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

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
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

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大

多在30-50岁之间。

国内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和广西省

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

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

小或不明显时,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

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手术及化疗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

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

少的手段。

鼻咽癌是一种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据报道世界上的鼻咽癌患者80%是在中国。而中

国又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为高发地区,其中在广东省的肇庆、佛山、广州地区和广西的梧州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又被称作“广东癌”。

到目前为止国际医学界还是没有从根本上阐明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包括鼻咽癌。

目前关于鼻咽癌发生可能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因素:西方有一句格言“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得什么样的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鼻咽癌也不例外,现代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已经找到了一些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人群即

使移居到海外,其发病率仍远远高于当地人。在临床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家族型的鼻咽

癌患者,因此有家族史者还是有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一下鼻咽部。

2、EB病毒感染:又称人类疱疹病毒。目前多种研究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EB病毒致鼻咽癌的完整动物模型,因此认为EB病毒很可能

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挥致癌作用。现在很多体检中心都常规作EB病毒抗体检测,检测阳性者也不要过分紧张,定期到医院检查一下鼻咽部就行了。

3、环境因素:主要有亚硝胺等。亚硝胺在腌制食品中含量较高,如广东有些地区爱吃的咸鱼等,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已得到证实,例如用咸鱼喂养大白鼠,可诱发鼻腔、鼻窦癌。其它的还有芳香烃(吸烟)、环境中镍元素含量高、甲醛、放射线等因素,有意思的是,

曾有研究报道认为南方某些方言的发音方式其气流对鼻咽部粘膜的刺激,也是鼻咽癌高发

的一个原因。

鼻咽癌的三大常见症状:

1、鼻部症状:早期鼻咽癌一般出血量很少,多表现为晨起回吸性涕中带血。即早晨起床后由鼻腔回吸入口腔内的痰中带有血丝或血凝块。同样鼻咽癌早期很少出现鼻塞症状,当出

现鼻塞症状时,肿瘤一般都是长得很大了,堵塞了后鼻孔才引起鼻塞。

2、耳部症状:鼻咽癌出现耳部症状有时候比鼻部症状还要早,这是因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多位于咽隐窝,易影响咽鼓管功能所致,耳部症状主要有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

3、颈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颈深上的淋巴结肿大。鼻咽癌出现淋巴结肿大有时候也是鼻咽癌的首发症状,甚至有时候在鼻咽部原发部位还没有出现肿瘤的迹象时,颈部淋巴结就出现

了肿大。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并不代表鼻咽癌已经是晚期,临床中我们发现早期出现颈部

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预后往往比较好,这是因为颈部淋巴结起到了一个哨兵的作用,阻止

了鼻咽癌的进一步远处转移。

当然鼻咽癌还可以出现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后组颅神经压迫症状(头痛、三叉神经痛、

舌运动障碍、声嘶等)、眼部症状等,这一般都是鼻咽癌晚期的表现。

鼻咽癌的诊断:电子鼻咽镜检查可以发现极微小、尚无任何症状的早期鼻咽癌;影像学检

查如CT等可以了解鼻咽癌的侵犯范围;最终的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鼻咽癌的治疗:鼻咽癌首选放疗,放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肯定。随着技术的进步,

目前放疗的效果越来越好、副作用越来越少,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等新技术。

对于一些晚期的鼻咽癌、有多个淋巴结转移的可以同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近

来已经有人探索性的对早期局限的鼻咽癌开展了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效果尚有待观察,手

术治疗的好处就是避免了放、化疗的副作用。由于鼻咽癌我国多发,目前我国的鼻咽癌诊

治水平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而广州又是在国内领先的,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应该是在所有

恶性肿瘤中最好的之一。

鼻子出血是很平常的事情,有谁会与鼻咽癌联系在一起呢?刘先生最近鼻子经常出血,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忍不住跑到一检查,竟然是鼻咽癌。鼻子出血在很多人看来是小事,但如果鼻涕中反复出现血性分泌物、鼻涕呈淡粉色,或是痰中带血丝时,可就是“大事”了。因为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回吸涕带血”的情况,很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

鼻咽癌在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并且早期很容易误诊。因为,鼻

咽位置隐蔽,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而鼻咽内丰富的淋巴管又为癌细胞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并不是说有“回吸涕带血”就是鼻咽癌,458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杨教授指出,区别

癌变的“回吸涕带血”其实很简单:因鼻腔或鼻咽部干燥引起的出血,往往出血时间不长,

而鼻咽癌的出血是反复持续的,还有加重的表现,同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耳堵等症状。此时,只要到做个鼻咽镜检查,就可一目了然地做出判断。

此外,脖子如出现迅速增大的硬块,也可能提示鼻咽癌。因为,鼻子内部结构复杂,而鼻子内的淋巴管就像一条条通往外界的小路,使癌细胞在脖子靠近耳垂后面的地方,形成颈部淋巴结肿大。杨教授说,如短期内硬块长到鹌鹑蛋大小,最好及时上检查。

鼻咽癌还有一种被忽视的症状是偏头疼。杨教授提醒说,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的同

时伴有头疼,癌细胞可能已转移到颅内,早期的头疼一般为间歇性,晚期则出现持续性剧

烈头痛。此时,患者不能只到神经内科去“头疼医头”,最好做颅底照片或CT扫猫。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医学界还没有研究证明,持久不愈的鼻炎会导致鼻咽癌,但

并不是说,鼻炎与鼻咽癌毫无关系。引起鼻咽癌的原因之一EB病毒同样能导致上呼吸道

感染,进而出现鼻炎症状。因此,鼻炎患者最好到进行EB病毒血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癌症。

发病情况

在鼻咽肿瘤里我们重点介绍最为常见的鼻咽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南方是鼻咽癌高发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南方五省,也被称为“ 广东瘤”。目前鼻咽癌死亡率全国平均1.88/10万,其发病以男性多见,大约为女性的两倍。鼻咽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国内报导最小3岁,最大90岁。

临床表现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有:

☆耳鸣、听力减退

鼻咽癌患者初诊时有约15-20%是以耳鸣、听力减退就诊,约50-65%的患者确

诊时出现这一耳部表现。鼻咽癌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的原因在于肿瘤压迫咽鼓管。鼻咽侧壁有一连接耳和咽的导管也叫咽鼓管(中耳的鼓室)的开口,这个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压力的平衡。该导管一经受阻,就将会引起一些症状。鼻咽部肿瘤,尤其是位于咽隐窝等侧壁的肿瘤,会因肿瘤的浸润和压迫咽鼓管,致使鼓室内形成负压,进而形成渗出性中耳炎,即鼓室积液。临床出现耳部的闷塞感、耳鸣和听力减退。听力检查时表现为传导性听力障碍。

☆涕血和鼻衄

鼻咽部位于鼻腔的后方,所以鼻咽部肿瘤常会出现鼻部症状。一般约有1/4的

鼻咽癌患者是以涕血和鼻衄作为首发症状;而已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中,具有鼻部症状者超过70%。鼻部症状包括鼻塞、鼻堵、涕血和鼻衄,其中以后两者更为重要。造成涕血和鼻衄的原因可能为肿瘤突破其表面的粘膜,或由于用力回吸鼻腔、鼻咽分泌物(鼻涕)时,软腭背面与肿瘤摩擦所致。轻者表现为抽吸中的分泌物带血丝或血块,即涕血;严重者可致大量的鼻衄。出现涕血和鼻衄后,除应检查鼻腔和副鼻窦外,千万不要忘记了鼻咽部检查。

☆耳下肿物

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很高,大约为80%,而其中有超过10%的患者是以颈部肿块作为首先出现的症状而就诊的。因此,出现了颈部肿块可不要仅仅考虑颈部的病变。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最典型的位置是:耳垂下方、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颈部隆起的由耳部至前胸的一条肌肉)的深面。初期时难以被发现,而一般发现时都大于3cm,可单个发生,也可由多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不疼不痒,无症状。质地较硬实,可活动。但有些病人因发现得较晚则病变活动度差,并可出现全颈淋巴结肿大。

☆眼部症状

鼻咽癌侵犯眼眶和眼球的有关神经并不少见,约7%的患者是以此来看病,但多数是属于较晚期的病人。症状包括: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眼球外突、视野缺损、复视、眼球活动受到限制等等。

眼部出现问题后,首先应检查是否存在眼本身的病变,进而不妨作一个眼部CT检查,并包括位于它后下方的鼻咽部,疑云可能会因此而解。

诊断方法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易被察觉,而且部位深在、隐蔽,检查不便,临床早期发现具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医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近二十年医疗仪器之长足发展,鼻咽癌诊断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纤维鼻咽镜的问世,清晰、直观是其最大的特点,可直接深入到病灶表面观察肿瘤并咬取病变组织,还可配备摄像、放大、电视监测、录像等装备,有效提高了鼻咽癌的诊治水平。

而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断层扫描(MRI)的诞生,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故原有的临床影像学检查多为CT及MRI所替代。它们不仅能显示鼻咽浅层的情况,而且能显示病变向深部蔓延、侵犯的范围,并清晰地显示颅底的病变,是目前进行临床分期和放射治疗设计的必要手段。近年来,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能清楚显示鼻咽癌是否侵犯颅内及侵入的途径,新近PET/CT对鼻咽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医学技术的进步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极大帮助,只要患者提供警惕,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方法

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选择原因有二:一是绝大多数鼻咽癌对放疗敏感;二是鼻咽肿瘤位置深在,不利于手术治疗。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以往多采用60钴放疗机,近20年已多为直线加速器所取代。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辅

助的模拟机和治疗计划系统的使用,使得放疗方案的制定更加精确、合理。放疗方法包括外照射(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和后装腔内照射。目前,我院则采取加速器外照射、后装内照射和X刀相结合的放射治疗方法。放射性外照射一般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腔内治疗和X刀则多用于外照射或手术残存的较小病变。鼻咽原发灶的放射剂量一般为60~70Gy(即6000至7000拉德),每周放疗5次,每次2Gy,6至7周完成。颈部转移灶的放疗总量为50~60Gy,每周放疗5次,每次

2Gy,5至6周结束。

虽然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的重头戏,但仍需要其他方法作为辅助治疗。鼻咽癌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尤其是化疗近年来被越来越受到重视。鼻咽癌绝大多数分化不良,恶性度较高,易通过血液导致远处转移(最常见是肺、肝脏和骨)。放疗后的远处转移是鼻咽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全身的化疗和免疫治疗则愈显重要。目前,关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化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同时一些新药物和新方案的应用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耳鼻喉――精品课程上的病例分析题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患者,男,42岁。因睡时打鼾10年,加重伴憋气1年入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睡时打鼾,一直未行处理,近1年来患者睡时打鼾症状明显加重,鼾声响,严重影响他人休息,伴有呼吸暂停情况,每晚约有30~40呼吸暂停,每次持续30~60秒,晨起头痛,全身乏力,白天嗜睡,记忆力明显下降,2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血压:150~10~110mmHg,一直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体格检查: 身高: 1.72m,体重:95Kg,体温: 37.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mmHg,神志清楚,语言含糊,对答切题,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腹检查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特殊病史。耳鼻喉科检查: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充血,双侧舌腭弓、咽腭弓及咽侧索肥厚,悬雍垂肥大,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肥大。 问题 1.写出你的初步诊断,其诊断标准是什么? 2.治疗原则?q 答: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的多标准,PSG检查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次/小时。 2.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调整睡眠姿势,尽量采用侧卧;减肥;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应用口器治疗。 (2)手术治疗;腭咽成形术。 2.急性会厌炎 患者,男,27岁。咽痛伴发热2天。患者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不适,吞咽时咽痛加剧,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1天前患者咽痛明显加重,伴有呼吸不畅。体格检查: 体温: 39.0℃,脉搏86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mmHg,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楚,语言含糊,口内似含物,呼吸音粗糙,吸气时可见有三凹征。对答切题,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检查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特殊病史。耳鼻喉科检查: 咽部黏膜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未见脓点,间接喉镜检查示: 会厌肿大呈球形,充血,声门无法窥清。 问题 1.写出你的初步诊断,其病因主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答: 1.急性会厌炎。病因: 感染;变态反应;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继发会厌感染。 2. (1)抗感染治疗;

鼻咽癌转移到骨常见的治疗方案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好发于40~5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我国是鼻咽癌的高发国家,而且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少患者发现病情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转移,如常见的骨转移,一旦出现骨转移,很多患者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鼻咽癌骨转移应该怎么治疗呢? 鼻咽癌骨转移在鼻咽癌患者中发生率算是比较大的,而且一般来说它的转移部位多以脊椎骨、盆骨和肋骨为最多见,其次为肩胛骨、肱骨、股骨、颅骨等。大多数病例为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单发性转移较少见。 一般来说当鼻咽癌发生骨转移说明病情到晚期了,是很难完全治愈的。主要就是限制、抑制肿瘤的进展、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时限。鼻咽癌骨转移一般是不建议手术治疗,放化疗和中医药治疗就成为很多患者的选择,可能很多患者在放化疗之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患者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放化疗往往“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伤害,导致治疗的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放化疗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鼻咽癌骨转移中医治疗也是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注重的是整体的调理,不仅能控制原发癌肿,还能控制转移病灶,全面抑制癌细胞,控制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很明显的效果。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独树一帜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无压力,若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医生通电话联系。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杨城子(化名),鼻咽癌低分化鳞癌合并淋巴结及双肺转移,男,57岁,安徽省和县人。2009年10月份出现涕中带血,2010年8月病情加重,10月份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后做化疗6个疗程,做放疗33个疗程,2011年6月在301医院发现肺部转移,经放化疗治疗后于2011年7月18日来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以“三联平衡疗法”中药治疗,8月3日,头晕、乏力、畏寒等症状减轻,身体一般情况改善;持续服药至今,病人以往症状均明显改善,复查左肺转移灶消退,病人要求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 鼻咽癌骨转移病情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建议治疗鼻咽癌骨转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体质来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是患者体质差的,则最好是选择中医中药来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抑制病情。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的流行病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逐年增加, 20世纪初肺癌还是比较少见的疾病,到20世纪末肺癌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期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国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在许多发达国家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列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列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3位。 28个发达国家公布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例如美国1990年肺癌的新增病例数为15.4万人,死亡人数是14.6万人,居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对不同人种,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等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在1944年至1966年进行了连续23年的严密对照研究,观察了56个相邻县和3个主要民族的癌症发病率,涉及约400万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3左右。由于资料的来源详实可靠,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了不同城市、工业区、大海港、农庄、以及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气候带(从温带到热带亚热带),不同的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科学资料,该研究资料作为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研究的缩影及范例。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6个不同地区的男性肺癌标准化发病率总计为47.6/10万,其中白人为53.6/10万,有色人种为48.9/10万,西班牙后裔者为10.3/10万。白人和有色人种的男性与女性的肺癌发病率之比接近6比1,而西班牙裔男性与女性的肺癌发病率之比约为3比1,显示出种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得克萨斯州Paso和Laredo地区,西班牙裔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几乎2倍于白种人女性,而同一地区的西班牙裔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则明显低于白种男性,约为1比2。 我国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的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男性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7.2/10万,女性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6.7/10万。分别占男性和女性各种癌症发病率的13.15和7.3%。其高发地区为东北,沿海地区以及各大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7.09/10万上升到90年代初的17.54/10

鼻咽癌复发最佳治疗方案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癌症,因此在生活中大家也要警惕,减少鼻咽癌的发生。临床上鼻咽癌之所以难治,就在于鼻咽癌的复发性,一旦出现复发,会比上次要难治,对于患者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鼻咽癌复发临床治疗比原发性鼻咽癌治疗要困难,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后体质难免有所下降,因此再考虑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方法时应慎重考虑。理论上,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方法临床还是优选手术治疗,但大多数鼻咽癌复发患者同时伴有病灶的转移,手术切除往往不理想,还会再次复发,多是采用放化疗和中医药治疗。 鼻咽癌复发的治疗方法中的放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放化疗常用于复发性鼻咽癌体质较弱无法耐受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可有效控制局部症状,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但由于放化疗本身具有较强烈的毒副反应,身体素质差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或会产生耐药性或无法耐受而导致病情加重,人体免疫力受到严重创伤,因此临床对于复发性鼻咽癌的放化疗方案应谨慎执行,若患者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或无法耐受等情况应及时更改放化疗方案或终止放化疗方案,以尽可能避免病情加重,造成过度治疗现象。 中医治疗也是鼻咽癌复发常见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对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鼻咽癌复发比较温和,采用天然的中草药,痛苦小、风险低、无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这种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康复,患者易于接受。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总之,鼻咽癌复发选择哪种方案,这也需要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放化疗虽然是常见的治疗方案,但是副作用较大,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联合中医药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复发的鼻咽癌患者来说,中医药治疗,全面调理,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鼻咽癌知识讲解

鼻咽癌

鼻咽癌 摘要 鼻咽癌局部侵蚀力强,浸润性扩展,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病例多为Ⅲ期、Ⅳ期患者,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大,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现就鼻咽癌概况、EBV、征兆、诊断、治疗做一概述。 关键词鼻咽癌征兆化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南方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且以长江以南地区的发病率为高。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结构复杂,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是111或W期。我国90%以上的鼻咽癌是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调强放射治疗有着强大的剂量学优势,是目前放射疗法方式首选模式。但放疗只是针对局部病灶,不能防止远处转移的发生,因此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的综合疗效逐渐被人们认可。主要有辅助性化疗、同期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及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大部分学者推荐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方案,认为此方案能够提高癌症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有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111、W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但无论放疗还是化疗均会对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局部病灶的控制,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而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在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组织中 Notchl 胞内段( NIC) 表达有所差异,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呈现分化程度越低表达量越低的趋势。从慢性炎症组织到分化型鼻咽癌,再到末分化型鼻咽癌,NIC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其定位由胞质至胞核,而未分化型鼻咽癌 NIC 主要表达于侵入癌巢的淋巴细胞上,提示 Notchl 在鼻咽癌发生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淋巴细胞浸润相关。 鼻咽癌主要是EBV感染引起的。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

早期鼻咽癌ct检查的出吗

早期鼻咽癌ct检查的出吗 鼻咽癌现在已经发展成很常见的肿瘤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对于早期症状不够重视,都是有了明显的症状才去就医的,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给整个家庭都蒙上一层阴影,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鼻咽癌治愈率的关键。那么早期鼻咽癌ct检查的出吗? CT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还是很重要的,鼻咽癌一般可以用CT查出来,但如果在拍片过程中出现病灶被遮挡的话,很可能在CT片上读不出来。患者还要检查以下项目:第一要查鼻咽镜:鼻咽部肿瘤一般都能够发现,若出现可疑情况还可以顺便取病理(病理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第二可以查一下血中的EB病毒抗体(大多数鼻咽癌和EB病毒感染有关),如果阳性的话要提高警惕;第三必要时可做强化核磁共振扫描(核磁与CT在影像学方面各有所长,在鼻咽癌的诊断与分期方面似乎核磁更有优势)。如果以上都无异常那么基本可以排除鼻咽癌,当然如果有鼻咽部肿瘤一般也能够及时发现了。 专家袁希福介绍,除了以上检查能帮助患者及时确诊鼻咽癌,生活中自己也可以多了解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自己的及时发现。以下几方面就是鼻咽癌早期的症状。 (1)涕血和鼻出血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黏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 (2)耳部症状肿瘤在咽隐窝或咽鼓管圆枕区,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即是因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 (3)鼻部症状原发癌浸润至后鼻孔区可致机械性堵塞,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初发症状中鼻塞占15.9%,确诊时则为48.0%。 (4)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 (5)眼部症状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虽然已属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症状就诊。 鼻咽癌侵犯眼部常引起以下症状和体征: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 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 有暴露史32 50 82 无暴露史22 9 31 对子数54 59 113 χ210.125 OR 2.273 OR 95% CI (1.366,3.782) 3. 结论 3.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χ2=13.46,OR=2.89(1.64-5.09) 肺癌与吸烟有关系,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9倍。这与目前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

鼻咽癌病例

鼻咽癌病例: 1、吴志勇,男,出生年月:1976年12月22日,住院年龄26岁,住院号0616914,住院 时间:2002年12月28日-2003年1月10日。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右鼻出血,每次量不多,可自止,近3-4天,吸鼻有涕中带血,门诊鼻咽纤维喉镜检查发现鼻咽肿物。发病以来,有鼻塞,无头痛、嗅觉障碍、视力下降、耳鸣、复视等。体查:鼻咽部顶后壁可见结节状肿物,表面光滑,色淡红,覆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无肿大。1月3日行鼻内镜下鼻咽肿物活检术,病理报告: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2、冯耀棠,男,出生年月:1954年4月2日,住院年龄48岁,住院号:0619584,住院时 间:2003年2月24日-2003年3月6日。 患者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咽部有异物感,并伴有左侧肢体不适,跛行,当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颈部肿物,颈部肿物无红肿热痛,逐渐增大,伴左眼视力下降,无复视,我院门诊检查发现鼻咽肿物。起病以来,无头痛鼻塞,无耳鸣涕血,无声嘶咽痛。鼻内镜下见鼻咽左侧壁膨隆,表面尚光滑。2月28日行鼻咽部肿物活检术,3天后病理回复:鼻咽低分化鳞癌。免疫组化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3、蔡润波,男,出生年月:1981年6月4日,住院年龄23岁,住院时间:2004年11月 26日-2004年12月2日,住院号:0659245。 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闷塞感,渐听力下降,伴间歇性耳鸣,在当地医院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并行鼓膜穿刺抽液,但患者症状仍反复发作,鼻内镜检查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发病以来,无涕中带血,无头痛,无复视及视力下降。体查:鼻咽部右顶见一新生物,表面光滑,充血,大小约1×2cm大小,堵塞右侧咽鼓管。11月29日行鼻内镜下鼻咽肿物活检术,12月1日病理示未分化非角化性癌。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鼻咽癌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来决定的,鼻咽癌一旦得了以后生长比较迅速,因为鼻咽癌常常都是低分化或者分化差的癌,这类肿瘤第一生长快,第二细胞的恶性程度高,而对射线比较敏感。 目前对于鼻咽癌的治疗手段首选是放射治疗,早期的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随着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中晚期的鼻咽癌,用适形调强的放疗,这是放射治疗一个新的技术,还有做同步放化疗,在放疗的同时应用化疗使放射的敏感性提高,这样使得一些中晚期的鼻咽癌患者也得到有效的根治。鼻咽癌治疗之后的五年生存率在十年前大概是在56%左右,现在经过新的技术的引进还有一些新的药物的使用,鼻咽癌的疗效五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 哪些鼻咽癌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鼻咽癌经过放疗可以使患者长期生存,早期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是它跟全身任何肿瘤一样有局部复发的可能。临床上叫鼻咽癌放疗失败后再处理,在以前没有更好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手段选择的情况下,都是采用继续做放疗,一程放疗之后肿瘤复发再继续做二程、三程的放化疗。射线累计对于人体的影响是不可修复的,所以放射的治疗剂量也是有限的,而且超剂量的放疗,放射对人引起的损害甚至可以致人死亡。 我们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外科进行过一些干预,放疗失败以后或者放疗以后复发的病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经过选择做了一部分外科手术发现治疗效果很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抗生素的应用、先进医疗器械的采用、手术方法的改进,这样我们扩大了手术适应症的范围,经过选择以后有相当一批放疗以后复发的病人经过手术治疗达到根治的效果。 鼻咽部属于人的面部中间,手术会不会留下疤痕?鼻咽癌手术会不会对人的容貌产生大的影响? 通过目前手术方式的改进,鼻咽癌治疗有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早期的病变可以采取比较小的手术,甚至可以只在口腔里面做。这样的话,病人手术以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还有一些鼻咽内窥镜的应用,使得比较早期比较局限的鼻咽癌不用开刀只在内窥镜里面切掉或者用

鼻咽癌

鼻咽癌 摘要 鼻咽癌局部侵蚀力强,浸润性扩展,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区域淋巴结 转移率高,初诊病例多为Ⅲ期、Ⅳ期患者,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大,局部复发率 和远处转移率高。现就鼻咽癌概况、EBV、征兆、诊断、治疗做一概述。 关键词鼻咽癌征兆化疗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部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南方高发恶性肿 瘤之一,且以长江以南地区的发病率为高。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结构复杂, 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经是111或W期。我国90%以上的鼻咽癌是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调强放射治疗有着强大的剂量学优势,是目前放射疗法方式首选模式。但放疗只是针对局部病灶,不能防 止远处转移的发生,因此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的综合疗效逐渐被人们认可。主要有辅助性化疗、同期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及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 晚期鼻咽癌患者,大部分学者推荐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方案,认为 此方案能够提高癌症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总生存率。有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联 合辅助化疗可提高111、W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并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但无论放疗还是化疗均会对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局部病灶的控制,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 功能障碍而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在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组织中 Notchl 胞内段( NIC) 表达有所差异,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而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呈现分化程度越低表达 量越低的趋势。从慢性炎症组织到分化型鼻咽癌,再到末分化型鼻咽癌,NIC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其定位由胞质至胞核,而未分化型鼻咽癌 NIC 主要表达于侵入癌巢的淋巴细胞上,提示 Notchl 在鼻咽癌发生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途 径可能与淋巴细胞浸润相关。 鼻咽癌主要是EBV感染引起的。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已经从罕见疾病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肺癌的病因随着世界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而变得更加复杂。当前,肺癌的控制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在肺癌的三级预防和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最近的流行病研究发现,吸烟、,气暴露,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相对有害的职业暴露,遗传易感性,辐射暴露和饮食不均衡是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我们从病因学角度预防肺癌。应制定有效和实用的公共卫生政策,例如限制吸烟的法律,控制空气污染和对青少年进行禁烟教育,以减少肺癌的发病率。 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是女性中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和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仅次于乳腺癌)。2012年诊断出约180万例肺癌新病例,占全球癌症总发病率的12.9%。2012年,全球肺癌死亡率为159万人死亡,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9.4%。

吸烟是已知的肺癌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肺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吸烟的趋势。在美国,大约20年前,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公共场所吸烟限制立法,并不断提高居民对其吸烟危害的认识。许多州已经超过了与烟草有关的流行的高峰。因此,这些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下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男性,尤其是女性,肺腺癌的发病率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增长更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自2004年以来,腺癌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组织学癌症类型。这种趋势可能与烟草使用历史模式的改变或现代过滤嘴香烟的烟雾有关。肺癌死亡率模式中的性别差异也反映了过去50年中吸烟与否的男女差异。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发现,在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肺癌的发病率而且死亡率都在迅速增加。发病率在男性中排名第一,在女性中排名第二。然而,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年报,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排名第一。腺癌亚型不仅在非吸烟人群中而且在吸烟人群中也已成为主要的病理类型。因此,吸烟方式可能正在改变,但可能只是肺癌病理演变的部分原因。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与快速和不成熟的工业化以及城市中汽车的不断使用引起的空气污染有关。 肺癌的全球地理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男性中,最高的发病率出现在中欧和东欧(每10万人中为53.5)和东亚(每10万人中为50.4)。在中部非洲和西部非洲的发病率显着较低(分别为每十

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演讲稿

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分析 各位同学,早上好! 我们组演讲的题目是《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分析》。下面,有我来为大家就我们的幻灯片做主要展示。 首先要介绍到的是这次的病例:患者男性,50岁。“左耳鸣、重听2月余”就诊。曾在院外行鼓膜穿刺抽液4次。检查左耳鼓室积液,导管吹张示咽鼓管狭窄,音叉试验:(双耳)RT阴性,WT偏向左侧,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按渗出性中耳炎治疗。第二次复诊诉有回缩性涕血,鼻咽部检查见左咽隐窝饱满,活检报告为“鼻咽慢性炎症”,按渗出性中耳炎治疗无好转,再经二次活检结果同前。一年半后出现鼻塞、左侧偏头痛、左颈淋巴结肿大再次就诊。 根据该病例,我们组就治疗方案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得出该病人所得的是鼻咽癌,下面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关于鼻咽癌的一些小常识。1、什么是鼻咽癌? 2、鼻咽癌误诊原因有哪些呢? 3、鼻咽癌容易与哪些疾病互相误诊呢? 4、如何避免或减少误诊呢? 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了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根据中医和西医,我们可以进行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在中药治疗中,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相反地,西医治疗相对中药来说,疗效更显著。 第一,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原因是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自4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线放疗50~60年代起又开展了60Co的外照射放疗并将鼻咽及颈部联合大野照射改为小野照射减少了放疗反应并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最有效和最肯定的方法是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 1.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鼻咽癌诊疗常规

鼻咽癌诊疗常规 一临床概述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好发于中南五省,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也逐见增高。鼻咽癌约 90% 以上是低分化鳞癌。因其病理特点为分化差的癌故颈淋巴结转移机率较高,就诊时约 80% 左右病人伴有颈淋巴结肿大。 二诊断依据及要求 鼻咽癌的诊断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材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等。 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主要包括首发症状 / 主要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发展过程,诊疗经过,主要阴性体征等 2. 临床症状血涕、鼻堵,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痛、面麻及复视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晚期时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舌偏斜、声哑、张口困难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症。 3. 临床检查鼻咽部检查为重点,要求掌握后鼻镜或鼻咽光导纤维镜检查方法,明确大体肿瘤的形状,侵犯范围等,检查鼻腔后鼻孔、口咽、眼、耳、喉及 12 对颅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反应,颈和锁骨上区淋巴结的改变。常规全身体格检查是必需的 4. 影像检查 CT 或 MRI 扫描检查对鼻咽部肿瘤及邻近结构受侵或颅底骨破坏、颈淋巴结转移等的显示直观,要求所有患者有二者之一。对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最好行鼻咽颅底 MRI 检查。胸片和腹部 B- 超为必须检查。晚期患者还需要骨扫描检查

5. 血清学检查 EB 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 EA/IGA 的阳性反应,更有其特异性。 6. 病理检查经鼻腔或口腔钳取鼻咽部肿瘤组织作病理检验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难以获得鼻咽部病理标本时,可考虑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7.其他辅助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和抗体指标。垂体 / 甲状腺功能检查。 三诊断和分期 根据诊断依据要求,获得病理诊断和影像学资料后,按照 92 福州分期标准和 UICC 2002 第 6 版分期标准,同时分期。 四治疗原则 早期鼻咽癌 (I/II期):根治性放射治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III/IV M0)患者:同步放化疗(临床科研) M1患者,以化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 五放射治疗 疗前处理主要包括口腔处理,合并症处理 放射治疗目的 根治性放射治疗 姑息性放射治疗 靶区确定 鼻咽癌的靶区通常包括鼻咽,颅底,咽旁间隙,高危及低危淋巴引流区,并根据危险程度给与不同剂量。

鼻咽癌筛查及早诊早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 …

附件10 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本项目拟在广东省四会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开展鼻咽癌筛查以及早诊早治工作。筛查对象为30-59岁当地居民。采用头颈部检查及EB病毒抗体(VCA/IgA)检测作为初筛手段,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查及鼻咽镜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为确诊依据。对发现的早期癌及癌患者开展相应治疗。 具体筛查人数:每个项目点初筛人数不少于10000人,诊断性检查人数不少于700人。 工作指标要求:筛查任务完成率≥100%;顺应性≥70%;早诊率≥50%;治疗率≥80%;诊断及治疗时效达标率≥95%。 —————————————————————————————— 说明: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筛查任务数; 顺应性=目标人群中实际筛查人数/当年目标人群数; 早诊率=(原位癌+I期癌+II期癌)/(原位癌+癌); 治疗率=实际治疗例数/应治疗例数; 诊断时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活检至病理报告≤1个月 者)/应达标数。 治疗时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病理报告至治疗≤1个月 者)/应达标数。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早诊早治工作,要求项目开展前就要明确筛查人群和对照人群,以便对方案进行评价。建议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获得筛查人群、对照人群的总人口并建立数据库,随之开展项目覆盖的县(区,乡)全人群的全死因监测。在全死因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肿瘤发病及死亡登记。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登记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的各项标准进行。 (二)筛查人群的选择。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鼻咽癌发病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筛查人群,完成全人口注册登记。开展鼻咽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鼻咽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高危人群的参与率。筛查人群中符合项目标准的对象参加筛查的顺应性不低于70%,早期治疗率不低于应治疗人数的80%。 重点筛查对象为高发区30-59岁当地居民(无其他严重疾病,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根据以往现场研究,30-59岁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3,按照参加率为70%计算,如每年每地筛查人数不少于5000人,3年筛查组覆盖的总人口应不少于65000人。 (三)对照人群的选择。 对照人群和筛查人群在地理上要有一定的缓冲区,以避

病例分析1

病例分析: 1、某患者,测眼压正常后散瞳检查眼底,2小时后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眼部充血,角膜雾样混浊,前房变浅,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有恶心呕吐。 ①应考虑为何诊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②治疗原则如何?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③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2、牟患,女,56岁,主诉右眼红、胀痛一天,伴同侧头痛,视力明显下降,口服去痛片不见好转来诊,有重度哮喘病史。查体:视力右眼0.1 ,左眼1.0, 睫状充血明显,角膜高度水肿,前房变浅, 瞳孔光反射消失,中度散大,眼底窥不清。 ①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右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诊断依据是什么? 伴同侧头痛,视力明显下降,睫状充血明显,角膜高度水肿,前房变浅, 瞳孔光反射消失,中度散大,眼底窥不清 ②为进一步诊治,应行哪些检查? 双眼压、双眼视野、双眼B超、UB M ③治疗原则如何? 迅速降眼压,待眼压下降并平稳后行手术治疗

④该病临床分哪几期? 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 3、男,74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光感,一直未予手术治疗.近日无诱因自觉视力有所增加,可眼前数指,无其它不适。 ①最可能的诊断为?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核下沉 ②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及时手术治疗 4、患者,女,68岁,右眼无痛性视力逐渐下降3年。体检:视力右眼0.2 ,左眼0.6,矫正效果差。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透明、前房常深,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双眼晶状体核呈黄色、右眼后囊下混浊(+),右眼眼底略朦胧,左眼底正常。 ①最有可能的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②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囊内摘除术 ③该病临床发展分哪几期?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5、患者,女性,40岁,售货员。近半年来声嘶,并咽喉部疼痛,休息后减轻。检查:双声带充血,黏膜肥厚,但表面尚光滑,闭合时双声带后方有小隙。 ①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喉炎 ②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急性喉炎喉返神经麻痹

鼻咽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鼻咽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鼻咽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了解鼻咽癌的常识,能帮我们早期发现鼻咽癌,及时的采取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鼻咽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 鼻咽癌的诊断: 诊断方法一、临床检查: 鼻咽癌除检查鼻咽、鼻腔、口咽外,还须检查头面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全身各系统。1、脑神经:鼻咽癌局部扩展常引起脑神经损害,从而引起头、面部各种神经障碍。2、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无鼻咽癌向外扩展。3、眼部:常见有视力减退或消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眼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诊断方法二、超声检查: B 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广泛应用,方法简便,无损伤性,病人乐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颈、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有无囊性等。 诊断方法三、X 射线检查: 鼻咽癌病人采用 X 线平片检查,可以了解肿瘤范围和颅底骨破坏情况,有利于对鼻咽癌的分期、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随访病人和评价预后。X线常用检查有:鼻咽侧位片,及颅底摄片检查。这是常用的诊断鼻咽癌的方法之一。 诊断方法四、鼻咽镜检查: 1、纤维鼻咽镜检查:本法比较简便,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可以观察到鼻后孔、鼻中隔、鼻腔后部、鼻咽侧壁、咽鼓管、侧窝、软腭背面和后壁等。 2、间接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 诊断方法五、血清学诊断: 由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水平,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因而可用作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主要应用于:鼻

咽癌高发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普查;有鼻咽癌症状者,如回缩性血涕、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淋巴结肿大、面麻、复视等;颈淋巴结肿大病理活检,或颈块穿刺证实为转移癌者,帮助寻找原发病灶。 鼻咽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就是这些了,我们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更好的发现鼻咽癌。关于鼻咽癌的饮食,请点击推荐阅读了解。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899814.html,/bya/2015/0721/226610.html

肿瘤试题 鼻咽癌

问答题: 1、简述鼻咽癌常见的临床表现。 答: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面麻、复视七大症状和鼻咽肿物、颈块、颅神经麻痹三大体征为鼻咽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2、鼻咽癌的诊断需同哪些疾病鉴别? 1)腺样体增殖 2)鼻咽结核 3)纤维血管瘤 4)肉牙肿性病变 5)脊索瘤 6)颅咽肿瘤 7)垂体腺瘤 8)淋巴结炎 9)恶性淋巴瘤 选择题 1、鼻咽癌患者哪对神经受侵可出现面麻症状?(B) A)面神经B)三叉神经C)耳大神经D)颞浅神经E)舌咽神经 2、鼻咽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包括(A、B、C) A)骨骼B)肝脏C)肺D)脑E)肾上腺 1.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鼻咽癌向上直接侵润和扩展,可破坏颅底骨质,或经自然颅骨通道或裂隙,侵入颅中窝的岩蝶区(包括破裂孔、颞骨岩尖、卵圆孔和海绵窦区),使第Ⅲ、Ⅳ、Ⅴ(第1、2支)和第Ⅵ对颅神经受侵犯,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包括单纯外展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或脑膜刺激所致颞区疼痛等(眶上裂综合征),如尚有第Ⅱ对颅神经损害,则为眶尖或岩蝶综合征。 当鼻咽癌扩展至咽旁间隙的茎突后区,或咽旁转移淋巴结向深部压迫、侵润时,可累及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同侧颈交感神经链受到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眼睑裂狭窄、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及同侧少许或无汗,又称Honer综合征,发生率为2.22%)。第Ⅴ对颅神经第3支,可以在颅内受侵润,也可以在咽旁间隙受压而损伤。第Ⅰ、Ⅱ对颅神经位于颅内靠前方,第Ⅶ、Ⅷ对颅神经有坚实的颞骨岩部的保护,因而较少受到侵犯。 2、鼻咽癌的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及中药治疗。 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较晚期的病人,综合治疗则可提高疗效。 (1)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以个体化分层治疗为原则:Ⅰ/Ⅱ期患者单纯外照射放疗或外照射放疗+鼻咽腔后装放疗;Ⅲ/Ⅳ期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放射治疗。 放射源多采用钴-60γ射线、直线加速器高能Χ射线或高能β射线。以等中心外

转移鼻咽癌化疗方案疗效分析

转移鼻咽癌化疗方案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03T09:31:02.5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林庆良1宗井凤2林少俊2陈炬辉2韩秋凤3练刚4潘建基2 [导读] 对于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化疗,如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林庆良1宗井凤2林少俊2陈炬辉2韩秋凤3练刚4潘建基2(通讯作者) 1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3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350001; 2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350014; 3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350004 4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350014 【摘要】目的: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化疗和疗效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挽救性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比较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的有效率(RR)差别,Log-rank test比较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P)差别。结果:全组114例患者,10例失访,随访率91.2%。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83个月),90例死亡,24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3.5个月(10~83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1.2%、27.2%。114例患者共化疗511周期,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RR为73.4%,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RR为84.0%,两者R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36),两者中位TTP均为8个月;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的RR分别为87.1%、86.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5),两者中位TTP分别为7个月、12个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97)。结论:对于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和区域控制良好的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比较、紫杉类+铂类与吉西他滨+铂类比较,不管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到进展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化学疗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93-02 鼻咽癌起病隐匿,病理类型以非角化型癌为主,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血道转移,临床上转移性鼻咽癌(M1)占初诊鼻咽癌的6%~15%,单纯放射治疗后Ⅰ、Ⅱ期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低于10%[1],而Ⅲ、Ⅳ期患者的远处转移率约为30%,尽管鼻咽癌治疗中IMRT的应用,使得3年局控率可提高至90%以上,但是远处转移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7]。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临床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为避免局部或(和)区域复发对化疗和疗效评价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和区域控制良好但出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化疗和疗效的临床资料,为临床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挽救性化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01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确诊的根治性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判断远处转移的标准:影像学提示多发肺转移、多发肝转移、多发骨转移或多个器官转移者,排除原发于其它脏器后确定为鼻咽癌远处转移;影像学发现单个病灶肺转移(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转移、腋窝等浅表淋巴结及胸壁转移等,均有病理诊断支持;两种影像学同时(包括ECT、MRI、CT)提示单个骨转移灶,排除原发于其它脏器后,判断为骨转移。入组标准:初诊时均经组织学活检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发生远处转移时影像学支持有1个以上的远处转移病灶;确诊转移时无伴随鼻咽或颈部淋巴结复发;转移后有行全身化疗。符合上述要求的共有114例,男性97例,女性17例,男女比5.7:1。初诊时中位年龄43.5岁(15~75岁),转移时中位年龄45岁(16~77岁)。病理类型(WHO 1978年分类标准):II型 112例(98.2%),III型2例(1.8%)。根据AJCC/UICC 1997年分期标准,初诊T分期:T1 4例,T2 32例,T3 47例,T4 31例;初诊N分期:N0 6例,N1 46例,N2 44例,N3 18例;初诊时临床分期:II期14例,III期58例,IV期42例。初诊时行常规放射治疗79例(69.3%),35例(30.7%)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全组中位外照射剂量7000cGy(5600~7600cGy)。初诊时92例(80.7%)行化疗,全组中位化疗2周期(0~6周期),初诊化疗方案有“紫杉醇+DDP”、“吉西他滨+DDP”、“5-Fu+DDP”。 1.2 转移后的治疗方法: 114例患者均接受了全身化疗,其中48例接受单纯全身化疗,66例行全身化疗辅以其他治疗(包括局部姑息放疗64例、局部切除手术5例、介入栓塞化疗2例等)。姑息放疗包括转移灶如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病灶等姑息性外照射,总量给予30~60Gy。 114例患者共接受511周期化疗,全身化疗具体采用的方案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首次化疗按照体表面积计算给药剂量,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一次,必要时调整方案或给药剂量。发现转移后一线化疗方案采用TP(紫杉类+铂类)方案者55例,采用GP(吉西他滨+铂类)方案者43例,采用PF(5-Fu+铂类)方案者16例。病情进展者中除采用上述化疗方案外,另有采用“单药培美曲塞”、“单药希罗达”、“博安霉素+DDP”等其他化疗方案,部分患者更改化疗方案时铂类不变。全组中位化疗3个周期(1~20个) ,平均化疗4.5周期。 1.3 化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方可评价客观疗效。近期疗效的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其中CR+PR患者所占的百分率为有效率(RR)。 1.4 统计学方法: 转移间隔时间定义为自初诊首次治疗开始之日到确诊远处转移之日的时间间隔。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P)定义为化疗有效的病人由化疗开始之日到证实病变进展之日的时间间隔。生存时间定义为自确诊远处转移之日到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比较RR差别,Log-rank test比较TTP差别,以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转移情况及转移后生存情况: 全组中位转移间隔时间为17个月(3~114个月),按转移部位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0.9%)、单纯肺转移19例(16.7%)、单纯骨转移30例(26.3%)、单纯肝转移16例(14.0%)、多脏器转移48例(42.1%)。 随访至2011年10月,10例失访,随访率91.2%。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83个月),90例死亡,24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53.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