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4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4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1、目的

明确食用菌生长为何需求六大营养的原因,掌握食用菌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规律,正确区分食用菌的生理类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

难点:生理类型

3、主要内容

1)食用菌的营养:包括营养物质和生理类型。

2)食用菌的理化环境(温、湿、气、光、酸碱度)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不仅由遗传性所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制约。食用菌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态体系。环境条件的改变,对食用菌的形态、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而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又影响着周围环境。

影响食用菌的环境因素很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其中营养、温度、湿度、空气、酸碱度和光照是非常重要而且是缺一不可的。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与营养因子也不相同,掌握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和营养因子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需要。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或营养作用。营养是食用菌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

一、营养物质

能够满足食用菌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是一切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食用菌在生命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较多的碳素、氮素,其次是磷、镁、钾、钠、钙、硫等主要矿质元素,还需要铜、铁、锌、锰、钻、钼等微量元素。有的还需要维生素。生产中,只有满足食用菌对这些营养物质的要求才能正常生长。

(一)碳源

食用菌属于异养型的真菌,只能以有机碳为碳源。

凡能为食用菌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碳源是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元素,也能量的来源。碳素约占菌体成分的50%~65%,因菌体的多数物质皆以碳素为骨架。食用菌吸收的碳素约20%用于合成细胞,80%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具有双功能作用的碳源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主要利用单糖、双糖、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有机酸和醇类等。单糖、有机酸和醇类等小分子碳化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等大分子碳合物,需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植物残体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物质。因此,农、林业副产品和作物秸杆、籽壳等都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碳源。但是这些都是大分子碳化合物分解较慢,为促使按种后的菌丝体很快恢复创伤,促进菌丝迅速生长,常在培养料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蔗糖等作为食用菌培养初期的补助碳源,同时还可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加速对粗纤维等原料的利用。

生产中:加少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产生、促进菌丝生长。

(二)氮源

凡能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为氮源。氮素是构成蛋白质及核酸的重要元素,有的也可提供能源。有机氮是良好的氮源。多数食用菌除利用有机氮外,也能利用NH4+和NO3-,NH4+优于NO3-。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时易产生生长慢、不结菇现象。因为菌丝没有利用无机氮合成细胞所必须的全部氨基酸的能力,此外,某些氨基酸几乎不能有无机氮合成。

实验室常以蛋白胨、氨基酸、铵盐、硝酸盐、尿素等简单氮化物为氮源。生产中常以豆饼粉、玉米粉、麸皮、米糠等复杂而廉价的有机氮为氮源。

简单氮化物可被直接吸收利用,复杂氮源须经胞外酶水解成简单氮化物才能成为有效态氮源。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无机氮(铵态、硝态)、尿素和有机氮,其中无机氮和尿素可直接吸收利用;有机氮经过蛋白质性的(麸皮、米糠、粪、饼肥等)胞外酶水解→利用。

氮素营养的多寡对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有很大关系。在营养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氮量过低,则菌丝生长受阻;而在于实体发育阶段,氮素浓度过高,对于实体的发生和生长反而不利。

培养基的C/N太小易导致菌丝徒长;太大易导致菌丝生长慢,易衰老及产量低。适宜C/N 一般是:菌丝生长阶段20~25:1;子实体生长阶段30~40:1。

(三)无机盐

矿质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盐。主要提供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按需求量多少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作用:构成细胞成分(P、S);参与酶的组成或是激活剂(Mg、K、Fe、Mo);调节细胞透性,pH、渗透压(Ca、Na、K)。生产中一般使用含大量元素的磷酸盐、硫酸盐等,微量元素一般不特殊添加,其它原料中以杂质形式存在的含量就可满足其需要,过量加入会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矿质元素包括:1)P、S、Ca、Mg、K等主要元素;2)生产中常用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镁、石膏、草木灰、熟石灰等。

(四)生长因素

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需求量甚微的特殊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素。广义的生长因素包括氨基酸、碱基和维生素三类物质。狭义的生长因素一般仅指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生长因素不提供能量,也不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一般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还具有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作用:酶的组成部分,刺激与调节生长。但严重缺乏,将会停止生长。

种类:维生素(主要是B组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嘧啶和嘌呤)。

因需求量极微,其他营养物质所含的就可满足,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需额外添加。科研及生产中常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马铃薯汁、麸皮、米糠等为生长因素的来源。

(五)水分

食用菌细胞中合有大量的水分,约占鲜重的90%左右。虽然食用菌不能利用水为营养物质,但由于水在食用菌的生命活动及营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仍将其归为营养要素之一。

水在细胞中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自由水的作用主要有:基本溶剂、作为代谢的基质、调节细胞温度、维持膨压。

若水分不足,将会无法生长。栽培时应供给干净的水,不能用污水和含农药的水。

在以上各营养物质中,除需要大量水分外,对C、N、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需求有个规律,在培养基中:

C最多(10-2)、N(10-3)次之、无机盐(10-4~10-5)少、生长因子极微(10-6~10-7)。

二、生理类型

异养型的食用菌,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而是通过菌丝细胞表面的渗透作用,从营养基质中吸收可溶性养料,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腐生、寄生及共生三种类型。

(一)腐生菌

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菌,称为腐生菌。此类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按腐生对

象分为木生型、土生型、粪草生型三个生态群。

1、木生菌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的菌。不侵染活的树木,多生长在枯木朽枝上,常以木质素为优先利用的碳源,也能利用纤维素。常在枯木的形成层生长,使木材变腐充满白色菌丝。有的对树种适应性广(如香菇等);有的适应范围较狭(如茶薪菇等)。可用段木、木屑等原料栽培。如香菇、木耳等。

2、粪草生菌从草本植物残体或腐熟有机肥料中吸取养料的菌。多生长在腐熟堆肥、厩肥、烂草堆上,优先利用纤维素,几乎不能利用木质素。可用以秸草、畜禽粪为培养料。

3、土生菌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落叶层、草地、肥沃田野等场所。如草菇、鸡腿菇、双孢菇等。如羊肚菌、马勃、竹荪等。

木生及粪草生菌较易于驯化,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占绝大多数。而土生菌的驯化较难,且产量也较低。目前,进行商业性栽培的菇类几乎都是腐生型菌类,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它们的营养生理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料。

(二)寄生菌

寄生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细胞中吸取养料的菌。专性寄生极少见,多为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或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如虫草菌侵染鳞翅目蝙蝠蛾幼虫,在虫体内吸取营养,生长繁殖,使虫体僵化,适宜条件下形成菌和虫的复合体——如冬虫夏草(属兼性腐生)。已知虫草属的种类约34种。常见的如冬虫夏草、蛹虫草。

如蜜环菌菌丝常寄生或腐生于树根、树干的组织内,导致树木的腐朽。可以在树木的死亡部分营腐生生活,一旦侵入活细胞后就转为寄生生活,导致树木发病。灵芝、金针菇、猴头等虽然都是腐生菌,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侵染活树木,在林地栽培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属兼性寄生)。

(三)共生菌

共生必须与相应生物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互惠有利关系的菌类。

在食用菌中,不少种类能和高等植物、昆虫、原生动物或其他菌类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与植物共生的食用菌多形成菌根。已知约与8%的植物能建立共生关系,对树种的共生有选择性,有的与木本植物共生,如牛肝菌、块菌、松乳菇等,有的与草本植物共生,如口蘑等。

菌根:菌根菌与高等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菌根菌:与高能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的菌类。其菌丝体缠绕在根表或深入根组织内部。

根据菌丝在根的位置可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其中外生菌根是缠绕根表形成菌套,

不侵入根细胞;内生菌根是菌丝侵入根细胞内部,在根细胞间隙中生长。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供菌体生活,菌丝体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及分泌的维生素、生长素供给植物利用,形成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其中又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多数是外生菌根,约有30个科99个属,与一定阔叶树或针叶树共生。

内生菌根的食用菌很少,人工成功栽培的范例是天麻和蜜环菌。天麻是一种特殊植物,无根、无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必须与蜜环菌共生。凡有天麻生长的地方,必然有蜜环菌伴随而共同存在;有蜜环菌生存的地方,则不一定有天麻,蜜环菌可以单独生活。

世界范围内,已发现蜜环菌36种,中国有9种。适合于天麻生长的只有少数几种。蜜环菌的营养来自于木材或其它原料,其菌丝进入天麻块茎的皮层细胞里,被天麻分泌的溶菌酶溶解消化后成为天麻的营养,此时是“天麻吃蜜环菌”;当天麻块茎老化或生长受到抑制时,不能分泌足够溶菌酶来消化蜜环菌菌丝时,就转为“蜜环菌吃天麻”,导致块茎发黑、中空。

食用菌形成菌根,是长期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生态关系。这种关系受到破坏或改变,无论植物或食用菌的生活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因此,目前这类食用菌的人工栽培较困难,取得成功的不多。菌根菌中有不少优良品种,但还没有驯化到完全可以人工栽培,是开发的一个方向。

腐生菌、共生菌、寄生菌都是自然界物质大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第二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一、温度

不同菌类都有自己的极限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同种菌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温度也不一样。

(一)对温度的需求规律

由高到低: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子实体分化需求温度最低)(二)菌丝体对温度的需求

特点:耐低温、喜适温、怕高温。对温度需求范围较宽,一般在20℃~30℃之间,适宜温度一般在25℃左右。

停长←最低(缓慢)→最适(生长快)→最高(缓慢)→死亡

食用菌菌丝体对低温有较强抵抗力,在有防冻剂保护的条件下,多数菌种的菌丝体可在-196℃左右的液态氮超低温冰箱内保藏数年而不死亡。但草菇菌丝抗寒力差,在5℃条件下

菌丝很快死亡。食用菌菌丝体一般不耐高温,如香菇菌丝在40℃4h、45℃40min便死亡。原因是:温度过高使蛋白质、核酸变性,酶失活;而低温降低了代谢活动。适温时酶的活性最大。适宜温度是生长最快的温度,但不是健壮生长的温度,实践中常将适宜温度调低2~3℃。如温度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2-1 香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

低温对生命的破坏性比高温小,一般只是停止生长,实践中常用低温保藏菌种。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生产目的,采用不同管理温度,已达到促进生长、提前出菇或推迟出菇的目的。(三)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

1、温度类型

子实体所需的温度因菌类有较大差异,按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所需最适温度,可将其分为:低温型(13~18℃)、中温型(20~24℃)、高温型(24~30℃)

2、温度反应

(1)恒温结实:子实体分化时不需温差(如草菇、蘑菇等)温差大于5℃,易导致幼菇死亡。

(2)变温结实:分化时需8~10℃温差(如平菇、香菇等)。拉大昼夜温差,利于子实体分化得快、齐、壮。

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主要依赖于料温,子实体生长主要依赖于气温。生产中应既注重料温,也要注意气温。生长前期的料温一般比气温高。

应根据栽培季节选择不同温度类型的品种,若温度与要求相差太大,则难以成功或减产。

二、湿度

不同食用菌对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同一食用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样。湿度包括培养科中的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

(一)培养料含水量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是指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含量。培养料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适宜含水量一般在60%~65%(料水比一般掌握在1:1.3,指缝泌水)。生长前期培养料含水量靠拌料时加入,生长后期含水量主要靠浸水或注水进行补充。含水量过高,氧气减少,不仅影响食用菌生长,还易滋生病虫害;含水量过低,影响生长。

(二)空气湿度

规律:低→高

空气相对温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百分率

菌丝体(60~70%)→子实体(85~90%)

出菇期间经常向地面和空间喷水才能保持湿润。空气湿度低,会使培养料失水,子实体干缩,影响产量;而过大,会影响菇体蒸腾作用,阻碍养分的运转,并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对湿度的需求量分为喜湿性菌类(银耳、木耳)和厌湿性菌类(香菇、双孢菇等)

三、酸碱度

不同食用菌及同一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均有一定的pH范围,包括最高pH、最适pH、最低pH。这是由于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起主导作用的酶类不同。

1、重要性:影响酶的活性和细胞透性,故而影响对营养物的吸收、代谢和生长。

2、对pH的要求:

1)总体要求范围在3.0~8.0;

2)对多数食用菌而言,最适pH值偏酸性,为5.0~6.5;对双孢菇和鸡腿菇等,最适pH 偏碱性,为7.5左右;对于猴头菇而言,最适pH酸性,为4.0.

生长的最适pH并不是配制培养基质时的标准,pH常因生长和高温灭菌而下降,配制营养基质时应适当调高(高于最适pH1.5~2.0)。偏碱性的培养料可有效抑制杂菌生长。

3、措施

1)调节:试管培养基采用10%氢氧化钠或盐酸;大宗培养料可加入一定量新鲜石灰粉。

2)稳定:加入0.2%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1%石膏粉或碳酸钙等。

3)保持:常喷1~2%石灰水。

熟石灰必须是新鲜的,加水粉开,过筛后按配方加入量使用。用pH试纸触及料液就可测知酸碱度。

四、空气

食用菌为好气性菌类。正常性况下,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CO2含量为0.03%,由于食用菌在生长中不断吸进氧气,呼出CO2,加之培养料在分解中也不断放出CO2,食用菌生长

环境极易造成CO2积累和氧气不足,适时适量的通风换气是栽培成功的秘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和同种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需求及耐CO2的能力皆不同。

1、对氧气需求规律:少→多

菌丝体生长期、子实体形成期<子实体生长期

子实体生长时,呼吸作用加强,对氧气需求及CO2呼出量急剧增加。CO2增加到0.1%时,就对食用菌产生毒害作用;CO2浓度在1%时就难以分化。

2、通气效果

通气适当:长得快、健壮、不易发生病虫害

通气差:菌丝弱,菌柄长、菌盖小、畸形、不分化、烂料、病虫害严重。

3、通风注意:

栽培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通气孔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风不能直进直出,进来的空气在室内周旋后再经顶部的拔气筒抽出去。既感觉不到风的存在,又闻不到异味。

五、光照

食用菌无光合作用,直射阳光不但对食用菌有杀伤作用,还易导致培养料湿度及空气湿度的降低。所以食用菌必须生长在遮荫物下。不同菇类、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的需求量不同。(一)需求规律

暗→亮

菌丝体生长期:黑暗

子实体分化期:散光刺激

子实体生长期:

1)普通菌型:多数7分阴,3分光;

2)喜光菌型:5分阴,5分光(香菇、木耳等);

3)厌光菌型:无光或微光(双孢菇、金针菇等)

(二)光的影响

1、是刺激子实体分化的重要因素;

2、光照足:颜色深,菌柄粗短,菌盖大而厚;

3、光照欠:颜色浅,菌柄细长,菌盖小,易畸形,不分化等。

上述各种条件合理调控,就会种瓜得瓜,种豆收豆。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一)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制作发酵料,有的微生物与食用菌伴生有的刺激出菇,这些微生物为有益微生物。(二)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对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成为病原菌,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可侵染食用菌生产的每个环节,会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

主要危害性包括寄生性危害和竞争性危害,其中寄生性危害是吸取食用菌体内的营养,致其生理代谢失调,分泌毒素等;竞争性危害是争夺培养料中的水分、养分、改变pH等。

二、食用菌与动物

(一)动物的有益作用

鸡枞与白蚁互生(鸡枞长在蚁窝上,以蚁粪为营养;鸡枞菌丝帮白蚁分解木质素、产生抗菌素、有时可充当其食物);竹荪孢子靠蝇类传播;块菌的子囊果长在地下,其子囊孢子只有通过动物的挖掘才能传播。

(二)动物的有害作用

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昆虫、螨类、线虫、蛞蝓等害虫)咬食菌丝体及子实体;携带与传播杂菌;咬食栽培食用菌的菇木或培养料等。

三、食用菌与植物

(一)植物的有益作用

1、森林为食用菌提供营养(枯枝落叶、根系)及环境条件(适宜光照、一定温湿度、新鲜空气等)。

2、共生形成菌根(如牛肝菌与松树;松口蘑与红松等)。

(二)食用菌对植物的有害作用

1、木腐性食用菌分解木材,使其腐烂。

2、兼性寄生食用菌寄生植物导致病害(如蜜环菌使茶、桑、柑桔等发生根腐病;猴头菌使栎等树木白腐)。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附件1 酉阳自治县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 培训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培训时间 1、培训对象:; 2、培训人数:; 3、培训时间:; 4、培训地点:; 5、联系电话:。 二、教学的目的及任务 该课程主要是在学习多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了解或掌握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技术,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品种,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营养与饲料,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环境与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场管理。 三、教学目标 坚持以“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实施,学员受益”的原则组织培训。通过开办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养殖培训班,让学员学以致用,实现脱贫致富。在经过培训的学员中,95%以上的能够了解有关养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蔬菜种植以及食用菌种植的基础知、基本理论,说明、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解决特殊群体人员就业,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蔬菜种植及食用菌养殖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了解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繁衍能力、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在养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 六、教学内容 (一)公共课 1、当前政策讲解(扶贫政策、社保政策); 2、安全知识(含消防安全); 3、礼仪礼节; 4、团队意识; 5、就业意识。 (二)专业课

1、生猪、肉牛、黑山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 2、农产品资源开发与利用 3、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饲料及蔬菜种植的营养需要 4、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环境、场地建设及蔬菜种植的环境 5、现代养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工艺技术 6、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生产的经营决策 7、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场地建设 (三)教学方法 1.讲座法 2.实践练习法 3.名师指导法 (四)专业课教学过程 第一章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 1、教学要求 掌握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掌握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繁衍力、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及蔬菜种植在养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生物特性 第二节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行为特点 第二章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及蔬菜种植的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形式,如袋 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状态,在这种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食用菌生产操作称无菌操作。 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杂菌)的操作。 6、大型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的菌类。 7、杂菌:指含有对真菌生长有害的其他微生物,如(放线菌、细菌等)。 8、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或袋的时间。 3、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菌袋或菌瓶的时间。 9、排冷气:在利用高压锅灭菌前更将锅内的冷气排出,可以一次性排气,当气压上升至0.5时当排气阀 打开;也可在先打开排气阀,当温度上升至一定时,再关闭排气阀。 10、常压灭菌:即在常压下,利用常压灭菌锅将培养基内部及表面微生物杀死的一种灭菌方法,一般是 100℃蒸汽蒸制8-12小时。 1、锁状联合:在双核菌丝上的横隔膜处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侧生突起,它往往发生在菌丝顶部双核细 胞的两核之间。 2、担子果:高等担子菌承载担子及担孢子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3、菌环:内菌幕遗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常在菌柄的上部。 4、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芽管,继而伸长,生长成为管状的菌丝,并形成隔膜,对于多数食用菌 来说,隔膜使其成为单核的多细胞菌丝,这种单核菌丝就称为初生菌丝。 5、食用菌菌种:在适宜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 6、栽培种:由原种移植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扩大繁殖的菌丝体。 7、代料栽培:利用木屑以及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麦麸等农副产品代替段木,以塑料袋、菌种瓶等为 容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8、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状态。 9、食用菌的驯化:野生大型可食用真菌经人类引种栽培并不断选择,逐渐成为人类所需的栽培品种的过程。 10、非病原病害: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病害。 4.堆料发酵——把料拌好键堆,依靠微生物似的活动发酵,使料堆温度升至60~ 65℃达到杀菌灭虫的目的 5.次生菌丝——由单核菌丝培养转化而成又称双核菌丝 2、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又称一级种或试管斜面母种。 4、代料栽培:用锯末、棉子壳、秸杆等代替段木栽培的方法。 5、反季节栽培:不按正常季节进行的栽培。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寄生型、腐生型、共生型,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腐生型。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低温保藏法,保藏温度为0~ 4 ℃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高__后__低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少___后__多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组织分离法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子实体(菌内)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1、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培养过程。 2、在无菌条件下____,进行的菌种移植操作称为无菌操作。 3、食用菌都是__异养型的生物,绝大数为___腐_生,少数为___寄_生或共_生。 4、平菇栽培不需灭菌,这种栽培方式称生料栽培_ 5、菌盖下面片层状的结构称___菌褶 6、营养液中加入1.5%~2%琼脂制成的培养基称____固体培养基_。 7、能够满足食用菌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_营养物质。

试论食用菌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论文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论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环境因子和物理化学因子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中的生理性病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虫害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1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1.1.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方法: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 000倍百菌清喷洒。 1.1.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方法: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1.2细菌性病害 1.2.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方法: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1%漂白粉液喷雾。 1.2.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最后整朵腐烂。防治方法:控制出菇温度不大于15℃,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2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1菌丝生长阶段 1.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方法是配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1.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烧菌。2子实体阶段 子实体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 3食用菌害虫及防治 1闽菇迟眼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

食用菌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 一、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不同菌类对最适碳氮比的需求不同。 (三)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按其在菌丝中的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磷、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为0.1~0.5克。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营养基质和天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 (四)生长因素: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等物质。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 二、生理类型 根据食用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蔬菜生长需肥规律 第三章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 第四章露地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第五章大棚菜茬口咋安排才高效 第六章如何安排日光温室蔬菜茬口 第一章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0?27号) 省农委《安徽省2010年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皖农菜[2010]45号) 县政府办《关于印发蒙城县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蒙政办…2010?59号) 二、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1、面积日趋稳定

2、价格稳中有升 3、质量更加安全 4、效益显著提高 三、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获得荣誉: 1、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十强县 2、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实施示范县 3、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庄周马店甘蓝、马集马庙马铃薯、范集李圩日光温室 4、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集马庙、小辛集城西、范集李圩、庄周马店 5、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范集李圩日光温室 6、省级蔬菜标准园:小辛集城西村、白杨林场出口蔬菜 7、省级标准果园:篱笆郭集黄花梨 8、省级蔬菜专业示范村3个:庄周马店、马集马庙、范集李圩 四、蒙城县蔬菜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2010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42万亩(含复种指数),总产量130万吨,产值9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7亿多元。 我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规模经营,积极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 1、以庄周马店为中心的甘蓝和黄心大白菜(韩国白菜)生产基地。总面积3万亩,总产量10万吨以上。主导品种:甘蓝主要是淮南新丰、上海新丰、京丰一号等。大白菜主要是青杂、黄心大白菜等。产

食用菌(复习要点)

考试考题从复习要点中随机抽取。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 2、食用菌的生活史 3、子实体/菌丝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二次菌丝体分化的三次菌体特殊组织,是人们主要食用或药用的部分。 菌丝在基质中蔓延生长,多次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4、菌盖/菌柄/菌环/菌托菌盖是指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它由表皮、菌肉和菌褶或菌管等组成。 菌柄是支持菌盖的部分,也是输送营养的组织。 菌环是内菌幕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痕迹 菌托是外菌幕遗留在菌柄基部的带状物 5、原种/母种/栽培种 6、初生菌丝/次生菌丝担子菌中,有单核担孢子萌发后产生的单核菌丝初生菌丝长势弱,生活期短,可通过双核化过程,形成异核的双核菌丝体 7、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8、毒菌 9、腐生/寄生 10、变温结实/恒温结实 11、灭菌/消毒 12、常压灭菌/高压湿热灭菌 13、碳源/氮源 14、代料栽培 15、侵染性病害/竞争性杂菌/生理性病害 16、搔菌 17、杀青 二、简答题 1、食用菌在真菌中的分类地位?并列举至少20种食用菌名称。 2、食用菌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3、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4、食用菌菌种制作过程中PDA培养基的成分构成及制作方法。 5、食用菌培养料高压湿热灭菌的原理与作用。 6、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菌种接种后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7、代料栽培金针菇的程序和技术要点。 三、论述题 1、食用菌被喻为“绿色食品”,食用菌产业被喻为“朝阳产业”,发展食用菌具有重要的意 义和光明的前景,请结合课堂电教片《崛起的食用菌之都—福建省古田县》,谈谈你的看法。 一食用菌的重要意义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热泪开发农业资源、生产优质蛋白源的新兴产业。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21世纪食品的主题-----“天然,

教你区分作物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生理性病害

一、各类病害的主要特征 (一)真菌性病害: 1、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 2、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无臭味。 (二)细菌性病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而且病斑处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2、根茎叶易腐烂、有臭味。 3、果实上有疮痂,在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 (三)病毒性病害: 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种类虽少,但危害大,易得难治。 1、花叶病毒,叶片皱缩,黄绿相间,金黄易凹,深绿易凸,无病叶平展,叶眉扇形。 2、厥叶型,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线状。 3、卷叶型,叶片扭曲,向水弯曲。 4、条斑型,在西红柿要成熟果实上,出现青白色,渐变铁锈色,不易着色,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辣椒果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部位出现短的褐色条纹。 (四)生理性病害: 属非生物病害,不具传染性。一般上午低于20℃,开花结果作物不能正常开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时至半夜温度低于16℃,养

份不易转化积累在叶生上和花芽上,造成叶片黑厚而小浓绿、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顶、瓜打顶、自封顶。下半夜温度低于10℃,易低温受阻,叶易老化、干枯。 茄果蔬菜缺素症:作物龙头弯曲,自封顶很容易是缺硼。开花不结实也是缺硼。龙头下新出来的新叶干尖,干边是缺钙。龙头下新叶是黄叶为缺硫。龙头下新叶是白叶缺铁。 下部叶片叶全变黄这是缺镁。下部叶脉绿,叶下垂、叶肉有黄斑这是缺锰。下部叶肉变黄,叶脉是绿色这是缺锌。下部叶全绿,黄边是缺钾。 二、如何区别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二)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

3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09.10 主要内容 概述 食用菌的生理基础 食用菌的生态 3.1概述 这一章的内容分别属于真菌生理学fungi physiology 和真菌生态学fungi ecology 两门学科所包括的内容。 生理方面阐述真菌个体结构功能,生长与发育以及于这些生命活动相适应的外界条件。 生态方面介绍木腐类和菌根类两个方面。 ?真菌生理学fungi physiology 论述真菌个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以及真菌个体生长发育的相关内容属于真菌生理学 ?真菌生态学fungi ecology 论述真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属于真菌生态学 3.2 食用菌生理基础 一、营养物质 菌物的化学基础是四大类大分子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作用:菌体的结构物质 化能贮备物质 遗传信息传递物质

总的来说,菌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分别是: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维生素 矿物质 注意的问题: ?大量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吸收利用的 ?食用菌碳素营养通过生物降解作用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把植物的残体降解后利用。葡萄糖是最广泛被利用的碳源。降解其双糖或低聚糖或高聚糖都需要胞外酶,这种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诱发产生。 ?氮素营养也有类似的情况。 ?绝大多数真菌是好气性的。吸进O2,放出C O2,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需要,但前者较多些。 ?水不仅是生物合成物的组分,而且是溶剂。 ?维生素、生长素和激素都很需要,如V B1,V B2;氨基酸,固醇,嘌呤(嘧啶)基;激素发挥特殊作用,充当“第二信使”。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柠檬酸和氨基酸在真菌细胞内起螯合作用,对p H稳定性起缓冲作用。?食用菌生产中经常食用石灰C a O或石膏C a S O4·H2O,用于C a代谢作用,也可以调整酸度。 二、代谢及其相关的细胞结构 (一)完成这些生理功能的车间 ——细胞及其细胞器每个细胞好似一个车间,而细胞构建的部件包括各个细胞器。?细胞壁:隔热防渗漏,有透性,起保护作用 ?细胞核:遗传物质的仓库 ?线粒体:细胞呼吸、产生能量、蛋白质合成。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其他细胞器:内质网,各物质运转的循环系统;液泡,某些物质的贮备场所,分泌水解酶;小跑囊含有构建菌体的原材料。 (二)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

《食用菌》期末试卷(甲卷答案)

……………………………………装……订……线………………………………………… 12-13上《食用菌栽培技术》期末考试卷(甲卷)Array 一、多项选择题:(20分) 1、配制培养基应遵守三个原则(ABC) A.含有必需的营养,并注意浓度配比合理 B.具有一定的生长环境 C.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D.加凝固剂 2、培养基必需的营养物有(ABCD ) A.水分 B.碳源 C.氮源 D.无机盐类 E.缓冲剂 F.凝固剂 3、关于双孢蘑菇栽培的吊菌丝和定菇位说法正确的是(ADE ) A、湿度大、通风少时有利吊菌丝 B、湿度偏小通风量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吊菌丝 C、湿度大、通风少时有利定菇位 D、湿度偏小通风量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定菇位 E、总覆土地厚度约为4cm,含水量度18%-20%(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调水原则是发湿后干,通风原则是先少后多。调水后,大通风5-10h,关闭门窗室温控制在20-22℃吊菌丝。3d后于早晚适当通风每次30min,诱导菌丝快速上土。约6d后当菌丝即将长至土表时,及时覆盖1cm厚黄豆粒大湿土。3-4d后,菌丝在豆粒土下长足时,加大通风使菌丝倒伏横向生长,并加粗呈线状,以备在该位出菇,就是定菇。 二、填空题:(40分) 1、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在于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丰富、是绿色的健康食品,名菜有(松茸)烧鱼块、(竹荪)芙蓉汤、(金耳)鸡汤等。真菌多糖可有效提高免疫机能和抗癌活性,例如:(冬虫夏草)、(松茸)、(猪苓)、(茯苓)、(香菇)、(灵芝))五种药用菌。其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其产业为(高效)、(生态)、(环保)的产业。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为:(产量与产值)不断增加,(栽培种类)逐年增多,产品加工(多样化),栽培方式向(代料栽培)方向发展。 2、菌种的多孢分离法有1.(孢子印法)2.(孢子弹射法)3.(空中孢子捕捉法)4.(菌褶涂抹法) 3、食用菌菌种因其退化与变异时时发生,故要定期分离选优,其方法有:1.(淘汰已衰退个体)2.(更换养分)3.(定期分离菌种) 4、生产上为了培养健壮的菌丝,常采取比(生理最适温度)略低,一般低(2℃),这个温度称为(协调)最适温度。 5、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主要依赖于(料温),子实体发育主要依赖于(气温),故生产上二者的温度都要注重。 6、自然选育是利用食用菌的(自发突变)现象,而有目的地(选择并积累)有益的菌株。一般包括品种收集、(分离菌种)、(生物学)特性分析、(品比)试验、(扩大)试验、示范推广等步骤。 7、食用菌典型生活史:包括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再生产(新一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叫生活史。 三、简答题:(30分) 1、接种操作时杂菌来源与控制方法是? 答:来源:空气带菌:靠无菌室(箱)、净化工作台,在火焰无区内操作。控制方法: 种管外表面、管口、棉塞、手、工具等,75%酒精,火焰消毒及灭菌。 2、按照营养物质种类怎样对培养基分类及各类有何特点? 1天然:用天然有机物配成:化学成分不清且不恒定,但来源广,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生产最常用,不可用来进行精细试验。 2合成:用化学试剂(无机盐类)配成:成分与数量已知,重复性强,价高。限用于实验室生理生化研究。 3半合成:天然有机物+无机盐类。其种类多,应用最广泛,生产中常用。 3、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有哪三大类,请各举一例 :接种设备如接种室,培养设备如培养室(箱),灭菌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锅。 4、鸡腿菇隶属于鬼伞科、鬼伞属形如鸡腿、味若鸡丝;竹荪则属于鬼笔科、竹荪属,因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为世界名贵菌之一,素有“菌中皇后”之美称。请简答出商品菇的采收时机? 答:商品鸡腿菇的采收为3-4成成熟的幼菇,即菌盖下缘紧贴着菌柄时期,一旦菌柄拉出菌环,则菇体很快变黑、丧失价值。而竹荪撒 裙是在上午7:00-10:00,当菌裙达到最大张度且孢子液尚未流下时立即采收。否则撒裙后0.5h就开始萎蔫,倒伏失去价值。

微量元素对食用菌生长影响讲义

(2008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微量元素钙镁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生物041 学号:200438895120 姓名:梅晓峰 指导教师:朱长俊 教务处制 2008 年 6 月 5 日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______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月日

授权声明 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理。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月日

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微量元素钙、镁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和氯化钙,接种培养并通过过测量菌丝圈直径的办法观察菌丝的生长速度,挑选出生长最快的两组进行液体发酵。利用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菌丝中富集的钙元素和镁元素的含量。实验数据表明Mg2+浓度为3.5g/L时,平菇菌丝体的生长状况最好,富集量达到6187.2mg/kg。另一组Ca2+浓度为2.5g/L时,平菇菌丝体的生长最好、最浓密,富集量达到57421.2 mg/kg。 关键词:食用菌;富钙;富镁

食用菌栽培题库.doc

食用菌栽培题库 一、填空: 1 、以伞菌为例,其子实体形态一般为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有的还具有 _____ 、 _______ 、_______ 。 2 、______ 为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________ 为食用菌的繁殖器官。 3 、菌种保藏多是以 _____ 形式保藏。 4 、菌丝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5 、冰箱保藏菌种的温度一般为 ______ 度。 6 、食用菌在期不需要光照,应避光培养。 7 、在菌种分离过程中,草菇、平菇、香菇、双孢菇多取 _________ 组织进行分离。 8 、灵芝取 ______________ 处组织进行分离。 9 、金针菇取 ___________ 组织进行分离。 10 、欲得到木耳、银耳菌种多采用________ 法进行分离。 11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遭到杂菌污染和害虫危害,常见杂菌主要是_______ ,常见害虫主要是 _______ 。 12 、通常所见到的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_______ 菌。可大致分为四类,即 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13 、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 _____ 、______ 、______ ,三种类型。 14 、大部分食用菌属于 _____ ,它又可分为 ________ 菌和 _________ 菌。 15 、在食用菌物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诱变工具是。 16 、堆制发酵料 5 天左右,料温可达℃左右,就可以翻堆。 17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 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 _____ 后 _____ ;对湿度要求,一般规律是前 _____ 后 _____ ;对光线要求,一般是规律前_____ 后_____ ;对氧气要求一般是规 律前 _____ 后_____ 。 19 、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___ 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__ 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20 、刚组织分离出的菌种必须经过后才能作为原始母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广义的食用菌通常还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孢菌、曲霉等。 2菌丝体:食用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细丝叫菌丝。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 3单核菌丝: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产生多个隔膜把菌丝分隔成多个单核细胞。这种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即为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 4次生菌丝:初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两个单核菌丝结合,细胞原生质融合在一起,进行质配,但核并不融合,以致菌丝中每个细胞均有两个细胞核,这种双核化的菌丝称次生菌丝。 5三生菌丝: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时,紧密扭结并分化为特殊菌丝组织体,称为三生菌. 6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多数担子菌和部分子囊菌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常会发生锁状联合,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好像一把锁,故称作锁状联合。 7菌核:有些食用菌菌丝生长带一定阶段可形成菌丝密集、球型、块状或颗粒状的组织,即为菌核。 8子座:是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度形式,如冬虫夏草、蛹虫草的子座呈棒状。 9子实体:是指食用菌产生孢子并繁衍后代的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通常人们食用的“菇、菌、蘑、耳"就是指的这一部分。 10担孢子: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单位,如同高等植物的种子。担孢子由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为单细胞、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1菌环:有些食用菌的子实体发育早期,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相连,接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其中一部分留在菌柄处呈环状称菌环。 12菌托:有些伞菌在于实体发育前期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即外菌幕,当子实体长大后,菌膜随之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呈杯状结构称菌托。 13木腐菌: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的菌类,多自然生长于枯木、倒木上,常以木质素为优先利用的碳源,也能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物质来获取生长能量和必要的营养。 14碳氮比: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称为碳氮比。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专业适用) 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 编写人:张平 审核人: 审批人: 批准日期:2006年9月1日

目录 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 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验教学内容 第五部分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第六部分课程考核方案

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根据2005级教学大纲的基础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成果,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和技巧,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课堂实验66学时,总计128学时,8学分。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 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 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

食用菌生产常见问题 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田园,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食用菌是一种优质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良好的保健作用,非常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通过人工栽培食用菌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帮助菇农减少技术失误,提高食用菌栽培的成功率,增加收入,今天我们继续邀请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立安教授给大家介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问题及处理方法。王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王老师,节目开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都是有哪些病害好吗? 专家:好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发菌、出菇过程中,菌丝或子实体由于受到高温、缺氧、药害、冻害等逆境条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就是畸形菇或死菇问题;一是由于杂菌引起的病原性病害。 2、主持人:能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吗? 专家:生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料自身或因配方不当造成料内含有有害物质,可导致生理性病害。如硫酸脱绒的棉籽壳、配方中加入大量氯化钠等,均可造成发菌不良、子实体畸形。第二,在出菇管理过程中,某些外源化学药品对菌丝或子实体产生的药害。如喷洒杀虫药时,尽管没有直接喷到子实体上,但该药的气味可使平菇形成攥拳菇;又如曾喷洒除草剂的喷雾器,未按规定严格清洗即用于给菇棚喷水增湿,同样可使子实体畸形、萎缩、死亡等。第三,在出菇期,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低等均可导致生理性病害发生。 3、主持人:王老师,下面我们给听众朋友详细介绍一下常见食用菌品种生理病害发生的情况及防治措施好吗?我们先说双孢菇! 专家:好的。一是菌丝徒长。制种期表现为气生菌丝过多、生长过旺;覆土发菌期表现为气生菌丝不断钻出土面并在土表密结成菌被,形成“冒土”。这一问题的发生原因是:①菌种发生菌丝徒长的,主要原因是氮源营养过剩,料含水量偏高。②菌丝冒土的主要原因是:覆土偏湿、偏细以及菇棚通气不良、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可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主持人:双孢菇第二种常见生理性病害是什么呢? 专家:第二是地雷菇。也就是菇蕾在覆土层的下面或培养料内形成,不断长大后破土而出。菇体粗大,菌盖不圆整,或菌柄长,或菌柄极短。往往伤害上面生长正常的小菇蕾。多在出菇初期发生。主要原因是:①培养料过湿或料中混有泥土。②覆土后,通风过多,气温偏低,抑制了土层串菌,导致下部提早结菇。 ③覆土层上干下湿,导致菌丝在覆土下面打结出菇,使结菇部位过低。④基内菌丝型的菌种比气生型菌种较易产生地雷菇。 5、主持人:有的听众朋友反映很多双孢菇小菇蕾,刚露出菌床就变黄、萎缩,最后死亡,有时成片或成批死亡,为什么? 专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①连续几天出现22℃以上的高温,导致小菇蕾营养倒流而死亡。②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小菇蕾被闷死。③喷水过多小菇蕾被淹死。④出菇部位高、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也可使部分小菇死亡。 6、主持人:双孢菇还有哪些常见生理性病害? 专家:常见的还有:(1)硬开伞。子实体尚未充分形成前,菌盖和菌柄分离、裂开,暴露出浅粉红色的菌褶,从而不符合商品菇要求。发生原因:由于气温急骤下降或昼夜温差过大(10℃以上),造成料温和棚温的较大温差,菌柄和菌盖生长不平衡而造成的。 (2)空柄白心菇:子实体菌柄中空、髓部变白。发生原因是:由于蘑菇数量较多而覆土水分又不足,偏干;正在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往往得不到充足水分,便产生白色的髓部,直到菌柄中空,严重影响蘑菇质量。(3)薄皮菇:子实体菌盖扁平而薄,柄细长。发生原因是:①培养料过薄,营养不足。②覆土薄又过湿。 ③出菇密度大,温度又偏高造成子实体过早成熟。④覆土层偏干,空气相对湿度偏低,满足不了水分需要。(4)球菇:菇蕾很多,一堆达十多个或数十个。发生原因:①局部菌种量过大,而覆土又偏薄。②覆土过

食用菌栽培课程题库

《食用菌栽培》试卷 一、判断题 1.培养料通过发酵,可将杂菌全部杀死。() 2.所有的食用菌都是属于担子菌纲的菌类。() 3.食用菌不能进行光和作用,可以在完全黑暗中生长。() 4.多数食用菌生长需要偏碱环境。() 5.在金针菇生长中,充足的散色光可促进菌柄伸长。() 6.目前所有的食用菌都可以人工栽培。() 7.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光线越强,颜色越深。() 8.竞争性病原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菌丝生长阶段。() 9.食用菌喜偏酸环境,在拌料时要将pH值调至酸性() 10.接种时带口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菌类吸入体内。() 11.菌种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5%以上。() 12.黑木耳是中温型食用菌。() 13.多数食用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14.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都是无性繁殖。() 15.蛋白质可被食用菌直接吸收利用。() 16.组织分离培养的母种可直接扩繁原种。() 17.紫外线灯杀菌的有效范围是灯管照射下1m。() 18.食用菌的菌丝体耐低温不耐高温。() 19.各种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都需要温差刺激。() 20.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叫初生菌丝体。() 二、填空题 1.食用菌可食用部分叫,它分布在外,其功能是 2.次生菌丝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叫。 3.食用菌竞争性霉菌有、、和等。 4.香菇在食用菌分类中,属于纲,目,科,属。5.在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可划分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即和生长阶段。其中为营养生长阶段,为生殖生长阶段。 6.食用菌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和。 7.多数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时要求的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是。 8.金针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分化适宜温度范围是,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是。 9.栽培食用菌的碳源培养料有,氮源培养料有10.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条件是:压力达到,持续时间。

最新菌类园艺工培训大纲(初级)

菌类园艺工培训大纲(初级)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菌类园艺工 1.2 职业定义:从事食、药用菌等菌类的菌种培养、保藏,栽培场所的建造,培养料的准备以及菌类的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贮藏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 1.5 培训期限要求: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晋级培训期限为500标准学时;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晋级培训期限为400标准学时;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350标准学时。 1.6 报考条件: 初级(五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初中毕业并在本职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 (2)初中毕业经本职业初级(五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1.7 鉴定方式与鉴定时间:本职业(工种)初级(五级)有9个鉴定模块,采用1+3的方式鉴定,其中4个模块,1为食用菌栽培基础(必须鉴定的模块),3为2-9模块中可任意选择其中3个作为鉴定模块。采用一体化鉴定模式,一体化鉴定将理论知识的鉴定融合在操作技能的鉴定中,理论鉴定采用综合性试卷,操作技能鉴定采用现场实际操作。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卷面100分,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 2)操作技能考核时间: 120分钟,总成绩为100分。 一体化鉴定实行百分制,理论考试成绩按40%折合,实践考试成绩按60%折合,两部相加总成绩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8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2. 基本要求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2理论部分 2.2.1概论: (1)食用菌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食用菌的概述及其重要的经济价值 (3)我国及我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有利条件

某市食用菌发展情况汇报

某市食用菌发展情况汇报 某市食用菌发展情况汇报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地理位置为东经112°07~113°00,北纬30°42~31°36, 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汉江纵贯市境,两岸支流水量丰富,四季分明,光能充裕,雨量适中。现辖17个乡镇(办事处)、3个国营农牧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03万人。地貌山地、丘陵、平原、溶洞、山冲均有。多年来,钟祥市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建成了产业集群带,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扶贫等诸多方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15年,钟祥市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钟祥香菇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6年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食用菌出口安全区。2018年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2016年7月

张集镇王河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第六批“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全市干制香菇年总产量突破1.8万吨,其他茹类产量2000吨,食用菌产值达到18亿元。食用菌在我市发展迅速、效益明显,主要取决于我市自然资源富足的优势,全市拥有林地11.7万公顷, 大洪山南麓群山起伏,森林密布,拥有木腐菌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平原湖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拥有农作物秸秆100万吨,发展平菇、双孢菇等草腐菌优势明显。牛粪、鸡粪、猪粪、锯木屑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万吨有待开发利用。 二、经验做法 1. 优化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优势,多头并进,形成了多个特色基地。一是产品加工基地,如钟祥兴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真空冻干流水线4条、全自动罐头流水线4条、香菇酱生产线1条、食用菌初加工生产线10条,建设3.7万平方的国际(GMP)食品卫生标准的生产车间,年可加工食用菌产品5000吨。二是示范创新基地,如钟祥市德山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客店的南庄村、马嘴村)建设羊肚菌示范基地40亩,平均亩单产400斤,单价每斤700元以上,亩收入在 2.8万元以上,其中南庄村一块4.5亩高产田,收获鲜菌3150斤,亩平均单产700斤,创造了我市自人工驯化栽培羊肚菌以来历史最高单产。三是菌棒代育基地,如湖北千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