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文献

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文献

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文献非常丰富,其中一些重要的包括:

1.《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中医理论的渊源,为古代医家所推崇。它主要从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中,讲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神农本草经》:这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它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并收录了365种药物,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主治等。

3.《伤寒杂病论》:这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它提出了辨症施治的医学原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4.《温病条辨》:这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是一部论述温病的医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清代温病学术成就,对温病的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

5.《本草纲目》:这是明代医家李时中编撰的,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完整、科学的药学著作之一。它收录了1892种药物,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形态性味、功效等。

6.《千金方》:这是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7.《中医大辞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中医药辞典,收录了大量的中医药词汇和术语,为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工具。以上是一些重要的中医药文化文献,它们不仅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也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 代的医学成就,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2.《神农本草经》: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中药学资料的本草著作,被誉为 中药学的经典之作。 3.《雷公炮炙论》:是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编写的炮制专著,对中药的炮 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4.《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所撰,是对《神农本草经》的重要补充 和修订,对于中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重修政和本草》:宋徽宗时官修的药典,是在唐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增 补修订的。 6.《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集大成之作,内容 包括了大量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 7.《伤寒论》:张仲景所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 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8.《金匮要略方论》:也是张仲景所著,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 9.《巢氏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所著,是一部病因病理学巨著,记述了许 多疾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原则。 10.《温疫论》:吴又可所著,专门研究瘟疫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11.《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以问答形式论述中医理论 和临床问题的重要著作。 12.《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所著,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 各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和技术。 13.《备急千金翼方》:也是孙思邈所著,与《千金要方》互为补充,进一 步丰富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内容。 14.《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涵盖了中 医学的各个方面。 15.《医宗金鉴》:清代吴谦等编撰,是清代官修的大型医学丛书,对后世 产生了重要影响。 16.《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对针 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7.《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所著,是我国儿科医学的经典之作。 18.《外科正宗》:明代陈实功所著,是我国古代外科医学的重要参考书 籍。 19.《本草求真》:清代赵学敏所著,是对《本草纲目》进行增补修订的一 部中药学著作。 20.《内外伤辨惑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 治,尤其是脾胃病的诊治。 21.《寿世保元》:明代龚廷贤所著,是一部全面论述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的重要著作。

中医的经典文献本草纲目

中医的经典文献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本草纲目》)是中医领域中一部具有重要意 义的经典文献,它是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所编纂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本草纲目》的历史背景、编纂目的和对中医药学的影响等 方面进行探讨。 1. 历史背景 《本草纲目》完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明朝时期,当时中国 社会正处于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药物需 求的增加,大量民间草药知识需要系统整理和归纳。这一时期,中医 药学家们开始积极搜集草药的本草资料,以满足药物治疗的需求。 《本草纲目》的编写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权威的本草学著作。 2. 编纂目的 编纂《本草纲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为了整理和系 统化已知的中草药材料,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归纳。其次,为了促进 中草药的合理使用,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本草纲目》系统地记录 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配伍禁忌等信息,为临床 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影响与传承 《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学领域的经典文献,对传承和发展中医 药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对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

的资料和方向,为后来的草药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由于《本草 纲目》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使得它广为流传,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对中医药学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本草纲目》的编纂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为后来的中医药学 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它以全面、细致的态度对草药进行分类整理,强调经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后来的中医药学扎实基础。 在传承方面,《本草纲目》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也催 生了众多的扩展版和注释版。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的《本草纲目提要》和现代的《中华本草》等,它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药学的知识 体系,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文献。 总结起来,《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文献。它以其全面精细的编纂方法和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为中医药学的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方向。同时,通过对草药性味、功效、用法 等的记录和归纳,为临床医学的实践和传承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虽然 已与当代科学发展相去甚远,但《本草纲目》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医药 学领域中依旧不可替代。

中医文献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文献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文献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二十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中医文献考述. 《辽宁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5期.王乐. [2].中医文献英译的异化和归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0期.梁俊雄.王冠军. [3].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西部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5期.陈战. [4].中医文献元数据标准的应用评价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4期.朱玲.于彤.张竹绿.崔蒙. [5].从中医文献角度考证“脚气”的内涵——兼谈中医术语的规范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6期.杨玉.邢永革. [6].不乳儿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初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5期.祝东升.李桃花.赵立娜.李以良.翟臻.李巍.钟馨. [7].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兼论马继兴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4期.万芳. [8].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初考. 《环球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3期.李桃花.李宝金.李曰庆.祝东升.赵立娜.钟馨.张董晓.李巍.王志坚. [9].晋唐中医文献对肿瘤相关病的辨证论治特点分析. 《中医药导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2期.曾鸿鹄.赵海梅.刘端勇.

中医医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医史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医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任应秋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期.赵健.严季澜.李柳骥. [2].运用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探讨方剂学发展史.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赵健.严季澜.李柳骥. [3].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2期.王旭东. [4].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2期.赵国平. [5].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中医医史文献.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3期.马晓亮.陈萍. [6].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8年2期.杨丽娟. [7].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河北中医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5年3期.李渡华.于丽.张德英. [8].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08年3期.陈仁寿. [9].略论中医医史文献学的作用和研究方向.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3年1期.向群.万幸.

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11~2013年度SCIE收录6所中医药大学科技文献统计与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1期.王利敏.刘曼.黄英华.闫军堂.邹慧琴. [2].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9期.司建平. [3].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6期.徐思群.靳琦.王慧.李孜.蒋祥.吕媚.谭巍. [4].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1期.官翠玲. [5].北京市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0期.谭巍.蒋祥.徐思群.李孜.吕媚.王慧.刘盼.刘伟.李瑞锋.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教育》过刊网络版制作及载文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1期.张玮玮.张弛.杨文君.白进.尤海燕. [7].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关键问题.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1期.祁兴华.虞舜. [8].构建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探析. 《中州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7期.王艳翚.宋晓亭. [9].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长征行动”世界中医药大会十年回眸.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10期.李振吉.黄建银.

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国内医药学相关专业期刊自引情况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 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4期.关卫屏.游苏宁.付晓霞.李贵存. [2].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对策研究. 《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2期.孙权.刘慧玲.邹斌.顾红卫.易生富.刘凌锋. [3].中医学与中药学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分析. 《陕西教育(高教)》.2009年5期.孙权.顾红卫.刘慧玲.易生富.刘凌锋. [4].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项目申请与评审情况 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1年7期.林娜.吴曦.牛英才.朱世杰.刘强.张长城.王昌恩. [9].中医药信息的学科建设与服务探析. 《内江科技》.2012年9期.姚逸.曾红. [10].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项目申请与受理简评.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1期.王昌恩. 二、中医学与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木豆素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 研究. 作者:赵子义.中医学与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 [2].温阳养阴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张晓东.临床中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 [3].《神农本草经》病因特点的研究. 作者:高占华.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2(学位年度) [4].阿拉伯香药的输入史及其对中医药的影响.被引次数:9 作者:李少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学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章太炎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期.段晓华.畅洪昇.潘秋平. [3].中医学术流派概说. 《中医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6期.刘桂荣.李成文.戴铭. [4].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探讨中医学术传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6期.贾树.张梅.路培.张建勋. [5].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启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2年11期.范永升.谢冠群. [6].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要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0期.王雪茜.闫军堂.赵琰.王庆国. [7].浅析日记史料与中医学术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8期.杨奕望.陈丽云.胡蓉. [8].浅谈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年28期.周静静.程伟. [9]传承是中医学术生命的"基因特征". 《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1期.方祝元. [10].路志正教授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1年1期.刘绪银.苏凤哲.

中医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药学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04年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暨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 《中国医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3期. [2].中医药学术团体分支机构设置现状与发展研究. 《学会》.2015年9期.黄亚博.冯广清.陈宁.商璐. [3].加强对全国中医药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认识《中国中医药学术年鉴》述评. 《中医药学刊》.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6年3期.余瀛鳌. [5].建立实验区,构建适应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3年5期.黄必胜.舒劲松.黄琼霞. [6].论中医药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学 会专业委员会建设的实证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11期.黄亚博.冯广清.陈宁. [7].略论中医药学术方法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定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7期.余亚纲. [8].薛己外科辨证思想与特色. 《中医药通报》.2014年1期.蔚晓慧.刘桂荣. [9].中医药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第3讲中医药学术论文写作格式概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3期.韩世辉. [10].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应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3期.高飞. 二、中医药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肖小河研究员中医药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张萍.中西医结合(临床)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2012(学位年度)

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药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开设中药学综合创新实验初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5期.张群英.赵宏苏.宣自华.金传山. [2].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诱导与调控. 《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 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7期.邵波.陈大忠.王英新. [3].民国时期中药辞典的编纂及其对中药学发展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9期.李楠.万芳. [4].《方剂学》《中药学》与《药征》带给中医教育的反思.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8期.张亚莉.姚丛. [5].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中药学类专业教师教学发展的探索. 《江苏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0期.张丽.朱亮.唐于平.陈诜.卞雅琼.李玥. [6].细胞中药学初探之寒者热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6年1期.张宁.王征.王征帆.刘竹兰.刘建利. [7].中医中药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 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屈清慧. [8].从中药学术语探讨中药学教学方法分析. 《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5期.王映雪. [9].论临床中药学及其学科界定. 《当代医药论丛》.2014年15期.王安香.

中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与社会》.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10期.张亚斌.蔡子鹤.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关系辨析.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1期.李玫姬. [3].评析近十年《中国日报》有关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0期.刘彦臣. [4].中医文化价值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目标.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7期.王旭东. [5].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 《西部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8期.薄彤.张杰. [6].中医科学与中医文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7期.陈少宗. [7]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4期.郑晓红.王旭东. [8].植根于中医文化护生专业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 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9期.张锦玉.周洁. [9].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 《医学与社会》.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1期.朱红英. [10].高等中医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孙丽霞.沈歆.

中医药四大经典简要介绍

中医药四大经典简要介绍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其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其中,中医药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文献,是学习、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必备读物。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医药四大经典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此经的名字,源于传说中的一位黄帝,被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奠基人。《黄帝内经》包含两部分:《素问》和《灵枢》,分别探讨了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它包含了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分类和系统,如五脏六腑、气血津液、阴阳等概念,以及诸如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医药理论最为完整和系统的体系之一,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誉为中医药四大经典之一。此经详细记载了心脏、肝脏、肾脏等的病因、证候、治疗和预防方法,其中特别强调了寒邪侵入体内引起的疾病,这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寒热辨证思想。《伤寒杂病论》的思想和实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中医药治疗感冒、咳喘、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南北朝时期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誉为中医药四大经 典之一。它记载了丰富的中药方剂,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诊断 方法,强调了“治本”和“治标”的平衡。此经不仅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还对《伤寒杂病论》及其后继版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总结。《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脏腑病证、气血津液失调、邪气侵犯、 方药治疗等方面。它对于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成为中医 药的重要治疗文献之一。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草药学著作,也是中医药四大经典 之一。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上经》,介绍了一些养生和预 防保健的知识,而第二部分是《下经》,详细介绍了草药的类别、性 味功效和药用方法。《神农本草经》的药材整理和归类被沿用至今, 其按照药材味道、性质、功效、使用量、药物组合等方面进行的分类 和认定方式,成为中医药药学的基本标准之一。此经对草药的采集、 鉴别、保存、配伍和使用等方面与医案的撰写有系统的阐述,可以作 为中医药的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中医药四大经典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价 值和影响。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教育、医学研究、诊疗实践和

我国最早的医药学著作

我国最早的医药学著作 引言 医药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药学著作是《黄帝内经》,它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对于发展和推广中医药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一、《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也被称为《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约创作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该书由多位作者共同编撰而成,主要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1.1 《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第一部分,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36个 篇章组成,共计81篇。每篇都以问题和回答的形式展开,涉及了中医药理论、疾 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1.2 《灵枢》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第二部分,它由81个篇章组成。《灵枢》主要讨论了 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等方面的内容。与《素问》相比,《灵枢》更加注重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细节的描述。 二、《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2.1 中医药理论 《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等。其中,阴阳学说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平衡则健康,失衡则疾病;五行学说将人体与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气血理论则强调了气和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2 疾病诊断与治疗 《黄帝内经》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其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四种诊断方法,以及针灸、草药治疗等治疗原则。此外,该书还提出了“因时制宜”、“治未病”等重要的治疗观念。

2.3 饮食保健 《黄帝内经》中也涉及了饮食保健的内容,认为饮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强调了饮食应与季节、地域、个体差异相适应,并提出了一些养生方法,如适量进食、合理搭配等。 三、《黄帝内经》的影响与意义 3.1 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其中所包含的中医药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3.2 引导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黄帝内经》对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为后代医者提供了系统完整的中医药理论框架,使得中医药学能够不断积累和创新。 3.3 对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贡献 《黄帝内经》不仅对中国的中医药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学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医药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结论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医药学著作,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同时,它也在国际上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我们应该珍视并继续发扬《黄帝内经》所蕴含的智慧和精华,为中医药学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 李洪涛. (2017). 《黄帝内经》思想方法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1), 19-23. - 孙淑珍, & 王林春. (2018). 《黄帝内经》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4(11), 4-6.

中医药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药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药学期刊被引次数和被引广度分析——基于CMSCI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钱爱兵. [4].《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类主题词修订选词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5年7期.董燕.刘静.朱玲.刘丽红.李海燕. [7].中医药学学科方向的变革与创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期.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盖国忠.张志强. [8].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年5期.贾李蓉.李海燕.刘静.董燕.刘丽红. 二、中医药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超级叙词表分类原则和构架的探讨. 作者:李莎莎.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 [2].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关系初探.被引次数:9 作者:贾李蓉.情报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2005(学位年度) [3].中医药学阴阳五行理论的数学描述.被引次数:1 作者:云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蒙古大学2009(学位年度) [4].基于本体的中医学脾胃病知识库的构建.被引次数:14 作者:李新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南京理工大学2008(学位年度) [5].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医翻译的文化缺省和补偿.被引次数:8 作者:陈英缇.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 [6].《太平圣惠方》及部分引用文献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章碧明.医史文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06(学位年度)

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

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 中草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之一,其中岭南地区的中草药资源尤其丰富。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众多中草药,为中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些宝贵的中草药资源,也为了更好地推广中药文化,许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创作出了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文献著作。 《广东草药志》 《广东草药志》是岭南地区最早关于本地区中草药研究的专著之一。该书共分 上下两卷,记录了广东地区的1435种草药,其中1129种为本土草药,306种为 外来草药。该书细致地描述了草药的分布、生态环境以及化学成分等相关信息,既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又是研究岭南地区中草药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岭南本草》 《岭南本草》是清朝时期广东黄埔人吴大猷所著的一本关于岭南地区中草药的 巨著。该书共收录793种药物,分别以字母顺序排列,清楚地说明了每种草药的 中文名、别名、出处、物候期、性味、功效等信息。该书详尽地描述了草药的生长环境、采收方法,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对中草药文化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中草药》 《中草药》是现代药学家陈嘉庚先生所著的一本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 五卷,共收录了500多种常用中草药。该书以药物名称的笔画为序,详细阐述了 每种草药的产地、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该书在推广中药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草药百科全书”。 《南海草木纲目》 《南海草木纲目》是一本系统性研究岭南地区植物的著作。该书共分为三卷, 收录了2500多种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植物的 形态特征、栽培繁殖、种类分布、药理作用、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是区别于其他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的独特之处。该书在系统性地研究和总结岭南地区中草药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广东民间草药》 《广东民间草药》是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药学研究所所编写的一本民间草药专 业书籍。该书详尽地介绍了广东地区常见的民间草药,包括药材的采收、鉴别以及

中医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209961.html, 中医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中药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中药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屈清慧. [2].针灸在巴西的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年19期.王泽琳. [3].中医、中药学的科研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访谈录.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7年3期.方皓. [4].蒸气透皮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学》.2004年9期.隋丽.赵晓刚.姚健.喜斌.胡晓晨. [6]践行科学发展观,振兴中医中药学. 《中医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10期.王勤.郭花玲.程延安.王正益.曹继华. [7].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8年回顾与展望工作会暨中医、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研讨会圆满落幕. 《中医教育》.2015年4期. [8].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初探.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1年1期.冯桂梅.谢程.李薇. [9].以药学发展史观促进中药教改效果的分析. 《医药产业资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5年9期.岳培荣. [10].当药膳养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科学之友》.2012年7期.口红. 二、中医中药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天然产物活性部位的指认与筛选. 作者:耿珠峰.分析化学北京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中医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精选)

中医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略论中医文化与中医医学科学的关系.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7期.刘理想. [2].《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略评.ﻫ《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12期.姜爱莉. [4].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医学教育问题的思考.ﻭ《新疆中医药》.2004年2期.耿直. [5].中医医学模式的思考. 《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3期.何立蓉. [6].简述中医医学心理学.ﻭ《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7期.吕映福.余方.李辉瑞. [7].非中医药类院校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觉性培养探讨.ﻭ《医学与社会》.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12期.孟令涛.赵峰.梁慧敏.张永利.曾奇.王元奕. [8].探讨中医教学质量评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ﻭ《医学信息》.2012年3期.王齐国.徐测梁.王婷. [9].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ﻫ《中医药学刊》.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3年3期.刘德桓.

[10].对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ﻫ《母婴世界》.2016年1期.白海英. 二、中医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医的中外交流历史与现状研究.ﻭ作者:赵跃丽.中 医医史文献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 [2].近现代中医发展中的进化论思想研究.被引次数:4ﻭ作者:刘理想.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 [3].基于本体方法构建中医药概念信息模型的方法学示范研究.被引次数:11ﻫ作者:谢琪.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 [4].现代西医与传统中医医学模式之比较研究.被 引次数:1ﻭ作者:高炜.科技哲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 度) [5].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医翻译的文化缺省和补偿.被 引次数:8ﻭ作者:陈英缇.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 [6].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的研究.ﻭ作者:贾莉.中 西医结合口腔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学位年度) [7].高校声乐教学四部曲——以“望、闻、问、切” 为契点.ﻫ作者:周波.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8]重庆市中医龙头机构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ﻫ作者:陈少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庆医科大学2012(学位年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