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

1.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审计)

答: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2.审计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各职能间存在何种联系?

答:审计的基本职能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与督促。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督。民间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

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应该力求准确,实事求是。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审查鉴定,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和合理,是否可以信赖,并作出书面证明。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突出表现在民间审计中。

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

3.什么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名称(2)审计目的(3)审计范围(4)双方的责任和义务(5)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收费(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9)违约责任(10)其他有关事项

4.什么是符合性测试?及目的为什么要进行符合性测试?

答:符合性测试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以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获取对准备予以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从而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

1.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管理会计)

答: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使用的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生产的信息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

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的精确程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2.简述管理会计的内容。

答:(1)预测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预测企业前景,并决定日常业务经营和长期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方案。主要包括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

(2)规划与控制会计就是企业在进行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需要将预测所确定的目标进一步落实,从而制定出详细的预算,并对预

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成本上

升控制等。

(3)业绩评价会计通常又被称为责任会计,其目的是通过划分责

任和落实责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实施预算情况进行考核和评

价,从而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朝着预定的目标运行。责任

会计是评价、考核工作业绩的一种工作制度,它的内容一般包括确

定责任中心、落实责任预算、记录实际结果、比较执行情况、编制

业绩报告、控制和调整经济活动等。

1.业务量的增加会对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

本、单位变动成本各产生什么影响?

答: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加而发生变化,但就

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变动成本总额在一定

范围内将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发生变化,就单位变动成本而言,是固

定不变的。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

容不同(3)销货成本及存货水平不同(4)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3.各有关因素单独变动对目标利润是如何影响的?

答:(1)销售单价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单价的提高,企业的贡献毛益和贡

献毛益率都将增大,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多。(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

对保本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下降,企业的单位贡献毛

益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多。(3)固定成本总额

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总额下降,企业用于弥补固定

成本总额的贡献毛益总额不变,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4)销售量

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销售量发生变动,从保本点的计算公

式可以看出,保本销售量无变化。

6.什么是经营预测?经营预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经营预测的特

点有哪些?

答:经营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

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状况所进行了的预计和推测。

经营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

预测等方面。

科学的经营预测的特点有:预见性,明确性,相对性,客观性,可

检验性,灵活性等。

4.什么是利润预测?利润预测包括哪些基本方法?

答:利润预测是指按照影响公司利润变动的各种因素,对公司未来

可能达到的利润水平和变化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或者按

照实现目标利润的要求,对未来需要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所进行

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经营杠杆系数法、敏感性分

析法和相关比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百分率)

分析法。

5.简述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

答:(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必须着眼于未来(2)短期经营决策要

有明确的目标(3)短期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6.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怎样运用这些方法。

答:(1)贡献毛益分析法:在各方案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边际贡

献总额最大的方案即为利润最大的方案。但导致单位边际贡献最大

的方案不一定是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方案。

(2)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是在计算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

和差量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差量损益,并据此选择决策方案。如果

差量损益为正,则选择前一方案;反之,选择后一方案。(3)相关

成本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是指在备选方案收入相同的情况下,

只分析各备选方案增加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采用这一方法

必须是在备选方案业务量确定的条件下。

7.简述长期投资决策的程序。

答:一个企业要想维持较强的竞争能力,就要不断地发掘新的投资

机会,再经过投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以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一

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提出投资项目设想;调查研究,选出最优项

目;提出备选实施方案;选择最优实施方案;项目实施与事后评价。

8.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长期

投资决策的?

答:(1)货币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

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2)项目计算期:在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的过程中项目计算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投资项目

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的全部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3)

现金流量:对于投资项目来讲,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因资

本循环而发生的各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

策过程中,现金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考虑的基础性

数据,也是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4)资

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这里

所说的资本成本是指长期资金的成本,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该项

资金的来源。

9.什么是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哪些具体步骤?

答:预算控制是以实现确定好的预算目标作为依据和标杆对生产经

营活动进行控制,目的在于确保预算能够被有效执行,生产经营行

为不至于偏离既定目标。

10.与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什么先进之处?

答: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考虑

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

逻辑关系,按照多个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情况预

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正是针对固定预算的主要不足而设计的,

其预算编制的依据不是某一固定的业务量,而是一个可预见的业务

量范围,因而使预算具有伸缩弹性,增强了预算的适用性。

预算控制包括下达执行、反馈结果、分析偏差、采取措施等程序。

11.简述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

答: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1)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①直接材料数量标准的制定:材料的用量

标准即材料的消耗定额。它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耗

用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和各种难以避免的损耗。在制

定数量标准时,应按产品耗用的各种材料分别计算。②直接材料价

格标准的制定: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包括单位材料的购买价格,加

上预计的运杂费和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它是企业预计的价格,是

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的。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某种直接材料数量标准×该种直

接材料价格标准)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①直接人要数量标准的制定:直接

人工数量标准即工时消耗定额。即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

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所耗工时以及必要间歇和停工

时间,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和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②直接人工价格标准的制定: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即标准工资率。制定时,要考虑不同的工资制度。计件工资制度下,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者是预定的小时工资率;月工资制下,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计算标准工资率。(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①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②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4)产品的标准成本

内部审计的特征和作用

内部审计的特征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服务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 (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设的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这就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遇到国家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决策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三)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 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一是规划阶段中的许多工作,往往可以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从而使规划工作量得以减少,时间也大为缩短。审计项目计划通常由内部审计机构根据上级部门和本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并报本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二是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针对性比较强,许多资料和调查都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平时积累。三是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后,通常由所在部门和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四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提出。 (四)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一般应做到,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要求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审查什么。

财政学中财政的基本特征

四、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由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并存的两个鲜明特征,即阶级性与公共性。 1.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具有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国家又是一个公共权力中心,并且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 2.公与私是相对应的。政府财政历来就是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或办“公事”的一种分配形式,公共性是其天生的特质。在我国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政府包揽的事务过多过宽,但也没有包揽私人的全部事务,如没有包揽家庭理财,没有包揽企业财务,甚至国有企业财务也不是完全属于财政范围。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公共性仍包含了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般公共特质,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其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以市场失灵为出发点的,有其特定的内容,范围更广泛。这种市场经济下特有的财政模式即“公共财政”。因此,在财政的公共性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上应特别强调两点: ①财政的公共性是其天生的,不是因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 ②财政天生就具有公共性,但其天生的公共性不等于“公共财政”。 (二)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强制性是由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权力中心和政治统治机构的身份决定的。首先,财政收入具有强制性。税收就是典型的强制性收入形式。其次,财政支出也具有强制性。在财政支出规模和用途的安排中,众多的公民可能有不同的主张,但财政支出不能按某一公民的意愿进行决策。即使在民主政治下,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作出决策并依法强制执行。由此而言,财政本质上是一种超经济的分配形式。 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整个财政收支过程来看,财政是具有偿还性的。因为财政从公众手里取得收入,还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其次,这种偿还不是直接的,即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由于国家征税筹集的是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因此,就直接的税收征纳关系来讲,是无偿的。 财政的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一致或相互依存的。强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是无偿或不直接偿还的。 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财政区别于一般经济分配形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运行的基本过程就是收入和支出,因而收支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处理财政收支的关系上,虽然久有“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的争论,但这都说明收支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的两方,收支是否平衡是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平衡是财政运行本身的内在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要发挥财政的某种政策功能就需要打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失衡性的政策操作也必须围绕收支平衡这个轴心,不能过度和失控。有的国家规定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的上限,或通过立法来制约公债的发行,就是这个道理。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分析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与特征 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创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代表。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给公共财政下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公债,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就公共财政的范围或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限于“夜警国家”较窄的活动领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189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他认为“财政是关于公共权力机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使其相适应的事务”。其基本主张仍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产生至今。公共财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维持费用”,而是扩大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市场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不仅包括其理财活动,而且包括其与资源利用水平、配置以及在消费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全部关系”。可见,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范围是随着市场化国家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公共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它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公共性。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是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的。其本质特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能干的,政府就不应去干;而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应当去干。这对于市场经济下财政来说,也是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具体来看,什么是市场不能干的呢?就是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即“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类政府活动领域是难以通过市场提供的。 反过来,由于政府活动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因而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解决。政府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直接弥补着“市场失灵”领域。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需要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进行弥补。因此,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就是“市场能干的,政府和财政就不要去干;市场不能干的,但市场又需要弥补的,政府和财政就应当去干”。实际上这也是区分政府公共财政活动与私人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 2.非盈利性。盈利性是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唯一动力,但作为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就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追逐盈利,而只能以社会利益作为活动目的,只能从事非盈利活动,这就使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特征。 尽管企业和个人活动于市场有效领域内,而政府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内,这是划分两者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然而,现实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介入和承担的。为此,非赢利性就提供了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

审计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审计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A、独立性B、合理性 C、权威性D、公正性 E、合法性 2、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两者起源密切相关B、两者本质完全相同 C、两者彼此渗透、融会D、两者职能基本相同 E、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3、审计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报告阶段→实施阶段→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准备阶段 C、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D、准备阶段→报告阶段→实施阶段 E、报告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4、民间审计,也称为() A、国家审计B、部门审计 C、单位审计D、社会审计 5、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的查证。 A、无形资产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D、流动资产 6、按照审计范围分为分类,可分为() A、全部审计B、内部审计 C、专项审计D、局部审计 7、我国审计专业技术职称包括()。 A、高级审计师B、审计师 C、注册会计师D、助理审计师 E、注册审计师 8、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 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D、后续审计阶段 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有() A、审计范围B、审计目的 C、审计计划D、审计事项 10、内部会计控制包括() A、凭证控制B、账簿控制 C、报表控制D、合同控制 二、问答题

1、试述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2、审计的对象是什么?审计的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 3、审计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4、审计工作的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5、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什么是金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有哪些作用? 6、说明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017年春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 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6.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包括什么? 答: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三、案例分析(共16分) 1.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是出于什么原因? 答:(1)促进公平。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一个孩子的前途显然不应由家长的财产状况所决定。 (2)具有一定外部性。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会使社会的运转更加顺利和平稳,增加国家整体利益。 (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教育融资,它们担心得不到偿还,资金不足的人可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审计复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一、审计的基本特征【书P4独立(机构、人员、工作、经济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每种应简单说明】 答: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主要表现在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来自两方面:1.法律赋予的权威2.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审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间存在的联系【书P18】 答:审计的职能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具备的能力。 审计具有三项基本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审计职能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是现代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和同行的责任 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负的责任是:按时保质地完成委托业务的责任。保密的责任。按规定标准收费的责任。 对同行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同行的责任包括:配合同行工作。不得损害同行利益。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四、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的内容 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独立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不承担不能胜任的业务。 在执业时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不以其职业身份对未审计或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不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的事项,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五、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书P105】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1)签约双方名称。(2)审计目的。(3)审计范围。(4)双方的责任和义务。(5)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收费。(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9)违约责任。(10)其他有关事项。 六、符合性测试及其目的【书P165】 符合性测试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获取对准备予以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从而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 七、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的要点及其优缺点【书P161】 调查表法:要点:根据审计目的确定调查事项、表列项目标准规范、关键控制点分别列项、易于判断选择。 优缺点:简便易行、概括性强、一目了然、省时省力。难于含括所有调查事项、系统性差、易流于形式。 流程图法:要点:根据系统确定分工、标明分工界定控制、图示符号衔接规范、流程线路清晰易见、会计记录一目了然。 优缺点:直观,便于表达内部控制的特征、灵活,便于查阅和评价内部控制。绘制和运用流程图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八、设计样本应考虑的基本要素【书P181】 样本的设计:指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的数量、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工作计划。 设计样本时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可信赖程度、预期总体误差、分层。 实务题 判断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什么是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方面规定的基本要求。民间审计人员应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关于“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规定。 (1)一般原则是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所作的原则性要求,也是整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独立原则、客观原则。(2)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做到:1.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独立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2.不承担不能胜任的业务。3.在执业时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4.不以其职业身份对未审计或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5.不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6.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的事项,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3)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负的责任是:1.按时保质地完成委托业务的责任。2.保密的责任。3.按规定标准收费的责任。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财政职能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财政的基本涵义 考试内容:理解财政的基本涵义。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存在三种经济体制,从而相应形成三种财政类型:(1) 家计财政,这是对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财政模式的一种概括;(2)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3)计划财政,特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活动的一种类型。计划财政通常称为“生产建设财政”。在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是整个社会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投资来源。 大家可配合试题进行练习: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典型例题:第九章财政的基本涵义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考试内容: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 公共财政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有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通过纳税、付费等形式付出代价,当然这种代价的付出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致力于弥补这一缺陷,所以需要财政。 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缺陷: (1)不能排除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2)不能校正外部效应以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 (3)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4)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5)不能有效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 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大家可配合试题进行练习: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典型例题: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学 试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其社会公共需要,以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为主的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是以克服市场失灵为范围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政府介入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克服市场失灵,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要矫正市场缺陷,应涉足市场不愿参与或无力参与的领域。政府既要引导竞争,又要限制垄断;既要讲究效率,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既要经济稳步发展,又要抑制通货膨胀。因而,关于现代政府所具有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职能。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的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首先体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因此难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只能由财政来进行供给。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还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并解决垄断问题。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初次分配状况是由竞争和效率决定的,往往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公平,客观上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再分配机制,只有依靠政府以非市场的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三、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手段,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以获取审计证据。会计记录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等。 2.其他信息 注册会计师除了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来获取审计证据以外,还应测试其他信息。其他信息主要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但无论如何,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的构成了审计的证据。而审计证据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判断又受重要性评估水平、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总体规模以及影响账户余额的各类经常性或非经常性交易的影响。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证据质量的衡量。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将与每个重要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限制 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但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足够就行。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注册会计师不能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必须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结合。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 间的逻辑联系。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能受控制性(细节)测试方向的影响。例如,销售收入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的测试方向就不同,因此其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 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考虑的因素: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有关某一特定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有关其他认定的审计证据; ③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注册会计师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和否定管理层所认定的事项。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吉大20年9月课程考试《公共财政学》离线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共财政学》大作业 一论述题 (共2题,总分值20分 ) 1.中国财政除了具有与西方公共财政相一致的内容外,还存在着国有资本财政的内容,主要表现?(10 分)答:中国财政除了具有与西方公共财政相一致的内容外,还存在着国有资本财政的内容,主要有:其收支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收支,只能针对营利性国有企业进行。 政府拥有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公共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致之处:处于市场有效领域的政府,其收支活动构成国有资本财政,这是我国财政与西方财政的差异之处。 2.试述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区别?(10 分) 答:公债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公债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税收不足时,为了弥补支出缺口,利用国家信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公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取得收人,以增加政府财力。 公债和税收有很大的区别,悦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公债则是以政府信用形式取得的收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因此,政府在发行公值时就要考盛归还的期限和能力。公债可由中央政府发行也可由地方政府发行,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务称为国俊。国债的发行并不仅限于国内.也可在境外。在国内发行的债务称为内债.在国外发行的债务称为外彼。外债多为外国政府持有.其比重通常小于内俄.政府公值一般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形式。中长期债券随时间的延伸风险增大. 由于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因此中长期的债券利息较高是资本市场上主要的金胜工具。公债的发行.不但可以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影响财政收支.还能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影响货币供求.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试析大数据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_黄江海

审计月刊/2016/08/总第340期 >> 近 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数据开始迅猛 增长,且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本文拟就大数据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 一、传统审计理论有关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的定义为审计证据是为审计人员或最高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结论或报告提供基础的信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的定义为: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定义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一般传统审计理论认为,审计证据具备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和充分性等基本特征。 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反映被审计事项的特征。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任何个人所想象、推测或臆造的情况,都不能成为或作为审计证据。客观存在性是审计证据最本质的特征。 合法性,是指审计取证行为应当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的要求,证据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审计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取证时要遵循合法的程序,实施合法的手续,采取法律上认可的技术方法。 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即在分析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既要考虑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之间的相关性,也要考虑审计证据与该事项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足以证明 审计事项并形成审计结论。对每一个具体的被审计事项究竟需要多少证据才能证明其事项,形成准确的审计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证据充分,且证据与证据之间相互衔接,才能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证据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审计本质、基本功能、审计目标、审计环境、相关法律规定和审计工作质量 ◆黄江海/湖南省岳阳市审计局 摘要/大数据对审计工作将逐渐产生深远影响,有必要不断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本文就大数据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大数据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充分性、复合性和可验性六大基本特征。关键词/大数据审计 审计证据 基本特征 试析大数据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 理论研讨 6 DOI:10.15882/https://www.360docs.net/doc/d52519418.html,ki.sjyk.2016.08.003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物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且存在搭便车行为。 2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3最低费用选择法: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成为最低成本法。此方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为:(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 5财政补贴:也称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 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是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税款,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 8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0税收抵免: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一

福师11春学期《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 二答案

1. 不属于财政的基本职能的是()D.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经济与社会效益 3. 土地增值税实行()B. 超率累进税率 4.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产品是兼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混合产品 5. 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6. 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弥补财政赤字 7.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是()D.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8.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D. 财政政策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以及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9. 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政策性亏损 10.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C. 17% 11.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有()C.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2.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向银行透支 1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点( ) D. 使用的无偿性 14.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15.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与财政发生直接关系B. 个人储蓄保障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市场 17. 属于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的是()A. 教育费附加收入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价值形式 19. 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应采用()B. 双紧 20.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国家的政治权力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互助 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E. 其他收入 3.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 A. 无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B. 实物补贴 C. 购买补贴 D. 税收支出和财政贴息 E. 规章制度补贴 4. 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C. 补偿性支出 D. 消费性支出 E. 积累性支出 5. 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投资性支出() A. 基本建设支出 B. 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 增拨流动资金 D. 国家储备 6. 财政支出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 B. 社会补偿性支出D. 积累性支出E. 消费性支出 7. 衡量国债规模相对指标有()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负担率 C. 国债偿债率 8. 下列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是() A.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B. 政府性基金收入 C. 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D. 彩票公益金收入 E. 罚没收入收入 9.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10. 在市场化发行方式下,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经济性制约因素是()

审计学试题 审计的基本特征

1.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审计) 答: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2.审计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各职能间存在何种联系? 答:审计的基本职能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与督促。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督。民间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 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应该力求准确,实事求是。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审查鉴定,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和合理,是否可以信赖,并作出书面证明。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突出表现在民间审计中。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 3.什么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签约双方名称(2)审计目的(3)审计范围(4)双方的责任和义务(5)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收费(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8)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9)违约责任(10)其他有关事项 4.什么是符合性测试?及目的为什么要进行符合性测试? 答:符合性测试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以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获取对准备予以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从而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 1.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管理会计) 答: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使用的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生产的信息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 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的精确程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2.简述管理会计的内容。 答:(1)预测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预测企业前景,并决定日常业务经营和长期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方案。主要包括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 (2)规划与控制会计就是企业在进行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需要将预测所确定的目标进一步落实,从而制定出详细的预算,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成本上升控制等。 (3)业绩评价会计通常又被称为责任会计,其目的是通过划分责任和落实责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实施预算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朝着预定的目标运行。责任会计是评价、考核工作业绩的一种工作制度,它的内容一般包括确定责任中心、落实责任预算、记录实际结果、比较执行情况、编制业绩报告、控制和调整经济活动等。 1.业务量的增加会对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各产生什么影响? 答: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加而发生变化,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变动成本总额在一定范围内将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发生变化,就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