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序跋文的特色与价值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第一篇: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独特的风格【摘要】《沉沦》艺术的表现了一种郁郁的形象,凸显了他的创作风格: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景色描写,并且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因素,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
并且大都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郁达夫忧郁生命首先,郁达夫创作《沉沦》的背景是:这篇小说是写于他留学日本的时期,郁达夫先生1913年随其兄曼陀前往日本留学,于1922年毕业回国,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郁先生刻苦攻读中外小说,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
当时他只有二十岁左右,身处异域,还是一个正在不断蚕食自己国土的国家,还要整日忍受着日本人的白眼和侮辱,这是多么压抑的事,一种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之情交杂在一起,使得他不得不说,又不得不写,用饱涵深情的笔触宣泄心中的愤懑。
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
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抑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
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
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
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
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
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之四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之四郁达夫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和散文家,其诗歌令人叹服,其翻译和散文更是极具代表性。
其中,他的散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关键话题。
郁达夫在20世纪中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散文理论,其理论和创作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有重大影响。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是他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的结合提炼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
他的散文理论具有叙事性、分析性和哲学性。
以其叙事性为代表,他以时间性和地点性来描述个体的内心活动,使得叙事更加详细、知心。
以其分析性为代表,他把现实世界的关系人类间的情感、生活中的物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等抽象地表现为个体的内在矛盾,使之成为散文思考的起点。
以其哲学性为代表,他以个体的哲学思考、意识形态分析和社会现实解析来揭示散文对普遍存在的真理。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也受到多种外来影响,如西方现代文艺理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唐诗宋词以及古典和现代文艺思潮的结合。
他的创作理念属于“新唐人”的新诗思潮,使他的散文创作更加开放,具有新颖的主题、多样的形式和视角,并将西方现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学价值有机结合,使其作品更具有文艺生命力。
郁达夫的作品包括多部诗歌、短篇散文、长篇散文和译作,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的长篇散文,如《穿越时空》、《中国记忆》、《夜》和《分别》等。
这些长篇散文均是以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为基础,结合他的实践创作,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并对当代文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散文理论不仅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创作家,而且也影响了许多文学理论学者的思考。
他们深深受到郁达夫的理论启发,从而提出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融合、散文在文化论坛中的作用等议题,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郁达夫的散文理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郁达夫的文学理论以及他的作品,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并被中国文学研究界作为重要的研究和思考话题。
郁达夫论文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郁达夫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审美特质作者陈冰系(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0级学号 *********指导教师郑鹏日期 2014年5月10日作者诚信承诺书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院长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论郁达夫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审美特质陈冰(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众体兼备的作家之一,在小说、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
他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盎然,情景契合无间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特质。
本文主要从郁达夫的小说、散文入手,着重分析郁达夫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形成原因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意义。
关键词:创作风格;诗意情怀;感伤美;内在律一说起郁达夫,读者很快会想到渗透在他作品中的孤独、痛苦,颓废与绝望的气息,体会到唯美浪漫里一种内心无法排遣的清苦和哀伤。
不管是小说《沉沦》、《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还是散文《零余者》、《一个人在途上》,像这样深入骨髓的悲哀萦绕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其作品中真挚的倾诉,清新的文笔,感伤的基调,隽永的风格总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总的来说,郁达夫作品表现出来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文学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点:忧郁感伤的情调;诗意化的语言;具有比兴功能的自然景色描绘;遵循内在律的情绪流动。
郁达夫沉沦表现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沉沦表现的艺术特色一、郁达夫和沉沦简介郁达夫呢,那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厉害的人物。
他的作品都很有特色。
沉沦这部小说就特别典型。
这小说讲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青年的故事,这个青年有着很多复杂的情感,在异国他乡经历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二、沉沦表现出的艺术特色1. 情感的直白倾诉郁达夫在沉沦里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他把主人公那种内心的孤独、苦闷、性的压抑还有对祖国的思念等等情感,就那么赤裸裸地给表达出来了。
就好像主人公站在你面前,把自己心里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倒给你听一样。
这种直白的情感表达在当时的文学作品里可是很有冲击力的。
别的作家可能会含蓄一点,可郁达夫不,他就是要把那种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纠结和痛苦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那种绝望和无助。
2. 细腻的心理描写小说里对主人公心理的描写那叫一个细腻啊。
他能把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活动都细致地刻画出来。
比如说主人公在面对日本女人的时候,那种又渴望又自卑的心理,作者写得丝丝入扣。
他好像钻进了主人公的脑袋里,知道主人公每一个念头的产生和消失。
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特别容易就代入到主人公的角色里,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异国他乡饱受折磨的青年。
3. 独特的环境烘托郁达夫很会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
在沉沦里,他描写的日本的环境,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环境,都对主人公的情绪有着很强的衬托作用。
比如说描写到主人公在海边的时候,那大海的辽阔和自己内心的孤独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海边的景色越是美丽,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就越显得深刻。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描述一个地方,更是为了把主人公的情绪给放大,让读者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氛围。
4. 自我剖析式的叙事沉沦有点像是郁达夫的自我剖析,他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和情感也给表达出来了。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内心独白。
主人公的经历就像是郁达夫自己或者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经历的缩影,所以读起来特别能引起共鸣。
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一、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从初期的《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不论是作品中"他"、"伊人"还是"我"、"老郁"或是"李白时",甚至古代的"黄仲则",没有一个没有作家本人的身影或精神气质。
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已的情怀,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也能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而只有一个人的感情体验,又最真切、最可靠。
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即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献在读者面前。
郁达夫的小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而这些郁达夫主要是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以及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来达到。
《沉沦》、《南迁》中"他"、"伊人"的纤敏自卑,《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我"与于质夫的自伤沦落等,"有病的呻吟"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举出其中一例即可)三、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郁达夫先生的简介和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简介和作品特点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字达夫,浙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21年6月,他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极大影响。
1922年3月,自日本学成归国。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8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非常可惜,他于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
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
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尤其是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的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
卢梭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以内心真实而著称,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
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郁达夫因为早年在日本留学,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也就是私小说的影响。
日本以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著称的私小说,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
比如,有一篇著名的私小说《棉被》对郁达夫影响甚大。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
郁达夫作品也反映了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作品中他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实际上就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作者:张晴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摘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更多的是感伤抒情情调。
五四时期是郁达夫开始创作小说的时期,从第一部作品《银灰色的死》到后面的作品《沉沦》,这些都蕴含着浓浓的感伤。
他的小说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郁,有的借助某一情景来表达一个现代新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之下郁达夫的内心极度渴望美、追求爱,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揭示社会的黑暗。
其作品中所报告的浓郁情感也正是其小说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感伤;抒情;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郁达夫的作品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其作品拥有很鲜明的特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属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流派,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以短篇为主,它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深入描写了处于那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拥有很明显的叛逆思想,郁达夫的文风比较凄惨,很容易打动读者,因此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1.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因素1.1.1“零余者”形象“零余者”的含义为一种“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边缘人群体,郁达夫作品之中所描绘的“零余者”很多都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些人在不同情景中表示不同的身份,成为了一类风格相似的形象。
比如:“他”“伊人”“Y君”等这些代名词。
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失败者,也是在贫困边缘极度挣扎的文化人,他们比较多愁善感,比较苦闷忧郁,互相之间能够同病相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觉醒,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他们同样也找不到方向,因此他们更加悲伤更加苦恼。
作品多以这类人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这些故事的格调一定是比较悲惨的,这种类型的情绪一定是比较感伤的。
论郁达夫散文之艺术美

论郁达夫散文之艺术美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职业中专作者姓名:邱霞邮编:341700摘要:郁达夫一直是现代文学界津津乐道的一个作家,而他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个性艳明,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对郁达夫散文进行分析,以期触及其艺术美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散文艺术美郁达夫的一生颇为颠簸,作品也是毁誉参半,但苦难却锻造了才子,郁达夫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建树,有小说和散文传世,还有旧诗词。
就郁达夫的散文而言论,量多质高,形式多样,不但游记,记行体,书信、小品,杂文,甚至日记,无所不涉且运用自如,“散文大家”,实至名归,并没过誉。
郁达夫的散文妙不可言,令人沉醉,一字一句都透漏出浓郁的美感。
“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
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
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对郁达夫散文进行分析,以期触及其艺术美所在。
一、优美的语言文字生于富春江畔的富阳小城中的郁达夫,自幼饱读诗书,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在日本名古屋求学期间,又接触了俄国和西洋文学作品一千多部,这使得郁达夫又增加了丰厚的外国文学素养。
因此,郁达夫拥有非常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功底,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既恰如其分又灵活自如。
郁达夫的散文很讲究揣词度句,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使语言活泼自然,富有生气;同时运用句式的长短变化、错落、叠词、对偶、押韵等手段,使句子疏密有致、和谐流畅,也使整篇文章流淌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
《小春天气》描绘的是黄昏的日落,夕阳接近山脊,远远望去,一片虚无缥缈;近处的芦花丛掩映出夕阳的金光,芦绒在光影里翻飞,像一幅夕阳西下的油画。
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又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色彩对比鲜明,动作捕捉到位,文章处处充满了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 , 者对 郁 达 夫 的研 究 , 是侧 重 于其 诗 学 多 歌 、 文 、 说 以及 其 文 艺 思 想 , 他 的 序 跋 文 却 未 引 散 小 而
新 报 ・ 灯》 发 表第 一 篇 《 银 灰 色 的 死 > 言》 学 上 < 附 这
一
情 的 小 说 , … “ 像 平 庸 的 我 辈 , 在 作 品 里 表 现 一 ” ‘ 想
点 力 量 出 来 , 要 不 离 开 实 地 的 经 验 … … ” 2他 还 坚 总 l 决 的表 明 : 我 觉 得 作 者 的 生 活 , 该 和 作 者 的 艺 术 紧 “ 应 抱 在 一 块 , 品 里 的 I dvd ai 是 决 不 能 丧 失 作 n iiu ly t 的 。 … 体 验 和 个 性 在 郁 达 夫 那 里 受 到 了 高 度 的 重 ” 视 , 而 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又 是 如 何 呢 ? 郁 达 夫 表 示 体 然 验 即 是 “ 养 ”, “ 家 既 有 了 这 一 种 强 的 个 性 , 修 而 作 他 只要能 够 修 养 , 可 以成 功 一 个 有 力 的 作 家 ” 就 … 。 因 此 体 验 和 个 性 之 间相 辅 相 成 的 关 系 就 很 明 显 了 。 郁 达 夫 不 只 在 序 跋 中 阐 释 了 其 “自叙 传 ”的 文 学 观 念 , 还 着 力 总 结 了 散 文 文 体 的 特 征 。 《<中 国 新 他
第2 5卷第 1 期
21 00年 2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V0. 5 No 1 12 . Fb 2 1 e .0 0
Jun l fLu h uT a h r olg o ra izo e c esC l e o e
论 郁 达 夫 序 跋 文 的 特 色 与 价 值
郑 明 阳
他 一 生 的 文 学 创 作 , 小 说 到 散 文 , 有 类 似 于 他 的 从 都 “自叙 传 ” 的 作 品 。 这 一 文 学 观 念 的 独 特 性 表 现 在 式 对 文 学 的 艺 术 性 把 握 。郁 达 夫 的 “自叙 传 ”观 念 显 然 舍 弃 了空 泛 的 “ 人 生 ”和 白 话 形 式 的 宣 讲 , 将 目 为 而
性 ” 主的散文理论。郁达夫认识到 : 为 “中 国 向 来 没
与 其 他 作 家 不 同 , 达 夫 的 文 学 观 念 主 要 体 现 在 郁
其 序 跋 文 之 中 。 郁 达 夫 相 信 并 提 倡 一 个 著 名 的 文 艺 观点 , 在 《 六年 来 创 作 生活 的 回顾—— < 去集 > 他 五 过 代序 》 所 提到 的 … 文 学 作 品 , 是 作 家 的 自叙 传 ’ 中 都
作 家 须 有 自身 生 活 的 体 验 , 是 作 家 要 保 持 自家 艺 术 二 生 命 中 的 个 性 。 郁 达 夫 在 序 跋 中 表 示 : 我 觉 得 没 有 “ 这 一宗经 验 的人 , 不 能凭 空 捏 造 , 关 于这 ~宗 事 决 做
起 研究者 的重 视 。从 12 9 1年 7月 1 日在 上 海 《时 事 8
光 回 溯 到 自 身 — — “自 我 ”的 觉 醒 , 是 将 读 者 的 审 即 美 眼 光 拉 向 作 家 的 主 观 世 界 , 到 心 理 和 情 感 。 这 一 转
英 文 序 言 起 , 14 到 9 1年 8月 l 日在 新 加 坡 《 洲 6 星
・
繁 星 》 的 发 表 《 辑 杂 谈 》为 止 , 达 夫 的 整 个 创 上 编 郁
作 生 涯 都 没 有 间 断 过 序 跋 文 的 写 作 , 多 的 时 候 一 年 最
写了 2 0篇 。 从 许 多 名 篇 中 我 们 可 以 洞 见 郁 达 夫 文 艺
思 想 的 重 要 观 点 , 《< 夫 自选 集 > 》、 中 国 新 文 像 达 序 《<
学 大 系 ・ 文 二 集 > 言 》、 五 六 年 来 创 作 生 活 的 回 散 导 《 顾 — — < 去 集 > 序 》等 都 是 研 究 郁 达 夫 不 可 不 读 过 代
的 重 要 篇 目。 同 时 , 郁 达 夫 的 序 跋 文 可 见 其 心 路 历 从
这 一 句 话 , 千 真 万 真 的 。 这 一 文 学 观 念 几 乎 指 导 了 是 ”
有 ‘ 文 ’ 一 名 字 … …我 们 现 在 所 用 的 ‘ 文 ’ 散 这 散 两
字 , 是 西 方 文 化 东 渐 后 的 产 品 , 者 简 直 是 翻 译 的 还 或
也说 不 所 作 的解 ” 释 , 不 是 偏 颇 的 。 紧 接 着 郁 达 夫 论 述 了 现 代 散 文 的 也 特 点 : 一 是 “ 代 的 散 文 , 更 是 带 有 自叙 传 的 色 彩 其 现 却
程 , 序 跋文 具有 较高 文学 史料 学价 值 和审美 价值 。 其
一
、
序 跋 中体 现 出来 的 文 学 观 念
文 学 大 系 ・散 文 二 集 >导 言 》就 充 分 表 明 了 这 一 问
题 。 导 青 阐 述 了 “ 文 ”的 来 源 和 特 点 , 提 出 以 “ 散 还 个
( 山东大学 文艺美学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0
摘
要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 , 在 郁达夫 的序 跋一直未受到足 够的 重视 。对 其序跋进 行整理 分析后发 现, 郁达
夫的序跋文蕴涵 了重要 的文 学观念 。 体现 了作家 的心路历程及 当时的文坛动 向, 具有 较高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