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6-055-01

摘要从2007年9月美联储开始降息开始、到以美林、摩根斯坦利、贝尔斯登等华尔街巨头发布巨额亏损;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为分水岭,再到全球性的流动性收缩、实体经济受损,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演变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已经近两年的时间了。究其产生的原因,国内外的学术界有很多看法也产生了不少争论,在此仅对其产生的原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反思

一、金融危机历程

第一阶段:次级按揭贷款及证券化产品(次按贷款抵押债券)危机(20072-20079)

此阶段由2007年2月hsbc美国附属机构报告105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亏损伊始,一直到2007年第三季度末。这其中包括2007年4月2日,美国当时最大的次级按揭贷款放款公司之一的newcenturyfinancials破产;2007年8月,另一个最大的美国按揭贷款机构之一的americanhomemortgage破产;以及接下来的众多的金融机构报告次按相关业务的亏损等等。

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9-20083)

这一阶段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3月17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这一阶段的市场也有三个特点:第一:投资者一般只是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0-01-20T14:30:02.79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龙恒勇 [导读] 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龙恒勇(贵州省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讲师558001) [摘要]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建设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关键词]金融危机哲学反思社会发展规律经济伦理危机管理和谐世界 2008年发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国纷纷放松经济政策以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搭建合作平台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探究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源、影响、应对之策及其启示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透过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表面现象,笔者力图对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一、社会发展规律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畅销书,这说明了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真知灼见在今天仍然具有说服力。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事后,人们纷纷探究其产生根源。其实,马克思对此早已作出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内部一切冲突和失衡的根源。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商品内在矛盾的演绎作为逻辑起点,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客观的基本事实:资本的扩张和控制涉及一切领域。受竞争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动机所驱使,资本的本性通过人格化的力量得以体现并努力保持资本的运动状态。强化这种运动趋势以突破某种程度的临界点,势必导致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显而易见,这次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预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资本是剥削活劳动的工具,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贪婪和冒险是其本性。这种本性之所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可以追溯到生产社会化的无条件要求和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化的顽固坚持所形成的根本性矛盾,换言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资本家追求利润的狭隘目标的冲突不断加深。对此,这次金融危机作了进一步的生动诠释和昭示。尽管当今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一些局部的调整,但是它无法从长期的角度有效地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的命运。20世纪曾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明确提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等理论,他们虽然颠倒了供给决定需求的客观规律,但是在无意之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扩大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资本主义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却收效甚微,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便是明证。近几年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垄断资本盈利的需要,创新了许多金融产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一度营造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其经济泡沫终究破碎。探究其根源,表面上是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虚拟经济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实质上是资本盈利的贪婪本性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导致宏观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恶果累积以一种极端和强制的方式所进行的能量释放。正是这种实质性的因素支配表面性的因素,并使后者成为一种必然。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局部性调整措施阻挡不了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社会生产力无限发展的内在要求最终必然要突破资本主义的束缚,资本主义最终让位于高级社会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最终结局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 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根源及其前途,进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经济伦理问题 经济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范和价值问题予以哲学考量。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一个侧面上可以表征为经济伦理的缺失,其所凸显的主要问题是将生产与消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本末倒置。 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进行适度消费,是维系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关系的必要条件。否则,将导致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倒置是有必然性的,但这种必然不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存在提供某种可靠的保证,而是蕴含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高级社会形态所替代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这次金融危机清楚地演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扭曲关系:生产受制于消费,而过度的信贷消费却破坏了生产秩序和生产力的发展。究其实质,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是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衡的危机,归根结底是生产相对于有效的消费需求能力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实就是经济伦理的危机,从中折射出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深层次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丧失生产资料,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缺乏自主权,进而对劳动成果的分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劳动的异化决定了消费的异化。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劳动者的消费活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持和再造。劳动和消费的异化强化了资本拜物教,而资本的本性不是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贪婪和冒险的本性使资本的运动无视实际消费能力的制约。当资本的盲目扩张运动超过一定程度时,实现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成为资本家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只得求助于国家的力量。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家的救命稻草,它所累积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增加了以后的危机的破坏力。这一点已经为资本主义危机史所证明。 2008年金融危机所体现的经济伦理缺失还存在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发展。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而不是相反。如果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超前发展,就会引起投机之风盛行、道德风险加剧,给经济增长的后劲埋下隐患。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西方哲学思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本主义反对科学理性,往往通过非理性的形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这也就难怪以人本主义为圭皋的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框架中非常突出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甚至发展至过度、超量和比例失衡的悖论怪圈之中。实践证明,通过过度的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发展来实现超前消费的拉动作用是难以持续的。毋庸讳言,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复杂的交易模型和高杠杆率的交易模式使得价格机制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且所配置资产的价格的相关性为正,使得预期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增加,信用链条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市场主体甚至是国家主体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了诚信和信用危机。 经济伦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基本道德价值观的严重缺失,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损害经济发展的人文价值。 三、危机管理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爆发到应对和善后的全过程是危机管理的过程。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系统由防范、预警、应急、善后评估、自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金融危机影响实例

金融危机中美国人 最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的日子不好过,一些人在财务压力下,感到绝望,选择了自杀。 10月初,加州的一位财务经理先枪杀妻子、岳母和3个儿子,然后饮弹自杀。中旬,又听说田纳西的一位老人丧失房屋后开枪自杀。 与此同时,一些心理咨询热线被打爆,预防自杀热线致电者倍增,不少家庭暴力避难所满员。世界卫生组织也警告说,金融危机可能引发更多精神健康问题乃至自杀事件。 美国的金融海啸显然也波及了大洋彼岸的我们。我有位企业家朋友,股市投资被拦腰斩断,一周内损失了几千万;甚至我的理发师、足疗师,都向我大倒投资失利的苦水。看着股指从五千多直跌到一千九,裁员、丢房、丢订单,铺天盖地的经济负面消息,金融危机中可能引发更大的心理危机。身处金融漩涡中的你,不妨先来做个“心情体检”吧。 经济寒流袭来,华尔街瑟瑟发抖。大手大脚惯了的许多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带过日子。 美国人被迫改变购物方式 金融危机使人们把钱包捂得越来越紧。伦敦《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消费者被迫反思购买模式》的文章。文章说,经济陷入衰退边缘,使美欧消费者购买习惯也发生转变。美元购买力急剧下降,美国人深有感触。1980年1美元就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同等数量要花2.66美元才能买到。由此,美国人迫于无奈改变了他们的购物方式。“在发达市场,消费者仍然在努力维持他们的购买力,其实也就是降级消费。”投资银行瑞银集团股票策略师表示。 美国消费者正在合并购物行程来省钱,也更喜欢去光顾那些以相对较低价格出售多种不同商品的大超市和百货商店。 为省钱减少看医生次数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7月份的调查,22%的美国人甚至减少了看医生的次数来省钱。非必需类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量也在下降。大街上的自行车也明显多了起来。据说,不少年轻人俱乐部都号召骑自行车上班,省油、环保,还锻炼身体。金融贵族们也只能暂时收敛起奢华的生活。有报道说,一位投资商打电话给游艇公司,问能否取消他先前订购的价值2500万美元的游艇,但游艇公司表示,如果违约至少得赔付10%的违约费。这名投资商进退两难。 纽约将失4万高薪岗位 华尔街街头,几名失业者玩起了杂耍,希望由此引起人们对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的失业者的关注。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读《华尔街》有感—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读《华尔街》有感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2010年11月30日 《华尔街》一书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华尔街,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从美国诞生的第一天起,华尔街就注定将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地方。当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换取曼哈顿的土地所有权时,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那一片荒芜之地能够发展成为现在寸土寸金的国际金融中心,曾经为了抵御印度安土著的进攻而修建的那堵墙——华尔街,现在早已发展成为了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地方。华尔街见证了美国资本市场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史,见证了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全过程。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以来,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经历了金融市场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每一次的金融风暴总能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当然这次近八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至2008年成为了席卷整个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之后又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而在去年开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接替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成为了全球的焦点。在本质上,华尔街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货币资本博弈机制,它是现代美国和世界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投资融资平台和经济权力中心。它的基础是自利、公平、信用、效率以及规则制度保证,而眼下它让人看到的面目则更多是贪婪、失信、失效和失败。 2007 年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9月15日,有着158 年辉煌历史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 华尔街投行神话彻底终结,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引发了更广泛的经济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最终难逃此劫,其终极问题就在于投资银行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裁判,以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第十七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严重性; 4、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所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征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学构思 第六单元主要介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本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对策之一和影响结果。该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从而推导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由其“失败”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两课紧密结合。 四、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1929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屋外,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而且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同学们根据这个故事并结合我展示的两张图片(图片:1929年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以及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思考一下,当时的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爆发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怎样呢? (1)危机前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P98) 师:那么,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师: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0-02-06T11:45:40.310Z 来源:作者:韦耀莹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基于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制的比较 韦耀莹 (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530003)【摘要】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了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受这次危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很多相似或者不同问题,即使是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肯能会遇到的,因此积极借鉴其他各国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ei Yao-xin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 (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