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中外历史纲要》考试知识点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考试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

1. 三皇五帝时期: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如伏羲、神农、黄帝等。

2. 夏、商、周三代:详细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3. 春秋战国时期: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和人物,以及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变迁。

4. 秦汉时期:介绍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统治政策、社会制度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文化繁荣和佛教传入等内容。

6. 唐宋元明清时期:介绍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历史特点、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

二、世界古代史

1. 古埃及文明:详细介绍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 古希腊罗马文明:主要涉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

3. 印度古代文明:介绍印度古代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古代美洲文明:讲述古代美洲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等。

5. 古代非洲文明:详细介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和非洲其他地区的文明。

三、近代中国史

1. 清朝末年:讲述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内外压力以及改革和变革的尝试。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成立的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和问题。

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详细阐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建设、革命经验和思想发展等。

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讲述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结果。

四、现代世界史

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斗国

家和战争结果。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战国家、重大战役和最终胜利方。

3. 国际社会组织与国际合作:介绍国际联盟、联合国和其他国

际组织的成立目的、机构和作用。

4.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详细阐述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两个超

级大国的对峙以及冷战结束后的新格局。

总结:

以上是高一《中外历史纲要》考试知识点的概述,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史、近代中国史和现代世界史的重要内容。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根基,它能够启迪智慧、塑造品格,让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和发展。让我们一起学习、传承和弘扬历史,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高中历史统编(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五四运动(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2)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火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二.民国初年的经济 民国初期的经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第一次世界大成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政战,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②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三.民国初期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1)历史背景: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与辛亥革命比较: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3)影响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七节?民国后期 一.民国后期的政治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成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6.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推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7.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考试知识点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考试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历史 1. 三皇五帝时期: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如伏羲、神农、黄帝等。 2. 夏、商、周三代:详细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3. 春秋战国时期: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和人物,以及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变迁。 4. 秦汉时期:介绍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统治政策、社会制度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文化繁荣和佛教传入等内容。 6. 唐宋元明清时期:介绍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历史特点、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 二、世界古代史

1. 古埃及文明:详细介绍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 古希腊罗马文明:主要涉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 3. 印度古代文明:介绍印度古代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古代美洲文明:讲述古代美洲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等。 5. 古代非洲文明:详细介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和非洲其他地区的文明。 三、近代中国史 1. 清朝末年:讲述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内外压力以及改革和变革的尝试。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成立的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和问题。 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详细阐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建设、革命经验和思想发展等。 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讲述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结果。 四、现代世界史 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斗国 家和战争结果。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战国家、重大战役和最终胜利方。 3. 国际社会组织与国际合作:介绍国际联盟、联合国和其他国 际组织的成立目的、机构和作用。 4.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详细阐述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两个超 级大国的对峙以及冷战结束后的新格局。 总结: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清单第1、2课知识清单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清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知识清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诞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引言) 1、农业的产生 最早农作物培植:西亚: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______ 中国:_____、______,中南美洲:_____、_______ 2、畜牧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3、手工业的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产生: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4、商业的产生: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5、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 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6、城市的产生: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7、阶级的出现 ①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 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 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8、奴隶制的产生 ①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②阶级矛盾: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9、国家的形成 ①背景: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②形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 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10、.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判断文明出现标准要素:阶级、国家、文字、城市等。 概括: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诞生的区域及特点? 区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特点: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要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2.旧石器时代特征:①从事采集和渔猎②学会了用火③过着群居生活④出现了骨器 3.新石器时代特征: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④从事养畜业⑤修建村落⑥开始定居生活 4.新石器时代代表:①黄河流域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彩绘陶器,粟)②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水稻、养蚕缫丝、精美玉器)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 5.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6.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7.西周:公元前1046年 (1)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诸侯 ②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 8.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 ③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 (一)古埃及古代 1. 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是一个古老而先进的文明,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出现在非洲北端的尼罗河流域,被称为“尼罗河文明”,是世界上 最早的文明之一。他们拥有灌溉技术、运用数学计算实施建筑、发明 替代文字和第一部宪法等重大成就。 2. 古代希腊:希腊古代文明是一种在希腊中部半岛、地中海和周边地 区发展起来的文明,约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有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希腊舞台上演出了诸多伟大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包括探索从天文学 到哲学、审视宗教仪式到征服历史,都是深刻、有力且有影响力的。3. 古代罗马:古代罗马帝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它史无前例地将古罗马共和国扩展到中欧、亚欧和北非等多种地域, 建立起统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把欧洲带入新的历史时期,成 为古代文明巅峰之作。此外,古罗马文明还建立起了多项精致的法律 制度、留下了优秀的文学著作,以及改革了埃及学说,他们还构建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体系——基督教,为今日文明奠定基础。 (二)中世纪 1. 东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衰落中,另一个东罗马帝国在古代文明 地区伊斯兰专制政治中崛起。东罗马帝国曾在希腊、黎巴嫩、西班牙 和波兰这些地区发展繁荣,他们征服了不懈,创造了更为现代化的社 会文明,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罗马的宗教体系,并将这套体系推向法律

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 2. 中世纪欧洲:从公元476年起,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中世纪欧洲 由各小自治国领地开始产生,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发展。中世纪欧洲文 明的发展壮大,在政治体系、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和宗教文化等方面 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信仰准则的思想,该思想对欧 洲整体文明和今日文明有着重大影响。 3. 中世纪非洲:众多文明都起源于中世纪非洲,该地区在文化、经济、宗教和其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世纪非洲的发展以埃及为中心,乌干达、乍得、苏丹断壁残垣和肯尼亚、安哥拉等国家有着各自 独特的文化特点。其中,埃及是多宗教的重要中心,经常与两河流域 和地中海地区交流,并开启了交通帝国的先河。

历史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历史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各种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在高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等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本文将探讨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古代史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国家的兴衰、古代帝国的建立和统一等方面。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这些古代文明对世界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留下的壮丽建筑、神话传说、文字和制度等仍深深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近代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近代史指的是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个时期,欧洲列强开始探索海外,并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同时,工业革命的爆发也导致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此外,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战争和变革也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 最后,让我们看看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现代史是指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冷战时期的全球性对抗和东西方阵营的形成,以及后来的冷战结束和国际社会的重构,都是现代史的重要事件。此外,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总结起来,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点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等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抗。历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通过回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一)旧石器时代 1.含义: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3.特征: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4.人类分布特点:分布广泛,遍布南北东西;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 (二)新石器时代 1.含义: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 代表文化地区社会生活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玉器,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3.遗存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三)原始社会分期 1.距今约170万年:原始社会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古史传说——三皇五帝时期 (二)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及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l统治措施: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都城殷 统治措施: (1)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2)地方:实行内外服制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l统治措施: 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的等级结构 宗法制: (1)特点: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二者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青铜时代)————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一)农业:主要的生产部门 (二)土地:实行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土地经营基本方式是井田制 (三)手工业:青铜铸造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1.表现:(1)“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春秋战国政治局面变化:统一到分裂,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纷争,社会大动荡(二)华夏认同 1. 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 2. 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 3. 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 二.经济发展 (一)农业: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铁犁牛耕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兴起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一知识点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一知识点 中外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 发展、学习历史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一的中外历史教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本文将就其中一知 识点进行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在高一中外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法 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清朝的衰落等。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 了解历史的进程、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那就是近代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革命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从18 世纪末开始,通过机械化生产方式和大规模工厂的出现,彻底改变了 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从英国迅速蔓延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成为推 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代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变,更是一场社会和经 济体制的变革。通过使用蒸汽机、纺织机等先进的机械设备,工业生 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使得商品的生产数量迅 速增加,价格降低,同时也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加。这种大规模生产 和市场需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工业社会经济的基础。 近代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深刻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现象,大量的农 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的形成,也催生了各种社会

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并开 始组织自己的工会和政治团体。 除了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之外,近代工业革命也直接影响了世界的政 治格局。工业革命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和强国,拥有了强大 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这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话语权,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的启示在于,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重要动力。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同时,工业革命也警示我们,工业 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通过对近代工业革命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和社会的演变。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如何在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 总之,高一中外历史课程中的近代工业革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 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 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一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一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高一知识点 历史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它以时间为线索,记录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历程,揭示着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与关联。作为高中历史学科中的 重要内容之一,中外历史纲要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 历史知识框架,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首先,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明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自古就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学生 需要了解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区别,理解中原文明和西 方文明的对比,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思想体系等。此外,还需 要了解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春秋战国时期 的分裂和统一、秦朝的统一和亡国、唐朝的繁荣和开明等。这些知识 点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其次,学生还需要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历史纲要。了解古代希腊和罗 马文明的兴衰,探索印度和埃及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掌握中世纪欧 洲封建社会的特点,了解非洲的古代王国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 往来等,都是中外历史纲要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深入 了解,学生将拥有更广阔的历史视野,能够认识到各个文明的交流与 融合。 此外,还有一些世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提 升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可以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了解到美洲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化导致的新大陆历史。而对于世界历史

人物,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等,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生 平事迹和对历史的影响。这些知识点都将帮助学生对历史进一步深入,提升历史的理论联系与实际运用的能力。 总之,中外历史纲要是高中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代中 国和世界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能够拓展视野,加深 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是 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关键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关键知识点整理!一、中外历史纲要(上) 1.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2.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大量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4.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 6.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7.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8.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9.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0.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告终。 11.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12.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13.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14.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15.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 16.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17.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18.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19.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 21.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2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23.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2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25.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 2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27.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8.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 29.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 30.王安石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31.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 32.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统治的稳定。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知识点 历史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外历史纲要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1.1 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周朝则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三个朝代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 1.2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始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同时,秦始皇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修订文字等重大事业。 1.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汉武帝的战国时代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2. 世界古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2.1 埃及古文明:埃及古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建立了庞大而繁荣的封建国家,拥有众多的宏伟建筑和艺术作品,如金字塔和壁画。 2.2 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古典时期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以雅典为中心,对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希腊的民主政治和众神信仰等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 2.3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帝国,其历史分为共和和帝国两个阶段。罗马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法成为现代法律的基础。 3. 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3.1 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尝试。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3.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这场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新教材)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总结 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1.实行的原因 (1)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且利用这一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评价 (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 (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3)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 二、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的社会分期 单元主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典型的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三、由“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政治制度) (1)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对内服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外服地区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很不稳定。

(2)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下诸侯的任免由周王决定,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分封制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较之商代的“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3)秦朝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较之西周的分封制,政权组织结构更加严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建立。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统 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模式被充分巩固。 四、西周、秦朝与西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五、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夏、商、西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确立。 (2)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争霸与兼并战争;各诸侯国的改革变法运动;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3、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君主专制制度 ①秦朝:嬴政统一全国后,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君主专制确立。 ②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2)中央集权制度 ①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高一历史中外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外史纲要知识点历史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记忆。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旨在通过学习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演变。在高一历史课程中,中外史纲要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将对其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中史纲要知识点 1. 礼乐思想与中华文化 中国的礼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礼乐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并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有所了解。 2. 秦汉政治与道家思想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对秦汉政治制度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以及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 3.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 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儒家思想可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 值观念、教育制度和社会道德。 4. 宋代政治与宋词元曲 宋代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学习宋 代政治制度和宋词元曲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发展,以及诗词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影响。 5. 明清社会与文学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学习明清 社会与文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革 以及明清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二、外史纲要知识点 1.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制度 古希腊城邦是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民主制度 的发源地之一。了解古希腊城邦和民主制度可以认识古代希腊政 治制度的特点、民主的起源和发展,并对现代民主制度有所启发。

2. 罗马共和与帝国 古罗马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学习罗马共和与帝国可 以了解古罗马政治与法律制度的演变、罗马帝国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古代罗马的文化和社会。 3.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研究丝绸之路 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了解古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内容和影响,并对今天的全球化背景有所理解。 4. 欧洲封建社会与宗教改革 欧洲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宗教改革 是欧洲宗教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研究欧洲封建社 会和宗教改革可以了解欧洲中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和社会的影响。 5. 美洲原住民与西班牙殖民 美洲原住民与西班牙殖民是美洲大陆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学习美洲原住民和西班牙殖民可以了解美洲大陆历史的发展、原 住民文化的特点和西班牙殖民对美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根据石器制作技术不同区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时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A.①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特征:a.打制工具 b.渔猎、采集 ②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c.群居生活 d.学会用火 B.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①分布广泛,具有多元化特征②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 C.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劳共享 (2)新时器时代:特征: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粟、水稻、养蚕缫丝、饲养家畜 A.新时器时代中期(距今7000---5000年左右)出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记忆口诀:仰韶种粟彩绘陶,河姆养蚕种水稻(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北粟南稻) B.新时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出现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记忆口诀:龙山黑色蛋壳陶,良红玉器祭神庙 C.新时器时代晚期,原始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出现;形成较大部落/部落联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社会历史发展顺序) 2.三皇五帝:时间较早说法不一。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禅让——世袭远古时期王位传承的两种方式。 禅让:部落首领观察推荐选贤人继承世袭:父死子继 4.夏朝:①时间:2070B.C.--1600B.C. (商汤灭夏)②创立者:禹③地位: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④传位方式:世袭⑤制度概况:王下设官职,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⑥代表遗存:二里头文化遗存 5.商朝:①时间:1600B.C.--1046B.C.(武王伐纣)②都城:盘庚迁殷③文化:甲骨文、青铜文化 ④统治特点:a.多次迁都 b.王权具有神权色彩(占卜) c.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⑤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a.传袭夏的做法 b.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6.西周:①时间:1046B.C.--771B.C. (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②创立者:周武王姬昌,定都镐京 ③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宗法制: a.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a.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 b.分封内容:土地、物资、人口、武装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c.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b.性质/实质:把血缘关系同政治纽带结合起来的制度。 d.分封方式:层层分封 c.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严格的大宗、小 e.诸侯义务:镇、纳、朝、役宗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家族等 f.评价:积极:周人势力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天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下共主地位;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d.评价:积极: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特权;等级序列;消极:诸侯国相对独立,造成春秋后有利于凝聚亲族、强化王权、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期分裂割据局面。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特权地位。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 近尊卑,导致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8.商周经济:(1)农业:a.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b.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手工业:青铜铸造业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9.商周文化:甲骨文、青铜文化 10.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从时间看,历史悠久;从空间看,多元融合;从内容看,多元一体。 11.早期国家特征: (1)政治上:①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局面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⑤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2)经济上:农业经济发达,大河文明典型代表

人教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分封制的对象、特点、目的、评价(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4)评价: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②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国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1)基本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血缘政治结合; 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2)实质:宗法制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尚未集权(2)经济:木石生产、青铜鼎盛、土地国有、集体劳作(3)文化: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商鞅变法的内容、评价(1)内容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④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3、列举儒、道、法、墨、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春秋)1、政治思想:

高一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纲要 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夏代的后继者,周代是商代的后继者。这三个朝代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阶段,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和社会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诸侯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学派。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态。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同时也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4.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隋朝实现了北方和南方的统一,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等标准。唐朝是隋朝的后继者,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5.宋元明清时期:这四个朝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后期阶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王朝,明朝是汉族人重新夺回政权的王朝,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二、世界历史纲要 1.古代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文明古国,对西方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以城邦为基本政治单位,发展了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2.古代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古国,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传统并发展出自己的法律和行政制度。罗马帝国时期是古罗马历史的鼎盛时期。 3.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被称为黑暗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社会分裂为封建领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统治力量不断加强。 4.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的转折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重新燃起,推动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5.工业革命和现代化时期: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频考点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频考点 (注:加黑加粗为选择题高频考点,标示(背)为主观题高频考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1.1旧石器时代 (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1.2.新石器时代 (1)概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背)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家国合一”(家国同构),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4.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6.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7.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私商兴起。 8.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 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④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⑤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背) 9.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10.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背) 11.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的方法,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12.汉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出现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