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含答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含答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含答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2(含答案)

第第11课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北京人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自主探究,知识要

【自主探究,知识要点】

点】

一.元谋人

一.元谋人

1.发现的地点

2.距今的年代

3.生产活动

4.地位/意义

二.北京人

二.北京人

1.发现的地点

2.距今的年代

3.体质特征

4.生产和生活

5.北京人遗址发现有什么意义

【学会归纳】

【学会归纳】

名称名称距今时间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发现地点体型特征体型特征生产生产生产生产意义意义元谋人元谋人北京人北京人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选择题选择题

1.若以“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出现最早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4.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来源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5.“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6.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万年

C.约七万年至二万年

D.约七千年

7.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信息一如下图是其头部复原图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会使用火

B.依靠采集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石器工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是对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是进行原始人类研究的科学依据。ABC项不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成为研究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的证据来源。故选D。

2.【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前;B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C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6000多年前;D项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故选B。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元谋人,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云南省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本题应选A项。

4.【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

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位于长江流域。故此题答案选B。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选择答案B。

6.【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古代北京人的相关史实。1929年在北京的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的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万年至二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答案选C

7.【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准确识记。

由题干中所给信息可推断出题干中的远古人类应该是北京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七万年至二万年,而且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能证明”北京人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因此C项“会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考古发现不能证明的,故选C。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几个较大的部落有: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3、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部落战败。 4、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 5、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6、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1)华夏民族是由多个民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汇聚而成; (2)各民族经过迁徙、贸易、婚嫁以及冲突,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不断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共同特性的民族; (3)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捍卫同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大,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征,逐渐成为华夏族。 7、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与陕西渭河流域。 8、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

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9、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10、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的发掘,证实了古代的传说并非毫无依据,有一定的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依据。 11、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远古传说有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有夸张的成分;真实历史,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12、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发掘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 12、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山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距今约5300年。 13、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黄的融合是华夏族形成的原始基础;能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使学生感知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在华夏族、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呢?你知道“人文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师:教师出示黄帝、炎帝、蚩尤人物图像,使学生对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有关三位的传说故事。

教师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做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师: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使地域扩大;他们之间的结盟,包括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现在我们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就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让学生从中认识华夏族的形成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师: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生: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等;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下属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缫丝技术。 师: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生:炎帝教民农耕,种植五谷和蔬菜,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由于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对上述这些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发明怎么看?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到底怎样看才更科学?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许多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尤其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这些发明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的功劳。但是,在黄帝、炎帝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雏形——部落联盟的出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起来,从而出现了一些总结性、提高性的发明成果,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因为黄帝、炎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部编

3《远古的传说》 一、预习导学 1.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2.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3.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性质。 四、精讲释疑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等是最著名的传说人物。 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 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因此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传说炎帝教 民,制作,种植;还制作,发明,会,教人 们。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 的。 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以避寒暑,制作,挖掘,会,并发明了。仓颉创 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嫘祖擅 长,并会。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之人。 2、禹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曾。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 为。 五、引导点拨 探究: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六、反馈矫正: 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原因?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 2.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学习重点】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学习难点】 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炎黄华夏的由来”。第二部分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第三部分为“尧舜禹的禅让”。 一、【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黄帝有哪些发明?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三)、尧、舜、禹的各自功绩?

二、【合作探究】 1.说说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三、【即时训练】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2.传说中的原始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 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 B.尝百草,寻药物 C.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 D.发明陶器 4.2019月5日,乙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优质课导学案_1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材分析】 《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炎黄联盟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二、难点: 禅让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我们再看这幅图,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我们知道,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的人,在世界各地,很多华人都会定期来祭祀黄帝和炎帝,看第三张图。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复习学案

善德修身 蒙阴县清华园学校七年级 历史 导学案 主备人: 赵良民 审核人 孙昌英 使用时间: 2019.10.22 编号:复习-03 志存高远 做最好的自己 成就精彩人生 蒙阴县清华园学校 课 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小组:__________ 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炎黄联盟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形成过程: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对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炎黄结盟。 (2)炎黄部落在涿鹿与东方的蚩尤部落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后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1、主要活动区域:陕西渭河流域 2、主要发明: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三、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 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2、其他人的发明: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四、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2、为了抵御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贤德事迹: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年努力,解除了水患。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 ①黄帝部落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夏部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 .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 .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 .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3、“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 、炎帝 B 、黄帝 C 、舜 D 、尧 4、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 A. 尧 B. 舜 C. 大禹 D. 蚩尤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被后人称作“轩辕”、“人文初祖”的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尧 6、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炎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传说炎帝姓姜 B. 发明了农具 C. 被尊称为神农 D. 发明了车船、历法 7、《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_______(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炎帝黄帝 D. 三皇五帝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被派去治理水患,历时13年,风风雨雨,昼夜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战胜洪水的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二、材料分析题。 阅后请回答: 中国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中“平定蚩尤乱”的部落联盟是哪两个? 3、在他们之后,中华大地盛行一种首领权力传承的制度,它叫什么? 三、识图题。 1、下列图片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

《远古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民族被称为华夏民族,我们是炎黄子孙,我国具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的祖先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炎黄联盟 教师: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教师: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黄帝 教师:黄帝,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多媒体展示 2.炎帝 教师: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难点:禅让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 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无答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以及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的相关知识。 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以及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________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___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__”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________和蔬菜;还制作________,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________交换。还会制作乐器________,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________以避寒暑,制作________,挖掘________,制造________,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黄帝时期,__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__制作音律,________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________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________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________之人。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讨论: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禅让制选择部落首领的条件有哪些?能过大禹治水的事例反映了大禹什么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个子目相关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结合史料,区别“黄帝”和“皇帝”,了解华夏族的形成,明确中华民族的发展,炎黄子孙的由来。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难点) 目标3: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突出贡献,理解其为“人文始祖”地位;知道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联系及传说的意义。(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明确“禅让制”的实质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进而得出启示及值得学习之处,培养对比概括能力,并以史为鉴。(难点)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炎黄联盟 1.背景: (1)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等部落。 2.形成: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在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被尊称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主要发明: 2.重要发现: (1)内容:发现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等。(2)意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时代背景:黄帝之后,黄河泛滥,为抵御,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2.禅让制:原始社会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方法。 3.首领成就: (1)尧:鼓励,适时耕种。 (2)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禹:用疏导的方法解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尊称为“”。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读课本第一目“炎黄联盟”部分内容,结合材料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1.讲述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故事。2.思考探究是不是因为黄帝,后来的国家统治者才叫皇帝呢? 材料 (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七年级历史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能力与方法: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有关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美德,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预习导学】 1.大约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 域,和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在南方,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传说中是陶器的发明者,他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物。 3.黄帝聪明能干,创制,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传说中他还发明 了和。 4. 战胜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 落,构成后来族的主干。 5.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6.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他们都是经过民 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其中在治水的过 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问题探究】 你知道哪些远古传说?你是怎样看待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关系的? 【例题精析】 例1.(重庆)禅让制的依据 是()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 门第 【解析】“禅让”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只有有才德的人才可能被推选当首领,谁最有才德,谁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故只有C项正确。 例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解析】在古都西安和圣地延安之间有个黄陵县,那里有一座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墓。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至今海 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目标检测】 1.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该传说中“神农”是指( ) A.黄帝B.炎帝 C.尧D.舜 2.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 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 颂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2 新人教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黄帝 炎帝 蚩尤 汉族 其他 黄炎部落联盟 华夏族 炎帝子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 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 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黄帝的贡献。 提示:造船、炼铜、发明弓箭等。 5.教师讲述:传说难免有神秘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 1.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过程,形象地了解禅让制。 2.图片展示:尧、舜、禹 3.教师提问: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示: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继承人。 4.教师提问: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提示: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5.材料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学案3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教学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一、【课前热身】 写一写:我国南方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是,半坡遗址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究、交流、讨论、练习) 二、【自主学习、探究】 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 (2)出示自学提示 探究1:炎帝与黄帝为华夏族做了哪些贡献? 点拨1: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黄帝创制立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的用具。 探究2: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点拨2:炎黄部落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成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课堂导入】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

探究3: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点拨3:经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接替部落联盟首领的这一制度为“禅让”。实质是民主推选。 三、【能力提升】 1、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炎帝:姜 号神农 耕种 陶器 尝百草 炎黄部落 华夏族 黄帝:姬 号轩辕 创制历法 发明用具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3、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善于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四、【测评、达标】 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学情预设与目标】: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2、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 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 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流程】: 1、 初读课文,勾划重 点,完成知识结构。 黄帝 炎帝 蚩尤 汉族 其他 黄炎部落联盟 华夏族 炎帝子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