所减轻。 [护理措施] 1抬高患肢或患区,以减少局部渗出。 2受伤严重者伤口48小时内观察每小时尿量(一般成人30-50ml/h,儿童15-20ml/h,婴儿10mml/h)、颜色、比重,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
3观察意识和表情:有无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 4观察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 5进食流质饮食,口渴明显者给予口服补盐液,但每次口服量不应超过200ml。
6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血氧分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7遵医嘱按时、按量补充晶体和胶体,维持胶体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
8受伤严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出入水量,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
12
9定时更换衬垫的敷料,保持创面干燥。 10尽量少搬动病人,以防上体内血液分配不均而引起某些脏器的缺血。
11受伤48小时后逐渐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出现体液不足症状。 2病人24小时出入水量是否平衡。 五 疼痛 [相关因素] 1损伤的深度。 2治疗护理操作。 3创面换药及药物的刺激作用。 4个人耐受力差。 5创面包扎过紧。 6活动不当。
13
7创面受压时间过长。 8长期卧床。 [主要表现] 1病人自诉明显疼痛或疼痛难忍。 2有痛苦表情及保护性体位。 3呻吟、哭泣等发泄行为。 4烦躁不安,活动受限。 5血压上升,脉搏增快,出汗。 6对时间的认识改变,不喜言谈。 7思维过程受影响,精力不易集中。 8持续疼痛时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护理目标] 1病人能复述一些简单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法。 2病人的疼痛原因减少。 3病人的疼痛症状减轻或消除。
14
4交替使用镇痛措施,以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和诱发因素。 2教会病人一些放松全身的方法:深呼吸、听音乐、看书、讲故事等。 3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4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安慰、安全、心情平静,从而提高痛阈。 5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 6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7观察包扎肢体的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 8定时翻身按摩,以免创面局部长期受压而引起疼痛。 9协助医师及时处理创面,减少炎性刺激。 10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避免炎性疼痛。 11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并评价其效果。 [重点评价] 1疼痛的时间及性质。
15
2疼痛发作时的最有效措施。 3疼痛是否减轻及减轻的程度。 六 营养的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1受伤后机体代谢率增高。 2经创面丢失过多。 3创面感染。 4高热。 5疼痛致食欲下降。 6药物副作用致食欲下降。 7胃肠功能紊乱,吸收障碍。 8营养知识缺乏:偏食。 9因经济困难,机体不能满足需要。 10喉头水肿致吞咽困难。 11情绪紧张、焦虑、恐惧、以致食欲下降。
16
[主要表现] 1体重减轻,低于标准体重的20%,消瘦。 2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3贫血,低蛋白血症。 4皮肤弹性差。 5创面苍白、水肿、延迟愈合。 6机体免疫力下降。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讲述引起营养不足的因素。 2病人及家属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并能配合饮食计划的实施。 3增加口服营养物的摄取,以适应新陈代谢、创面修复的需要。 4病人处于正氮平衡状态,体重增加或不明显减轻。 5创面按期愈合。 [护理措施] 1对病人进行口服营养的健康教育指导,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