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近年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看法

合集下载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旨在保障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存款准备金率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由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确定的,但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变动过于频繁,波动幅度过大,给银行的资金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影响了其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2.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现代金融体系脱节当前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率来管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这种粗放式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缺乏精细化和差异化的管理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资金流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 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金融监管的利益冲突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央行用来约束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一种手段,与金融监管的目标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可能与金融监管的其他政策目标产生冲突,导致金融监管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对立。

4.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创新的矛盾存款准备金制度过度约束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阻碍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

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来支持,而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却显得有些僵化。

二、完善建议1. 稳定和透明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机制建议央行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且透明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机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做出合理的调整,并尽量避免频繁和大幅度的波动,以减轻对银行的负面影响。

2. 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管理手段应当建立一套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管理手段,通过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风险调整等方式,引导银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监管的协同应当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监管的协同机制,充分考虑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协调各项金融政策目标,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商业银行为了保障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而必须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定比例的存款。

这种制度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就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我国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这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升,从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发展。

2.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弹性不足当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刚性,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这使得金融机构在面临市场变化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导致金融市场在某些时期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3.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宏观调控的脱节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上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存款准备金制度执行成本高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执行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确保其有效执行,这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监管部门的负担。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完善建议1.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减轻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压力,也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刺激金融市场的活跃。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通过逐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2. 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弹性建立更加灵活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政策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机构在市场波动时所面临的压力,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宏观调控的有效衔接为了更好地实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对经济的支持和维护作用,政府需要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衔接起来,例如通过加强监管和协调,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体系。

4. 降低存款准备金制度执行成本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成本,例如通过建立更加先进的监管系统和技术手段,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执行效率。

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作用

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作用

探析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摘要: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货币乘数效应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进了频繁调整,表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01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货币政策制度,其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流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

存款准备金比率升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晴雨表”,央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公开的行动,并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

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强制性。

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必须依法执行。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演变存款准备金最早用于保障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其功能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1984-1998年: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手段该阶段,存款准备金制度用以支持信贷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成为人民银行从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1998-2004年: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该阶段,我国基本上构建了间接型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架构,由于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工具难以在短时期内成为我国调节银行信用总量的有效工具,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主要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范本模板】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范本模板】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摘要】: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方面,准备金政策因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的,成为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的稳定,使得外汇占款下降,然而在对冲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法律强制性,在不震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就能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取得更好的政策效应。

所以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处于主要的地位,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是我国以前、现在和以后不可缺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政策效应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一同成为了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国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当时针对市场上物价上涨、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等矛盾.2015年共调整了5次存款准备金率,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中小型金融机构是13%。

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从2016年3月1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富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用的对冲工具。

央行降准符合预期,由于外汇占款下降、资本流出需要降准来对冲;另外,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国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一种手段。

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存款准备金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从制度设计、操作机制、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单一制度,即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统一规定的,没有区分不同类型银行、地区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存款准备金率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不利于不同银行、地区的金融发展。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的监管不够到位,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从制度设计上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完善。

可以考虑采取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根据不同类型银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以达到更好的风险调控效果。

在监管上应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可控。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操作机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基数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的金额,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存款准备金的调控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存款准备金的调整频率比较低,往往只有季度性的调整,不能及时跟随金融市场的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在操作机制上进行改进。

可以引入更多的因素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式,比如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利率水平、市场风险等因素,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的调控精度。

应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周期,可以考虑缩短调整周期,甚至实行动态调整,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适用范围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适用于商业银行,对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的监管不够到位。

浅析我国央行频繁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影响

浅析我国央行频繁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影响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状况及其原因
存 款准备金制度 作为中央银行 的三大货 币政 策的工具之一 ,在 对 宏观货 币供给 总量进行调节 时,具有其重要 的作 用。作为一项重 要的 货 币政策工具,在1 0 - 1 1 年频繁调整,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根据我国 的经济状况,对 其原因进行分析 ,大致有 以下几点 : ( 一) 信贷规模迅猛增长 ,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 在1 O — l 1 年度 ,C P I 均 出现 了较大幅度 的上涨,究其原 因主要是信 贷规模 的增加 ,使得其不 断增长 。如果升 幅过大,则表 明 目前通货膨 胀 已经成 为经济社会 的主要 压力 。央行则会 出台一系列 的政 策进行调 整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一个重要 的调整手段 。 ( 二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产生经济泡沫 。 世界 金融危机爆发后 ,政府迅速 出台了一系列 的政策 鼓励投资 , 在投 资渠道 比较狭窄 的中国 ,投资 固定 资产,特别是房地 产则成为广 大老 百姓投资 的主要 方面。众所周 知,一个国家 的宏观经 济调控都 是 为 了尽 可能地实现 四大 目标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国际收 支平衡 。固定资产投 资的过快增长 ,将 会导致经济泡 沫,引发经济危 机 ,在这种情况下 ,央行的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必 不可少 的。 ( 三 )国际收支顺差 ,货 币流动性过剩 。 近 几年来外 商投 资迅猛增加 ,加之宏观环境变化,我国的经常项
张 ,银行将会更 加慎重选择贷款对 象,倾 向于规模 大、盈利能力 强、 风险小 的大企业 ,这会给一部分 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 的大企业和很 多 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让强率者更强。
四、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
2 0 1 1 年上半年央行共对 存款准备金率进行 了四次调整 ,这 是对通 胀预期 的管理,意味着央行 再收紧货 币的流动 性,要把通胀控制 在一 定 的范 围之内。央行上调金 融机 构存款准 备金 率表明 了央行进 一步收 紧货 币及 投资增速的政策 导向和巩 固调控 目标 的决心 。当前 流动性状 况较 为严 峻,是致使央行 再度实施调整存款准 备金率 的主要 原因 。而 美 国再度 实施量化宽松 的货 币政策 ,也将 使得全球流动性状 况进一步 加剧 。央行行长周小 川提 出的 “ 池子论 ”引发 了市场 的广泛 关注 。一 位银行 业内人士解读 说, “ 池子 ”是指 央行将流动性尤其 是外汇 占款 等造 成的输入型 的流 动性,控制在一定 范围 内,而上调存 款准备金率 就 是央行在所谓 的 “ 池子 ”中对冲境外 投资资金的一种手 段 ,防止其 对 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存款准备金 率调 高以后 ,直接 导致 投放到社会 信贷 总量减少 ,可 以防止投资过热。

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建议

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建议

训业 的过 程 中 . 越 剧 团 可 以创 办 少
将 整 合媒 体 资 源 和物 业 资源 . 为越 剧 团做 宣 传 、 打品牌 , 越 剧 团 的一 些 闲 置 物 资 也 可 以通 过 租 赁 的方
式来 为 剧 团创 造 收入 。
儿 培 训 班 或 者 是 业 余 爱 好 者 培训 班. 利 用 闲置 的人 力 和 物 资为 自己 创 造 收入 的 同时 . 为 越 剧 团培 养 新
的互 补 和信 息 的共 享 . 壮 大 民营 越
剧 团 的力 量 。同 时 , 专 门 的经 纪 人
P J oNE E RI NG WI TH S CI E NCE& T E CHNOL OGY MONT HL Y NO. 7 2 0 1 3 4 3
完善 我 国法定存 款准 备金 率 的政 策建议
陈 航 行
( 武汉 大 学经济 与管理 学院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2 )
摘 要 : 法定 存款 准备金 率 政策是 中央银 行 实施 货 币政 策 的三 大政 策工具 之 一 。 因此 西方
发 达 国家在调 节货 币量 时尽 量 采取公 开 市场 业务 和 再贴 现 率政 策 , 避 免使 用法定 存款 准备金 率 政 策。而在 我 国 . 这 种政 策却使 用得 非 常频繁 。简要 分 析 了我 国频繁使 用该政 策的原 因, 重点 阐 述 了我 国使 用 法定存 款 准备 金 政 策的效 果 . 最后就 如何 改进 提 出一 些可行 性 的政策 建议 。
关键 词 : 法 定存款 准备 金 率 ; 有 效性 ; 调 整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0 . 4 8 文献 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4.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0 7 . 0 1 8 多 。如此频 繁 大规模 的调整 法定 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