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

(1)钢化玻璃

低铁钢化玻璃(又称白玻璃),厚度3.2毫米,在太阳电池光谱响应的波长范围内(320-1100NM)透光率达90%以上,对于大于1200NM的红外光有较高的反射率。此玻璃同时耐紫外光线的辐照,透光率不下降。

钢化性能符合国标GB9963-88或者封装后的组件抗冲击性能达到国标GB9535-88地面用硅太阳能电池环境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性能指标。

(2)EVA

EVA是一种热融胶粘剂,厚度在0.4毫米-0.6毫米之间,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内含交联剂。常温下无黏性且具抗黏性,经过一定调价热压便发生熔融粘接与交联固化,并变的完全透明。固化后的EVA能承受大气变化且具有弹性,它将电池片“上盖下垫”,将其包封,并和上层保护材料-玻璃,下层保护材料背板(TPT,BBF等),利用真空层压技术合为一体。另一方面,它和玻璃粘和后能提高玻璃的透光率,起着增透的作用,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有增益作用。

暴露在空气中的EVA 易老化发黄,从而影响组件的透光率,从而影响组件的发电质量除了EVA本身的质量外,组件厂家的层压工艺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EVA胶连度不达标,EVA与钢化玻璃、背板粘接强度不够,都会引起EVA提早老化,影响组件寿命。

(3)太阳能电池片

太阳能电池片是光电转换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为125*125或156*156。太阳能电池片的工作电压约为0.5V,,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并联封装后,就成为太阳能电池板,其功率一般为几瓦到几十瓦,一百瓦到两百瓦以上,可以单独作为电源使用。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以半导体材料硅为基体,利用扩散工艺在硅晶体中掺入适量杂质,当掺入硼,磷等杂质时,硅晶体中就会存在空穴,形成n型半导体;同样,掺入磷原子后,硅晶体中就会有一个电子,形成p

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形成pn结,当太阳光照射硅晶体后,pn结中n型半导体空穴往p型区移动,而p型区中的电子往n 型区移动,从而形成n型区到p型区的电流,在pn结中形成电势差,这就形成了电流。

作为重要工序,丝网印刷的质量(厚度,宽度,膜厚一致性)影响电池片的技术指标。

丝网印刷工序:

背面银电极印刷(背银):在电池片的正极面(P区)用银铝浆料印刷两条电极导线(宽约3-4mm)作为电池片的电极。

正面银印刷(正银):在电池片的正面(喷涂减反射膜的面)同事用银浆料印刷一排间隔均匀的闪现和两条电极,在工艺上要求栅线间距约3mm,宽度约0.10-0.12mm:

(4)背板

背板就是电池板背面的保护材料,一般有TPT,BBF,DNP等等。这些保护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绝缘能力并且可以和EVA良好粘接。太阳电池的背面覆盖物-氟塑料膜为白色,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对电池板的效率略有提高,并因其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还可以降低电池板的工作温度,也有利于电池板的效率。当然,氟塑料膜首先具有太阳电池封装所要求的耐老化、耐腐蚀、不透气等基本要求。

TPT: PVF-PET-PVF

TPE: PVF-PET-EVA

KPK: PVDF-PET-PVDF

BBF: PVDF-PET-Le / PET-PET-PET / THV-PET-EVA

FFC: FFC-PET-FFC

GBE: PVDF-PET-EVA

PET: 确保背板绝缘且坚固

出了PET背板,其它的都含有氟聚合膜。

PVF:聚氟乙烯,商品名为Tedlar,Tedlar是美国DuPont公司专利技术,按其生产工艺可分为Tedlar OR膜和Tedlar SP膜。

PVDF:聚偏二氟乙烯,PVDF不容易单独成膜,在加工中一般需要加入增塑剂,如PMMA等,但影响了其耐候性和化学性,因此法国Arkema公司挤出吹塑法,在PVDF两面覆盖纯的PVDF保护膜,三层厚分别为5um/20um/5um,形成了独特的三层膜结构的PVDF膜,是Arkema公司的独家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UV性、阴湿性和阻燃性,耐玷污性好,高光泽保持等。

LE/LE-FILM: 与EVA相似的热熔胶黏剂。

(5)接线盒

接线盒一般由ABS制成,并加有防老化和抗紫外辐射剂,能确保电池版纳在室外使用25年以上不出现老化破裂现象。接线柱由外镀镍层的高导电解铜制成,可以确保电气导通及电气连接的可靠。接线盒用硅胶粘接在背板表面。

(6)铝合金边框

边框采用硬制铝合金制成,表面氧化层厚度大于10微米,可以保证在室外环境长达25年以上的使用,不会被腐蚀,牢固耐用。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方阵的设计方法案例图文说明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方阵的设计方法案例图文说明 上面已经说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就是满足负载年平均每日用电量的需求。所以,设计和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大小的基本方法就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需要的用电量(单位:安时或瓦时)为基本数据,以当地太阳能辐射资源参数如峰值日照时数、年辐射总量等数据为参照,并结合一些相关因素数据或系数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在设计和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或组件方阵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上述各种数据直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方阵的功率,根据计算结果选配或定制相应功率的电池组件,进而得到电池组件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等。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另一种方法是先选定尺寸符合要求的电池组件,根据该组件峰值功率、峰值工作电流和日发电量等数据,结合上述数据进行设计计算,在计算中确定电池组件的串、并联数及总功率。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下面就以第二种方法为例介绍一个常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计算公式和方法,其他计算公式和方法将在下一节中分别介绍。 1.基本计算方注 计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基本方法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消耗的电量(Ah)除以选定的电池组件在一天中的平均发电量(Ah),就算出了整个系统需要并联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数。这些组件的并联输出电流就是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流。具体公式为: 负载用电10A,负载工作8小时。(220V ) )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电池组件并联数Ah Ah = 其中, 组件日平均发电量=组件峰值工作电流(A)×峰值日照时数(h)。 假设告知负载日耗电(KWh ),如何计算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 )。 再将系统的工作电压除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峰值工作电压,就可以算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联数量。这些电池组件串联后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工作电压或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具体公式为: 组件峰值工作电压 系数)系统工作电压(电池组件串联数 1.43V ?= 系数1.43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峰值工作电压与系统工作电压的比值。例如,为工作电压12V 的系统供电或充电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峰值电压是17~17.5V ;为工作电压24V 的系统

太阳能电池片的相关参数

硅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电流、峰值电压、峰值功率、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 ①短路电流(isc):当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短路、使u=0时,此时的电流就是电池片的短路电流,短路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短路电流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②开路电压(uoc):当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不接负载、使i=0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正负极间的电压就是开路电压,开路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单片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不随电池片面积的增减而变化,一般为0.5~ 0.7v。 ③峰值电流(im):峰值电流也叫最大工作电流或最佳工作电流。峰值电流是指太阳能电池片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流,峰值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④峰值电压(um):峰值电压也叫最大工作电压或最佳工作电压。峰值电压是指太阳能电池片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压,峰值电压的单位是v。峰值电压不随电池片面积的增减而变化,一般为0.45~0.5v,典型值为 0.48v。 ⑤峰值功率(pm):峰值功率也叫最大输出功率或最佳输出功率。峰值功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片正常工作或测试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峰值电流与峰值电压的乘积:pm===im×um。峰值功率的单位是w(瓦)。太阳能电池的峰值功率取决于太阳辐照度、太阳光谱分布和电池片的工作温度,因此太阳能电池的测量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标准为欧洲委员会的101号标准,其条件是:辐照度lkw/㎡、光谱aml.5、测试温度25℃。

⑥填充因子(ff):填充因子也叫曲线因子,是指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ff=pm/(isc×uoc)。填充因子是评价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值越高,表明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越趋于矩形,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越高。串、并联电阻对填充因子有较大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因子的系数越大。填充因子的系数一般在0.5~0.8之间,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⑦转换效率(η):转换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受光照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到电池上的太阳能量功率的比值。即: η=pm(电池片的峰值效率)/a(电池片的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lkw/㎡=100mw/cm2。 组件的板形设计一般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根据现有电池片的功率和尺寸确定组件的功率和尺寸大小;二是根据组件尺寸和功率要求选择电池片的尺寸和功率。 电池组件不论功率大小,一般都是由36片、72片、54片和60片等几种串联形式组成。常见的排布方法有4片×9片、6片×6片、6片×12片、6片×9片和6片×10片等。下面就以36片串联形式的电池组件为例介绍电池组件的板型设计方法。

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引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欧洲一些高水平的核研究机构也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1994-2004年10年里增长了17倍,太阳能电池生产主要分布在日本、欧洲和美国。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规模已达1744MW,较2005年成长19%,整个市场产值已正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36MW,较2006年增长了56%。 中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于1958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个小厂的几百kW一下子提升到4个厂的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2MW左右。2002年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07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188MW,同比增长293%。中国已经成功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比国外晚了20年,尽管最近10年国家在这方面逐年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够,与国外差距还是很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激励,尽快解决太阳能发电上网与合理定价等问题。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公共设施、政府办公楼等领域强制推广使用太阳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推动国内市场尽快起步和良性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 绿色环保节能太阳能 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详细参数(精)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详细参数(精)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铝合金边框,钢化玻璃面板详细参数:单晶硅太阳能板100W 尺寸:963x805x35MM 净重:11KGS 工作电压:33.5V 工作电流:2.99A 开路电压:41.5V 短路电流:3.57A 蓄电池:24v 二、产品特点: 采用平均转换效率在15%以上的优质单晶硅太阳电池单片,具有优良的弱光响应性能,符合 IEC61215 和电气保护 II 级标准。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 而且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一次性性能佳。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表面 采用高透光绒面钢化玻璃封装,气密性、耐候性好,抗腐蚀。 阳极氧化铝边框:机械强 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风性和防雹性,可在各种复杂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便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制造时, 先进行化学处理, 表面做成了一个象金字塔一样的绒面, 能减少反射,更好地吸收光能。采用双栅线,使组件的封装的可靠性更高。 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抗冲击性能佳, 符合 IEC 国际标准。 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层之间采用双层 EVA 材料以及 TPT 复合材料,组件气密性好,抗潮,抗紫外线好,不容易老化。直流接线盒:采 用密封防水、高可靠性多功能 ABS 塑料接线盒,耐老化防水防潮性能好;连接端采用易操作的专用公母插头, 使用安全、方便、可靠。带有旁路二极管能减少局部阴影而引起的损害。 工作温度:-40℃~+90℃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衰减小于 20%。三、 问题集锦:1、什么是太阳能电池 答:太阳能电池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 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 现在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单晶硅太阳 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还有碲华镉电池、铜铟硒电池、纳米氧化钛敏化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晶体硅(单晶、多晶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原料,一般要求纯度至少是 99. 99998%,也就是一千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允许 2 个杂质原子存在。硅材料是用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沙子作为原料, 将其熔化并除去杂质就可制取粗级硅。从二氧化硅到太阳能电池片, 涉及多个生

光伏组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太阳能节能灯的设计与分析 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年级 2011级专业光伏技术与产业 班级光伏111 学生姓名宋梦丹 学号050411139 指导教师薛春荣 设计时间2013-12

产品简介 【使用优点】 无需电线,按一下底部的开关,白天晒太阳,晚上自动亮光,环保,不用交电费!灯体造型美观大方,轻巧灵活多样,动感十足,太阳能充满电能亮8小时以上。 【安装及使用方法】 把灯罩向左旋开,拨动开关,把灯具插地,放置在阳光下 【技术参数】 ?品牌: MODAS ?型号: MD9548 ?颜色分类: 白色(MD9548W) ?灯具是否带光源: 带光源 ?光源类型: LED ?太阳能板:0.08W(2V 40MA) ?电源:600MAH 1.2V NI-MH ?光源:1*LED(15000MCD) ?产品尺寸:6.7*6.7*36.7CM ?一盒重量:260g 【工作原理】 通过顶部的太阳能板转换成电能,白天光通过太阳能板转换成电能储存在充电电池中,等到晚上天黑时,太阳能板不再对电池充电,灯就自动亮起来。 原理分析 太阳能光伏发电LED照明系统组成高效节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LED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DC-DC变换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储存电能的蓄电池组和LED照明控制、LED光源等部分。 太阳能LED自动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把光能转变成电能对蓄电池充电,并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夜晚,蓄电池中的电能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充电发光起到照明的效果。系统采用全自动工作方式,无须人工介入,可以采用声、光或延时控制方式,做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指楼道、走廊等)或“天黑即亮,延时关灯”(指道路、庭院、景点等)或每日24小时“常明不灭”(指地下停车场、隧道等)。对连续阴雨天,系统可根据

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本信息来源于太阳能人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1913175.html, 原文链接: 硅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电流、峰值电压、峰值功率、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 ①短路电流(isc):当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短路、使u=0时,此时的电流就是电池片的短路电流,短路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短路电流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②开路电压(uoc):当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不接负载、使i=0时,此时太阳能电池正负极间的电压就是开路电压,开路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单片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不随电池片面积的增减而变化,一般为0.5~0.7v。 ③峰值电流(im):峰值电流也叫最大工作电流或最佳工作电流。峰值电流是指太阳能电池片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流,峰值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④峰值电压(um):峰值电压也叫最大工作电压或最佳工作电压。峰值电压是指太阳能电池片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电压,峰值电压的单位是v。峰值电压不随电池片面积的增减而变化,一般为0.45~0.5v,典型值为0.48v。 ⑤峰值功率(pm):峰值功率也叫最大输出功率或最佳输出功率。峰值功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片正常工作或测试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峰值电流与峰值电压的乘积:pm===im ×um。峰值功率的单位是w(瓦)。太阳能电池的峰值功率取决于太阳辐照度、太阳光谱分布和电池片的工作温度,因此太阳能电池的测量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标准为欧洲委员会的101号标准,其条件是:辐照度lkw/㎡、光谱aml.5、测试温度25℃。 ⑥填充因子(ff):填充因子也叫曲线因子,是指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ff=pm/(isc×uoc)。填充因子是评价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值越高,表明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越趋于矩形,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越高。 串、并联电阻对填充因子有较大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因子的系数越大。填充因子的系数一般在0.5~0.8之间,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⑦转换效率(η):转换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受光照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到电池上的太阳能量功率的比值。即: η=pm(电池片的峰值效率)/a(电池片的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lkw /㎡=100mw/cm2。 电池组件的板型设计 在生产电池组件之前,就要对电池组件的外型尺寸、输出功率以及电池片的排列布局等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在业内就叫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板型设计。电池组件板型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对电池组件的外型尺寸、输出功率、电池片排列布局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过程。设计者既要了解电池片的性能参数,还要了解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用户的使用需求,做到电池组件尺寸合理,电池片排布紧凑美观。 组件的板形设计一般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根据现有电池片的功率和尺寸确定组件的功率和尺寸大小;二是根据组件尺寸和功率要求选择电池片的尺寸和功率。 电池组件不论功率大小,一般都是由36片、72片、54片和60片等几种串联形式组成。常见的排布方法有4片×9片、6片×6片、6片×12片、6片×9片和6片×10片等。下面就以36片串联形式的电池组件为例介绍电池组件的板型设计方法。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精华)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精华) 导读:单件电池片由于输出功率太小,难以满足常规用电需求,因此需要将其封装为组件以提高其输出功率。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再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具有外部封装及内部连接、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叫太阳能电池组件,即多个单体太阳能电池互联封装后成为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1.防止太阳能电池破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易破损的原因:晶体硅呈脆性;硅太阳能电池面积大;硅太阳能电池厚度小。 2.防止太阳能电池被腐蚀失效。太阳能电池的自然抗性差:太阳电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出现效率的衰减;太阳电池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较差;太阳电池不能抵御冰雹等外力引起的过度机械应力所造成的破坏;太阳电池表面的金属化层容易受到腐蚀;太阳电池表面堆积灰尘后难以清除。 3.满足负载要求,串联或并联成一个能够独立作为电源使用的最小单元。由于单件太阳电池输出功率难以满足常规用电需求,需要将它们串联或者并联后接入用电器进行供电。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种类较多,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晶体硅(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砷化镓电池组件等;按照封装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环氧树脂封装电池板和层压封装电池组件;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建材型

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建材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又分为单面玻璃透光型电池组件、双面夹胶玻璃电池组件和双面中空玻璃电池组件。由于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制作的电池组件应用占到市场份额的85%以上,在此就主要介绍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制作的电池组件。 单晶硅组件 多晶硅组件 非晶硅组件 第一代室温硫化硅橡胶封装 第二代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 )封装 第三代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封

光伏组件与阵列设计复习过程

光伏组件与阵列设计

1.1 引言 太阳电池是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最基本元件,一个单体太阳能电池的单片为一个PN结,工作电压约为0.5V,工作电流约为20-25mA/cm2, 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因而需根据使用要求将若干单体电池进行适当的连接并经过封装后,组成一个可以单独对外供电的最小单元即组件(太阳能电池板)。其功率一般为几瓦至几十瓦,具有一定的防腐、防风、防雹、防雨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系统。 当应用领域需要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而单个组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把多个组件通过串连或并联进行连接,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从而使得用户获取电力。根据负荷需要,将若干组件按一定方式组装在固定的机械结构上,形成直流发电的单元,即为太阳能电池阵列,也称为光伏阵列或太阳能电池方阵。一个光伏阵列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伏组件,具体需要多少个组件及如何连接组件与所需电压(电流)及各个组件的参数有关。 太阳能电池片并、串联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并、串联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 1.2 光伏组件 1.2.1组件概述 光伏组件(俗称太阳能电池板)是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光伏电池片(整片的两种规格125*125mm、156*156mm),或由激光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按一定的排列串、并联后封装而成。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很小,把他们先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后,通过一个二极管(防止电流回输)然后输出。电池串联的片数越多电压越高,面积越大或并联的片数越多则电流越大。如一个组件上串联太阳能电池片的数量是36片,这意味着这个太阳能组件大约能产生17伏的电压。 1.2.2电池的连接与失配 失配的影响:失配损失是由于电池或者组件的互联引起的,这些电池或者组件没有相同的特性或者经历了不同的条件。在PV组件和方阵中,在某种条件下失配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组件在最差情况的输出是由其中的具有最低输出的太阳电池决定。例如,当一个太阳电池被遮挡而组件中的其它的太阳电池并没有被遮挡时,一个处于“良好”状态的太阳电池产生的功率可以被低性能的太阳电池耗散,而不是提供给负载。这可以导致非常高的局部电力耗散,并且由此而产生的局部加热可以引起组件不可恢复的损伤。 太阳能电池在串、并联成电池组件时,由于每片太阳能电池电性能不可能绝对一致,这就使得串、并联后的输出总功率往往小于各个单体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之和,称作太阳能电池的失配。在太阳能组件的制造以及组建安装为阵列的过程中,失配问题总会存在,并或多或少的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这是

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规格表

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规格表如本页不能正常显示,请点击刷新 型号材料 峰值 功率 Pm (watt) 峰值 电压 Vmp (V) 峰值 电流 Imp (A) 开路 电压 Voc (V) 短路 电流 Isc (A) 尺寸 (mm) APM18M5W27x27单晶 硅 5 8.75 0.57 10.5 0.6 6 265*265*25 APM36M5W27x27单晶 硅 5 17.5 0.29 21.5 0.32 265*265*25 APM18P5W27x27多晶 硅 5 8.75 0.57 10.5 0.6 6 265*265*25 APM36P5W27x27多晶 硅 5 17.5 0.29 21.5 0.32 265*265*25 APM36M8W36x30单晶 硅 8 17.5 0.46 21.5 0.52 301*356*25 APM36P8W36x30多晶 硅 8 17.5 0.46 21.5 0.52 301*356*25 APM36M10W36x30单晶 硅 10 17.5 0.57 21.5 0.65 301*356*25 APM36P10W36x30多晶 硅 10 17.5 0.57 21.5 0.65 301*356*25 APM36M15W49x29单晶 硅 15 17.5 0.86 21.5 0.97 287*487*25 APM36P15W43x36多晶15 17.5 0.86 21.5 0.97 356*426*28

APM36M20W63x28单晶 硅 20 17.5 1.14 21.5 1.29 281*627*25 APM36P20W58x36多晶 硅 20 17.5 1.14 21.5 1.29 356*576*28 APM36M25W48x54单晶 硅 25 17.5 1.43 21.5 1.61 536*477*28 APM36P25W68x36多晶 硅 25 17.5 1.43 21.5 1.61 356*676*28 APM36M30W48x54单晶 硅 30 17.5 1.71 21.5 1.94 536*477*28 APM36P30W82x36多晶 硅 30 17.5 1.71 21.5 1.94 356*816*28 APM36M35W62x54单晶 硅 35 17.5 2.00 21.5 2.26 537*617*40 APM36P35W82x36多晶 硅 35 17.5 2.00 21.5 2.26 356*816*28 APM36M40W62x54单晶 硅 40 17.5 2.29 21.5 2.58 537*617*40 APM36P40W67x58多晶 硅 40 17.5 2.29 21.5 2.58 576*670*40 APM36M45W76x54单晶 硅 45 17.5 2.57 21.5 2.91 537*758*40 APM36P45W67x58多晶 硅 45 17.5 2.57 21.5 2.91 576*670*40 APM36M50W76x54单晶 硅 50 17.5 2.86 21.5 3.23 537*758*40 APM36P50W88x51多晶 硅 50 17.5 2.86 21.5 3.23 510*880*40 APM36M55W76x54单晶 硅 55 17.5 3.14 21.5 3.55 537*758*40 APM36P55W88x51多晶 硅 55 17.5 3.14 21.5 3.55 510*880*40 APM36M60W90x54单晶 硅 60 17.5 3.43 21.5 3.88 537*899*40 APM36P60W82x67多晶 硅 60 17.5 3.43 21.5 3.88 670*816*40 APM36M65W90x54单晶65 17.5 3.71 21.5 4.20 537*899*40

HIT太阳能电池

高效HIT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2013-5-27 13:17|发布者: 沈秋晨|查看: 1973|评论: 0|原作者: 乔秀梅,贾锐等|来自: Solarzoom 摘要: 摘要:带有本征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film(HIT))太阳能电池起源于Hamakawa等设计的a-Si/c-Si堆叠太阳能电池,与单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具有低温工艺,高的稳定性等优点, ... 摘要:带有本征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film (HIT))太阳能电池起源于Hamakawa等设计的a-Si/c-Si堆叠太阳能电池,与单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具有低温工艺,高的稳定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了HIT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能带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相关文献从清洗,透明导电氧化层(TCO)的制备,非晶硅层的制备,背表面场的制备等方面深入分析了HIT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发展状况,并以三洋公司为引线,简单介绍了HIT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HIT;太阳能电池;结构;特点;技术发展;产业发展 1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特点 1.1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1.1.1基本结构 HIT电池的本质是异质结太阳能电池,A.I.Gubanov于1951年就已经提出了异质结的概念,并且进行了理论分析,但是由于当时制备异质结的工艺技术十分复杂和困难,所以异质结的样品迟迟没有制备成功。1960年Anderson成功的制备出高质量的异质结样品,还提出了十分详细的理论模型和能带结构图。带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是由MakotoTanaka和MikioTaguchi等人于1992年在三洋公司第一次制备成功。图1为常见的双面异质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特征是三明治结构,中间为衬底p(n)型晶体Si,光照侧是n(p)-i型a-Si膜,背面侧是i-p+(n+)型a-Si膜,在两侧的顶层溅射TCO膜,电极丝印在TCO膜上,构成具有对称型结构的HIT太阳电池。本征a-Si:H起到钝化晶体硅表面的缺陷的作用。最常见的是p型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因为p型硅片是常见的光伏材料且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电池接触电阻较低,但是由于硼和间隙氧的存在,使得以p型单晶硅为衬底的太阳电池有较严重的光照衰减问题。且由于c-Si(p)/a-Si(i/p)界面氢化非晶硅价带带阶(0.45ev)要比导带带阶大(0.15ev),n型硅基比p型硅基更适合双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图2是异质结的能带图。对n型Si衬底HIT电池,前表面处较大的价带带阶形成少子空穴势阱,因势阱中空穴势垒较高,热发射概率小,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光生空穴的传输。在背面处,薄本征a-Si:H层以及n型a-Si:H层与n型c-Si形成有效

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的设计选型

1.引言 目前,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巨大挑战,发展和利用清洁而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重视。虽然目前已经实现利用的可再生替代能源种类较多,但从可用总量上看,水能、风能、潮汐能都太小,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可永久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不仅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将给能源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根据欧洲联合委员会研究中心(JRC)的预测,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其中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是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部件,在获得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发电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支架的安全可靠性是光伏组件厂家需要考虑和研究。根据不同形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需要,支架系统一般分为单立柱太阳能支架、双立柱太阳能支架、矩阵太阳能支架、屋顶太阳能支架、墙体太阳能支架、追踪系统系列支架等若干规格型号,同时按照不同的安装方式又分为地面安装系统、屋顶安装系统和建筑节能一体化支架安装系统。 2.光伏组件支架设计 2.1 光伏组件支架结构 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大多不可以调节角度,采用跟踪方式进行太阳能发电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产出比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本文设计了一种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而调节角度的光伏系统支架,(如图1所示)该支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平角度,不但适应于地面光伏电站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在屋顶光伏电站使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快速调整支架的安装角度,避免了常规光伏组件支架不能够迅速调整安装角度的缺点,同时该组件支架采用高碳钢结构,表面经过热镀锌材料,具有成本低,强度高,选材耐腐蚀强,可以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详细全参数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铝合金边框,钢化玻璃面板详细参数:单晶硅太阳能板100W尺寸: 963x805x35MM净重:11KGS工作电压:33.5V 工作电流:2.99A开路电压:41.5V短路电流: 3.57A蓄电池:24v二、产品特点:采用平均转换效率在15%^上的优质单晶硅太 阳电池单片,具有优良的弱光响应性能,符合IEC61215和电气保护II级标准。太阳能电 池转换效率高。而且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一次性性能佳。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表面采用高 透光绒面钢化玻璃封装,气密性、耐候性好,抗腐蚀。阳极氧化铝边框:机械强度高, 具有良好的抗风性和防雹性,可在各种复杂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便于安装。太阳能 电池板在制造时,先进行化学处理,表面做成了一个象金字塔一样的绒面,能减少反射,更 好地吸收光能。采用双栅线,使组件的封装的可靠性更高。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抗冲 击性能佳,符合IEC国际标准。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层之间采用双层EVA材料以及TPT 复合材料,组件气密性好,抗潮,抗紫外线好,不容易老化。直流接线盒:采用密封防水、高可靠性多功能ABS塑料接线盒,耐老化防水防潮性能好;连接端采用易操作的专用公母插头,使用安全、方便、可靠。带有旁路二极管能减少局部阴影而引起的损害。 工作温度:-40 C?+90C 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衰减小于20% 三、问题集锦: 1、什么是太阳能电池答:太阳能电池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现在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 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还有碲华镉电池、铜铟硒电池、纳米氧化钛敏化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晶体硅(单晶、多晶)太阳能电池需要 高纯度的硅原料,一般要求纯度至少是99. 99998%,也就是一千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允许2个杂质原子存在。硅材料是用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沙子)作为原料,将其 熔化并除去杂质就可制取粗级硅。从二氧化硅到太阳能电池片,涉及多个生产工艺和过程,一般大致分为:二氧化硅一> 冶金级硅一>高纯三氯氢硅一>高纯度多晶硅一>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一>硅片一>太阳能电池片。2、什么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片主要是使用单晶硅来制造,与其他种类的太阳能电池片相比,单晶硅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最 高。在初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占领绝大部份市场份额,在1998年后才退居多晶硅之后, 市场份额占据第二。由于近几年多晶硅原料紧缺,在2004年之后,单晶硅的市场份额又略 有上升,现在市面上看到的电池有单晶硅居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硅结晶体非常完美, 其光学、电性能及力学性能都非常的均匀一致,电池的颜色多为黑色或深色,特别适合切割 成小片制作成小型的消费产品。单晶硅电池片在实验室实现的转换效率为24.7%.普通商品 化的转换效率为10%-1 8%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因为制作工艺问题,一般其半成硅锭为圆柱进,然后经过切片-> 清洗->扩散制结-> 去除背极-> 制作电极-> 腐蚀周边-> 蒸镀减反射膜等工蕊制成成品。一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四个角为圆角。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一般为200uM- 350uM厚,现在的生产趋势是向超薄及高效方向发展,德国太阳能电池片厂家已经证实40uM厚的单晶硅可达到20%勺转换效率。3、什么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答:在制 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时,作为原料的高纯硅不是再提纯成单晶,而是熔化浇铸成正方形的硅 锭,然后再加工单晶硅一样切成薄片和进行类似的加工。多晶硅从其表面很容易进行辨认, 硅片是由大量不同大小的结晶区域组成(表面有晶体结晶状),其发电机制与单晶相同,但 由于硅片由多个不同大小、不同取向的晶粒组在,其晶粒界面处光电转换易受到干扰,因而 多晶硅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多晶硅的光学、电性能及力学性能一致性没有单晶硅太 阳能电池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0.3%,商品化的一般为10%-16%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正方形片,在制作太阳能组件时有最高的填充率,产品相对也比较美观。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一般为220uM-300uM厚,有些厂家已有生产180uM厚的太阳能电池片,并且向薄发展,更以节约昂贵的硅材料。4、怎么区分单晶硅和多晶硅答:多晶 片是直角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单晶的四个角有接近圆形的倒角,一块组件中间有金钱形窟窿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 (二)组件的封装结构 (三)组件的封装材料 1上盖板2黏结剂3底板4边框(四)组件封装的工艺流程 不同结构的组件有不同的封装工艺。平板式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工艺流程,如图17所示。可将这一工艺流程概述为:组件的中间是通过金属导电带焊接在一起的单体电池,电池上卞两侧均为EVA膜,最上面是低铁钢化白玻璃,背面是PVF复合膜。将各层材料按顺序叠好后,放人真空层压机内进行热压封装。最上层的玻璃为低铁钢化白玻璃,透光率高,而且经紫外线长期照射也不会变色。EVA膜中加有抗紫外剂和固化剂,在热压处理过程中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保护层,并保证电池与钢化玻璃紧密接触。PVF复合膜具有良好的耐光、防潮、防腐蚀性能。经层压封装后,再于四周加上密封条,装上经过阳极氧化的铝合金边框以及接线盒,即成为成品组件。最后,要对成品组件进行检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

子以及最大输出功率等。 硅片划片切割工艺概况 1用激光来划片切割硅片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它使用精度高、而且重复精度也高、工作稳定、速度快、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2激光最大输出≧50W(可调)、激光波长为1.064μm、 切割厚度≦1.2mm、光源是用Nd:YAG晶体组成激光器、是单氪灯连续泵浦、声光调Q、并用计算机控制二维工作台可预先设定的图形轨迹作各种精确运动。 ± 部件分析: 1操作可分为外控与内控。 2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专用软件设立工作台划片步骤实现划片目标。 3电源控制盒-供应激光电源、Q电源驱动、水冷系统的输入电源进行分配及自控,当循环水冷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断开激光电源及Q电源驱动盒的供电。 4激光电源盒-点燃氪灯的自动引燃恒流电源。 5 Q电源驱动盒-产生射频信号并施加到Q开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梦之园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光宏照明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7月12日 1.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 光伏发电是节约能源利国利民的新型产业,本着从科学的角度展示他的价值作为主导思想为依据。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和规范编制: 1)IEC61215 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2)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 3)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6)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EN 61701-1999 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8)EN 61829-1998 晶体硅光伏方阵I-V特性现场测量 9)EN 61721-1999 光伏组件对意外碰撞的承受能力(抗撞击试验) 10)EN 61345-1998 光伏组件紫外试验 11)GB 6495.1-1996 光伏器件第1部分: 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12)GB 6495.2-1996 光伏器件第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13)GB 6495.3-1996 光伏器件第3部分: 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14)GB 6495.4-1996 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 GB 6495.5-1997 光伏器件第5部分: 用开路电压法确定光伏(PV)器件的等效电池温度(ECT) 16)GB 6495.7-2006 《光伏器件第7部分:光伏器件测量过程中引起的

太阳能电池组件规定

太阳能电池组件规定 1、电池组件方阵概况 1.1电站容量20MW,均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固定式17°倾角安装。 1.2太阳能方阵由太阳能组件经串联、并联组成。光伏电池组件串联的数量由并网逆变器的最高输入电压、最低工作电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大系统电压以及当地气候等条件确定;组串并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额定容量确定。 1.3 组件方阵:每22块电池组件串为一个支路,12条支路进入一个汇流箱,每8或9个汇流箱进入一个直流柜,由两台直流柜分别分配电能到两台500kW的逆变器,2个逆变器(500kW)和1台1000KV A箱变组成一个发电单元(1MW),共20个发电单元;每10MW的联合单元进入一个进线柜,2个10MW联合单元构成总容量为:20MW。

2 、太阳能电池组件型号及参数 序号名称 单 位 型号备注1 太阳电池种类多晶硅 2 光伏组件尺寸 结构1650mm×992mm×40mm 3 光伏组件重量kg 19.0 4 组件效率% 14.98 5 最大输出功率Wp 255 6 最大功率偏差% ±3% 7 开路电压 (V oc) V 38.1 8 短路电流 (Isc) A 8.78 9 最佳工作电压V 31.5 10 最佳工作电流 A 8.13

序号名称 位 型号备注11 最大系统电压V 1000 序号名称 单 位 型号备注1 太阳电池种类多晶硅 2 光伏组件尺寸 结构1650mm×992mm×40mm 3 光伏组件重量kg 19.0 4 组件效率% 14.98 5 最大输出功率Wp 250 6 最大功率偏差% ±3% 7 开路电压 (V oc) V 37.8 8 短路电流 (Isc) A 8.72

详解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逆变器的工作原理逆变器的概念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 逆变器的概念 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现代逆变技术是研究逆变电路理论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建立在工业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变流技术、脉宽调制(PWM)技术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实用技术。它主要包括半导体功率集成器件及其应用、逆变电路和逆变控制技术3大部分。 逆变器的分类 逆变器的种类很多,可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能的频率分,可分为工频逆变器、中频逆器和高频逆变器。工频逆变器的频率为50~60Hz的逆变器;中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400Hz到十几kHz;高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十几kHz 到MHz。 2.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分,可分为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和多相逆变器。 3.按照逆变器输出电能的去向分,可分为有源逆变器和无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向工业电网输送的逆变器,称为有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向某种用电负载的逆变器称为无源逆变器。 4.按逆变器主电路的形式分,可分为单端式逆变器,推挽式逆变器、半桥式逆变器和全桥式逆变器。 5.按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分,可分为晶闸管逆变器、晶体管逆变器、场效应逆变器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等。又可将其归纳为“半控型”逆变器和“全控制”逆变器两大类。前者,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元器件在导通后即失去控制作用,故称之为“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即属于这一类;后者,则具有自关断能力,即无器件的导 通和关断均可由控制极加以控制,故称之为“全控型”,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权晶体管(IGBT)等均属于这一类。

光伏组件与阵列设计说明

1.1 引言 太阳电池是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最基本元件,一个单体太阳能电池的单片为一个PN结,工作电压约为0.5V,工作电流约为20-25mA/cm2, 一般不能单独作为电源使用。因而需根据使用要求将若干单体电池进行适当的连接并经过封装后,组成一个可以单独对外供电的最小单元即组件(太阳能电池板)。其功率一般为几瓦至几十瓦,具有一定的防腐、防风、防雹、防雨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系统。 当应用领域需要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而单个组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把多个组件通过串连或并联进行连接,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从而使得用户获取电力。根据负荷需要,将若干组件按一定方式组装在固定的机械结构上,形成直流发电的单元,即为太阳能电池阵列,也称为光伏阵列或太阳能电池方阵。一个光伏阵列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伏组件,具体需要多少个组件及如何连接组件与所需电压(电流)及各个组件的参数有关。 太阳能电池片并、串联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并、串联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 1.2 光伏组件 1.2.1组件概述 光伏组件(俗称太阳能电池板)是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光伏电池片(整片的两种规格125*125mm、156*156mm),或由激光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按一定的排列串、并联后封装而成。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很小,把他们先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后,通过一个二极管(防止电流回输)然后输出。电池串联的片数越多电压越高,面积越大或并联的片数越多则电流越大。如一个组件上串联太阳能电池片的数量是36片,这意味着这个太阳能组件大约能产生17伏的电压。 1.2.2电池的连接与失配 失配的影响:失配损失是由于电池或者组件的互联引起的,这些电池或者组件没有相同的特性或者经历了不同的条件。在PV组件和方阵中,在某种条件下失配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组件在最差情况的输出是由其中的具有最低输出的太阳电池决定。例如,当一个太阳电池被遮挡而组件中的其它的太阳电池并没有被遮挡时,一个处于“良好”状态的太阳电池产生的功率可以被低性能的太阳电池耗散,而不是提供给负载。这可以导致非常高的局部电力耗散,并且由此而产生的局部加热可以引起组件不可恢复的损伤。 太阳能电池在串、并联成电池组件时,由于每片太阳能电池电性能不可能绝对一致,这就使得串、并联后的输出总功率往往小于各个单体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之和,称作太阳能电池的失配。在太阳能组件的制造以及组建安装为阵列的过程中,失配问题总会存在,并或多或少的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这是因为:1,

太阳能电池板参数

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组参数 最大标称功率Wp max (W), 峰值电压Vmp(V):峰值电压是在强光时的最高电压 峰值电流Imp(A) 开路电压V oc(V):开路电压是电池板空载电压 工作电压:是电池板带上负荷时测得的电压 短路电流Isc(A) 尺寸Size(mm) 重量Weight(KGS) (峰值电压最高、开路电压次之、工作电压最低) 直流接线盒: 采用密封防水、高可靠性多功能ABS 塑料接线盒,耐老化防水防潮性能好;连接端采用易操作的专用公母插头,使用安全、方便、可靠。 工作温度:-40℃~+90℃ 使用寿命可达20 年以上,衰减小于20%。 问题集锦: 1、什么是太阳能电池? 答:太阳能电池是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 现在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还有碲华镉电池、铜铟硒电池、纳米氧化钛敏化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晶体硅(单晶、多晶)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原料,一般要求纯度至少是99. 99998%,也就是一千万个硅原子中最多允许2 个杂质原子存在。硅材料是用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沙子)作为原料,将其熔化并除去杂质就可制取粗级硅。从二氧化硅到太阳能电池片,涉及多个生产工艺和过程,一般大致分为:二氧化硅—> 冶金级硅—>高纯三氯氢硅—>高纯度多晶硅—>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 2、什么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使用单晶硅来制造,与其他种类的太阳能电池片相比,单晶硅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最高。在初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占领绝大部份市场份额,在1998 年后才退居多晶硅之后,市场份额占据第二。由于近几年多晶硅原料紧缺,在2004 年之后,单晶硅的市场份额又略有上升,现在市面上看到的电池有单晶硅居多。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硅结晶体非常完美,其光学、电性能及力学性能都非常的均匀一致,电池的颜色多为黑色或深色,特别适合切割成小片制作成小型的消费产品。单晶硅电池片在实验室实现的转换效率为24.7%.普通商品化的转换效率为10%-1 8%。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因为制作工艺问题,一般其半成硅锭为圆柱进,然后经过切片->清洗->扩散制结->去除背极->制作电极->腐蚀周边->蒸镀减反射膜等工蕊制成成品。一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四个角为圆角。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一般为200uM- 350uM 厚,现在的生产趋势是向超薄及高效方向发展,德国太阳能电池片厂家已经证实40uM 厚的单晶硅可达到20%的转换效率。 3、什么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答:在制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时,作为原料的高纯硅不是再提纯成单晶,而是熔化浇铸成正方形的硅锭,然后再加工单晶硅一样切成薄片和进行类似的加工。多晶硅从其表面很容易进行辨认,硅片是由大量不同大小的结晶区域组成(表面有晶体结晶状),其发电机制与单晶相同,但由于硅片由多个不同大小、不同取向的晶粒组在,其晶粒界面处光电转换易受到干扰,因而多晶硅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多晶硅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