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数组

实验八数组
实验八数组

实验八数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学习用数组实现相关的算法(如排序、求最大和最小值、对有序数组的插入等)。

3.掌握C语言中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

4、熟悉TC集成环境的调试数组的方法。

二. 预习知识

1. 有关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2.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概念、用法

3. 数组的相关算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字符数组的概念定义及初始化

5. 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

6. 字符串处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试下列程序,使之具有如下功能:输入10个整数,按每行3个数输出这些整数,最后输出10个整数的平均值。写出调试过程。

main( )

{ int i,n,a[10],av;

for(i=0;i

scanf("%d",a[i]);

for(i=0;i

{ printf("%d",a[i]);

if(i%3==0)

printf("\n");

}

for(i=0;i!=n;i++)

av+=a[i];

printf("av=%f\n",av);

}

上面给出的程序是完全可以运行的,但是运行结果是完全错误的。调试时请注意变量的初值问题、输出格式问题等。请使用前面实验所掌握的调试工具,判断程序中的错误并改正。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使用+键终止程序的运行,返回到TC环境。

2.调试下列程序,使之具有如下功能:任意输入两个字符串(如:"abc 123"和"china"),并存放在a,b两个数组中。然后把较短的字符串放在a数组,较长的字符串放在b数组。并输出。

main()

{ char a[10],b[10];

int c,d,k;

scanf("%s",&a);

scanf("%s",&b);

printf("a=%s,b=%s\n",a,b);

c=strlen(a);

d=strlen(b);

if(c>d)

for(k=0;k

{ ch=a[k];a[k]=b[k];b[k]=ch;}

printf("a=%s\n",a);

printf("b=%s\n",b);

}

程序中的strlen是库函数,功能是求字符串的长度,它的原型保存在头文件"string.h"中。调试时注意库函数的调用方法,不同的字符串输入方法,通过错误提示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3.编写程序,任意输入10个整数的数列,先将整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输入一个整数插入到数列中,使数列保持从大到小的顺序。

4.输入4×4的数组,编写程序实现:

⑴求出对角线上各元素的和;

⑵求出对角线上行、列下标均为偶数的各元素的积;

⑶找出对角线上其值最大的元素和它在数组中的位置。

5.编写程序,输入任意一个含有空格的字符串(至少10个字符),删除指定位置的字符后输出该字符串。如:输入"BEIJING123"和删除位置3,则输出:"BEIING123"。

四、实验要求

1.复习数组的定义、引用和相关算法的程序设计。

2.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

3.将源程序、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和实验报告存在软盘上。

企业资源管理实验报告

江苏理工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企业资源管理__ 实验名称 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5年10月27日

ERP系统主流程实验 1 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本次实验针对按订单生产的业务流程,即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原材料采购。批次需求计划是指计划的依据是订单/工单/计划,系统自动生成其工单的生产计划及原料的采购计划。当需要针对某张特定工单或订单或计划时,单独计算其生产计划及采购计划时可利用本作业,也就是说批次需求计划适用于接单生产。本次实验我们采用的计划依据为订单。 通过此实验,目的在于: ●了解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之间的业务流和信息流; ●理解批次需求计划的主要作用与目的; ●了解主要的基础数据含义及其设置方法; ●掌握订单录入、批次需求计划生成的基本方法; 1.1订单录入 【实验要求】 能根据订货情况制作完整的客户订单,注意其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订货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付款条件等。 【实验资料】 2007-02-02销售员蔡春接到客户“中实集团”的一个订货电话,购买新款办公椅100张,要求2007-02-23交货。当日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内容约定每张办公椅含税单价为600元,交货时随货附发票,交货后一天内付款,并以银行转账支票结算。 【实验环境】 系统日期:2007-02-02 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DS) 实验准备:系统基础信息设置完成,或恢复账套数据到数据库中。

图2.1系统登录界面 提示:系统日期设置为 2007-02-02。 【实验步骤】 第1步:如图2.2所示,从左边树状结构处,选择“进销存管理”之“销售管理子系统”,点击“录入客户订单”模块。打开后就是“录入客户订单”界面。 图2.2 销售管理子系统界面 第2步:业务人员蔡春根据订货情况,录入客户订单。订单录入如图2.3所示。

上机实验8 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参考答案

上机实验八二维数组与字符数组—参考答案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2.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引用数组元素、行(列)求和,行(列)最大最小值,整个数组的输入输出等。 3.掌握与二维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找最大最小值(或位置)、矩阵转置等。 4.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基本应用方法 5.掌握字符串有关的算法,如字符转换、查询、统计和进制转换等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填空:输入一个4×4矩阵,求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1、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2,并输出结果。 提示:每一行只有一个主对角线元素a[i][i](特征:i==j),也仅有一个副对角线元素a[i][n-i-1](特征:i+j==n-1,即j=n-1-i) 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sum1=0,sum2=0, a[4][4]; printf("Input a 4*4 matrix:\n"); for(i=0; i<4; i++) //输入矩阵元素 for( j=0; j<4; j++) scanf("%d", &a[i][j]); for(i=0; i<4; i++ ){ //计算sum1和sum2 sum1 +=a[i][i]; sum2 +=a[i][3-i]; } printf("sum1=%d, sum2=%d\n", sum1,sum2); //输出结果 } 运行程序,并输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运行结果:sum1= 34, sum2= 34 【实验题2】程序填空: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 算法提示:分析一个10行的杨辉三角,需要一个10×10的二维矩阵a,则: 1)杨辉三角为下三角矩阵,只需要求出第i行(i=0,1,2,…,9)前i+1个元素,即a[i][j]!=0 (j=0…i). 2)每行的第0列元素均为1,即a[i][0]=1; 3)每行的主对角线元素也均为1,即a[i][i]=1; 4)从第2行开始,每行夹在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元素a[i][j]( i=2,3,…,9, j=1,..,i-1 ) 等于其左上方元素a[i-1][j-1]与正上方元素a[i-1][j]之和,即a[i][j]=a[i-1][j-1]+a[i-1][j]; 5)输出该矩阵的下三角,即得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新颖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材料大全(图文并茂,重点突出)

2018年高考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一共有55页,物理实验总结大全,包括高中所有必考的实验啦! 是目前最完整的啦!!) ★知识结构: 大全

大全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究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 点时的速度v ,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大全

浅谈使用身边的物品作实验资源

浅谈使用身边的物品作实验资源,设计教学 实验 兴义师院附中李向琴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改变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过多地依赖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设备,实验室里有器材就做,没器材就不做的现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已从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探索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的经济还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实验器材不能按物理教材的要求配置齐全,特别是广大乡村中学和边远山区中学,实验器材更是缺乏,如何用好现有的有限仪器设备和开发自制教学仪器,为课堂教学服务值得每一位物理老师深思和探索。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使用废旧物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人体感官开发设计各种物理实验,我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创设物理情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感受和认识。 一、利用学生学习用品作为实验资源,设计实验教学 学生学习用品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且实验材料经济、易得、易取,实验现象生动、明了,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在上八年级物理《电荷》时,让学生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和化纤衣服摩擦后,靠近碎纸屑做摩擦起电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易做。另外还可用铅笔做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用塑料直尺做杠杠实验,用橡皮檫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用铅笔芯做电学实验,用两张纸演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等。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资源,设计实验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可以做实验的日常生活用品随处可见,如:家用电器、锅、碗、瓢、盆、杯子等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资源,通过教师巧妙设计,就能发挥生活用品的课堂教学作用,从而利用它们来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在上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时,用几个相同的碗装上不同质量的水,用筷子敲击发出不同的音调,演示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另外还用塑料吸盘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玻璃杯、硬纸片、水等物品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用杯子装水演示光的折射等现象。用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具有简便、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等优点。 三、利用废旧物品作为实验资源,设计实验教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物品,利用这些废旧物品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既可变废为宝,体现环保,又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还可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例如我在上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时,让学生用饮料瓶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我校学生每天要丢弃大量饮料瓶),让学生在塑料瓶上,沿竖直方向打三个小孔,然后在瓶中装满水,让学生观察从不同小孔中射出的水,落地点到塑料瓶的远近距离,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得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此

实验5 数组1答案

实验数组1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2、掌握在循环结构里面使用break、continue 3、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与使用 实验内容: 一、观察下列代码(有语法问题自己解决) 1、利用无限循环输入数据,直到条件满足利用break跳出循环: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x,sum=0; while(1) { cin >> x; if(x <= 0) break; sum += x; } return 0; } 2、利用continue语句实现输出1-100之间的偶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 (int i = 0;i <= 100; i++) { if (i % 2 != 0) continue; cout << i << ' '; } return 0; } 二、编码训练 1、利用break语句写一程序:循环从键盘输入数据并累加起来,直到输入的数为零时结束循环,打印累加结果。(参考前面第1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x,sum=0; while(1) { cin >> x; sum += x; if(x == 0) break; } cout << "The sum is " << sum << endl; return 0; } 2、利用continue语句写一程序:输出1-20之间不能被3整除的数。(参考前面第2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or (int i = 1;i <= 20; i++) { if (i % 3 == 0) continue; cout << i << ' '; } return 0; } 3、实现求6位学生c++的平均成绩。(参考案例书的P47案例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score[6]; double avg = 0,sum = 0; for (int i = 0;i <= 5; i++) { cin >> score[i]; sum = sum + score[i]; } avg = sum/6; cout << "平均成绩是:" << avg; return 0; } 4、利用一维数组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上输入10个float类型的数据,找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输出(定义两个变量分别保存最大值和最小值)。(参考案例书的P47案例1)#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float numb[10]; float min = 0.0,max = 0.0; int i; for (i = 0;i <= 9; i++) { cin >> numb[i]; } min = numb[0]; max = numb[0]; for (i = 1;i <= 9; i++) { if (numb[i] >= max ) max = numb[i];

凝集性试验

第十章凝集性试验 学习要点: 凝集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凝集试验类型。沉淀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沉淀试验类 由于所用抗原的性状不同,出现的现象也不同: 1、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agglutination)。 2、病毒、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第一节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 test)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时,抗原与抗体结合形凝集试验。凝集试验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一、凝集试验的一般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周围吸引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一层松散的负子层,使颗粒相互排斥。 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互补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电位,而使颗粒聚集在一起。 二、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 1、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 2、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的凝集颗粒。 三、凝集试验的用途

凝集试验方法简便,敏感度高,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1、可用于定性的检测,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 2、也可进行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四、凝集试验的分类 1、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直接凝集试验分为: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1)玻板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①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待检颗粒抗原悬液各加一滴在玻板上,混匀; ②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应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细菌分离株的鉴定与分型;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2)试管凝集试验:为定量试验方法 ①常用已知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 ②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以产生50%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为凝集价、滴度。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作者:————————————————————————————————日期: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一、《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一、实验题的归纳与说明 归类实验内容说明 应用性实验1.游标卡尺的使用 测量原理、使用方法;10分度、20分度、50分 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等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正确读数等 3.练习使用示波器 面板上各个旋钮或开关的作用;调试方法;观 察正弦波的波形等 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转换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 的简单了解等 验证性实验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等效思想;作图法等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转化要验证的等效表 达式;对暂态过程分阶段测量等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验证;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 尺等 测量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操作要求等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溶液的配制;油膜面积的估算方法等

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

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物理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然而,目前多数初中校尤其是农村校的实验器材与新教材还不能完全配套,实验室的有限器材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因此,倡导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既可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笔者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巧利用生活用品精心研制、构思巧妙的物理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探究的案例,从中探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最简单的抽水机 实验素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实验的好资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躺在病床上,当我看到护土拿着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走过来时,我突发其想:要是能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我苦思冥想了两天,结果出院时诞生了一件获得省二等奖的教具。 如图1,将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较粗的那两段剪下来(在图中标注为A和B),A 两端各有一个口,上端口是出水口,下端口是进水口,B上端有现成的两个口,下端有一个口。将B上端的一个口与A下端进水口连接,另一个口与注射器相连接,再将B下端进水口放入水中,并事先分别在A.B内放进一颗小钢珠,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最简单的活塞式抽水机。 反复抽动注射器的活塞,水就会从A出水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因A.B都是透明的,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过程中软管内小钢珠的运动情况(即活塞阀门的开闭情况)。 由这件教具的制作材料,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资源,而是发现资源的慧眼和设计实验的智慧。尽管实验资源开发的途径、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具价值的还应该是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学仪器 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4种光学仪器的原理。

实验5-数组答案

VB程序设计实验五 实验目的 ●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操作 ●学习跟数组相关的控件:列表框和组合框 复习 1.列表框 列表框(ListBox)控件允许用户查看和选择列表中的多个元素。 表5-11 列表框的常用属性和事件 2.组合列表框(ComboBox)整合了列表框和文本框的功能,以一个文本框控件(TextBox) 右边加上一个向下箭头的样式显示。有Simple(简单组合框)、DropDown(下拉组合框)和DropDownList(下拉列表框)。其中,Simple选项不显示下拉箭头,而是在控件的旁边显示一个滚动条;DropDown风格(默认值)在单击向下箭头时显示一个下拉列表,且在ComboBox中输入一个值;DropDownList显示一个下拉列表,但不允许用户在ComboBox中输入。 表5-13 组合列表框的常用属性和事件

(1) Items.Count属性:列表框或组合框中项目数量。最后一项的序号为Items.Count-1,该属性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2) Text属性:被选定的选项的文本内容。该属性只能在程序中设置或引用。 注意:ListBox1.Items(ListBox1.SelectedIndex)等于ListBox1.Text。 (3) Items.Add方法 把一个选项加入列表框,格式:对象.Items.Add(选项);如:ListBox1.Items.Add("周海涛") (4) Insert方法 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项目。格式:对象.Items.Insert(序号, 添加项内容) (5)Items.Remove方法 从列表框中删除指定的项。格式:对象. Items.Remove (选项)。 例如:ListBox1.Items.Remove ("华成") (6)Items.RemoveAt方法 格式:对象.RemoveAt(Index) 从列表框中删除指定的项。Index表示被删除项目在列表框中的位置,从0开始。 例如:ListBox1.Items.RemoveAT(4) (7) Items.Clear方法 格式:对象.Items.Clear 用于清除列表框所有项目,例如:ListBox1.Items.Clear 4.单选按钮、复选框和框架 1)单选按钮(RadioButton) 单选按钮以组的形式出现,允许选择其中一项。 ?Text属性:按钮上显示的文本 ?TextAlign属性:文本对齐方式 ?Checked属性:表示单选按钮的状态,True ——被选定,False ——未被选定?Click事件:单击后,使Checked属性为True ?CheckedChanged事件:当某个单选按钮的状态被发生变化,该事件随之被触发。2)复选框(CheckBox) 与RadioButton具有相同属性和事件,之外还有: ?CheckState属性:表示复选框状态,Unchecked——未选定,Checked——被选定,Indeterminate——灰色 3)框架(GroupBox分组框) ?Text属性:标题文本 ?Enabled属性:框架和其中的控件

ERP沙盘实验的协同式综合考核方案

ERP沙盘实验的协同式综合考核方案 ERP沙盘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设计和流程组织都与传统验证型实验不同,探索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分析了结果考核导向和过程考核导向的基本特点,并概括了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指标结构化、考核期间分段化三个演进趋势。随后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一种协同式综合考核方案,该方案以过程考核为主,兼顾结果考核,与现有方案相比,既提高了可操作性水平,又保障了考核过程公平公正。三组实验对比发现,学生在考核结束后,对于综合性考核方案的认同度高于单纯的结果考核导向和过程考核导向。 标签:沙盘实验;ERP;综合考核;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沙盘实验是一种新颖的企业模拟经营平台,主要训练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团队组织等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在市场上创造更多价值并赢得竞争优势的思维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综合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等特征[1]。ERP沙盘实验对于教学保障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2],如现场管理困难,滋生了违规及懈怠行为[3][4];实验规则不完善,支持个性化或创造性经营举措[5];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到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6]。对于上述问题,有关学者结合实践经验,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思路,力图消除执行瓶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与竞赛情景不同,如果将ERP沙盘实验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程,还需建立起公平、公众、客观的成绩考核方案[7]。但是,ERP沙盘实验耗时长、人数多、监督难,实验考核困难重重,实践中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现象,即指导教师完全按照竞赛方案评定成绩,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依据,从而掩盖了实验参与者的智力和精力投入差异,不仅打击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偏离了沙盘教学初衷,不能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因此,探索相适应的ERP沙盘实验考核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考核方案述评 1.考核导向及特点分析 目前,ERP沙盘实验课的考核方案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结果考核导向。这类方案普遍是以模拟经营结果作为成绩评定依据,常见做法是根据最终业绩排名设定实验成绩,排名靠前的小组成员都获得相对更高的实验成绩。这种做法评定规则简单,一般是在各院校开设ERP沙盘实验课的早期阶段获得应用。其弊端在于,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对实验规则不熟悉,企业破产概率很高,对于那些提前破产的小组,成绩评定较为麻烦。同时,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知识结构: 1

2/14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 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 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 1)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 4 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 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 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 于 0.02s ,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 ,则这段位移s=gt2/2=(10× 0.022/2)m=2× 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 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

3/14 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 与后面某一点P 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 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 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 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 器的正确读数。 (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 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 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 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 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 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 (4)实验步骤 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 5)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 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

整合实验资源 实现开放共享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年第35期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和教学 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主要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后,以 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上传至相关网站,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丰富的课 程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的平台,便于学生在课余 时间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高职 教学效果。在精品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中,大多数课程都包含一定比 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有教学视频,动画,生产现场 录像,教学辅助录像,实验设备图片、生产现场图片、企业案例库等,这 些资源都与实验室密切相关。 目前,我校各专业都有各自的实训中心网站,但都挂靠在各自的 系部,内容主要是实验室介绍,功能、仪器设备情况以及相关的管理制 度等,其实验资源过于简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 的辅助效果不大,不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更谈不上实验教学资源的充 分利用。如对与实验相关的资源进行多方收集,加以实验室为资源信 息平台进行合理整合,并对外开放,实现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广泛 共享;不仅为各类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提供多维空间,提高高职 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推动高职院实验资源 主动面向企业服务,对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发挥作 用。 1收集实验室相关资源 1.1实验室基本材料收集 首先,收集相关实验室的名称、平面分布图,实验项目、实验室管 理细则、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使用管理规定、实验设备损坏赔 偿制度等;其次,在明确实验设备类型、特点、功能的基础上,收集大型 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保养规定等材料;再 次,收集实验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学习参考资料,设计性实验项目等素 材。 1.2课程材料收集 根据实验室承担实践环节的相关课程,通过精品课程或资源库等 多种渠道,收集设备图片、教学现场图片、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视频、实 验现场视频、二维或三维动画、设备仿真以及企业案例库等资料。 1.3企业资源的收集 相关企业是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搜集企业的生产、检验等设备 图片,生产现场图片,企业案例等,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接触企业的生产 现状,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就业后可以尽快适应企业。 收集企业的研发项目,技术攻关项目作为实验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 科研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1.4科研及创新项目的收集 对专业教师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省、市和院级科研项目、产业化 项目,以及指导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等进行收集和整理,作为实验室 承担的科研项目。 2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资源的整合 2.1加强实验室建设 首先,从便于实验室开放的角度出发,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布置,确 保实验室布置美观、合理,实用,并制定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其次,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购买添加高档、先进的实验设备,扩大实验室的 功能及其影响力。另外,对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化管理,例如实验 室的开放时间、开放项目、预约制度、考核方式等等,最好将各项管理 制度及设备使用规程等进行中英文对照。 2.2实验室的计算机全部网络化 在实验室安装多媒体网络系统,使每台电脑都能联网,学生在实 验过程中可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获取帮助;同时在实验室开放 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实验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利用网络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2.3自制相关实验素材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承担实践教学、承担科研项目、创新项目等情况,深入挖掘实验资源,开发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软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就可以动手做实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可减少实验设备的维护强度,缓解当前实验设备不足,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另外,还可以编写网上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例如:专业期刊、技术网站、参考图书、国家标准、专业图片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习途径。2.4整合实验资源对以上收集的各类材料进行分类、修订,并从实验室基本情况、功能、研发能力、合作项目、开放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整合,形成实验资源基础数据库,并将上述材料形成电子稿,便于上传网络。3实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及开放共享3.1实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各个院系实验平台的资源互联在一起,建立实验信息网络平台,并将相关基础数据资源,分类上传至平台上;同时,与校园网络、企业、行业网络联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搭建学校、企业和行业合作的桥梁,由集中建设向开放共享转变。3.2利用实验信息平台,促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在实验信息网络平台上,设置开放实验网络管理系统,搭建开放实验管理平台,在网上发布实验中心的信息,实现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首先,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开放时间、对象、内容、考核办法等上传至网络,使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将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项目、设备的图片、操作视频、操作指南、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知识、相关的国家标准等上传至网络,为学生自学提供参考。再次,设置实验预约、登记、反馈、考核等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爱好、兴趣,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和具体时间,使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营更加灵活及人性化。3.3设置实验虚拟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学习方式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场所受限制等问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建立虚拟实验室环境,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仪器,使学生在互联网上通过接近真实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实验,通过实验仿真平台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实验渠道,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是现有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3.4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实验信息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向学生展示互动性、生动性、吸引力强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实验信息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课程标准、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计划、教学设计、考核方法等,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以及与未来的就业岗位的关系。还可以开展自学,巩固课堂没有消化和掌握的知识,这样既改变了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也使实践教学不受时间、空间、指导教师等的限制。3.5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将实验信息网络平台与企业联网,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为就业做准备;还可以在实验信息网络平台上了解教师的横向课题、企业的委托项目等,并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选择项目,参加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方法和水平。企业所需要获取的信息也都能(下转第824页)整合实验资源实现开放共享 赵桂英王忠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40)【摘要】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任;在信息传递高速发展的今天,深挖实验资源,整合并创建实验信息网络平台,不仅能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提供多维空间,提高高职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 【关键词】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 ○职校论坛○760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答案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实验06 数组、指针与字符串(4学时) (第6章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6_1(习题6-25)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6_2(习题6-26)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n阶方阵),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6_3 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6_4 使用string类声明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6_5(习题6-27)声明一个Employee类。 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_6(习题6-27)声明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 类型的对象。 6_7 修改实验4中的people(人员)类。 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声明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子对象。 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 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 在测试程序中声明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三、实验步骤 1.(编程,习题6-25)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型数组。 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 参考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