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第一性

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主要是论述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源的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源,物质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认为意识是本源,意识为第一性,我们秉持的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三、同一性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主要论述的为意识可不可以认识物质,如果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可知论。如果意识不可以认识物质,则被称之为不可知论。

所以各位同学再记住一个考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分方法是从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角度进行区分的呦。

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却并没有我们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我们人类认知和了解的。至于至今为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科技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所了解的。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外部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①思维与存在及其关系,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科学依据: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③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基本前提。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 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辨正否定观的内容:辨正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辨正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辨正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台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全盘西化:一方面把现代化等与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现代化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学习目标展示 1.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2)理解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 ①学会判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別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学习重点难点 ①学习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学习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通过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自主学习提纲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也就是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是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凡主张思维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他们的观点被称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 本问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指人的精神或意识;存在这里是指物质和自然界。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简述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简述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三种形态。它们是: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这是指在人类早期生产和科学均不发达的条件下,通过对人们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世界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实物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例如古希腊有哲学家把水当作万事万物的本原;也有哲学家把水、土、气、风当作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有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当作世界的本原。 (2)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是到了近代生产和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本原的哲学。 (3)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生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都发展了的条件下,由马克思所创立的崭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3.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精神、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不同点(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致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其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 4.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二、复习预习 政治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1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导航]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 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 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 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 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范缜与名流们的争论涉及哲学上的什么问题?研 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学习本框,你将豁然开朗!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重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 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生活中必须面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

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示:(1)×(2)×(3)× 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等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必须从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订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观察漫画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 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 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二、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情景营造:课堂探究1。 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结构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四、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设问:请同学阅读P9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点拨: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在我们身边

导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1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3、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其二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的,属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的,属唯心主义。 (4)如认为思维____________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认为思维_________决定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___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贯穿于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精点透析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研究对象不如其他学科具体,而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放眼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既研究整个世界,又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既包括世界是怎么样的,又包括我们应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等。但其基本问题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一、教学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二)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很多的问题上,有没有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么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 (二)讲授新课 教师:好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那好既然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他包括哪些内容呢? 教师:范缜大家知道吧,他是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扔坚持反对佛教,并着《神灭论》。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那好,我想问大家一下,这里的形是什么呢? 学生:形是指物质存在的东西。 教师:很好,我们把它归纳成是物质。(物质,副板书)那么,上面的神指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梳理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梳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可知论认为人能认识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世界。 2.什么是哲学?它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3.试论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是指: (1)它是完备和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 (2)它不仅以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的的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自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指: (1)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2)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是变革旧世界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目的,二者统一变革旧世界的实践。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提到哲学,大家并不陌生,像艺术哲学、哲学人生、哲理、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很多都涉及到哲学,哲学涉及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可是,如果我们不了解哲学的性质和功能,那学习起来就没有动力,经常有人说它很抽象、玄奥、甚至是很神秘,学习哲学没什么用途,其实那是不理解哲学的性质和功能。下面我先介绍哲学及其它的功能: 哲学的性质: 就词源而言,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文由philia和sophia组成即“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就是自我追问、爱智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明哲学的性质,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哲学是唯一一门自由的学问。”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哲学无用呢?那是因为他们把哲学当作了一种实用的生产知识,他们认为哲学无用。这里亚里士多德说的很清楚,学哲学就是为了摆脱无知、追求智慧,这是很重要的。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不实用不等于无用。我们人类区别其他的动物最突出的、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因为人有智慧,而不仅仅是机械的做一些工作,做工作也需要智慧,同样是一件工作,做起来是不一样的。比如,高考时、考研时拿着题库做题,最后考不及格,那是没有学会原理,仅仅是做题。结果不理想。这就是缺乏智慧,学习一样东西就要学会它的原理,做题是为了巩固原理,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题库是永远做不完的。这是一个智慧的问题。哲学是大智慧、大学问。懂得了哲学道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对人类来说,不实用的东西往往是更有用的东西。当然不是说实用的就没用。比如,诸葛亮靠智慧实行空城计,没枪、没炮就能打胜仗。有了智慧很多事情就会做的很好,很多问题就解决的好些。同样的力气获得更好的结果。多思考,做有价值的事情,先去调查情况再去做,看清楚再做。先把书的大致线索弄清再去看书,做题。这也是个智慧的问题。 哲学的功能: 这里哲学有两个大的功能:一是,反思的功能。英文reflection,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折射,我们的思想经过这个过程就会越来越深入、一步一步的抓住事物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马克思确认社会生活的在本质上市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的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省会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的进步。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 规律的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如何理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6.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他们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不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题:§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拓展巩固】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和二者有没有统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思维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5.在实际生活中,古今中外,人们都会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计划与实际的关系。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7. 有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8.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利、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A. 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9.庄周梦见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现在的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关于事物的存在状态,他提出了著名的“不可名状”命题:“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材料表明,庄子是() A. 唯心主义者 B. 可知论者 C. 不可知论者 D. 有神论者 10.美国热播大片《盗梦空间》中的主人公认为思维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只要依靠思维的力量就可以建造城市,就可以穿越时空。这种观点() A. 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是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取决于思维 C. 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决定存在 D. 是错误的,它认为人的思维是独立存在的 11. 阅读漫画,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共同反映的哲学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1、(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 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2、(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 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3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3、(l)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 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 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44(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2分)(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 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 46、47三题中任何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5、(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 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最新版政治课件教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设计】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逻辑顺序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难点: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另外,学生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五、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

1.2009的时候,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曾携其作品《易经的奥秘》登陆央视《百家讲坛》。该作品中,《易经》的成书、阴阳的由来、八卦的成图以及卦的解读等都突出表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所以A\B均不全面,不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排除。本题选C。 2.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 B.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把追求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解析】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把追求精神满足或物质满足作为划

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C当选。 3.考试来临时,会有少总会考生在QQ空间分离下图,还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到寺庙烧香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他们的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依据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其中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题中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神灵决定考试成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选D。 4.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贡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材料中二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范缜认为“形”决定“神”,即物质决定意识;贝克莱认为“观念”、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λ 2 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λ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注意。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λ?λ第三种历史形态是现代的辨正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 3 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时;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λ第一种是主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主管精神、主观意识当成世界的本源。 λ第二种是客观唯心注意。它的特点是把某种脱离人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4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λ认识论根源是指过程本身包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人的认识并不是一条直线,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λ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①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②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唯心注意受到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支持和利用。 5马可是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意哲学的主要缺陷是什么??答:①具有机械性。 ②具有形而上学性。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③具有不彻底性。?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革命变革 答:①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不可知论主张除感觉或现象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下列对不可知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③不可知论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④从世界观角度看,不可知论认为神创造了世界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再拓展试验中首次拍下“战神”小行星光学图像,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战神”的近距离探测。“嫦娥二号”成功探测“战神”说明了() ①思维决定存在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可知性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4.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再现存在 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 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