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论文】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论文】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论文】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

摘要: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装卸搬运5大类)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它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联系密切,交通运输业如果可以做到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必将能够使得相互关系相得益彰,否则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了投入产出分析,利用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1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2007年与2012年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变化,进一步借助坐标图探讨2007年与2012年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与支撑作用的类型。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1文献回顾

古典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亚当?斯密明确指出交通发展对国民财富的增加会发挥很大作用。对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

研究吸引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沈艳平、沈旭等(2000)中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资料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李玲琴(2001)通过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关性分析,研究和预测了客、货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及运输结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刘建强、何景华(2002)主要从协整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出发,对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交通运输业能够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起来,储永萍,蒙少东(2009)依托产业关联理论中的投入产出法并结合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借助于一些衡量指标定量分析交通运输业对上海国民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渐完善,对于国民经济,交通运输业产生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本文的研究:利用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1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对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

2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2.1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与支撑作用分析

2.1.1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影响力系数指的是若国民经济的某一个部门增加了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的时候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生产需求的影响程度。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中,经常将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中的每一列求得的总和与各列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影响力)相除得到的比值即影响力系数(Gj)来比较各个部门的影响力,其中Gj可表示如下:Gj=∑ni=1bij1n∑nj=1∑ni=1bijj=1,2,…,(n)显然,影响力系数是在列的方向上对完全消耗系数进行分析的。其中影响力系数分子∑ni=1bijj=1,2,…,(n)的经济含义是j部门增加1个单位最终需求的时候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形成的影响,因此将它称为“j部门的影响力”。在Gj大于1的时候就表示第j部门生产对其他的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是比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大的;在Gj小于1的时候就表示第j部门生产对其他的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是比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小的。在影响力系数Gj越大的时候就表示j部门对其他的部门产生的拉动作用或者说是辐射作用是会越大的,若要引起对各个产业部门需求量的增加,可增加有高的影响力系数的产业部门的投资,进而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起来。从纵向看:由表1、表2可看出,对于交通运输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在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比

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有略微的增加,但是变化的不大,说明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变化不大。从横向看:这两年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都没有进入到影响力系数最大的10个行业之中,而且排名也相对的落。交通运输业各部门的平均影响系数在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分别为0.846021、0.873670,大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但是小于第二产业(见表3、表4)。在交通运输业各部门中只有航空运输的影响力系数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余的均小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排名都比较的靠后,排名最前的是航空运输业,处于47名。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是比较的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比较的弱,其中航空运输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可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这对经济发展产业的拉动作用比较的明显。

2.1.2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分析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最终使用增加了一个单位的时候而对某一个部门产生的需求程度,即要这个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要进行提供的产出量。经常将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之中每一行进行求得的总和与各行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感应水平)相除得到的

比值即感应度系数(Si)来比较各个部门的影响力,其中Si可表示如下:Si=∑nj=1bij1n∑ni=1∑nj=1biji=1,2,…,(n)显然,感应度系数是在行的方向上对完全消耗系数进行的分析。其中感应度系数分子∑nj=1bijj=1,2,…,(n)的经济含义是如果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都进行增加了1个单位的时候,要第i部门增加的总产出量,也就是说,当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进行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的需求的时候第i部门需要进行作出的感应,所以称它是第i部门的感应度。在Si大于1的时候就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是要比社会平均感应水平高的;在Si小于1的时候就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是要比社会平均感应水平低的。可见,如果感应度系数Si越大的话就表示第i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支撑作用或者说是制约作用就是会越大的。如果要使得国民经济协调稳妥地发展,就要求更大的进行发展那些感应度系数大的部门。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将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相比,感应度系数是增加了的部门有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业,感应度系数减少的部门有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其中道路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增加的比较多,可发展道路运输业以支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横向看:这两年交通运输业的感应度

系数都没有进入到影响力系数最大的10个行业之中。交通运输业各部门的平均感应度系数在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分别为0.828209、0.914463,大于第三产业但是小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见表3、表4)。在交通运输业各部门中只有道路运输的感应度系数远远的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余的均小于社会平均水平。以上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是比较低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比较弱,其中道路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比较大,在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分别为1.650239、2.922345,排名分别为20、14,说明道路运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比较的大,可大力发展道路运输业。

2.2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的类型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看出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度系数的社会平均值均是1,相对于社会平均值的水平,同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是不一定相同的,即对同一个部门来说,它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及支撑作用是不一定一样的,现构成一个坐标系以反映出各个部门的拉动作用以及支撑作用的情况,其中坐标系的X轴用影响力系数为1的直线进行表示,坐标系的Y轴用感应度系数为1的直线进行表

示,坐标系的原点用两者的交点进行表示,这样分成的四部分分别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如果是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落到第一象限,说明它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是均是比社会平均水平1大的,强辐射、强制约性是这些部门的特点。处于此象限的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产生的拉动及瓶颈制约均很明显。如果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落到第二象限,那么它的影响力系数是比1大的,感应度系数是比1小的,强辐射、低制约性是这些部门的特点,这些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比较强的。如果是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落入了第三象限,那么它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是比社会平均水平1小的,弱辐射力、弱制约性是这些部门的特点。如果是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落入了第四象限,那么它的影响力系数是比社会平均水平1小的,但感应度系数是比社会平均水平1大的,弱辐射力、强制约性是这些部门的特点,这些部门多是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的行业,它们对经济的健康运行的支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从纵向看: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到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只有水上交通业从第二象限变到第三象限,其余的各部门均是没有变化的。从横向看:交通运输业中没有落入第一象限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落入第二象限的有道路运输、水上运输,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落

入第二象限中的有道路运输,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落入第三象限的有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代理,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落入第三象限的有铁路运输、水上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代理,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的大部分的部门都在此象限,而此象限属于弱辐射力、弱制约性的行业,所以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不管是在辐射力、弱制约性上都比较的弱,由于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的平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来看(见表3),交通运输业中大部门落入第三象限也在情理之中。只有航空交通业落在了第四象限,说明航空交通业属于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行业。

3结论

本文在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分别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2007年投入产出表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46021,感应度系数为0.828209,2012年投入产出表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73670,感应度系数为0.914463,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各个部门

的影响力系数都比社会平均水平小,它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以及支撑作用的都比较的弱,明显属于弱辐射力行业、弱制约性行业。因此,在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中,该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与支撑作用都应该注重加强。在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各个部门的详细分析过程中可发现,该产业中的铁路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代理中的这三个部门在这两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是属于弱辐射力、弱制约性的行业,这些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和支撑力,从而也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些部门以增加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影响力和支撑力,如何改善这些部门的状况,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中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对社会的影响力水平比较的大,属于强辐射性的行业,可着重发展航空交通业,以在总体上增加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道路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远远的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力水平比较的大,属于强制约性的行业,也着重发展道路运输业,以在总体上增加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

参考文献

[1]管廷华.河北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

关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2007.

[2]沈艳平,沈旭.交通运输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云南交通科技,2000,16(1):49-51.

[3]李玲琴.中国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2-15.

[4]刘建强,何景华.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1):82-86.

[5]储永萍,蒙少东.交通运输业对上海国民经济影响的衡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9,22(6):69-72.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智能运输系统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于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我国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在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有了不少实际成果,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雏形,或实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收费系统,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或城市开始采用或试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广东省的佛山市,从1996年开始在该市周围的23个收费站点推行电子收费系统,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样,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费系统;结合交通工程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旁一般都埋设了光纤等信号传输线路,有些还安装了车辆探测装置和可变式信息显示装置,便于其后的交通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外国的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智能运输系统的产品。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且道路网络的扩展会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分析 一、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意义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中从事社会化运输的一个重要部门,交通运输业既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第三产业中属于流通部门的一个主要行业,它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四化建设中的先行官,合理布局生产力的有力杠杆。它的合理发展和布局,对中国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 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首先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发展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购、销、存、调等环节的有机结合的。要把商品最后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最终消费,只有凭借交通所实现的商品位移。所以,发展商品经济无疑是必须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前提的。 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意味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而统一市场的建立,就要使货品、要素和信息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要以建设、发展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为重要前提的。 三是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区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发达。也就是说要靠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实行地区间优势互补。而要使各地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使各地区优势商品能得以在各地区间顺畅的互相交换、流通,离开了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是很难想象的。

2.是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和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组织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实行生产地域专业化,乃是推进中国“四化”进程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一条必由之路。而要这样做,一条重要对策就是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支持。而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则是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必要物质前提。 3.是实现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必要先行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总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的相对平衡。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确已有了显著改变,但与产业布局相对平衡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继续向全国纵深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 1.建国以前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特点。我国古代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 (1)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显著。旧中国的大部分交通运输设备都掌握在外资手中。交通线路成为反动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2)数量少。从1876年在中国简称上海——淞沪的第一条铁路起,直到1949年的73年间,我国一共修建铁路2.2万千米,每100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仅有铁路0.23千米,是世界大国中拥有铁路甚少的国家之一。 (3)质量差。旧中国的铁路线由于主要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直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立足现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法】 创设情景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情。那么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导入本节新课。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价格等的直观认识。 现代运输方式运费运速运量灵活性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内河运输 海洋运输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交流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承转: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吗?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学生自主训练:

1、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客运)。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三)课堂练兵:在下表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打√号) 货物类别数量起点到终点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两箱急救药品北京-拉萨 密云水库-北京 一吨活鱼 城区 五十吨钢材上海-济南 一万吨海盐天津-上海 十万吨大米武汉-上海 (四)学习有用的生活地理: 1.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0级。震后,一批急救药品由北京运到雅安灾区,你认为此时宜选用何种运输方式最佳,为什么?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随着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的产业发展和消费结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以瓶颈制约的缓解为特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总结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世纪初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坚持和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升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继续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把提高运输能力与优化运输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当前供需大体平衡,瓶颈制约大大缓解的情况下,应坚持综合发展。综合利用的原则,调整发展思路,从我国国情和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与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改善运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运输能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输业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扩大和巩固运输市场。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加大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改革力度。“十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一些重要领域必然会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交通运输业必须适应这一需要,破除“特殊论”,加快改革步伐,在付业统一管理和政企分开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的增长 1、客货运量:由于经济增氏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GNP的弹性值将会进一步降低,增速趋缓。但在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客货运量仍将继续增长。 2、运输能力:由于“八五”、“九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后期(1998一2000年)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案

《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和远洋航运以及重要的海港; (3)了解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并能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学难点】 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什么?谁能说说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四横”?(学生回答)明确: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业。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是: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四横是: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 师: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除了铁路之外,还有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交通运输业中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二、新课学习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我国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合作,对我国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探究,之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对于学生的发

言要给予充分的鼓励。 明确: 1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较低,可以把旅客或货物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展示图片: 京沪高铁 全长:1318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程运行时间:约5小时 目前上海到北京的普快列车要运行22小时12分钟 京津城际高铁 全长:12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程运行时间:30分钟 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高铁的时效性非常高,速度快,时间短。 活动1: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速铁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收集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高速铁路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能促进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 高速铁路建设投入大,票价也较高,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因而是我国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公路运输往往成为地方运输的“主力军”。 展示高速公路图片,明确:高速公路是供汽车高速、安全、顺畅行驶的现代化公路类型,它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播放视频:我国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发展迅速 3.水路运输主要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类。优点是运载量大、投资省、运价低;缺点是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方式。 展示我国内河航线及主要港口分布图 提问:我国重要的内河航线有哪些河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2010年底我国内河通航里程超过12.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长江、珠江、松花江、淮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 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不够发达,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交通比较发达,而中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的汽车数量只有的,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3年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3-6-13文章级别:0 点击:74次) 在持续扩大内需政策和“入世效应”的综合作用下,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增长8%。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温度表”,在供给充足和内需、外需强劲增长的双向拉动下,呈现出和经济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基本保证。 经过“九五”、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大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瓶颈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交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有所改善,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宏观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003年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世界经济继续复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效应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国内供给与需求继续较快增长,将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将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允许各类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和运输经营将推动交通运输业市场化步伐加快,但由此也带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一、影响2003年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宏观政策将继续支撑经济稳定增长,这将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性,但为了防范财政风险,在国债投资的力度上将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做

出灵活的调整;货币政策则将继续保持稳健性,为了继续扩大内需和活跃整个经济,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将不断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而有效的配合,将会对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在积极而又稳健的宏观政策推动下,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市场自主增长力量将进一步增强,住房、汽车、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新的消费热点,将继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7.8%。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继续向好,将为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制度与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 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将极大地增强人们的信心,新一届政府必将会以更大的力度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难点主要在农村,如何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是新一届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发达地区先富起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有迹象表明,许多地方政府已把“先修路”作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这无疑会使经济和交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2003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保证,从而促进整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和入世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将为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保证。 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从衰退中缓慢复苏,尽管复苏的力度不大,但仍可望取得超越2002年的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2.9%,增速比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速因此将有较大的回升,从2002年的2.8%上升到8.8%,工业化国家的进口增长将由2002年的1.1%提高到7.7%。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在明年会普遍加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由2002年的2.3%提高到2.7%,东亚5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由5.5%略降为5.3%,新兴工业经济体(香港、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高速铁路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路网密度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 3,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4,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

《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速度和总体规模大幅度提高,地上、地下、水上、空中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常用的交通工具更是日新月异。交通发展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从小关注交通,知道常见的交通方式,学会收集交通与人们生活之间关系的数据、信息等,了解家乡交通发展的实际状况,体会交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出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够从中提高认知,获得发展。作为现代生活中重大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出行体验中感受到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不同情况下,联系交通工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学生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大,新式交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活动半径。有些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在出行中不懂得遵守规则,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多数学生对常见的交通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现存的传统交通方式易被忽略,需要在课堂的交流中,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对交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本地区交通发展的变化,知道交通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家乡发展带来了机遇。 2.感受为了保证交通顺畅、有序、安全,工作在交通战线上的人们的辛苦付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本地区交通发展的变化。 难点:调查交通的变化,知道交通变化为家乡带来了机遇。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家乡过去与现在的交通。 2.了解车站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景。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家乡交通的变化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聊自己出行时的难忘经历,还帮宇涵同学设计了一份旅游路线,他还邀请我们暑假去他的家乡南京去玩儿呢,说到家乡,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起去看看家乡的交通发展变化。 2.播放录音:我们请宇涵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家乡四十年的交通变化吧!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08/19 --------------------------------------------------------------------------------------------------------------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对运输生产的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运输组织,积极挖潜扩能,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使运输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当前我国运输生产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运输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6个月, 铁路日均装车10.39万车,同比增加6345车,增长6.5%。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加7748万吨,增长7.3%。二是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铁路完成煤炭运量5.2亿吨,增长9.3%。煤炭新增运量占铁路新增运量的58%。煤炭港口发运1.85亿吨,增长11.7%。其中内贸煤炭发运增长23.7%,外贸出口同比减少19.8%。另外,石油、化肥农药分别增长7.1%和14.3%。港口共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和海洋原油分别增长9.6%和11.2%。三是公路运输稳步增长。由于治超和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和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63.1亿吨,增长7.9%。四是水上运输增幅较大。中海、中远、长航三大航运集团水运量完成

3.5亿吨,增长15%;江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3.9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18.1%;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22.4万箱,同比增长25.3%,增幅高出外贸货物吞吐量7.2个百分点。 二、当前运输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尽管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突出表现在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得到缓解,运输需求有所下降。 (一)全社会运量增幅下降。上半年全社会不同运输方式运量尽管增长8.9%,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从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看,除铁路仅增长0.2个百分点外,公路、水运、民航则分别下降7.4、4.4和28.6个百分点。 (二)铁路运输增幅减缓,部分省市增速回落较多。上半年铁路货物运输完成11.3亿吨,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减缓1.7个百分点。据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浙江等铁路运输比较紧张的省市反映,今年春运以来,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逐月缓解,尤其是进入二季度后,运输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广东、江西两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4.6%和1.5%,增速同比回落24.2和23.7个百分点;湖南、浙江和福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交通运输EDI技术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 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实行处理,通过相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实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RULES,ISO9735), 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当前, UN/EDIFACT标准已占据世界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当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个先进的科技成果。航运业绝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 ·提升处理速度,减少雇员; ·准确水准提升; ·功能趋向多样化。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小组成员: 金融学院2001级 袁新熠40104017 李泓良40104031 王阳40104028 童运超40104005 罗卫平40104029 陈东40104003 指导教师周游 日期2004年5月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1991年到2002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实证分析。建立以国民经济指标为应变量,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试图探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首先,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进行检验并对模型加以修正。最后,我们结合相关的理论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与猜测: “要想富,先修路”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运输线路长度上和客货运送量上都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快速发展。二者的同步发展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在此,我们猜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根据“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经验,我们猜测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行作用,也即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我们将根据这一设想,收集相关数据,并估计和检验,希望能够找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如若有,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相关? 二.数据的搜集: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应是能够很好代表两者水平的指标。就国民经济而言,GDP应该是最合适的指标,因为我们探究的是经济总量的问题,我们选取了各年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人均GDP也同样有用,但明显不及总量GDP);对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水平指标,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尽量避免多重共线形和使模型更加简洁精确,我们选取了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它们分别是全国全年客运总量(用X1表示),全国全年货运总量(X2),截止当年全国铁路总里程数(X3),截止当年全国公路总里程数(X4)。 本文中数据的起止时间是1991年到2002年,一共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专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对模型的猜测: 我们假设以上四个变量和GDP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待估计方程为: Y=m+aX1+bX2+cX3+dX4+u Y—GDP X1——全国全年客运总量X2 ——全国全年货运总量 X3 ——全国铁路总里程数X4 ——全国公路总里程接下来我将利用样本数据对参数进行估计。 四.数据: (单位:1万人,2万吨,3公里,4公里) 年份\指标X1X2X3X4Y 199187090793628857800104110021662.5 1992891960100486058100105670026651.9 1993979430106995558600108350034560.5 19941100924113304659000111780046670 19951241770118587159700115700057494.9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转型 周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一、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以从“四个审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新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从世界交通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仍在快速增长,结构不断升级,服务要求提高,交通需求进入了快速变化期。一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货运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大运量、低价值货物运输的需求依然旺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产生的小批量、高价值货物运输的要求更加急迫,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输需求日趋强烈;人们选择交通模式的观念及行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快捷、舒适、方便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交通的服务形式、内容和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员与物资流动性显著提高,人们出行的距离和次数不断增加,对客运的安全、便捷和货运的经济、可靠等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均等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货运输需求升级。四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降低运输成本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这些需求变化表明,交通供给能力需要继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2)交通发展正处于建设关键期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参照发达国家交通发展历程来判断,我国还要持续15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结束像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是实施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交通发展规划的关键期,仍然需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根据清华大学、交科院“交通与发展研究”课题的测算,我国公路建设投资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二课时

第九节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三、内河航道 概况:内河航道有11万千米。我国内河航运的重点是“三江两河”,即、、、、。其中是我国内河航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是沿岸重要港口。 四、海洋运输 1、条件:海岸线,众多,发展海洋运输条件优越 2、分类 (2)远洋航线 我国远洋运输总载重吨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远洋航线分为、、、、、航线。五、航空运输 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600多条航线联系亚、欧、非、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六、管道运输 1、按其用途管道运输可以分为: 2、线路:

合作探究 1、分析对比我国南、北方航运条件的差异 2、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说明长江成为我国内河航运大动脉的原因? 3、结合实际,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部分针对检测 题型一: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选择 1、(2008.海滨)下列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优势的是() A管道 B水路 C铁路 D公路 题型二: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2008.荆州)跨越我国长江干流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排列的是() A京九、京沪、京广、焦柳、成昆 B京沪、京九、京广、焦柳、成昆 C成昆、焦柳、京广、京九、京沪 D京广、京九、京沪、成昆、焦柳 题型三: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2008.黄冈)南北和东西干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有() A徐州、株洲 B商丘、兰州 C杭州、郑州 D大同、石家庄 题型四:我国的河港和海港 4、(2008.启东)从重庆乘船到上海,沿途经过的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三峡、葛洲坝、武汉、南京 B三峡、鄱阳湖、武汉、南京 C葛洲坝、武汉、洞庭湖、南京 D武汉、洞庭湖、南京、鄱阳湖 5、(2008.四川)从南京到西安区旅游,应选择的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6、(2008.贵阳)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内河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