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即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团结和动员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受教育者共同奋斗的旗帜,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

这一根本目的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这一活动的内在目的。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人们其他素质发展的保证,也是人们发挥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内在基础。可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更好的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2)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只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使受教育者更积极、更主动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更充分的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长远目标,这一长远目标经过多层次分解,成为一个个具体目标,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通过达到一个个具体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一步一步向长远目标迈进。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具体目的是多元的。

(1)具体目的的多元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由于社会中的人处于不同利益群体中,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上,其利益诉求和思想表现必然存在差异;因而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具体目的理当有所不同。即使是对同一类型的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具体目的也应有区别。

(2)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由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所决定的。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统一起来。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反应。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发展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受到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人的体力、智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对人的各方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

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这不仅对社会成员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其思想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大对受教育者道德价值评判与选择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

(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影响,其目的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

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一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用共产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教育对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身得到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当前,要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党的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和教育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明确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正确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组织和动员全体人民为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所有活动都直接作用于人,且这种活动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向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活动,而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育对象內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必须尊重和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否则教育就会失去吸引力和针对性,受教育者就有可能缺乏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因。

○2再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还必须考虑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如果忽视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就有可能把具体目的定得过高或过低,教育目的就会失去对教育对象的引领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产主义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过程,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助于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为其积极互动提供动力。

○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尤其是具体目的往往具有时限性,体现为阶段性任务,因而能较好地激发教育者的活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工作,为达到目的努力奋斗。

○2对于教育对象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要求达到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教育对象应当努力达到的理想人格,因而它必然会对教育对象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所有具体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努力的方向,也是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1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有成效,成效是大是小,主要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程度如何,即全体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全面发展等。

○2从局部或具体单位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要看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否达到,如教育对象思想认识是否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等。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及其内在规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要求。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培育“四有”新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怎么培育“四有”新人?)(1)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理想】

树立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受教育者择定自己在人生大舞台上扮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角色,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2使受教育者明确前进的方向,鼓舞人们勇往直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代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

正因为理想对个人成长对事业成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此,培养一代新人具有远大的理想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2)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四有”新人内在的精神素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精神状态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党中央反复强调新形势下社会成员应具有的精神状态的基本内涵:

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

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陈规的习惯势力。

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2怎么做?

引导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帮助人们形成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正义感等。

(3)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道德】

“有道德”是对“四有”新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而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应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1要引导受教育者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自己,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2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认真宣传和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引导受教育者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该自觉践行共产主义道德。

(4)增强受教育者的法治观念——【有纪律】

○1法治观念是什么?

法治纪律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念,是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完备的法治体系和严明的纪律,是组织全体人民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巨大的规范力量。

○2为什么要增强法治观念?

法治体系的形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建立,都离不开具有法治观念的人;只有使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明确的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增强受教育者的法治纪律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怎样增强法治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法治意识,确立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观念,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民主和法治、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树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民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

还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严格

遵守各项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以维护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5)引导受教育者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有文化】

有文化,是对“四有”新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素养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用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2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从个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既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表现,也是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现代社会变化迅速,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个人就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确立依据(为什么?)

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动摇。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人类社会从总体上说是不断发展进步,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的高度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客观上都要求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求其获得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只有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即既有发达的大工业,又消灭了剥削制度,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而社会主义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社会化大生产已有了一定规模,因而为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了一定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四有”新人,既可以满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又为社会发展到更高文明创造了条件,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2)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其根本任务的确定必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3)培育“四有”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只有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调动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又好又快且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怎么做?)

1.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这个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

培养“四有”新人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引导人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

(1)邓小平理论正确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证明,邓小平理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要思想和重大部署。

(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

加强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

○1要引导人们认真研读邓小平原著和十六大以来的党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

○2要引导人们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来学习理论知识,帮助人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这一重点和核心,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四有”新人。

○1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今天就是要引导人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集体主义的实质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付诸行动,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最高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民族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动员和调动一切力量,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全国人民的集体奋斗,这一伟大事业才能成功。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它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把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促使一代“四有”新人健康成长。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思想道德领域里的主要变现,就是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部分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仰模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观念在滋长。这种价值观、道德观的混乱和扭曲,致使部分人唯利是图,为了钱不顾一切,胆大妄为。

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造成了消极影响。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努力抑制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1从社会大系统角度讲,

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实现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社会整合,从而使市场经济的积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

一是要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措施遏制以至消除这种影响。

二是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道德观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帮助人们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全体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